“太太您可听说过这京里有个灼华斋?据说是从宫里出来的宫女子开的,卖得都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方子使得胭脂,您若是得空去瞧瞧,想必能有合意的。”

“我自是听旁人说过,却不知在哪儿,一个人也不爱去,张太太您若是有空陪着我去逛逛自是再好不过了。”

“我是个大闲人,太太您若是哪天得空想去,只需派人到我家里传个信儿就是了。”

“这可再好不过了。”许樱倒没急着提廖家奶兄的事,说起来见一见张掌柜夫妻是顶要紧的事,他们夫妻虽说真是来做官的,京里的生意可以不管,大掌柜的却不能不理,姚掌柜就是一例,做东家的总要收拢人心,否则便会生变。

张大掌柜见十太太和自家的老婆子相谈甚欢,心里压着的石头也挪开了不少,看来十太太真不是来杯酒释兵权的。

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许樱才佯装不经意地提起廖家奶兄的事,张大掌柜想了想,十太太给了他们夫妻这么大的体面,廖嬷嬷又是十老爷的奶妈,这面子不能不卖,“太太您今个儿提得正好,京里粮行有个验货记帐的缺儿,既然廖家的哥儿是个识文断字的,想必能做。”

“这自然是极好。”许樱点了点头道,这件事就再不提了,又请他们夫妻喝了茶,问了一番家里人,包了些茶叶糖块等,这才送他们夫妻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大掌柜和东家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147廖奶妈家事

廖奶妈得了准信儿,自然欢喜,第二日就带着儿子过来给连成璧夫妻磕头谢恩,因连成璧在衙门里,许樱在后堂见了廖奶妈母子,可一见到他,许樱就是一惊。

廖奶妈还是那一副朴实的样子,墨绿斜襟的绸面夹袄,靛青的棉裙,头梳得光光的,只戴了个玉嵌银的发钗,耳朵上戴着碧玉的耳坠子,都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可是人透着精神。

偏她领的这个儿子,倒不似是她生的,却像是哪个大家的纨绔子弟一般,穿着亮银缂丝织松叶纹的对襟兔毛袄,宝蓝的缎面裤子,脚踩着粉底的鹿皮靴子,因未及冠头发半披,拿着根莹绿的翡翠簪子插了,生得说不上是多俊俏,可三分模样七分穿,还是瞧着颇体面的。

许是知道许樱是太太,要恭敬,他进屋来倒是没盯着许樱乱看,可却也没断了看丫鬟们,许樱瞧着他这个样子,就有点后悔跟张大掌柜开口把他弄到粮行里。

廖奶妈也知道自己儿子的毛病,扯了扯儿子的衣裳,使了个眼色,让儿子随着自己施了一礼,“这是你奶兄叫廖俊生的,今个儿老奴特意带着他来给太太请安。”

许樱略点了下头,“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多礼,来人,看坐。”

廖俊生的规矩还是不差的,随着廖奶妈落了坐,却是一副暗藏了傲气的样子,还未等廖奶妈说什么,他自己先说了,“我今个来呢,一是谢了十太太,二是打听一下…”他的话还未说完,廖奶妈就狠狠地踩了他一脚。

“他是头一次出来做事,不懂规矩,还请奶奶见谅。”

许樱笑笑,“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可见不见谅的。”她喝了一口茶,“听说奶兄尚未订亲?”

“也有几家人家提过几个姑娘,只是总有不满意的地方,因此未曾订亲。”

“所谓先立业后成家,奶兄在商行里落稳了脚,再说亲事也是来得及的。”许樱笑道。

“老奴也是这般想的,我们又不是什么上等的人家,不过是仗着主子任善图个温饱罢了,他有正经事做,才能说个好亲事。”

“正是这个道理。”许樱暗自瞧着廖俊生,见他虽面上没说什么,脸上却带着几分的不忿,心里暗暗感叹廖嬷嬷命苦,穷人家里竟养了这么个“富”儿子,廖嬷嬷一个月的薪饷有五两之多,她男人原是管车马房的,如今也是养着,一个月一两银子,另有柴米薪炭四季的衣裳,按说在京里的平民百姓中也是上等的人家,偏有这么个儿子,就瞧着这一身这两夫妻也是把银子全花在儿子身上了,怕也未曾满足他,他们夫妻又没有别的进项,难怪提起这个儿子总有些不高兴。

因连成璧不在家,她也总不好留客太久,招待着廖嬷嬷母子喝了茶,又包了几样廖嬷嬷喜欢的点心给她拿回去,这才派人套车送他们母子回去。

用完午膳之后,许樱溜了会儿弯便歇了午觉,这是山东和京里大家的规矩,无论有多忙必定要歇子午觉,子时阴气最盛,最宜养阴,午时阳气最盛,最宜养阳,她从上辈子起就有了这个习惯,成亲之后到了时辰必睡。

麦穗服侍她入了睡,知道她睡觉时不喜屋里有人,避到了外间屋在火盆旁边纳鞋底,却见姚荣家的叹着气进了屋。

“奶奶睡了?”姚荣家的见麦穗在屋外,丝兰、翠菊等都躲回了自己住的小屋,放低了声音问道。

“刚躺下。”麦穗道,她指了指自己旁边的椅子,姚荣家的这才坐下了,“我原想着你要过了午才回咱们屋子,却没想回得这么早。”

“厨房那边腌脏得很,我清点完东西,跟着她们吃了饭就回来了。”姚荣家趁着上午没事去厨房清点珍稀的干货、果蔬,又查每月的大帐,如今他们是小家,主子就两个,上下人等加起来不过二十人,除了山东来的两个厨子,只有一个在当地雇的二厨替下人们烧饭,厨房的帐姚荣家的一个人就管了。

“那你怎么叹着气进了屋?”

“我倒不是为了我自己叹气,我是可怜廖嬷嬷,刚才赶车的吴老官回来了,边吃饭边说着廖嬷嬷的事,听说那个什么廖俊生,刚一上车就跟廖嬷嬷说什么那活计若是太累工钱少的话他就不做,他是做大事的人,不挣那点小钱,还说太太瞧不起他,否则当留他吃饭才是,又说什么给他个掌柜他都不想做…廖奶妈一开始还跟他讲理,后来只剩下叹气了,我原想着我这一辈子没个孩子可怜,想想廖奶妈,竟觉得幸亏没有那么个讨债鬼了。”

麦穗也叹了口气,“不止你们看出来了,奶奶也瞧出来了,送走了廖奶妈也是叹气,那个廖俊生,进屋来不止盯着摆件瞧,还专看漂亮丫鬟,若不是看着太太的面子上,翠菊怕要当场啐他了。”

“吴老倌说这都是因为廖奶妈当初为了奶老爷,不在他身边的缘故,他硬生生的让祖母给宠坏了,廖奶妈又是好性儿的,当初手里又有两个钱,自然也不愿亏了儿子,一来二去的,穷人家倒养出个大少爷来,听说他在外面整日是跟地些纨绔子弟胡混,有点钱全穿在身上了,经常是当了冬衣买夏衣,什么时兴穿什么。”

麦穗摇了摇头没再说话,两人都可怜廖嬷嬷。

却说那廖嬷嬷回了家,把在车上憋了一路的话这才说出口,指点着儿子骂道,“你真当那些个车夫是聋子瞎子?你今个在车上说得话,晚上就要传到老爷和太太耳朵里,你娘我为你一片的苦心全白费了!”

廖俊生却是一副不以为意地样子,吹了吹椅子上的灰,掀了衣裳坐了下来,“娘你何必如此,如今咱们家也不是没有…”

廖奶妈瞪了儿子一眼,“你给我住嘴吧!”

“这是在家里,关起门来说话,你又何必如此?别的不说就说这宅子,虽说内里修得好,可大小变不了,憋闷得很,我跟你说,我可不在这小四合院里娶媳妇,连个伸腿儿的地方都没有,你那些个银子不给我花,又想让我似你和我爹一般的穿戴,留着银子下崽子不成?”

“银子?我有哪些个银子啊!”廖奶妈坐到了主位上,瞪了他一眼,全无在连成璧和许樱跟前的恭敬。

“你有哪些个银子?别的不说,就说京郊那一百亩的好田,还有前门外的店铺,哪一个不是坐地生金的?更不用说山东的五百亩旱田了,还有你藏的那些金银首饰…你却非逼着我去连家米行做什么小伙计…”

“你偷开我的柜子了?”廖奶妈站起身拿起了鸡毛掸子。

“谁开你的柜子了,是你自己开柜子的时候不小心…”廖俊生站了起来,一副随时预备跑的样子,“我今个儿也瞧了,连家那地砖缝里抠出来的银子,也比咱腰粗,你就是露了富又如何?”

“还不是你不争气,娘不求你像十老爷那帮考个探花,你倒是个考个秀才啊?娘也好给你说个好媳妇,风风光光的在家里面做婆婆,哪会像现在,有银子也没处花去。”

“我早说了我不是那个读书的虫儿,你偏要让我读书,如今又嫌我读不好,我还是那句话,那连家米行的事由,好做我就去做,若是银子少又累,我便不做。”廖俊生就完就跑了,留下廖嬷嬷跳着脚的骂他不孝。

可怜连成璧以为她是被赵氏挤兑走的,又岂知赵氏得了她偷盗杜氏留给连成璧的私房的实证,逼着她吐出了不少,手里又握着她画了押的口供,她这才找了老太太面有难色的请辞的,却没想老太太也信她是被赵氏逼走的,因当初赵氏有了孕,老太太不便说什么,这才让她回了京里杜家,只说薪饷连家照给不误,只盼着连成璧长大了,她能回来,她自然千恩万谢的谢了,夹带着细软回了京,这些年开了门自然是一副规矩样子,关了门过得却是上等日子。

她见自己的独子举业不成,原想着他在连家商行做上几年,一是学学做生意的本事,二是磨磨性子,三是没准儿连成璧日后掌了权,看在她的面子上,能给廖俊生个掌柜之类的活计做一做,也免得坐吃山空,谁知儿子被她纵惯着了纨绔竟是半点都不受教,怎能让她不难过,“你老娘我在外面为奴为婢低头攒家业,吃得那是什么苦?如今供你吃供你穿供你玩,让你去米行学学做事你竟不肯了,真当你是天生的富贵种子?”

她这边刚骂到一半门就开了,她男人称廖老七的进了院子,只见他满身的酒气和不知名的香气,看见她坐在院子里骂就不高兴,“早晨的时候原见你高兴,怎知又是一脸丧气?早知道你是这样的脸,我就不回来了。”

“你这是打哪儿回来?是不是又去吃花酒了?”廖嬷嬷站了起来骂道。

“吃什么花酒?你见过这个时候吃花酒的吗?有个朋友过生日出去吃了饭,叫了个姐儿陪酒罢了!”

这个时候廖俊生探出头来了,“爹你可是去了春风楼?”

“春风楼,雅间。”

“我闻着味儿就像…”

廖嬷嬷见他们父子如此,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没起来,直哭自己命苦,竟摊上这样的男人和儿子。

148胭脂

连成璧晚上回来的时候,听许樱讲那廖俊生颇有些不牢靠的样子也是感叹,“当初奶娘为了我离了亲生的儿子,她婆婆可怜孙子没娘,难免娇惯些,我原也听奶娘说他上了学,只是不是读书的种子,却没想到竟是如此。”

“是啊。”许樱也摇头叹气,“瞧他穿的那一身衣裳,倒与你与你在家时穿得仿佛。”连成璧来京里作官,为了不招人眼特意穿得还要再素淡沉稳些,显得老成,她一边说一边帮连成璧拿了家常的衣裳换掉身上的官服。

“我原在山东,只一心读书万事不理,如今到了京城顶门立户过日子,倒也知道了些事情,今个儿二舅舅趁着午休到衙门里找我,我带着他到邻近的近的饭庄吃了顿饭,却原来他是为了替我表弟捐个监生,差了银子…”

“你是如何说的?”许樱听说他把二舅带到了饭庄吃饭,心里就一松,连成璧总算懂得娘亲舅大,他敬着杜家人,旁人才能敬着他的道理,连家从地缝里抠出来的钱就够养着那几个舅舅了,说句大实话,一年到头那些个外姓掌柜自连家手里的钱就不止万两,何必为了养自家人的那些个银子,弄得好似是杜家有多低三下四一般,杜家没了脸面,自己夫妻又有何脸面?

“我原只听说大表哥读书不差,却没想到二舅家的三表哥也在读书,我觉得捐监生不算是坏事,便问二舅舅能拿多少银子,差多少银子,二舅舅说能拿出五百两,却差了一千五百两…我说一千余两银子这么大得数目,怕是我做不得主,要回去问问张大掌柜,柜上有多少能动用的银子。”

“二舅舅又怎么说?”

“他说京里的买卖既是姓连的,我要银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我说我爹病了,商行如今是我二叔在管,虽说年年都有分红,可那是年底的事,这个时候借支银子麻烦得很,怕是要几家一齐凑才能凑齐一千五百两的银子,买卖人家,钱都在货上呢。”

“他又是如何说的?”

“他叹了口气,又开始说我娘在时的事,我耐着性子听完了,这才借口衙门里有事走了。”连成璧说完,瞧了瞧许樱的脸色,见她面色如常,觉得自己这次是没做错,“其实一千五百两的银子,我现时就能给他,却不想…”

“不想让他觉得你这银子来得容易,是吧?”连成璧其实真得很聪明,有些事只要他愿意去想一想还是颇有些心计的,许樱抹了一下他肩头上不存在的灰,“后日咱们晚上一起去二舅舅家一趟,一是把银子送过去,二是看看三表哥是不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他若是真有心向学,咱们再帮一帮又如何?还是那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家好了,你才真有体面。”

连成璧点了点头,“那廖俊生的事…”

“咱们既然已经跟张大掌柜张了口,那个缺儿就还是廖俊生的,他若真是耐不得辛苦,就由着他去,咱们虽是有银子,可也不能白养着什么都不做的人,所谓救急不救穷,廖奶妈若是家里有什么人命关天的急事了,缺个金山银山那么大的窟窿咱们填不满,但也要尽力,似这样的事却只管这一次就够了。”

“也只能如此了。”连成璧瞧着许樱,只觉得她小声地说着道理的样子极为可爱,忍不住低头亲了亲她,在一旁的麦穗和翠菊忍不住笑出了声儿。

许樱白了他一眼,推了推他,“别闹。”

张太太是个爽利人,也是个会交际的,得了许樱要与她一起逛灼华斋的允诺,得了空派人下了帖子到莲花胡同,邀许樱出去逛,许樱也有意与她结交,自是回了信,约了时间一同前去。

这一日一大早张太太就登了门,许樱也收拾利落随着她一同上了马车,灼华斋离前门大街不远,却不是正街,乃是另一道副街,据说邻着八大胡同之一的胭脂胡同,两街虽说都是胭脂、衣料铺子云集之地,却也能看出不同来,据说也有一等的妓户藏在这条街里,却是看不出来的,往来的人也少了那些烟视媚行的妓户,多了些中上人家的女眷,灼华斋在面东朝西,挂着坤店的招牌,意思是不招待男客,早有几辆马车远远的停在那里,却是丝毫不乱,张太太下了马车,指着灼华斋的金字招牌道,“据说这三个字颇有些来历,乃是刘首辅当初刚考上进士,衣锦还乡之时想要捎带些上等的胭脂给夫人,偏银子带得不够,老板知道他是两榜的进士,便要他提写店名以充脂粉钱,他欣然答应,留下了这三个字,如今刘首辅的字是一字千金,这三个字嘛,便是镇店之宝。”

许樱抬头瞧瞧“灼华斋”这三个大字,果然似是刘首辅的手笔,不过所谓的拿字换胭脂应是后人杜撰,刘家原虽不是什么山东豪强,可也是大地主,岂会差那几两胭脂银子,这故事只能编给外省人听,山东人一听就知牵强。

灼华斋的一楼铺面不大,摆着的胭脂水粉虽多却不是最上等的货色,张太太初一进店,眼尖的老板娘就迎了上来,“原来是张家嫂子来了,实在是有失远迎。”老板娘生得珠圆玉润,虽称不上是什么美人,却是长得颇有福相,脸上的皮肤尤其好,瞧着像是三十许人的模样,可那皮肤白皙水嫩,似是十八岁的姑娘一般,她又上下打量了许樱,见她穿着蜜合色芙蓉潞绸对襟长袄,露出雪青色绣缠枝芙蓉的月华裙,头梳元宝髻,插戴首饰虽不多,个个都是不俗的,就说正中戴得那朵赤金芙蓉花瓣纤毫毕现,叶子仿若天生,一瞧就是珍宝斋老师傅的手笔,再瞧瞧她手腕子上戴得金嵌南海珍珠镯子,耳朵上的猫眼石耳环,这一身首饰就价值千金不止,又瞧她年龄虽轻却是个气度沉稳的,浑不似寻常人家出来的,微微就是一愣,“这位是…”

“这是我们东家十太太。”张太太笑道。

灼华斋的老板娘也是耳目灵通的,自然知道连家十爷在京里翰林院里做翰林,立刻福了一福,“原来是探花娘子,请恕民妇眼拙不识真神。”

许樱略点了下头,“不必如此多礼,却不知老板娘您贵姓?”

老板娘笑道,“我免贵姓周,您叫我周胭脂便成了,她们都这么叫我。”

许樱笑了笑,却没叫她周胭脂,老板娘知道是来了大主顾了,见许樱虽带着笑,可也透着些许疏离客套,知道这些个大户人家的奶奶都是这作派,反而更尊重,“这楼下吵杂,二位请与我上楼,咱们慢慢挑选就是了。”

许樱让姚荣家的和麦穗陪自己上了楼,把翠菊和丝兰留下了,两个人高兴得很,盯着柜上的胭脂眼珠子像是粘在上面一般。

许樱自己也是做过生意的,自然知道楼下明面上摆着的都不是顶好的货色,顶好的货色是要在楼上让客人品着茶慢慢挑的,跟着老板娘的脚步上了二楼,果然二楼是极精致的所在,炉里薰着从南洋来的香料,布置得如同富贵人家少奶奶的香闺一般,雅致柔美得很,真正得宾至如归。

老板娘又亲自端了上等的碧螺春茶,却不说生意,只唠家常,“张太太您这气色真是越来越好了,秋天时的小疙瘩也没了。”

“我听了你的每晚净了面之后,再不涂香脂,只用蔷薇硝,果然是好了。”

“如今是冬天,脸上的疙瘩若是不起了,睡前涂一层薄薄的香脂也是好的,晨起净了面,脸上不止不干还滋润得很。”

“真是如此?”张太太摸了摸自己的脸,“这次我还依你就是了,只是我那香脂剩得不多了,你可还有什么新货?”

“你来得倒是巧了,我新进了些个玫瑰香脂,虽说贵些,用得却比旁地要省,香味儿也好。”

“我遇上这些人,就你最会做生意,走时替我包上两盒,我买东西必得是双份,我一份,我弟媳妇一份。”

老板娘笑道,“我知道了。”她又端详许樱的肤色,“十太太到底是年轻,天生的好皮肤,我跟张太太都是老菜帮子了,再怎么保养也养不出这样的好肤色来。”

许樱笑了,她听老板娘说三句话就知道这是个顶顶精明的生意人,这般精明的生意人,为何前世她后来到京里做生意路过这胡同的时候,只瞧见了空荡荡的店铺呢?她心道这怕是旁人的故事了,只在心里感叹了一番,却没想到内里隐情在这一世与她有莫大的牵连。

“我跟张太太说京里冷得早,在烧地龙的屋里虽暖,脸却有些干,张太太便让我来灼华斋瞧一瞧,不知老板娘这里可有什么能让我用的。”

老板娘一听便笑了,“您年轻,玫瑰香脂膏子略有些油,怕不合适,倒是跟香脂膏子一同来的玫瑰露是极好的,净了面拍在脸上,再涂些凝脂,略用些紫茉粉便成了。”

许樱点了点头,“既是如此,方才您说得那些都替我包上一份便是了,只需送到莲花胡同连宅便成。”

“如此甚好。”

张太太见许樱连价都没问,心里略略感叹,果然是年轻又是豪富人家的少奶奶,只问东西好不好,不问价钱如何,心里略一松,心道她如此作为怕也不是心细的,若是计较起来,凭张大掌柜的年俸,她如何用得起这般好的胭脂。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类贪腐的情形,本来就是明规则,古往今来均难幸免,古代的东家们也是心知肚明,只要不过份,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49京城居大不易

许樱玩着摆在自己梳妆台上的扁方漆盒,盒边上刻着灼华斋三个字,轻轻打开铜扣锁,露出里面三个形状各异的瓶子,装玫瑰露的是细颈水晶瓶,凝脂被盛在画着粉白桃花的长圆甜白瓷瓶里,盛茉莉粉的则是画着茉莉花的甜白瓷方圆盒,另有十几片的玫瑰胭脂,从帐单上看是店家“敬赠”的,就这三样东西,光是这盒子和三个瓶子,闭眼睛卖也能卖二两银子,难怪这么点东西就值银九十八两。

九十八两…别说寻常百姓家够过几年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了,就是莲花胡同若是不招待外客,九十八两也够他们夫妻过一个月了。

麦穗站在她身后探头探脑的,翠菊和丝兰两个拿了积攒的月钱买了一盒香粉一盒胭脂,一共花掉了八钱的银子,姑娘这东西单看盒子和瓶子就非凡品,却不知值多少银子了。

许樱抬头问麦穗,“你可知张大掌柜年几何?”

“总有一百两吧。”

“他原是烟行掌柜,年俸二百两,另有车马肉菜衣裳洗漱杂项费用一百两,年节红包加起来满打满算三百两,如今做了总掌柜,不过是年俸三百两罢了,今年还未过年,年俸还未发,也不过过了一个大节,你说他有多少银子?”

“这么多?”麦穗吓了一跳,她身为陪嫁丫鬟,也不过是拿着一两银子的月钱罢了,连姑娘年节给的赏赐全都加上,一年能积攒下十余两银子,这还是她自己的算计,原先在许家的时候不过一个月半吊钱,她做陪嫁丫鬟过来也不过是几个月罢了,张大掌柜的薪俸对她来讲跟可望不可及。

“就是这么多的银子,也供不起张太太用这样的东西。”许樱将漆盒轻轻的扣上,她开了瓶子看过,瓶子虽好,装得东西却不能说是多,她用胭脂不算耗费,这九十八两的脂粉也不过够她用两个月有余,张太太与灼华斋常来常往,每次买还必是双份,就算她用得简省,光是脂粉银子一年也要花掉几百两,张家的人口不少,有儿子要娶妻、女儿要嫁人,京里宅子贵,他们住得是连家给大掌柜单赁的两进的宅子,可就算住不花钱,开门七件事哪样不是要钱?他们夫妻都是苦出身,不止没有家底,还要提携在乡下的亲戚,奉养老人,哪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以让张太太随意花用的。

要说掌柜贪些个银子,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她也是因为这个才特意跟许忠提了分红的事,当时生意小,南北贩货每单生意给许忠一成净利抽红,这是走明路的,许忠也因晓得她的心思,帐弄得清清楚楚的,隆昌顺的掌柜则是年终盘帐,拿走八分的净利,另两分还是归许忠,帐房则是许樱亲自派的,一纸一草都有迹可查,不能说是丝毫不贪,至少极是难贪。

连家则是生意庞大,帐面上确实一样是干干净净的,连家的帐房也不是吃素的,可掌柜的管着进货、出货等等,光是吃回扣一项就够了,她自己在南边种烟贩烟,自然知道给掌柜一成五甚至两成回扣抽红的事,若是不给,东西再好也不用你的。

连家烟行是京里最大的烟行,不止卖零货,还往北面批货,张大掌柜一年在烟行里光是回扣至少就要拿两千两银子。

平常人十年寒窗苦读,考中了两榜进士,做到了五品官,外放到了一个不肥不瘦的位置,一年到头也未必有张大掌柜拿得多,若是在京里做京官,那就更难说了。

他们夫妻在京里做官,本不是为了生意上的事,事情到了跟前,却由不得许樱不想,“麦穗,让人套车咱们到你百合姐家里看看。”

许忠和百合的家离莲花胡同不远,走路也用不上一盏茶的工夫,马车缓步慢行,不过是一会儿就到了,听说是许樱来了,百合亲自在门口迎候,见着了许樱刚施完礼就被许樱拉住了,两个人互相扶着进了屋,虽说名份上是主仆,许樱心里明白得很,没有百合自己绝计走不到今日。

百合住的小院不大,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随了奶妈子是从山东带过来的之外,另雇了一对夫妻,一个收拾院子做些杂活,一个洒扫煮饭,这对夫妻是利索人,百合也精细,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连根草棍也无,晾衣绳上晾着的几件衣裳也都洗得透落得很。

两夫妻见来了生人,排场大得很,想必就是自家主人的东家,施了一礼就避了开去,百合给许樱倒了茶,“姑娘怎么这会子来了?”

“我在家呆着无聊,就想起你来了,你搬到京里来我还没来过你家呢。”

“奴婢在山东的家,姑娘不也是一样没瞧过?”百合笑道。

“那会子我是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如今嫁了人,又无长辈管束,想要出门抬脚便走,若是不趁机出来走走,岂非对不起自己?”

百合摇摇头,姑娘嫁人之后倒比在家时活泼了许多,原先在许家的时候,姑娘是能不动就不动的性子,眼睛里总带着淡淡的冷漠,如今瞧着却活泛了不少,想来成亲之后日子过得是不差的。

“你们在京里安置得如何了?”

“托姑娘的福,已然安置好了,只是这京里人工贵,在山东能雇两个人的钱,勉强够雇一个人,还是人家瞧着奴婢家里人口轻,家中又无老人这才愿意干的,所幸是对利落的夫妻,若是活多了奴婢也不找他们,那些精贵的衣裳奴婢全都是亲自洗的。”

“你未嫁时都未做过的活计,怎么出了嫁反而做了起来?还是不要太过简省得好。”

“奴婢哪有那么娇贵,不要说在家里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从早忙到晚,就算是跟了太太之后,也是从小丫鬟做起,什么活计都做过的,京里花销大,许忠的原又只是领着管事的俸银,原先积攒得那些个银子,又都被奴婢买了地,孩子们又渐渐大了,不简省些可怎么得了。”下仆置产本是大忌,可许忠夫妻则是有过明路的花红,买地的事还是许樱说得呢,做什么都不能做一辈子,虽说许忠夫妻是陪房,他们俩的孩子却不在家生子的名录上,另有良家的身份,总要替儿女攒些安身立命的家业。

“许忠哥这阵子可忙?”

“自然是忙得,从早忙到晚,原来烟行的那些人又都是张大掌柜的亲信,瞧着跟他客气,做起事来各藏心眼,他为了跟那帮人交好,光是每日请客做人情都不知道花去了多少银子。”

许樱点了点头,“万事开头难,你们若是短少了银钱,去莲花胡同找我便是。”

“姑娘您可是被奴婢说得话吓着了?奴婢的银子够花。”百合笑道,“只是许忠说便是赚银子,也要先紧着自家的人,想要用姑娘您的…”

“此事先不急,原先给连家烟行供货的,都是张大掌柜的熟人,许忠初来乍到改弦更张,怕是要多生事端,还是从头前说得做烟袋、烟嘴、烟杆这样小事做起吧,来年再说其他。”

百合见许樱的神色,知道这里面怕有什么内情,她也听许忠说了些个张大掌柜和京里商行的事,京里连家的生意不小,东家又远在山东,虽说年年都要在京里住上一两个月,总是山高皇帝远,内里早抱成了一团,张大掌柜上位之后赶走了姚大掌柜的亲信,扶持上来的全是自己的亲信,虽有因许忠是十太太陪房的身份也攀伏过来一些人,终究不成气候,她也知道自家姑娘的性子,若是不知道就罢了,知道这样的情形就算没人说,也会慢慢想法子把京里的生意收拢过来,可是…中间又夹着个连二老太爷,原先他没有自己的子女时另说,如今他已然成了家,头一个孩子没站住,早晚有第二个、第三个…会不会有私心在两可之间。

许樱见百合有些担心,拍了拍她的手,“孩子们在哪里?我特意带了些点心糖块过来,怎么不见他们?”

“都在午睡呢,姑娘若是想要见一见他们,我叫他们来就是了。”

“既然都在午睡,就让他们睡吧,小孩子睡觉若是被扰醒了怕是要哭,反而不好。”

“姑娘如今成了亲,说话也与往常不同,要依奴婢说,姑娘若是得闲,不如早早生个孩子,长子嫡孙才是真真精贵。”许樱在家时百合就觉着自家的姑娘与别家的姑娘不同,从不思那些姑娘们该思的事,玩那些姑娘们爱玩的物件,如今见她又对京里的买卖上了心,暗地里有些着急,连家这样的豪门巨富,银钱生意是其次,最要紧的是传宗接代,若是只一心顾着聚财,耽搁了夫妻情份,更耽搁了生子,那才是本末倒置呢。

许樱笑笑没说话,悄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连成璧对自己情深义重,要说不盼着替他生个孩子是骗人的,可她这个月的月事又按时来了,成亲已然几个月了,连成璧是个心粗的并不在意,她心里已然有些急了。

150例监

杜二老爷大号叫杜德礼,幼时也曾读过十几年的书,只因不是读书的种子,偏长了个爱玩的心思,并未考取什么功名,如今四十多岁的人了,多少也晓得些事理,虽说年年都舀着连家给年金,自己跟朋友多少也做些买卖,只因他是爱玩、会玩的,认得的也多是玩家,捣腾些上等的鸟雀、珍玩、蘀人古董店、花鸟鱼店引荐些客人赚些个“红包”一年到头不用花连家给得银子多少还有些节余,只是对外从来都不提起就是了。

杜二太太娘家本是京郊的大地主,原瞧着杜家是官身,杜家老宅也颇气派,明面上瞧着十分得体面,也就高高兴兴地把女儿嫁了过去,谁知道后来才知道了实情,可后悔也晚了,岳父母倒没说什么,几个舅子却不是省油得灯,刚成亲时被他们损了几句,杜德礼也是少爷脾气,就跟着岳家断了往来,后来杜家姑娘嫁到了连家,杜家起死回生,他岳家想与他重修旧好,他却再不肯理会了。

杜二太太非是官家出身,嫁到杜家之后被杜大太太挤兑过,她又嫌弃杜大太太破落户出身还端着官家的架子,颇为不满,两个人是对头仇人,原先杜家大少爷是个读书好的,杜大太太没少在她跟前显摆,她就起了攀比之心,逼着自己的长子也上进读书,偏偏长子也是个爱玩的,骂只当没听见,抬手要打就跑给你追,一来二去的学了个一瓶不满半瓶晃当,跟着亲爹捣腾玩意儿的心思却更重些,在琉璃厂正儿八经地拜了师傅,学做古董行的中人,倒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老二却是个不用人看着,一样能静下心读书的,偏有晕场的毛病,平时读书连先生都赞好,偏一上场就头晕恶心,找了算卦的去看,说是这毛病三十岁才能好,把杜二太太差点气死。

原先他们夫妻商量着给老二捐个监生,虽说例监让人瞧不起,好歹算是个出身,整日跟着读书的人在一处,没准儿毛病就会好了,偏银钱上不凑手,连家虽有钱,可毕竟姑奶奶已经亡故了,当初杜家大少那般上进,也没见连家出一文钱,他们夫妻一商议,只得把此事搁下,如今连成璧来了京城,对舅舅们还算尊重,他又起了要连家出钱的心思,试探着跟连成璧开了口,虽说他没当场应下,却答应了帮着筹钱,这让杜德礼十分的高兴,掐算着日子,等了整整五天,趁着放衙前到了翰林院让人通传了,连成璧没多大一会儿就出来了。

“给舅舅请安。”

杜德礼瞧着这衙门左近人不少,穿着官服的连成璧恭恭敬敬地给自己请安,顿觉极有脸面,捻了捻胡子,“嗯,你穿着官衣呢,不必多礼。”

“舅舅且等我一会儿,我去换身衣裳就出来,咱们一同回家去。”连成璧说了一声之后,又请杜德礼到门房里坐了,这才又转了回去。

跟翰林院的同僚提及自己舅舅来了,要早走一会儿,众人都说此是正事,心里暗暗都有些讶异,原来听人讲杜家没落,由连家出银子养着,连成璧素来有些瞧不起舅舅们,却没想到实情并非如此,相反对舅舅尊重得很,再加上这些时日相处,都觉得连成璧虽有些少爷脾气,因年纪轻有些狂傲,却非那些个不知礼的,对他的印象又好了些。

许昭龄做完了事,跟旁人正在说话,听见连成璧这般说略提高了声音道,“既是亲家来了,我也过去见一见罢,你们在山东成得亲,说起来在京里的这些亲戚都不认得。”

“那自然是极好的。”连成璧说道。

许樱听先回来报信儿的小厮通传说是老爷请了舅爷和亲家叔父回来,颇有些奇怪,还是吩咐了厨下预备酒菜,“那些个海鲜现泡发是来不及了,去齐鲁菜馆要两个主厨亲自做得葱烧海参和蟹黄鱼翅就是了,吩咐咱们自家的厨子做些个时鲜就尽够了。”

“是。”姚荣家的领命离去,许樱又指挥着众人将偏厅收拾出来以备待客,自己去换了见客的衣裳,待到连成璧领着杜德礼和许昭龄回家的时候,早已经预备齐了。

许昭龄素来知道自己的侄女是个利落人,进了莲花胡同的宅子一瞧,虽说是普通七品官人家的布置,可精细处见巧思,摆设器物都是乍看普通,细瞧起来颇有些讲究的东西,却不露富乍眼,往来仆役规矩齐整,比起书香门弟世家大族也不差什么,全无一丝商贾的浮华之气。

过了二门就见许樱笑盈盈地站在偏厅门口迎客,一身的打扮也是光鲜体面中透出规矩来,心里颇为满意,心道连家是商贾出身,如今连成璧却身在官场,最忌露富奢华太过,这般守礼方是兴家气象。

杜德礼则是真懂行的行家,瞧着连家的这些器物个个都讲究,博古架上的东西更是动辄价值千金,偏又摆得毫不张扬,凑在一处也没有一个太过乍眼,全然不似山东连家那般恨不得把值钱的全摆出来,弄到最后竟似大杂烩一般的模样,心道这许家的姑娘果然不同凡响。

许樱上前迎了两步,福了一福,“给舅舅、叔父请安。”

“免礼,免礼。”杜德礼是个旁人给他三分的面子,必然要还四分的,更何况他此时有求于人,瞧着连成璧夫妻对他真尊重,虽然架子依旧端得老高,却比头一次登门不知和善多少倍。

开宴时许樱依着山东大族的规矩并未上桌,蘀三人各斟了一杯酒就避了开去,却没有远走,隔着屏风听他们说话。

连成璧话不算多,杜德礼和许昭龄却是会交际的,两人相谈甚欢,杜德礼说起了自家的儿子,也是极为自得的,“我家那个老大是个不知读书上进的,追着打着不过勉强上了七年私塾,说什么都不肯再念书了,跑去琉璃厂靠着我的一张老脸拜在了神眼章的门下,如今在京城古玩界也略有了些名气,算是能自己赚点零用;我那次子却是个知道读书上进的,偏偏有晕场的毛病,平日里读书极好,连先生都夸他是个秀才的料,可一进了场就头晕恶心,头一回是出来的时候吐的,二一回没考完就被送出来了,回家还病了整十天,他娘再也不肯让他去了,算命的偏说他犯了什么星,要三十岁以后才能好,虽说三十岁的秀才不稀奇,可孩子自己瞧着读书不如自己的都中了秀才,考上了举人,心里憋闷,我们夫妻想着蘀他捐个监生,一是国子监里有名师指点,二是常跟着读书人在一处,慢慢的心胸也能宽广些。”

许昭龄是科举出身,对例监颇有些微辞,刚想说些什么,想到例监少说也要花费千两之巨,许二老爷怕是自己舀不出那么多的银子,又瞧了瞧连成璧的神色,知道这银子八成是要侄女婿出,自己多说话好似是蘀侄女婿省银子一般,话在嘴里转了转又咽了回去,“要说这样的毛病我也听说过,我有一个同窗就是如此,他现年也快三十了,若是三十能好,可是天大的好事。”

“这些神鬼之事我也不懂,宁信其有,莫信其无吧。”杜德礼说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也知敬鬼神而远之,既有这个说法,就小心在意些吧,亲家头前说国子监有名师,我倒是不敢苟同,那些个老翰林,名头大得多数都有自己得事做,忙得很,等闲不会去国子监教课,若是有闲的,多半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常有人云状元师傅教不出状元徒弟就是这个道理,要说名师眼前倒真有一位,贵公子若得了他的指点,若说考个两榜进士要看缘份,堂堂正正考个秀才怕是不难。”他还是婉转得说了,所谓监生有四种,一种是举监,由举人做监生的叫举监,多数是落了榜又不想回乡的举人;二一种是贡监,是由地方上在秀才中优中选优送到京中读书的;三一种是荫监,荫监又分为恩荫和难荫两种。凡文官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的,准许送一子入监读书,以及遇到庆典,皇帝特赐许入监读书的人,都算是恩荫。凡内外三品以上官,任满三年者,死后一子可以入监读书;地方布政等司长官及州县佐贰殉于国难的,准其嗣子入监读书,这些都是难荫;第四种是例监,需捐纳钱栗,最后一种也最让人瞧不起,在国子监里也是矮旁人三分,若是家中有钱或有势不在乎那几千两银子,学业又实在不成的就算了,听杜德礼说是个知道读书上进的,杜家又是破落户,心里就觉得有些可惜了。

“哦?还请亲家将此人指点出来,我们夫妻就算是下跪,也要求他收我儿子。”杜德礼怎么样也是世宦人家出身,又尝过世态炎凉,虽然表面上一副爷不在意的样子,心里又怎能不着急,听许昭龄这般说了,立刻追问道。

“此人不是旁人,乃是樱丫头的亲外祖杨老先生,只是老先生年老体衰,轻易不教学生了。”

杜德礼也是听说过杨老先生的,连俊青就是他的高徒,可也是一样听说杨老先生颇有些年纪了,怕他没精力教学生,也就没动心思。

连成璧听到这里知道自己是一定要说话了,“外祖父身子骨倒还健朗,也听说要收个关门弟子,只是不知收没收到,表哥若是想拜在他的门下,我和叔父都可写封信举荐,表哥若是有真材实学,不怕他不收。”

“好,好,好。”杜德礼连说了三个好字,再不讲要银子纳捐做例监的事了。

151江南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