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听她这么一说,也顾不得自己正在生着病着,推开被子坐了起来,“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你自己心里清楚。”翠菊说道,“我困了,丝兰,吹灯睡觉,明个儿还要早起干活呢,这人啊,最要紧是知道自己的本份,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是要不得的。”

“你…你…”麦穗被她气得狠狠喘了半天的气,直憋得眼前发蓝,偏又不敢再追问,“你小…我不与你一般见识…”她瞧着丝兰站在地当中发愣,斥责道,“还不快吹灯睡觉!”

丝兰吓得一激灵,吹了灯爬到自己和翠菊共用的床上,缩到被窝里半天不敢动,耳边隐约听见翠菊说,“柿子只挑软得捏…什么人品。”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的事情太多了,八成是保持不了日更了,昨天一天没更文…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162表姐婚事一

许樱瞧见桌上摆着的脆生生的水萝卜,愣了一下才想起来自己曾经跟连成璧提过许久未吃水萝卜的事,“这东西精贵,你是如何淘涣到的?”此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虽说连家自不会像是穷人家一般三餐不继靠野菜过活,可种暖窖子里出来的水萝卜,却也是不常见。

连成璧擦了手,坐到许樱对面,“这是我托武兄买的,你若吃着还好,就再买些。”

“这么个水萝卜,三四个倒要一贯钱,我只吃这一次便罢了,多了可不敢多吃。”

“咱们连家又何尝穷到供不起你吃水萝卜。”

“无论何事都是过犹不及,我不过是个年轻的媳妇,不用每日在婆婆面前立规矩已然是享福了,若在京里享这些连老太太都未曾想过的福,就过了。”

连成璧摇头笑了笑,“就依你,只把这次买了的吃完就是了。”

许樱刚拿起筷子,瞧了瞧自己跟前少了个人,“麦穗还是未曾好?”

“回太太的话,麦穗昨晚上烧虽退了些,却还是浑身疼,晨起的时候爬不起来了。”

“替她寻个大夫好好瞧瞧吧,姑娘家家的身子骨都弱,若是小病变成大病就坏了。”

“是。”

许樱说完了这话,再想拿起筷子,却见姚荣家的手拿了一封信进来了,“老爷、太太,山东家里来信了。”

连成璧放下筷子,接过姚荣家的送来的信,展开信一目十行,将信读完,脸色却不太好看,“老太太怎么竟提起了他?”

“谁?”

“我正月里因表姐的事写信回山东,让老太太帮着寻访一个家世、人品都靠谱些的夫婿给她,谁知她竟提起了一个远房的堂兄…”

“这堂兄有什么不好吗?”

“我这堂兄是五房的,他父亲是庶出,又是幼子,五老太爷去的时候才不过十岁左右大,除了五老太爷在的时候给他娘的一点首饰和私房银子,只得了一间小宅子容身,虽是姓连的,也只在我家的商铺里做个帐房罢了,只因他办事沉稳仔细,帐目也清楚,我父亲对他还算不错,我这个堂兄比我大了五、六岁,小的时候常到我家里玩,我娘听说很喜欢他,后来他父亲积劳成疾去了,他也没了音信,听说是拿了我家给的烧埋银子和他娘的嫁妆跑去跑单帮了,五年前拿着几千两银子回来了,据说生意做得很大,他娘张罗着给他说了个媳妇,谁知没到一年媳妇就难产过世了,一尸两命,他也没打算再娶妻,纳了两个妾在家里伺候他娘,家业倒是经营得不错,只是人总不着家,自从他回来,我也不过见过他三面罢了。”商人重利轻别离,他得这个堂兄更是其中翘楚,“听说他有一年为了多赚些银子,过年的时候都没回家,正月初三才到家,住了一夜,初四就走了。”

“老太太提了这么个人,想必也是因为没别人能提了吧。”杜家说得那些条件,除了家想要家境殷实的,别的都在其次,甚至继室也不嫌弃,至于最好是初婚原配,这是她和连成璧的意思,说起来杜惠苹确实年龄大了些,想找初婚又要家境殷实,实在是有些难为。

连成璧皱了皱眉头,“我娘当初就是为了我爹经年累月的不在家里,不知流了多少泪,怎么让表姐也…”杜惠苹长得本来就似杜氏,连成璧此时更将她和杜氏等同而论了。

许樱摇了摇头,“若是舅舅早些提及此事,咱们大可以慢慢挑选,老太太到如今都三月里了才回信提了这么个人,怕也是找不见别人了,你想一想看,那些个家境好些的,哪个不是十几岁就订了亲,没订亲也没成亲的,多半都是家里或者是他自己有些个不可言说的毛病,这事儿你也别你自己就先否了,不妨跟大舅舅说一说,他若是觉得成…咱们也就乐见其成,你看如何?”

连成璧心知许樱说得是大实话,心里也明白,自己这位堂兄实在是有钱得很,在远山县盖着四进的大宅子,另有数间商铺,跑买卖的马帮两个,一年到头怕有几千两的进项,以大舅舅的性子,必定觉得是极好的姻缘,与他一说此事就算是能定下来,可他想来想去,终究有些意难平。

许樱站起身搂着他的肩膀,心知他是想起自己的娘了,“惠苹表姐瞧着是个有主意的,商贾之家总没有那些个读书人家的规矩多,她进门就是掌家的正房太太,听你说这个堂兄还似是欠了公公些人情,想必会对表姐好…”这世上的人啊,一样米养百样人,杜惠苹长得像婆婆,性子未必像婆婆那般柔弱,再说了,人各有所求,有些人就是求个现世安稳不愁吃穿,夫妻朝夕相对未必是顶顶要紧。

“他倒是记得我爹的恩义,每次回乡哪怕再忙,都要到我家里去一趟,送些个礼品。”连成璧听她这么说,多少脸色有了些缓和,他也心知以连老太太的交际之广,若是这个时候才提出这么一个人,想必也是极为难的,惠苹表姐生日大,他依稀记得是二月里的生日,周岁都是十八了,耽误不起了,“唉…我明日去大舅舅家里…”连成璧嘴上这么说,脸上的表情跟吃了黄莲仿佛。

“你也不必急着跟大舅舅说,我今日去大舅舅家,先探一探蕙苹表姐的口风如何?”

连成璧总算脸色稍霁,“若是如此…自是最好。”

他们说完话看完了信,时候已经不早了,连成璧也没了吃饭的兴致,换了官服就出了门,许樱拿过那封信看了一遍,连老太太写得也很清楚,连家的这位堂兄现年二十四岁,名叫连成材,虽家有两妾但并未有子女,此事说来也巧,今年他又是因生意上的事没能回家过年,正月里在家里呆了一个正月,他娘听说了连老太太在替杜家的姑娘找婆家,特意找了连老太太提起自己的儿子,连老太太思来想去的,觉得别家不是人品不好,就是婆婆刻薄,再有就是家境差些,总没有这个好,可是他毕竟不是初婚,又是个不着家的,就将此事撂下了,寻访到现在还没有好的,到了二月中旬连成材又要出门经商,到连家跟公公辞行,老太太特意把他叫过来见着了他本人,又跟他聊了会儿天,见他也有想要安定之意,又记着杜氏当初对他的好,这才隐晦地将此事跟他说了,没想到他一听说是杜家的姑娘,立刻点头同意了,还说知道杜家家境差些,不要陪嫁,聘金双倍得给。

“是个知道感恩得就好。”许樱点了点头,将信收了起来,也没怎么吃早饭,就叫人过来梳了妆,套车往杜家而去。

虽说杜大舅是血亲,可她一个外甥媳妇自己来的,他也不好出面招待,杜大舅母将她让到了后院正房,她开门见山就说了来意,“不瞒大舅母说,我家老太太在山东替表姐寻了个婆家,偏成璧觉得有些不合适,我跟他打了个赌,若是表姐肯了,他也就不从中拦着,将此事跟大舅说了。”

杜大舅母一听说她不年不节的来了,心里就估么着怕是因自己家女儿的婚事而来,听见许樱这般说立刻就笑了,“瞧你这孩子,所谓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么就由着她的性子了…”

“我也是这般说的,可成璧那性子您也不是不晓得…若没有表姐的准话,他是不会把此事跟您二老说的。”

“好,我这就去叫惠苹…”

许樱怕大舅母在背后逼着大表姐,反倒把好好的事办糟了,拉住了大舅母的手,“我还没去过表姐的屋子呢,舅母您和我一同去表姐那里看看去吧。”

“好,她就住在西厢房,你去看看也好。”杜大舅母反握住许樱的手,两人相携往杜惠苹的屋子而去。

杜惠苹本在屋子里做鞋,虽听说表弟媳来了,却也未曾想过她来了自己的屋里,颇有些惊讶,摸了摸自己的身上穿的旧布裙,瞧了瞧穿金戴银一身绫罗绸缎的许樱,只觉得自己连她身边的丫鬟都不如,颇有些窘迫,只是靠着一身的教养撑着,站起了身迎了出来。

“原来是弟妹来了。”

许樱原没到杜惠苹的屋子里看过,这一到西厢心里就喜欢这屋子,无论是门帘还是桌帘椅垫,都绣得极精致,虽说都是半新不旧的不值钱的料子,可也透着股子干净雅致,再瞧瞧杜惠苹一身布衣,头上只戴了个玛瑙珠钗,依不掩美貌,举止落落大方,这般出色的女子,也是少见,怪道连成璧一想到要让她做人家的继室,颇有些不甘呢。

“许久不见,表姐越发的标致了。”许樱笑道,她这一笑,倒化解了杜惠苹心里许多的尴尬。

“我不过是中人之姿勉强长得不吓人罢了,怎敢说是标致。”

杜大舅母笑眯眯地走到女儿跟前,握着女儿的手道,“惠苹啊…”她想要暗示女儿,许樱无论说那人有什么不妥当的,都要说好,可许樱却把话拦了过来。

“舅母,您不是说要让我们小辈的在一处说话,您还有事要做吗?”许樱笑道。

杜大舅母这个时候自是不敢开罪许樱,只得顺着她的话说,“瞧我这个糊涂…”她一边说一边拼命使眼色给杜惠苹,杜惠苹知道杜大舅母托表弟夫妻给自己找婆家的事,也猜出许樱的来历,只得悄悄的对着母亲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晓得了。

杜大舅母这才稍稍放下了心,出门之后又示意在院子里晾衣服的婆子听壁角,这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163表姐婚事二

杜惠苹听完许樱说得话,沉默了一阵,娘自小就对她说要嫁给表弟,就算是表弟订了亲,娘也说要找个有钱的姑爷,让她过衣食无忧的日子,戏文里常讲父母嫌贫爱富贵,女儿偏记情义深,赚得富家太太奶奶眼泪汪汪,可转过身来依旧是要讲门当户对,家境殷实。

要说与她同龄的怕没人比她更晓得没钱的滋味,她记得的头一件事就是父母为了钱财吵架,母亲搂着她哭道若不是为了她早就离了没出息只会乱花钱的爹,再年长点母亲年年带着她回娘家拜年,明明是血缘亲生的表兄弟姐妹,依旧会嘲笑她没有新衣裳穿,话里话外带着挤兑,所幸后来爹娘跟舅舅们也生份了,她一年到头只需到叔叔们家里受一份罪就够了。

要说晓得银子要紧,还是在哥哥病了的时候,因有连家的年金养着,爹从不知要攒银子,银子花没了就记帐,反正连家的年金最迟年关前也送到了,年底结帐便成,可哥哥的病要花银子啊,药店赊欠太多,人家再也不肯让家里赊欠,娘和嫂子的嫁妆掏空了也不够哥哥的诊金,最后虽说连家的救命银子送来了,可哥哥已经没了。

“这个连成材,真是个有钱殷实的生意人?”

“是自家人,知道根底的。”

“继弦就继弦吧。”连惠苹点了头,什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织女若非是美貌天女又会织布赚钱,牛郎会一往情深吗?什么十八载苦守寒窑换来十八日皇后之尊,相府之女挖菜为生十八载其中苦楚又与谁人道?她做那眼里只有富贵的女子又如何?不偷不抢不骗,堂堂正正的嫁人为妻,有何不可?至于商人重利轻别离,她只要稳定富足的生活,再不用为钱人前矮半截,不用凄惶无依,不用…

许樱拍了拍她的手背,连成璧终究是男子,又是一辈子没为难发过愁吃过亏的,怎能晓得连惠苹这样吃过苦的女子的心思?

“既是如此,我就回去与成璧说了,此事就这般定了。”

连成璧似乎心情不错,站在院子里拿鱼食逗弄着风水缸里养是两条锦鲤,见许樱回来了,颇为高兴地拉着许樱一起看鱼,“旁人都说这锦鲤在京里养不成,偏让我淘涣着了不怕冷得种,又得了些异种碗莲的种子,今年夏天咱们院子里又多了处景致。”

许樱见他一扫自己走时的郁闷,也颇为高兴,“你怎么不问问我表姐的意思如何?”

连成璧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你当我这碗莲种子和锦鲤是如何得的?方才梁兄带了个朋友来,此人年方二十尚未娶妻,却是个真风流名士,功名虽说是举人,考取进士也是指日可待,家境虽说只是小康人家却也衣食无忧…在京里赁了个小房子读书…种花养鱼交际朋友,倒也自在…”

许樱拦住了他,“惠苹表姐已经答应嫁堂兄了。”

“什么?”连成璧挑了挑眉。

“大舅母也满口的应承了。”

“可是…”

“他那般的风流名士,自有佳人相配,还是不要耽搁他为好。”所谓人各有志,不管此人是谁,都与惠苹表姐无缘——许樱后来深悔没问此人的名字,不过细思起来问了又如何?此人三十年以后官居首辅之位,此时娶表姐却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不知要有多少的细故,表姐生来无此命,嫁为商人妇富足一生也是福。

连成璧听她这般说,晓得她话里有别的话,“表姐也应了?”

“我特意单独问了表姐,表姐只问他是否真得是殷实商人,我答是…表姐便应了。”

“人各有志…”连成璧抿了抿嘴唇,显然极为不高兴,将手里的鱼食扔到了风水缸里,转身就进了屋。

许樱叹了口气,将身上的薄斗篷解了下来交给丫鬟,跟着他进了屋,“表姐是个顾家的人,嫁了堂兄衣食无忧不说,还能帮衬家里,你说得那人的确是良伴,可偏是个小康之家的,有大舅舅一家托累,又无什么陪嫁,人家也不见得乐意…反而不美…你若是真喜欢那人,不妨替家里的堂妹们想一想,连家多个读书的亲戚又有何不好?连家的姑娘不缺银子,唯缺良婿。”

连成璧摇了摇头,“我没有嫡亲的妹子,至于旁人…长房这些年掌着家业,不满得不少,就算是堂妹…”也是要分里外的,若是旁枝找了乘龙快婿压制住了长房,与长房不利…

“那便想想我的表妹,我还有两个表妹未嫁呢,我舅舅乃是朝廷六品命官,找个举人做姑爷,也是理所当然。”

“我不管了。”连成璧皱了皱眉头,“再有这类保媒的事,都不要来找我。”

许樱见他真生气了,也就没再细问,摇了摇头,“你自己在书房看会子书吧,我去里面换身衣裳。”

连成璧一言不发地走到许樱跟前,张臂搂住了她,头枕在她的肩头,不说话也不放许樱走,许樱晓得他是想起了亲娘…“婆婆那般神仙似地人物,也只有一个,形似神不似…”

“我娘也是为了富贵,又有何不似的…”

杜氏郁郁而终总是连成璧的一块心病,眼看着杜惠苹踩着杜氏的脚印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连成璧百感交集也是难免。

“表姐自有表姐的命,再说了,她还有你这个表弟呢…总比旁人强些。”

“但愿如此。”

杜家和连家的这一桩亲事定下来得极快,杜二舅和杜三舅听说了连成璧请连老太太做了红媒,将杜惠苹嫁到了连家时,都颇有些后悔将自己的女儿嫁早了,杜三舅瞧着自己还不满十岁的小女儿,心里盘算着她长大之后的事,杜大舅母却早就眉飞色舞耀舞扬威,宣扬自己女婿的富贵,“我原想啊…我们家里虽不富裕,可女儿的嫁妆却也是自她生下来就攒着的,另加着男方的聘礼,风风光光地打发她出门子,可谁知姑爷是个通情答礼的,聘礼给了双倍不说,还说不要陪嫁…”

杜二舅母听得眉头越皱越紧,“我说大嫂子啊,不是我泼你的冷水,你那姑爷…莫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之处?别是个三寸丁…黑李逵…”

“三寸丁黑李逵又如何?男人又不只看相貌,他是个会做生意的,年少失父白手起家,置起了若大的家业,那花瓶倒是美的,买钱不值银子,瞧着也不下饭,除了插花一无是处…”杜大舅母冷哼一声道。

杜二舅母被噎得无话可说,瞧了眼杜三舅母,只见她似隔岸观火似是与她无干状,不由得挑唆了两句,“唉,我家惠欣已经嫁了,惠兰也定了亲,倒是惠如还没着落,有了这样的大姐夫…三弟妹你可…”

“惠如还小呢,且不忙着找婆家,似是惠苹一般找得比旁人晚些,倒得了个好归宿也是不差的。”杜三舅母是商贾之前出身,最会见风转舵,她可不似杜二舅母那般傻,连如今大房得势都瞧不出来,还巴巴的非要口舌相争,平白的得罪人,“大嫂,您说是不是?”

“那是自然。”杜大舅母晃了晃手上新得的镯子,“比如这镯子,就为了得这个水头好,石头好,雕工好的,我整整瞧了三年…如今总算买回来了…你们看,可是样样都好?”

许樱坐在下首听着她们话来语去暗含机锋,心里却盘算着来之前百合找自己说得那番话。

“自许忠接了烟行的生意,才不过几个月的工夫,年终盘帐便比张大掌柜在时一年还要赚得多些,张大掌柜包了个大红包给他,还说是因他烟具卖得好,得了京里大主顾的喜欢,连带着也卖出去了不少的好烟,可许忠总觉得有些不对,盘了往年的帐却毫无破绽…今年京里的各大买卖铺子是烟行最好,可许忠说绸缎行的生意也是不差的,偏说利薄…”

张大掌柜…真是拿连家的生意当自家的生意在做啊,许樱原想着待她有了孕生了子,在连家立足稳了再图其他,可张大掌柜却是步步紧逼,手越伸越长,若不出手,真真是要当他们夫妻是泥捏的摆设了。

只是张大掌柜收拾起来不难,想要革除连家的掌柜积弊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她眼下还不是连家的当家人,弄走了张大掌柜,许忠却羽翼未丰,难不成还要再弄走一个赵掌柜、钱掌柜、孙掌柜?

“外甥媳妇,你说是彩衣坊的衣裳好,还是霓裳坊的衣裳样子好?”

许樱愣了一下,绿萝小声在她耳边重复了一次,许樱这才笑道,“两家都是极好的,只是若是给表姐做嫁妆,自是彩衣坊最好,她们家的衣裳样子鲜亮喜庆些。”

“我也是这般说的…”杜大舅母笑道,“有粉啊擦在脸上,这四季的衣裳最不能马虎,姑爷送来的聘礼衣料子都是极上等的,若是手工差了,岂不亏了料子?”

杜三舅母跟着道,“是啊是啊,大嫂您说得是。”

杜二舅母气得几乎要把手里的帕子搅碎,心道衣裳料子是人家的聘礼,做衣裳的银子八成也是人家给的,慷他人之慨,倒是真有脸面…可是心里却是酸意一片,恨不得来道雷立时霹死了杜大舅母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实在事太多太多了…估计要等几天才能恢复日更…

164消息

连成材不管按着谁的眼光都是个英俊端正的男子,只不过因为行商在外,身上脸上多了些江湖气,不比时下京里未过而立不蓄须,过了而立之年又会留出精致短髯的风气,他脸上带着两天未刮的胡子,头发虽梳得整齐,身上的衣裳也极干净,可耳边的冻痕还依稀可见。

瞧见连成璧盯着自己耳边的冻痕,连成材笑了笑,“腊月里在外面错过了宿头,脸没捂严实,只一宿就冻坏了,如今已经好了,耳边的疤却去不掉了。”

“我爹常说七哥你吃得苦不是寻常世家公子能吃得的,赚得银子都是辛苦银子,我原还不信,如今瞧见了真是心悦诚服。”当初算命的说连俊杰和杜氏有儿子命,但要到第九个才能站得住,老太太做主,连成珏出生之时就说这是九少爷,不止自家人这么叫,还帖了黄纸召告世人,可在连家的大排行里连成珏行十五,连成璧行十八,这个排行除非是自家堂兄弟在一起,否则没人会提起,各家都是各自论各自的,这也是因为连家说起来是以山东远山县为本家,可这些年不知有几房在外面独立门户,若是离得近的自然能按着大排行来,可离得远的有些甚至几年难通音信,强要一起排行,难免错乱,因此分开时都各论各的,男孩子们六岁之后上了族谱,再按照出生年月大排行,这个大排行也就是连家人自己能搞清楚,外人听见非晕不可,连成材也是如此,在家里他是长兄,遇见堂兄弟了,他是老七。

“你读书也是一般辛苦,让我出去行商餐风饮露我不觉得苦,若是让我在书桌前坐上一会儿,怕是比杀了我还难受,这些年也无非是识得几个字,算帐的时候比旁人快些罢了。”连成材笑道,他是为了亲事推了一笔生意上得京,自从原配去后他也没打算继弦,家里催得紧他也不过当耳旁风罢了,可这次母亲提及的杜家的姑娘,却让他不得不动心,从小到大,连着母亲在内,也没有哪个人似是杜氏一般对他好,从不因他家贫瞧不起他,晓得他坐不住板凳读不得书,也不似母亲一般哀声叹气,只说商通天下,无商则国不富,连家的老祖宗做挑货郎置起了一大片的家业,他已然比老祖宗强了,有这样的前因在,他自是对杜家的姑娘另眼相看,至于旁人说的杜家家贫,他倒不觉得有什么要紧,他也是从家贫熬到如今的,岂不知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道理。

连成璧也不是头一次听连成材说不喜读书之类的话了,笑了笑之后问道,“不知七哥您要在京里住几日?”

“最多十日,再久就要耽误生意了,这也是我娘催逼的,定要将亲事定下来,又逼着我七月里就倒出一个月的空来娶妻。”

“伯娘也是这些年盼着你成亲盼得苦了。”

“算命的说我犯走马星,一年到头不着家的命,既是如此何必娶了个媳妇呆在家里,一个人苦守苦熬呢,可现如今我银子赚得也不少了,该铺的路也铺得差不多了,娶了媳妇就要收心,今年再忙一年把铺子都开起来,来年就让别人替我走了,我一年能有半年呆在家里。”

连成璧听他这么说,郁结许久的心总算好了一些,半年在家里就半年在家里吧,连家的男人就是这样的,“七哥你这些年白手起家,实在是辛苦。”

“我也不算是白手起家,一是有些个家底让我去赌,二是外人对连这个姓氏还是敬重的,我若非姓连,头几笔生意就谈不成。”连成材说得轻描淡写的,当初他一个十六岁不到的孩子带着几百两银子起步有多难只有他自己清楚,“。

连成璧拍了拍他的肩,他不喜杜惠苹嫁连成材,可要说连成材的人品他还是佩服的,他也不似是那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了,在翰林院这么久,他本就聪明至极,坐着瞧也瞧出了许多的门道,连成材一则是他堂兄,二则是他表姐夫,这样亲上加亲的交情,不要说这人的人品不差,看起来颇可交,就是人品有些瑕疵也要礼数尽到,“七哥你能这般想,弟弟极为佩服。”

连成材笑了笑,好像有什么话要说,想了想说道,“成珏的事…”

“九哥的事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知晓为何他得罪了河匪…只是听说他在京里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许是有人花钱要买他的命吧。”

“唉…”连成材摇了摇头,“我去年冬月的时候在苏州办事,听说当地的大盐商女儿再嫁给了一个山东望族子弟,远远的瞧了一眼接亲的人,长得跟成珏有些像,心里难免感慨,十五弟若是还在,娶妻生子岂不是神仙般的日子。”

连成璧是知道连成珏未死的,听见连成材这么说,心里打了个突,暗自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为免连成材起疑并未深问,“七哥一路行来怕是人困马乏,小弟备了酒宴给七哥揭风…”

原先杜大舅母说什么聘礼的衣裳料子好,张罗着要做衣裳,都是硬撑着面子气妯娌们,双倍的聘礼不要嫁妆虽说是下小定的时候说好了的,可实情如何她也未有十分的把握,待真得瞧见了姑爷和姑爷带来的整整四十八抬的聘礼,喜得杜大舅舅和杜大舅母差点晕过去。

有了这般体面的姑爷,又有了这般体面的聘礼,两夫妻只觉得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到他们夫妻扬眉吐气的时候了,撒帖子请了亲朋好友来吃认亲宴,众人也都听说他们找了个好姑爷,又听说了聘礼极厚,就算是多年不来往的杜大舅母娘家的亲戚都来了不少,杜二舅舅和杜三舅舅更是携了全家一起来了,杜二舅母还特意带来了自己极有出息的姑爷和怀着第二个孩子的女儿,谁知见了那摆了满满一院子的聘礼和坐在堂屋侃侃而谈落落大方,长得极体面的连成材,气恨得几乎要被酸水淹死。

聘礼比不过,连模样长相都比不过,自己没出息的姑爷和长子还跟着坐在一处说着生意经,直把杜二舅母恨得牙根直痒痒,看过了姑爷在后堂与妯娌女眷一处喝茶,憋了许久说了句,“新姑爷样样都好,模样也好,瞧着也气派,说话举止都大方,可惜了,是个鳏夫…惠苹要受委屈了。”

这话说得不止杜大舅母不爱听了,连亲戚女眷都各个吸了口凉气,杜大舅母压了压火气,她与杜二舅母掐了这些年,自然是晓得彼此的脾气,知道她这般说是气恨得狠了,若是连成材是她的姑爷,别说是二婚,三婚四婚都会被她夸上天,“要说委屈无非是委屈过年时那么一小会儿,给死人磕个头又怎么了?平日里衣食无忧乐享富贵比什么都实惠。”

杜二舅母的长女杜惠兰就站在母亲身后,听见母亲还想要回嘴,扯了扯母亲的衣裳,“怪道祖母活着的时候说大姐姐生来有福相,如今看来果然是有福的。”

杜二舅母听见她向着旁人说话,不由得狠狠瞪了她一眼,杜惠兰却一副不将此事放在心上状,向杜惠苹使了个眼色,两人双双称要去换衣裳,避了出去。

杜惠苹见她大着肚子,就将她拉到了自己屋里说话喝茶,杜惠兰本是泼辣性子,最不喜大家闺秀的那一套,杜家已然是破落户了,端着那空架子半点用处都没有,如今嫁了人更是越发的爽利,说话声音又大又快,“我原还忧心姐姐的婚事,可偏不认得那些个能配得上姐姐人品的,如今你跟姐夫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姐姐你实实是有福之人不用忙。”

“妹夫的性子也是极好的,对你又体贴…”

“他对我好那是应该的,我给他生了个儿子,肚子里又怀了一个,他不对我好,婆婆都不放过他…”杜惠兰说罢拉着杜惠苹的手道,“姐夫是鳏夫家里必然有伺候了老太太多年的妾室,你只需记住了一宗,天大地大嫡子最大,你生出了儿子,老太太都要高看你一看,那几个妾室无非是萤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你若生不出,万般要强都是假的…”

杜惠苹被她说得脸有些红,“妹妹你嫁了人说话越发的不着调了,这些事岂是我一个姑娘家听得的…”

连家老太爷翻着黄历掐算着日子,算完了还要叹上一口气,听得连老太太连茶都喝不下去了,“你闲来无事又在那里翻黄历作甚?家里一无嫁娶二无白事三不动土,难不成你要再纳个小?想寻个好日子?”

连老太爷白了连老太太一眼,“纳小?你嫌我命长是吧?先生说了,我这身子骨得远离女色,养阳为上方能长寿。”

“哼…”

“我是在算成璧成亲多久了,怎么孙媳妇还没有动静…”

“你怎么知道孙媳妇没动静?说话之间许就有了呢,胎未落稳不敢往家里报信。”

“若是没有呢?当初大媳妇得子就艰难,老二媳妇如今虽又有了孕,也是三灾八难的,你说咱们家是不是真是风水不好…”

“呸!呸!呸!孙媳妇才进门多久啊,你就念着风水不好…”

“我想着还是派个稳妥的去瞧一瞧为好…”

“你瞧着谁稳妥?”

“冯嬷嬷如何?”

老太太想了想,冯嬷嬷也是府里的老人儿了,原也是杜氏的陪嫁丫鬟,因嫁给了老太太的陪房之子,赵氏并未也将她怎样,只是将她赶到针线房晾了起来,出今赵氏倒了,冯嬷嬷自然也出来做事了,办了几件事都是极稳妥的,老太太对她也是信得过的,“嗯…派冯嬷嬷带着些补药过去…让他们夫妻好好的补一补…”抱曾孙这事儿,老太太也是日夜悬心时时惦记的。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以为大年初一没时间更文呢,没想到初一的时候却有了这么会儿闲工夫。

祝大家新春愉快万事顺意蛇年大吉。

165冯嬷嬷

冯嬷嬷做丫鬟时名唤青玉,素来极得杜氏的喜欢,二十岁时听了杜氏的安排嫁给了连家的家生子冯十八,生子之后又回府伺候,只因她办事妥贴为人忠心一人倒能当杜氏院子里半个家,杜氏因病早丧之后,他们夫妻一同去杜氏守了三年的灵,回到连家之后,连老太太晓得她是忠仆,怕她在新奶奶跟前难做,将他们夫妻安排到了外面的庄子里,本来冯嬷嬷也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听说了连成璧夫妻一同到了京城过活,心思就有些活动,和仍旧在连老太太身边伺候的亲戚念叨了几次,这个亲戚就上了心,又跟连老太太身边的人讲过几次,没想到果然连老太太想起了她,送她进京去帮连成璧夫妻一把。

冯氏除了惦记着连成璧,还有个小心思,当初杜氏去的时候,约么有十几件贴身的贵重之物陪葬了还陪葬了连成璧的几件衣裳,余下的都装了箱贴了封条,可还有一匣子的首饰连同宝石不见了,她去得晚,只听人说是带着走了,也有人说是给连成璧留下了,还有人说是被连俊杰收了起来,她也只得信了,可心里总觉得有个疙瘩,这些年她想了又想,总觉得廖嬷嬷有可疑之处,偏手里没有实证,这次去京城,总要把这事儿弄清楚才好。

冯嬷嬷自己带个小丫鬟,又带着些连老太太给连成璧夫妻两个预备的特产和日用的东西跟着连家进京的车队晓行夜宿到了京城。

押车的王掌柜让二掌柜带着车队往连家京里总商行号去,亲自带着几个伙计将冯嬷嬷送到了莲花胡同,拜见过连成璧之后,将家里写得厚厚一摞家书送到了连成璧手里,这才告了辞。

连成璧亲自将冯嬷嬷带到了二门里去见许樱,许樱原在廊下喂鸟,听说冯嬷嬷来了,放下手上的铜勺,用帕子擦了擦手,扭身去见人,没走出几步,就见连成璧带着个如今虽说有四十几岁的样子,但模样依旧清秀的利落嬷嬷走了进来,不比时时穿着素淡的廖奶妈,冯嬷嬷穿着褐色织金的对襟袄,露出里面粉白的立领里衣,下穿藏青裙子,头戴包金虫草钗,瞧起来不似是仆妇,倒似是哪个中等人家的奶奶。

“老奴给十奶奶请安。”虽说山东连家让京里连家的人称他们夫妻老爷太太,在山东还是习惯叫他们十爷十奶奶,冯嬷嬷这还是山东的叫法。

“冯嬷嬷您一路辛苦了,请到里面说话。”许樱伸手扶了冯嬷嬷的一支胳膊,冯嬷嬷反手扶了她,两人相携进了屋,冯嬷嬷进屋来头一件事就是打量屋里的布置,只见这屋子依着京里七品为官人家的布置,一不张扬二不显眼,堂屋里的摆设规规矩矩的,再跟着许樱往西次间而去,只见临床大炕上铺着大红织宝瓶花的洋毯,炕桌上摆着景德镇的官窑青花麒麟送子宽颈瓶,瓶里插着几只带着露珠的绣球花,许樱引着她往炕上坐,她却是说什么都不肯了,只肯坐在脚踏上,又让许樱坐着说话。

“老奴早就该来拜见十奶奶,只因看守着庄子一时离不开,待分开身了,十奶奶却已然陪着十爷上京了,今个儿总算是见着了。”

“嬷嬷您是替婆婆守过灵的,按礼应是我们夫妻拜见您才是。”

“十奶奶您实在是言重了,三岁主百岁奴,老奴不敢逾矩。”

许樱听说了京里来人,又听连成璧说老太爷在信里问过可有喜信儿,心里就有几分明白,这是山东老家的人见她成婚大半年未曾有妊急了,冯嬷嬷初来乍到虽说是极客气的样子,她还是有几分的警惕,怕老宅派来个“婆婆”来,谁想冯嬷嬷嘴上是这么说的,做事也是极懂分寸,不肯住许樱替她腾出来的东厢房,倒在后罩房里找了间朝阳的小屋子带着小丫鬟住着,屋里的东西也是用什么用什么,不争不要的。

每日里依着食谱替许樱熬汤煮粥,忙得不亦乐乎,除了整日盯着许樱睡子午睡以外,家里的事一概不管,许樱这才放下心来,对冯嬷嬷也分外的尊重。

她来之后第四日,廖嬷嬷才似是刚听说她来了一般,从家里到了连家看她,两人久未相见,也似是姐妹情深,手拉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唉,当初咱们分开之时都还年轻,如今我瞧着你没变,我却老了。”廖嬷嬷摸着自己的脸说道。

“老姐姐你这话说得亏心,我这脸上的褶子多得我都不敢照镜子,孙子都会走了,怎敢说不老两个字。”冯嬷嬷笑道。

“听说您的儿子跟着老太爷学着做买卖呢?”

“怎敢说是学做买卖,伺候着老爷做个长随,老爷见他还算机灵,就让他做了个小管事,只是个比别人要听话些的小支使罢了。”

廖嬷嬷笑笑,她知道冯嬷嬷说得不实,冯嬷嬷的儿子自十四岁起就在连俊杰身边做书童,大些了又做了长随,为人机灵办事妥贴,很是立了些功劳,连俊杰病重在家养病之后,因晓得他在经商上颇有些天份,不忍屈才,便将他派到了外面做了商行的外管事,现如今虽说未曾熬到掌柜,却也是人人称一声冯爷了。

廖嬷嬷想到自己的儿子,只能是叹息一声,“我那个儿子啊…早知他是现如今这般,穷人家的孩子偏长个富贵脾气,我就该早早把他送进府里伺候,那怕似龙睛、蝶尾他们一般当个书僮,长大了也是个体面的长随。”

“我怎么听说姐姐的儿子是个读书人的种子,怎会似我儿一般天生的奴才命呢。”冯嬷嬷笑道,她自廖嬷嬷进屋就上一眼下一眼的打量着她,廖嬷嬷穿得极普通,里衣甚至是棉布的,外面的衣裳虽是缎子也是次等的,虽说廖嬷嬷总说儿子不争气,可连家的老仆再穷也有主人家赏得几件能见人的四季衣裳,她穿着这样来见她,颇有些欲盖弥彰之意,可又瞧她的神色,不似是说谎,好似过得真是不好…这让冯嬷嬷颇有些疑惑。

“他?不过过是识得几个字罢了,倒在书院里认得了些纨绔,跟着人学吃学穿,倒要了我们夫妻的命。”廖嬷嬷一边说一边抹起了眼泪,“年前十太太慈善,说是在京里给他找了份活计,我原想着一是他能赚两个钱,晓得银钱来得艰辛,二是能占住身子,省得四处乱跑,谁知他去呆了两日便不呆了,说什么也不去了,我是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偏就…”

冯嬷嬷见她这样子,一时也不晓得是信还是不信,当日姑娘留下得那些个首饰、宝石,就算是遇上极黑心的当铺也能值得千把两银子,平价慢慢卖怎么样也值个两、三千两,廖嬷嬷若真是得了去,日子不至于过成这样,可若是…

廖嬷嬷哭完了,拿帕子抹了抹脸上的泪,“瞧我,咱们姐妹久未相见,我怎么净说那些个伤心的话,姐姐您这次来是为了…”

“哦,我这次来原是为了老太太担心十奶奶年轻,不懂调养身子,让我过来替她调理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