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正苦着脸,挤出几滴泪来,“高总管,主子娘娘她——她——呜呜——”

高无庸一听,立马就傻了,立在廊下摇晃了半天,流下泪来。对着李得正摆手,“回去该干嘛干嘛吧!”李得正嗯的答应,赶回去伺候乌雅氏太后。高无庸则托着拂尘,一摇一晃地赶到养心殿东书房。要是主子娘娘醒来这样的信儿,晚报会儿没什么。可是皇后薨了,就是里头正在商讨军机大事,也不能耽误。高无庸在阁门外唱名,听到雍正叫进来,这才带着泪进门,跪到地上,回禀:“万岁爷,主子娘娘她——薨了!”

“啪”的一声,恂郡王袖子里的奏折就滑到地上。紧接着,怡亲王腾的从座上站起来,随即又跌坐下去。张廷玉手里的笔也跟着一顿,纸上立刻就多了两团墨点。十七想起幼时四嫂对自己兄弟们多加疼爱,心中悲切,站在当地,不发一言。李卫刚从江南办差回来,还不知道皇后近况。乍然一听皇后薨逝,想起皇后平日里和颜悦色,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汉人而轻看自己,心中悲伤,伸出胳膊挡住脸,自己先哭起来。

到底是当了皇帝的人,整个养心殿内,就数雍正最沉着。高无庸等了半天,居然都没听见自家主子说一句话。最后,壮着胆子抬头问:“万岁爷?”

雍正似乎才听到,淡淡地吩咐高无庸:“知道了,退下吧!”

高无庸也摸不透雍正到底想说什么了,只好哽咽着退出去。十三还要开口说什么,雍正冲他一摆手,“你腿脚不好,先回去歇着吧。”对十四、张廷玉等人也说:“都跪安吧!”

十四、十七一齐拱手,还想说什么。张廷玉任雍正“秘书长”多年,对雍正性情多少也能忖摸一些,使眼色止住二位王爷,磕头告退。

等众人陆续出门,雍正叫住张廷玉,从袖子里取出一个荷包,打荷包里抽出一张纸递给他,“皇后最后写给朕的几个字,你看看吧!”

张廷玉上前,亲手接过来,展开细看。皇后的字体,圆润平和,只是,这四个字,让张廷玉打了一个颤栗——以民为本。张廷玉托着这四个字看了半天,才高举过头顶,小心地放到御案上,对雍正奏言:“圣上,我大清朝出了位贤后啊!”

80、撕荷包

张廷玉本以为在清朝这样的体制下,想出贤妻容易,想出贤后难。然而,皇后的“绝笔”却叫他吃惊非常。当下对雍正说出“皇后贤德”的话来。雍正听了,不置可否,挥挥手,“跪安吧!”

等张廷玉躬身退下,雍正认认真真地把那张纸折好放回荷包里,再把荷包小心塞进袖子里放好。想了想,又掏出来,放到胸前衣襟里头。呆坐半天,最后,喉咙里实在干渴如火,这才想起来喝茶。哪知,杯中水已经凉透了。雍正一叠声唤人。高无庸低头进来,问雍正有什么吩咐。雍正张了半天口,也没发出一个声音。最后,高无庸大胆问:“主子,是要去景仁宫吗?”

雍正这才点头,沙哑着声音说:“去。”

高无庸早就命人备好御辇。雍正刚一站起,就觉头晕目眩。扶着桌角缓了半天,直到眼前清明,这才大步走出养心殿,坐上御辇,直奔景仁宫。

奇怪的是,一路上,居然没有哭声。按理,这合宫上下,都该迅速披麻戴孝,白幡高悬,哭声震天才是。如今,居然一如往常,没有一丝悲痛之色。高无庸一路扶着御辇,一路奇怪。只是,如今不宜多言,一切只好等主子到了景仁宫以后,再传旨责办。

到了景仁宫前门外,雍正下来御辇,脚刚踏进景仁宫院子里地面青砖上,就听见一声大哭,从正殿传出来。间杂着宝贝公主叫声:“额娘——额娘——我要额娘——”当真是真情流露,闻者悲伤,听者落泪。还有小宝奶声奶气在一旁大声哄:“妹妹,额娘没事,额娘没事!”

高无庸听了,登时就要落下泪来。看看,主子娘娘多会教孩子呀,多好的阿哥,多好的公主啊!都这时候了,还这么好!

雍正本来还在迟疑,这下,顾不得悲伤,甩开搀扶之人,疾步进入正殿。王五全本来领着众太监忙着给各宫嫔妃端茶倒水,连平日里守门的都脚不沾地地烧火,一群人,竟然没一个发现皇上驾到的。直到雍正进得殿门,还是李嬷嬷眼尖,忙高声喊着“奴婢给万岁爷请安!”带头跪了下去。一时间,众嫔妃、宫人、太监,满满跪了一地。

小宝和宝贝也不哭不劝了,停下来给雍正施礼。要说小宝施礼,还像那么回事。宝贝公主可就不一般了,不过略微低低头,唱个诺便罢。没等雍正叫起众人,这位雍正朝最为尊贵的固伦公主又接着哭闹,“啊——啊——我要额娘!”

雍正上前抱起闺女,拉上小宝,“走,咱们去找额娘!”

皇后寝室,就在正殿西间。见万岁抱着女儿、牵着儿子走来,桃红连忙擦擦眼睛,领着众宫人打帘子。

雍正在门前驻足,眼睛闭了闭,猛地跨进来。高无庸紧跟在后,一面走一面在心里祷告:“万岁爷,您可一定要撑住啊!万岁爷!”

高无庸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还未完全进来,就听里面一句话,登时吓的腿一软,差点儿趴下。只听里头皇后一声嘟囔:“长真丑,是我生的吗?”

雍正呆立半天,直到乌雅氏太后从皇后怀里抢过来十孙子,乐呵呵地埋怨:“谁说的,哀家的孙子最好看了,一点儿都不丑。是不是呀,小十?”说着,便抱着小孙子笑开了。倒是衲敏,先瞧见雍正父子三人进来,撑起身子,就要下床见礼。

乌雅氏太后见了,急忙按住,“你刚生,身子虚着呢!可不能招风!”转身对着雍正笑说:“哀家还是叫人请你去。还是皇后说你国务繁忙,稍后再说也是一样的。没想到,你倒先来了。来,快看看,皇后老说小十丑,叫皇上评评理,我们的小十到底丑不丑!”说着,便把孩子抱到雍正跟前。

小宝在地上蹦来蹦去,“弟弟,弟弟!”高兴地一个劲儿叫。宝贝则是不屑地撇撇嘴,“哼!哇哇——我要额娘——额娘——哇哇哇——”

衲敏见了,立刻就心疼了,急忙叫碧荷把宝贝抱过来,放在床上,摩挲着红扑扑的小脸儿安慰:“哎哟,我的宝贝呀!真是想死额娘喽!”

宝贝公主趁机钻到皇后怀里,搂着自家亲娘因为生产而变细的腰身,一个劲儿磨蹭,“哇哇——额娘不要宝贝了——额娘不要宝贝了——”

众人皆是哭笑不得。衲敏无奈,搂着宝贝不住安慰,“怎么会呢?额娘最疼宝贝公主了,是不是呀?看看,宝贝身上的衣服还是额娘亲手画好样子叫人给你做的呢!连哥哥都没有,是不是呀?”碧荷、画眉在一旁听了,顿觉胃疼:主子娘娘啊,您画那东西,也得九阿哥能穿啊!不是玫瑰花,就是芍药牡丹的,您是一个女儿嫌少,非要把九阿哥当公主养吧?

乌雅氏太后笑吟吟看着。雍正则是觉得今天这出,太考验身为皇帝的定力了。小宝人小,不高兴管那些杂事,只闹着要抱弟弟。翠鸟无奈,只好接过十阿哥,抱到小宝跟前,叫他好好看。谁知小宝快三岁一娃,愣是亲了弟弟一脸口水。闹得小家伙委委屈屈地哭个不住。还是乌雅氏太后吩咐奶嬷嬷进来,抱十阿哥出去吃奶,这才止住闹剧。小宝人小胆大,冒着被弟弟再次嫌弃的危险,兴高采烈地扯着弟弟的襁褓一角,跟去凑热闹。

宝贝在衲敏怀里折腾,还不忘关注“敌情”。见弟弟出去吃奶,对这衲敏带着哭腔就撒娇,“额娘,以后不许弟弟喝你的奶。除了我喝,谁都不让!”

衲敏无奈,这孩子,怎么这么容不下人呐!看人家小宝,多乖巧,多会讨人欢心。难道,真是这乌喇那拉氏皇后年纪大了,生下的孩子不如年妃的质量高?

雍正的脸,则是可疑的红了。跟自家闺女抢奶喝的,哪是儿子,分明就是儿子他爹嘛!

乌雅氏太后看自家儿子在屋门口站了半天,也不说找地方坐下,便猜到他们夫妻有话说。微笑着叫奶嬷嬷进来,抱宝贝公主出去玩。自己也带着一干凑热闹的嫔妃各自回去。太后身边还有海贵人和两个小公主,裕嫔、谦嫔身边有刚出炉的十一阿哥、十二阿哥,都是忙人啊!

高无庸也十分有眼色地屏退众人,跟碧荷、翠鸟等守在门口,等待传唤。一面支着耳朵留神里头声响,一面兢兢惶惶,我的天呐,传错话了,还是当着文武大臣、几位爷的面传的!这下好,估计几位王爷家里现在都在准备孝衣,等着圣旨一下,就来哭丧守灵呢!老天爷,保佑奴才留条小命儿吧!

不说高无庸内心哀嚎。雍正直到众人全部出去,这才冷着脸开口:“醒啦?”

衲敏因为生产耗费了几乎全部的体力、精力,又睡了三天,醒来时也不过喝了几杯水,此时又渴又饿。刚想叫人去做点儿吃的,就见屋里头一个人也没有,就剩雍正大叔在那里发冷气。心中委屈,也不肯再忍,学着雍正四叔的冷然气息回答:“嗯!”

雍正,本想着如果皇后悲切切说些什么真高兴还能见到皇上,或者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请求皇上多加怜爱子女等等之类的话,他就大人不计小人过,宽怀大度地原谅皇后之前自作主张。哪知皇后一个字,轻飘飘地就把话给推回来。雍正恼了,感情朕为你担惊受怕,为你不惜违背祖宗规矩还错了?当即几步冲到皇后跟前,掏出来胸口荷包扔到床铺上,“这就是你给朕写的‘遗言’。你我夫妻三十余载,朕——朕就得你这四个字?”

衲敏瞅了瞅皱不拉几的荷包,一口气涌上来,抓起来就撕,嘴里说:“我傻了才亲手给你做东西。还怕别人说我做的难看,想了几天才想出这么四个字。还以为能落个贤德的名声,谁知你竟然这么对我。早知道,我省得操心,多出的时间还能给宝宝们多写几封信!我真是傻了,你要荷包,什么样的没有,我何苦操那闲心!”撕了半天,居然连个线头也没扯破,索性往地上一摔,蒙上被子闷头大哭。我容易吗我,从鬼门关回来,又累又饿,这么大一个皇宫,上万号人,居然都没一个人想起来给我做饭吃!呜呜——皇后果然是个苦差事!呜呜——我想辞职啊想辞职!

雍正听衲敏骂完,心里反而好受了;又见她蒙头痛哭,怕她闷坏了,忙坐到床沿上,一面拉被子一面哄劝:“皇后,别哭了,快起来,别闷出病来。”

衲敏在被子里不管不顾大骂:“闷坏了更好,你再娶个年轻貌美的,省得我们母子几个天天在你跟前碍事!呜呜——”

雍正苦笑,“又说混话呢!别说你好好的,就是你不在,朕也不会再娶的!快起来吧,你刚生了小十,不能大哭,会落下病根的!”

别的衲敏可以不在乎,身体这个革命本钱还是要注意的。终于,借着雍正大叔的坡下了驴,打着哭腔露出头来。刚才哭的厉害,蒙着被子不觉得,露出头就觉得汗湿气重,又凉又难受。不由伸手抹一把。

雍正拨开衲敏的手,取出腰带上系荷包的手帕给她擦擦。衲敏干脆一把抢过来自己擦。雍正也不生气,站起身、弯下腰、捡起荷包,托在手里兀自埋怨:“我说荷包啊荷包,你做什么不好,偏偏去惹你那主子娘娘?你主子娘娘可是好惹的?不说她那张嘴得理不饶人,就是没理,也能叫她说出理来。更何况,她一个产妇,朕一个男子,怎么能跟她一般计较呢!你别看她平日里不学无术,偏偏满嘴的歪理,心眼儿小的比她绣花的针鼻儿还不如。你说荷包你呀,你做什么去惹她呢!她醒不醒的,与你何干?还巴巴地跑来看她!这下好了吧,没叫她五马分尸,也叫她扔到地上嫌弃。到了到了,还得朕这天子去怜惜你!你说,你怎么这般命苦啊!…”

雍正坐在一旁絮叨,听的衲敏脸上发红,心中好笑。都说这雍正皇帝心眼儿小,爱唠叨。史书果然不欺我。可听他说的都是什么呀!分明是嫌我跟他使性子、闹脾气嘛!真是的,还说我如何如何,依我看,大叔你也不咋地!

心里这么想,嘴里可不能这么说。无论如何,眼前这位是皇帝,一时跟他闹,他觉得新鲜,也就放手过去;要不识好歹闹的过了,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想到这儿,衲敏按捺下肚子空空如也之强烈抗议,放软声音,低头赔礼:“皇上,臣妾错了。臣妾不该跟您发脾气!您别生气了!臣妾跟您赔礼!”说着,趁雍正手托着荷包,就势拉拉大叔袖子。“别生气了,是臣妾不对。”

雍正今日本以为要永远失去皇后了,哪知原来虚惊一场。由悲到喜,正是宽慰之时,又听皇后说出什么白操心之类的醋话来,更是觉得自己魅力无边,连素有贤名的皇后都如此想法。借荷包说事,不过是一时兴起,逗逗皇后而已。哪里是真的恼了?如今皇后先软□段,雍正自然借梯子下楼。手臂一翻,捉住皇后拉自己袖子的手,“那——皇后以后可还给朕做荷包不了?”

衲敏皱眉,瞅瞅雍正手里拿个其貌不扬、皱巴巴的荷包,一脸嫌弃,“那么丑,比小十还不如,做出来谁戴!”

一句话,把自己手艺连同自家儿子一块儿嫌弃了。衲敏也奇怪,怎么小宝、宝贝生下来的时候都是白白嫩嫩的,偏偏这个小十一张皱纹脸,活似没长开似的?难道,这就是穿越与原装的差别吗?想到这儿,衲敏又高兴起来。无论如何,起码这孩子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了。

雍正听完不高兴了,“丑?哪里丑了?朕的儿子是最好看的!至于荷包,嘿嘿,皇后,你做好了,朕贴身戴着,不叫他人看见也就是了,皇后很不用担心别人笑话!”

衲敏无奈,只得点头“嗯”了一声。一同发出声音的,还有“咕咕”一串响。雍正奇怪了,“什么东西?”

衲敏无奈,只好低头,“皇上,臣妾饿了。”

雍正这才反应过来,可不是,算上生产那天,皇后都有整整四天没吃东西了。急忙站起来,一叠声叫传膳。

碧荷等人在外听言,知道是皇上、皇后饿了,急忙吩咐景仁宫小厨房准备。小太监答应还未出门,就见庄大格格、怡四格格领着一串宫人嬷嬷进来,笑意盈盈地拦住众人,“不用忙了,我们早就给皇额娘准备好了。”说话间,红枣小米粥、鸡丁挂面,连同杏仁儿核桃羹鸡蛋就陆续端进内室,呈到皇后面前。

雍正在一旁坐在,皱眉:“就这些?太医院不是专门做了药膳吗?”

衲敏微笑。怡四格格和庄大格格齐齐上前解释:“皇阿玛,儿臣问过太医了。皇额娘身子虚,所谓虚不胜补。还是用膳食疗养更好。”庄大格格补充,“再说,女人做月子,吃小米、鸡蛋,不是最合适嘛!这个,孩儿亲自问过额娘的!”

看这俩孩子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衲敏噗嗤笑了。雍正也不再计较,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皇后连喝两碗小米粥,吞了半碗鸡蛋羹,又吃了一碗挂面。衲敏还要再吃,雍正忍不住拦下,“少吃点儿吧!等会儿再吃。省得撑着。”

衲敏这才作罢。庄大格格、怡四格格互相看一眼,都笑着躬身告退。

还未等雍正点头,就听外头王五全哭丧着嗓子禀奏:“启禀主子、主子娘娘,外头怡亲王、庄亲王、果亲王以及恂郡王连同几位王妃都在景仁门外头,身着素服,要来给主子娘娘——呃,来看主子娘娘呢!”

高无庸在一旁站着,差点儿没一屁股蹲下去。李得正啊李得正,你算是害死咱家了!你等着,咱家要是能过了这一关,非扒你一层皮不可!

衲敏不解其意,“身着素服?皇上,可是出了什么事?”命苦啊,不是又有哪个薨了吧?我这才生孩子你就去找康熙,跟俺们娘俩有仇还是怎么着?

雍正一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骂了句“高无庸这个狗奴才!”随即笑着跟皇后说:“不妨事。误会一场,朕叫他们回去换了衣服再过来。”说着,又嘱咐两位格格好好陪陪皇后,自己带着人往南,出景仁门亲自跟弟弟弟媳们解释。

别人听了,不免转悲为喜。尤其是十三、兆佳氏夫妇,跟雍正关系最好,夫妻俩齐齐恭喜雍正、皇后。十二、十七夫妇也都喜笑颜开。唯独十四,见众兄弟都领着媳妇向四哥贺喜,刚要拉完颜氏一起凑热闹。转头一看,这个完颜氏,关键时刻,正是表现兄友弟恭之时,她竟然——腿一软,头一歪,昏倒到小丫鬟身上。

雍正知道皇后素来喜欢十四弟妹,今日她又高兴地晕过去,更觉得十四弟妹跟皇后好,不是件坏事。也不计较恂郡王妃御前失仪,唤来高无庸去请太医,吩咐十四把完颜氏带到慈宁宫好生看视。又吩咐其他兄弟媳妇们回去换了衣服再来看望皇后。看一切安排妥当,这才坐了御辇回养心殿批折子。

乌雅氏太后忙了一天,又经历大喜大悲,也累了。正躺在慈宁宫正殿歇息。冷不丁见十四身着素服,护着同样身着素服的完颜氏进来,一叠声喊太医,登时吓了一跳,“天呐,这是怎么了,啊?”

十四也顾不得多说,扶完颜氏坐下,就叫太医来诊脉。老山羊胡子太医琢磨了半天,这才躬身对这太后和恂郡王说了几句话,母子俩连同完颜氏表情不一,回应却是相同:“啊?真的?”

81、春晖图

太医说的这个消息,乌雅氏太后与十四母子不高兴是不可能的,相对而言,完颜氏不气愤是不可能的。谁知道这千防万防,防的了初一,防不了十五,硬生生叫十四这个混蛋钻了空子,怎么着就把这种子给播下了呢!

乌雅氏太后刚得了一个嫡孙,如今,又要添嫡孙了。老太太高兴,急忙叫赏,太医连同完颜氏身边贴身伺候的丫鬟都有份。就连今日去请太医的小太监都得了一只元宝,美滋滋地给太后、恂郡王夫妇磕了头,回养心殿交差兼报信去了。

恂郡王高兴,不只是因为又要当爹了。而且是因为这下终于能在十三面前炫耀一回了!哼,往后别在爷跟前拽,说什么你身强体壮,妻妾接连怀孕。看见没,如今爷我也要再添儿子了!

于是乎,慈宁宫众人就眼看着拽的跟个二五六似的恂郡王,笑咪咪地牵着一脸寒霜,呃不,一脸“娇羞”的郡王妃,一路走,一路嘱咐:“慢点儿,慢点儿,这有门槛儿!”夫妻俩“高高兴兴”把家还。因为刚有孕还不到三个月,回到家,十四就把后院大小人物,从侧福晋到侍妾,从侍妾到大丫鬟,从大丫鬟到小家院,一个个挨着敲打一遍。听的完颜氏耳朵直起茧子,脸一沉,“教训人别在我院子里。爱哪儿哪儿去!”袖子一甩,腰一扭,就到里间床上生闷气。

十四也不恼,沉着脸叫众人下去,换上一幅乐呵样子进了里间,凑到床上就去给完颜氏做按摩,一面摸一面还说:“来来来,叫爷瞧瞧我儿子长多大了。”

完颜氏大怒,一脚将大将军王踹翻在地,“滚——”

河东一声吼,大将军王见多了,见怪不怪。偏偏吓坏了刚从外面回来,一齐来给完颜氏请安的弘春四兄弟。哥四个互相看看,最后,还是弘明先反应过来,对着弟兄们说:“那个,这个,额娘和阿玛可能有事要谈,咱们过会儿再来吧。”

弘春也急忙附和,“是啊是啊,大人商量事,咱孩子不懂,走吧走吧!”

于是,稍后换了喜服到景仁宫去看皇后的王福晋们,便少了十四福晋。这位直到十个月后,恂郡王小格格满月,才出来与众人见面。

完颜氏可以不出面,凡事有弟弟和儿子、老公张罗。衲敏可没那么好的运气。小十百日之时,便是康熙孝期满的日子。本来老康孝期早就到了,但出于各种原因,雍正下旨要多给他爹守几个月的孝。因此,宫里怀孕的三个后妃也都能安安全全地生下孩子,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集体去景陵给老康磕头。

晃晃悠悠到了五月,过了端午,日子一天一天热起来。雍正又带着老娘和大小老婆到圆明园避暑。

临去圆明园前一天,雍正拉上衲敏,到奉先殿去给祖宗们辞行。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

这几日宝贝老吃小十宝宝的醋,衲敏也生气了,这个宝贝,油盐不进,弟弟才这么一点儿,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白天你跟他争奶吃,晚上你爹跟他争奶吃,你们爷俩想饿死他呀?你爹我收拾不了,我还能收拾不了你?于是,雍正一提出来去奉先殿,衲敏也不顾什么祖宗规矩,干干脆脆就答应了。临去时,还带上宝宝小十。气的宝贝公主直跺脚,又无可奈何。毕竟,皇后去奉先殿已是罕见,再带上个公主,那纯粹是给那些闲着没事儿的御史们和深宫老嬷们找素材啊!

还真应了衲敏之前回复年妃的话,“生个儿子就叫宝宝”。雍正十阿哥的乳名就这么在他父母兄姐中传开了。衲敏抱着宝宝,随着雍正出了景运门,绕道奉先门,进去奉先殿前月台,就是坐落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奉先殿正殿了。

雍正朝,奉先殿供奉的帝后牌位尚不多。只有前几任皇帝和他们的皇后们。雍正领着衲敏和宝宝给祖宗磕头上香。而后又带着老婆儿子瞻仰祖宗、父母画像。衲敏原本还担心这殿内阴气太重伤着宝宝。谁知这孩子皮实,进了奉先殿跟进自己家门似的,窝在衲敏怀里就睡着了,连个哈欠都没打。衲敏悄悄擦擦儿子脑门上的汗,轻轻迈步跟上雍正,听他讲先祖创业之艰。

其实,在衲敏看来,清朝这些祖宗们所谓创业,也就是给恶劣的天气逼的了。关于这个,衲敏曾经专门研究过。但凡气候稳定且温暖的时期,就是中原地区中央集权巩固时期。比如汉、唐,四海臣服,北疆稳定。而一旦气候变冷甚至恶化,就是中原北部游牧民族入侵之时。能不南侵吗?北方草原冰天雪地,没吃没喝,老婆孩子嗷嗷叫着要饭要衣服,为了生存,打不过也得打,抢他姥姥的!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元、清时期,大众服装普遍采用保暖布料和保守样式,为啥?不就是天气冷,怕冻着嘛?而汉唐时期,尤其是唐朝,看人家那胸,看人家那腿,那衣服,穿着跟没穿差不离。不信就去看唐仕女簪花图。

衲敏正抱着儿子神游中国古代服饰史,就听雍正说:“皇后,这就是皇额娘,你还记得吗?”

衲敏抬头,朝上瞅瞅,正前方这幅画像在孝昭皇后侧,应该是孝懿皇后。仔细看看,不过是寻常皇后朝服,除了面容略显消瘦以外,也没能看出这幅画像跟其他皇后画像有什么区别。但出于礼貌和对皇权威严的尊重,还是恭恭敬敬回答:“臣妾那时还小,恐怕是记不清了。”

雍正点头,“是啊,那时朕也不过十岁。你才刚入内廷,当然记不清了。朕还记得皇额娘很温柔,总是笑着跟我讲故事,哄我睡觉。每次我在上书房挨了板子,都轻轻给我上药,问我疼不疼。”说着,雍正似乎是想起小时候趣事,呵呵轻笑出来。

宝宝也许是睡饱了,听见他爹笑声,抬头瞅瞅。奈何才五六个月,脖子不是很有力,勉强支撑一会儿,就往衲敏胳膊上一躺,又睡着了。

衲敏端详孝懿皇后画像端详了半天,才说了一句:“皇额娘她是不是身体不好?”

雍正转头,看看皇后,半天方说:“是。你怎么知道?”

衲敏不无悲伤地说:“皇额娘眉毛太细,嘴唇太薄。看面相,似乎是爱忧思之人。人的精力再多,也是有限的。忧思甚重,自然就会影响身体。就像臣妾的生母,听说也是个没事儿就爱胡思乱想的人。所以,才早早就去了。”说着,就势滴下几滴泪来。心里不住埋怨,叫你多嘴,人家爱不爱忧思关你啥事,不知道雍正喜欢他这个身份高贵的养母甚过出身低微的亲娘?还在一旁凑热闹!看这回你糊弄得了不!哼!

雍正并没有生气,而是背着手细细看看孝懿皇后画像,半晌方说:“皇额娘她,并不像众人想象中那样得宠。甚至比不过孝昭皇后在皇阿玛心中的地位。但出于自幼秉承贤德庭训,不能显出女人的嫉妒之心。兼之又摄六宫事,不能给人留下善妒的话柄,不得不忍罢了。其实,即使是皇贵妃,日子过的也是很辛苦。”雍正回头看看衲敏,“皇额娘所得到的,只有敬,没有爱。生前比不上四大妃,死后,也比不得她的儿媳。”

听到最后一句,衲敏噗的把嘴张圆,愣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孝懿皇后不比四大妃得宠,这可以理解。但“比不上她的儿媳”这句话,可就耐人寻味了。按理,所有康熙儿媳都是孝懿皇后儿媳,可要严格算起来,这位可只有一个养子。那么,她的儿媳,指的最有可能就是——乌喇那拉氏皇后。天呐!这是从雍正嘴里说出来的话?他是在暗示:乌喇那拉皇后很得老公喜爱?我的天,这怎么可能?要是真喜欢,又怎么会最后只用一个“敬”字就总结了皇后一生?

看着皇后一脸震惊,雍正没来由心情好了起来。接过儿子抱在怀里,“走,朕带你去看皇额娘的其他画像。”

孝懿皇后生活画像,就收在雍正书房里。皇帝书房,不是寻常人可以进来的。这就如同美国总统椭圆办公室,保密措施很严格。衲敏留奶嬷嬷和翠鸟等宫人在外,抱着宝宝跟随雍正入内。

雍正不愧素有“富贵闲人”之称,书房设计摆设也极具品位。衲敏置身其间,愈发觉得这书房风格颇似雍正本人字体,细细观看,有如清风拂面,令人心平气和。宝宝刚吃过奶,正精神着,进了书房就四处乱瞅,脑袋跟个拨浪鼓似的,小肉团似的身体在衲敏怀里滚来滚去。衲敏一急,照宝宝屁股上一巴掌拍下去,“宝宝别闹!”

宝宝才五个月大,连人都不怎么认,哪里听的懂什么话。见衲敏呵斥,小嘴儿一撇,哇哇大哭。雍正笑着抱过儿子,指着书架上一个盒子,对衲敏说:“打开看看吧。那里就是朕小的时候和皇额娘在一起的画像。”

衲敏领命打开,展放在书桌上仔细看。清朝的画,比不得唐朝画像,人物丰满、笔韵流畅。相反,整个人物只占据画面一角,景物倒是描绘的不少。衲敏踅摸半天,才找到孝懿皇后拉着幼年雍正的手,一起逛御花园的情景描画。看了半天,不禁叹气,这孝懿皇后,怎么看怎么像年妃啊!看到这里,衲敏猛的一愣,似乎,终于明白了一件一直以来,堪称历史之谜的事情。怪不得雍正那么喜欢年氏,而乌雅氏太后那么讨厌年氏。如果,将年妃身形样貌与孝懿皇后画上约等号,那么,问题答案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一个是在年氏身上找到幼年保护者的身影,对她有母亲般的依恋。一个是看到了当年抢走自家儿子的“仇人”,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能喜欢她才怪。然而,这对年妃来说,还真不知道是福是祸呢!别的不说,但是她所出几个孩子,都以“福”字辈命名,就够叫人遐想的了。要知道,雍正兄弟们,名字中第二个字,可都是以“福”字旁命名的呀!

雍正哄好儿子,凑到衲敏身边,一一指明这是何处所画,什么时候等等。最后,如果叫衲敏总结,那就是:雍正的养母是个温柔似水的女人,对宫里的孩子都很好,等等。衲敏听的直犯呕。倒不是她讨厌孝懿皇后,而是这位皇后跟康熙的关系实在叫她喜欢不起来。有没有搞错,你们是亲表兄妹呀,这也行?怪不得佟家姐妹俩嫁给康熙,最后一个孩子都没留下来。血缘太近,容易出畸形儿。不生孩子未必不是件好事。对比汉朝张皇后、薄皇后、陈皇后,那都是跟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不也都没有子嗣留下吗?

就算不论基因优配原则,单从政治角度揣摩,衲敏也能多少了解康熙之所以宁愿叫亲表妹委委屈屈地在皇贵妃位置上一呆就是近十年,宁愿到孝懿皇后临死时才册封她为皇后,无非是不希望佟家一连两代出皇后。什么勋贵之家,皇帝说你是你就是,皇帝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怪不得清朝皇后都不好当。皇帝一方面要借助你家势力巩固政权,一方面又要防备后族过大,尾大不掉。能敬重你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的宠爱?仁孝皇后也就是死的早,要是活着,谁知道会不会是另一个卫子夫。这就是出身太高的弊端。反观宋朝、明朝皇后,大部分出身平民,反而能以仁厚之德得到朝臣敬重,因为身后没有庞大势力威胁皇权而得到皇帝的真心维护。

想到这儿,衲敏不由得想起过了康熙孝期,就该雍正朝首次选秀了。娘家大侄女过了年龄,已经许配了一户普通旗人,不用担心。二侄女也得了太后暗示,跟完颜氏交换过庚帖,过几天也算正式定给弘明了。令人忧虑的是,三个小侄女都到了选秀年龄。如果不让她们参选,将来势必不好婚配。可要是让她们参选,又该如何安排呢?

雍正见皇后微皱眉头,便问:“怎么了?”

衲敏觉得这事没什么可瞒的,便一五一十说了,雍正坐在书案前想了想,吩咐:“既然是皇后亲侄女,配给普通旗人未免委屈了。弘时媳妇也是个没儿子命的,连生两个孙女。不如,一个给弘时做侧福晋,另外两个,指到宗室里吧。”

衲敏一听,心里直骂娘:弘时能不能活过明年还两说呢!叫老娘侄女儿给你儿子守寡呀!嘴上却急忙说:“皇上这么安排,是对臣妾娘家隆恩。按理,臣妾本不该辞。只是,乌喇那拉氏家,在康熙朝已经出了位皇子福晋,如今,臣妾更是贵为一国之母。如今,万不能再有秀女嫁入皇家了。就算只是侧福晋,也是不合适的。臣妾虽然疼爱侄女,希望她们嫁的好,但是,臣妾更应为国家着想。臣妾愚钝,听闻汉朝后族常与皇族联姻。有史官评议,说后族专权,误国误家,致使朝政**、百姓困苦。我朝虽然有后宫不得干政之说,但事关命妇事宜,臣妾斗胆谏言:不单臣妾娘家亲侄女,就是其他乌喇那拉家的姑娘,也是不能指给皇子们的。还请皇上体谅臣妾啊!”说着,扶着书案就要给雍正磕头。

雍正听皇后一席话,也想起当年佟家姐妹和后来的“佟半朝”、如今的“佟国舅”。皇后之言,不无道理。皇后出身固然不能太低,然而,后族也绝对不能过大,以至于外戚专权。见皇后要下跪,急忙伸手扶起,软语安慰:“朕不过是一句话,倒换来你这么一大堆‘诤言直谏’。朕知道你素来不喜欢娘家过度参与朝政,更明白你害怕后族过大,引起朝廷不安,让朕为难。你为朕做的每件事,朕都知道。朕想把乌喇那拉氏家姑娘指给弘时,也正是看中这点。希望内侄女能像皇后一样贤德,规劝弘时做个好皇子。不过,既然你这么说,那就罢了。再给弘时挑个其他满蒙贵女就是。至于内侄女们,过了复选,就由你做主,或是撂牌子、或是指给宗室,还不是咱们的皇后娘娘说了算吗?”

衲敏听闻,心里高兴,原来这雍正大叔这么通情达理啊。急忙又给雍正福身答谢。雍正笑着受了皇后的礼,换个胳膊抱儿子,想了想又问:“说起来,弘历也到了该娶媳妇的时候了。朕前几年就留意瓜尔佳的闺女和富察家的嫡女,还有西林觉罗家的孩子,都不错。平日里外命妇来请安时,皇后可留意过这几个孩子吗?”

衲敏站在书案前仔细回想,最后摇头,“臣妾惭愧。这几年不管宫务,竟然没注意过呢。不过熹妃妹妹应该注意过吧。不如臣妾哪天叫她来问问。说起来,她是弘历亲娘,也该听听她什么意思。”

雍正听了,并不搭言,半晌方说:“弘时的婚事何曾问过李氏什么意思。熹妃一个藩邸格格出身,就比侧福晋还高贵了?这件事皇后只管先看,等到时候,朕自有主意。少不得要烦劳皇后。至于熹妃那边,她不是怀孕的时候管理宫务累着了?叫她好好歇着吧。”

衲敏答应,暗暗猜测,是不是哪个嫔妃又给熹妃上眼药了。怎么这阵子一提起熹妃,雍正就这个样子?

接下来一连几个月,衲敏就忙着接待外命妇,顺便查看各家闺女品性。到了秋天,大选开始。一过复选,衲敏就把三个亲侄女给刷下来,叫来娘家母亲,把汉朝陈皇后、薄皇后、张皇后的事情一一讲清楚。吓唬吓唬老太太之后,又拿出自己私房钱,给五个侄女大手笔添妆。乌喇那拉老夫人本就是个明事理之人,听姑奶奶这么说,当然无有不同意之理。高高兴兴拿着五份嫁妆回去,命儿子媳妇给孙女们各自挑家室敦厚的人家聘过去。不求富贵,只求平安。倒也保住乌喇那拉氏这一支安宁。

皇后娘家如此低调,更令御史们无话可说。衲敏见前朝无有反弹,便把心思放到给弘时和弘历挑媳妇上头。趁弘时夫妇来请安之时,分别敲打敲打二人,看他们什么意思。总不能连个信儿都不透就把人给塞过去。那样,就算不出事,也难得安宁。

董鄂氏倒是没什么话说。反正自家男人身边添人是一定的,早有心理准备,就算心中酸涩,也没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反而多谢皇后为弘时着想。

倒是问到弘时,他低头想了半晌,方说:“儿子,不想要侧福晋。”

衲敏听后一惊,急忙问缘由。

弘时撩袍跪下,“儿子,不希望将来嫡子不长,长子不嫡,叫福晋和孩子们为难。”说着,就磕下头去。

衲敏盯着弘时后脑勺看了半天,方叹口气,“好孩子,你起来吧。你的心,母后明白了。只是,往后这样的话,可不能再说了。你不想福晋为难,母后也不愿意为难你们。若是挑个侧福晋,家世什么的,定然不能太差。还真是叫你们为难呢!罢了,这事,母后会再考虑的。若是你皇阿玛问起来,你只管说全凭父母做主的话就是。记住,可不能因为这事,惹你皇阿玛生气。实在忍不住,就推到母后身上,明白吗?”

弘时听完,抬头看看皇后,言语真挚,态度诚恳,处处为人着想。不像说假话,鼻子一酸,急忙低头谢恩。母子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弘时才告辞退下。

翠鸟见三阿哥走了,才问:“主子娘娘,您怎么就应承三阿哥呢?要知道,这三阿哥成婚多年,三福晋至今无子。万岁爷能到现在才给他屋里指人,已经是不错了。您这么说,不是给人把柄,叫人说您不慈吗?”

衲敏想了想,回答:“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董鄂氏熬到今天不容易,本宫实在不愿意叫他们夫妻再受什么磨难了。”

桃红在一旁听了,咯咯笑出来,“主子娘娘,您操的心呐,没操对地方。万岁爷不过是担心三阿哥子嗣问题。如今,三阿哥身边已经有了三个格格。想当年,圣祖爷大福晋可是连生四个格格才有了阿哥的。咱们的三福晋,一看就是多子多福的,人又年轻,还愁不能给您添孙儿吗?”

翠鸟听了,也是一笑,“都是奴才想偏了。主子娘娘,您与其琢磨如何驳了万岁爷指人的旨意,不如求佛祖保佑三福晋早生贵子。要是三福晋能在这几个月怀上,说不定,这人啊,就不用添了呢!”

衲敏听了,琢磨一会儿,叫人给董鄂氏送去红枣、花生、栗子各十斤。董鄂氏收下,看着东西想了想,便笑着对王五全说:“烦劳王总管转告皇额娘,媳妇定不辜负她的厚爱。”

不出三个月,董鄂氏果然传来喜讯。在衲敏与弘时的共同努力下,雍正最终还是撤去了给弘时屋里塞人的旨意。

接下来,便是给弘历挑媳妇了。

衲敏对着通过复选的秀女名册翻来覆去,选谁好呢?要知道,不管选谁,这可八成就是未来的皇后啊!弘历的名字就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别人不知道,年羹尧这个政治迷还会不知道?他既然敢这么说,那——弘历媳妇这点儿,可真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82、戴绿帽

弘历此人,素来眼高于顶,寻常女子,绝对看不上眼。这人最喜欢的,是如同大学生高斌之女高氏那等。西林觉罗氏好是好,就是人太过刻板端庄,这人碰上弘历,绝对是休妻的命。衲敏干脆留她自行聘嫁。

至于富察家的嫡女,未来的孝贤皇后,那不过是靠能忍博得个贤名。正史上弘历常常拿她跟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其实,叫衲敏看来,此人还不如自己贤德。起码自己还懂得劝导雍正“以民为本”、“国家为重”。那富察氏也就是小事上偶尔那么一下,擅长给乾隆脸上贴金,于国事那是绝无建树。论起来,能结合高氏、富察氏二人优点的,莫过于瓜尔佳氏棠儿。就是野史上说的傅恒的老婆,乾隆的姘头,福康安的生母。只可惜,家世比富察氏略差,又是庶出,年纪比弘历小那么几岁。就算自己选了她,雍正那里也通不过。与其将她指给傅恒,引得日后“傅中堂”头上帽子变的绿油油、青葱繁茂的,倒不如直接指给乾隆,做个侧福晋。说不定,日后还能出个瓜尔佳氏继后。免得小乌喇那拉氏真在自己身后添个废后。

如此一想,衲敏心里就有谱了。趁雍正来时,推荐了富察氏,又说瓜尔佳氏可以先等等,等弘历大婚后过两年就选给他做侧福晋。至于高氏,直接划到弘历屋里。大选才过,就叫衲敏下册子,跟其他秀女一起分派,一顶轿子就抬到弘历院子里。估计这会儿,弘历正搂着美人儿夜夜缠绵呢!这娃才十六啊十六!

雍正对皇后的建议很满意。又提出些细节问题,衲敏跟他一一商议定了。雍正就要趁着中秋节下旨意,将富察氏和瓜尔佳氏一起指给弘历,还要将富察氏的堂姐也送到弘历身边做侍妾格格。衲敏笑着驳回:“不是臣妾多嘴。哪有嫡妻未进门,就先添侧室的?这个瓜尔佳氏,臣妾也喜欢,这才说要再等几年。这样,既给了富察氏面子,也叫瓜尔佳氏有脸。日后她们姐妹相处,也有个尊卑先后。至于富察氏堂姐,依臣妾看,倒不如让她自行聘嫁吧?一来,富察家已经出了个皇子福晋,不宜再有皇子格格。二来,也叫他们家都知道天家隆恩、圣上宽仁。皇上看呢?”

雍正想了想,觉得有理。虽然姐妹共侍一夫在满洲来看,那是再正常不过。但雍正毕竟受到汉学多年熏陶。先纳妾再娶妻这样的事,他也是不愿意发生在自家儿子身上的。

弘昼比弘历只小不到一岁,弘历选了嫡福晋,弘昼也不能晾着。雍正随手给他指了吴扎库氏。旨意比给弘历指婚的旨意晚一个月下达。裕嫔虽然不满儿子媳妇不如弘历媳妇家世好,但也不敢说什么,还是得高高兴兴地给熹妃贺喜,帮着准备弘历大婚事务。

不出几日,四阿哥嫡福晋明旨颁布,未来的孝贤皇后总算在她的“贤后”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就这样,沈衲敏轻飘飘几句话,就至少改变了两个女人的命运。富察氏堂姐不知道,自己本来可以成为皇贵妃。因此,对父母挑的女婿还是很满意,高高兴兴在家绣嫁衣。瓜尔佳氏棠儿则暂时回家,等待下次大选。

有句话就叫做“给脸不要脸”。有些人偏偏就是这样。衲敏一心为他们家帽子上的颜色着想,他们家人还偏偏什么都不在乎,硬要弄顶葱绿葱绿的来戴。富察氏选为弘历嫡福晋的圣旨颁布不久,京城各处喜气洋洋。大多是旗人们嫁闺女的嫁闺女、娶媳妇的娶媳妇。连着整个四九城内,几乎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富察家出了位皇子福晋,也是十分高兴。李荣保就想喜上加喜,趁着女儿准备嫁妆,等候佳期的日子,把儿子傅恒的婚事也给办了。夫妻俩挑了半个月,终于瞧上一家闺女。这闺女不是别人,正是瓜尔佳氏棠儿。棠儿虽然说这才选秀没有被撂牌子,但三年后就过了十六,八成是不能再入选了。李荣保夫人趁着到别家勋贵吃酒席的时候,见过这孩子几次,觉得模样性子都好,便跟李荣保说了。李荣保琢磨一会儿,瓜尔佳氏无论家世还是品性,都十分合适。尽管是庶出,但正好可以打消上头对自家联姻结党的嫌疑。便点头同意。

李荣保夫人跟自家老爷商量定,回禀了婆母,见众人皆无异议。便带上礼物,递牌子进圆明园求见皇后。

衲敏听李荣保夫人绕了半天圈子,终于提到正题上。耐着性子听完,心里就笑了。傅恒啊傅恒,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你妈不给我机会啊!那个瓜尔佳氏棠儿一看就是个“佳人儿”。不见弘历还好,要是见到弘历,就他那自诩跟他爷爷一样“博爱”的性子,他能轻易放过?傅恒傅中堂,您自求多福吧!

想到这儿,衲敏便笑着对李荣保夫人说:“夫人果然好眼光。这个瓜尔佳氏,本宫看着也喜欢呢!虽然比不上您家姑娘,但也是叫人见之忘俗。既然夫人亲自来求了,本宫没有不驳回之礼。别的不说,看在咱们过了年就是儿女亲戚的份上,本宫也没有道理不给亲家母面子不是?”

说到这儿,见李荣保夫人面露喜色,衲敏故意顿顿,“只是,本宫今日,怕是不能立刻给夫人下册子指婚呢!”

李荣保夫人急忙回话:“主子和主子娘娘对奴才家大恩大德,奴才们无以为报。如今,来求主子娘娘指婚,已经是逾矩了。只是,不知道犬子跟瓜尔佳氏的闺女有没有这个缘分。要是有,自然是主子和主子娘娘对奴才们的恩典。要是没有,那也是缘分未到。烦劳主子娘娘,奴才心里颇为不安呢!”说着,就磕头行礼。

衲敏急忙叫翠鸟扶她起来坐下,又笑着说:“夫人莫要惶恐。能成就一对好姻缘,本宫也十分高兴呢!只是,本宫想先问问,您今日所求之事,那瓜尔佳氏家里,可知道吗?”

李荣保夫人心想,您的册子下来,知道不知道有什么两样,还不都得磕头谢恩?嘴里却说:“奴才惶恐,瓜尔佳夫人并不知情。”

衲敏点头,“夫人所求,没有不准之理。只是本宫想着,这是富察家和瓜尔佳两家的喜事。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瓜尔佳氏又是个好孩子。若是本宫直接下册子,又怕瓜尔佳夫人正在给女儿议亲,或是已经聘嫁了。如此一来,反而不美。不若,你们两家先通通气,傅恒这孩子,人品、学识皆十分出众,皇上在本宫面前,提过好几次呢。也就是本宫身边的女孩儿没有合适的,如若不然,本宫还真要跟瓜尔佳夫人抢女婿呢!”说完,自己先笑了。

李荣保夫人听了,急忙躬身答谢。暗道,这皇后娘娘说的抢女婿是真的假的。傅恒今年不过十几岁,真算起来,皇后身边的公主格格,除开淑慎公主年纪略大,庄大格格、怡四格格可都是正合适呢!不行,公主是那么好尚的?处处比媳妇儿低一头不说,平日里连个面都不能见,没道理我儿子给你家闺女守活寡。想到这儿,也顾不得跟皇后闲聊,福身告退,风风火火地出了小宫门,坐上车,回到家里,搬出库里最好的几份礼物,不顾日近正午,拉上自家嫂子、弟妹,就到瓜尔佳家里去拜访去了。

衲敏不过一句玩笑话,居然弄得富察氏一家跟火烧眉毛似的。急急忙忙求亲,许的聘礼都是极好的。瓜尔佳氏一个庶出女儿,来求的又是马奇家的亲孙子,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李荣保夫人还怕只求皇后一人不保险,又催着李荣保去求雍正。倒是李荣保他爹大学士马奇知道了,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没过几日,衲敏正抱着小宝,拿着本大字描红教他识字。雍正甩着袍子进来,一进门就说:“皇后,看来,咱们的儿媳妇得先让给别人了。”

衲敏一怔,暗道难不成是富察家悔婚了?不至于吧?再听雍正细说,才知道李荣保和瓜尔佳氏今日在九州清宴一齐求雍正赐婚了。

衲敏心中感慨,这有人在后头拉着,也挡不住你们往自家儿子脑袋上扣绿帽啊!便笑着对雍正说:“我前几天就知道了。李荣保夫人来跟我求棠儿。我本来想着,叫她自己去求亲。那瓜尔佳氏说不定能明白咱们的意思,推了也说不定。谁知,竟是这么个结果。早知如此,我当时就该一口回绝了。免得如今好好的儿媳妇就要飞了。”

雍正也不恼,“这也没什么。李荣保是个老实人,不会跟朕耍什么花花肠子。再说,你前些日子说的对,乌喇那拉家在圣祖朝出了个皇子福晋,如今,你不肯叫侄女嫁入皇家。那瓜尔佳氏可是出了位太子妃,他们家,自然也就不能再出皇子侧福晋了。傅恒这小子,朕也很喜欢。赐给他个好媳妇儿,正是天恩浩荡,让他以后好好当差。皇后就不要再自责了。”

衲敏听到这儿,不免心虚:给人家头上戴绿帽子,您还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不过这事也不能怪您,谁叫他们自己求呢!

说到太子妃,衲敏就想起淑慎公主来。这位公主也真够倒霉的。亲爹的孝期还没过,嫡母就又没了。如此一来,等她守完孝,就真到了二十芳龄了。也多亏了她是皇家公主,要是平民百姓,这么“大”的岁数,还真不好出嫁。她这个姐姐还未出阁,庄大格格、怡四格格自然也不好议亲。好在这俩孩子不过十二岁,还可以再等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