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想了想,乐了,“你呀!能死里逃生,必有后福哇!那个救你的姑娘,是郭县令的女儿?”

弘经点头,“嗯。”

十七想了想,“是了,他女儿救了你,阴错阳差,恰巧救她父亲。这也是郭县令知道教孩子。对了,害你的人,查出来了吗?”

弘经叹气,“血滴子已经去查了。现在所有证据,都在皇阿玛案头。”

十七点头,“八成,又是哪个世家不安分了吧?你呀,才十几岁,就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比皇上当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后,可得小心了。”想了想,又说,“我来的路上,听说皇上命人,杀了两个封疆大吏。或许,就是为你出气吧。”

弘经笑笑,“明知他们有罪,还要看着他们逍遥法外,我做不到。”

十七摇头笑笑,“所以,比起你弟弟,你更像十三哥。”

弘经看看十七,突然觉得,他的话里有话。略一思忖,便明白一大半。盯着十七问:“你说,我要娶个汉家女子做嫡妃,是不是,就没那么多人要暗杀我了?”

十七刚端起茶盅,优哉游哉喝茶。弘经这么一句话,生生叫刚入口的茶水,一口喷了出来。

不知君心是何意

郭敬安回到家里,只有女儿一人相迎。孔郭郭见了爹爹,便哇哇大哭,止也止不住。

郭敬安无奈,只得求赵三去请孔兰珍与四个儿子。

孔兰珍来时,还带来两箱账本,说是,万一刘大人要查与民争利,也好应对。几个儿子,老二、老三双胞胎,今年六岁,老大九岁,老四三岁,按次序,分别名为渤海、孟海、叔宁、济宁,取谐音,伯孟叔季。

几个弟弟自幼被孔郭郭带大,一见姐姐哭个不停,都忙着凑上来,问谁欺负她了。孟海、叔宁甚至撸胳膊、卷袖子,要寻人晦气。

倒是赵三,乐呵呵摇摇头,“哎呀,满汉不婚、满汉不婚呀!”

他这么一说,孔郭郭哭的更凶了。

大家伙没办法,全都老老实实坐在一旁,一面查账本,一面陪孔郭郭哭。丫鬟、小厮们,则各自负责打扫。这家里半个多月没住人了,是该好好扫扫。

哭了一会儿,大概觉得没意思,孔郭郭自己打住悲声,问弟弟们:“饿不?我去做饭。”

马车里,十七一面在一大堆礼物中试图寻得安身之地,一面盯着弘经猛瞧,“好侄儿,跟叔叔说实话,你是不是把人家姑娘给睡了。不得不给人家个名分?还是人家姑娘,要给你添儿子了,你舍不得长子流落在外?”

弘经抱着礼物,急红了脸。“十七叔,你要不想去,我自己去。”

果亲王十七急忙摇扇子,“那可不行!谁见过提亲没个长辈陪着的。反正,你皇阿玛那里有皇嫂顶着呢!料想也罚不到我头上。嘿嘿,这个热闹,几辈人也不常见,好容易给我撞上了,我不去瞅,将来,回去见了你那些叔叔们,可哪儿来的笑料啊!”

十七嗷嗷直叫,弘经则不由叹气,“十七叔,咱们是拜访郭县令,不是去求亲。要求亲,也得皇阿玛答应后呀!”

“不是?那你买那么多礼物干嘛?瞧瞧,整个海宁县的铺子,都快给你掏空了!”十七纸扇摇的哗哗响,一个劲儿给弘经扇风,“好侄儿,一会儿进了门,可别动不动就脸红。大方点儿,咱们是去拜访的,拜访!不是提亲,别紧张,别紧张!”

要按果亲王看,这不过就是个笑话。雍正四哥不可能同意弘经娶汉妃。更何况,弘经还想叫那个郭月宁做嫡妃,那这事就更没谱。这几天,忙着修筑海塘,还要跟其他县县令商讨。十七也看出来了,这个郭敬安,就是个书生。怪不得,他老婆要去做买卖,单靠这男人,一家老小还不早就饿死了。

果亲王哪里知道,早在郭敬安寻到孔兰珍母女之前,他自己就开包子铺贴补家用呢?

到了郭敬安家门口,弘经本来想递自己名帖。十七拦住,叫贴身太监去叫门,“去,就说果亲王来拜访郭县令。”等太监去了,十七才悄声嘱咐弘经,“笑笑闹闹就算了。郭县令比不得当年武县令,敢把自家闺女献出来给你爹,闹出后来武氏毒死你大哥的事。一会儿,你老实些,别提人家闺女。否则,郭敬安能跟你拼命。”

弘经低头咬牙,“武氏!”

这叔侄俩坐在车里,等了半天,才见一个总角小厮,开半扇门,出来对着马车拱手,“回果亲王话,我家夫人说,老爷去巡查海塘了。家中无有成年男丁,妇人要避嫌,不方便接见王爷。还请王爷暂且回去,等我家老爷回来,即刻叫他前去拜见王爷。”

说着,行个礼,往后退一步,退回门里,扑的一声,把门一关,再无动静。

十七张张嘴,拿扇子指指郭家大门,“嘿嘿,有意思!”

弘经叹气,叫来贴身随从,命他把礼物全部搬下来,放到大门门口,又重新敲敲门,这才赶车回去。

郭家宅里,孔兰珍捧着饭菜,来到孔郭郭屋里。看看女儿低头绣花,忙的不亦乐乎,笑笑,“吃饭了,看看你,一绣起花来,就废寝忘食。我要是不给你端来,是不是就不吃了?”

孔郭郭抬头笑笑,“哪能呀?跟谁过不去,都不能跟自己肚子过不去。”

孔兰珍摇头,摆好筷子,陪女儿吃饭。孔郭郭洗了手,坐下来,一面吃,一面问:“弟弟们呢?”

“早就吃过了,渤海领着他们在外头玩儿呢。哦,对了,今天果亲王领着他侄子醇郡王来了,你爹不在家,我就没让他们进。还送来好多礼物,都在我屋里堆着,一会儿你去看看。亲王送礼,咱可不能随意处置,一会儿可得还礼呢!”

孔郭郭“嗯”一声,低头吃饭。孔兰珍见了,不好多说,只是不住给女儿夹菜。

过了一会儿,孔郭郭说:“我前几年不是还绣了一幅花开富贵吗?装裱装裱,送给他们还礼吧。”

孔兰珍赶紧摇头,“那可不行,那是你嫁妆。罢了,回头我看看吧。”

孔郭郭想了想,又问:“您上次跟我说,海宁陈阁老有个儿子,跟我年纪相仿,曾经叫媒妈妈来说过。过两天,等闲下来,就定吧。”

孔兰珍睁大眼,看女儿不紧不慢吃饭,干笑两声,“行啊,等你心——静下来,再说吧。”小样,你心里想的啥,还能瞒过老娘!装吧你就!

对女儿婚事,郭敬安与孔兰珍态度一致:只要闺女喜欢,抢也得抢回来。前提是,闺女嫁人后,不能受委屈。很明显,嫁到醇郡王府,不受委屈——那是不可能的。更别提郭敬安亲眼目睹了汉妃武氏撞柱而亡。所以,这件事,只要闺女不提。他两口,只当不知道。什么一见钟情、什么海誓山盟,等醇郡王一走,啥事儿没有!再说,自己闺女,还会不要脸到未婚先孕,叫醇郡王占尽便宜?很明显,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郭敬安就带着一车当地特产,来给果亲王还礼。十七带着弘经才说了没几句话,郭敬安就推辞,衙门有事,先行告退。

再往后,弘经再去,郭家便只剩下郭敬安一人。果亲王旁敲侧击问一番,得到的回答就是:“拙荆带着孩子们逃荒去了。”

叔侄俩哭笑不得,又不能逼郭敬安说出孔郭郭在哪儿。逃荒嘛,还不是想去哪去哪儿,天南海北,流浪呗!

如此一来,只等到三个月后,海宁海塘修筑好,弘经盯着海面大潮,来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能再见到孔郭郭。

等到海塘修筑完毕,诸事妥当,刘统勋与果亲王回京复命,已经是雍正十七年年底。弘经自然也要回京,陪同父母过年,同时,还要准备妹妹成亲贺礼。没想,又接到雍正旨意,叫他们乘海船,经海路回京。圣旨中还说,沿途,要果亲王与弘经好好看看岸上有什么地方,适合做经商口岸。果亲王十七捧着圣旨叹息,“皇上是给威灵顿那老头儿给逼的呀!”

弘经不解,皇家之事,刘统勋自然也不知道。对着二位王爷一拱手,回去收拾东西。十七见左右无人,拉过弘经细说:“你屋里没有福晋,对弘喜院子里的事还不知道。前两天,你十七婶婶给我来信,说弘喜家的,给他添了一个格格。那威灵顿没等皇上下旨,就拿着自家祖传之宝,送给了外孙女儿。”

弘经笑笑,“威灵顿公爵只有十二弟妹一个女儿,心疼外孙女,也是有的。”

十七摇头,“哪儿呀!你知道那是什么宝贝?那是威灵顿家族历代公爵信物。谁拿着它,谁就是公爵或者下任公爵。就算是他外孙女,也是咱们正经嫡出皇孙女儿,怎么就成了个鸟国的女公爵呢!幸好礼部还有熟悉英吉利礼仪的官员,得知这事,立刻上报天听。依我看,皇上现在,正跟威灵顿较劲呢!”

弘经淡淡一笑,“这俩老头儿,能把家事闹到两国邦交上来,也算少见了。”

十七则摇头,“不就是个格格,给他们又如何。横竖,她长大了,还能不认玛法?四哥真是想不开!”

等诸事安排妥当,启程前一日,郭敬安求见弘经,送来一幅妈祖绣像,说是当地海神,可保一路平安。

果亲王凑过来看热闹,啧啧称赞,“哟,这针法细腻的,头发丝儿都跟真的一样。”

郭敬安讪笑,“不过是多费些功夫,跟御用之物没法儿比。权当是海宁老百姓对王爷感激之情,还请王爷笑纳。”

弘经笑着点头,命随从小心收起,放到船上,以保平安。

郭敬安又坐了一会儿,说些皇恩浩荡,本县百姓感恩戴德之类的话,敷衍多时,告辞离开。直到送郭敬安出门上轿,弘经都没有提过一句孔郭郭如何。站在大门口,十七一副过来人模样拍拍弘经,“年轻人嘛,难免的。过去就好了。”

弘经一笑,没有说话。

扬帆向东,一路沿着海岸线望京而行。果亲王与弘经请来同行经年商行管事,查看地形。大致定下几处,等待回京后,再请工部、户部详细勘验。好在雍正只是命他们顺便看看,没有下死命。路上,除了前几日晕船,这俩人还算过的悠闲。

只是,每次看到船舱内供奉的妈祖女神绣像,弘经就觉得,这位仙女,就站在那里,对着他笑,笑的春花烂漫。

总算赶在过年前回到北京。刘统勋和果亲王陛见述职之后,便回到家里,与老婆孩子团聚。弘经则随雍正去仁和堂见皇后。

众人依次见礼,衲敏拉弘经在身边坐下,不住叹息,“瘦了,又黑了!”

雍正笑着嘲讽,“你还不知道,他办成多大的事儿呢!因为他出面,把江南、福建那些贪污的世家,引出多少来!就连二十多年前,金御史之案,也查了个水落石出。多少年,都没这么痛快过了!”

弘经脸一红,站起来对帝后磕头,“儿子不孝,叫皇阿玛、皇额娘担心了。”

衲敏摇头,斜雍正一眼,嗔怪,“你呀!又吓唬人!”说着,拉弘经起来,问长问短。

不一会儿,弘纬从户部衙门回来,给帝后请安,问哥哥这次南下见闻。

弘经斟酌词句,“以前总想大干一场,叫那些贪官污吏望风而逃。看了这么多,经了这么多,才知道,像刘大人、十七叔那样,既能惩治贪官,又能为百姓牟福的做法,才是最合适的。”

弘纬点头,“是啊,要不然,怎么郭县令自己做生意,老百姓反而觉得,他是个好官。那些所谓的‘清流’,专拿官员说事找事的人,老百姓反而背后骂呢!”

衲敏笑笑,这娃,也知道照顾老百姓情绪了?

这边正说着,就听外头王五全通传,“五公主来了。”

弘琴一身玫红旗装,扶着小宫女,笑吟吟走进来,对帝后、哥哥行礼。当着众人面,弘纬也只得对着弘琴行礼。

一时礼毕,雍正指着弘琴笑骂:“又出去见察尔汗了?都要出嫁了,你好歹在屋里呆会儿!哪怕做个样子呢?”

弘琴一撇嘴,“我又没三更半夜出去,大白天的,不过是去逛逛铺子,上上酒楼,有什么不好?再说,察尔汗说了,不用我亲自绣嫁妆,他娘早就准备好了。过两天连同年礼,一同送来就成。”说着,就去看皇后。

衲敏叹气,果然是特权阶级呀!想当年,自己待嫁,哪一样不是亲自准备,足足忙了三个月,整个人都瘦了两圈,这才齐整。后来…罢了,罢了,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其实,雍正也就是说说。真要弘琴跟别家姑娘那样,呆在屋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也不是咱们家上得朝堂、出得厅堂的五公主啦!横竖,那是察尔汗该操心的事!做老丈人的,得享乐时,且享乐吧!

弘琴见帝后二人不怪,嘿嘿敷衍两句,也就算了。坐到弘经身边,就问他这次出门见闻。

弘经说了一些,想起妹妹就要出嫁,满心不舍,吩咐贴身太监,“去,把那幅妈祖绣像拿来。”

不一会儿,绣像就到了弘琴手里。展开一看,衲敏与谨言先惊了。衲敏本人,对刺绣就多有研究。谨言素来留心,怕将来出嫁,受人拿捏,女红针黹,从来不肯丢下。二人一看这绣像,用了不下一百种针法,所用丝线,也比平日用的要细。整幅绣像,颜色过渡自然,光泽细腻,稍微一动,便好似妈祖女神要说话似的。

弘琴颇为满意,“嗯,这个神像,不像供着的菩萨,倒像是以真人为底版,描出来一样。”

弘经笑着解释,“妈祖本就真有其人。因广积善缘,沿海百姓,都奉她为海神。”

弘琴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这个绣像,像是比着真人模样绣的。你瞧,这嘴角,看着,好似在撒娇嗔怒呢!真好看,哥哥,送给我吧?”

弘经仔细看这绣像嘴角,呵呵,不是孔郭郭发脾气时的样子,还能是谁。嘴里便说:“本来就是带来送给你的。”我留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弘琴听了,急忙叫贴身宫女收好,送回公主所,生怕弘经反悔。

弘纬留神细看弘经,历劫归来,反倒平添一丝闲愁。怎么回事呢?

一家五口吃完饭,弘经就借口身体不适,先回阿哥所了。衲敏本来好想把那本秀女名册叫他带回去,好好看看。哪知弘经一摆手,“往后再说吧。”行个礼,便恹恹地走了。

徒留雍正、皇后与两个孩子大眼瞪小眼。

醇郡王反常,自然引起国家级别的重视。最后,这四口人商量,推与弘经最合得来的弘琴出门,探探口风。弘琴一叉腰,拍着胸脯说:“放心,交给我!哪个不长眼的欺负我哥哥,看我把他摁圆明园海子里淹死!”

雍正脸色一沉,“爱摁哪儿摁哪儿,别糟蹋朕的园子!”

弘琴一撇嘴,领着一堆随从,直奔阿哥所。

五公主经年累月常逛阿哥所,侍卫们都习惯了。没怎么阻拦,就到了弘经院子里。大冬天的,弘经居然开着书房窗户。弘琴一时兴起,摆摆手,叫身后宫女太监站在原处,不许乱动。自己绕过冬青树,扒着窗棂,往里偷看。

书房里,弘经一本正经地对着书案。笔墨纸砚,摆的整整齐齐。再仔细看,书案上,那幅宣纸,怎么好似一姑娘画像?

弘琴晃晃脑袋,看不清楚。索性,抬脚踹门、飞身入内。不等弘经反应过来,一把抓起案上宣纸,举到眼前细看,“哟,怎么是妈祖呀?”说着,冲着弘经眨眼。

弘经脸色发红,对着妹妹轻叱,“别闹,不是!”

弘琴一摇一摆,走回书案前,把画重新放好,叹口气,“画是好画,只可惜,用宣纸,托不住墨。”

弘经低头再看,好好的一幅画,经这么一颠倒,已经淌了好几道颜色下来。

弘琴再看,“咦,不生气?”

弘经苦笑,“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纵然画像如生,又能如何呢?”

弘琴听了,嘿嘿冷笑,一屁股坐在窗前椅子上,“胡说八道!咱俩谁都清楚,你不是内定储君。想娶谁不行?就是你只想娶一个嫡福晋,也没人逼你纳妾。你要想跟圣祖大阿哥学,也没人拦着。该不会,这姑娘——是有夫之妇吧?”

弘经急忙摆手,“没有的事!”

弘琴奇了,“哦,她是平民百姓?是——你这趟南下,遇到的一个仙女姐姐?该不是鬼吧?”

弘经闭眼,“没事别胡诌。赶紧走吧!我得画画呢!”

弘琴撇嘴,“你不说,我也猜出来了。她是汉人,不能嫁皇子,对不?”

弘经盯着弘琴,好一阵,才说:“这事,过去就过去了。往后,你可别闹了。万一传到人家姑娘耳朵里,不好。”

弘琴见问不出来什么,只得叹气,甩着帕子,对着弘经直摇头,“哎呀,这年头,真是做不得好事!我好心好意给人家出主意,人家居然不领情。罢了罢了,叫我走,我就走!”说着,摇摇晃晃着,要去开门。

磨磨蹭蹭,眼看就到门槛了,弘琴正琢磨着,是不是再回过头来。就听弘经低声问:“你有法子?”

弘琴几步蹿回来,趴到书案上,对着弘经耳语:“前太子妃知道吧?那是汉军旗的,当初,就说祖上为了好在明朝做官,隐瞒了满族姓氏。满姓那么多,你随便给他们家掰一个,不就得啦?”

弘经叹气,“他们家,祖居甘肃,要说是回人,只怕还有人信!”

“回人啊?那还不如汉人呢?”弘琴站起来,绕着书案转圈,磨了半天,瞅见书架上,两柄宝剑,一模一样,互相交错着摆放。拉拉弘经,问:“都是男人用的?”

弘经皱眉,“我的书房,还有女人用的东西吗?”

弘琴拿手扇风,“别急呀,这不有办法了吗?我先问你呀,真想娶她?”

弘经犹豫片刻,透过窗户,瞅瞅隔壁弘纬院子,叹口气,重重点头,“真想!”

弘琴嘿嘿笑着上前,附耳一番言语,“还是前太子,你知道他,他…”

说了半天,弘经不可置信地抬头,看着妹妹,那眼神,跟看威灵顿公爵那鸟国人似的,“你——能行吗这?”

166、十里红妆

接下来,和敬固伦公主待嫁的日子里,醇郡王院子里,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例如,原本相貌普通的太监,被模样俊俏的小太监取代。原本长相妩媚的宫女,被深宫老嬷替换。

醇郡王出入,原本都是贴身侍从跟着。也换成了没有美太监不出门的规矩。

雍正原本以为是弘经出去一趟,审美观有所提升,就没说什么。毕竟,阿哥所里那些深宫老嬷,也不是他关注的。可是,架不住弘琴在一旁忽悠。

“皇阿玛,你不觉得奇怪吗?上次我问哥哥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他居然什么都不肯说。第二天我再去找他,发现他屋里原本漂亮宫女,全变成老嬷嬷。那些原本老实本分的太监,也都换成年轻貌美的啦!”

弘纬一听这调调,立刻就想起当年圣祖大阿哥打的那些小报告,说什么太子蓄养男宠啊之类的。不由睨弘琴一眼。

弘琴只当没看见,说了几句,便不说了。

没过几天,又说起这个问题。还问雍正,为何皇额娘催了几次,叫哥哥自己选媳妇,他到现在都没动静?能自己挑媳妇,多大的恩典呀!为啥哥哥就没反应呢?

雍正也奇了,弘经这些日子,是不对劲。以前说起婚事,他虽然没立刻就点头,但也是羞涩多于抵触。过年这段时间,怎么看着烦不胜烦呢?

雍正留了心,趁过年不忙,命粘杆处仔细打探。得来的结果,叫雍正一颗慈父心肠,哇的一声,掉进了冰窟窿。

不会吧?小九居然对着一个貌美小太监,看了一整天?

还赏另一个娇俏小太监穿他穿过的衣服?还是贴身衣服?

最可怕的是,九小宝还趁无人之时,拉住一个小太监的手,直说心痛?

天呐!不行,这事儿得叫皇后知道。雍正提起龙袍,大步流星赶到仁和堂。恰巧弘琴与弘纬来给皇后请安,还没走。

行礼之后,衲敏笑问:“皇上,过两天,就是弘琴大喜日子了。内务府来报,诸事妥当。就是臣妾还想,趁这几天,叫小宝、宝宝去公主府看看,有什么需要添的,好及时添上。再者,这俩孩子将来也是要成家的,先跟着学学,到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

雍正一听“成家”,脸立刻就绿了。心中哀叹,皇后啊,你不知道,你儿子想给你娶回来个“男”媳妇呢!

当下,顾不得儿子女儿在场,将弘经之事说了。

衲敏呆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不会吧?”

雍正叹气,“朕看,他这会儿,跟当年二哥差不多。八成是了。就是,他比二哥收敛些!唉,咱们家,怎么就出这样的人呢!”说着,拉过皇后的手,一面放在手心摸,一面寻求安慰。

弘纬幸灾乐祸地瞪一眼弘琴,看看,教弘经这些法子,把前太子给露出来了吧?

弘琴撇嘴,弘经这模样,哪有前太子风情万种?老四你个眼瘸的!

衲敏冷眼旁观,总算看出点儿苗头:这仨孩子,指不定搞什么呢!索性,闭上嘴不说话。

雍正摸了一通皇后小手,觉得心灵得到慰藉。强整精神,问:“都有什么好法子?说说吧。”总不能叫自家小九在掰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吧!

弘纬低头不语。这事要是假的,不用说,弘琴那里,自然有好法子;要真不幸是真的,那么,也不用说。毕竟,他试过一次,很明显,失败了!

衲敏跟是不知道说啥好。在她看来,异性相吸、同性相斥,那是自然公理。连自然规律都能打破,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弘琴则嘿嘿一笑,上前出主意,“皇阿玛,哥哥以前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出去一趟,就变了。具体啥时候成这样,您先查查。要是查到了,对症下药,想掰直,那还不容易?”

雍正听了,勉强算是个主意。反正这事,急也无用。便叫来粘杆处侍卫,到刘统勋、十七家明察暗访。

衲敏干笑,想了想,还是劝:“皇上,没准,小宝只是一时糊涂呢!臣妾看他,屋里女人确实少。或许,等成了亲,就好了呢!”先把自己摘出来,免得到时候,证明弘经实属演戏,也不至于找自己麻烦。这仨倒霉孩子!

雍正叹气,“皇后你不知道。他这症状,就比当年太子二哥强一点儿!朕实在担心呐!”

衲敏讪讪闭口,撇一眼弘琴。教材啊,活生生的教材啊!固伦额驸察尔汗,乃真好人也!

就在弘经战战兢兢,遵循妹妹教导,在掰弯道路上,恶心不已地走来走去时,弘琴公主婚期,终于到了。

衲敏坐在雍正身边,看着自小养大的闺女高高兴兴披上嫁衣跪拜辞别,心中感慨不已。宝贝呀,你娘一辈子没经历过婚礼。这回,总算在你身上,弥补遗憾了。想着想着,便掉下泪来。

懋贵妃在一旁看了,小声安慰。雍正则攥住皇后的手,“闺女出嫁,是喜事,怎么就哭了!”

察尔汗跨马迎接固伦公主,到了紫禁城,依礼部官员指点,磕了不少头,总算把媳妇请到轿子上。跨马游街,一路上,看着一路众百姓羡慕夸赞,察尔汗坐在马上,忍不住握握□,唉,兄弟,叫你等了这么多年,总算没白费精力啊!

陪嫁嬷嬷则是不住看手里篮子,临行前,皇后主子命西林格格强塞给自己。当时还不明白,这会儿——呵呵,也不知道,这一篮子苹果,够不够公主吃上一路。也是,从三更起来,就没喝过一口水、吃过一口饭,能不渴、能不饿吗?皇后——多好娘亲啊!

当日,乾清宫中,大摆筵席。弘经不负弘琴殷殷嘱托,成功地喝醉,并趁酒醉之时,趁一位年轻翰林上前敬酒之时,一把抱住,嘴里嚷嚷,“走,去睡觉!”

众人只当郡王醉了,拉开二人,不再敬酒。只有雍正,坐在龙椅上,高处看的清,心中再次喟叹:儿子啊,阿玛一定把你掰直喽!

弘纬则是无奈加摇头,别过脸,想去其他皇子那里寻找安慰。哪知,弘喜正抱着自家不满百日的“女公爵”,笑的那个满足。至于弘昼——咦,弘昼小五呢?

此时此刻,和郡王能在何处?领着自家儿子永壁,钻到固伦公主府新房窗下,听墙根儿呗!

这就是:郡王报仇、十年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