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强自作出笑脸来:“两位大人倒是极有雅兴。”她心中在飞快的转着念头,说闲话也不可能一直说下去的。

“尚宫大人那里的茶可是极香的;”杨典工把话接了过去:“再香的茶我们也吃不到,还是先把太子妃交待的差事做完吧;红鸾恭侍,你就给个明白话吧,我们总不能让太子妃久等不是。”她开始逼迫红鸾,容不得红鸾一拖再拖的回避。

“正好大人也在这…”杨典工对着李司工欠了欠身子,可是话却在李司工的示意说了一半都不到,余下的话都咽了下去。

李司工止住杨典工的话后,目光落在桌上的纸张:“我来是为这个,至于红鸾恭侍的婚事自有太子妃做主,我不敢说三道四的;我呢,只是来取点东西。”她说着话把楚公子那张纸取了出来:“原本没有想到杨典工会看中我这个不成器的侄儿,听说了才急急的赶过来,就怕来得太晚误了太子妃的事儿。”

“如果能得红鸾相伴,我那个不成器的侄儿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只是他没有那个福气啊;我刚刚接到家里的信,我那个苦命的表嫂昨天晚上,唉,她去了现在我那个侄儿是热孝在身,三年内不能纳妾的。”李司工连连摇头:“不然,我还真要为他说两句好话,要知道我可是一直很喜欢红鸾恭侍的,以后我就算老了离宫也能有个落脚的地儿不是?”

372章出手

杨典工和红鸾都明白,她们的之间的仇怨是无法和解的,彼此总要争个你争我活的;尤其是杨典工,因为宫奴空额之事她绝不能放过红鸾:不能受制于红鸾,那是一条死路。

红鸾无惧的迎视着她的目光,用目光答她:“宫中不是怕了就能活下去的。”她绝不能怕,只能勇往直前;哪怕她只是原地不动那也是自寻死,想要活命就要不停的向前走,绝不能胆怯。是真得不胆怯,也真得没有什么是她不敢做的。

反正左右都是死,她为什么不敢拼个鱼死网破?杨典工只要敢逼她,她就敢把杨典工打个头破血流:就算是太子妃,到了生死关头那也只是个女子罢了,那层尊贵的身份在红鸾要活下去的念头前,什么也不是。

“你说得也对,婚嫁乃是人生大事是要好好的考虑一番,太子妃那里自有我为你分说两句,不过时间并不多你是知道的,到时候不要让我们都难做。”杨典工的目光忽然间变得平静异常,并真得答应了红鸾。

她说完挥手让她的人都退了出去:“御花园当然不是不能去,不过东宫现在事情多你还是不要去寻晦气的好,明白吗?”她起身:“我明天晚上过来,到时候你总要给我个答案的,不管是什么答案,你我都没有太多的时间等下去。”

杨典工真得走了,走得时候好像又变回那个沉静有耐性的人,仿佛也没有任何火气的样子;她走得很急,有宫奴回来说她直接去了东宫。

红鸾瘫倒在椅子上,此时汗出如浆,实在是被刚刚太过惊险;如果杨典工当真一意孤行,太子妃也在太后那里禀明了她的婚事——此事她不知道太子妃要在什么时候对太后说;那她就算是闹到宫正大人面前,事情也不会那么简单的解决。

她只是在赌太子妃还没有对太后说,所以赌杨典工不敢太过份;可是此计也只能拖得一时,杨典工现在去了东宫,因为她刚刚胁迫定会想法子害她,相信太子妃很快就会去见太后的。

“杏儿你和人现在马上去寻尚宫大人,小心不要再让人撞上;二丫和招娣去寻尚勤大人,同样要小心莫要再被人拦回来。”红鸾虽然因为刚刚的紧张现在有些无力,可是她不敢浪费时间马上开始布置:“香梅…”

事关她报仇的大计,她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哪怕是只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过;可是就在杏儿转身要出去时,红鸾忽然叫着跳起来:“回来,都给我回来,我、有法子了。”她的眼睛盯在那几张纸上笑了笑:“现在,你们听我的话去做,尚宫大人那里还是要去的,不过你这样对大人说。”

人不停的被红鸾使出去,直到屋里没有人时她才软倒在椅子上发呆;法子想出来后她感觉好受多了,可是杨典工发难,她没有法子只是宠希望于她人的感觉,却时时萦绕在她的心头,让她不寒而栗。

现在虽然也是要依靠她人,却不是没有把握的那种:在她的谋算中,她能清楚的知道谁会出现;就算如此,也不能让她把心头的惊惧抹去——感觉就好像头顶上悬着一把刀,只要某个贵人高兴,她就会身首异处。

这感觉很不好,非常的不好;不好的让红鸾坐在椅子上发呆,直到杏儿等人陆续的回来时,她的坐姿都没有变过。

现在红鸾在活动她的手脚,因为久坐出神没有动一动,她的腰背酸痛的她都要叫出来了:“痛死我了,我的腿木了,哦,好难受。”

腿麻木的感觉让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在屋里歪歪扭扭、呲牙咧嘴的苦着脸问:“怎么样了?”

“按您的话都做好了,您不去太后那里——”小顺子看着红鸾比瘸子走路还难看的样子,想笑可是心里又有担心,表情很是怪异:“能成吧?我们不能冒丁点的险啊。”

红鸾摆手,可是她的胳膊也麻木,如同小虫子在咬、不是痒也算不上是痛的感觉让她摆手的样子很古怪:“我不能去,要在这里等太后召我前去的时候再去。”

“会有什么人去太后那里?”杏儿也有些担心:“良嫔娘娘虽然宫人向来都说她是极好的主子,可是她倒底是太子妃的亲姑母,会帮我们吗?”她很不解红鸾除了让她去尚宫大人那里外,就是打发香梅和翠环去向良嫔娘娘求救。

红鸾挑眉:“当然有用。”看杏儿不解的样子笑道:“你也有傻的时候?”看向柳儿:“你懂的吧?”

柳儿皱皱眉头:“倒是猜到了几分,不过还是担心;只凭猜测,宫中的事情其实向来难说,天知道贵人们心里倒底如何想的。”

红鸾笑道:“你啊,有时候说话太不直率了,你直说我一个宫人根本不会让贵人们出手的就是了;的确,就算是太子妃行事有些太过,但是只是发落宫人而已,就算让太后不快也不会动摇太子妃之位的;现在又是…,贵人们不会轻易出手。”

“就是啊。”柳儿皱起眉头来:“您还是太行险了。”

红鸾摇头:“没有。贵人们不会因我出手,可是会因太子妃的家族而出手;因为那几个公子嘛,应该是大有玄机的。”她看着柳儿看过来耸肩:“你入宫多年不懂,我自然也不懂的,只是站在太子妃的位子上想事情,感觉她不会是单单只为了打发我出宫就弄得如此大动静。”

“就算太子妃不很聪明,可是她的家族里不可能全如她一样,这些人的家世等等情形也不是太子妃能明了,能如此详细应该是太子妃的家族给她的;我想,只是赶得巧太子妃借此来打发我罢了。”

“能让太子妃家族看上眼的这些公子们,就算他们及他们的家族并不显赫,定然是有些特别之处的,不然岂能入了太子妃家族的眼?我是不值得贵人们出手的,可是这些济济英才可就值得贵人们出手了。”

“现在我们只要等就好,等到贵人们各自得到这些英才们的详细情形,到时候自然是有好戏可看的;宫中争宠,除了女子们固有的本事外——也不是没有凭此而荣宠不衰的贵人,不过那倒底是少数,大多都要内宫外朝相济才能得到龙心一顾。”

373章外朝之因

红鸾耸肩:“相信没有哪个家族愿意看到另外一个家族壮大,或是凛驾于其它家族之上的。”她并不知道京中的世族情况,不过良嫔在宫中多年相信太子妃的家族不会太差;而且凭着她听来关于丽妃与柔妃家族的只言片语,她们两家的家族就如同她们两人一样斗得很激烈。

丽妃的家族是不容柔妃家族壮大的,而柔妃的家族壮大并不是猛然间让人无法忽视,而是自小处、细微处,不经意的壮大到可以和丽妃的家族过招:虽然赢少输多。依此来判断,只要太子妃的家族中人不是傻到极处,应该也会像柔妃的家族那样做事。

还真就如红鸾所想那样,外朝现在也是暗潮涌动。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哪个家族不是在暗暗谋算着什么,其中最简单的就是网络朝中有能力,会被太子所喜、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人才。

太子妃的家族正为此上心,因为他们是无可争议的太子DANG;其它家族因为暗中所拥的皇子不同,所以在此事的用心各不一样。

而送到红鸾面前的那几位公子就是被太子妃家族看上的青年才俊,他们笼络之际当然也不会忘了让他们感受到太子妃的存在,那是他们家族最大的凭籍,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由太子妃寻个由头、借口赏给他们些东西或是人。

赏人是最好的,因为还可以当作耳目来用;只是太子妃所想和她的家族有点不同,居然听到太子对红鸾那么维护之下妒火中烧,用家族送上来的名单打发红鸾,折辱红鸾来出心中的怒气。

听完红鸾的话,柳儿和杏儿对视一眼双双点头:“对,如果是这个样子,贵人们没有不出手的理由。”柳儿看着红鸾一瘸一拐的走路笑了起来,知道红鸾的法子有用当然没有什么可借担心的了:“我还有一言。”她走到红鸾身边伸手又收回:“我现在能扶你吗?”

红鸾连忙摇头:“不用,不用,你说就成,我还是自己走就好。”虽然每一步,每动一下胳膊都难受异常,不过她还是坚持着,因为活动开才会把这种痛苦完全抹杀。

“我感觉,我们应该多多交好些公公,尤其是在金銮殿、朝房等处的公公们。”柳儿的声音压低:“我认为以后可能会有用到的时候,再怎么说宫里都有几位贵人对您,可谓是另眼相看。”她说完笑了笑。

红鸾偏头想了想:“嗯,你说得对;只是此事不是一日之功,你们可以现在就安排着,说不定以后就能用上;就算是用不上也不损失什么,不过千万不要做得太过明显,让人生出疑心来就不好了。”

柳儿笑着点头:“宫奴院可是好地方,这里的掌理姑姑们可有不少是大有来头的,以前总有些交好不错的吧?就算没有,她落难了可是她的兄弟姐妹们可不一定落难,七扭八拐的总能找着点关系,人家兄妹来往总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我们要做得就是对掌理姑姑、或是某些宫奴要多用些心思罢了,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来。”柳儿挑起的眉头:“只是,此事不宜让太多人知道,我们这些知道的人——”她的声音忽然一冷,看着屋里的人阴恻恻的道:“要么守口如瓶,要么就死;如果出了事儿自己挺不住,那也不要怪今天在场的哪一位出手,这也是全了我们的交情。”

“你们说,是不是?”柳儿的眉眼间带着厉色,让她看上去狰狞可怕的很。

红鸾没有阻止她,宫中讨生活不容易,更何况她报仇的事情牵涉太大,慢慢的也不可能一丝都不让身边的人知道;柳儿能代她说出这番话来倒是好的,有些事情是不能防的,而做为自己人还是把话说清楚明白为好。

屋里都是红鸾极为相信的人,听到柳儿的话都点头称是:“有哪个敢出卖大家的,定不能放过他。”事关各自的身家性命,倒没有谁对柳儿生出恶感来。

红鸾因为腿上的麻木咧嘴:“我是相信大家的。”她看了一眼柳儿,又看看杏儿,没有想到现在聚在她身边的人,不知不觉中以她们二人为首了。想想柳儿的细心与杏儿的聪慧,她微笑点头:“以后有什么事情我不在的时候,由柳儿和杏儿商量着来。”

她要做得事情有多危险就有多大,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就像某个乞儿头说过:好头儿可以不是本事最大的,只要他有本事让每个人都能做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好头儿。

总要让这些人慢慢的开始独自做事,才能成为她有力的帮手;凭她一人在宫中,是不可能活得下去,更不要提什么报仇了。

晚上很快到了,宫奴院平静的很;杨典工知道红鸾没有离开,虽然人出来不少不过也只是去了尚宫局和良嫔那里,笑了笑轻轻的道:“还想翻出我的手掌去?”

不多时又有人进来:“司工大人告病了,这两三天不会当差,在宫外的私宅里静养。”

杨典工把茶盏丢到地上,恨恨的骂了一句什么把人打发出去了;她眯起眼睛:“怎么可能,为什么呢?”她烦燥不堪的起身在地上走来走去,却还是没有想明白。

“蠢得如同猪一样的太子妃,哪个想帮她?”她灌下去一杯茶:“司工这次在搞什么,居然连个招呼也不打。”她看看外面的天色:“现在太子妃应该已经和太后说完了吧,事情到明天也就结束了,见到司工大人后再问个清楚吧。”

“该死的宫奴,一朝得志居然如此猖狂,她就算是出了宫也不能留她的性命。”杨典工想到太子妃的表妹,唇边闪过一丝阴笑。

此时慈安宫中的太后,正和皇贵妃、太子妃说话。

太子妃见哄得太后笑开了花,正想开口提给红鸾赐婚的事情,就听到太监的公鸭嗓子大叫:“良嫔娘娘到——!”她的眉头微不可见的皱了皱,只希望良嫔不会坏她好事就成。

374章凌厉

太后看到良嫔笑道:“你也是来陪哀家诵经的不成?今天这是怎么了,往常可是只有皇贵妃一人,难得你们有孝心。”她却不知道今天晚上的热闹刚刚要开始而已,不过却知道太子妃和良嫔只怕不是来陪她诵经的,应该是另外有事儿才对。

不过太后晚上不喜欢议事,多年养成的习惯就是晚上诵经,原本太子妃在这里闲坐不走她心中已经有些不快,再看到良嫔就更加不高兴了;只是没有挂到脸上罢了。

良嫔却是知道太后不快,马上行礼笑道:“妾倒是想陪太后诵经的,只是知道太后您喜静,有皇贵妃在已经足够,才不敢过来打扰太后;只是今天有件事情不得不在这个时候打扰太后,”她看一眼太子妃:“妾是来请罪的。”

说完向太子妃使眼色,示意她跪下不要再胡闹;此时只要她们认错那么事情便不会闹大的,不然到时候会如何收场谁也料不到了;很有可能会连累到她们的家族,这是她匆匆前来太后这里的原因。

对于太子妃的任性良嫔是头痛至极,在听到红鸾打发的人所说的事情时她原没有上心,后来在用晚膳时忽然就想明白过来,知道红鸾真正想对她说的是什么;她连晚膳也没有再吃,细细的看了纸上所抄的人名,她的心几乎是立时就落到了井底。

赶到慈安宫时,看到没有其它人她当然是松了大大的一口气,知道一切还来得及;可是让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太子妃根本不理会她的暗示,自顾自的向太后开口了!

太子妃听到良嫔的话,就知道她是真得来坏自己的大事儿,当即连忙抢先道:“太后,儿臣正好有事儿要回您;就是关于您宫中的恭侍红鸾,年岁正是寻亲事的时候,又得太后的疼爱,儿臣想给她定门亲事。”

她笑得如同是一朵花:“正是儿臣的一个亲戚,人还是不错,也算是给红鸾恭侍的恩赏吧;她倒底年岁不大,能伺候得太后高兴是她的功劳,儿臣想给她订门亲事,到太后允她出宫时完婚,同时也算是儿臣对太后的孝心,使得宫人们知道太后的慈悲。”

这话说得极为得体,如果不看那些人名,没有外朝的那些暗潮涌动,给红鸾订门亲事的确是对她的极好恩赏,这等于是宫中贵人给了她平安的后半生日子。

太后的眼睛眯了眯:“哦,是你们家里的哪一个后生?我倒是不曾听你母亲提起,还有年岁相当未成亲的人呢。”她是久经风雨的人,哪里会在意太子妃话中的奉承讨好之意,开口就问到了要害处。

太子妃没有想到太后会如此认真,刚要开口就被良嫔打断:“太后明錾,我们家的人哪里配得上太后调理出来的人?怎么能委屈太后身边的人为妾,妾不知道是哪个调唆太子妃——太子妃刚入宫不懂得事情太多,太后您就饶她这一次。”说完她狠狠的盯了太子妃一眼,让太子妃最好把嘴巴闭上。

太后微笑:“亲事是喜事嘛,现在皇帝…,议议喜事正好、正好啊;”她看向太子妃:“没有什么的,说起来我们和你们家是儿女亲家,于民间来说就是一家人,红鸾宫人的亲事有什么不能说的?哀家想太子妃所选的人定当不错。”

太子妃闻言高兴起来,看也不看良嫔更把良嫔的目光抛到了脑后,把她表妹夫魏公子的家世说了说:“虽然不是多么高的门第,好在人是极知道上进的,将来也定能为国出力、为君分忧的。”

太后缓缓点头:“倒是个不错的孩子。”只这一句话,并没有说同意还是不同意。

良嫔额头上的汗水都要淌下来了,以她对太后的了解此时太子妃还没有正位中宫,就敢打太后身边人的主意——尤其还是太后安排到太子身边的宫人,太后是绝不会高兴的;而太后的手腕,她可是早就知道。

“太后,不要听太子妃小孩子的话,她原本还是个孩子懂什么?至于我的兄长万没有这个意思,此事也是太子妃一人的意思,定是她不知听了谁的挑唆才会说出如此不知深浅的话。”她还在想救太子妃。

太子妃皱起眉头看看良嫔,却没有开口说话;因为她自己也知道这不是她父亲的意思,只是她想借此机会把红鸾弄出宫去罢了。

太后对良嫔笑了笑:“起来说话,不过是说说家常罢了,你这是做什么。”看向太子妃她淡淡的问道:“这是你自己的意思?”原本良嫔不说她还不好直接问出来,不过良嫔提起了便不妨问个清楚明白了。

太子妃虽然很不入她的眼,但是有一点她还是很满意的:太子妃的一言一行都能让她看得极为明白,那心事根本不用她费丁点心思去猜;所以她才会直接问太子妃。

太子妃知道此事不能说谎,因为良嫔就在她的眼前:“是的。父亲只是想让我向太后请旨,看看能不能赏几个宫人给我们家——明后两天为父皇祈福,要放出不少的宫人呢。”

太后微微点头:“你的意思,还是有人给你出的主意?”

太子妃想了想才道:“儿臣只是想对太后尽点孝心罢了,不过主意还是经尚勤局的杨典工提醒,儿臣才想到的;红鸾是太后眼下很疼爱的宫人,给她门亲事更能让她尽心尽力伺候太后。”

她口口声声的说红鸾伺候太后如何如何,听得良嫔几乎要过去堵上她的嘴巴:太子妃的心思在座哪个猜不到,就连不言不语的皇贵妃那唇边的笑意代表着什么?太后会不知道她的小心思嘛,越是如此用心机越让太后恼怒。

良嫔刚想开口,就看到皇贵妃看过来的目光,那里面居然含着一丝凌厉!皇贵妃是温柔的,不同于柔妃她是真正温柔谦和的女子,在宫中不争不抢安安静静的只想过她自己的生活;在她的印像中皇贵妃要么是沉静的,沉静的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要么就是带着微笑的注视,愿意帮助每一个人。

375章厚此薄彼

但是有着凌厉目光的皇贵妃却是良嫔从来没有见过的,吓了一跳的同时再看向皇贵妃,只见她温柔的笑了笑,然后轻轻的摇头示意良嫔不要开口说话的好。

良嫔再细看皇贵妃没有发现什么不同,再回头看看太子妃轻轻叹息不再说话了;她懂皇贵妃的意思,此时她说得越多只会更多连累她的家族,甚至会连累到她自己:太子妃的身份不同,太后就算是再生气也不好太过重责于太子妃,而要倒霉的人只有她良嫔罢了。

想到家里的老老少少,想到她年迈的母亲,良嫔闭上了嘴巴:先保住她的家族吧,至少能让她的母亲安享最后几年的平安富足生活;眼下太子妃闯的祸,唉,依着太子妃的性子,她不能把自己搭进去,只要有她在她的家族至少能保个平安。

指望太子妃能让家族更上一层楼是不可能了,只要她不闯祸累及家人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良嫔垂下了眼帘,同时头也微微的低下,只要此事不会把她的家族牵扯进去,那她就不会再开口。

反正太子妃的身份摆在这里,太后总不能因为宫人的亲事把太子妃怎么样;而太后对太子妃的印像,良嫔已经不敢再有任何的妄想。

皇贵妃把茶盏放下,示意宫人换新茶上来;她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不离开只是为了还要陪太后诵经,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情,她完全没有兴趣的样子。

太后听到杨典工没有任何反应,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她一直没有对红鸾的亲事说出是与否来,这本身就已经是答案了。

皇贵妃懂、良嫔懂,只有太子妃不懂。

太子妃以为太后说话很和气,而且还带着笑容,就表示她的话并没有让太后生气,她看着太后陪着笑脸道:“太后,你认为此这门亲事如何?”虽然说因为皇帝病重,太子和她才会匆匆完婚,可是并不表示谁都可以在此时为皇帝的病“冲喜”的。

尤其是作为儿媳的太子妃,不去担心皇帝的病、不去皇帝跟前尽她的孝心,而把心思用在太后给太子的一个宫人身上,其实就已经很不对了;不要说是在皇家,就算是在一般的人家,这也是极为不妥的行为。

太后没有想到太子妃如此不知进退,她现在每天诵经的时辰都有所加长:她就算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可她依然是母亲;就和全天下的母亲们是一样,她所盼的就是儿女的平安康健。

她的心中闪过了怒火,容忍已经达到了极限;就在此时殿外太监的公鸭嗓子救了太子妃:“柔贵妃娘娘到——!”

柔妃进来行礼,看向皇贵妃时她笑得很甜:“姐姐也在?”

皇贵妃微笑:“太后要诵经的时辰快到了。”她这句话一举两得,既解释她和太子妃提及的亲事无关,也提醒殿中的诸人适可而止,不要太过打扰太后。

太后闻言回头看看皇贵妃,伸手轻轻的拍她的手:“还是你最知道哀家的心。”

皇贵妃轻轻摇头:“妾可不只是为太后,妾也是有私心的;诵经的时候总会让人心里特别的平静,却是妾自己诵经时做不到的,全赖太后的佛心所赐;妾不敢当太后的夸赞。”

太后笑起来:“你倒是个实心的,虽然苦了半辈子,不过老天倒底是有眼的。”此话也值得人深思。

柔妃奉承了两句左右看看:“咦,红鸾恭侍不在这里吗?”

太后看向柔妃的时候,太监的公鸭嗓子又响了起来:“丽贵妃娘娘到!”这让太后轻轻叹气:“看来,今天晚上要么哀家带着满宫的妃嫔一起诵经,要么就不用诵经了。”

丽妃刚刚向太后行礼还没有站起来,就听到太监的公鸭嗓子不停的响起,不多时殿上已经坐满了妃嫔。

太子妃直到此时才知道她做了那么蠢的事情,原本可以悄悄做的事情,现在弄得宫中人尽皆知;她在想以她的名义赏赐宫人下去,那是千难万难的:她能想到这一点,就还没有蠢到家。

她看向良嫔求救,希望良嫔现在还有法子;可是她看到的是良嫔无奈的目光,以及缓缓摇动的头:太子妃现在才知道她做了蠢事,却已经太晚了;如果在众妃嫔赶来之前,她能不提及红鸾的亲事并作罢此事,那么众妃嫔只能去想旁的法子无法正大光明的开口。

而且此时再想对太后隐瞒她们家族的野心,也是不可能的了;而太后的家族,正是天朝除了皇家之外的大家族之一,太后又怎么肯眼睁睁看着太子妃的家族成长起来,威胁到她的家族呢?

回天无力。良嫔只有这四个字对太子妃说。

不过众妃嫔并没有谁先开口提及红鸾的亲事,所说无非都是些闲话罢了;正在此时,御医院送来奏章,说是皇帝病情已经好转,大约静养一到两个月就可以完全康复了。

这是极大的喜事,让太后高兴的眼眶都红了起来,连说:“赏,重重的给哀家赏。”天下间没有什么比她儿子的性命还宝贵。

众妃嫔也都是极为高兴,只有太子妃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什么,同殿上欢快的气氛很不和;皇贵妃看到后微微皱起眉头,因为她的神色变化太子妃脸上、眼中的那丝不各殿上气氛的神色,也落到了太后的眼中。

这当然让太后极为不快,不过因为皇帝终于有了真正能好转的消息,她也就没有和太子妃计较。

良嫔却恨得真想一掌打在太子妃的脸上,看能不能让她清醒些:就算你在急着做皇后,也不能在太后面前露出失望来——皇帝也是太子妃的父亲!孝道啊孝道,如果太后真要深究,现在就能废了她的太子妃之位。

太后看着太子妃笑语:“没有想到你提一提喜事,却能给哀家带来如此大的喜讯,应该重重有赏才是。”

皇贵妃在一旁凑趣儿道:“太后可不能太过偏心,太子妃有功那被议亲的红鸾恭侍岂不是更有功?您可要好好的封赏红鸾恭侍一番,不然就连妾也断定太后您是厚此而薄了彼。”

376章众人忌

太后听完后大笑:“被你这一说,哀家不好好的封赏红鸾,倒是哀家的不是,还会被你们认为哀家小气了;好,好,都赏都赏。”儿子的病大好,她当然是极为高兴的,所以皇贵妃的话并不会惹她不快。

因为时辰不早了,而此时皇帝也服药睡下,所以太后并没有去奉元殿看皇帝;不过她还是使了身边的尚仪去瞧瞧,不看看她今天晚上睡也睡不着了。

再看满殿的妃嫔也忽然变得极为顺眼起来:“免得被皇贵妃说哀家小气——她嘴巴上不说哀家也知道她心里必定会说的,哀家今天大破财,所有她妃嫔按品阶不同赏锦锻一匹。”

这才是皆大欢喜呢,虽然赏得东西并不多,可是能得太后的赏赐那是极为体面的事情;何况太后可并不是常给妃嫔赏赐的,立时殿下莺莺燕燕叩拜一地,齐呼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良嫔和太子妃在叩拜完太后起身,都向皇贵妃轻不可见的点头致谢:皇贵妃开口为红鸾讨赏,其实就是为了解太子妃之危;趁着太后高兴的时候,确定太子妃无过且得了赏赐,此事也就揭过了。

到此时太子妃整个后背都被汗水浸透了,虽然皇帝的病好转意味着她的皇后之梦变得遥远了,可是没有机会让众妃发难使她得到太后的责罚,也算是一喜;她以为事情就此揭过,当即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很快就忘了刚刚的担忧。

她开始烦恼,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坐上皇后的宝座;如果她现在是皇后,要打发红鸾也就不必怕这些妃嫔借机生事,更不必在太后面前如此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要一日她不是后宫之主,那这皇宫就不是她的天下。

太后在听到尚仪说皇帝的脸色果然好了很多,睡得也是极香甜之后,很高兴的和皇贵妃等人说起了皇帝小时候的事情。

“依妾来看就是太后的心感动了满天的神佛,明天去寺里不是许愿而是谢佛祖之恩了;”柔妃笑意盈盈:“相信明天定会是个好天气。”

丽妃点头道:“当然。太后明天要带哪些人去,尚仪可安排妥当了?定要小心仔细的伺候着才成,不能有任何的疏漏之处。”她看一眼太子妃:“红鸾恭侍要不要明天伴驾?”

尚仪看太后一眼:“回娘娘的话,红鸾恭侍已经被太后赐到太子殿下身边伺候,当然不会伴驾的。”

“哦,我倒是忘了这一点。”丽妃翘起兰花指:“只是希望不会还有其它人忘掉才好;不要太后隔了一日回宫,红鸾恭侍的亲事已经板上钉钉。”

太后看看丽妃,知道她是话中有话;她一直没有对红鸾的亲事说过不,只是认为红鸾不过是订亲罢了,又不是马上出宫并不妨碍她让红鸾做事儿;而现在皇帝的病好转之后,她更懒得理会太子妃的小心思;当然了,红鸾成亲的日子是要经过她点头才可以的。

对太子妃的不满也不是一两天了,此时皇帝病情大为好转她也就没有心思寻太子妃的麻烦,自然也就不想理会丽妃的话。

太子妃所怕只是众妃对她们家族有所谋算,而要把红鸾打发出宫的想法并没有改变;听到丽妃的话很不快的看她一眼,心想等到她为后的时候定要这位贵妃知道厉害。至于太后会不喜她,正好她还极为不喜太后呢。

她刚入宫不久,太后就弄个宫人给太子是什么意思?天下间有这样做太婆母的吗,实在是欺人太甚了;怎么也要她有喜或是无喜过个二三年太后再如此安排才对。只是太子妃忘记了,太后不是什么太婆母她是太后,全天下身份最尊贵的女人。

而她也不只是太后孙媳,更是太后和皇帝、太子的臣下,就如她的自称“儿臣”般;可是她并没有这样想,只是想着她是太子妃,以后正位中宫就能母仪天下,是皇家的人——皇家的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而媳妇在很多时候都是被当作外人的存在,尤其于皇家来说。

太子妃只想着成为皇后,让整个皇宫都要看她的眼色、听她之命行事,成为真正的后宫之主,而不是像现在处置个宫人都有这么多人来和她为难。

“对了,太子妃给红鸾恭侍安排了不少的人,听说由着红鸾恭侍挑,过去之后就是良妾等着安享荣华富贵——太子妃,你给我们说说那些儿郎,也让我们品评一番如何?”这位妃嫔位份不高,但是却是诞下了公主的人。

不过她能开口,当然少不了好处的;有些事情上位者是不便说出来的,而今天晚上各位妃嫔想达到目的,总要有个挑破窗户纸的人:开口的这位就是了。

太后闻言微微皱眉:“不是说,是个姓魏的年青人。”

柔妃微笑:“太后就有所不知了,太子妃虽然年纪青青,可是做事考虑的极为周到;红鸾那丫头不是太后的人嘛,太子妃可是要对太后尽孝心的,自然不能随便的把人打发出去,免得被人误会了什么反而不美;所以太子妃选了十几个青年才俊让红鸾亲选,这对宫人来说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方显出太子妃的孝心与周全来啊。”

她的话听上去句句都是极好的,可是每句话暗中所指却能让人惊出一身的冷汗来。这不能怪柔妃,她熬到今天的位份,才把家族稍稍的帮衬到眼下的局面,还要面对丽妃的打压:而好处只有那么多,她岂能看着太子妃现在就要把好处都夺了去?

现在太子妃就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事,那以后她正位中宫还有她们这些人喝水的份儿吗?

太子妃正正击中了柔妃的要害,也击中了宫中所有妃嫔的要害:太子妃行事太过猖狂,对,就是猖狂。

当年的柔妃扶持自己的家族,那可是小心又小心、在意了又在意,做什么也要防着让人知道、防着被人所忌;但是太子妃的行事,是完全不把宫中的妃嫔放在眼中啊。

377章神来之笔

良嫔抬起头看向柔妃,刚想开口就听皇贵妃笑道:“太后,您赏了我们可是还没有赏红鸾呢;我的记性向来很好,太后您不封赏我可是会记很久很久的哦。”她一开口把殿上因为太子妃和柔妃紧崩起来的气氛轻了不少。

太后的脸色缓和下来,看着皇贵妃叹气:“赏,哀家当然不会忘了的;好在红鸾是哀家和太子的人,如果是你的人你还不时时紧紧盯着哀家?”她没有看柔妃却看向太子妃:“红鸾你也是极喜欢的了,依你看赏她点什么好呢?”

太子妃张嘴就道:“太后您赏给儿臣们的也只是锦锻而已,她只是宫人随便赏点东西也就是了。”她很不忿柔妃等人为红鸾说话——就算明知道柔妃等人的目的并不是红鸾,但她想到太子为了红鸾居然亲自到太后这里来求恳,就十二分的恼火,根本听不得旁人说半句红鸾好。

她也是自进宫以来,太后待她很随和、宠爱,比起她的祖母来还要更疼爱她,所以吐出来的话就没有经过大脑;等她看到良嫔错愕的神色时,她才知道自己的话有多么的不合适。

“太后您这里就是随便赏给儿臣块点心,那也是儿臣极大的体面,相信红鸾恭侍也是如此;且宫中的人向来,唉——,太后疼红鸾的话还是不要赏她太多的东西为好,为免人嫉啊。”她说这些话时压低了声音,就是为挽救冲口而出的那句话。

太后看着她点头:“嗯,说得有道理;那赏她点什么好呢?”她的目光扫向皇贵妃。

皇贵妃正看着良嫔叹气,闻言转过头来:“太后,就如太子妃所言赏是不好赏的,总不能逾越了众位姐妹去;嗯,封赏封赏,既然不能赏那太后封也是一样的。”

太子妃大惊抬头看向皇贵妃,不明白刚刚她还是帮自己的为什么此时又要和她做对;却看到皇贵妃笑着对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太过焦急。

“你倒是好法子;”太后笑道:“好吧,那就封…”

“尚宫局尚宫给太后请安。”公鸭嗓子又响了起来,原来是尚宫大人到了。

太后唤了她进来:“你来得真是时候,哀家正要封赏人呢却被你打断了。来人,赐座。”

她待尚宫一直都是极好的。

尚宫谢过座后大大方方的坐下:“不知道太后要封赏谁?听到封赏两个字奴婢这心就跳啊,不会是要赏奴婢吧?那奴婢可要好好的谢恩了。”她作势欠身:“您就不是要赏奴婢,可也要让奴婢闭上嘴巴不是?赏给奴婢一碟子点心那也能让奴婢回去显摆几天的。”

太后终于笑出声来:“你个该打的嘴!来人,传旨御膳房,说哀家赏给尚宫四份宫点。”

她的心情好转不少:“正要封赏的是哀家的人,也是你们六局之人,嗯,说起来这封赏我们两人可都算是有便宜的。”

尚宫闻言:“让奴婢想一想,哦,奴婢知道了;是红鸾恭侍吧?真是让人眼红的丫头,好吧回头奴婢去寻她商量,看能不能把太后您的赏赐分奴婢一半儿。”太后笑着让尚仪打尚宫的嘴巴:“只有封没有赏,嗯,哀家想她原本就是女史,继续要封就还是让她做女史好了;你看呢?”这次她问得还是太子妃。

太子妃当然是不愿意的,如果红鸾作了女官,那么她更难控制红鸾了:“半年之内又升又降,又降又升的倒底不太好;却也不能薄了红鸾,这还真是让人为难啊。”她现在学得乖了一点儿,不想让众妃捉到她的话柄儿,话说得圆滑许多。

尚宫此时开口:“的确是让人为难;说到这里奴婢倒想起红鸾身边的一人来,极为精明干练,叫什么来着——丽妃娘娘,您赏给红鸾的那名宫人的姓名是——?”她就这样当着太后,当着满殿的妃嫔问到了丽妃的脸上。

丽妃当然有些难堪,因为她赏给红鸾人的目的只要是宫中人无人不知的,但是却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说;她还有些担心的看向太后,这样小事儿相信太后原来应该不知道的,而她此举其实很犯太后的忌。

太后最烦的就是她和柔妃培植自己人,掌控宫中各人各处;可是她就算恼极能拿尚宫如何?

“我也忘掉了;”她笑得很自然,回头问过宫人才道:“原来是叫柳儿,我都不记得她长什么样子了。”

尚宫笑着对丽妃点头致意:“对,对,就是这个柳儿,很是精明能干的;既然封赏红鸾很让人为难,不如就把这封赏给红鸾身边的柳儿吧,正好宫奴院没有掌院呢,如此一来便名正言顺了。”

丽妃没有想到尚宫所说是此事,柳儿是她的人能成为宫奴院的掌院当然是再好没有,当下看尚宫的目光改变不少;控制宫人的法子有的是,比如:家人;所以只要柳儿成为宫奴院掌院,她就有法子让柳儿对她死心踏地的做事。

太后轻轻点头允许了,只是看尚宫的目光有些不一样,显然不明白她这个神来之笔。

丽妃看到柔妃的眼色,知道此时也只能她开口:“红鸾的封赏居然给了她身边的姐妹,看来只能叫她来问问,我们一块给她做主许配个好人家了。”她在场如果这门亲事能成,才才真叫见了鬼。

她说完看着良嫔笑了笑;太子妃的事情她和柔妃输了良嫔一着,可是她想让良嫔和现在的太子妃知道,不是有了太子妃之位就可以为所欲为的。

皇贵妃也笑道:“的确,红鸾今儿可真是个可怜的,要不太后您宣她过来吧;至少在慈安宫里吃两块点心,也不能算是太后您没有给人家孩子东西不是?”

太后笑骂:“贫嘴!”扫一眼殿上的众妃,再看看太子妃知道今天事情弄不清楚明白,这些人是不肯罢休的;而且太子妃的所为也让她极为不快,趁此让太子妃学乖些也没什么不好:“来人,宣红鸾过来给你们的主子们叩头。”

刚有宫人答应,就听到公鸭嗓子又响了起来:“四殿下到——!”

皇贵妃端起茶盏来轻抿,她知道今天晚上的热闹现在才正式开始。

378章笑语阴毒

皇子们的晨昏定省是有时辰的,今天晚上众皇子都已经来过,四皇子不会是来问安的;而且他来得时机实在是太巧了些,太后的眉头微微一动:难道也是为红鸾那丫头而来?

安皇子进来看到满殿的妃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神色,上前给太后行礼后便坐到一旁:“孙儿只是有点私事,没有想到慈安宫今天晚上如此热闹,孙儿要不改日再来。”话虽然这样说,不过他犹犹豫豫的没有起身。

太后听到后倒笑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是她们陪哀家说闲话罢了;你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吧,谁的事情也大不过哀家的孙儿去不是?”她笑得很温和:“你倒是第一次有私事,说给哀家听听吧,不然哀家猜来猜去的晚上也睡不好的。”

她笑得虽然和气但是眼底却有丝冰冷,好像安皇子所说得话让她极为不高兴;不过她对安皇子向来并没有多少关注,更是鲜少像眼下如此和谒的说话,倒让安皇子有些受宠若惊。

安皇子看看众妃,好像太后的话给了他不少的勇气般,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孙儿是想向太后求个人的,您答应了我再去求皇兄;是这样,自上次之后见过那个叫红鸾的恭侍,就感觉她很对孙儿的脾性,孙儿、孙儿想把她收到身边。”他微微停顿:“孙儿还没有身边人,请太后允孙儿所求。”

他说完抱拳行礼,十分的恳切:“孙儿知道所求让太后为难了,红鸾恭侍是您赐给皇兄的人;可是、可是孙儿实在是忘不掉她。”他在心中咬牙,只要红鸾不死他永远都不会忘掉她的,刻骨铭心啊。

太后笑着取了茶盏低头喝茶,她所有的神色与眼神都被茶水的热气所遮掩,没有让任何人看到她脸上的笑容:“红鸾啊,倒也正好,她一会儿就来,哀家可以为你问问她的意思;要知道,”她说到这里把茶放下抬起头看着安皇子:“今儿可不是一个人到哀家这里向红鸾提亲呢。”

皇贵妃马上把剥好的桂圆放到了她的面前:“那能怪谁呢,只能怪太后您啊,还不是因为你调理的人儿太好了,比起那些大家的千金来还要好上三分——如果妾不是女儿身,妾都想讨太后身边的人长伴左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