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瞪她一眼:“偏你多话。”她吃一粒桂圆:“倒是极甜的,虽然是好东西但也不能多吃;有时候好东西也是会害人的,比起梨那种人人都知道的不好的果子来,桂圆伤人可要重多了。”

丽妃笑道:“所以才要看节气吃东西;倒是皇贵妃的话极合我们姐妹的心思,哪个不知道太后您身边的人好呢?只是平日不敢来向太后讨要就是了。”此话才当真是阴毒异常。

平日里不敢讨为何今日敢讨呢?答案人人都知道只是却没有人敢说出口,也不敢让太后看出来,众妃都各做各事仿佛对殿上的对话漫不经心,其实是人人都悄悄的、牢牢的把心思放到了太后的身上。

皇帝病情大好的事情宫中只有殿上这些人刚刚知道,其它人大半应该不知道,顶多也就是太子知道罢了;丽妃此时的话就是暗指太子妃和四皇子别有用心:以为皇帝命不久矣,才敢来图谋太后的人。

尤其是太子妃在向太后进言时,皇帝病情好转的事情还没有被送到太后面前;而四皇子现在显然还不知道皇帝已经好转了。

太后看一眼丽妃:“皇帝常对哀家说你是个懂事的,今天晚上你的话,不嫌多了些吗?如此多话岂能算是个懂事的。”她训斥了丽妃却没有看四皇子和太子妃,取了一瓣桔子放到嘴巴里细细的品味起来。

安皇子神态自若,仿佛根本没有听出丽妃话中的意思来;倒是太子妃的脸色有所变化,抬头看看太后,倒底没有蠢到开口分辩什么,自然把丽妃恨到了骨子里。

伴着再一次的公鸭嗓子,急匆匆进殿的人却是康王;他进来行礼也是匆匆的,然后就坐到太后身边抱住了太后的胳膊:“老祖宗,老佛爷,孙儿想…”他附耳对太后悄悄说了几句话。

太后看看他,然后一指四皇子和太子妃:“你这事儿就是叫哀家王母娘娘,哀家现在也不能应了你;因为红鸾只有一个人,可是向哀家来求的你却是第三人。”

康王闻言脸色猛得一变,看也不看太子妃直直盯着安皇子:“我说四弟你那么好心让人给我送信,说什么红鸾救我们兄弟免于被太后责罚,让我快些来救红鸾;原来你早就安了这般的心思,可恶至极!”

“我不是真得看上了那个丫头;”康王回头看向太后眼神纯净:“不过上次我和四弟有误会动了手的事情,多亏了红鸾那个宫人才让我免得做出更大错事来,所以我欠她个人情;至于太子妃提议的亲事——真得有那么好吗?太后的人,可不是能让人轻辱的,要知道辱了太后的人,就等于是辱了皇家、辱了太后。”

太后的眼神微微一变,看一眼安皇子拍打康王:“你这个性子什么时候才能不闯祸?哀家真是拿你没有办法了。”

安皇子的脸色变了几变,可是看看康王再看看太后,最终长长叹息着没有开口;可是他的神态变化并没有做掩饰,不要说是太后就是殿上众妃都听到了他那声轻叹。

“有话就说,有什么可吞吞吐吐的?你是皇子,要知道体统。”太后的话很有些不快:“在哀家面前,像康王这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错了哀家也不会降罪的;哀家最不喜的就是在哀家眼皮底下动小心思,既然有话要说却不开口又要作出为难的样子来,是想让哀家问你吗?”

安皇子吓了一跳连忙躬身回话:“太后不是的,不是的;”也不知道他分辩的是康王针对他的话,还是太后责问他的话:“孙儿也是想还红鸾恭侍一个人情,但是孙儿和三皇兄不同的时,孙儿真得很喜欢红鸾恭侍。”

他说完深施一礼豁出所有的闭目咬牙:“请太后允孙儿所求。”他竟然是摆出非把红鸾讨到手的样子,于他平日里的不争、不言大不相同。

379章隐藏的危险

安皇子在皇子们当中排行第四,不大但绝对不小;因为其母早逝皇帝不知道什么原因不是很喜他,所以宫中自上到小的人都不怎么惧怕四皇子,就算他已经要成年了还是一样。

不过他在宫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艰难,皇帝虽然不待见他,可是先皇后在的时候对他还是有诸多的照顾,宫中也因为先皇后的贤明没有哪个人敢明目张胆的为难安皇子:该他有的东西他都有。

再加上他自生母死掉后,被皇帝重罚过一次之后,性子一下子就由原来的张扬变成现在的随和,在宫中从来不惹是生非,从来不和任何人争什么东西:只要是其它皇子们想要的,就算是他的心爱之物他也会双手奉上。

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在宫中生活,几乎让人遗忘了宫中还有位排行为四的皇子;如果不是节庆日他必须要和众皇子一起出现,就真得要被大多数的宫中贵人忘掉他了。这样一位从来不引人注目,近十年不曾与人争执过一次的皇子,今天为了红鸾女侍几乎要跪倒在太后面前,而且还和太后最为宠爱的康王有了争执。

虽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殿上众妃人人都清楚安皇子的确在和康王、太子妃争执:红鸾他就是不放弃,就是和太子妃过不去了,而且康王明显也是为了红鸾而来;同时开罪两位宫中炙手可热的实权之人,实在是很不明智的。

就算安皇子不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可是多年来宫中的众人都知道他不是个傻子,知道审时度势、知道放弃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而保护自己,怎么会是个傻子呢?可是今天他的所为,实在是有些太过蠢了。

尚宫没有开口,她只是悄悄的打量了一番安皇子,好像在重新认识他一般;当真是要重新认识安皇子的,如此毒计如果只是不傻怎么能做得到?

太子妃也是在针对红鸾,可是她也不过是要把红鸾赶出宫去,顶多是捏在她的掌心里不快时折磨一下红鸾为乐罢了,没有存心想要红鸾的命,至少眼下还没有;可是安皇子不同,他自一进殿开口就要置红鸾于死地。

尚宫只是不明白安皇子为什么要如此对红鸾,依红鸾现在的情形,无论是在眼前还是将来,红鸾于皇子们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存在啊;安皇子当真是没有其它事情可做,才在红鸾身上浪费这么多的心思吗?

就算是太子对红鸾有些不同,就算是福王表现出了对红鸾的意思,可是依尚宫在宫中多年的经验而谈:女子于这些龙子们来说,连那把椅子的一根腿都不如;对,就是如此的。不管是太子还是福王,他们都是极为出色的皇子绝不可能会为一个女子乱了心神,也绝不可能因为一个女子而让他们放弃什么。

安皇子的所为,太让人费解了。

那是因为尚宫不知道红鸾做过的好事,看看安皇子现在还是面目全非的脸,就知道当日红鸾真得没有吝啬自己的力气;受此大辱的安皇子怎么可能会放过红鸾呢。

尚宫看看太后,目光扫过康王心中微动:皇子还真是没有简单的人啊,就连这个在所有人当中鲁直的只知道挥拳头的王爷,居然也能有如此的急智。

也因为康王的急智,相信太后在得到提醒后不会由安皇子摆布了:就像她知道太子和福王对红鸾有些不同,这一点看来安皇子也是知道的;但是安皇子还是怕那两位绝世聪明的皇兄,不会直接向太后开口讨要红鸾,所以他还拖了康王进来。

他是想把水搅得越混越好,把红鸾的终身大事摆到众人面前,让太子和福王再也无法回避,从而让太子和福王离心离德,同时引得太后大怒而赐死红鸾——皇家最忌讳的就是儿孙们为女子而起争执。

如果真有那样国色天香让众皇子动心的女子,如果不是被皇帝看中收到了宫中,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而现在皇帝的病虽然有好转但是却还要静养,再者红鸾也不是那倾国倾城的美人儿,到现在还没有见过皇帝,又如何会被皇帝收到后宫中?

也就是说,“引”得众皇子相争的红鸾,今天晚上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太子和福王看破了安皇子计策——这几乎是肯定的,那么放弃相争就只能看着安皇子把红鸾收到身边。

安皇子会如何待红鸾那是不必问不必想的,红鸾的性命在丢掉前定会过得生不如死;而且安皇子还会不停的用红鸾试探、谋算太子和福王二人:安皇子是完全不介意今天晚上红鸾会活命的;因为红鸾活下来的话就只能从了他。

而且他还让太子和太子妃在今天晚上反目成仇,就算是太子不会立时发作但是他们夫妻自此之后只会相互提防、算计:这是他很乐意看到的吧?

尚宫想明白安皇子所有的心思之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低下头飞快的思索着应该如何救红鸾,她叫红鸾到慈安宫来时,可没有算到有这种变故。

无解。尚宫的眼底深处闪过冰冷,想到了多年前的那一幕,同样也是无解!她的手在袖中紧紧的握住,好不容易才物色到一个可用之人,好不容易有希望可以解开先皇后死的谜团,现在眼睁睁又要放弃,一切要重头再开始吗?

多年来她重头开始过不是一次,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她越来越不能接受重头再来,因为她的时间不多了:先皇后的事情要查清楚需要时间,如果再重新开始她们有那么长的命吗?

这两年里尚宫总是感觉好像有些危险在逼近,连尚勤也有这样的感觉,可是偏就是找不到具体的人与事,让她们防无可防,也不知道危险来自哪里:那感觉只是在宫中生活久了而生出的本能。

只有一种可能,有人察觉到她们在查的事情;所以红鸾几乎是她们唯一的机会,让尚宫就这样放弃掉如何能接受?而红鸾此时还不知道慈安宫里等着她的,是隐在暗处能要了她命的危险。

红鸾,现在快要到了吧?

380章太后之赏

大殿之上因为安皇子和平日完全不同的举止安静下来,所有的妃嫔都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把目光放在安皇子身上:她们来是为了对付太子妃以及其家族想壮大自己势力之事,至于红鸾是生是死并不放在她们心上——左不过是个宫人罢了。

皇宫里有数之不尽的宫人,哪一天没有宫人被责罚至死伤的?这原就不是什么大事儿,宫人的性命当然比不上她们自己的利益与其家族的利益。

安皇子没有得到太后的回应,立时再施一礼:“请太后允孙儿所请。”其坚持可见一斑,显示他必得红鸾的心意。

太后微微一叹:“你也不小了,是应该有个身边人才对;彩蝶,”她唤出一个宫人来:“你以后就伺候四殿下,定要尽心尽力;不过,你还是慈安宫的人,自现在开始你就是女史,四殿下所有贴身之事都由你打理,不能假手他人而逃懒,听到没有?”

她是老于世故,历经宫中争斗的人,对于安皇子有别于平日里的举止,首先想到就是可疑二字;也许,她和皇帝都错看了四皇子。

这么多年来她一心侍佛并没有在皇孙身上多用过心思,而皇帝忙于朝政,对于他的儿子们除了其母得宠的几人外,其它他一个月也难说能见到一次吧?所以他们母子错看了太子,那么再错看一个四皇子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红鸾严格来说并不是她慈安宫的人,也不是她一手调教出来的人,这一点她并没有忘掉;而红鸾能进入宫中诸人之眼,是因为宫奴院,这一点她同样没有忘掉。而此时康王显然并没有对红鸾有特别的兴趣,想到康王看过去,她眯起眼睛来:这孩子就是一根筋,谁对他有点好处总是忘不了,可惜性子急燥些所以在宫里宫外名声大不如福王和太子。

可是太后就是喜欢康王的一根筋。

不过她的四皇孙显然对红鸾极为有兴趣,至于四皇子所言的那番鬼话她当然是不相信的,她正在想的就是:安皇子倒底对红鸾哪里感兴趣了?就是因为想不到,所以她才对四皇子的所为极为不安。

她在成为太后之后已经习惯事情都在她的控制之内,任何脱出她手掌的人与事都会让她极为不喜;因为那会让她想起自己还为妃妾时候的感觉来。

所以她开口就给了四皇子一个宫人,并且让这位原是勤侍的宫人连升三级成为女官,让她去执掌安皇子的寝殿。没有人会说太后的安排不好,只能说太后是爱护孙儿,就应了那句姜还是老得辣。

安皇子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太后会如此轻易生出疑惑了,同时当机立断安排了人到他身边;他是真得不想答应,可是他能拒绝吗?人人都清楚彩蝶到他身边是做什么的,他的拒绝意味着什么,不要说是太后就是宫中几岁的人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

他终于知道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咽下满嘴的苦涩后他跪下施大礼谢恩,作出感激涕零的样子:“孙儿谢太后的大恩,太后对孙儿的慈爱让孙儿羞愧,自明天开始孙儿抄写经文,并让人印五百《金刚经》来略略尽孝道。”

太后听到安皇子要抄写经文,还要印制《金刚经》有三分高兴:“有心就行了,量力而为。”同时她心中确定一事,她的四孙儿很知道如何才能讨得她欢心,可是多年他这样做得次数并不多,却也足够让她记住有这么一位孙儿了。

就是因为安皇子做得不多,平日里也从不以言语讨她的欢心,致使她收到四皇子抄写的经文或是让人绣的观音像时,只是感到高兴并没有多想过。但是现在不同了,她已经生出疑心来那么四皇子的一举一动都让她会多想想。

“实在是哀家事佛心诚,反而对你们这些孙儿们多有疏忽;彩蝶自五、六岁入宫就跟在哀家身边,是个极稳妥人,有她照顾你哀家也就放心多了。”太后挥手让彩蝶上前给四皇子叩头,自现在开始彩蝶就是四皇子的身边人,也就得了太后同意可以暖床的宫人。

安皇子再次跪拜:“孙儿得太后如此疼爱是应该知足的,孙儿也知道太后所赐的人肯定是最好的,可是孙儿依然不能忘了红鸾,还请太后为孙儿做主。”他说完叩头:“孙儿以后定会好好的孝敬太后。”

他的这番话说完大殿之上更加安静,众妃都把目光收回来,低头的低头、吃茶的吃茶、还有把玩自己的裙带的:安皇子实在是太过了,太后赏给他彩蝶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他死了讨要红鸾的心,可是他如此不知进退。

众妃却不知道安皇子此时的心思,已经吃了大亏的他如何肯放过红鸾?太后反正都生疑了,眼下先除掉红鸾或是让红鸾落到他的手上,再想法子消掉太后的疑心就是。

太后的眼睛眯起来,而康王抢先说话道:“我倒是先后见过红鸾有十几次了吧?嗯,要比四弟你熟愁她了,可是也没有对她生出什么念头来——那丫头长得实在太一般了,真不知道四弟你看上她什么了。”

“幸亏是向老实本份不惹事的四弟,不然我真要怀疑那个不知进退、只知道太后的笨宫人,做了什么让四弟生气的事情,今天求她做你的身边人是想借刀杀人;”他嘻皮笑脸的看着安皇子:“太后仁慈事佛多年,手中根本就没有刀了;好在四弟也不是想要红鸾的小命,太后有刀无刀的也无所谓。”

他大大咧哽的胡说一通,惊得丽妃出了一身的冷汗,给康王使了几次眼色却没有阻止住他;在太后面前她不敢训斥康王,因为康王的身份可比她尊贵的多——按礼法来说能责罚皇子们、能当众训斥皇子们的是皇后而不是她这个贵妃。

太后只是嗔了康王一眼,并没有训斥他自顾自的吃起桔子来;丽妃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明白康王为什么非要为那个该死的红鸾出头。

381章打脸之举

康王看到他母妃使过来的眼色,可是他不得不救红鸾,是有苦自己知啊;首先,他的确是欠了红鸾的情,就算他性子再直、再鲁莽也不得不承认他打安皇子那事儿,不是红鸾的话他最轻也要被禁足:至于他的名声受损?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还有名声?那才真是笑话。

依着他的性子,当然不能在得知红鸾会被人害死的时候,而对红鸾的生死置之不理;其次,让他如此拼命维护红鸾性命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他怀疑他的两个皇兄真得都对红鸾生出了兴趣,如果此时他不在太后面前点破“安皇子的用心”——管四皇子是不是有这个心思,反正他的两个皇兄因为他的四皇弟会有危险是真的;到时候,就不只是红鸾会被处死的事情了。

他的两位皇兄赶来慈安后为红鸾说话,到时候天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如果真得和他四皇弟弄成争红鸾的情形,定会让太后和父皇对太子非常的失望;而他认为太子做皇帝很不错,比他的任何一个兄弟都更适合,至少比他的这位四皇弟合适太多了;所以他是绝不能让太后认为他的皇兄皇弟,会为了红鸾而起争执的。

为此他不惜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为此他不惜给他的四皇弟扣上那种罪名:如果真冤枉了他的四皇弟,到时候再补偿好了;眼下他却要先顾全太子。

而太后没有责怪他,让康王的心中微微松一口气,知道太后听进去了他的话;但是红鸾的性命是不是能保下现在还难说:只要有可能引得皇子们相争,于皇家来说那个女子就是该死的。

宫人的性命比起皇子们的兄友弟恭来什么也不是,死了也就是死了;康王很明白,所以他依然很着急,总要救红鸾一次吧,不然他岂不是成了有恩不报的小人?

就好像老天爷要康王急死,在此时太监的公鸭嗓子拉起长长的声音:“福王殿下到——!”

康王听得眉头一跳、心头也是一跳,急得他就要在太后身边坐不住了:怎么办?怎么办?赶快要想个万全的法子,他可是在宫中无往不利的康王啊,怎么连个宫人的性命也保不住,当真要笑掉很多人的大牙。

他就急得头顶冒火,看到他的二皇兄迈步进入大殿时,就听到公鸭般的声音再次响起:“太子殿下到——!”这次康王真得坐不住了,他猛得站了起来。

把太后吓了一跳,也顾不得福王正在行礼瞪康王:“你做什么?”

康王看看福王再看看太后:“我、我三急来了。”说完对着太后一礼就冲出了大殿,引得太后直摇头却没有要怪罪康王的意思。

丽妃被小儿子吓得头上冷汗不断,看看太后的神色才放下心来;心知她不得太后的欢心,多亏了这个小儿子才让太后对她容忍一二的。

福王若有所思的看看冲出殿外的弟弟,又回过头来看看跪在地上的安皇子,他行完礼后就坐到自己母妃旁边,不过几句话就明白殿上发生的事情;而他再看向安皇子时,眼眸深处有光华闪动:没有想到他的手脚很快嘛,居然抢在了他和太子前面动手。

皇贵妃却看向殿外笑了笑,放下茶盏道:“今儿看来诵不成经文了,妾也坐得久了出去走动一二,到时正好引红鸾恭侍进来给太后叩头。”她的话让没有想到的人也开始生出疑心来——不会太子和福王也是为红鸾而来吧?

“妾是爱静的人,可是这几天太后您这里可是热闹异常;妾实在是受不了,出去走走就回来伺候太后。”她起身一礼:“妾告退。”

太后叮嘱人给皇贵妃带着衣服不要着了凉,又吩咐人好好的跟着、伺候着:“红鸾应该也要到了,你如果怕闹就先回去吧,让她自己进来就是;哀家这里有人伺候着你不用担心,好好歇着明天才有精神陪哀家诵经。”她待宫中的妃子还真没有如同慈母一样,也不知道皇贵妃是如何得了她的缘法,听得众妃子那叫一个嫉妒。

皇贵妃出去了可是太子却还没有进来,相信是遇到了康王;太后并没有在意此事,知道康王向来和太子亲厚,只是吩咐安皇子:“你起来说话吧。”

安皇子看到福王坐到大殿上,而太子也在大殿外,至于康王会对太子说什么他并不在意:让太子早些知道更好,如果太子能着急才好呢;他不担心康王和太子能想出什么法子来,凭康王那种性子,动心机的事情他并不拿手,动拳头还成。

康王刚刚虽然句句都切中他的心思要害,但是相信大殿之上的众人,都和他一样看得出来康王是在信口胡说罢了;虽然对他不太有利但也不会因为康王的话,就会信以为真,因为康王的性子全宫上下无人不知。

如果那番话是福王或是太子说出口的,那他就要当真要好好的应对,一个不小心就会把他自己搭进去的。

“请太后允孙儿所请。”安皇子叩头:“皇兄那里孙儿会好好的求恳,现在只求太后再多多怜悯孙儿。”他今天就是要把红鸾弄死,或是弄到自己手中;相信可以让太子和福王乱了心神的,也会使得他们翻脸相向。

如此多的好处他怎么能放过红鸾?他连连叩头:“孙儿绝不是贪恋女色,只是喜欢红鸾的说话与行事,实在是孙儿身边人所不能及的。”

太后有些恼怒,没有想到她的四皇孙有这样大的胆子,在她的一再暗示下居然就是不肯罢手;她看一眼脸色不太好看的太子妃,冷冷的哼道:“你身边没有得力的人,哀家把彩蝶给了你还不成?你还想要些什么?”

太子妃自四皇子进入大殿后脸色就没有好转,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皇子想要红鸾:如果她早知道多好,也不会给家族带来这天大的麻烦;另一面她又因为安皇子的话恼怒,在知道她安排了红鸾的亲事后依然不依不饶的向太后求恳,分明就是在打她的脸。

事实上也是如此,她挑得人再好还能好过皇子去?如果是做妻也就罢了,偏偏她还要红鸾做妾。

382章问与答

太子妃以为四皇子打了她的脸,其实是她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太后赏给太子的人,就算是要打发出去,也不应该由她在此时动手,而且还是让红鸾去做妾——她可想过太后的脸面?当然,她只记得太后为难她,居然早早的就给太子塞人。

她对四皇子的话是有悔有恨,牙痒痒的难受;不过倒底在良嫔的目光下,没有开口说什么;现在她晓得自己做错,更明白满殿的妃嫔是为什么而来了;有四皇子如此打岔也好,免得她被柔妃、丽妃等人责问的哑口无言。

听到太后有责问四皇子的意思,她心里生出痛快之感的同时又有些担心,担心四皇子被太后打发后,众妃嫔就会向她发难;而她到此时才知道自己的所为,真得有点无法自圆其说:原本有些事情她是不打算向太后明言的,可是刚刚在柔妃等人的口中都吐了出来,眼下她要如何才能收场呢?

福王看一眼太子妃微笑着开口:“太后您不要生气嘛,四弟向来胆子小您这样一问四弟吓坏了;四弟,你说想要把红鸾恭侍弄到你那里,做你的身边人是不是?”

四皇子立时就要答他的话,可是他哪里肯给四皇子机会呢:“太后问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不敢说的?这殿上的人是多了点儿,不过都是自家人啊,有什么是不能说得呢?你胆子小说不出话来,那由为兄我来代你作答吧。”

他摆手示意四皇子闭上嘴巴:“四弟今天怎么了,是不是父皇的病好转让你乱了心神,往日你可是不喜欢说话的,什么事情不都由五弟代你说嘛;此时五弟不在这里,我来代你说有什么不成的,还是说你有什么话不便说出来,或是不想让太后知道。”

“不是…”四皇子有些紧张起来,他没有想到福王开口就如连珠炮一样,根本不给他半点开口的机会;他张嘴刚说了两个字,就被福王打断:“既然不是,那就由为兄来代你说吧,不就是一个恭侍嘛,我们做皇子想要什么女子没有,也值得你为此跪倒在地上?”

福王说完还笑了笑,不过是几句话就让安皇子在太后的眼中,变得更加不讨喜:为女子下跪实在是太没有出息了;安皇子费尽了心思想要谋算太子和福王,可是福王不过是说几句话,就让他吃了暗亏。

“算了,人各有志,你想跪就跪吧;”福王的话风忽然一转:“不过我相信我们皇家男儿膝下何止是有黄金,我们兄弟当中又怎么会有为了女子跪下的人,是不是这样,四弟?”他居然又为安皇子开脱了。

安皇子虽然不明白他的意思,而且明明感觉到一种阴谋的味道,可是眼下他有得远择吗?除非他亲口承认自己是没有出息的皇家男儿,那以后他就会成为皇家当中最为人瞧不起的皇子,不要说其它就是册封为王只怕也没有人愿意和他来往。

“是,二皇兄;小弟只是…”四皇子想分辩一二,无非是看中了她的“才”而不是看上了红鸾的貌之类的话;可是他既然疑心福王的话是陷井,那福王又怎么会在他跳入陷井后再放他出来。

福王再次开口打断了他的话:“你看中了红鸾恭侍是不是?”

安皇子点头:“是,不过小弟绝不是贪恋其美色…”他还是想要努力的把话说清楚,不想被人误会他是个好色之人。

“我当然知道四弟你不是个贪恋女色的人;”福王深以为然的点头,就差过去拍安皇子的肩膀表示一下“果然不愧是我的四弟”之类的意思:“你也是知道红鸾恭侍是太后和太子的人,同时也听我说过原本也想让红鸾跟我的,对不对?”

“唉,我被那个小丫头训了一顿,不过之后想想句句在理,我是心服口服的;”福王摸摸下巴:“我也只是看那丫头有趣儿,想弄到身边逗个乐罢了;不过现在已经没有那个心思,因为我们兄弟都已经长大了嘛。”

安皇子听得有些晕,不过知道福王提及自己的事情有是为什么,就是为证明他今天所求实在过份、不明礼呗?他立时开口:“太后,正是听说红鸾恭侍有那么明礼,孙儿才动了心思,认为她会是极好的良…”他想要说出口的是良师益友四个字,可是却没有机会把话说完整。

福王又打断他的话道:“依四弟你的话来听你都是知道的了?”

安皇子被福王问得每个问题他都不能不点头的,因为都是宫中众所周知的事情,其中有很多还是他在太后这里亲耳听到的,根本由不得他否认。

“是,我知道。”他依然不放弃的想分辩清楚些:“所以才想在得到太后的允许后,再去求恳太子皇兄…”

“你是知道红鸾恭侍是太后赏给太子,是为了让太子能专心打理朝政的同时,不致于累坏了身体一事了?”福王摇头叹息:“四弟,如此说来你倒底想要的是什么,真得是红鸾恭侍这个人吗?”

安皇子脸色微变:“当…”

“当然不是了;”福王看向太后微微躬身:“原本皇弟是个走路要极小心的人,平日里你更是不会多说一句话,可是现在你为什么变了呢?却不是自今天开始变的,嗯,应该是自父皇病重之后才变的吧?”

“虽然你三皇兄的性子不好,不过他却不是无理取闹的人,如果你和原来一样处事他会把你打得如此重吗?而你三皇兄在此时打了你,就会失了父皇和一直担心父皇身体的太后——他们的欢心对不对?”

“自前不久皇弟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其实行事说话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本的你岂会去宫奴院?尤其还是在父皇病重的时候,你身为人子不担心父皇的病,还有心思去关心宫里花花草草?”

安皇子叩头:“太后,请您听孙儿几…”

福王却更大声的道:“孙儿的话可能有些惊人,不过却不是无的放矢,还请太后先恕孙儿妄言之罪孙儿才敢说。”

安皇子连忙道:“太后,您听孙儿…”

“好,哀家恕你无罪,你说吧。”太后没有理会安皇子,而是对福王和颜悦色的说道;转头对安皇子冷淡的道:“有你说话的时候,不必如此着急。”

383章要得不是人

福王得了太后的允许不停顿一口气说道:“四弟之所以会为红鸾一个恭侍下跪,当然不是因为红鸾长得美若天仙——红鸾那丫头长得,”他轻轻摇头:“想要找个比她美的,在宫内的宫人当中,少说也会有八百人;所以四弟不是贪图美色,而能让四弟堂堂皇子下跪所求的,是红鸾的身份。”

“红鸾只是恭侍,宫里恭侍也多了去,可是她这个恭侍却和其它的不同,她是太后赏给太子的人,尤其是在父皇病重之时太后赏给太子的人;”他声音低落下去:“我并没有多想过,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多想过,但就是因为太后赏下去的时机有些太巧,所以让某些人多想了吧?”

“而红鸾的身份便特别起来,她可是要伺候太子、伺候未来…的人;”福王的声音又严厉起来:“所以就让人有兴趣了,不惜为此一跪!”

福王的话每个人都听得极为清楚,而话中的含义更加的明白:安皇子想要的不是红鸾其人,而是太子的宝座,往远里说点就是金銮殿上的那张龙椅。

红鸾是太后赐给太子的,如果她真得伺候太子了就有把太子言行等等,都回禀于太后,换个说法就是太后对太子的考验,想看看他是不是合适做新帝——不管太后是不是这个意思,可是在福王的话中,安皇子就是这样想的。

“明知道红鸾的身份,可是依然不把太子之尊放在眼中,做出这等胡闹之事就是明证!我们兄弟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了;上一次我就说过了,太子以后是君我们这些兄弟都是臣,太后赏给太子之人也是我们这些为臣弟的人能染指的吗?”

“当然,可能有人想染指的并不是太后赏给太子的一个恭侍而已,还有…”福王说到这里耸耸肩膀没有再说下去;他脸上没有笑容可是眼中却多了一分玩世不恭,只是藏得极深并不容易让人发现。

现在的大殿之上是鸦雀无声,就连安皇子也完全的愣住了;他是惊呆了,哪里会想到他精心谋算到了福王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福王甚至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也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了深思熟虑,不过就是用一番话就把他逼到了角落里。

最后这番话是句句诛心啊,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福王根本没有为红鸾挺身而出,让他所有的心机都落了一个空。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太子就算没有康王也会找个借口在殿外耽搁一会儿——显然,这是太子和福王的计谋,只用福王的一张嘴巴就让他输惨了。

他真得不是太子或是福王的对手,更不要说是两人联手了;尤其他不再是不被人注意的皇子时,面对他的两位长兄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不,是他先动手的,现如今只是被太子和福王的反击打得辩不清东南西北了。

同样的话由太子来说,显然不如由福王来说好,这也是太子避在殿外的原因;由此看来太子和福王的联手是那么的牢不可破,太子的名声没有半分受损,而福王更是向众人表明,外廷那些大臣上书请他做什么摄政王同他没有关系。

他今天的出手只是成全了福王、康王和太子的兄弟之情。

此时的红鸾就在慈安宫外不远处,正和皇贵妃两个人慢慢的沿着一条小路来回的走动:走到头再返身走回来,如此的周而复始。

“殿里很热闹,你此时去不如晚点去才好,不然这戏便不热闹了;”皇贵妃的脸隐在暗影中看不真切:“你可想好了要如何应对四皇子?我是说,你是打算借此机会把四皇子扳倒,还是打算放四皇子一马?”

红鸾很小心,因为她和皇贵妃并不熟悉,可是皇贵妃贴身的人她却打过交道了,那是一个极为难缠、也很聪明的人:当然了,皇贵妃主仆如果不是聪明人,又怎么能在宫中不声不响的活了这么久?

在宫的妃嫔,并不是你想争就能争个上游,也不是你不想争就可以过世外桃源的生活:总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也总是有人看不得你悠闲度日;只要你在宫中,你就在局中;而你在局中失败了那里还能好命的由你避世度日?宫中向来信奉不留后患。

可是皇贵妃主仆活下来了,足不出户的在宫中活了多年,如果不是极为聪明的人如何能保得住那份平静的日子?

一个宫人就那么聪明了,面对做主子的时候红鸾更是不敢有半点马虎大意;第一不能让皇贵妃认为她轻慢了,第二还不能让皇贵妃有不快的言谈与举止,第三还不能让皇贵妃看出她对皇贵妃的戒备来。

可以对皇贵妃怕、可以对皇贵妃惧,但是却不可以对皇贵妃戒备:因为那是极大的不敬之举;不管以前的皇贵妃是多么的无害,是多么的温柔善良,现在对于红鸾来说她就是皇贵妃,在宫中除了太后、太子妃之外最为尊贵的女人。

就算是太子妃也不过是比皇贵妃高出那么一丝丝罢了。

因为红鸾在乞儿帮中亲眼所见一对好友当中的一人坐上帮主的宝座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老乞儿却告诉红鸾,并不是做了帮主的那人变坏了,而是他的身份已经不同、要考虑的事情也和原来不同——帮主的好兄弟如果真把他当兄弟,在人前就要第一个做出臣服的姿态,而不是哥俩好的样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听上去很不近人情,但是老乞儿叹息道:“生存之道就是于人方便才能于己方便;对方已经是帮主,这是不变的事实,为什么非要用老眼光看待他、要求他呢?至少兄弟反目成仇,不单单是帮主一个人的错。”

此事和皇贵妃的高升并没有太大的相同之处,只不过是原来的小人物高升到众人仰望的地方相同罢了;可是红鸾还是想起此事,因此她的态度更恭谨。

384章感伤

人在高位久了,自然会有变化的,皇贵妃当然不会例外;红鸾现在知道应该做的就是忘掉皇贵妃的出身:皇贵妃就是皇贵妃,没有出身之说,就只是皇贵妃。

虽然她打定了主意,可是听完皇贵妃的话还是在心中苦笑连连,她要把四皇子扳倒?开什么玩笑,那是皇子唉;皇子所做的错事能让他们丢掉性命的极少:除非是谋逆,而能让皇子完全失势的也不多,因为他是皇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他这一生的荣华富贵,且不是一般的荣华富贵。

可以在避人处把四皇子打一顿,可是想把四皇子扳倒于红鸾区区宫人来说,那无疑是痴人说梦;至于说放四皇子一马,打本心来说红鸾不想,她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性子,只不过这样的话是不方便说出口的。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可以做但却不可以说,如同红鸾打了安皇子说出来她就是死罪;当即她恭谨异常的欠身道:“四殿下实在是高看了奴婢,奴婢粗手笨脚哪里配伺候四殿下?不过此事自然有太后和太子殿下做主,奴婢只要做好份内事就好。”

皇贵妃闻言笑着俯下身:“你只要好好当差?这话说得如此没有底气,真得同本宫印像中的红鸾恭侍不是一个人呢;还是说,你信不过本宫所以才用这样套话来敷衍于本宫?”

红鸾听得心头猛跳,心道皇贵妃你有必要把话挑得这么明嘛,这还让我们这些为奴为婢的怎么混?再次深深施礼,她依然是恭恭敬敬的道:“奴婢不敢,奴婢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悄悄看一眼皇贵妃的神色,她又加了一句:“奴婢有要谨守的规矩。”她如此说就算是明言了。

皇贵妃当然听明白了红鸾的话,忍不住轻笑出声:“倒真是个有趣儿的丫头,怪不得…”她想了想道:“本宫帮不了你什么,至少眼下本宫能做得事情很有限,就如你所说能做主的人是太后,你还是好好的想想法子。”

她轻轻抚过红鸾的脸:“你是个聪明的,相信你是知道应该如何做的;四皇子不是你的对手,你好好当差的话没有错。”她看一眼慈安宫那里:“随本宫过去吧,应该也差不多了。”

红鸾只能应声跟上去,并没有多话是因为她知道她言多必失的道理;皇贵妃于她的印像一直是极好的,但是今天晚上的皇贵妃有些不同,慈安宫里的人都是因她们自己的利益而来,那皇贵妃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谋算呢?

“你是怕我还是敬我?”皇贵妃轻轻的搭上红鸾的肩膀:“你好像有些紧张呢。”

红鸾低头:“奴婢对娘娘是敬佩。”

“敬佩?”皇贵妃重复了一句,然后用手摸了摸红鸾的头发:“你认为太子和福王,或者是康王、四皇子,还有一个五皇子,本宫倒是差点忘了——谁做新帝会比较好?”

红鸾吓了一跳:“奴、奴婢不知道。”

皇贵妃没有再说话,没有再追问红鸾的意思,她的目光远远的看向奉元殿方向,行到慈安宫的门前幽幽的叹息:“皇上的病,御医们说静养一两个月就会大好的。”

红鸾闻言愣住了,脚下一顿使得皇贵妃身体撞上她;惊醒过来的红鸾连忙跪下请罪,她如何能不惊,宫嬷嬷的话还在耳边响起,断定皇帝是活不久的,且皇帝缠绵在床很久了,居然说了一个好转就能好转起来?

还有奇怪的地方就是皇贵妃的语气,不是高兴也不是失望而是、而是,好像是伤感;虽然极淡,但是红鸾听到了;她跪下请罪的同时就被皇贵妃拉了起来,而她抬头的霎间更是在皇贵妃的眼中看到一缕伤心。

“怎么了,听到皇上龙体好转太过高兴是不是?”皇贵妃的笑容在红鸾的眼中放在,可是了那笑容里有掩不住的一丝落寞:“走吧,不能让太后久等,再说前面还有人在等你呢。”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在红鸾的耳边说的,说完伸手扶上她贴身宫人的肩膀向前行去。

红鸾抬头向前看得时候,才看到不远处立着的孟副统领;她急忙跟上皇贵妃的脚步,就看到孟大人躬身向皇贵妃施礼。

皇贵妃笑笑:“免礼。”回头看向红鸾:“殿上的情形不知道如何,你还是在殿外等等,由本宫进去看看;到时候本宫自会打发人来唤你的。”说完对孟副统领轻轻点头,带着人进去了。

红鸾看看孟副统领:“皇贵妃,有些奇怪,是不是?”

“有什么可奇怪的,皇贵妃早打发人和太子密谈过了;”孟副统领俯耳对红鸾说了这句话,站直道:“月色不错,左右无事不如陪我到那边坐坐?”

红鸾抬头看了看天上犹如手指粗细的月牙,这也叫月色不错?或者孟副统领对月色的理解和平常人有些不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于是她郑重其事的点头:“的确是不错,一路走来也有些累,到那边坐坐正好歇一歇。”她当然猜到孟副统领是有话要说。

孟副统领转身就走,在一众太监宫女特别的目光中若无其事的带红鸾到不远的小亭上坐下;亭上有两个人,只是因为离殿门较远又没有灯光、加上假山的遮挡在殿门前根本看不到小亭还有人在。

红鸾就被吓了一跳,当她看到太监装扮的人是古安平时也就猜到了那人是谁,蹲身行礼:“奴婢给太子殿下请安。”

古安平很是复杂的看了她一眼,和孟副统领行礼后退到小亭的另一边,殿上众人依然看不到他们,而他们背对着小亭距离较远也不会听得清楚太子和红鸾的说话。

孟副统领在踏出小亭时回头看看红鸾,被古安平轻轻一扯才转回头去不声不响的消失在夜色中。

太子转过身来看向红鸾:“麻烦这么快就找到你身上,我还真是没有想到;不过你也不必太过着紧,福王会解决的——我们在来时已经商量过了。”他的眉目间却带着一抹焦急与忧虑,浓得仿佛化不开。

385章皇帝的病

听到太子真得是为自己的事情而来,红鸾当真是受宠若惊;看到太子眉目间的异常,她轻声道:“奴婢谢殿下,只是奴婢的事情算不得大事儿,殿下还是以大事为重;”她轻轻的顿了顿,感觉这样回话有点不妥:“殿下您怎么了,奴婢看您好像有点不开心。”

她只是感觉太子仁慈待她极为不错,近来更是没有对她端过太子的架子,待她多半倒像是孟副统领:如朋友一般;她还没有狂妄到要和太子结交成为朋友,只是认为投桃报李她总也要表示一下她的关心才对。

太子缓缓坐下:“我父皇,病好多了。”

红鸾看看他,虽然知道太子登基之后就会大权在握,不必像现在做事般缩手缩脚,但是她相信太子不是那样的人;太子首先是皇帝的儿子,他应该会高兴父亲的病情好转。

“可是,有什么不妥?”她只想到这一点。只有说皇帝的好转不妥,太子眼下的焦虑与担忧才有合理的解释。

太子抬眼看她:“你不认为是我是因为我父皇的病好转而不快吗?”就连福王对他都有过疑虑,听到红鸾的话让他心中一暖,世上总有人知道他的本心。

红鸾摇头:“殿下不是那样的人。”没有太多的解释,她的直觉就是相信太子不是没有人伦之人。

太子看着红鸾眼睛眨也不眨,红鸾短短的一句话却让他感到眼中有了些微的湿意:她就是相信,不需要理由的相信。他吐出一口气,好像把胸中的闷气都吐了出来:“父皇的病,虽然我是极希望能好的,但是几位老御医都曾断言是绝不会有好起来的那一天;而我们这些日子心里也有数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