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的,自然只有太子妃和吴宫人两个。

太后吃了两口茶后,殿外就传来了红鸾等人的惨呼,她慢慢的放下茶盏看向太子妃:“你不是要对哀家说红鸾她们做了什么错事吗?现在说吧。”

501章心机

现在说吧,轻轻的四个字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变重了,压得太子妃连张几次嘴都没有说出话来;她发现自己此时就算是再占道理,不管如何说都有点不合适。

太后问也不问原因就治了红鸾等人的罪,而且没有让红鸾分辨一个字就拖出去打板子;虽然太子妃现在想得并不是把红鸾打几板子,可是此时她再开口想要红鸾几人的性命,她自己就感觉说出来太过份了些。

原本她是想向太后哭诉一番请太后为她做主的,就凭红鸾和冷玉敢动手就是死罪,而她就算是被申斥几句也就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能除去眼中钉太子妃也就不太在意被太后骂上几句了;可是现在太后上来不由分说就为她做主了,连问是谁对谁错都没有就责罚了红鸾,可谓是极为给她脸。

她如果此时再哭诉再要求太后把红鸾打死,就是极不给太后脸面了。太子妃艰难的开口:“红鸾几人虽然有不是,不过太后已经责罚了,妾也就不必再说她的错处免得让您生气伤了凤体。”

太后是个极好的太婆母,那太子妃也只能是个极贤良的孙媳才可以,不然就是口水也能把她淹死;到了此时的太子妃才明白过来,太后明着是在打红鸾其实是在救红鸾,同时封上了她的嘴巴,让她说不出半个字来。

如今红鸾等人的错不好再提,那所余下的是什么?她的嘴巴里好苦好苦,再苦却也只能往肚子里咽;太子妃终于深深的知道太后是个如何厉害的人,明明是维护太后自己的人却让她说不出半个字来,而且就算是向人诉苦她又能如何说,难不成太后待她还不足够好吗?

太后听到后微微点头:“嗯,红鸾她们的确是要管教,不过哀家调教的人也错不到哪里去;以后你也不必替她们遮着掩着,她们只要有什么错处你就回明哀家,不必担心哀家的身子;为她们这些奴婢真动气,那哀家早就气死了。”

说到这里她又吃了一口茶,又慢条斯理的道:“你呢,为了几个宫人女官就如此失仪,不是哀家说你,宫里以后就以你为首,你如此让宫妃们如何想?威仪威仪,首先也要自己有威有仪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不过是几个宫人女官,以后有这等事情你总是气恼可是会伤身子的;哀家看,宫中女官的事情倒不妨让元华帮帮你。”

她左右看了看:“咦,元华那孩子呢,哀家来了这么久怎么也不见她来请个安?”

太后的话音一落皇帝马上道:“来人,请元华良娣过来;哦,对了,其它几位良娣都叫来吧,东宫里的规矩,哼!”皇帝显然极为不满意。

太子妃的脸色微变,她的脑子的确不够快可是也听出了太后这番话的意思,即派了她的不是又给元华那个狐媚管事的权力,好高的手段。

她岂能就这样算了,此时她还没有正位中宫,太后就已经给元华*****让元华理事了,那以后她就算是做了皇后,宫中的事情也不是她能独自做主的:就算是太后不理事了,可是元华定会分走她不少的权。

说得难听点,宫中岂不是有了两个皇后?再说了,元华现在只是个良娣就有了理事之权,那皇帝登基之后册封时,元华会是什么位份——现在宫中理事的可是两位贵妃!她还不清楚太后的心思,想这样就把元华捧上来也要看她同意不同意了。

她不可能让元华开始就成为贵妃的,那以后元华为皇帝诞下个儿女位份是定会升一升的,到时她岂不就是皇贵妃了;再以后,哼,皇后只怕就要换个人做了:当初她入宫时,父母可都是叮嘱过她的,所有的人里最要小心的就是元华了。

只是没有想到先帝大丧没有过去,太后就已经想给元华铺路了。太子妃的眉头微微一皱:“太后,还是不麻烦元华妹妹了。”她没有什么借口可以用,而且太后已经如此明白的对她下手,她还用得着找借口嘛。

太子妃就是太子妃,绝对非常人可比;冷玉听着红鸾在殿外传来的惨呼,在心中恶狠狠的想:太子妃你就这样做吧,好好的和太后对着做,就要摆明了和太后过不去,那红鸾和她以后也就不用再提心吊胆;惹得太后着恼,相信太子妃登上后位也做不长皇后。

太后闻言抬头看太子妃一眼:“你不愿意元华帮你?”她的目光在殿上扫过目光冷了下来:“你自己如此胡来,气派倒是极大可是皇家的体面呢?!你给哀家说。”

太子妃长吸一口气看向皇帝,希望他能为自己说几句话。

皇帝修长的手指敲在桌面上:“你也的确是事情太多了,又刚入宫不久有什么顾不来的,诸事不顺也算是极正常的事情;再加上父皇驾崩,大家谁心里也不好受,你有些烦躁之气朕也不是不知道。”

他开口句句就是为太子妃说话,让太子妃的脸上泛起红光来,她就知道皇帝心里最疼爱的人就是她了,岂能坐看宫中之权落到她人之手?要知道,她才是后宫之主,是皇帝唯一的妻子。

冷玉先是微微惊讶,然后也就释然了。

太后的神色没有变,只是拿眼看向皇帝,显然在等他说下去;事实上她心中是有恼意的,没有想到皇帝根基不稳的时候就想和她打擂台了:难不成,他以为只凭他原本是太子,就真得可以坐稳那把龙椅?

相信她的这个孙子是个聪明人,很多事情不需要她提醒就心中很清楚,应该不会做出傻事来吧?反正她是真得不想皇帝犯糊涂,因为那个二皇孙更难以掌控。

皇帝说完那些对着太后微微的点头后,又沉吟了一会儿忽然抬头看向殿外:“元华她们来了吧?宣她们进来吧。”

殿门处正好有个太监进来要禀事,如此一来太监不用开口马上叩拜完转身出去,不多时元华引着紫玄和纤纤进来,给太后和皇帝请过安后,又给太子妃请安;三个人没有哪一个对太子妃有丝毫的不敬之举,就连脸上的神色都是极恭谨的。

502章原点

太子妃看到元华却没有好气,更气得是元华来得太是时候了,只要再晚一会儿皇帝就把话说完了:即把太后的话回绝,不会让这个小狐媚子得半点便宜;但是现在元华听到后岂会就此作罢,而太后那里看得出来是势在必得。

她看看皇帝和太后再看向元华,心中琢磨着今天的事情:不会是太后和元华早就商量好的,只等着像眼下这样的好机会吧?她生出这样的念头后,就感觉很是那么回事儿,禁不住有些生悔,如果不是她自己做事有些操之过急也就不会被太后捉到把柄了。

越如此想她越看元华不顺眼,再看看低眉垂目的太后发,心中的气那不打一处来;因为她忽然想明白了,就算是她今天没有做错事情,太后和元华也部会就此算了,定会找机会,或是引她做错事情,为得也就是皇后之位了。

想清楚的太子妃气得脸色有些发青,如果不是太后在这里她可能就要忍不住警告元华一二;现在她只能对面前躬身施礼的元华等人摆手直接说道:“紫玄妳们平身免礼吧。”她是故意这样说的,只为了出心中的恶气。

紫玄微微一愕,对太子妃躬身行礼后退一步让元华先行,她在后相随到太子妃身后站定;当然了,紫玄和纤纤是并立的,两人有意无意的都错后半步立到了元华身后。紫玄的用意当然就为了向太后表明,她心甘情愿奉元华为尊,就是为了取悦太后;同时,她知道会让太子妃很不悦的。

太子妃如此说话,当然也没有过用过脑子去想,在她看来也不必再细想什么;反正太后和元华都摆明要谋算她的皇后之位,她还用得着和她们客气?太后和元华不让她痛快,她也就不让元华和太后痛快了。

就如她父亲说,只要她没有大错想废后?哼,问过满朝文武再说,想夺得她的后位,没有那么容易呢;太子妃在心中冷哼过后,目光冷冷的自紫玄身上扫过;给脸不要脸是不是,那我们就走着瞧。

冷玉看着太子妃在心中摇头,真不明白这个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在这种时候当着太后的面儿给元华脸子看,还逼得紫玄不得不和元华站到一起,已经不能说是笨了。

紫玄现在心中也是苦涩一片,她哪里想到刚进大殿就被太子妃摆了一道呢…当着太后的面儿唤她的名字叫起,是什么意思?她能应下来嘛,她敢应下来吗?她被迫立时就要向太后表明心意才成。

当然,她如此做的后果就是:太子妃登上后位是肯定的,她今天如此做定会被太子妃找她秋后算帐;但是太后势大她别无选择。

太后自元华她们进殿后只是抬抬手让她们平身,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眼皮都没有撩起,仿佛根本没有听到太子妃的话。

皇帝看向元华道:“你这几天可真是清减了。”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却让元华暖到了心底,更是让太后的眼底闪过了温色,刚刚因皇帝的话而生得气也因此消了不少。

冷玉听得心中轻叹,再次看向太子妃她在心中为太子妃打气:你继续,要好好的让太后和元华等人知道你的利害吧,只有如才能让太后会收拾你而放过我和红鸾等人。

活罪当然是不可免的,可是死罪能免得掉她已经没有其它所求;对,现在的冷玉已经不想死,她要活下去要让那些害她的人不得好死,至少,也不能让那些人活得太过舒服;比如太子妃就是一个。

红鸾声声的惨叫传进殿来,太后好像没有听到,皇帝也好像没有听到,不忍的人好像只有冷玉和元华而已;冷玉再也忍不住叩头向太后求情:“饶过红鸾正信吧,太后,请您发发慈悲。”

太后看冷玉一眼:“你还没有受罚呢,是不是想出去陪陪她们?”

冷玉大哭着叩头:“太后,奴婢、奴婢愿代红鸾正信受接下来责罚,只求太后恩准。”她没有其它法子可用。

皇帝看着她:“没有想到你和红鸾正信很熟嘛。”这话听不出喜怒来。

元华此时却咬着嘴唇上前跪下,可是跪下却没有开口。

太后看着元华轻轻叹息:“你的意思也是饶过她?你可知道她做了什么错事,原本哀家还想让你代太子妃管些事情,你如此心慈如何掌事啊。”

元华却是叩头不止,仍然没有开口,看得太子妃双眼都要冒得出火来了,没有想到元华居然是铁了心和她过不去,来了就要为那个红鸾求情,眼中哪里还有她这个将来的皇后娘娘在。

“红鸾正信是慈安宫的人,她的赏罚当然要由太后说了算。”太子妃冷冷开口提醒元华:“她刚刚在这殿上可是威风的紧,看到那些东倒西歪的太监没有,那可都是红鸾正信所伤。”

太后闻言挑眉毛来:“她带着人打进了东宫?!”她的声音很高,可见得她真得被器坏了:“反了,反了!来人,把这些人统统拉出去打杀,居然让人打进来你们伺候的好差事;还有,给哀家狠狠的打,把红鸾等人…”

殿上的老太监听到后大叫伏地痛哭:“太后饶命,太后息怒;不是红鸾正信打进来的,是太子妃命人传了红鸾来要动刑罚,红鸾正信才动得手。”

太后没有说话,皇帝也没有说话,开口的是尚仪:“是太子妃唤了红鸾正信来啊。”

冷玉连忙叩头:“太后明鉴、皇上明鉴,奴婢和红鸾等人都是奉召来而来;刚进大殿太子妃就命人用那种东西;”她一指地上的特别的竹板:“掌奴婢的嘴;而奴婢们就多问了一句身犯何错,太子妃就要让人把奴婢们打死。”

有人把竹板呈给了皇帝和太后看,看完太后把东西掷在地上:“这是何物,皇家内院如何会出现这等歹毒之物?!”

太子妃脸色再次一变,落到皇帝的眼中他却好像没有看到般,只是轻轻的把竹板放到了桌子上:“皇祖母仔细凤体安康,父皇刚刚去了…”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眼圈微红的转过脸去。

太后脸色稍稍缓和:“这东西哪里来的,你又为什么叫红鸾等人过来…她们一起做了什么错是让妳大发雷霆,哀家现在很想听一听。”事情又绕回原点,而元华并没有开过口。

503章不领情

皇帝的目光在元华身上掠过,看到她根本没有觉查到自己在注意她,目光微顿就收回来了,而殿外红鸾的声音好像变得小多了。

不只是皇帝听到红鸾等人的声音变化,太后同样也听到了,太后的目光向殿外一掠,没有开口反而先看向皇帝,发现他正在看元华眼底闪过安心,轻轻的摆手尚仪便转身打发人走出殿外。

红鸾当然不能就这样让她死掉,太后找个人做事不可容易,就算如此太后也不想打鱼儿被鱼叉伤到手,宫中的风言风语当然传到元华的耳中,也就传进了太后的耳朵,她们当然要看看皇帝是如何想的——红鸾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是不是真的对红鸾很上心。

太子妃如何看红鸾元华和太后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其它人的话便不能不听一听了;所以太后今天晚上到东宫,开口就让人打红鸾为得就是一举两得,除了要堵太子妃的嘴还要看看皇帝的反应。

如果皇帝很紧张红鸾的话,红鸾就算是再能帮上忙也要尽快除掉;越能越要快点除掉才可以,否则就怕会后悔莫及,而红鸾在太后的眼中就是那种只要有万一,要立时除掉的人。

也是因此太后才故意让人没有塞住红鸾的嘴巴,故意让太监打得极痛却不会当真伤到红鸾的筋骨;那声声的惨叫越来越响时,太后也看过皇帝的神色,当红鸾的叫声越来越弱时她更要注意皇帝的脸上、眼中的变化。

皇帝却根本没有在意,也不是全然全然不理会殿外的叫声,是真正的没有把心思放在殿外,尤其是在元华进殿后他多半的心思都在元华的身上,这让太后很满意,同时也放下了心来,命尚仪出去放开红鸾等人。

对于皇帝维护太子妃,太后倒并不是很在意,皇帝的用心她极清楚,不可能皇帝上来就那么事事听话的,而想能握住皇帝有一半都要在元华的身上,掌握了男人的心才能真正的握住他的一切。

太后是深有体会的,如果不是她的皇夫对她情根深种,她那个病弱的儿子也不会登上龙位。

太子妃没有留意到太后目光的变化,她只看到太后打发人出去,然后红鸾等人的惨叫声停住了;而她的目光移向皇帝时,发现皇帝完全无意阻止太后放掉红鸾等人的意思,心中又开始泛酸。

此时太后质问她竹板等事更让她心中恼火,原来所有的一切就如她的猜想,太后果然是来救红鸾的,却扮出那张黑脸让自己无法开口说红鸾几个人恶行。

皇帝看到太子妃没有开口便咳两声道:“那个正信也被罚了,冷玉也挨了打,你呢也有不是,回头好好的抄经书向太后请罪,记下了?时辰不早了,儿臣想还是去陪父皇的好。”他的声音最后低沉下去。

而他的话落到太后的耳中,让她长长叹息没有反对;无论如何那个灵棚里躺着的人是她的亲生儿子。

皇帝把圆场打得很不错,把太子妃的错模糊掉且还责罚了她,使得太后也不好再说其它,闹得天翻地覆,让太后就要大发雷霆的事情,就这样被他轻轻的两句话放下了。

只是,皇帝漏算了太子妃,她听到皇帝要罚她,不敢相信的抬起头来,刚刚对皇帝生出的温情全部消失了:原来,皇帝的心思还是有了其他女子,说不定不是外面的那个红鸾,或者是眼前的冷玉。

更有可能的就是——太子妃耳边回响起皇帝刚刚说过的话:你清减了!

那不是对她说的,是对元华那个狐媚子说的,立即妒火熊熊燃起,看皇帝的眼中便闪现了泪光:“皇了,妾有何错?东宫可以以妾为尊,可是由妾掌理?她们几个不过是宫人女官罢了,不要说她们原就有大错在身,就算是没有,妾责罚了她们又是什么大不了的错处。”

皇帝的眉头微皱:“你还不给太后叩头,还不向太后请罪?”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眨了眨,催促太子妃上前行礼,然后他就可以陪太后去灵棚了,今天的事情就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此时殿上的人都听出来他对太子妃的维护之意:但是太子妃偏就是不领情。

在太子妃的眼里心中,只有皇帝对元华的体贴,只有皇帝和几个宫人女官的风流,再加上太后和元华的谋算皇后之位的心思,她是又苦又悲:“妾何错之有?!”

太后拿起皇帝放在桌上的竹板掷到了太子妃的面前:“你说,你有什么错?”她还真没有遇到过太子妃这样不知好歹的人,愚笨的让所有的人都无台阶可下,再让太子妃如此狂妄下去,她这个太后真的没有威严可言。

太子妃看看竹板,昂起头来硬声道:“不过就是竹板而已,就处妾想毁了她们那张脸就算是大错?”可好,不用谁来逼问,她自己把自己的用心吐露出来且振振有词:“她们的大错,单单毁掉那张脸赶出宫去,已经是妾的慈悲。”

她说完话还恶狠狠的看向皇帝,以目光提醒皇帝:不要忘了你刚刚做过什么,真逼我说出为大家都不好看,她实只是想让皇帝为她说几句话罢了,只要皇帝开口就表明心中有她就可以,因为她在宫中唯一的依凭就是皇帝,因为她在看到皇帝第一眼时就爱上了他。

在太子妃的眼中红鸾几人的事情还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个宫人宫女,慢说没有用竹板拍上她们的脸,就算是拍上了那也是她们算找的。

她直直的盯着皇帝的脸:“妾的腿受伤见血,就是伤在红鸾正信的手上,妾到现在都没有说出要她性命的话,皇上还以为是妾的错?”她终于找到机会说出她的伤,就处划明知道太后和皇帝都看到了,可是她挑明摆到众人面前那就是红鸾的死罪。

皇帝的目光在她的裙边扫过:“可宣过了御医,实在是胆大包天,还有你们是怎么伺候联的爱妃”他发作完看看不说话的太后微微沉吟后又道:“不过太后也为你做了主,而宫岂能出现那等东西?而且你看看这殿上…”他对着太子妃使眼色:“向太后请罪,相信太后不会重责于你。”

504章你不会反对

太子妃没有想到皇帝此时还想她向太后请罪,她有什么错?

如果不是皇帝好色连吴宫人那样的货色都能看得上,如果不是太后要把红鸾给皇帝做采女,不是要把冷玉那个年纪比自己大些的宫婢作宫妃,她会生气?尤其是太后,她安排红鸾和冷玉是为了什么,而元华为什么替红鸾求情?还不都因为她们同是太后的人。

红鸾和冷玉就是太后安排来帮元华夺后位的,当她是傻子看不出来吗?皇帝是看不出来还是不在意谁做他的皇后?太子妃咬牙握拳:此时她已经跪谁也不会跪倒在太后面前的,那和一只摇尾乞怜的狗有什么不同。

她准准的自齿缝间叶吐出三个字:“妾,无错”。我没有错,我凭什么要向太后请罪?我就是不认错。她只说了三个字,可是殿上众人却都听到了她的心中所想。

太后不是没有耐性,但是对太子妃显然是用不着太多的耐性;看太子妃的样子也知道,你越是给她脸,她越是不要脸面,太后冷冷一哼:“好一个无错,”她指着地上的狼籍:“这些是什么?你弄了这种狠毒的东西进宫,让世人知道后会如何评说我们皇家?”

“那些你都认为不是错,是不是?那你无故叫来宫中之人体罚,在国丧之中弄出如此多的事情来让人如何看你?你是太子妃将来的皇后,一宫之主,要有仁善之心!如此行事真是无半点本统。”她并没有把话说的太重,因为太子妃倒底是皇家的人,不给太子妃留体面也要给皇家留脸面啊。

太子妃却因为皇帝和太后多少都有忍让而认定其父母所说的是对的,她已经是太子妃,没有大错就会是皇后,以后没有大错就是一辈子的皇后。再以后就是太后,皇家为了他们自己的脸,也不会当真把她怎么样。

而她当真无所惧的抬高下巴:“不过是些瓷器罢了,而那竹板也称不得狠毒二字,且没有打在那些宫婢峰上却伤到了妾——就算那竹板不该出现在宫中,妾也算是受了惩处;至于那几个宫婢,无故叫来?太后容妾直言,妾虽然不能称得上贤良却也不会做出无良之事,她们——实属该死。”她最后四个字是恶狠狠的吐出来。

“该死?”太后盯着太子妃心中的怒火被太子妃一再撩拨,实在是有些按捺不住:“你叫她们来做什么,在国丧之中你倒底有什么不满,会让你把满肚子的火气发泄到她们三人身上?不要以为你的心思没有人看破,满宫中的人都清楚的如同看池中的锦鲤。”

“她们一个是皇帝点名放到身边的,另外两个却是哀家给皇帝的。”说到这里太后微微停顿:“母仪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容人之量!后宫如果没有三千佳丽,皇后又向谁称尊?!”这就是在变着法子的说太子妃善妒,已经算是极重的话了。

太子妃听到气的脸都青了,她哪里善妒了?刚刚入宫皇帝便有多少女人,她可曾对任何一个皇帝的女人下手?还不是天天要看着她们在自己面前来来去去,还不是一样要看着皇帝进她们的房里?居然平白无故就说她失德,想来太后是不想她登上后位——是她失德吗?也不看看皇帝做的好事。

她恨恨的看一眼皇帝,如果不是他沾花惹草四处生事,太后哪里能说出她善妒的话来,如果皇帝肯听她的话,和她安安生生的守在一起又哪里会给元华等人那么多的野心?算到头,其实错的那人是皇帝。

“皇上?”太子妃向皇帝再次求助,有些话她还是不想当都会太后和元华的面说出来,那只会让她们更得意,认为自己和皇帝离心离德了;只要皇帝肯为她说话,那她就原谅皇帝这次;以后要想法子把皇帝的心拴住,拴得紧紧的带在身上才成。

皇帝看看太子妃再看看太后:“你是知礼懂礼的人,太后如此动怒,你不知道跪下请罪?”他又使了个眼色给太子妃,他在太子妃脸上移开目光时,微抬眼皮不想正对上元华的眼睛。

他和元华目光对视片刻才挪开;而元华和皇帝对视的片刻,她的脚尖不小心碰到太子妃的脚,使得太子妃抬头正好看到皇帝在看元华,当即她全明白了:原来皇帝早就让元华给迷住了心窍。

她此时再忍下去后位不要说没有她的份,冷宫倒是她将来安身立命的所在了,忍无可忍的太子妃再次叫了一声:“皇上!”

皇帝在椅子上微微动了动身子:“够了。”他开口斥了太子妃一句,拖到现在在他没有用上晚膳,而灵棚那里到现在也没有过去,让百官和他的兄弟们如何想?

“现在儿臣伺候太后去看父皇,然后送太后回寝宫安歇;”他站起身来:“太后息怒,回头儿臣会好好的教教她。”

此时红鸾等人被人抬上来谢恩,人人都被打的屁股开花,血染石榴裙,不过显然她们在外面有人给她们灌了药,还有精神向太后和皇帝谢恩。

红鸾痛的感觉自己下半身都没有知觉:太后下手真狠啊;她有种直觉,太后如此打她应该不只是为了堵太妃的嘴巴。

因为太子妃不必太后如此认真的,定还有其它的原因在,只是她不还不清楚罢了。

因她对皇帝并没有生出情意来,到了殿上谢皇帝时就和谢太后一般无二,谢过恩过她看向元华微微点头算是谢恩,尚仪已经对她说元华为她求情的事情,她如此做更让太后安心,确信只是有人想除掉红鸾而生出那些谣言来的。

已经有人要斩她的胳膊了,太后眼底闪过冷笑,看看太子妃知道她是宫中最大的一把刀,不管是利不利,杀红鸾却已经足够了,且太子妃今天也真的这样做了。

太后站起身来:“这次的事情就算了,冷玉和红鸾的错罚过了,可是为了你的名声和体面着想,国丧之后你下旨赏她们个位份吧;哀家看冷玉做个五品的昭容就不错,至于红鸾嘛,做个六品的御女吧;你不会反对的,是不是?”她看着太子妃脚下没有移动一步。

505章青筋

皇帝停下了脚步,他显然也是没有料到太后会如此说话,不过他立在原地不动不说话就等于是默认了太后的意思;他此时看的人不是红鸾,也不是太子妃,更不是紫玄等人,而是元华。

紫玄和纤纤就好像没有在大殿上,自她们立到太子妃的身后就尽量不引人注意,可是此时也有点吃惊的看了看太后;这样的结果也出乎她们的意料,原以为事情因为皇帝一再的请太后去灵棚而不了了之,没有想到太后今天就是不肯放过太子妃。

纤纤的目光在殿门口的碎杯上扫过,不得不叹息这杯子果然是有份量的。

跪在地上的冷玉听到太后的话嘴唇扯了扯,唇中噙着几分苦涩:最终她依然还是要做笼中鸟,注定离不开这里了;只是她却没有了死意,红鸾已经点醒了她而今天的事情让她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活下去,其实只想到太子妃因为她在皇帝身边活得不错,而气得脸扭曲难看好就有几分开怀:太子妃不痛快她活着也就值了,不是吗?!况且活得久了,因她而不痛快的人想必增多——太后想用她做棋子,可不曾问过她同意与否呢。

太子妃却是完完全全的呆住了,抬头看着太后一脸的不敢置信:让自己来下旨?让自己来下旨:她太过震惊就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我来下旨?”

太后十二分肯定的道:“对,你下旨。”她微一顿道:“这是为你好,你懂得,你不会告诉哀家说,你不愿意吧?”她今天如果就这样放过了太子妃,以后这个蠢女人更会目中无人,在宫中为所欲为。

皇帝的面子要给,但同样也要给太子妃个教训;相信这个教训不会让皇帝不快的,宫中少不了的就是女人,多几个少几人也没有太大的分别。

太后会如此温柔的给太子妃惩戒,就是因为太子妃是将来的皇后、后粉扑儿的人,绝对不可以动粗,一掌甩在太子妃的脸上当然快意,但那打得不止是太子妃,打得是整个皇家的脸。

年老成精的太后有的是法子,并不是只有打杀才最伤人,比如太后现在所用的温柔方法;你不是容不得皇上身边有人吗?那哀家就要给皇上添人,添得还是你最想除掉的人;想反对,那可就要好好说道说道了。

如果太子妃当真不识相也没有什么,正好落个善妒的名声先摆在这里,以后可有用得着的时候。

太子妃大闹使得自己受伤和太后也几乎是撕破了脸,最终却还是要眼睁睁的看着皇帝身边再添两个她恨透的女人,且要她亲自下旨:不如打她一顿来的好呢。

她的双眼几乎要冒出火来,盯着太后紧紧的咬着牙关,那目光能化成刀子的话,现在太后定会变成骨架;活吞都已经不足以让太子妃出口气,就算是把太后凌迟了她也难消心头之恨。

红鸾伏在地上脸色微变却没有开口,虽然她依然想以后能出宫去过她向往的日子,但她同时很清楚,眼下的情形能保得住性命就不错。大仇未报之前,让她做宫妃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她低着头全凭太后做主没有开口反对。

此时是太后和太子妃在较力,红鸾如果说话那绝不会有下场,不是被太后一怒拖出去打死,就会被太子妃弄个半死不活。

红鸾的心情是极为复杂,辩不清酸甜苦辣,但有一样可以确定她是极为不快,不是因为太后要让她做宫妃的名份是她被迫承受下来的,令她再次生出“我为鱼肉”的感觉来,使得她极为不舒服。

有种随时随地,只要太后或是太子妃等贵人想,就能取走她性命的恐慌,今天她几乎就把性命丢掉;她袖中的手悄悄握起:只要太后和皇帝晚来了一小会儿,她和冷玉就会被太子妃活活打杀,这样的事情,她不能容许再有第二次,因为运气这种东西是最不能指望的。

除了太子妃之外,还有太后、还有元华,她们想要她的性命也是易如反掌。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被这些贵人们想打就打、想杀就杀呢?她看着眼前的银砖地面,指甲不知不觉中已经破了她的掌心,而她并没有感觉到疼痛。

能和红鸾的痛相比的只有现在的太子妃,她盯着太后的眼睛时时冒火气,偏太后却又轻轻的追问一句:“你不会不同意的吧,母仪天下最重要就是要有容人之量;对了,你还要代皇帝照顾好宫妃们,这也是你的本份之一。”

太后所言倒并不假,那也只是落在纸上与口头上的东西,不要说其它人就是太后她自己掌权之后,做为母仪天下的尊贵女子,她可曾替她的皇夫照顾好宫妃——如果把那些宫妃逼死也算是的,她做的当真是太好了。

不能说没有贤后做到过,可是深夜梦回身边空无一人、冷枕冷被冷床的孤独袭上心头时,贤后的心里倒底是种什么滋味儿?有没有生出过醋意来呢?这却不是史书上会记载的,所以世人无从得知。

太子妃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她移开目光看向皇帝:“皇上,您认为呢?”她并不是想让皇帝为她解围,只是想听听皇帝会如何说。

皇帝没有想到太子妃蠢到拖自己下水,他再次看一眼元华:“这种事情原本就是你的份内事儿,皇祖母也是为你我着想,你看着办就是了。”这话等同于赞成太后。

太子妃倒吸一口凉气心口猛然疼痛,却越发挺直了后背:“回太后的话,妾,不会下旨的。”太后让她恼怒,皇帝让她伤心,她凭什么要让自己讨厌的女人守在皇帝身边,如了太后和皇帝的心?不,她偏不。

太后没有想到太子妃此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你说什么?!”她同样的不敢置信,宫中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是蠢人不多。

太子妃迎着太后的目光以斩钉截铁的声音道:“太后,就如同你所说的话吧,既然大爱都知道妾为什么不喜欢她们,那您为什么还非要让妾下旨?妾绝不会下旨让她们为宫妃,而且妾也不会同意太后之命。”

“你说什么?!”太后额头上的青筋跳出了一条来,多少年了,没有人敢如此对她说过话;就是皇帝也不曾对她如此无礼过。

506章一掌之威

太后关七点没有提上那口气来;在宫中,讲究是笑不露齿,怒不带色,越是身份高的人越要喜怒不形于色,今天太子妃的那个茶盏差点就扔到她的脸上,她不提太子妃当作是忘了已经让她恼怒不已。

接着太子妃的所言所行就让她怒气更是多加三分不止,到了现在她要小小的教训太子妃,没有想到太子妃依然是块不开窍的石头,硬梆梆的就把她说出去的话砸回了她的脸上;实在是孰不可忍也,她多年来的不动声色,今天被太子妃逼得完全破了功。

太子刀听到太后带怒的喝问,居然字字清晰无比的又答道:“妾不会下旨抬兴趣她们,也不会奉太后之旨抬举她们,就算是太后下旨抬兴趣她们,妾也绝不会赞同。”

后宫之主就是后宫之主,太后就算是再尊贵她皇孙的后妃轮不到她来做主的;如果身为妻子的皇后抗旨,就会闹的大家一起灰头土脸让天下人看尽皇家的笑话。

太后在乎,她不可能让那样的事情发生,而太子妃不在乎,只要她是皇帝的妻子就当真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这一点太后当然深知,所以她更加生气。

猛得踏上一步,太后指着太子妃的鼻子道:“你这是和长辈在说话吗?你再敢说一遍,不要忘了你还不是皇后。”

太子妃看着太后寸步不让:“太后,妾有冒犯的地方甘愿领罚,但是妾绝不会下旨,也不会奉旨。”

太后就看到眼前金星乱舞,没有以今天连孙媳妇也整治不了,她哆嗦道:“冷玉为嫔,红鸾为才人,今天就接旨,册封等到皇帝的登基大典之后。”她还不相信治不了太子妃,你不下旨?好,那哀家来下旨。

皇帝抢在元华之前扶住太后:“孙儿下旨,孙儿现在就下旨,只请皇祖母息怒保重凤体要紧。”她回头大喝太子妃:“你说够没有,还不给联滚出去。”

太子妃没有想到皇帝会对她用滚字,她颤着身子站起来:“妾身遵旨,遵旨。”她看着皇帝:“但是妾为皇上的妻一天,就不会奉旨。”明明白白的告诉皇帝,你下旨我也不会听,想纳这两个妇子为妃,做梦去吧。

冷玉和红鸾没有想到事情演变成这个样子,对视一眼低头大气也不敢喘,回头有那个御史上奏,说她们祸国殃民,红颜祸水什么什么的,那她们就是九条命都不够杀的,真真是无妄之灾。

不过看太子妃气得双眼通红,,见太后被气得脸色铁青,红鸾心中还是很痛快,如果不是担心自己会因此招来麻烦,她早就在心里大喊:太子妃你加把劲啊,太后你也不能输给小辈啊,你们上啊,抓她、掐她!

太后气得脸色发白,没有以太子妃会如此无法无天,还真是小看了这个笨女,笨到一定地步当真能气得死人,但是太后就是太后,扶着皇帝的手坐回去脸色便脸色缓和一些,再开品话里也已经不再有怒气,只是那话说出来怎么也不像平日里冷静自持的太后了,。

“你不奉旨?皇帝与哀家都已经下旨,自现在起红鸾和冷玉已经宫妃。”话平平的道出,就如同刀子割向了太子妃:“明天哀家就让人给她们备宫院。”何必和个笨女子一般见识,相信这两句话就能让她吐血。

太后不再理会太子妃,扶着皇帝的手站起来:“走吧,耽搁了不少的功夫。”她根本不用理会太子妃,因为现在她不是的皇后所以宫中之事当然没有她开口的份儿。

皇帝瞪太子妃一眼:“今天你不必去灵棚,你好好的想想自己的过错吧,百善孝为先,你实在是让联失望之极。”说完看向元华微微点头:“你过来伺候着太后,一会儿有什么事情立时让人告知联。”

太子妃看到元华答应着过去扶住了太后另外的胳膊,再想到刚刚无华就要抢上前去,而此时皇帝居然说出如此的重话,她心中又急又怒又恼又悔,所有的一切化成对元华的恨意:全是因为她!

她想也不想扬手就对着元华打了下去,一掌就打在了元华的脸上,清脆的响声在殿上回响,除此之外再无半点声音。

红鸾看着两眼发直,不止是因为太子妃的动怒掌掴元华,而且还是因为元华明明能躲开的,可是她却偏偏还凑了上去。

太子妃含怒出手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当然也没有想过她拒元华有多远。而元华向前的时候,紫玄和纤纤也跟着走出几步来,如果元华不停下脚步的话,那一掌快一点打在紫玄的脸上,慢一点就会打在纤纤的脸上。

红鸾没有再看上去,趁着无人注意飞快的低下头;相信此时大殿上所有看到元华停下脚步的人,此时都不敢让元华看到她震惊的双眼。

此时此地太后看到她被太子妃打,会气成什么样子?红鸾看着自己垂下来的、凌乱的发丝;元华自始到头没有说过话,可是她一举一动莫不是在招惹太子妃发怒,或者说她早就盼着太子妃对她出手了?

掌声响过,元华踉跄几步后终究还是跌坐在地上,轻轻的痛呼一声后就爬起来跪在地上;“太子妃息怒!”然后她又向太后和皇帝叩头:“太后息怒,皇帝…”

太后却已经大怒,一指点上太子妃的额头:“你好大的胆子。”声音冰冷无情,如同是三九的寒风。

太子妃直到打完才后悔,知道自己是闯下了大祸,连忙跪下叩头:“妾,妾不是有意的。”

皇帝气的大喝:“不是有意的,你给联去记里,大丧之日再出来送父皇女孩子。”他的眼底深处却好像有什么闪过,绝对不是担心与恼火。

太子妃没有想到皇帝此时落井下石:“是,妾身错了,妾万不该拦着皇上纳新欢,就算你在国丧期间和她们鬼混,也是妾不过问应该装聋作哑的;太后,是妾错了,妾就应该顺着皇上的意,意以后知道了。”她在又惊又惧又怒又痛之下胡言乱语起来。

她的话说完,大殿之上连呼吸之声都不闻,静的仿佛这是间无人的殿房;而殿外传来脚步声,相伴的还有福王的声音:“臣,特来请太后和皇上。”

507章醋海生波

太后听到太子妃的话很是震惊,怀疑:眼前的孙子是她的儿子死前一直在夸奖且心怀愧疚的人,她的儿子不可能看错人,可是太子妃也不会拿着这种事情来胡说;她看向皇帝心下细细的回想皇帝这些天来都做了什么:晚上都在灵棚里和她的众皇孙一起守灵,不曾离开过啊。

至于白天更不可能,皇帝大部分的时辰都在灵棚里她是知道的,太子妃所说的事情不可能会发生的:皇帝的行踪她可是知道的很清楚,这几天不曾和什么女子有瓜葛,更不曾做出什么大不孝的事情来。

那太子妃,她是疯了!太后眯起了眼睛来,或者说是她误会了什么。看一眼行到跟前不远的福王,太后气恨交加真想把太子妃一脚踹出去,实实在在是添乱啊!

皇帝守灵很心诚的,百官等众人人都看在了眼里,他的确没有时间和谁去鬼混,可是太子妃的话在福王的耳中,真假便不重要,重要的是那话是太子妃所说,大可以做文章了。如果换成太后是福王,也必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她狠狠的瞪了眼皇帝,那意思就是说,看你把她宠成什么样子了?现在如何是好。

皇帝也是一脸的莫名与气恼,太子妃说出什么话来他都不奇怪,就算太子妃愚蠢些但好在她不惯说假:介理滑以他却看错了她,她不是不惯说假话,而是不说一般的假话,如果此事他分辩不清,三个月之后的登基大典很有可能不会是他坐在龙椅之上。

恨恨的瞪着太子同有把嘴边的话忍回去,他不理会福王直接喝斥太子妃:“你乱说什么?!!岂有此理。”他倒并不惊慌,因为并没有做过那些事情,而眼下他避讳此事只会对自己更为不利,倒不如说个清楚明白免得有人借此生事。

谣言只能伤到他的名声而不会真正动摇他的龙椅,但是说不清楚的话,此事就会被御史一本奏到太后那里,再有他的皇弟,比如福王等推波助澜,到时候太后就处划想了也护不住的。

至于太子妃,不是他想过河就拆桥,虽然不喜欢她却也没有以拿她如何;就算他有废后的心思,那也是在迎她入宫之后因她之蠢而断定她坐不稳皇后之位,却不是他有意要谋害之。

怎么说太子妃的父兄助了皇帝一臂之力,他还真没有想过现在就由着太子妃自食苦果,为他也为太子妃,所以才会开口替她解今日之围。

只是看来倒是他的心太软了些,太子妃根本不领情还把他逼到了死角上,那就怨不得他不顾念夫妻之情,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到了此时此地皇帝极本就无两全之策,只能把太子妃扔出去了。

至于太子妃的皇后之位,皇帝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太子妃这次得了教训的话自然没有事情,如果太子刀还继续蠢下去就是神仙也难救她。

只能说福王来得太是时候了,不早也不晚来得刚刚好,皇帝把目光移开和福王的目光相掸后移开,就看向了殿中的老太监——会是他?这个老太监可不是他的人,这是良嫔给太子妃早早选好的人。

宫中的人事都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良嫔做事向来稳妥应该不会是个不知根底的人给太子妃才对;可是如果说今天福王来的只是巧了些,皇帝还真有点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