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文满腹牢骚,一直在嘀嘀咕咕说着什么。叶慧见他情绪不好,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发脾气也没用,大家不是都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吗?”

“你中午不回来,也不管我们能不能吃上饭,我们就跟叫花子一样去别人家要饭吃。”允文气呼呼地扒饭。

上完学回来还得自己做饭吃,确实是挺不容易的,但是这个年头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谁都不容易,叶慧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我跟刘阿姨说,你们在她家搭餐吧,我给她饭钱。”

允文不高兴地说:“我不去!你还不如给我们钱去外面吃,就跟以前那样。”

叶慧知道这才是允文抱怨的目的,说:“在外面你能吃饱?而且还不卫生。我一会儿去跟刘阿姨说,就这么定了。”她将这事拍板下来,不容商量,她以前没想到这么多,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现在可不能随便应付,让他们去外面吃,因为允文拿着钱会乱花,还要抠允武的钱,两个人都没法好好吃饭。

吃过饭后,叶慧就去找了刘贤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刘阿姨,我想让小文小武在你这儿搭餐,你也不用特意做什么菜,你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每人每餐给你两毛钱,他们两个中午晚上都在你这儿吃,一天八毛。”

刘贤英连忙摆手:“不用给钱,来吃就行了,反正我顺便就做了。”

叶慧笑着说:“哪能不给钱,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吃穷你,钱是一定要给的,不然我哪好意思麻烦你。这是二十元钱,你先拿着买菜买米,等花完了我再给你拿。”

刘贤英赶紧拦着她:“那就先不用给钱,回头月底了再结账。”

“那也行。那就麻烦刘阿姨了。”叶慧真诚地道谢。

回到家里,叶慧对双胞胎说:“我已经跟刘阿姨说好了,从明天开始,你们上学的时候就去刘阿姨家吃中饭和晚饭。放了学后就马上回家,别在外面逗留,省得刘阿姨还要等你们。”

允武点头:“好。”

允文还是不高兴,斜睨着叶慧:“姐,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知道什么?”叶慧问。

“人家说刘阿姨和咱爸的闲话,你现在还让我们去她家吃饭,你看人家怎么说我们吧,我可丢不起这个人。”允文气呼呼地说。

叶慧一愣,突然想起来当初父亲要想再婚,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允文,为这事父子二人还干了一架,允文离家出走,一个礼拜都没着家,也是这事直接导致了允文辍学,父亲也没再提结婚的事。这可是个大问题,允文是个固执又好面子的人,得想办法好好说服他才行。

叶慧突然笑了:“哟,我没想到你那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好嘛,我不用担心你再考倒数第五了,这次绝对能考个顺数第五吧。”

允文一头雾水,这又是哪跟哪啊:“谁要考第五了?”

“你考倒数第五,就不怕人嘲笑你吗?”

允文一脸凶狠:“谁敢笑话我!我揍死他!”

“你考倒数第五不觉得丢人,别人编派咱爸和刘阿姨的闲话,你就觉得丢人了?你只想别人给你挣面子,从没想过自己给自己挣面子是吧?你这完全是双重标准啊,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让你吃饭就去吃,少在那唧唧歪歪!”叶慧懒得再跟他争辩。

允文眨巴一下眼,不知道怎么反驳姐姐了,好像她说的也有些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红包继续,么么哒大家

第十三章 融洽

从第二天起,允文允武就在刘贤英家里搭餐。刘贤英对叶慧托付的事很上心,做的菜也比她们家之前吃的要丰盛,叶慧每天都会从双胞胎嘴里了解到他们的菜单,心里盘算着到时候要给多少钱一餐给她,总不能叫人吃亏吧。

允武很喜欢去刘阿姨家吃饭,下了课回去就有饭吃,不用自己动手做,而且刘阿姨的手艺很好,伙食也不错,每天至少有一顿荤的。为了感谢刘阿姨,他会主动帮刘阿姨干活,擦擦桌子,刷刷碗,当然刘阿姨是不会让他帮忙刷碗的。

允文瞧不上允武,嫌弃他是软骨头,鄙夷地说:“瞧你那点出息,几顿饭就把你给收买了。”

允武当然不高兴听这话:“谁是软骨头了?这是做人的基本好吗?别人帮助你,你至少要心怀感激吧。”

“什么帮助,我们吃饭没给钱?”允文瞥了允武一眼。

“就是没给钱。”这是真的,他们的账要月底才结。

允文气得拍了允武一下:“现在没给,难道以后不给吗?姐给她钱了,她自己不要的。你还跟我顶嘴当心我揍你!”

允武虽然只比允文晚了八分钟出生,但在气势上完全不敌哥哥,他气呼呼地转身不理允文。

晚上哥俩上床睡觉的时候,允文踢了允武的床一脚:“讲三国啊。”

“不要烦我,不想讲,想知道后面的就自己看去。”允武按照叶慧要求的,每天给允文讲他自己看过的故事,这都成了哥俩的睡前必修课了,但允武也是有脾气的,不是个搓圆揉扁的泥人。

“哟,生气了啊?你神气什么,不讲就不讲,我明天自己看,书你不准看!”允文凶巴巴地说。

允武懒得理他,转过身睡自己的了。

第二天中午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很多家长都过来给孩子送伞,这种事从来不会在叶家出现,因为家里就没人有这个空。双胞胎还在闹别扭,允文瞥了屋檐下站着的允武一眼,一头冲进了雨里,允武张了张嘴,最后没叫出声。允文则很大力地踩得积水四溅,给周围的人添麻烦。允武多等了一会儿,本来是想等雨停的,没想到等来了刘阿姨,她来接小雨和小雪放学的,小雨今年在三中读初一。刘贤英顺便给双胞胎兄弟带了伞,却发现允文已经回去了。

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允文浑身湿漉漉的像只落水狗一样在门边打喷嚏,他忘记带钥匙了,而刘贤英正好不在家,允武给他开了门,叨他:“叫你总不带钥匙,这会儿都进不了门吧。”

“废——阿——嚏——话那么多,我去换衣服。”他匆匆冲上楼换衣服去了。

刘贤英在后面说:“允文,你洗个热水澡吧,阿姨家有热水。”

允文理都没理,一边走一边脱自己的衣服,其实家里也有热水,他就是不想听她的。

刘贤英赶紧给他烧了姜汤,吃饭的时候说:“允文,你喝点这个散散寒,就不会感冒了。”

“我不喝也不会感冒。”允文头也不抬地扒饭,扒完一碗饭将碗一撒就走。

事实上,下午他就头疼发热了,趴在课桌上睡觉,还被凶巴巴的老师拉起来批评,结果发现他满脸通红,知道是感冒了,便赶紧让同班的允武送他回去。允武知道他是淋雨感冒了,心里又急又气,拖他去爸爸单位去打针,允文难受不想去,允武只好将他送回家,自己去拿药。

刘贤英一直担心着允文呢,见允武送着他回来,知道他发烧了,连忙过来照顾他。允武将允文交给刘贤英,自己去卫生所拿药。允文不乐意让刘贤英照顾,但是他烧得浑身酸痛,无力反抗,只能任由刘贤英用毛巾给他冷敷。等到允武取了药回来给他喂下,刘贤英这才回去做晚饭。

到吃饭的时候允文的高烧还是没退,饭也没吃,刘贤英坚持要送允文去医院,她和允武一人扶一边,将他送到医院。医生一量体温,高烧快40度了,赶紧打针退烧。允武身上没钱,叶慧又不在家,医药费还是刘贤英给垫的。折腾到叶慧回来,允文的烧才退下去,刘贤英见叶慧回来了,这才放心回家。

允武将今天的事跟叶慧原原本本说了,叶慧看着已经熟睡的允文,咬着牙恨恨地说:“叫你自己作,活该!”

允武眨巴一下眼,问姐姐:“什么是作?”

叶慧愣了一下:“哦,没什么,就是说他自找的,谁叫他淋雨,澡也不洗,姜汤也不喝,生病了不是活该是什么?”

允武说:“我也觉得二哥发神经,刘阿姨对我们真的挺好的,他偏不领情,还骂我软骨头。”

“对啊,今天多亏了刘阿姨,不然这家伙肯定烧蠢了。今天也辛苦你了,小武,去洗澡睡吧,晚上门别栓,我半夜起来看他有没有再发烧。”叶慧伸手摸了摸允文的额头,已经变得温凉了,烧暂时是退下去了,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

第二天,允文又活蹦乱跳的,昨天烧得人事不省的那个他仿佛是假的。叶慧对他说:“你今天好好去向刘阿姨道谢,要不是她救了你,你就烧成脑膜炎了。”

允文难得没有反驳:“行了,我知道了。”

叶慧严厉地说:“别不情不愿的,我们家没有不识好歹的人,知恩图报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

允文没说话,叶慧知道允文就是这脾气,哪怕是心里已经服软了,嘴上还是不肯服软认输的,便点到为止,没再继续念他。接下来几天,叶慧没再从允武那儿听见允文跟刘阿姨顶嘴唱反调的事,看样子是已经知道领刘阿姨的情了,这是个好现象。

叶瑞年这次出差去得有点久,本来去广州有五天就能跑个来回,这次过了五天并没回来。这让叶慧和双胞胎都有些担心,这年头通讯不便利,人出去了也联系不上,除非对方联系你。以前允文允武从来不担心这个,只是晚点回来嘛,没人管他们还更自在一些,如今却知道爸爸要是不按时回来,就有可能是路上出事了,这不能不令人担心。

允文允武这两天总是跑到运输公司去打听父亲的消息,那边都说没消息。叶慧下晚自习回来,看见允文允武坐在家门口:“你们怎么还没睡觉?”

允武抬头望着她:“姐,我睡不着,爸爸怎么还没回来,明天就八天了,他不会有事吧?”

允文吼了弟弟一声:“闭嘴!少胡说八道,爸爸就是路上耽误了,也可能是哪里路不通堵着了,上次姐姐去广州不就是路被冲垮了吗。”

叶慧的心一沉,父亲还没回来啊,这都七天了,该不会真出什么事了吧?按照上辈子的经验,应该是没事的,不过自己重生回来,一切都产生了蝴蝶效应,会发生什么变化谁也不知道。她安慰弟弟:“应该不会有事的,有可能是装货的问题,在广州多等了两天,耽搁了,去睡吧。”其实她心里也没底,这年头社会风气太坏了,路上劫道的也不是没有,说这话只是为了安慰弟弟,也是为了安慰自己。

叶慧洗完澡,将衣服洗了,晾衣服的时候,碰上在外面纳凉的刘贤英,她小声地问:“小慧,你爸爸还没回来?”

叶慧点了点头:“嗯,还没有。”

“他这去了好几天了吧?应该不会有事吧?”刘贤英问。

叶慧这才意识到原来刘阿姨也一直在关注父亲,这说明父亲并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可是这个时候叶慧高兴不起来,要是爸爸在家该多好:“明天可能就回来了。”

“肯定会回来的。你也别担心,你爸是个牢靠的人,他开车很稳妥的。”刘贤英说。

叶慧不知道刘阿姨这话是在安慰她还是在安慰自己:“谢谢阿姨,我爸肯定不会有事的。”

叶慧都不在学校吃饭了,下了课就往家跑,看父亲有没有回来。一直到第九天中午,叶慧回到家里,发现叶瑞年终于回来,叶慧看着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父亲,眼眶忍不住湿了:“爸,你可算回来了,吓死我们了。”

叶瑞年疲倦的脸上露出歉意的笑容:“让你们担心了,路上出了点状况,那儿又没有电话和电报,所以没联系单位。我没事,这不好好的吗?”

允文从外面提了水进来:“爸,水打来了,你洗澡吧。”他刚才去刘贤英家里提热水去了。

允武拿着父亲的衣服:“爸,给你衣服。”

叶瑞年难得夸了两个儿子一句:“小文小武今天懂事了,知道帮我打水拿衣服了。”

允文说:“爸,刘阿姨说让你洗了澡去她家吃饭。”

“怎么去她家吃饭?”叶瑞年意外地问。

叶慧将弟弟们在刘阿姨家搭餐的事说了,叶瑞年听了说:“这样啊,挺好的,就是辛苦你刘阿姨了,饭钱一定要给啊。”

“我知道。爸你去洗澡吧,我们等你吃饭。”

叶瑞年洗了澡,刮完胡子,这才过来隔壁吃饭,还带了些从广东带回来的小东西送给小雨小雪玩,两个小姑娘高兴坏了。饭桌上像过节一样热闹,大家各生欢喜,刘贤英还特意多煮了一碗荷包蛋,比平时要丰盛。

叶瑞年显然心情很好,话也多了起来,在饭桌上说起了晚归的原因。原来是路上发生了一些状况,回程的时候,跟车的助手小唐晚上守夜的时候和当地挑衅的地痞打了起来,脑瓜几乎被人开瓢了,在旅馆里躺了两天,那些地痞流氓还扎破了一个车胎,想要抢他们的货,幸亏旅馆老板人还算仗义,努力从中斡旋,才没让那些人抢成。叶瑞年抓紧时间修车胎,又怕丢了货,没敢去找地方打电话,拖到现在才回来。小唐现在还在医院躺着呢,幸亏没有出人命,货损失也不多。

刘贤英长出了口气:“真是万幸,人平安回来就好。出门在外真是不容易,太辛苦了!”

叶瑞年说:“是万幸,还好没出事。听说小文病了一场,还是你帮忙照顾的,真是麻烦你了。”

“没什么,都是小事,我也没做什么。”刘贤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叶慧觉得父亲能平安回来真是谢天谢地,虽然去一趟广州能赚不少钱,叶慧也不太想让父亲冒这个险了,什么都不及平安健康重要。

叶瑞年将自己带回来的货物交给叶慧,有叶慧托父亲买的三十块电子表,也有他自己买的三十八块,剩下的都是叶慧开清单点名要的小东西,现在虽然还不能开店,但也要开始囤货了,毕竟去一趟也不容易,不能浪费机会。

“送了两块电子表给旅馆老板的孩子,亏得他们帮忙,不然东西都要被那些流氓给抢光了。”叶瑞年跟女儿解释。

叶慧将东西收好,说:“爸,以后你路上一定小心。”如果可以,她真不希望爸爸再去跑长途了,太危险了。

“我知道。主要是小唐太年轻了,没什么经验,又年少气盛,他跟当地人去斗气,强龙哪里压得过地头蛇,人家就是故意来挑事的,就怕你不闹呢。”这次要不是他及时醒来了,小唐估计都要把小命交代在那儿了。

果然还是年轻人没经验吗,叶慧说:“那你跟单位说,换一个助手吧。”

叶瑞年抽了一口烟:“不一定换,小唐这小子除了脾气冲一点,人还是很仗义的,这次吃了亏,下次应该会收敛一点吧。单位近期内应该不会派我出长途了。”

叶慧知道这个事其实父亲也做不了主,毕竟是端着公家的饭碗,只是希望那个小唐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她想起一个事:“爸,你没回来的时候,刘阿姨也在关心你什么时候回来呢。”

“真的啊?”叶瑞年一脸惊喜,“她说什么了?”

叶慧看着父亲脸上的笑容,微微笑了:“就说你是个很牢靠的,开车很稳妥,肯定不会有事的,让我不用担心。”

“嘿嘿,她是这么说的吗?”叶瑞年伸手挠了挠头,脸上的笑意抑制不住,发现女儿在看着自己,赶紧又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那当然,你爸是个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怎么可能不牢靠,嘿嘿。”最后这声笑还是暴露了他的心情。

作者有话要说:红包继续,么么哒

第十四章 开店

叶瑞年一回来,家里就变得热闹起来,邻居们都知道他从广州带货回来了,都想来买东西。叶慧将父亲带回来的小杂货收了起来,暂时不卖,只让她爸抓紧时间把电子表处理掉。允文允武也出了不少力,叶慧拿了一块新表给允武(之前那块给允文戴了),他俩戴着电子表在学校做了不少宣传,不出一个礼拜,六十多块电子表就全都兑换成了现金。

电子表卖完后,叶瑞年的心情就轻松多了,至少不是所有的钱都囤压在那些货物里。小唐出事住院之后,叶瑞年就没再被安排跑过长途,因为没有助手。父亲不出长途,就少了赚钱的机会,叶慧并不觉得遗憾,比起赚钱来,还是安全健康更重要。

月中的时候,叶慧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故事会》杂志寄来,她的一篇短篇小说被采纳了,一千多字的稿子给她寄了三十多块钱稿费,虽然不多,还是把她高兴坏了,没想到一投就中,这大大鼓舞了她的信心。另一封是从省城A大寄来的,拆开一看,是陶斯敏写来的,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字迹工工整整的,内容则十分官方,介绍了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加了一些自身的体悟和感受,末了鼓励叶慧,祝她也能顺利升入大学。

叶慧抽空回了一页纸,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做生意这些也不可能跟同学交流,只能说说学校的事,哪个老师教自己,班上有哪些老同学之类的。她回完信,又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小说,反复修改之后,又给《故事会》投了过去,虽然钱不多,好歹能挣一点零花钱吧。

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正好是同一天,学校单位都放了假。难得大家都放假在家,叶瑞年大方了一回,亲自上菜市场买了一只猪蹄和一只肥鸭,又称了几斤月饼回来,将菜交给叶慧,让她收拾。又叫过允文,让他送一斤月饼去隔壁刘阿姨家,说是这段时间都在刘阿姨家吃饭,给人添了不少麻烦。允文也没拒绝,提着月饼过去了,刘阿姨也回赠了一些自制的点心。

叶瑞年又提上月饼,买了点水果,开车带双胞胎去外婆家送节,叶慧的母亲虽然过世了,但是外婆还在,这个节不能不送。叶慧则留在家里准备晚上的团圆饭。

父亲刚走,家里就来客人了,来的是父亲的徒弟肖英雄,他提了酒、月饼、水果和一只纸包鸡过来拜访师傅,结果没赶上。肖英雄将东西往桌上一放,对正在厨房里收拾猪蹄的叶慧说:“小慧,师傅中午回来吗?”

“应该不回,中午在外婆家吃饭,下午才能回来,要不你下午再过来?”本来来客人是该留饭的,不过叶慧想着自己孤身一个女的单独留一个男人在家吃饭不太合适,就没开那个口。

肖英雄听叶慧的语气,是没准备留他吃饭,只好说:“那我晚上吃了饭再来找师傅聊天。对了,这些都是我买了孝敬师傅的,放桌上了啊。”

“谢谢肖哥,太破费了。”叶慧突然想起什么来,叫住肖英雄,“肖哥,我问你个事。”

肖英雄扭头来笑盈盈地看着她:“什么事啊?”

叶慧问:“你买拖拉机花了多少钱啊?”

“不贵,很便宜的,才两千八。”肖英雄说到这个就来劲了,在桌边坐了下来,“你知道我们这三个月挣了多少吗?”

叶慧摇头。肖英雄张开右手,脸上带着神秘而得意的笑容:“五千多,我们一人一半还能分两千多,一年就能挣出个万元户啊,可惜师傅不肯出来干。”

“那恭喜你啊。”叶慧心里盘算,等家里这批货都卖出去之后,家里积蓄应该也有两千多了,她手头也有五百多,可以给父亲买一辆拖拉机了,不知道他愿不愿意辞了工作自己单干。比起说服父亲带货开店,让他辞职的难度几乎可以想象,他们那一辈的人都以有正式工作为荣,怎么肯把好好的工作辞了不干呢,所以叶慧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肖英雄见叶慧低头沉思,便说:“小慧,你明天还休息吧,一起出去玩啊。我有个郊区的朋友家里有个果园,他家柚子熟了,我们去摘柚子吃吧,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叶慧抬起头:“不了,谢谢,我明天还有事呢。”

肖英雄笑着说:“你能有什么事?天天都在学校读书,偶尔给自己放个假放松一下啊。”

叶慧还是婉拒了对方,又转身去干活了。肖英雄一个人坐了会儿,发现叶慧不理他,只好走了,临走还不忘说:“我明天摘柚子回来给你吃啊。”

“谢谢,不用了,你自己留着吃吧。”叶慧直接拒绝了他。

叶慧长得漂亮,被异性喜欢是很正常的,肖英雄老早就注意上她了,从前不敢有什么表示,因为自身条件太差了,现在他有钱了,觉得自己有资本了,所以那点心思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

叶慧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隐隐也看觉出点什么来了,所以也不黏糊,不给对方任何鼓励。不知道怎么的,她就想起了魏楠,已经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了?久远得对他的印象只有结婚证上的模样了,永远都是那个带着腼腆笑容的大男孩。很多人都说儿子像他,其实她觉得不太像,她只能从儿子身上看出一点点他的影子。此刻他正跟她呼吸着同一个时段的空气,一同期待着今晚的明月,如今想到魏楠,她就觉得心口发暖,而不是从前那样心底总是一片绝望的凉意,这大概就是生与死的区别。魏楠现在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在想他,不过没有关系,她知道他在就好了,只要他好,她就也好。

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叶慧看着饭桌上的父亲和弟弟,心底涌起一股满足感,她感慨地说:“要是哥哥也在家就好了。”妈妈也在就好了,这一句她不敢说出口,这个场合不太合适宜,父兄们都健健康康的已经很奢侈了。

叶瑞年说:“他马上就复员了,下个月就能回来了。”

允文和允武高兴了一阵,允文说:“大哥回来住哪儿?还和我们一起住吗?”

叶瑞年看着允文,答非所问:“我明天去问问营业执照什么时候能办下来。”

“爸,明天还在放假呢,没人上班。”叶慧猜到父亲是想开店将货处理掉了,再抓紧时间把房子修起来。

叶瑞年突然叹了口气:“早知道就全都买电子表了,这会儿也能卖完了,就可以盖房子了。”

“也不急,最迟明年就能盖上房子了,等大哥回来盖更好,他说不定有更好的主意。”叶慧劝父亲,其实她更想父亲先买拖拉机,这是个生金蛋的鸡,几个月就能把房子给挣回来了,以后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要是一口气把房子盖了,钱花光了,父亲还得去跑长途,太危险了。

“唉,着急也没办法。”叶瑞年说。

叶慧说:“爸,今天肖英雄说,他们三个月一共挣了五千多块。买一辆拖拉机才两千多块钱。”

叶瑞年看着叶慧:“你是不是想让我从单位出来自己单干?”这次倒是没什么怒气。

叶慧垂下眼帘:“我觉得你自己开拖拉机,不用跑长途会比较安全。”

允文允武一听说父亲不用跑长途,都很赞同:“对啊,爸爸,我们自己买车吧,不跑长途了。”

“那店不开了?”叶瑞年反问。

叶慧说:“店也可以开啊。可以跟那边的老板联系,汇款过去让人家寄货,也可以坐火车去买,就是麻烦一点。”

叶瑞年摇头:“你想得太简单了,你把钱汇过去,人家不给货怎么办?我从单位出来,谁给开介绍信?没有介绍信,连旅馆都住不了,去了人家把你当盲流抓了。”

这些确实都是问题,讨论便到此为止,不过叶慧觉得肯定有解决办法的。

叶瑞年是不打算辞职的,而且还能利用开车这个便利从广州带货回来,他觉得挺划算的。他去了一趟工商所,对方告诉他要下个月才能拿得到执照,他也没办法,只能回来等着。

生活一切照旧,叶慧在学校两点一线地忙碌着,每天沉浸在题海中刷题,偶尔想调剂一下了,就写篇文章投投稿,挣点零花钱花花,这段时间她又中了一篇稿子,字数多一点,挣了四十多块钱稿费,抵得上一个工人的工资了,果然书中自有黄金屋。她赚稿费的事没瞒着家里,允文允武听说写稿子能赚钱,都羡慕得不得了,尤其是允文大受刺激,他觉得最没用的读书原来还能挣钱,开始后悔没好好读书了。

允文允武依旧在刘贤英家搭餐,父亲在家的时候,他们才回家吃饭。其实叶瑞年也想去刘贤英家蹭饭,只是偶尔吃一顿还好,经常去他自己也不好意思,这个时候他就特别想店子能开张了,就能像叶慧说的那样请她来家里看店做饭,名正言顺地吃上她做的饭了。

叶瑞年也不是没想过要跟刘贤英提亲,这么大的事,总得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这不是简单的男婚女嫁,而是两个家庭的重组,就不全是他自己的事了,娶刘贤英,也就意味着将她的家庭也娶了进来,多了两个孩子需要抚养,现在大儿子志飞还没回来,所以这个事只能往后压一压。

叶慧虽然忙,也还是抽空关心弟弟们的学习精神状况的,允武一般是不需要操心的,只要允文这个领头羊不走错路就可以了。允文的学习起色不大,毕竟叶慧是真忙,没时间辅导他,而允武是管不了他的,只能靠他自觉,而他又是自制力最差的,叶瑞年只要求他不惹是生非,安安分分上学就行。

期中考试的时候,允文的数学有了一点小进步,考了30分,语文考了40多分,英语则只考了5分,名次往前挪了几位,他自己还很洋洋得意,说自己进步了。

叶慧看着他的英语考卷,说:“你除了26个字母你还知道什么?”

允文笑嘻嘻地说:“我还知道apple、banana、bus、pen…”

“你是不是觉得学英语一点用都没有?”

允文翻白眼:“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ABC?反正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出国。”

叶慧知道这大概是当下无数中国学生的真实想法,因为她曾经也有过,加上这年头一直在宣扬打倒美英帝国主义,导致年轻人对英语有很强的抵触心里,如果不是必修的,他们绝对不乐意学,他们不会想到有一天中国也会发展到出国也是家常便饭的事,英语会变成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她拿过允文的一本英文歌带说:“你会唱这些歌吗?你知道人家歌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

允文不说话了,这本是纯英文磁带,旋律都特别优美,他只能跟着哼哼,复杂一点的就学不会,更别提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叶慧说:“你知道国家为什么会安排我们学英语?你以为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叫你浪费时间?肯定是能用得上,才会叫你学。比如你现在学唱歌,不就用上了吗?你现在学的英语非常简单,多花点心思,你将来不会后悔的。”

允文许久没说话,最后点了点头,他还是很想好好学歌的。

允武的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这次考到了全班第十名,得了一个进步奖。最令大家吃惊的是刘阿姨家的小雨,她是初一年级的第一名,领回了一张大红的奖状和一个红皮笔记本,在三中的半期总结会上作为年纪代表上台发言,十分受人瞩目。上三年级的小雪考了全班第二名,小姑娘要强,没拿到第一还哭鼻子了。刘贤英心里一高兴,买了一只鸡回来炖了,给孩子们补身体。

叶慧得知后对允文允武说:“你们可都是沾了小雨小雪的光,才能吃上鸡肉,以后要多照顾小雨和小雪,别让她们被人欺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