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说:“那还是离了吧,这就是个神经病,谁受得了啊。”

王彩娥斩钉截铁地说:“嗯,一定要离了,谁来劝也没用。”

叶慧告诉她自己要去几天省城,以后过来拿货就直接找刘贤英。

第二天,叶慧收拾了简单的行李,陪着小雪去了省城。这次带队的是南星棋院的院长王建良,他对叶慧非常热情,向叶慧大力夸赞小雪的进步和天赋,还跟她聊了许多围棋方面的事。叶慧对围棋了解不多,通过跟王院长聊天,才逐渐知道一些。当然王院长也并非是一味地夸奖,也提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小雪跟其他棋童相比,起步稍微有点晚,九岁多才开始学棋,就算是有天赋,但若想要在围棋上有所成就,还是要花大力气练习才行。当然如果好好培养,成为职业棋手的可能性非常大,还得看家里是怎么打算的,有没有意愿让小雪走职业棋手这条路。

叶慧细细揣摩了一下,明白了王院长的意思,就是小雪学棋的时间比较少,真正要学棋,每天至少练习6小时以上,需要不断地打谱,练习,就算是有天赋,也需要汗水和努力才行。这就意味着,如果真要走职业棋手这条路,小雪的学业就要让步,为学棋腾出时间来。

这是件大事,事关小雪的前途,叶慧不能做主,首先得征求小雪本人的意见,还要征求家里的意见。职业棋手是在苦练中熬出来的,然而小雪才上小学,难道就要辍学学棋吗?叶慧不由得想起了打斯诺克的丁俊晖,他是初二就辍学了,后来成了顶尖的斯诺克选手,世人对他的看法还是两种极端。作为教书几十年的老师,叶慧也很犹豫,她一向也觉得学历很重要。

不过叶慧没有马上问小雪意见,她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安心准备比赛。这一次比赛是全省规模的,小雪说,能拿省赛前三就能晋级业余6段,事实上这个级别的比赛并不能定业余6段,王院长说的是省前三相当于业余6段的水平,要定段,还得参加全国性的围棋比赛或者定段赛,业余5段和业余6段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省赛分为小组赛和个人赛,以个人赛的成绩来为小组计分。小雪棋逢对手,显得很兴奋,一路破五关斩六将,顺利杀入了少年组决赛,并且最终拿到了冠军,这点令叶慧异常吃惊,小雪拿冠军好似囊中探物一样,说拿到就拿到了。

叶慧当时亲眼见证了这个结果,小雪比完赛,当着大家的面毫不掩饰地打了个呵欠,这场比赛下了两个多小时,把她给累坏了。叶慧搂着小雪兴奋得不行:“小雪,你拿冠军了,你想干什么,要什么,姐都答应你。”

小雪眨了一下眼:“我想睡觉。”

叶慧笑:“那回头去宾馆睡。”

然而想睡还没那么容易,王院长非常激动,这是南星棋院有史以来成绩最好的一次,他带着小雪去拜访省棋协的老师们,既有炫耀的意味,也有让小雪去刷印象的意味,以后小雪要是走职业棋手的道路,这些围棋界的老前辈们也能为她助力一把,这也算是他们省的骄傲,以后参加全国范围的比赛小雪也是中坚力量了。果然,省棋协的老师们对小雪都很友好,鼓励她好好学棋,争取早日定段,这个定段,是指职业棋手的定段赛。

小雪这次比赛拿到少年组的冠军,组委会发了两百元的奖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小雪拿到奖金后交给叶慧,笑眯眯地说:“慧姐姐,我也能挣钱了。”

叶慧百感交集地接过钱:“小雪真棒,明天咱们去买点礼物给妈妈和小雨。”

“我要给大家都买礼物。”小雪坚持说。

“好,真是个好孩子。”叶慧揉揉她的脑袋,“走吧,回去睡觉。”

一直到回到家里,叶慧都没有跟小雪提及学棋的事。家人得知小雪拿了冠军的消息,都高兴得不行,家里出了个省冠军,谁不高兴呢?

等高兴过了,叶慧叫过小雪、父亲和阿姨,一起商量小雪学棋的事。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开学

待大家都坐定之后, 叶慧说:“爸,阿姨, 这次我陪小雪去参加比赛,小雪的老师跟我说了一个事, 就是将来小雪在围棋这条路上怎么走, 是把下棋当成职业呢, 还是只当成爱好。”

叶瑞年和刘贤英显然不太能理解,叶瑞年问:“职业是指以后专门下棋吗?”

“差不多。我觉得先问问小雪好了,小雪,你喜欢下棋吗?”叶慧扭头看向小雪。

“喜欢啊。”小雪不假思索地说。

叶慧说:“如果要你把下棋当成终身职业, 以后就专门下棋, 你愿意吗?你如果选择了职业棋手的道路, 以后你的学习就要放到一边,上课不再是你的主要任务,你的主要任务就是下棋。”

“那我不读书了?”小雪显然有些懵逼。

“你要是想读,还是可以的, 但是学习成绩不是你所要关心的,不用想着考高中上大学了, 主要心思都放在下棋上, 等成了职业棋手,以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跟人下棋, 打比赛。”叶慧说。

刘贤英一听不读书了, 赶紧说:“那还是算了吧。下棋不能当饭吃, 书还是要读的。”

叶慧看着她, 认真地说:“阿姨,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如果小雪能通过定段赛,成为职业棋手,就相当于是国家的运动员了,围棋现在定位为智力运动,是新体育的一种,国家会按照运动员标准发工资的。以后小雪参加比赛会有奖金,退一步说,以后不能参加比赛的话,还可以去教人下棋,当围棋教练。”

叶瑞年总算是明白女儿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小雪如果走职业棋手这条路,以后所有的事就都围绕围棋这个事打转了?”

“对,就是这个意思。”叶慧点头,看向小雪,“不知道小雪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雪撅着小嘴说:“我想下棋,但也想上学。”

刘贤英说:“那就上学吧,下棋平时玩玩就好了。”

叶瑞年说:“就是,谁知道围棋能流行几年,说不定以后就没人下了,哪还有什么职业。”

叶慧笑着说:“这倒不至于,围棋在我们国家传了几千年,不还是照样流行着吗,按照现在的趋势只会越来越火。”她知道至少在她所知的那几十年里,围棋这个运动只会越来越流行,叶慧其实很佩服围棋运动员的,那是纯智力的运动,代表着高智商,也受人尊重,如果本人喜欢,终身投身于这个事业,倒也未尝不可,如果不喜欢,那就另当别论了,还是找点别的事做吧。

叶慧看看小雪,说:“小雪的天赋很好,如果努力的话,也许能有一定的成就。但最关键的是小雪要自己去思考做决定,你将来是想下一辈子棋呢,还是做别的事,偶尔下下棋。”这个问题目前对小雪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她还小,并不清楚这些意味着什么。

刘贤英说:“放假下下棋,平时还是以学习为重吧。万一棋没下出来,学习也耽误了,将来能做什么?”这大概是所有家长都最担心的事,所以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大多数家长都选择了退却,学棋的孩子要在很早的时候就下决定,一旦错过黄金年龄,心思杂念多了,就很难出成绩了,而学棋的黄金年龄也是学习的黄金年龄,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能放弃最艰难的道路,毕竟在下棋上出成绩要比考大学难太多了。

小雪也点头:“好。”

叶慧摸摸小雪的头:“那平时有空的时候就多在下棋上花点功夫,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多进步。”

“好!”小雪也答应了。

不过小雪的老师显然没有放弃栽培她的想法,难得这么好的一个苗子,他还是想让小雪走职业棋手的道路,所以很快便亲自来叶家游说。王院长来的时候叶瑞年不在,只有刘贤英在,叶志飞也早出发去了广州,叶慧在一旁作陪。

王院长的意思是小雪天赋出众,这样的天赋万里挑一,如果不好好栽培一下,那就太可惜了,培养出来了,将来也能为国增光。而且学下棋也有很明显的好处,可以开发智力、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锻炼人的恒心、决心和毅力,退一步说,就算是将来不能在围棋上走到巅峰,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对小雪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将来就算是重新回来读书也未必就读不出来。

王院长还举了个例子,说小雪现在的数学成绩回回考试都是满分,这就是很好的明证。

刘贤英没有太多的见识,听见王院长这么一劝,也觉得很有道理,小雪下了这一年多棋,人变得稳重了许多,不仅细心了许多,也耐心了许多,成绩也没下滑过,反而越来越好。而且院长亲自来家里劝说,说明人家对小雪的重视,她是真的有天赋,浪费了确实有些可惜,便有些动摇了。

最后王院长说,不如给小雪定个目标,现阶段以下棋为重,如果在十六岁之前还定不了段,那就回来继续读书。

叶慧能够理解王院长爱才惜才的心情,她忍不住说:“不如问问小雪自己的意见。”

小雪估计在棋院里被老师灌输过什么思想,这时候说:“我喜欢下棋,我想试试。”

刘贤英看向叶慧,有些不太确定地说:“那就试试吧。”

叶慧没再说什么,小雪聪明,她在竞争最为激烈的90年代初考上财经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银行工作,这份工作确实体面,待遇也不错,然而谁又能保证小雪是真的喜欢那份工作呢,她不过也就像普通人那样平平淡淡地过完了一生。如果走职业棋手的道路,说不定能走出另一番风景来,至少做的这件事是她自己喜欢的,这种愉悦感与满足感是其他工作替代不了的。就算小雪做不了职业棋手,以她的聪明,想上学也还是照样可以的。

从这天起,小雪开始全天候在棋院里学棋,每天都在对弈、打谱,准备迎接明年夏天的全国定段赛。王院长作为专业五段的棋手,每天都要陪小雪下一局棋,足见他对小雪的重视。

开学之后,王院长亲自替小雪去学校申请特批,每天只上语文和数学课,别的课全都不上。好在这个年头小学课程还很简单,也没有英语课,主要就是攻数学和语文,小雪自从学棋之后,数学成绩突飞猛进,接受起来特别快,只要听一遍就能掌握,语文要记背的东西多,这个要多花点时间。自从下棋之后,小雪记忆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她甚至不需要别人帮忙,能在下过一盘棋之后完全将棋完全复盘,这种专注力对她的学习是非常有助益的。

别说小雪,就是允武自从学了下棋,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长足的进步。叶慧发现到这点,决定将来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下围棋,不为出成绩,只为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小雨见哥哥和妹妹都在进步,也将放下的围棋重新捡了起来,有空的时候和允武下一两盘,不敢和小雪下了,因为水平差太远了。

新学年开学,最忙的要数小雪。每天都在家、学校和棋院之间奔波,她学会了骑车上下学,但晚上从棋院回来都是家里人去接的,多数时候是叶瑞年,有些时候是允文或允武。为了小雪学棋,家里人也牺牲不少,好在这孩子挺懂得感恩,允诺等以后参加比赛得了奖金,要给家里人买这买那。

现在兄弟姐妹几个最如鱼得水的则是允文,他上了四中的艺术特长班,闪光点一下子全都展现了出来。首先是歌唱得好,学校合唱团的老师很快就将他选进了合唱团,并且还选定他当主唱,他弹了快两年钢琴,学校有钢琴,他便将钢琴选了主乐器,每天在学校都能练习至少一个小时,至于吉他,则让他在同学中出尽了风头,也格外受欢迎,学校还有懂吉他的老师,允文很快跟吉他老师搞好了关系,经常去跟老师请教怎么弹吉他。

他在四中很快便结交了一帮子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是热爱音乐的,在唱歌或者乐器方面有所特长的,一有空了就聚在一起以音乐会友,甚至还要自己搞创作。允文每天都乐呵呵的,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吉他已经成了他的标志,去哪儿都得背着,他和允武是双胞胎,一般来说走近了才分得出来谁是谁,如今只要看到背吉他的,八成是允文没错了。允武上高中后吉他弹得少了,只在周末的时候还玩一玩,南高重成绩,学习压力要比允文大不少。

叶慧知道这么下去,允文的文化成绩是没指望了,不过她当初就没指望过允文能考大学,对于一个从前连初中都肄业的人来说,现在能上完高中就该知足了,毕竟人家的心思从来就不在学习上。叶慧只能指望着允文好好利用音乐上的天赋,多努力一点,真在这方面做出一番成绩来。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招工

叶慧上大二后, 课程比大一的时候紧张不少,幸而不用再给谁补课,也就不用三天两头往家跑。不过她还是坚持每周至少回去一次, 知道家里的情况和弟弟妹妹们的动态才比较安心。

这周六下午,叶慧做完实验, 又准备回家去。俞天行叫住她:“叶慧,等一下。”

“怎么了,大班长?”叶慧斜眼看着俞天行。

俞天行摘下鼻梁上的眼镜挂在衬衫上口袋里,看看身边的人,压低了声音说:“你是不是要回家去?”

“对啊。有事?”叶慧问。

俞天行说:“咱们学院下周不是要搞个迎新游园会吗?每个班都安排了任务, 我们班打算弄一个猜字谜活动,要弄一些小礼物当奖品, 你家不是开小卖部吗?听说东西还挺齐全, 你帮我想想该弄点什么小东西,单价不超过一毛钱,总价不超过五元。这都是班费出的, 尽量省一点。”

叶慧明白过来:“吃的还是用的?”

“吃的也可以,用的最好, 比较有纪念意义一点。拜托给你了。”俞天行双手合十, 做了个拜托的动作。

叶慧点点头:“行吧, 我回去看看, 最少要五十件东西呗?”

“哈哈, 越多越好!”俞天行说。

自打叶慧和俞天行摊牌自己有了对象之后, 俞天行给她写的情诗也慢慢少了, 后来干脆就没了,说是灵感枯竭,写不出来了。不过叶慧听说他最近又开始写诗了,灵感来源是本系的一个师妹,诗人的灵感果然是源源不断的。叶慧现在跟俞天行相处就跟朋友一般自在。

叶慧回到家,赶上王彩娥在家里拿货。王彩娥最近的状态要比刚认识那会儿好太多了,瘦削的脸颊也多了点肉,并有了些血色,因为摆摊常跟人打交道,人也健谈不少,见到叶慧,亲热地打招呼:“我猜你今天会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儿。”

“王姐,有事吗?”叶慧问。

“没有,就是想跟你说说话。我昨天去找他谈离婚的事,他死活不同意。今天下班还跑到我单位来堵人,我车间下午就没事早就放假了,他没见着我,我同事看到她了。”王彩娥犯愁,“他不同意离婚怎么办呢?”

叶慧说:“他不同意,那就去法院起诉吧。法院会断案的。”

“我不太会懂这些,是不是要递状子?”

叶慧说:“我帮你打听一下,看具体怎么操作。我明天帮你去问问,明天晚上你再过来吧。”

“好啊。谢谢你,叶慧,真是每次都麻烦你,太不好意思了。”王彩娥面露羞愧之色。

“没事,这也不是多麻烦的事。也要王姐你自己肯立起来,要碰上那些死活都劝不动的人,我也就懒得管了。”叶慧笑着说。

王彩娥带着东西欢天喜地地走了。

刘贤英本来蹲在柜台后面给王彩娥拿货,又将剩下的点了一下数,这会儿清点完数目,便慢慢站了起来,叶慧见她突然身体往后一仰,仿佛要倒了似的,吓得她大叫一声:“阿姨!阿姨你没事吧?”

刘贤英已经伸出手来撑住了柜台,说:“没事,就是一下子起来有点头晕。”

叶慧赶紧从外面进来了,扶着刘贤英坐下:“你现在身体跟从前不同,还是要多注意一点。明天我陪你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吧。”

刘贤英抓着叶慧的手说:“我没事。可能是有点贫血吧,我以前怀小雨小雪的时候也有这情况,不要紧,我以后会注意的。”

“那还是要去检查一下,这样比较放心一点。”叶慧坚持。

刘贤英换了个话题:“今天何美兰来过我们家,她也没买东西,就过来聊了几句,还开玩笑说我胖了。她是不是看出我怀上了?”

叶慧不解地问:“何美兰是谁啊?”

刘贤英说:“她是计生办的呀,我以前上环还是她带去的。你说我是不是现在就该去躲起来了?”

叶慧打量一下她的肚子,是有点显怀了,现在才四个月就要去躲计划生育,那还得五个多月才生,似乎有点久啊,不过为了安全,也不得不去:“等我爸回来了一起商量一下。家里还得请个人过来看店吧。”

“嗯,肯定要请人来看店,我回去看看能不能叫我嫂子或者弟媳妇来帮忙。”刘贤英说。

叶慧想了想:“也好,阿姨你回去问问吧。”

晚上叶瑞年回来,听说何美兰过来打探情况的事,当即就决定要送刘贤英回娘家去。叶慧还让父亲带刘阿姨去医院检查一下,说她有些头晕,叶瑞年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刘贤英去医院了。

他们走了之后就没回来,应该是直接去了小雨外婆家。快到中午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来的是刘贤英的大嫂于梅,这个叶慧真没料到。于梅一看刘贤英去了她家,两人在路上错过了,顿时说赶得太不巧了。

叶慧接待了于梅,一聊才知道她是打算来他们家进货的:“你上次不是说让我开个小店吗?我回去跟你舅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便去工商所注册了个体户,执照昨天刚拿到手,所以我过来拿点货。”

“真的吗?好啊,舅妈你来看看想要带点什么回去,我给你拿。”叶慧想做批发,才动员于梅开小店,现在已经做上了王彩娥的生意,当然是越多越好。

于梅说:“你帮我挑一些吧,要你们这里比较好卖的。”

“行,我帮舅妈挑吧。你来看看可不可以。”叶慧一边指着柜台里的东西给于梅看,一边拿出笔给她记下来,需要哪种货,大概需要多少数量。

于梅一边选一边问:“妹子,你给舅妈什么价呢?还是回头我问问你爸和贤英?”

“不用问他们了,就按照零售价的七五折吧,我们卖给别人的批发价也是这个。”叶慧说。

“七五折是什么?”于梅不太了解这个。

叶慧解释给她听,于梅听了,心里盘算着回头卖得比这个稍微贵点儿,那么也还是有赚头的:“行,就这样吧。”

于梅没多做停留,吃了午饭就赶着回去了,刘贤英回了娘家,她不能不回去照应着。

叶慧想的是,大舅妈自己要开店了,来帮他们家看店肯定是不太现实的,小舅妈能来吗?她想起还要去帮王彩娥打听起诉离婚的事,赶紧出门去找魏楠。当然这事去法院打听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今天是周末,法院休息,她也就只能去找魏楠了。魏楠他们当然也不管离婚这档子事,不过警察局是最有故事的地方之一,对这些应该也是了解一点的。可巧魏楠不在,出去办案了,叶慧便跟他的同事聊了聊,打听到一些有效的信息。

她回到家的时候,叶瑞年已经回来了,叶慧说:“爸,你怎么没在那边多陪一下阿姨,把她送到那边就回来了。”

“那边房子窄,没地方住,我就回来了。”叶瑞年说。

叶慧问:“你让阿姨带钱了吧?多给点钱给外婆,她好给阿姨买点好菜。”

“带了,我放了二百在她身上,让她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叶瑞年说。

叶慧这才放下心来,寄人篱下总是不太方便,自己兜里有钱的话,就不会被人看轻,以后他们也要多去看她,让她觉得大家都是惦记她的:“小舅妈没来?”

叶瑞年叹了口气:“没来,她老娘病了,回去伺候了。咱们这店得另外找人,要不去找你舅妈过来帮忙看店?”

叶慧想起自己的小舅妈,她倒是个挺好的人,就是小舅这人太拿乔了。过年的时候叶志飞兄弟也去拜过年了,聪明人也就应该顺着台阶下了吧,他偏不肯拉下脸来和解,觉得叶瑞年娶了别的女人,就跟他再也没关系了,当外甥的去看他是应该的,他当舅舅的绝对没有去看望小辈的必要,于是至今两家关系还僵着呢。

叶慧不太想去找自己舅妈来帮忙:“要不我们招个人吧。”

“招谁呢?得信得过的才行啊,这可是直接收钱的。”叶瑞年眉头锁着。

叶慧皱起眉头在脑海里将认识的人都过滤了一遍,最后想到了一个人:“我去问王姐愿不愿意来帮忙。”

“谁?”叶瑞年没反应过来。

叶慧说:“王彩娥啊。”

叶瑞年反应过来了,他想了想说:“可以她如果来的话,会不会有点不太方便?你阿姨又不在家。”

叶慧明白父亲所指,王彩娥一个年轻女人帮他们家看店,他爸又是一个人在家,确实容易招人闲话。叶慧说:“爸,那你就中午不回来吃呗,我跟魏楠说一声,你去他们单位食堂吃午饭吧,交一点生活费。等允武小雨他们放学了,王姐就下班,星期天也不用她看店,我们都放假在家。”

叶瑞年点头:“只能这样了。你看看她愿不愿意来,对了,她不是还要上班?”

“所以我得问问。”叶慧说,王彩娥的单位拖欠着工资不发,班也上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知道能不能请到假。

傍晚王彩娥过来,叶慧先跟她说了向法院起诉离婚的流程,需要写民事诉状,交到地方法院就可以了。王彩娥说:“怎么写?我不会啊。”

叶慧想着这年头律师很少,便说:“我去找一下范本和要求,回头看能不能帮你起草一份状子。”

“那太好了,谢谢你啊,叶慧!真是太麻烦你了。”王彩娥抓着叶慧的手感激不尽。

叶慧说:“没事。不过我也有个事想找王姐帮忙。”

王彩娥赶紧说:“什么事,你说!”

叶慧便将自己家里需要请人看店的事说了,也说明了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和工资待遇。王彩娥听完,说:“可以啊,没问题。我可以来帮你看店的,这些东西我正好又熟。我还不想去上班了呢,那个死男人三天两头都过来堵人。我那个班不上也没什么,反正没工资发,我单位有人都有两个月没去上班了。”

叶慧说:“你白天在这里帮我们看店,下午我弟弟妹妹放学回来你就可以下班了,你晚上想去摆摊还是可以的。”

王彩娥高兴地点头:“好,我来。什么时候过来上班?不过我得先去趟单位请个假。”

“哪天来都行。你尽快过来就行。”

“那我后天来吧。”王彩娥满口答应下来。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师恩

周一店里关了一天门, 周二早上王彩娥如期来了,叶慧一二节没课,就在家里等她。等她到了之后, 交代她一些细节,钱在哪儿、那些货又放在哪儿、米和菜在哪儿、中午怎么做饭等等, 因为允文和小雨中午会回来吃饭,允武学校离家远,在学校吃食堂,小雪则在棋院吃饭。

王彩娥一一答应下来,叶慧才放心去上学, 下午上完课又赶了回来,发现王彩娥适应良好, 而且心情也不错, 看店比她上班要轻松,而且不担心那个男人来骚扰她。

叶慧发现她对丈夫已经产生了心理阴影,自己得快点写好诉状才行。为了符合诉状格式, 叶慧还特意跑了一趟法院找相关文件格式和要求,用了两天时间替王彩娥写好了诉状, 接下来就要看王彩娥自己的了。

有王彩娥帮忙, 家里的店总算能够正常开下去了, 一天就算赚个几块十几块也是钱啊。国庆节放假的时候, 叶慧和小雨小雪一起去看望刘贤英, 小雨外婆家在离得不近, 坐客运汽车需要两个小时, 到了之后还得坐半小时小三轮到渡口,坐船过河之后,还需要步行半小时,如果不早点出发,只怕连中饭都赶不上。

他们出发得早,十一点钟左右到了外婆家,刘贤英正在帮嫂子看店,见女儿们来看自己,欢喜得不行,拉着叶慧的手就不放了,把她介绍给亲戚朋友,这是他们家大女儿,在城里上大学。这是叶慧第一次来这里,比她预想的要好,是个山间小坝子,有山有水的,至少比她自己外婆家的条件要好,她外婆那是真山里人,都是梯田。

小雨外婆和舅舅们都对叶慧很热情,这是稀客啊,忙忙地杀鸡捞鱼来款待她,生怕有所怠慢。叶慧就是想过来看看刘阿姨在这里过得安心不安心,顺便送她一颗定心丸,说明他们都是很惦记她的,同时也是一种表态,说明他们家兄妹对刘贤英还是很尊重的。

刘贤英拉着叶慧悄悄说体己话,告诉她自己在这里过得挺好的,父母对她都很照顾,大哥大嫂也很关心她。她没有说弟媳有点不高兴,因为大嫂先一步抢占了开店的先机,两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总不能再开一家店。弟媳只是觉得二姐心偏向大哥大嫂,之前卖布的事也是大嫂一个人独得了好处,这种赚钱的事没有告诉他们。碰到这种事刘贤英只能苦笑,卖布开店的事都是于梅找上门去问的,弟媳从来都不登她家的门,难道还让她亲自上门来告诉她这些消息?好在弟媳也不敢明面上不敢给脸色看,刘贤英第一次有了有钱腰杆就硬的感觉。

叶慧见刘阿姨在娘家过得还算舒心,气色也不错,当天下午便放心地回去了。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家门却是紧闭的,允文允武都没在家,父亲也还没回来,这倒令叶慧有些意外,说好了今天他们看店的,人呢?跑哪儿去了?居然一个都不在。

天色已经晚了,叶慧赶紧招呼小雨小雪一起动手做晚饭,米才刚上锅,允武就回来了,他满头大汗:“姐,瞿老师生病住院了。我找不到咱家的钱放在哪儿,就先把柜台上的钱都拿走了,但是还不够,差太多了。”

叶慧一惊:“瞿老师病了?生的什么病?”

允武说:“大夫说是心脏病,要动手术。”

“在哪家医院?我现在过去。”叶慧赶紧上楼去拿钱,她这两年跟着她哥倒腾货物,她名下的钱也积累了近万块,不过她留在身边的不多,大部分都让叶志飞带走了。叶慧翻出所有的钱,大致数了一下,只有一千二百多,她将零钱放下,拿了一千二出来,既然是心脏病,那就应该是大手术,估计这点钱都不够,回头还得找父亲想办法。

叶慧骑了车往医院跑,路上正巧碰上来找她的魏楠,两人简短交流了一下,魏楠赶紧调转车头,和叶慧一起往医院赶。路上魏楠说:“我以前就听我妈说瞿老师的身体不太好,没想到会是心脏病。”

叶慧是完全不知道瞿老师有心脏病,心里特别歉疚:“允文跟着瞿老师学了快两年的音乐,居然都不知道她有心脏病,我们实在是太大意了。早知道就不该这么麻烦她的,太劳累了也是增加心脏的负担。”

“说起来这事儿也怪我,我应该跟我妈打听清楚的。”魏楠自责地说。

叶慧见魏楠开始揽责任,便说:“你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现在事已至此,我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救治瞿老师。”

“嗯。”

两人到了医院,找到医院走廊里抱着膝盖坐着的允文,叶慧走过去轻轻地问:“小文,瞿老师呢?她情况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