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县裴家,突然间跟赵家的来往生分了些许,现在仅仅只有生意上的往来了。他们可是知道了吕氏的死讯的,如若这时候,巴巴地传出了齐宛瑶怀孕的事,那岂不要让翁氏对赵家更为失望?

翁氏素来注重这些礼仪规制,知道后一定会彻底对赵相宜放手的。

任氏心细,思前想后良久,终是将心里的忧虑跟大家说了。

其实这些个,赵相宜,赵弘林也是想到了的。

可现在能怎么办呢?

总不能因为这个,就让齐宛瑶把肚里的孩子生生地拿掉吧?那样何其残忍

“那现在怎么办呐要服半年的丧呢,等半年后,宛瑶的肚子也该大得不像话了,瞒不了任何人的”方氏急了,她是第一个不愿放弃孙子的

“娘,您先别慌。”任氏定了定心神,尔后宽慰道,“宛瑶是我的媳妇,她肚里怀的也是我的嫡亲孙子,我哪有不管的道理?”

听任氏这般说,方氏才稍安了安心,任氏的性子方氏是知道的,她说有法子,就一定不会出错。

“娘,奶奶…”齐宛瑶虚弱地躺在床上,泪眼盈盈,“是我麻烦你们了。”

“傻孩子,说什么话呢,我们是一家人啊”方氏赶忙坐在床沿上,轻轻地拍了一拍齐宛瑶的肩,“你现在是双身子的人了,可不要轻举妄动了,想吃什么跟我说,我做给你吃。奶奶经验丰富,比那些年轻丫鬟子强多了”

“瞎想什么呢。”赵弘林也是走上前来,他眼里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我该感谢你才是,那么快就为我孕有子嗣了,宛瑶,别担心,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会保全你跟孩子的。”

“就是。”赵相宜也是细细宽慰道,“嫂子你只管静心安胎,法子多的是,小事一桩啦。”

听大家这么说,齐宛瑶心里自是感动万分,双手不自觉地摸上了自己平坦的小腹,满心的欢喜。

“大家听我说。”任氏突然认真道。

大家的目光也就齐齐地看了过来。

任氏理了理思绪,缓缓道:“如今也就只能这么做了。”

“弘林,这几**就把手头上的事情大致处理收拾一下,等安顿稳妥了之后,就立刻陪宛瑶去我娘家那边。”任氏有条不紊道,“我娘家离这儿路途算远的,就算有什么消息,也不容易透风,那边有我置办的产业,届时我安排你们住到别院里头去,宛瑶就在那安生养胎吧。”

“对外用什么名头呢?孩子还在服丧,却出去游山玩水,岂不也要遭人诟病?”方氏一时还没摸透这个法子的严谨性。

赵相宜却是轻松一笑:“娘跟我想到一块去了。”转而又拉住了方氏的手笑道,“奶奶,您宽心,嫂子如今不是病了么,还病得不轻,我们只要对外宣称,嫂子病重,不宜呆在府上,为我…”赵相宜顿了顿,笑容也少了些,转而生涩地接着道,“不宜呆在府上,为我娘服丧,免得不吉利。所以,必须移出府去养病。而且,哥哥还跟着陪去,又不会显得咱们赵家苛刻媳妇的,大家也就不会往深了想,只会相信,嫂子是真的病了,需要养病。”

“相宜深知我心。”任氏点点头赞许道。

“那我也要跟去。”方氏缓过劲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并且语气强烈。

“我也正有这个意思呢。”任氏点点头,“本来宛瑶怀孕了,咱们府上应该谨慎细心地伺候着才是,此番却要为了这些缘故让她一路奔波,住到别院里去,纵使弘林在身侧,也不过是个不懂皮毛的男子,哪里深知孕妇的心思?娘跟去自是再好不过了,方方面面都照应得周全,也宽了我们的心。只是要苦了娘了,明明该是享福的时候,却还要奔波操劳的…”说着,任氏的眼里已起了一丝愧色。

“可恨我身为当家主母,不能跟去,否则该要引起府上多少人怀疑,更让府里上下松散起来。”任氏又说,“不然的话,我还真的很想在宛瑶跟前照料的。”

“你已经很是操劳了。”方氏满意地笑了笑,安慰任氏。

“再操劳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一个不留意,就有可能功亏一篑。”任氏说完,眼里已露精光,“幸而我留了大夫,一会拿些重金堵了他的口才好,他是个明白人,想必此类事情做得不少,有更甚者也未可知,一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的。”

“该是如此。”方氏呼了一大口气,这些事交给她来处理,她可是应付不来。

得到安排之后,齐宛瑶当即就完全地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

其实,去哪里安胎,是否吃苦,这些齐宛瑶都不在乎。

重要的是,赵弘林在自己的身边,这个孩子可以平安顺利的生下来。再说了,任氏所言的别院,虽比不得如今的赵府,却也是个舒适华贵的地方,一点也不会委屈了她的。

几日后,齐宛瑶方氏等人辞别了赵府各人。

临别之际,赵弘林等人去吕氏葬身的那个小村庄里拜别了吕氏。

“娘,宛瑶怀孕了,这是咱们赵家的香火,您安息吧。”自从吕氏故去后,赵弘林的一颗心便松了,心底里再无一点恨意。

和死了的人,能计较出个什么来?

况且,一路折磨算计,吕氏累了,他更累。

此时,他的想法倒比从前简单了许多,只想一心顾好这个家,把赵家的家业做大,让齐宛瑶和妹妹,娘亲大家过上美满的日子。

望着吕氏那孤单的坟头,簇新的鲜花已经凋零了,赵弘林的心思也起了一丝落寞。

“娘,此去一别,媳妇恐怕要长时间不能来您跟前尽孝了,对不住。”齐宛瑶心里是真的有一份悲伤在的。

众人的心里也都跟着涩涩的。

方氏在吕氏坟前倒了一杯酒:“唉,我老了,你也去了,计较不动这么多事了。虽然你现在不是我们赵家的媳妇了,可曾经到底是有情分在的。一路走好,千万要保佑宛瑶平安顺产,给我们赵家添丁,我在这谢谢你了。”

一缕清风徐徐飘来。

似吕氏对大家的回答。

众人叹息了好一阵,方离开了此地,马车徐徐走远了。

孽债已还,一切归于平静。

齐宛瑶,赵弘林,方氏等人走后,赵府一下子就空落了起来。

好在小弘奇的性子活泼些,能逗得大家片刻欢笑。

赵相宜还是保持与裴子君书信来往,元书是裴子君的人,她信得过,赵相莲嫁给元书后,更是变了许多,开始一心一意地过日子,或许可以说,那才是她内心深处的真性情。

所以赵相宜也信得过。

彼时,赵府的那几位关心的全是一件事,齐宛瑶的肚子。

所以根本无人有闲情来揣测自己这边的动静,对赵相宜而言,却是天大的放松了。

她在信中含蓄地跟裴子君说了齐宛瑶有喜的事,虽说信得过传递书信的人,却也害怕万一出了纰漏,泄露了这则消息,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弘林走后,赵信良一个人打理两间铺子来回跑很是吃力,任氏见状,便主动提出要搭一把手,反正她以前也是这么过来的,能力不可小觑。

赵信良却说宁可请个掌柜的,也不要任氏劳累,她管理府上,已是十分辛苦。

这时,赵相宜却笑盈盈地说:“爹爹不若交给女儿打理,女儿虽不大懂生意上的门道,这些年却是从书上学会了算账的本领,药铺那边的帐就归女儿管了吧?”

========章推=========

向大家推荐一本新书~

书名:重生在南唐

作者:兜兜不回家

简介:重生化身小周后,看她如何改变南唐历史。

PS:新书需要各种支持,向大家求个推荐票票,点击啦~~~

====================

第一卷 赵家村 第242章及笄礼

第242章及笄礼

之后的日子,赵相宜几乎是全身心地扑到了药铺那边去,她想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尽量不要让自己去想裴子君,那种思念的感觉,即便是甜蜜的,隐隐也含着苦涩。

若不是碍于这个时代的礼教,碍于翁氏对自己的看法,她早已不顾一切地跑到江宁县去找裴子君了。

其实,她并不知情的是。

在这漫长的时段里,裴子君曾悄悄地跑来清河镇看望过赵相宜。不过却并未让赵相宜知情,而且每次来的时间都很匆忙短暂,几乎没在这里留过夜。

他也是怕的,害怕一旦跟赵相宜正式见面,他会按捺不住自己,不理智地跟着赵相宜留在清河镇,不想再回去江宁县,跟赵相宜分开。

小不忍则乱大谋,母亲那边,因为吕氏的故去,慢慢的也是对赵相宜软了心,只消自己再多劝一阵子,兴许就好了,如若这时,被母亲发现他们两人暗地里一直在来往,只怕母亲又要恢复往常的态度了。

将近一年后,冬。

快至赵相宜十五岁生辰,她的生辰是在十二月初十,那一日,将是她人生中的大日子,过了那一日,完成及笄礼,她就成人了。

裴子君已经有日子没来信了,这让她的心里惶惶不安起来,难道说,裴子君真的改变主意了,打算只要裴家的家业,然后遵从翁氏的提议,娶别的女孩子么?

那自己算什么?

这样的想法,让赵相宜的心头没来由地抹上了一层烦躁。

她手里执着药铺的账本,却没有翻动一页,目光也未停留在上头。

碧纹瞧见了,不由叹息一口气,想了想,还是说道:“过几日,就是小姐及笄的日子了,小姐怎还这么没精打采的?”

赵相宜放下手里的账本,凝了眉:“许是长大了,烦恼也就愈发多了。”

碧纹深知赵相宜心里放不下裴子君,可这都过去一年了,裴子君了无音讯,实在是不值得赵相宜这么等下去。

“照奴婢说,小姐如此精明能干,哪个人家娶到了您,都应是他们的福气,小姐何必…”碧纹没有接着说,反而指着账本笑道,“瞧瞧,少爷不在的这段时日里,小姐把铺子里头的账管得多好”

赵相宜丹唇微启,勉强地笑了笑。

赵弘林和齐宛瑶一个月前回来了,并且抱回了一个健康白胖的小男婴。这个孩子势必是要对外公开身份的,不过,如今丧期已过,却也没有当初那般局促了。只消公布这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有心人掐指一算便知,这个孩子是在吕氏故去之前怀上的。

瞧着他们小两口如今幸福知足的模样,赵相宜心里是说不出的羡慕。

十二月初十,终是到了成人的那日。

赵相宜望着那些华美的服装,心底里却是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她好想在这一日跑去江宁县,找裴子君问个清楚,就算答案真不是自己想要的,最起码也有个交代,总比此时此刻不清不楚要来得好。

及笄礼放在了赵家村的赵氏祠堂里举行,神圣而庄重。

赵有根被邀请而来,成为赵相宜此次及笄的赞礼,也就是主持。凭赵有根如今的地位,给赵相宜主持这个成人礼,于赵相宜而言,是极大的脸面。

而其余主要人员,诸如赞者,有司,笄者等人,也皆是时下有名有望的大人物,可见为了安排这场成人礼,任氏和赵信良是花足了功夫的。

赵相宜知道及笄礼于一个女孩而言,是何其重要,故而心里十分感激他们。

连带着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是啊,今天是自己人生中的大日子,父母长辈们为了这个日子都竭尽全力,自己心里再怎么难过,也得提起精神来,一笑到底,否则,岂不辜负了他们对自己的厚爱?

生命中如若真没了爱情,那么还有亲情,友情呐。

成员们,宾客们,参礼的人们都齐聚在祠堂里,此时里头静悄悄的,偶尔听到一两声愉悦的笑容,也都是极其低抑的,可见大家对这一仪式的重视程度。

赵相宜呆在东房内,听着外头的动静,竟有些微微的紧张。

赵有根身为赞礼,开始有条不紊地介绍起今天到场的成员来。

介绍完毕后,赵有根吟唱一句:“笄礼始,全场静。天地造万物,万物兴恒,以家以国,祖光荣耀。父母传我…”这是赞词,俗称开场白。

祠堂里一片肃静,连那偶尔发出的愉悦声也都没了。

有司跟着赞者慢慢上前,有司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而赞者则上前,于另一端,开始点烛,燃香。

紧接着,赵有根又高声道:“有请笄者父母入席。”

赵信良和任氏则含着笑缓步而来,赞者亲自上去迎接,尔后让二位正式落座。

“有请宾客入席。”被邀请而来的宾客们纷纷优雅地入席,落座,尽管人数颇多,可大家还是维持着那一分静谧。

一切就位后,就该到了请出今天的小主人的时刻了。

“有请笄者出东房,笄礼开始”赵有根的一声高喊,却是让赵相宜的心里起了微微的波澜。

碧纹搀扶着赵相宜缓步移出。

赵相宜今日是盛装打扮,上身是鹅黄色的短夹袄,兔毛滚边的袖口,让她整个人看上去俏皮而跳脱。下身是银红色梅花缠枝惊涛裙,微微的褶子更衬那几分俏皮。脖颈上犹带着裴子君赠与自己的链子,此时隆冬,肌肤生温,好不暖人。手上带着一对儿虾须镯,食指上戴了一个蓝宝石的戒指,让她整个人都变得极为耀眼夺目。

刚出东房,大家便啧啧称叹了起来。

赵相宜平素极少这么打扮,多为随意简约风格,如今这般盛装,倒是让在场的许多人一时之间,觉得她惊为天人。

而此时,大家心里也多用“女大十八变”来形容此时的赵相宜。

赵相宜被赞者亲迎过来,她先是叩拜了父母双亲,尔后对今日前来观礼的宾客们盈盈下拜行礼,宾客们则要回个小礼,因为今日赵相宜是这场仪式的中心,是小主人。

一切礼毕,赵相宜被安排坐在了正席上。

侍者此时拿来了一个干净的镀金洗手盆,赞礼便唱道:“请正宾盥手,请赞者为笄者理妆,梳发。”

场面突然肃穆起来,比之刚才她出场前还要庄严几分。

赞者开始细心地给赵相宜上妆,赵相宜在这样肃静的环境下,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红妆过后,赞者的手里已多了一把木梳。

赞者捧起赵相宜的秀发,轻轻地梳了下去,一梳到底。用其灵巧的手为赵相宜绾了发,这是成年女子才会有的发髻,在未成年之前,少女们皆梳女孩头,即多半为双丫髻。

如今,赵相宜及笄了,她的头发自然要梳出成年女子才会有的优美发髻。

理妆,梳头过后,赵相宜起身,与赞者互揖一礼。

她发髻上的那根木簪,便是成年的见证。

紧接着,赵相宜还要接受赞者为自己例行的加冠笄,加衣礼式。

一切礼俗完毕过后,便要为今天的笄者赐字。

只因如今赵家是大户,赵府里头的主子们也多半是有文采的,所以才有这一说。这要放在平常百姓家,犹是农户家里,闺女及笄,赐字这一项会被主动略去的。

为赵相宜赐字的人,是其亲哥哥赵弘林。

他今天为正宾,由有司领上前,一番吟唱后,将表字的典故说了出来,尔后定定地看着赵相宜,含笑道:“赐‘筎卿’二字。”

赵相宜也跟着笑,横竖她日后极少有作诗吟对的机会,要这表字其实也无用,还是自个的大名通俗好记些。

她与赵弘林互作揖,赐字这一环节就这么过去了。

接下来,她要聆听赞礼对自己的训导,训导完毕,等赞礼再将结束词吟唱一遍,及笄礼基本上也就完成了。

在聆听训导的时候,赵相宜却是思想开小差了。

她在念裴子君。

胸前的项链温暖适应,却是让赵相宜此时的心凉沁沁的。

及笄礼隆重盛大又如何,自己盛装出场令人惊艳又怎样?裴子君不在,看不到这一切,也是枉然。

训导完毕,礼成。

众人笑了起来,也有优雅地鼓着手掌的,场面虽热闹,却也不喧闹,始终维持着那几分优雅与从容。

赵相宜埋头苦笑。

此时,却有一个掌声连接不断,一直未有消停的意思。

赵相宜凝眉,心说是哪个人这么不知趣,难道是想来砸场子的么?

回头凝望,众人也跟着顺声望去,赵相宜却是在回头的那一刹,惊得动弹不得。

身后的那个男人,穿一身深紫色的雪缎袄子,明明是臃肿的棉袄,穿在他身上,却只会让他的身姿愈发挺拔伟岸。他的眸子深邃了许多,脸上也带着匆忙赶来的风霜,嘴唇依旧是红润诱人的,微吐着寒气。

他的嘴角勾着笑,双手高举,一直在为赵相宜鼓掌。

而赵相宜,几乎是在看到他的那一瞬,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掉下来了。

她知道

她就知道

裴子君一定不会食言的

他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

第243章裴家重聘

祠堂里一片哗然,大家齐齐地看着微笑着的裴子君,转而又都明白了。

赵相宜依旧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与激动中,她甚至忘记了要上前去问候一下裴子君,只呆愣地站在原地,紧抿着红唇,眼里雾气弥漫。

倒是在场的某一位宾客突然叫了一句:“ 呀,门外好气派的排场。”

大家的注意力这才渐渐转移至祠堂外头。

随即,祠堂内部又是一片哗然。

大家开始私语着,不过脸上多半为愉悦的笑容。

赵家的人也往祠堂外观望了一眼,但见外头站着一条长长的列队,为首的是几个丫鬟婆子,穿戴喜庆,簇拥着一个抹艳妆的中年妇人,再看那些家丁小厮们守着的大红贺礼,明眼人一瞧便知这是裴子君下聘提亲来了。那么那个中年妇人,便是媒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