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亲王府

这日天忽然阴下来,一阵阵的朔风,吹得园子里的树叶嗡嗡作响。

最近一年,不知道康熙存着什么念头,对十三阿哥胤祥越发地冷淡,往年除了太子,十三是康熙最宠爱的儿子,每一次离京,都要带着他同行的,可是自废太子以来,对十三虽然不曾明旨圈禁,可是,满京城的人都看得出来,十三阿哥的圣眷已经不在。

欧阳看着一向神采飞扬,活泼爽快的十三,倚在太师椅上,整个人都恹恹的,嘴里也不说什么,径自拿了一条白棉布毛巾,往上面涂上一层天蓝色的透明无味儿的膏药,弯下身,把胤祥的腿搁在旁边的石凳上,亲自帮他敷在膝盖上,裹紧。

十三眼睛一热,低下头,硬是把泪吞回去,嘴里却有些哽咽:“四哥…”

他这一声儿唤得极委屈,那一日,他被太子哥牵连,受了皇阿玛的斥骂,在外面跪了三个多时辰,到半夜的时候,才累得瘫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别人只冷眼看他的笑话,连皇阿玛都冷冷淡淡,一众兄弟里面,除了四哥,竟然没有人关心他的身子骨是不是还好

“夜里风冷,你跪了那么长时间,这腿骨肯定受不了,这是你嫂子制的药膏,最是好用的,有病治病,无病也要保养,等回去的时候我给你捎上两盒儿,每天晚上自己敷,千万别忘记了。”

一向冷着脸的四哥言语温和,口气里也不曾透出同情怜悯之类的意思,就似乎只是寻常的哥哥关心弟弟一般,十三愣愣地点点头,欲言又止了好半晌,才别扭地一歪头,咕哝道:“…今天是嫂子的生辰吧?”

欧阳扬起嘴角一笑道:“难为十三弟记得清楚,今天在家里吃几杯酒,就当贺你嫂子生日了。”

的确,十一月初十,正是芷云十八岁生辰,虽然因为最近京里不平静,雍亲王府也是力求低调,并不曾大张旗鼓地邀请什么人,但是,七月和十月还是在花园里准备了一桌膳食,都是芷云爱的,荤素合宜,色香味俱全。

东花园不同于一般皇家花园的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却颇有苏州园林风格,讲究淡雅和写意,树木叠石亭台楼阁布置别具匠心,显得古朴而安逸。

芷云喜欢花园,最近一年来,只要是住在雍亲王府,每日都要在这里坐上一坐,如今,天有些冷,亭子罩着帷帐,没有用法阵,而是点了炉火。

坐在铺着狐皮垫子的石凳上,芷云怀里揣着个暖炉,已经长成小豆丁的乐乐偎依在她的膝下,这孩子也不知道像谁,虽然年纪幼小,可性子居然极是沉稳,刚一稍稍懂事儿,就很少哭闹了,总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只在父母面前,偶尔还说几句童言童语,在外人的眼里,他甚至比那十几岁的少年还要显得稳当一些。

芷云和欧阳都觉得不大好,他们更希望儿子开朗活泼一点儿,可康熙自从第一次见到乐乐,便极喜欢他的性子,非说乐乐像他,两个人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那位万岁爷说话只顾着自己高兴,隔三差五地要孙子进宫,他自己是抱着宝贝孙子开心得不得了,可却害得芷云不得不一日三次往儿子身上添加保护咒语,防护法阵,而且,还得时不时地进宫接受那位德妃娘娘的敲打。

虽说芷云本身有皇上看重,德妃又戴着慈善人的面具,到底不敢怎么为难她,可是,总在做实验的紧要关头被打搅,为此坏了好几批上好的材料,这就有点儿腻歪人了。到了后来,每次德妃一召见,芷云就称病,反正满京城的人都知道她身体不好,德妃也说不出什么来。

爱新觉罗家的阿哥们大多是六岁开蒙,但是,年纪小的时候也不是什么都不学,相反,每一个做亲娘的,都恨不得自个儿的儿子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

乐乐也一样,今年还不到两岁,芷云就开始教他识字了,每天也不多学,有的时候五六个,有的时候七八个到十几个。

这小子是个能耐住性子的,跟着芷云学习,从来不会显得毛躁,每个字念多少遍,写多少遍,只要芷云开口说了,他一准会不打折地照办。

而且,乐乐的记性极佳,他年纪还小,不能用记忆药水什么的魔药来辅助,只能靠自己,但是,每一次学会的字,就绝不会忘记,哪怕隔上十天半个月,芷云再给他测试,还是能记得清清楚楚。

除了识字之外,芷云也教给儿子一些简单的数理化知识,一来这是基础,无论做哪一个行当都需要。二来学会这些,对将来学习炼金术也有好处,虽然芷云不是一定要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相当优秀的炼金师,但是,如果将来儿子想要在这上面有所发展,早点儿启蒙还是很必要的。

当然,孩子年纪小,芷云这里的数理化教学,可不是应试教育里那种,简直足以让人崩溃的,拿一堆数字公式往你脑子里塞。

相反,对于寓教于乐,芷云可是深谙其中精髓,她每天带着乐乐玩一些游戏,像搭搭积木,做做模型,或者假装修一座小桥,垒砌个假山。一边儿游玩,乐乐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许多物理的知识,了解到怎么计算承重,怎么设计才更合理。

为了教会他算数,芷云还带着他去街上看人家的商铺的经营,也让他看家里非常简单的一部分账目。总之,孩子虽然小,但芷云却根据他的聪明程度,有序地开发他的潜能。

至于其他的阿哥们必学的那些国语蒙语之类,芷云却不曾教,反正等到孩子大一点儿,给他施加一个通晓语言的法术,一切就不成问题了,有省事的法子,何必给儿子增加负担。

不过,在对于儿子的教育方面,芷云和自家大*OSS的观点却有些不一样。

也许是自己的童年被逼迫得很紧,所以,欧阳的意思是他的儿子应该尽情得享受童年,至少在八岁之前,应该快快活活地玩乐,学习什么的,等长大再说。芷云却觉得,乐乐既然生在大清朝的皇室,无论如何,都应该早做筹谋,早一点儿懂事,早一点儿考虑将来,并没有什么不好。

当然,最后是欧阳妥协了,谁让他是个男人,还是个疼爱老婆的男人,更何况,欧阳心里多多少少也明白,芷云的做法没错。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十五章 对上

第十五章 对上

傍晚,天阴有风,乌云密布,不是个好天气,可雍亲王府却是其乐融融。

凉亭里的炉火烧得正旺,芷云斜倚在竹椅上,搂着孩子,七月坐在一旁,捧着本手抄本的‘陆小凤传奇’,正声情并茂地‘说书’,她嗓子好,声音是该粗时粗,该细时细,豪迈有了,温情婉约也有,听得乐乐一双眼睛瞪得圆滚滚。

欧阳却在一旁,对着芷云的耳朵低笑:“孩子刚那么一丁点儿大,他听得懂吗?你还不如给他弄一个你新做出来的那种微型魔脑,让他看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呢…那个动画片的名字是不是叫这个?我记得你以前满喜欢看。”

芷云翻了个白眼,一开始也只是自己偶尔听来消遣而已,却没想到,在旁边儿蹭听的乐乐到是上了瘾,小小的年纪,却对这些武侠小说非常喜欢,最近几日只要一有空闲,便会缠着七月,让七月说给他听。

至于动画片什么的,芷云也不是没有想过,可孩子毕竟年纪还小,现在就让他接触魔法,不大合适,芷云打算再过两年,等魔脑能真正普及的时候,再给乐乐用,正好,到那时候,也可以开始学习法术和炼金术了。

如今,魔脑到是出到第二代,现在有腕式的,也有手提的,论起性能,估计比二十一世纪高配置的电脑都要强许多,不过,因为材料和为它提供能源的储魔水晶比较稀少的原因,连浮空城上的学生都做不到人手一个,也只有芷云身边的八个已经出师的学徒助手能随意使用,现在,那点儿魔脑,大部分搁在教室里,用来给学生们上课,都是三五人一组用一台,剩下的搁在学生用的炼金实验室。

既然连普及都做不到,网络当然兴盛不起来,虽然可以联网,但学生们更多是当通讯器用。唯一的一个小网站上只有一部游戏——名字叫‘法师的荣耀’,角色扮演类的,芷云挂上去,完全是打算向学生们传授基本知识用的,在里面可以学到许多法师的小窍门,可以说是知识性和娱乐性并存了。

虽然朝廷设立了邮政通讯司,欧阳掌管着,可是,‘顺风耳通讯器’却是朝廷的管制产品,通讯只为军队服务,哪怕是浮空城上的学生们,按照康熙的旨意,也只能制造,不能使用,当然了,背地里有没有偷偷用的,康熙管不到,芷云也不管。

邮政到是可以民用,因为属于皇家私产,挂靠内务府,每一年就靠它捞到的银子,让康熙的内库充盈许多,现在因为户部亏空的问题,康熙还能自己贴钱进去,不得不说,这已经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改变历史,要知道,当初雍正即位的时候,康熙给他留下的,可只有一个空空荡荡的库房,所有银子加起来,还不知道有没有一千万。可是现在这个世界,这样的局面大概不会再次出现。

有的时候,芷云也纳闷,既然朝廷上并不算很缺钱,那康熙为什么还把欧阳和十三扔到户部去,要他们追讨欠款…要知道,这些年康熙对那些贪官污吏,可是宽大纵容得很。

芷云正有一茬没一茬的胡思乱想,天上忽然开始飘雪,欧阳拉着芷云站起身,七月捧来了两件玄狐皮的大氅,一样的雪白,没有半点儿杂色,给两位主子披上。

欧阳携着芷云的手,正想着回屋去,却忽然听见外面起了一阵骚乱。

“我说,年格格,我四哥有什么好的,你上赶着要做他的女人,看看他那张冷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怜香惜玉,还不如跟了我,你可以去打听打听,十三爷向来怜惜女人,府里连洗扫的老妈子吃的用的都比别人家强上许多,爷也不嫌你老…”

那声音并不算很清楚,可是,芷云和欧阳的耳力都不错,哪能听不见。

“是十三。”欧阳的眼睛里闪过一抹好笑,芷云也乐了。这个十三,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这样的话要是传出去,那年如玉还要不要做人了,到时候宣扬开来,不光年如玉的名声毁损,他恐怕也要被人说几句荒唐。

两个人心念一动,并肩携手,就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最近那年格格来得实在太过频繁,还经常往府里的静柔、弘昀、弘时三个格格阿哥身边凑,不过,到没碰上过欧阳,更别说其他的阿哥,今天却是赶巧了。

走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就到了西面侧门处,前方不远停着一辆马车,算不上奢华,不过,到是上好的红木制的,拉车的马匹,也是好马。

就在马车前,年如玉微低着头,一副低眉顺目的样子。穿了汉装,上身是银粉衣裳。下面配粉线绣花白裙,外面罩着藏青色的大氅,既不僭越又显得俏丽,一个一身翠绿的小丫鬟牢牢地扶着她的手,偶一抬头,一双美眸里光华流转,煞是勾人。

这女子很有江南美女的雅致,但眼睛里的光,在柔和的表象下,却是带了几分阴狠,几分刚硬,看在芷云眼里,柔和与刚毅并存,却是别有韵味,再加上她保养得极好,根本不像是年过二十的模样,到似十七八岁的青葱少女,很是讨人喜欢。

此时,这位年格格似乎大受打击,一双手按在心口,摇摇欲坠,几乎说不出话来,俏脸雪白,目中含泪,轻咬着贝齿,盈盈而站,弱不禁风,只要是男人,怕是没有不怜惜的。

芷云叹了口气,把目光从年如玉身上挪开,就看见高福领着十三和自家大哥明德,正站在门前。明德手里抱着一个大筐,似乎有些无奈。

这位十三阿哥居然学老八扮起斯文来了,这么冷的天,身上居然只穿了身古铜色府绸长袍,手里还摇着把湘妃竹扇,如果除去那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到是能说一声儒雅端正,倜傥风流。

年如玉一见欧阳,身体似乎颤动了一下,站直了身子,低眉顺眼地行礼道:“请王爷大安,请福晋安,如玉听闻福晋寿辰,特来…”

可惜,一句话没说完,十三已经拉着明德快走几步,冲到近前,笑呵呵地躬身行礼,道:“嫂子,弟弟给您贺寿来了…瞧瞧,这个时节能弄到仙桃的,可只有凤仙斋,弟弟花了大价钱…”

芷云扑哧一笑,欧阳却板起脸来,故意怒道:“你还来表功?刚才都说的什么,还不向年格格请罪…”

胤祥丝毫不以为意,大大咧咧地朝着年如玉一扬眉,“爷说什么了?爷说得全是实话。”他一派跋扈相,把故意做出来的温文尔雅全给扔了。

欧阳连连皱眉,怒道:“你这么大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竟胡闹…什么脏的臭的,都想往家里拣不成…”

“你——”

这句话一出,不光是芷云,连胤祥都差点儿别呛死,明德更是吓得脱手,一筐仙桃就这么摔在了青石地板上,偏偏欧阳还做出一副很像是说漏嘴的后悔表情,更让别人再也说不出话来。

至于年如玉,她的脸这一次是真的白了,毫无血色,一口鲜血几乎涌到咽喉,一转头恶狠狠地瞪视着欧阳,可与他的眼一对,却又一瞬间移了视线,扶着丫鬟的手,踉跄地上车,转眼间,那马车就消失无踪。

“四爷,你这话可真够毒的,不过一个小姑娘,你至于嘛。”芷云摇头失笑,她真没把年如玉的行为举动放在心上,那不过是个被迷雾遮了眼的痴女子。

欧阳板着脸,只是随意地道:“她天天到府里腻歪,你不烦,家里的下人都烦了…如果碰不上,我也犯不着故意去理会她,既然碰上了,几句话让她早点儿死了这条心,咱们少麻烦,对她也是好事。”

胤祥拍拍胸口,缓过劲儿来,此时也插言道:“就是,嫂子,你可别太好心,那年如玉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嫂子生辰,又没有大肆宣扬,她要不是别有心思,怎么会注意到…还有他哥哥年羹尧,也不是好玩意儿,前些日子还跟在八哥屁股后面,眼瞅着八哥失宠,又和三哥九哥套近乎,要知道,他可是四哥的门下,这么个背主的东西,以后绝不会有好下场…是不是,四哥?”

欧阳却没理他,扶着芷云,冲七月道:“把我的披风给十三爷披上,再拿个暖炉。”

等七月领命下去,才转头看着胤祥道,“这么冷的天气,也不知道换厚衣服,要是冻出病来,四哥怎么和弟妹交代。”

胤祥一缩脑袋,讪笑,赶紧从明德手中的筐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的漆盒,双手捧到芷云面前:“嫂子,这是弟弟一点儿心意,你快给弟弟说说情,让四哥息怒吧。”

芷云却由着他们两兄弟拌嘴,这段时间,胤祥的日子不好过,心里大约郁闷得很,兄弟俩调侃几句,有助于放松身心,是好事。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十六章 年节

第十六章 年节

天上的雪越下越大,欧阳让人收拾了地上的仙桃,一众人却是回了屋里。

七月乖觉,先领着十三下去,不一会儿,胤祥进门的时候,已经换了大毛的衣裳,怀里揣着暖炉,身上还披着胤禛的披风,又给他灌了一碗红糖姜汤,这屋里本就不冷,这么一折腾,胤祥额头便不觉见了汗。嘴里直嚷嚷着——‘热’。

芷云却不理他,打开他拿来的那个漆盒,见里面隔着的全是芷云喜欢的精致点心,尤其是七彩冻香糕、蜜饯鲜桃、蜜金钱桔三样儿,都不是多么贵的点心,可是,却为芷云小时候最爱的零嘴儿,抬头看了自家大哥一眼——胤祥哪里能知道芷云喜欢什么,恐怕是大哥做了军师吧。

现在明德已经是掌印堂官,实权在握,圣上却还命他在南书房行走,越发见多识广起来,早就没了往年的书生意气,身上已经有了些许威势,芷云心里也一笑,明德的性子纯良,幼承庭训,素来衷心,确实对康熙的脾气,只要把持得住,大约出不了差错了。

本来只想和家人一起,乐乐呵呵地过个小生日,谁知,两口点心下腹,李德全便来宣旨,替圣上赐了芷云银丝面两担、八棱澄泥砚两部,珐琅彩瓷具一套,二尺红玉珊瑚两盆,并各色长寿如意金银馃子一大盘。

欧阳和芷云面面相觑,却还是得谢恩接旨,等送走了李德全,欧阳苦笑道:“咱们想低调点儿,可偏偏那位不让,你看着吧,今天别想躲懒了”

十三和明德一看这般情形,连忙脚底抹油,全走了。

果然如此,天还没擦黑,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外加能和雍亲王说得上话的大臣们,一个个排着队往王府里抬了一堆的礼物,他们的家眷也有不少亲来道贺,没办法,芷云只好紧急置办了几桌酒席,到底应付过去,没有失了面子。

只是这一番张扬,不知道会不会碍了那位正心神不定的太子爷的眼,要知道,今年万岁去承德避暑,外加南巡的时候,仍旧是太子监国,但这位太子爷比起过去,性子更加急躁些,甚至有些不管不顾地打压八爷党,就连对着欧阳也是冷着脸,防范得很,越发没有太子的气度。

一场生日过去,转眼过了腊月,年节到了。

雍亲王府里自然是忙翻了天。芷云这个福晋,不在府里便罢了,既然在,自然不能和往常一样,一切撒手不管,拟定各处的礼单,给下面的赏赐,还要应付一波又一波来送礼的人,再加上府里的阿哥格格们的礼物更要精心,着实有些辛苦,幸好有崔嬷嬷、七月、十月帮衬,芷云才显得从容些。

到了二十九,雍亲王府中,已经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装扮的既喜庆又庄重,亲王府的奢华大气还真不是一般勋贵之家能比拟的。

芷云虽然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十多年,经历过的年节也不知凡几,但每一次过年,心里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异样,不独是她,等到接了康熙赐下的‘福’字,又参加完家宴国宴,回屋里躺在床上之后,欧阳搂着媳妇的肩膀,目光悠远——“上辈子从春天盼到冬天,就盼望过年,到不是求别的,只因为到了年上,我们一家子才最有可能聚上一聚,也能祭拜一下同伴,放松放松,虽说这个年也每每过不踏实,但到底是有个合家团圆的盼头…”

芷云只听着,没说话,她上辈子不一样,孤女一个,没什么亲戚,每次过年,不是没反应过来,年已经过去,就是看着别人家里热热闹闹,独自惆怅,所以,不能完全了解欧阳的感觉,只是,每到年节上,自己也会思念上辈子为数不多的那几位会在初一打电话拜年的几位友人…想来,欧阳的想念,一定比自己更多百倍。

“有时候我总是想,我的衣冠冢应该是设在祖坟里了,只是,爸妈兄长,叔叔伯伯一年年在黄泉路上等待,却一直等不到我过去…”

芷云一愣,觉得眼睛酸涩,心底一叹,伸手握住欧阳的手,头也挨过去,枕在他的肩头,低声咕哝了句:“…何必想那么多?”

好在,欧阳本是洒脱的人,也不过一时感慨,马上就回转过来,笑道:“是,能有今日的造化,已经是老天厚爱了。”

这一夜,夫妻两个相拥而眠,睡得平稳安逸,第二天一早儿,芷云睁开眼睛的时候,欧阳居然尚未起身。

在大清朝当皇子也不容易,一年到头歇不了几日,如今过年,欧阳难得能逮住机会休息,芷云索性给他拉一拉被角儿,也不叫起,低声招呼了侍书和侍剑进来服侍。

如今过年,与往常不同,芷云的衣着打扮,总要庄重一些。

侍书手上利索的将芷云那一头水亮的发,轻轻巧巧地束在头顶上,结成横长式的高发髻,打开首饰盒儿,芷云随手拣了并蒂莲的珠钗,又加了几样精巧,重量也比较轻的首饰装扮齐整,换了一身儿水红的喜庆旗袍,还没来得及描眉,就听见侍书行礼道:“给王爷请安。”

芷云闻声回头,就见欧阳半坐在床上,脸上挂着笑,这不是芷云第一次看见欧阳的笑脸,却觉得他今天的笑容,分外温柔,心底不觉也是一片柔和。

“下雪了…”

欧阳透着窗户向外一看,见天地间一片晶莹,屋子里暖和,感觉不出来,但这想必是一场大雪。“所谓瑞雪兆丰年,这是个好兆头。”

来到这个时代,欧阳也好,芷云也罢,所思所想的其实都是自己,哪怕欧阳想争夺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也是因为那个位置在手,对自己和芷云的生活与修行有利罢了。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欧阳阅历加深,年复一年地看着这个世界今年旱灾,明年水涝,边疆上兵祸不断,老百姓们的生活,哪怕是在所谓的盛世,也永远是艰难困苦。其实,只要稍稍能填饱肚子,用不着忍饥挨饿,他们便觉得十分幸福了。

如今欧阳又有了儿子,这个世界,会是自己的子孙永久生活的世界,他便难免也起了几分悲悯心肠,觉得自己若真能得到那个位子,其实在冷眼旁观之余,不妨稍微使一些力气,加快一点儿这个世界进步的速度,至少,让天灾变得不是那么频繁,让国家富足,老百姓能得一温饱,几百年之后,这个国家能少些磨难…

“想什么呢?”芷云挑挑眉。

“没什么…走,去看看雪。”欧阳净了面,收拾停当,和芷云穿了样式一样的大毛衣裳,携着她的手,走出门去。

两个人在无限世界的时候,天南海北四处飘零,见惯了风雪,在大清朝更是一直生活在北方,这雪景也看了十几年,但每一次见,总觉得不够。

此时正值隆冬,天亮得晚,这会儿时间尚早,天空有些阴暗,雪光却晶莹闪烁,照亮了天地,芷云一伸手,看着雪花在掌心里融化,侍剑被唬得连忙给她撑起伞,嘴里抱怨道:“我的好福晋,你可仔细些,要是着了凉,崔嬷嬷非撕了奴婢的皮不可。”

芷云没说话,欧阳也只勾了勾唇,伸手握住芷云的素手,两个人的手都不算冷,握在一起,更是滚热。

院子里的树木都染了银霜,地上低矮的灌木丛,被大雪笼罩,结了冰,朝霞落下,红通通的宛如晶莹剔透的珊瑚,美不胜收。

这一赏雪,便误了时辰,吃完早饭的时候,来请安的王府佳丽们,早就等得不耐烦,芷云索性只略坐了坐,便让她们散了,反正,对着一双双越来越诡谲,隐含着嫉妒,忧虑,嘲讽的,各式各样的眼神儿,她自己也不舒坦。

大雪下了数日,到了正月,却放晴了。

芷云觉得有些遗憾,可府里的女人们却欢欣鼓舞,只要雪一停,这正月十五的“元宵灯节”,她们就能好生乐呵乐呵,最起码还能见一见自家王爷。

所以,到了这一日,王府从李侧福晋往下,所有的莺莺燕燕们,全都可劲儿装扮自个儿,恨不得人人拾掇得花团锦簇。

自古以来,元宵节便是传统节日,每到这日,皇宫、民间处处张灯结彩,花灯焰火照耀通宵,热闹得很,虽然满人入关,清宫没有办灯会的习俗,但有句话说得好,入乡随俗嘛,宫里不办,京城各大王府,却是早早就要备上各色花灯,请戏班,吃元宵,新出炉的雍亲王府自然也不会例外。

到了正月十五日清晨,雍亲王府中,从上到下的仆从们忙得脚步离地,皆是为着晚上宴席做着准备,芷云到不着慌,反正欧阳现在在宫里,康熙这阵子很喜欢他的儿子们在眼前扮演父慈子孝的戏码,估计一时片刻回不来了。

她搂着乐乐,在屋里消磨了大半日,又先给儿子弄了些好消化的吃食填饱了肚子,交代七月和十月照顾着些,千万别让这小子吃一些不该吃的东西,这才梳妆打扮好,走到正堂坐下。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十七章 良辰

第十七章 良辰

芷云端端正正地坐在首位,在外面吃够了食儿的雪豹阳阳,像只温顺的小猫一样窝在她的膝头,弘昊也乖乖挨着她坐着,板着脸,很沉稳的模样,只是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看起来到比往常多了几分活泼,手里还有一下没一下地揪阳阳的毛发,惹得阳阳数次冲他呲牙咧嘴的。

府里的女人们也难得齐聚,芷云一抬头,见大家都着新衣,打扮得或端庄,或娇柔,哪怕姿色稍嫌平庸的宋氏、武氏,在红艳艳的灯火下,也婉约明丽,别有韵味,更别说本来就千娇百媚的李氏了。

这些女人们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八卦,关系好的凑在一块儿,聊聊家长里短,李氏身份最高,坐得离芷云最近。

她面上笑得开怀,但是,看见芷云那数年不变,依旧娇艳粉嫩得一塌糊涂的脸,哪怕正值佳节,明知道不应该,心里还是泛起一股子酸气:“哎,不知道明年选秀,府里会不会添几个妹妹?咱们爷如今是和硕亲王,宫里的德妃娘娘才说,爷的子嗣确实单薄了些…”

言下之意,自从芷云这位嫡福晋进府之后,爷身边就再也没有添过人,芷云不是个贤惠的,有故意阻拦王府子嗣的嫌疑,现在胤禛成了亲王,宫里的主子们肯定要赏赐新人,到时候,这个家里还是不是芷云一枝独秀,那真不好说。

她在一边儿说得既温和又隐晦,可在座的都是些什么人,哪能听不出来,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芷云隐约觉得有好几道视线偷偷地在自己的脸上扫来扫去,她却没什么表示,只当没听见,自顾自地坐在一旁享‘艳福’的同时,还逗弄三个小阿哥,和静柔。

弘昀今年九岁,已经在上书房读书几年,他算不上聪明,可也知道上进,在众王府的小阿哥里面,不算出众,但因为幸好温和,对兄长恭敬,对弟弟友爱,到是很得众人的称赞。

弘时却不一样,他今年才五岁,豆丁一般的小人,还有一年才能去上书房读书,可是已经变得很有主意,在长辈面前,又会撒娇卖乖,连太子、老八、十四几个,也说胤禛生了个好儿子。

他书读得也极好,骑射工夫因为年纪小,还看不出来,但他身体比哥哥强上许多,将来的成就,想必要强过弘昀,不过,这孩子不知道跟谁学的,自带着一股傲气,似乎瞧谁也不上眼,连对着他亲哥哥也不大有敬意,好在他还小,弘昀的性子又偏于敦厚,到没闹出兄弟不和来。

二格格静柔今年十四,长得和她的母亲很像,眼睛却酷似父亲,是个难得的美人,宫里德妃娘娘喜爱得很,经常召见,所以,在康熙面前也是挂了号的,性子有些沉默,但并不闷,女红中馈学得不错,还擅长书画,在众多皇家格格里面,也是难得的小才女,眼见马上就要到嫁人的年纪了,李氏对她也格外上心,似乎正求着德妃,不想让女儿嫁去蒙古。

众人又说了会儿话,就到了掌灯的时候,芷云拍拍手,七月下去传了句话,不过片刻整座雍亲王府瞬时亮堂了起来,灯火通明处,恍然白昼。

在花灯焰火的照耀下,欧阳从宫中回来,坐在芷云身边,受过众人的礼,随意吩咐摆了饭,今天按规矩要吃元宵,芷云和欧阳也不爱宫里赏赐下来的这种元宵,太甜太腻,只稍微沾了沾口,欧阳就吩咐众人自散去赏灯,不用拘束。

芷云坐在一旁,看着他板起脸,一身的冷然,眉宇间尽是戾气,竟吓得本来想借机凑过来说几句话的李氏踌躇不前。到是暗自好乐,笑眯眯地安抚了同样被父亲的黑脸吓到的几个小阿哥,让七月取了漂亮小巧的金鲤鱼样儿走马灯,递给几个孩子一人一个,让他们拿去玩。

这走马灯是用金箔和珍珠镶嵌制成,不但上面的图案十分新奇有趣,画得是Q版的小阿哥和小格格们,或读书,或习武,给弘昊的那一个,甚至还有长着毛茸茸的兔耳朵的形象,而静柔却是乘坐着雕刻了美丽花纹的南瓜形马车,在天空中遨游。

所有的灯笼,被风一吹,那些金箔叮咚作响,声音清脆如山泉,宛如一首大自然赋予的仙乐,一下子将小孩子们的心神全给吸引住了。

弘昀和弘时这两个自以为长大了,已经不喜欢花灯的小少年,也拿着灯笼爱不释手,雀跃不已地四处奔跑,一时间,连大人们也频频来看,府里一时间欢声笑语无数。

欧阳却携了芷云的手,没有带一个下人,偷偷溜出门去,芷云挣脱不开,无奈地嗔了他一眼,“府里的灯,比外面可不差呢,你想看,在府里不是一样?”

话虽这么说,芷云心里到也想出去溜达溜达,于是,给崔嬷嬷她们使了个眼色,让几个人多照顾一下弘昊,再拍了拍阳阳,让它也留下,这才顺从地偎依着欧阳,跟着他的脚步前行。

一出府门,欧阳就拿出两个并蒂莲灯笼,塞了一个在芷云手里。

芷云莞尔,见那灯笼做得虽然不算粗糙,但也普通,上面用水墨画了芷云和欧阳两个人的身影,在烛火的映照下,影影绰绰,不是很清楚,但自有一股朦胧的甜蜜美态,显然是欧阳自己的手笔。

芷云心里高兴,拿着灯笼和欧阳的灯笼轻轻相撞,嘴里却调笑道:“你这算不算是白龙鱼服?万一让御史知道,参你一本,到时候有你好受的。”

欧阳挑了挑眉,帮着芷云重新系了一下斗篷上的缎带,笑道:“最近御史们个个装起缩头乌龟来,清闲太过了,要是万一被他们知道,给他们添些活儿干,也不是坏事。”

芷云扑哧一声,笑了,摇摇头,康熙朝的御史们可不是好相与的,经常喜欢找一些皇室宗亲,甚至是皇上的小错误,拿出去狠狠批判一番,一来,自己扬名,二来,可以给万岁和勋贵们一个显示自己虚心纳谏,知错能改,心胸大度的好机会,虽然是双赢的选择,可是,被那些御史们参奏,却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儿,哪怕只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圣上也要酌情处罚一二…

上元节京城的夜晚,各式各样的灯笼挂满了长街,虽然比不得王府里红绸装点,金碧辉煌,那些灯笼,也比不得府里的精致华丽,但是热闹的气氛,还是让芷云一向趋于平淡的情绪,稍稍高涨起来。这繁华热闹的古代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对他们来说,果然不再是一场梦,而是真实的生活。

两个人携手在爆竹声中慢慢地闲逛,偶尔在小摊子前面买两个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这一对儿挽手走在一起,到和寻常夫妻没什么不同了。

芷云买了两根糖葫芦,也不吃,只是觉得圆圆的,红红的,沾着冰糖的山楂,穿成一串儿,分外喜庆可爱。

偶尔有路过的男女老少,看着芷云和欧阳,男子英俊,女子秀美,又都是眉眼含笑,亲密非常,还以为两个人是新近成亲的小夫妻,都报以善意的笑容,他们寻了一个卖汤圆的小摊儿,结果,人家老板心情好,居然免费奉送两碗,还祝福两人举案齐眉,偏偏欧阳这人居然嬉皮笑脸地应下,说了一大堆吉利话,把那摊主哄得眉开眼笑,三个一碗的元宵,立马加倍,到把芷云逗得哭笑不得——

芷云自己就不说了,十八岁,也许在二十一世纪还是花样年纪,可是,在这个大清朝,却绝对算不上多么年轻,如果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还没有成亲或者定亲,恐怕都嫁不出去了,至于欧阳,他这个外皮年过三十,在这个朝代已经算是中年男人了,居然还敢扮嫩?要是让那些朝廷大员们看到他们畏之如虎狼的冷面王的这一点童心,估计京城的棺材铺老板就要高兴了。

不过,也难怪别人误会,两个人也太得天独厚了些,岁月似乎完全拿两个人没有办法,这么多年过去,芷云还跟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差不多,欧阳也一样,看起来只有二十一二岁,往常他板着脸,又因为皇家的阿哥们本就保养得当,他的面相还不大显老,别人看不出端倪,但今日,他一身常服,走在大街上,和寻常百姓站在一块儿,就显出不同来了。

吃完元宵,芷云就想找个茶楼歇歇脚,她的体力虽然不错,但毕竟是施法者,和身强体壮的战士不能比,走得久了,还是会疲倦。

走到一座茶楼前面,整座茶楼从上到下,挂满了彩灯,里面的客人不少,显然茶水是不错的,芷云刚想灯楼,欧阳却在大门口儿停下,看着两侧的对联,笑道:“这字儿,有点儿眼熟啊。”

芷云借着灯光一看——上联是‘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下联为‘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点点头,芷云道:“对联这东西,我虽然不会对,但欣赏一下还没问题,这一联对仗工整,天衣无缝,算是妙对了…这字,写得也好。”看着墨迹未干,显然是新写的,京城里有才气的人不少,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碰上的。

旁边站着迎客的小二见状,立即喜盈盈地笑道:“夫人真是好眼力,这可是‘父子双学士’的张英和张廷玉两位大人吃过茶,在小店门前新写的…”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十八章 木兰秋狝(上)

第十八章 木兰秋狝(上)

“哦?”

欧阳笑了笑,压低声音在芷云耳边道:“张老大人和衡臣的嘴向来挑剔,这一回居然愿意给这家茶楼写对联儿…咱们不如进去解解渴?”

茶水果然不错,当然不能同芷云植物园里的茶叶比,较王府里圣上赏赐的茶叶也差得远,可是,茶博士的手艺好,也用心,还有个须发花白的老先生在前面说书,环境也热闹,哪怕不是最顶级的好水好茶,喝在口中,也别有滋味而了。

“那是何清开的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