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后宫宫妃慷慨解囊,八旗勋贵们还有满朝文武大臣也个个效仿,一时间,到是朝野上下一片赞叹,很有几分把大清朝夸赞成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而雍正皇帝就是千古明君的意思。

也就欧阳脸皮厚,要换了芷云这样的,说不定会被说得浑身发毛。

这也算是舒缓了朝廷本来变得有些紧张的气氛。

自从欧阳登基以来,是大刀阔斧地在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全面进行整顿。尤其是在吏治上,他更毫不留情,很是整治了一把康熙末年多少有些废弛的吏治。

可这种事,哪怕像他这么有本事的,也不可能轻轻松松地达成,这本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完的,结果,一大堆新政,或者不大新,可也不是很招人待见的政策实施下来,各方势力,新臣老臣之间,闹得很不愉快。

再加上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政敌们推波助澜,比如说那位到了盛京依旧不肯安分的十四,这段时间听说十四和德妃闹得很僵,虽然没有撕破脸,可看样子也快了。

现在忽然有这么一桩不算太大,可也满吸引眼球的事情插入,到是让一帮人心里面绷紧的那根弦儿松了一松。

说了会儿话,又吃了十月准备的茶水点心,到月上树梢的时候,芷云忽然想逛街,在大清朝晚上能出门的时候也就几个节日,可在红楼这边儿,夜市却非常红火,芷云索性就换了一身湖绿色的简单衣裳,扮成寻常人家的小媳妇,连两个孩子都没带着,拖着欧阳的手,直接出门。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打算到老八、老九那转转,既然这两位不登门,那只好是她们前去拜访了,结果,刚到了槐树胡同,欧阳一掀开车帘儿,芷云还没有下去,就愣了一愣。

前方不远处的巷子里,也停着辆马车,一个少女盈盈地站在一座石狮子后面,这少女不稀奇,问题是,这少女芷云认识,正是薛宝钗,可是,这薛宝钗变化也未免太大了,怎么装扮得跟林妹妹似的?

芷云眨了眨眼,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就见薛宝钗脸色有些苍白,瘦了许多,都有尖下巴了,上了一点儿清淡的妆,发上只戴着一朵粉白色碗口大小的宫花和一只白玉簪,身上穿着一件月白色单裳,胸前紧裹了一身玫瑰红比坎肩,远远看去,素腰一束,不盈一握,颇有几分若柳扶风的姿态。

这是珠圆玉润的宝姐姐吗?

芷云哑然失笑,宝姐姐的迷人就在于她和林黛玉不同的美,可这么一整治,虽然美人就是美人,怎么也不会难看,但还真是少了以前的风姿。

薛宝钗站了片刻,不一会儿,有一个老翁过来,凑到她眼前说了几句话。

那薛宝钗迟疑片刻,脸上多了几分仓皇无措,那老者连忙又压低声音很急促地说了几句,终于,薛宝钗一点头,那老者松了口气,连忙给这位小姐戴上幕笠,扶着她蹬车而去。

等她走了,薛家马车的影子都看不见了,芷云和欧阳才下了车,漫步过去,到那灯笼上挑着明晃晃艾字的宅院前,欧阳刚一敲门,手还没落下,大门咯吱一声,就开了,首先冒出来的不是管家仆从之类的人,竟然是老九胤禟的脸。

胤禟一见是欧阳,愣了愣,脸上顿时变得古里古怪,“您…咳咳…”也是,乍见应该在紫禁城呆着的万岁爷冒出来,他想不惊讶也不成。

胤禟心里一苦,这位怎么跑来了?也不怕出什么意外?

“爷,九爷,您慢着点儿…”这时,后面跟着伺候的小厮,才举着手里的红灯笼,连滚带爬地跑出来,一边儿跑,一边儿招呼自家爷,结果,刚近前就看到了欧阳,身体登时一僵,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啊…奴才,奴才给万…”

“行了,闭嘴吧,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欧阳掩住唇,咳嗽了一声,挥挥手让这小厮起身站在一旁,随即扭头看着胤禟道,“你怎么自己跑出来开门?你也老大不小了,别像个孩子似的,既然当家做主,好歹也要有点儿主子样儿。”

“哟,四哥,您是什么时候都不忘教训弟弟啊?”胤禟脸上露出几分嘲讽,不过,到底是顾忌欧阳的身份,还是乖乖地客客气气地把两个人让进门,嘴里笑道,“弟弟这不是听说下人们说,家里有美人登门,这才急着来瞧瞧嘛,没想到…”

胤禟眨了眨眼,把后面那句——‘美人确实有,可惜,名花有主了。’——这句话又给吞了回去,他再放肆,站在眼前也是皇帝和皇后,当着皇帝的面,说这种几乎可以称之为调戏皇后的话,他可没那么大的胆子,现在的欧阳不是历史上的那位四爷,和兄弟们的关系没有僵硬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老九还是得注意影响的。

芷云一笑,到也不介意,“刚才那位姑娘是来干什么的?”

胤禟笑嘻嘻地请了两个人进门,嘴里漫不经意地道:“据他们自己说,那姑娘的父亲和这宅子的原主人是旧识,他们这是登门拜访,不过呢,哪一家登门拜访,会让个小姑娘带着一老仆独自来?这也太不规矩了,而且,一开始给他们开门的老陆说,那小娘子一双眼一个劲儿地往里面瞄,虽然貌似镇定,可老陆总觉得她带着一股子慌乱,后来老陆解释之后,那老仆还想进来讨杯茶水…弟弟到觉得,这里面怕是有些问题,这才亲自出来看看…”

欧阳白了他一眼,就刚才这小子那股急切劲儿,明显就是听说人家是美人,才特意亲自出来瞧一眼的,老九好色的名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才遮掩,哪里还来得及?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

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

烛台里灯光如豆,不算明亮,却仿如春日桃花,灼灼其华。

两个修长的身影儿,在这样的烛光下,显得极为闲适。欧阳和芷云进来的时候,胤禩到不怎么惊奇,至少,比胤禟要沉稳得多,见了万岁驾临,只把手里捧着的一本金刚经扣在桌子上,不冷不热地行了礼,招呼欧阳和芷云坐下。

丫头们上了茶,老九不耐烦听这两个人说那些颇有几分繁琐的政务,便朝八哥使了个眼色,笑道:“那女人我没看着,不过,听老陆说,颜色可比秦淮河上的歌姬艳丽得多,正好八嫂子不在,人家又主动送上门来,不如八哥有时间去勾搭勾搭,弟弟我就不和你争了。”

说完,他随手拎了鸟笼子,又搂了一个面貌娇娆的侍女,嘴里哼着不大正经的江南小调儿,一摇一晃地晃出门去。

这位九阿哥不着调也不是一天两天,整个京城所有的皇家阿哥,哪怕是老十,也比他要守规矩些,胤禩知道他的性子,自然不与他计较。

别说,胤禩比欧阳这个当皇帝的还要讲究些,虽然不在京城,甚至已经跑到另外一个世界来了,皇阿哥的架子还是端着的,屋子里伺候的宫女太监加起来有七八个,人手一把扇子,恰到好处地给主子们扇风。熏香也是宫廷里常用的上等品,味道很淡,可暗香浮动,闻起来比一般的香舒服得多。

芷云咽了口茶,笑眯眯地环视这间约莫有十几平米大小的雅室。

不愧是宫里最清雅,最讲究生活品质的八爷,房子布置得极好,并不是奢华,只是舒服。柚木雕花的大屏风,将雅室隔分成一东、一西两个小间儿,地上铺着乳白色的毯子,窗户开着,外面有竹林,凉风习习,一点儿也不显闷热,窗台下,设了一个软榻,旁边是黄花梨的书架,上面摆放了数本佛经,也有一些话本游记。

此时,欧阳和胤禩,一左一右,都斜靠在小桌的两边儿,手旁摆放着小点心,还有菊花茶,看起来颇为惬意,胤禩手里握一卷黄绸布包着的金刚经闲闲的看着,欧阳则摩挲着桌子上紫檀木棋盘上的棋子,时不时地捻起一颗,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两个人各做各的事情,却是压低了声音在说话,嘴里片刻都没停下来。

芷云坐在对面的软椅上,饶有兴趣看着他俩,要知道,这两位其实都不是那么多话的人,又都是风采气度绝佳,欧阳就不说了,难得的是这位夺嫡失败,按说应该很失落的八爷胤禩,和他坐在一起,于风度上,居然也差不了多少。

也是,鼎鼎大名的‘八贤王’,又怎么可能真是个简单人物,要不是欧阳的作弊手段太厉害了,这一场纷争半点儿公平都没有,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臣弟离京之前去了素香楼,吃了它们那儿的八宝鸭子、珍珠糯米、蜜汁梨球还有百合绿豆糕…”胤禩忽然一转话题,眼睛里闪过一抹怅然,“只可惜,臣弟没见到长袖善舞的白笙笙。”

“白笙笙二十年前就去世了,八弟当然看不到。”

欧阳一笑,拿起桌子上的绿豆糕吃了一口。说实话,他有点儿惊讶,要不是他是法师,对记忆的掌控已经到了细微的地步,说不定,还不能那么回想起来,毕竟,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当时,欧阳还不是胤禛,身为皇四子的胤禛,也只有十六七岁吧?而皇八子胤禩,也才只有十三四,还是个少年。

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也已经开始对那把椅子有了心思,可康熙依旧年轻力壮,太子仍然备受宠爱,为人也不像后来那样偏激,还是颇有能力,可以服众的,那时,胤禛是太子党,胤禩别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也和太子也算不上差,当然,因为胤禩出身的缘故,高高在上的太子到还不曾把他放在眼里,可至少,之间的关系也不至于剑拔弩张。

胤禛记得,那会儿他和胤禩的关系不错,除了老九之外,自己和他的关系也算得上平和亲近了。

白笙笙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百年老食府素香楼掌柜的三女儿,长得也只是一般清秀,算不上绝代佳人,别说和京城有名的美女相比,纵然是皇宫里随便拉出个宫女来,到也很有可能比她强上几分。不过,白笙笙却和一般的商家女儿很不一样,她极聪明,又有一个也很聪明,同时还极有本事的娘亲,她娘亲早年是江湖人,后来被白老板救了,于是就嫁了人,从此扔下刀剑,一心一意地为相公洗手作羹汤,老老实实地相夫教子。

这位白姑娘随了她娘亲的性子,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低微而自卑,相反,她非常努力,也天赋异禀,十二岁那一年,就织就一手好锦,弹得一手好筝,作得妙诗,还舞得好剑,不是那种纯粹观赏用的剑舞,而是真正能光寒十九州的剑。

所以,白笙笙纵然没有十分的美貌,却小小年纪,就有了偌大的名声。

这名声就连皇宫里的人也有一点儿耳闻,有一回胤禩生日,喝了一点儿酒,他年纪还小,酒量不好,只喝了一点儿,就醉了。不知道怎么的,正好碰上胤禛,就扯着胤禛的袖子嚷嚷着想出宫,想吃美食点心…

要是平常,胤禛大概会板着脸训他一顿,毕竟,当时的皇四子已经有了几分冷面阿哥的气势,可那一天,正巧胤禛去了德妃那里,还送给十四一只荷包,其实是十四见胤禛腰间的荷包好看,自己抢的。偏偏让德妃看见,这位德妃娘娘当场就很紧张地把十四手里的荷包抢下,扔到一边儿,还打了他一巴掌,又把红了眼的十四搂进怀里,恶狠狠地骂他不小心,要他以后再也不许要外人的东西…

胤禛听到‘外人’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感觉,欧阳已经忘了,只记得他被胤禩拉住衣袖,纠缠着撒娇耍赖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心软起来,居然当真回了万岁,带着他出宫去。

两个算不上有多熟悉的兄弟就这么结伴在大街上逛了一整天,傍晚的时候,肚子饿了,就到有名的酒楼里吃饭,结果,一顿饭还没有吃完,就看见二楼冲出来一个一身劲装的小姑娘,手里拎着一把寒光凛冽的宝剑,扑出大门,一剑飞刺,削断了一个正准备下手偷客人荷包的小偷的裤腰带。

那会儿整个素香楼都沸腾了,胤禛和胤禩也傻了眼,他们都是皇宫里出来的,哪见过这般彪悍的小姑娘,要是长得人高马大,腰粗膀圆也就算了,偏偏这姑娘生得明眸皓齿,腰身纤细,皮肤雪白,还识文断字,知书达礼,嗓音也柔和。

胤禩一下子惊为天人,仗着年纪不大,硬是缠着人家姑娘说话,好在那姑娘也很大方,没有一般汉人家女儿规矩那么多。竟然真和他们俩说上了话,她说自己姓白,叫笙笙,是白掌柜的小女儿,又说自己喜欢舞剑,也喜欢读书…

再后来,只要一有机会,胤禛和胤禩就会跑到素香楼,点几个招牌点心,比如八宝鸭子,比如珍珠糯米,比如蜜汁梨球,比如百合绿豆糕,然后把白笙笙叫过来,偶尔要是这位小姐心情好,他们还能听她弹筝,要是她心情不好,说不定就能看见她舞一回剑。

也许是太出风头了,白笙笙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十五岁那一年,白掌柜还来不及给她说一门好亲事,她就让太子给相中了,那是太子,在大清朝绝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白笙笙再有本事,也只是一介商女,纵然千不愿,万不愿,怎么和太子爷争?

就算她的的确确认识两个爱新觉罗的阿哥,可是,无论胤禛也好,胤禩也罢,都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姑娘,去和他们的太子哥计较。

所以,白笙笙到底没能穿上她花费了一整年的工夫,自己织锦,自己绣出来的嫁衣,连轿子都没有,就让人简简单单地裹了送上了太子的门,白掌柜还不敢伤心,这在别人看来,可是一步登天的好事,他得端着笑脸,好好应付别人的道贺。

“不知道为什么,臣弟最近老想起往事来,老怀念以前的日子,大概是老了,也只有老人才会总喜欢回顾往事吧…只是,臣弟到底还是没有皇兄记性好,根本不记得白笙笙是什么时候死的了,甚至连她的容貌,都记不大清…”

事实上,就算胤禩曾经对那舞剑的女孩儿动了心,但他还是不可能把一个小姑娘真正放在心里,也不会为了她去和如日中天的太子作对,甚至连提都不会提一句,后来哪怕是在宫里偶然见到那人,大概他也认不出来了。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闷,芷云眨了眨眼,精神力探出去,在欧阳脑子里道:“真没想到,您老人家还有这种桃花运呢?”

“不是我。”欧阳暗暗翻了个白眼,脸上却纹丝不动,只笑道,“喜欢回顾并非坏事…”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一百零三章 不同

第一百零三章 不同

许是说到往事,胤禩有些沉默。

欧阳对这些感触不深,毕竟并不真是自己的经历,只是他的记性太好,那时年龄也较大,反而比胤禩了解的更清楚——白笙笙进宫之后,太子也新鲜了几天,很是给了几个月的宠爱,只是她身份太低,到底上不了台面,连个侍妾的资格都没有。

皇宫里的水很浑,太子好美色,宫里的侍妾美姬更是多如牛毛,就连男宠也不少见,白笙笙再好,他再新鲜,也难长久,甚至连一年都没到,太子大概就忘了自己曾经宠爱过的女人叫什么了。

她身上有功夫,可宫里的女人们精通的那些招数,她一样也不会,或者,她根本不想学会,所以她当然过得不好,一开始有太子宠爱的时候,到底不至于太难过,可一旦太子那点儿微薄的宠爱没了,她一个毫无根基的,只是被太子爷偶然看重,随便找了个借口弄了个汉军旗包衣奴才的身份带进宫里的小女人,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欧阳从胤禛记忆的角落里将进宫之后的白笙笙翻找出来,又和在宫外的相对比,也不觉唏嘘,容貌上相差并不大,只是苍白瘦弱了些许,但精神气却没了,宫外的白笙笙鲜活得像太阳,而宫里的,却已经成了残烛。

之后,就是白笙笙人老枯黄,一天天熬日子,熬到死亡,死亡原因欧阳不知道,只是某一天,她就被一张破席子卷着,由两个小太监从东边的角门抬了出去,当时的胤禛动了恻隐之心,悄悄吩咐手下给置办了棺木,找了块儿地下葬了。

白笙笙就像许许多多存在于皇宫大内的冤魂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连欧阳都很奇怪,明明已经过了几十年,胤禛为什么还会记得一个很寻常的女人,竟然还愿意分给她一点儿同情心。毕竟,他之前从不曾在意过,要不然,哪怕是随便伸伸手,白笙笙也不至于落下这么个凄凉的下场…

记得不知道多久之后,胤禛再去素香楼吃饭,素香楼的老板已经换了人,百年老店,正式易主,胤禛也就不在去吃了,总觉得里面的点心再也不是他爱的那个味道。

“薛宝钗的身世和白笙笙有点儿像,当然了,薛宝钗家世要更雄厚些,她本人也幸运许多,一开始我还以为两个人的性情也有相似之处,还颇动了几分好奇心,可惜啊,这让何清一调查才发现,完完全全是相反的两个人,真奇怪,明明是差不多的出身,怎么就能养出性格迥异的女儿来?”

下人们上了酒菜,胤禩陪着欧阳喝了点儿酒水,芷云也上了桌,一屋子的人没有一个说这很不合规矩的话,甚至连一个异样的眼神都不见,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胤禩这个人,虽说从前表面上对待下人甚为宽厚,手底下甚至有一堆被‘惯’得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奴才,但他也知道这么做的后患所在。

只是那时他有心争夺高位,必须让自己宽厚大度,要挂上一副‘礼贤下士’的、对奴才们也同样包容体贴的假面,总要留下些许后遗症,哪里真有可能面面俱到…这不,一旦身份改变,八爷手下的奴才,立时也跟着换了一个样子。

“哦?那位薛宝钗姑娘不是头一次登门?八弟这就已经调查过了?”芷云眨眨眼,顿时起了几分好奇心,难不成,这位八爷竟然对那个薛宝钗动了心?虽说薛宝钗容貌才学都上佳,要不然也成不了红楼里能和林妹妹相提并论的美人,可这位八爷就不担心家里的醋坛子?

“手里有她的资料…刚进京的时候,这女人盯着臣弟看了老半天,后来又四处打听臣弟的来历,我觉得有些蹊跷,就拜托何清帮忙查了查。”

其实哪里用得着调查,金陵四大家族,在何清和佟辉那边堆积的资料占了好几只书箱,他们家族里的那些事儿,从主子到奴才的所有事情,恐怕自己这边儿到比他们家自己人还清楚了。

芷云只是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不过,爱新觉罗家的小爷们警觉性可真是高,老八让个没什么威胁的小姑娘盯着看几眼竟然就起了防备心,还专门让人去查探。

芷云和欧阳都没有当回事,胤禩想到那个薛宝钗,心情却有几分古怪,他最近总是怀念故人,而白笙笙,虽然当年只在胤禩心里留下了一点儿涟漪,算不上多么重要,可到底是少年心里的一根小刺,而且,是再也拔不出来的刺,当时白笙笙被太子‘抢’进宫,他虽然没有为了美人开罪太子爷的意思,到底是抑郁了些日子。

现在遇上与白笙笙出身来历颇似,同样博学多才,可性格却格外不同的薛宝钗,他的心情难免就有点儿异样,要是白笙笙换成薛宝钗,大概能在宫里混得如鱼得水,说不定还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因为她那样的女人,在宫里太多见了,聪明,世故,看得清自己,没有叛逆的情绪…

可惜,这样的女人就是做美丽,再温柔多情,胤禩还是只能当个乐子看,放不到心里去,至少,胤禩不可能在几十年之后,还记得一个像薛宝钗这样的女人的名字。

欧阳得赶在第二天早朝之前回去,没有在胤禩这里呆到很晚,两个人一边喝着酒,胤禩喝得多些,欧阳只陪着沾了沾唇,一边三言两语把该商量的事情商量完,月上树梢的时候,欧阳便和芷云离开了。

夜里起了风,今儿天气不错,月明星稀,夜市上的人流还没有散去,欧阳带着微醺的醉意,拉着自家老婆的手,也没有乘车,一路溜达了好几圈,这才双双返回浮空城,泡了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两个人又给彼此做了一个还算正经的按摩,就睡下了。至于不正经的按摩,现在不大好做,要是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就丢人了。

天没亮的时候,芷云尚不曾起床,欧阳就收拾妥当,偷了个甜甜蜜蜜的吻,直接传送回皇宫里,为此甚至用了一块儿很珍贵的,一次性定位传送晶石。

贾府

省亲别墅建造得极快,毕竟中秋时节贵妃娘娘就要回来省亲,不抓紧时间哪里行。

只是,这速度也要金银才能堆积出来,而且,这么大的工程,下面的奴才,甚至是上面的主子,还有别的林林总总与此相关的各色人等,谁不想借机多捞好处,贾府的主子们豪奢惯了,男人们一个赛一个的懒惰,不懒的也是各扫门前雪的类型,根本不会去管,贾母也不了解情况,这银钱越用越多,花费比正常怎么也要高上三五倍。

没办法,就是耗费银子,省亲别墅代表了元春的脸面,到底还是得好好地,不打折扣地完成。贾母甚至真的一点点儿把黛玉的嫁妆用上了,一开始只是少少地取用,到了后来,银钱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也许,在贾府心里多少还是有一点儿对黛玉的愧疚存在,到底是没敢把五十万两全动用了,只用了三十五万…

其实,贾母应该写信或者找黛玉当面说清楚情况的,只要她开口,黛玉这么个根本就不大在乎金钱的女孩子,又怎么会不愿意把钱借给自家外祖母?再说,那里面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贾敏当年的陪嫁。可惜,贾母大概是顾惜面子,也不想让外孙女知道贾家已经内囊空虚,连修个省亲别墅也要亲戚们支应了,到底是什么都没说。

事后黛玉知道,大概也不至于怨恨贾母什么的,但失望的情绪,大约避免不了了。

不过,就是用了黛玉的银子,这缺口还是差一点儿,贾母没辙,全扔给王夫人负责了,毕竟,元春总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

王夫人能找谁,只能找薛姨妈。

只是,最近薛姨妈也很不痛快,至少给钱给的不像以前那样的痛快了。

一是薛家的情况真不算好,甚至不得不又结束了一批亏损较大的生意,薛蟠也不学好,整日出去胡混,弄得薛姨妈苦不堪言,根本就拿不出多少余钱。

第二就是她的宝贝女儿薛宝钗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对贾宝玉是越来越不上心,甚至开始有了厌恶的情绪,作为薛宝钗的母亲,她虽然更看重薛蟠,可对女儿也不是冷血无情,也想要女儿幸福,现在女儿不乐意嫁进贾府了,虽说事儿还没有确定,可她却依旧想着暂缓把银钱投进贾府那‘无底洞’的速度,要不然,万一宝钗不嫁进荣国府,这先期投资,岂不是连本都回不来?

不得不说,薛姨妈确实很爱自己的女儿,薛蟠是个混蛋,可对娘和妹妹,还是有感情的,还是他第一个察觉到自家小妹的那一点儿心思,特意追问了一直最疼爱宝钗的老管家,这才知道,他的妹妹竟然看上男人了,还是个年纪很大的男人。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一百零四章 姻缘

第一百零四章 姻缘

一开始,薛蟠和薛姨妈自然都是大怒,但眼看着薛宝钗神思不属,形容削瘦,他们两个心里也不是滋味,便又派人暗暗打探。

不得不说,爱新觉罗家的大爷们保养得确实不错,胤禩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可外表看来,也不过二十七八的样子,尤其是风度绝佳,气质不凡,身边的仆人侍女也个个清秀漂亮,举止甚有规矩,一看就是大户人家调教出来的,就是四大家族的仆从们也照样比不上,再加上老八和老九都不是喜欢委屈自己的,现在买的宅院不但大,而且精致,地段又好,买下来之后,还下了大力气整修,前前后后的花费,怎么也有三五十万两银子了。

薛蟠一看,这人虽然说还不知道底细,但恐怕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就算和四大家族比有些差距,想来也差不了太多,要是他还没有娶妻,又是个有才的,妹子便许给他,也不是完全不可行。

当然,目前也只是这么一想,婚姻大事,不能马虎,怎么也要确定了那男人的身份来历才好走下一步,所以,薛姨妈虽然心下犹豫,但也不好就这么撇开自己的姐姐,暂时不想再掏银钱出来,可还应付着,到底没从贾府搬出去。

薛家那边儿为了婚姻大事在烦恼,她烦恼的是可以选择的目标太少,而她相中的那人,也如梦中花,水中月一般,看得见,却遥不可及。

而林家这边,芷云和林夫人也为黛玉的亲事头痛,不过,他们头痛却是来求的太多了。

最近两年,已经有不少人来打探林妹妹的亲事,就连很多皇亲国戚,显贵人家,有意的也不少,这并不奇怪,所谓‘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这是世家联姻的标准。

以黛玉的出身,林家的嫡小姐,就是当个郡王爷的妻子,那也没有问题。这个年代,想要找一个身份高贵,性子也好的小姐,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容易的事情,林妹妹行情好,也可以理解。

林如海当初求了恩典,林妹妹不用选秀,婚姻大事自是由林夫人这位正经长辈做主,贾家那边毕竟只是外家,林妹妹姓林,哪怕贾母是黛玉的亲外祖母,这事儿,也还轮不到她拿主意,结果,林夫人这两年每一次接待那些贵妇人,总能收获一大群‘这也好,那也好,没一点儿不好’的青年才俊。

这日又落了雨水,芷云和林夫人坐在凉亭里,一边赏外面的雨景,手里随意地摆弄针线,口里一边说着些闲话。

“黛玉的婚事也该考虑了,虽说皇亲国戚来求的不少,但我可不想黛玉嫁进那种复杂的人家,她从小就不耐烦那些人情往来,现在虽然好一点儿,可进了太复杂的人家,这一辈子恐怕再难过得舒服,最好是给她挑一个清贵人家,家里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事儿,和林家的家世差不多也就是了,门第太高,咱们也不去高攀。”

林夫人蹙着眉嘀咕道。

芷云闻言莞尔。她虽然不赞成早婚,毕竟十五六岁的孩子结婚对身体不好,可这个时代,一拖延到十八,那就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哎,可惜,范家没成亲,又和黛玉年岁相当的子弟已经没有了,要不然,让黛玉和昭玉做妯娌,到也不错。”

芷云听着林夫人的感慨,笑了笑道:“范家那样的,哪里那么好找…那周长青你就当真看不上?我到觉得那孩子不错,最要紧的是,黛玉和他虽然只见过一面,可对他的印象,想来还是好的。”

这周长青就是和黛玉有过一面之缘的所谓的那个‘书呆子’。

其实,叫人家书呆子不大合适,这位可是新科状元,不但书读得好,还号称诗画双绝,在京城少年成名的才子里也算一号了不得的人物了。

要知道,最近几年靖朝前三甲的人物大多数时候都是让浮空城的人给包圆儿,主要是浮空城里出来的,作弊手段太厉害,记忆药水什么的不用说,就是上了考场,彼此之间通信也容易得很,又都带着目的过来,不像真正的文人士子那般,很是注重自个儿的名声,肯定不会去做一些小动作,这一帮子那是肆无忌惮,又不是文人,目的性又很强,根本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要想冲破他们的层层包围,金榜题名,那当然得是运气和才气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周长青绝对不是个所谓的书呆子。

而且,因为他的墨宝流传出去的比较少,外人求而不得,他的字画,说一字千金,也不完全算夸张,就连当今圣上都甚是喜欢他的字画,这点他做状元,大概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再论身份,周家虽然没有爵位,可在清朝文臣中地位很高,正经的,和林家差不多,门第相当,是个很好的选择。

林夫人一皱眉,他也挑不出周长青的错儿来,那人相貌才学都有,而且不好女色,家里没有通房侍妾,这一点儿,到是让林夫人极为满意的。

只是,最近周家老爷子病重,快要压制不住下面的子孙了,那周长青有两个哥哥,他这两个哥哥也是有本事的,只是二人不合,一个支持当今大皇子,另一个和三皇子走得很近,在家里都快到水火难容的地步了,周长青年纪最小,比他那两个兄长都要小十好几岁,根本就拿他那兄弟没辙,周家现在正乱着,实在不是个嫁‘女儿’的上上之选。

况且,周家眼看着要卷进这种皇家争权夺利的事情中,她怎么能放心把黛玉嫁过去,万一出了差错,还不知道落下个什么下场呢。

芷云到不以为意,她心里清楚,周家想卷进皇家下一代皇帝的角逐都不可能了,因为,靖朝根本不会再有下一代皇帝。既然如此,那只要周长青本身人够好,黛玉就可以嫁过去,哪怕一开始不大好过,最多也就几年的事儿,再说,还可以先定亲,晚一点儿再让黛玉出嫁就是了。

“我看这周长青算是上选,看他在翰林院不骄不躁的表现,大气沉稳,也不像是个有野心的,又有才学,黛玉嫁过去,夫妻俩定能琴瑟合鸣。”

林夫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笑道:“也好,再考虑考虑,就是周家再麻烦,也比贾家要好了,只是,黛玉一向孝顺…那位贾府的老太太就是老狐狸一个,糊弄黛玉这样的小姑娘,真不怎么费事儿,她,可不容易对付。”

要知道,黛玉和贾母的关系,那要比和林夫人还有芷云还亲近些,毕竟,人家是黛玉的亲外祖母,血缘关系维系着,贾母又是真疼爱她,纵然对她比不上宝玉,也并非虚情假意,黛玉是个重情义的女孩子,就算她打定主意离贾府远一点儿,离宝玉远一点儿,只要她心里还有贾母存在,那她和贾家断不了这关系,贾母又一心把贾宝玉和黛玉凑一块儿,真要狠下心使绊子,说不定还真能给黛玉带来不小的麻烦。

林夫人想到贾府,不由打了个哆嗦,对周长青的好感顿时上升几分,决定再查一查,要是周家公子当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又确实对黛玉有心,最好快一点儿示意他上门求亲,先把黛玉的婚事定下来再说,不能再拖了,要不然,等到贾府贵妃省亲之后,还不知道被富贵冲昏头的贾家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林夫人对贾宝玉,可是一百个看不上眼,黛玉的夫婿候选人里,他是头一个被剔除的。

周府

周长青自从那日在大街上不注意,撞上了黛玉的马车,因此偶遇黛玉,虽然只是惊鸿一瞥,连说话,也是隔着厚厚的车壁,但他的一颗心,却因为黛玉清脆如黄莺,婉约迷人的嗓音几乎要跳出来,要不是失态了,又怎么会在那位林家小姐面前出洋相,硬是手无足措地连摔了三个大跟头。

现在想想,他当时表现得实在太笨拙了,周长青有些懊恼,他应该在小姐面前好好表现一番才是,怎么能出丑呢?

周长青对着一桌子的笔墨纸砚发愣,就连身边的书童扯着嗓子叫他,都过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主子,您想什么呢,老太爷叫您过去。”

周长青打了个激灵,顿时清醒过来,想到自家两位兄长今天又吵了一回 ,心里担忧,生怕再把父亲气病了,急忙整理了整理衣襟,径自去了老爷子的院子。

屋子里,只亮了一盏昏黄的灯烛,老太爷歪在炕上,手中拿着烟枪,正一口一口地抽着。老太爷的侍妾,一个已经四十几许,却还风韵犹存的女人正在一旁伺候。

周老太爷见自己的幺子进来,连忙将手里的烟枪搁下,又把下人们打发走,这才笑着招招手,把周长青叫到眼前。

周长青是周老太爷的老来子,也是他最疼爱的一个,所以,在自己的三儿子面前,老爷子并不想一个这个时代的严父,反而和蔼亲近得很。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百零五章

“长青来了?”周老爷子看着自家俊秀的儿子,脸上笑开了一朵花一般,让人拿了椅子搁在床前,招呼周长青坐下。

“爹”周长青面上带了几分忧色,四处张望了一下,见大哥和二哥都不在,旁边的红木方桌上搁着个白瓷的药碗,里面的药汁还冒着热气,便亲自端起来喂着父亲喝下,又取了块儿蜜饯,给周老爷子压一压嘴里的苦涩。

被儿子伺候着,老爷子心里熨帖,又不忍不住想到前阵子长青期期艾艾地和自己说,他看上了林家的千金…林家的小姐不是不好,老爷子对她的家世和名声都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虽说那小姐是在贾家长大,可是并没有沾染到一分贾家的坏习气,林家与他们周家,也是门户相当,还和九公主和安平郡主交好,怎么算,长青娶林家的小姐,也不是件坏事儿,只是,他听说那位小姐身体单薄,有早夭之相…

周老爷子叹了口气,可儿子就是喜欢,这些日子喜欢都快魔怔了,他心疼孩子,到底还是派人去探了探林家夫人的口风,不过,一开始到没有什么把握,不是他觉得儿子配不上林家的小姐,在做父亲的心里,自己的儿子当然是最好的,可毕竟林家的选择很多,而以周家现在这般混乱的状况,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好选择。

却没想到,林夫人居然没有一口回绝,虽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只说考虑考虑,可听那位夫人的意思,长青的希望还挺大。

果然,今天早晨林家派人捎来信儿,林家夫人的意思是,想要和长青正式见上一面…在周老太爷看来,这事儿八成是成了,人家这是准备相看侄女婿呢。

“爹,大哥和二哥…走了?”周长青见自家父亲出神,还以为他在想两位的兄长的事情,不觉犹豫地问道。心里却也难得对两个兄长生出些许不满,他们两个立场不同,斗也就斗了,虽然是亲兄弟,但他见过兄弟之间刀兵相见的也不少,现在,两个哥哥还没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算是不算了,可是,他们俩气病了父亲,居然连留下来侍疾都不肯,哪怕只是做做样子,父亲也不至于太生气吧。

“管那两个畜生去死…”周老爷子一下子回神,眉宇间顿时带出怒火,气得大声咳嗽起来,吓得周长青急忙给他拍了拍后背,又喂了几口茶水,再也不敢提起两个哥哥来。

折腾半天,周老爷子才缓过劲儿,沉默半晌,拉着小儿子的手,“长青,你再去账房那儿支五千两银子,添置十顷祭田,如果还有剩下的,就在郊外买一处宅子,挂在你的名下…”

周长青听了,心里苦笑,有些踌躇,他自然知道自家父亲置办祭田的意思,那是担心将来周家卷进皇家争夺里去,万一落败,子孙后代好歹还能靠着祭田维持生计。

只是,从今年开始,老爷子已经陆陆续续置办过好几回,他们周家的祭田,比以前多出一倍有余了,他便蹙眉道:“爹,祭田咱们家置办过好多次了,再添,不大好吧…而且,祭田也就罢了,那宅子,儿子可不能要…”

他不是长子,周家将来肯定不是他的,祭田是家族的族产,就是将来分家也不可能分割,全是族长掌管,现在买不买到无所谓,可给自己买宅院,那他可做不出来,第一是不想影响兄弟之间的感情,第二也不愿意,父亲在因为这些事儿和两个哥哥起纷争,家里本来就够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