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云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句,心道:薛家男人当不起家,可不就得让女人抛头露面?薛宝钗恐怕根本不想让林妹妹看到自己吧。

不过,对于这些,她可不关心,事实上,如果不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时间,芷云遇上的就是囡囡,就是林家的人,最后还阴差阳错,和林妹妹多多少少有了几分牵连,又确实看这孩子比较顺眼,还并不完全是书中描述的样子,那她一定不会随便插手红楼的事务,贾家也好,林家也好,薛家也好,在她眼里都是一样的。

现在让芷云的蝴蝶翅膀扇的,这个世界的将来谁也看不清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从此大不相同。谁让林妹妹人品好呢?人家就是有囡囡这样的堂姐,有林夫人这样的二婶,这个世界的人千千万万,可芷云初来时首先遇上的,却是小囡囡,这样的巧合,也只能说是林妹妹人品好了…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九十八章 心思

第九十八章 心思

“黛玉,那薛宝钗…你宝姐姐既然很忙,那你这些日子别去打扰她,就是信件往来,也多说些轻松愉快的事儿吧。”

芷云一边微笑着给玩得衣衫凌乱的女儿整理了一下衣领,一边漫不经意地随口说了一句,她当然不是顾及薛宝钗的感受之类,她只不过是想趁此机会多给黛玉提点提点应该如何与人相处。

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人能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一辈子,总要和其他人打交道的,熟悉的,陌生的,友好的,带着恶意的,人的一生里,总要和各种类型的人接触交流,如果不懂得这里面的道道,那这个人这一辈子大约很难过得快活了…

林黛玉一愣,过了好半晌,才怔怔地点点头。

林妹妹如今也不是那般不通人情事故,让芷云一提点,果然想起来,当时她没在意,这会儿重新回忆过往——自己在首饰铺子里看见宝姐姐的时候,她虽然还是一脸温婉可人的微笑,甚至还招呼自个儿饮茶,甚至想取了棋盘来下一盘棋,看起来从头到脚和以前没什么不同。

但她的话比往日多,以前宝姐姐不大爱笑闹,姐妹们玩闹的时候,她更多是坐在一旁,或者绣花,或者读书,或者品茗,偶尔说几句,也是轻言细语,大度沉稳,可这一次不一样,宝姐姐似乎刻意热情着,拉着她说了好多的话,可是那些话现在想一想,内容都有些记不清了,显然,宝姐姐说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吧。

果然,宝姐姐当时肯定不愿意见到自己,也不愿意让任何一个熟悉的人发现她抛头露面地呆在商铺里面。

黛玉叹了口气,蹙着眉,忽然觉得杯子里的香茗有些苦。

这以后,她纵然还是会上街,到底留心注意了一些,至少薛家的铺子是再不去了。

见气氛有点儿沉闷,芷云一挑眉,笑了笑道:“我听说黛玉今天撞上了一个书呆子?”

一听芷云这么说,黛玉瞬间回过神儿,掩住唇咯咯地笑了起来,笑得芷云都一肚子惊讶,要知道,黛玉可是个矜持的淑女,行止坐卧,从来规规矩矩,就是笑,也奉行笑不露齿,可能浅笑,也可以微笑,像现在这样笑得完全不顾形象,还真是芷云首次见到。

芷云莫名地弯了弯嘴角,咕哝了句:“看来,这个书呆子还挺有本事的。”

心里却做了决定,等一会儿就给何清他们去信,好好查一查今天和黛玉在大街上正巧撞上的公子哥儿是何方神圣,要是此次相遇确实纯属意外,那人的人品不错,相貌好,身份也般配,到可以考虑考虑。

不是芷云着急,而是黛玉的年纪实在算不上小了,这个年代,十五岁的姑娘还没订婚的能有几个?也就是黛玉,家里没有父母,贾母又是打着把她配给宝玉的主意,这才能留到现在。

再说了,这个年代流行盲婚哑嫁,偏偏黛玉这孩子多少有些浪漫情怀,要真让她和一个连见都没有见过,话都不曾说一句的人成亲,她或许能够理解,也会遵从,但到底不会高兴的,芷云又不是老古板,能让黛玉在恰当的范围内自己寻一个合心意的人,又有什么不好的?只是,这样的机会怕很渺茫。

如今冒出一个呆书生来,还是个能把多愁的黛玉给逗得开怀大笑的书呆子,要是不好好把握,可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天色渐晚,院子里长了灯。

圆圆和弘曦一个累得紧,一个年纪小觉多,早就睡下,林妹妹倚在床上看书,床头的那盏搁在琉璃灯座儿里的‘明珠’,光芒正好,不昏暗,也不刺目,看书的时候,眼睛一点儿不累。

紫鹃进来,在自家姑娘的床脚挂上装了驱蚊虫香草的吊篮,然后就坐在矮塌上,拿了檀木骨的香扇给姑娘扇风。

黛玉不知读到了什么有趣的,嘴边勾起一抹笑意,看得入了迷,竟是半天不发一语。紫鹃有一下没一下地摇动着手,目光直愣愣看着一身清爽,悠闲自在的林妹妹,不知怎么的,心里忽然升起一点点怨念…

她吓了一跳,手一哆嗦,扇子差点儿落地,手忙脚乱地把扇子握紧,偷眼看了自家姑娘一眼,见黛玉依旧安安稳稳地坐着,显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失态,紫鹃才松了口气,暗自*了拍脸颊,心里苦笑,她怎么能有怨,她不过是一个丫头,主子的事情,哪里轮得到她去管…

只是,想起前几日爹娘的来信,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念,让紫鹃心里五味杂陈。

她是贾家的家生子,爹娘都在贾府,她也是生在贾府,长在贾府,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要离开那个地方,哪怕后来被老太太选中,让她跟了林姑娘,她也是觉得,将来一样要跟着主子在贾府里生活的,毕竟,老太太撮合两个玉儿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那时候,紫鹃白日不敢有什么表现,晚上,夜半难眠,也会辗转沉思,将来,老太太大约会让自个儿当林姑娘的陪嫁丫鬟吧…毕竟,她是贴身伺候林姑娘的,是林姑娘身前最得力的人,连王嬷嬷、雪雁她们也不能与自己比。

那是宝玉呢,是那个长得好,性子好,心地好,最要紧的是对女儿极为好的宝玉,她这样的小姑娘,又怎么可能一点儿想法都没有?将来跟了宝玉,她当然不会和林姑娘争什么,也没资格争,不过,凭着这么多年尽心尽力地服侍姑娘的情分,一个姨娘的身份,大约是没问题的,要是再有个一男半女,她这一辈子,便知足了。

紫鹃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思,生活了这许多年,可是现在,她越来越觉得,这样的生活,这个未来的打算,变得像虚幻的泡影一般不可考。

不是因为姑娘身前得力的丫鬟们越来越多,不是因为这些丫鬟都是公主赏赐的,后台大,她比不过,事实上,姑娘是念旧的人,虽然现在身边儿讨她喜欢,有本事,有能耐,伺候得也极为精心的丫鬟有许多,可自己,始终是最得姑娘看重的一个。

真正让她不安的,是林姑娘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林姑娘和宝玉越来越生疏,近年更是连争吵都没有,宝玉每一次来见林姑娘,姑娘不是避而不见,找借口推脱,就是带着一堆丫鬟婆子们,开着大门,在门口,或者在四通八达的院子里说上几句话,这几句话之后,更多的时候就会不欢而散。偶尔有心平气和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像是寻常的表哥表妹。

在自己的记忆里,似乎离此时还算不上太久的时候,提起宝玉,林姑娘不是喜悦就是生气,可是现在,提起宝玉,林姑娘最多也就是问一句——“表哥怎么了?”听见他的某些荒唐行为,也就是皱皱眉,摇摇头,闲时也说两句表哥还是不长进,以后恐怕要吃大亏的之类的话,然后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再也不会生气失落担心难过。

以前紫鹃总觉得自家姑娘老是喜欢抹眼泪,这不好,很不好,可是现在,姑娘很少哭了,她又开始觉得,那时候那个迎风落泪的林妹妹,才更让她安心。

也许是今天下午亲眼看到别的男子将自家姑娘给逗笑了,紫鹃心中才会如此不安,不过,就像她想的,她只是区区一个丫头,便是主子怜惜,对她再好,她也脱不开丫鬟的身份,主子的事情,她是没有自个去管的。

夜深人静,窗外有活水流动时的很清脆的响声,屋里里一点儿也不闷热,床上榻上铺着的被褥都是上等的冰蚕丝制成,贴着肌肤,没有一丝的不适,可紫鹃却忽然感到心里一阵阵发凉。

这个晚上,黛玉读了会儿书,就熄了灯睡了,睡得很香甜,一夜无梦,紫鹃却是一夜无眠,第二天难免精神不济,面无浮肿,吓得黛玉还以为她生了病,赶紧强制她卧床休息,也不用她伺候了,还吩咐人找大夫来。

芷云却是只望了一眼,就了然,紫鹃的心思算不上难猜,也只有黛玉这样单纯的,和紫鹃又亲密的姑娘才看不出,不过,芷云到不以为意,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紫鹃是土生土长的,这个时代的女人,她会有这种念头也算不上大逆不道,再说,她家毕竟在贾府,对那个地方有所眷恋,到也很正常。

只是,黛玉身边怕是留不得她了,芷云可没那么好心,她一个冷心冷情的法师,怎么会留着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炸弹,给黛玉添麻烦,甚至有可能牵连到自个儿。

早饭吃的清淡,黛玉只用了一碗黑芝麻糊。

用过饭,芷云就携了黛玉到花园里漫步,顺便下食,走了一阵儿,看着正欣赏满园子的盛放鲜花的林妹妹,芷云笑眯眯地开口:“黛玉啊,过几个月你昭玉姐姐就要出嫁了,怎么样?有什么想法没有?”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九十九章

收费章节(15点)

第九十九章

“艾伯母…”

黛玉的脸唰一下红了,却是勉强镇定,再加上周围没有外人,便讷讷地道:“昭玉姐姐成亲,黛玉也为她高兴,姐姐性子爽朗,未来姐夫也是爽利人…他们婚后一定会很幸福…至于黛玉,黛玉自是由二婶和伯母做主…”

这句话,却是说明黛玉自己,并不想让她的外祖母,贾家的老太太来干涉的自己的人生大事。

芷云抿了抿唇,把笑意吞回去,拉起黛玉的手,于湖边的凉亭里坐下,此时荷花开得正盛,满池子的荷叶,搭配着粉嫩的荷花,给本来闷热的盛夏,带了几分清爽的感觉。

“黛玉你放心,你将来的夫婿,伯母和你二婶一定瞪大眼睛仔仔细细地挑,一准儿给你挑一个合心合意的。”

芷云说得太露骨,黛玉顿时有些受不住,脖子都变成了粉红色,低着脑袋,偎依在芷云身边,一张小脸儿羞红,娇艳欲滴,到比往日更添了几分艳色,也显得健康了许多。

不过,芷云只当没看见,顺手轻抚了一下林妹妹那头如水的青丝,笑道:“时候也差不多了,黛玉也该为你身边的丫头们考虑考虑,公主府来的那几个,九公主早有安排,已经算是有了人家儿了。等她们嫁了人,还能给你当陪房,照样跟着你到夫家去伺候,只是你身边的紫鹃,到底是个什么章程,你心里要有数才好啊?”

“紫鹃?”黛玉一愣,雾蒙蒙的大眼睛里闪过一抹疑惑,芷云摇头失笑道,“紫鹃的年纪可不小了,伯母知道你倚重她,这些年,她把你照顾得很好,事事亲力亲为,忠心耿耿,说是丫头,在你心里,紫鹃怕是可比半个姐妹了。”

黛玉连连点头。没错,当初刚刚丧母,自己带着满心的伤痛,孤身一人来到京城,来到偌大一座荣国府,生怕行差踏错一步,时时提着小心,整个贾府,也只有外祖母一个人真心疼爱她,对外祖母派来的丫鬟紫鹃,黛玉自然看重。

再加上那时候是黛玉心里最空虚,最寂寞的时候,年纪又小,身边离不开人,紫鹃的到来,正好缓解了她的不安,哪怕说一声‘趁虚而入’,也并不为过,以后的数年,紫鹃更是一直陪伴照顾,提点帮助着她,所以,在她的心里,身边所有的丫鬟中,紫鹃是最得她心的,哪怕紫鹃其实没有碧莲她们能干。

芷云看着黛玉的脸色,便知道她的心思,脸上露出一抹笑:“你既然看重她,才更该设身处地地为她考虑考虑,紫鹃年纪不小了,一般人家到了她的年岁,哪还有没定了人家的?你是主子,紫鹃是你的贴身丫头,按说,她的终身大事,该你做主才对,你要是不上心,那还了得?你还是想想吧,到底要怎么安排紫鹃才好,要知道,艾伯母和你二婶将来给你寻夫婿,最起码的条件,也得是能和你一心一意地过日子,不能三妻四妾的那种,紫鹃可不能做你的陪嫁丫头,我想,你也不想她做你的陪嫁丫头,是不是?”

一转眼,见黛玉听得双目发直,过了好半晌才愣愣地点头,连涉及到未来夫婿之类的话题,也顾不上脸红了。

她心里确实不希望自己将来的良人,纳了身边的丫头为妾的,事实上,她很讨厌要和别的女人分享丈夫,虽然受到的教育,和这个时代的大环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告诉黛玉,自己的丈夫有小妾,有通房丫头,那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只要是富裕人家,只要有条件的,哪一户没几个妾,真没有的话,不只是别人会笑话当家主母善妒,就是男人的面上也不好看…

就是自家爹娘,两个人感情那么好,爹爹不还是有好几个妾在,而且,还有一个是贵妾。

当年她年纪小,不懂事,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面上总带着轻愁,不知道她为什么每一回见到爹爹的那些妾,脸色就会发白,面上的笑容却不会消减…可是现在,她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了娘亲当时的心情,自己的母亲,恐怕也只是个不得不臣服于这些束缚女性的规条的平凡女子而已,每个女人,不,应该说大多数女人,一生都是这样过来的,她…大概也差不了太多。

可知道归知道,明白归明白,那些书本上的东西黛玉看过,也记住了,但黛玉本就是个很‘浪漫’,也有几分叛逆的女子,她的心底深处,总是对这些不喜欢,要真能寻得一良人,一生一世一双人,夫妻举案齐眉,和和美美的过日子,那才是她所期望着的…

瞧着若有所思的林妹妹,芷云一挑眉,点点头,又道,“还有,黛玉,你应该知道,紫鹃不是一个人,她的父母尚在,现如今全是贾府的下人…你以后是不可能回贾府去了,但紫鹃呢?你要她一直与父母骨肉分离?就算紫鹃忠心,并不介意和父母分开,但是,她心里肯定也会想念,毕竟,那是她的亲生父母,哪个做孩子的,愿意和父母分开,你说,是不是?”

黛玉的脸色一变,羞愧地咬着下唇,讷讷道:“…黛玉,黛玉居然忘记了,紫鹃明明是我的人,可我对她竟然还没有艾伯母上心…”

想起这些日子,紫鹃的情绪越来越焦虑,脸上总显现愁容,可无论她怎么问,嘴中却只说无事,那时她不上心,没察觉出什么,现在想来,紫鹃恐怕并不愿意离开贾府吧,毕竟,那是紫鹃从小长大的地方,别说是紫鹃了,就是一心想搬出来的自己,也不是全无留恋的。

芷云吐出口气,拍了拍黛玉的手:“傻孩子,你才多大,哪能事事都考虑得很周全,好了,反正不着急,你抽个时间问一问紫鹃的打算,再做决定也不迟,她无论是想回贾府,还是想配人,你都把身契还给她,再送上一笔丰厚的嫁妆,也就算是不枉你们主仆一场了。”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说得黛玉心怀大开,连连点头。

一阵清风拂过,空气里弥漫了荷花不浓不淡的香气,太阳高照,半空中朵朵白云飘荡,芷云携着黛玉游了一会儿园子,望着湖边美景,却是忽然有了几分想将此美景入画的心思。

用不着芷云吩咐,只一个眼神过去,十月和七月就利落地备好了笔墨纸砚,黛玉一边儿挥毫泼墨,一边偷眼看了看七月和十月。

七月和十月长相娇嫩,根本看不出年纪,可周身成熟稳重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了,黛玉心想,这两个都是艾伯母身边很得用的,可为什么到现在居然还没许个人家,一扭头,低声对着正举目选景的芷云道:“艾伯母…七月和十月怎么…怎么还没…”

“我也想把她们嫁出去,可两个丫头被我养得心大了…找了好几个合适的人选,但她们就是不愿意,我也不想强迫她们,再说,又不是养不起两个丫头,既然她们不愿意嫁出去,我也就由着了。”

芷云低头,随意地应了几句,手轻轻一动,雪白的纸上就出现了一派春暖花开时,湖面上残荷小筑,有着白翎毛的秃尾巴孔雀飞舞,两个穿着鹅黄色衣衫的丫头挽着裤腿,立在湖边,弯着腰,一人拎头,一人抱尾巴,正捧着一条金色的鲤鱼…

黛玉一眼瞥过来,顿时就忘了七月和十月的事情,所有的心神都被芷云的画所吸引。

目瞪口呆地看了许久,黛玉才吐出口气,一时间不知道应该给个什么评价。

想了半天,也只看出来亮点。一是,她的手可真快,又稳又快。自己画得是写意的丹青,但半幅画还不曾画完,而艾伯母明明画得是更加繁复的工笔,却只一瞬间,就已经画了这么多

二来,这画面除了布局隐约有以园中美景为背景的影子,里面无论是时节,人物,景色,都和实景大不相同,天底下喜欢画虚景的画师数不胜数,可像这位艾伯母一般,只想要自己画得高兴,也不管合不合逻辑,偏偏还画得让人一看就离不开眼…

一直画到日上中天,七月和十月摆了饭,芷云和黛玉才搁下笔,让下人们把画收起来,沐浴更衣。

下午的时候,黛玉和好不容易能出来喘口气的囡囡,还有圆圆一块儿出门逛街,芷云看了会子书,和欧阳还有弘昊、弘昼两个宝贝儿子通了话,到是知道一件新鲜事,弘昊那孩子前几天带着弟弟去看望自家舅舅明德的时候,居然从拐子手里救了一个小姑娘。

听说那小姑娘挺厉害,只有五岁而已,硬是一个人和四个身强体壮的拐子周旋,还给逃了出来,真是又聪明又机警。

芷云打听了下,这位居然是乌拉那拉家的,父亲是那尔布,康熙五十七年生人,显然正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那个,留下了千古疑团的,乾隆皇帝的废后。

芷云摸了摸下巴,弘昊不会看上她了吧,又一想,大概不太可能,一来年纪相差太多,二来,现在这位小姑娘还是个小丫头片子,弘昊那么稳重的一个小伙子,应该不会恋童…想了想,也就放在一边儿,毕竟,到了这里这么多年,历史上的名人见多了,也就再也寻不回好奇心。

还有个比较要紧的消息,八阿哥身体养好了,他和九阿哥两个奉欧阳的命令,要到红楼这边儿来,估计三天后就会到了,欧阳提前通个信儿,主要是提醒芷云帮他们两个开一下‘门’。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一百章 钟情

第一百章 钟情

这一日,半空洒着细雨,不大,甚至不至于影响出行,可很缠绵。

薛家在京城唯二的首饰铺子二楼临窗的座位处,忽然传来一声极为压抑细微的低呼,像是被惊吓到,但却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羞赧。

薛宝钗第一次觉得呼吸急促,她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滚烫滚烫的,像是要烧起来一般,她吓了一跳,连忙一低头,瞬间把脸埋进自己的胳膊里,死命地压制住砰砰作响的一颗心。

莺儿吓了一跳:“小姐,小姐,您这是怎么了?可是不舒服?”

宝钗勉强镇定下来,扯起唇,笑了笑道:“没事儿,可能昨夜没睡好,有些累了,莺儿,你去帮我倒一杯茶来。”

莺儿拍了拍心口,略带几分忧色地道:“小姐,您也别太急了,几个老掌柜都是有本事的,您这样好几个晚上睡不好,那可不成,身体哪里受得住…”

嘴里唠唠叨叨,莺儿到底是乖乖地出去替自家小姐倒茶去了。

等莺儿的背影一消失,薛宝钗再一次趴下,咬着唇,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闪现那个一身绛紫色华服的男子的身影——那个人、那个人…

以前薛宝钗读书,每当读到有关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之流的美男子,似乎能让一个女人只一眼便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时,总有些不以为然,男人嘛,皮相好坏又有什么重要的,真要是聪明女人,别说他只是皮相好,就算文采斐然,才华绝世,也不可能只见一眼就失魂落魄吧。

后来她见到贾宝玉,也觉得这位表弟生得好,但总是脂粉气浓了些,而且他虽有些小聪明,可生性惫懒,不喜读书,才华自然也算不上出众,宝钗现在虽说对他有那么一点儿心思,但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到不是真心觉得贾宝玉有多么优秀。

看很多话本小说里,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偶然间瞥见一个文质彬彬的美书生,就此一见钟情,魂牵梦绕,为了那人茶饭不思,甚至是不顾礼法规矩,与其发展出私情来。

一向冷静现实的宝钗,总是把这些当笑话来看的,不过是才子佳人梦罢了,现实生活里怎么可能有这么离谱儿的事情发生,但是,但是这一刻,薛宝钗却忽然觉得,哪怕是梦,也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自己养成十几年的稳重性情,似乎有那么一瞬间,崩塌破裂。

就在片刻之前,薛宝钗看账本看得头晕,便吐出口气,悄悄把窗上的珠帘撩开一条细缝,向外面看去,大街上人来人往,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只是宝钗闷得久了,总也要松快松快,这时候看看街面上的世情百态,到也能起到一个极好的放松作用。

就在她闲了一会儿,正打算落下珠帘的时候,不远处忽然走过来一辆朱色的马车,马车的门帘开着,一个穿了一身绛紫色华贵衣袍,腰悬美玉的男子正探出头来,对着坐在前面赶车的小厮说话。

那一瞬间,宝钗怔住了,握着珠帘的手一动也不能动,整个身体似乎都不再听从主人的使唤。

那个人生得真好,不是贾宝玉那样带着脂粉气的美丽,当然,他的长相也是清俊隽永的,但通身的气度,却让人看他的容貌的时候,总是如在雾中,朦朦胧胧…薛宝钗只看到了这人的侧脸,还有眉宇间的一丝倦意,可不知怎么的,就忽然觉得一颗心上像是被一根长针狠狠地刺了一下子,又像是被紧紧捏住…五味杂陈,思绪翻腾。

薛宝钗明明是最不相信一见钟情的那种女孩子,可偏偏只这一眼,就让一个陌生的,不知道姓名,不知道来历的男人给煞住了,也许,这就是缘分,可惜…薛宝钗再一次叹了口气,按了按眉心,大概是孽缘吧,虽然只有片刻工夫,但她看得清清楚楚,那人并不年轻,虽然容貌极佳,可鬓角已经有了霜色,神态也带着不属于年轻男子的沧桑感,他的年纪,怎么也有三十岁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还没有娶妻,再加上他的服饰装扮,显然也是显贵人家,更不可能拖延到今时今日还不曾娶亲。

想着,想着,薛宝钗狠狠一咬牙,伸手在自己的胳膊上掐了一把,又拍了拍滚烫的脸,闭上眼,勉强把心里的遐思压下去,一字一句地对自己道:“薛宝钗,你别做白日梦了,就是那人当真没娶妻,也不会要你一个免不了抛头露面的商家女儿…要是你有林妹妹那样清贵的出身,说不定还有一点儿希望…”

这句话说完,薛宝钗脸上热度消去,同时,血色也一瞬间褪去了,她从始到终,半点儿也没有想过那样一个男人,也有可能和她门当户对的,也许,薛宝钗的内心深处,潜藏着些许自卑吧,只是以前,她从不曾表露过。

哪怕薛宝钗再介怀,这也只是小小的一个片段,除了她,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荣国府依旧在闹哄哄地折腾那座省亲别墅,而芷云这里,何清这位驸马爷正一趟又一趟地往这边儿跑,次数频繁的外人都忍不住侧目。

要不是他每一次对外都是毕恭毕敬地称呼芷云为师母,又和九公主关系融洽和睦,更是一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对着九公主一心一意,那九公主也是爱自己的丈夫爱得厉害,也信任的很,两个人都快成了京城‘模范夫妻’的代名词,现在还没有出嫁的公主们,没有一个不羡慕九公主这位姐妹或者姑母的。说不定,京里面都会有一些不大好的流言开始传扬了。

不是何清不顾影响,他以前和芷云来往,大多都会避人耳目一些,只是最近事情太多太急迫,他也就顾不了那么多。

几日之间,那边儿传来万岁爷的两道命令,一是八阿哥、九阿哥两位阿哥要过来主持大局,他们得尽快把所有能搜集到资料整理得有条有理,好呈给主子阅读,务必让两个主子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边儿的一切。

这一点儿还好,毕竟是早有风声,虽然时间紧张,可何清还有佟辉他们心里有准备,再说,平日里资料一直在整理,现在只要挑挑拣拣,理出个轻重缓急的顺序也就是了,反正八阿哥本就是聪明人,让他尽快了解情况,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一件儿,可就不这么简单了——那位万岁爷不知道在想什么,忽然说这边儿‘改朝换代’的大业可能快要开始,为了给予更好的支持,干脆要把浮空城整个开过来。

老天,那是浮空城好不好,那么大一个城市,要通过时空门过来,需要耗费的,数目堪称庞大的能量先不说,这些年听说城里面积攒的能量已经足够将浮空城开起来,还有不少学生以这个为课题做过专门的研究,就算耗费实在太大,让所有人都会心疼的要死,可能量积攒了就是用的,耗费也就耗费了,更主要的是,浮空城要运动,哪怕是上面有隐匿法阵,但会掀起的动静,绝对不小,一个弄不好,说不定还会惊天动地上一回。

这在大清算不了大事,可要闹到这边儿来,怕是…

想到那情形,何清眨眨眼,不知道怎么的,居然带了几分恶趣味,还真动心想看看这边儿这些人的反应到底什么样儿。

这两件不算小的事儿同时搁在肩膀上,害得何清也不得不打扰正休假中的自家恩师,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得提前安排好才行,比如,八爷和九爷,到了这边儿住在哪儿,身份怎么安排,是高调一点儿,还是隐居幕后。浮空城停靠在什么地方,是直接开到京城上空,离恩师近一些,还是像以前一样,找一个临海的地处停驻。还有学校的学生们,他们是要一直住在浮空城上,还是要在地面上安家…

这些,虽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如果不能提前安排好,将来说不定会闹出乱子来,那他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果然,事情未出何清的意料,还真有几分惊天动地的意思。

三日后。

风雷滚滚,紫霞满天。

在清朝,这是吉兆,除了有些闲的没事做的大臣们又上书给新皇贺喜之外,老百姓和京城的满洲勋贵们都已经很习惯,有那些生性淡定的,连抬头看一眼的心思都不再有,毕竟,比这更轰动,更让人惊讶的情景,他们也不是没见过,现在这样的‘响动’,和以往比起来,实在是小儿科。

可这在红楼的世界,却是异象,惹得满朝文武大臣们心惊胆战,坐在龙椅上的那位皇帝陛下,还有已经步下龙椅,却还不算安分的,依旧很是关心国家大事的太上皇,这几日也是日日睡不好觉,明显得连黑眼圈都有了。

因为近年来灾荒连年,经常是洪涝刚刚过去,又连着干旱,某些土地贫瘠的地区,甚至已经有两三年颗粒无收了。所以,各地的叛乱再一次呈现出直线向上的趋势,到也不算意外,也正因为如此,这异象在钦天监那一群人眼中,便是凶兆,不少大臣上书皇帝,要求祭天。

天上的‘异象’开始的时候,芷云正坐在窗前看一本古老的羊皮炼金术笔记,因为年代太久远,文字也是很深奥、很难懂、也很隐讳的古代魔文,里面已经被证实是谬误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毕竟,魔法也是一门学问,只要是学问,就会不断发展进步,许多古时候被法师们相信着的真理,经过千百年,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法师证实了纯属错误…

芷云捧着书本,认认真真一行一行地分析,要在一大堆的垃圾里面把有用的东西一点点儿往外面摘,还真弄得她这个最喜欢研究的‘技术宅’也头痛得厉害。

结果,天上的空间魔法波动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不一会儿就折腾地芷云读不下去了,推开门,一步跨出去,就看见圆圆一只手牵着弘曦,立在假山顶端的凉亭上面,正仰着脑袋拼命往天空眺望。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芷云踩着大青石的石阶上了山,给圆圆戴上一个墨色的眼镜儿,现在天上有云,可阳光依旧灼热,孩子眯着眼睛看天,就算没有正对着太阳,对视力总是多少有点儿影响。

“额娘,抱”

听着儿子软绵绵的嗓音,芷云一笑,弯腰把弘曦抱起来,一块儿在凉亭的躺椅上坐好,旁边石桌上扔着几根竹篾,地上也有,最近十月和七月几个丫头不知道从哪个婆子那里学会了几种新式儿的用竹篾编织东西的法子,平日里闲下来,经常泡一壶茶水,聚在凉亭里一边儿编个盘子、篮子、花瓶、小筐、灯笼什么的,一边说说闲话。

芷云偶尔也会跟她们凑一块儿,编这些东西,她在行,法师嘛,哪个没有一双巧手?

“额娘,圆圆想菲菲姐姐、旌宇哥哥了。”小姑娘望着天空,嘟着嘴,明明已经生得有了几分大人模样,娇俏可人,但这一撒娇,还是颇有童趣,惹人怜爱。

芷云笑了笑,点了点女儿的额头,“这才一个月没见,你就想了?呵呵,等明天额娘带你去找她们玩。”

圆圆顿时高兴起来,顾不得保持自己淑女的形象,一咧嘴,露出一排雪白的贝齿。

要说在浮空城上哪一个最受宠,无疑是这位小公主,弘昊弘昼他们是男孩子,尤其是长大去了上书房读书之后,大多数时间不得不留在京城,每年住在浮空城的时间很少,再加上身份敏感,懂事早,弘昼还好,弘昊哪怕是在浮空城里,架子也放不下,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总隔了一层。魔法学校的那些学生们碰上他,虽然不至于敬而远之,但也不可能像和一般人相处时一样轻松自如。

所以,反而是羞涩可爱,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的圆圆招人疼,整个浮空城上上下下,都把她当公主宠爱着,有什么好东西,好玩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芷云手底下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学徒们,平时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可以说是把这小姑娘从小看到大的,圆圆是羞涩了一点儿,可她也并非冷漠的女孩儿,别人真对她好,她也乐意和对方好好相处的,多年下来,圆圆在浮空城上到是结交了好几个关系不错,很处得来的朋友。

这场骚动从日上中天,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等到一切归于平静,浮空城也好好地隐匿在京城的天空中,芷云才松了口气,还好,虽说动静大了点儿,可还不算太离谱,毕竟她没有在上面主持,只靠这一帮学生们能做得如此妥帖,已经很了不起了。

第二天,芷云果然遵守承诺,带着女儿和儿子去了浮空城,现在正乱着,浮空城刚刚过来,因为移动,上面的好些建筑之类都有些错位,这会儿一打帮人都忙着把一切恢复原样。

芷云直接放开手,由着圆圆带着儿子在城里乱跑,反正这小家伙们对这里熟悉得很,城里也不会有人不认识他们俩,到用不着芷云操心。至于会不会给浮空城正忙着的人们添麻烦,那就不在芷云的考虑当中了。

“什么时候来的?”

一进入自己的专属炼金实验室,芷云就看见穿了一身宝蓝色常服的欧阳,正坐在软牛皮子沙发上读小说。

欧阳闻声抬头,见到自家媳妇进屋,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微笑:“刚到,本来想和老八、老九他们一块儿过来的,不过,那两个人急得很,居然说什么要看看这边儿的风土人情,说什么也不肯等一等…不过也好,他们早点儿过来,也能早些熟悉情况。”

欧阳也忍不住暗笑,看来,别管是什么身份,无论平日里表现的多么冷静自持,但一遇上这种居然能去异世界,如此奇妙的,甚至是有些神秘的事儿,都会把持不住,要不是时空门只有自己和芷云能打开,那些知道内情的大臣们,说不定隔三差五就要偷跑来看看新鲜,真要到了那个份上,不知道公务会不会积压一大堆处理不完了?

欧阳胡思乱想了一会子,一挑眉问道,“对了,老八和老九他们还没来这边儿的京城?”

“哪能?”芷云眯了眯眼,笑道,“前几天就进京了,不过还没和我联系,两个人只让何清给买了所宅子,就在离荣国府不远的槐树胡同,老九扮成商人,老八说是家里遭了灾,到京城谋生的大户人家的子弟…两个人在路上认识的,因为很投缘,又同姓,所以就结为兄弟,一块儿上路了。”

现在红楼这边儿,别看京城还是一派的繁荣景象,荣国府之类的世家大族奢华无度,简直不把银子当银子看。但其实各地乱得很,灾民无数,每一天都有不少人逃荒,成千上百的尸体留在路上,户籍制度实在是不管用了。所以,老八和老九想要伪造个身份,真不算难事。

芷云托着下巴,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红楼这边儿的世界好男风的人可比大清还要多出数倍,京城光小倌馆就有好几个,简直比青楼还盛行,老八和老九就这么住在一起,‘出双入对’的,现在还好,等以后住久了有了名气,不知道会不会被人编排出些许桃色绯闻出来?

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芷云便忍不住想笑,连忙转了思绪,开口道:“对了…你现在身份不同,就这么随便离开皇宫,不要紧吗?”

“明天早朝的时候赶回去就是。”欧阳打了个呵欠,搁下手里的书,拉着芷云坐下。

芷云这才仔仔细细地朝着自家相公打量了打量,他显得瘦了些,衣服挂在身上都有点儿空落,面上也带了几分疲惫,黑眼圈也有,只是还不大明显,不过,尚算精神,神态也轻松,想来不至于太麻烦。

前几日听说朝里响动不少,西陲也不大安宁,怕是又要起兵戈,芷云还以为自家BOSS怎么也得手忙脚乱一阵子,不过看他现在居然还有本事偷闲跑来看她,显然,这点麻烦还不够让自家BOSS头疼的。

两个人多日不见,也有些想念,不过,现在还在为康熙守孝,自然不能干出太离谱的事儿来,也只是手牵着手说几句闲话,欧阳也漫不经意地把宫里宫外的事情和媳妇交代两句。

这段日子淮南一代有好几个地方受了灾,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灾难,再加上这些年各地储备粮勉强还能算得上充足,救灾工作也开展得很有条理,并不曾造成太大的损失。

不过,欧阳还是要求全国各地踊跃捐钱捐物,支援灾区,这种事情,宫里自然要做出表率的,他借了芷云的名字,先捐出皇后的体己三千两,又下旨内务府缩减后宫的份例,他本人也很是表现了一把节俭,与大臣们吃饭的时候,只摆上四菜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