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兰舟脑子昏昏沉沉,被齐义之整治得全身都不是自个儿的。她睁开眼,看见自己的双腿架在齐义之肩头,下面都麻木了,终于开口道:“……我受不住了……义之……”

齐义之这才顿了顿,死死抱住她的双腿往下压,将她整个人折了过来,才发出几声虎吼,全身又抖了几下,才结束这一场漫长的房事。

慕容兰舟的眼皮又塌了下去,她实在累得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

齐义之穿上衣裳,从里面屋里出来,对慕容兰舟的丫鬟吩咐道:“进去伺候王妃。”然后沉着脸看向阴氏和杨氏,“你们来做什么?王妃不是吩咐你们今日就出城吗?”

阴氏和杨氏刚才要来跟慕容兰舟的气势顿时丢到爪哇国。

看见齐义之凌厉的双眸,她们两人忙慌慌张张地扶着腰给他行礼,道:“王爷,我们是担心有什么误会,丫鬟们说不清楚,所以亲自来问问……”

“你们这是在质疑王妃的吩咐了?”齐义之坐了下来,面无表情地道。

阴氏和杨氏本来对慕容兰舟言听计从,但是自从她们有了身孕,又从别的地方知道慕容兰舟身子弱,不适合再生孩子了,她们的气焰就渐渐高涨起来。

但是一到毅亲王齐义之面前,她们就知道,她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地方……

这个男人眼里只有慕容兰舟。

“……没……没有……王爷,我们这就出去坐车。”阴氏来了杨氏一把,慌慌张张地道。

齐义之心里有事,也懒得跟她们多计较,只摆了摆手,“出去,以后我不叫你们,不要出来见人。”

阴氏和杨氏心里一沉,两人对视一眼,默默退下,回自己院子里叫了丫鬟婆子,跟着她们去外院坐车,到长安外头的庄子上去了。

而此时仁智宫里,太子正惊愕地听着那校尉回报。

“太子殿下,毅亲王说他监国重任在身,不能擅离职守,还说朱焕和乔公山诬告毅亲王,请求陛下严加查办!”

“什么?!他敢抗旨不来?!”太子勃然大怒。

第605章 考验 (4K,含粉红1920+)

※昨天有第三更哦,不看后悔哦,顺便召唤一下保底粉红和推荐票※

*****************************

校尉被太子吓得双腿一软,就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看太子盛怒的脸,只是急急忙忙地道:“毅亲王有玄甲军在手,臣……臣……实在不敢捋虎须啊!”

太子跌跌撞撞地往后退着,一屁股跌坐在太师椅上。

他万万没有想到,毅亲王竟然这样胆大!

想上一世的时候,也是同样这名校尉,拿着圣旨去长安宣自己来仁智宫。

那时候,自己也是执掌监国重任。

自己看见那圣旨,听校尉说了仁智宫里朱焕和乔公山告密,说自己要谋反的消息,简直如同五雷轰顶,在东宫吓得团团转。他的臣属那时候有两派意见,一派让他立即占据长安,起兵算了。另一派,却让他还紧到仁智宫见永昌帝谢罪。

上一世太子终于还是选择了去仁智宫面见永昌帝谢罪的决定,从长安飞马赶向仁智宫,然后在山下,就把大部分兵士留下,近带了十几个贴身侍卫,徒步上山,向永昌帝请罪。

永昌帝见了他,当然是雷霆大怒,将他关押起来,派军士严加看管,只给他粗茶淡饭充饥……

后来还是靠齐王,还有几个他以前有意交好的婕妤和昭仪为他说情,才说得永昌帝既往不咎,继续让他做太子,也让瞎忙乎一场的二弟毅亲王气得几乎掀桌子!

然而这一世,毅亲王难道选择的是他上一世没有选择的第一条路?——难道二弟真的要占据长安,反了大齐?!

想到这一点,太子眼前一亮。

这不正是他想达到的目的吗?!——逼反二弟毅亲王齐义之,他就能名正言顺将他拿下,斩首示众!

只要毅亲王主动谋反,他杀他。就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也不怕后世骂他戕害手足……

“快,你跟孤来,去见父皇,将二弟……不,毅亲王跟你说的话,还有他王府中的情形,原原本本跟父皇说一遍!”太子站了起来,拉着那校尉就出了仁智宫,往玉华山中行去。

永昌帝昨夜就带了妃嫔和臣属,还有卫兵去了玉华山“狩猎”。正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

太子带着校尉。还有自己的护卫。费了一番力气,才找到躲入山中的永昌帝一行人。

“父皇!父皇!儿臣求见父皇!”太子对着永昌帝的銮驾大声说道。

那銮驾里却静悄悄地,没有人出声。

太子正奇怪呢,一个将军骑着马走过来。绕着太子转了几圈,才道:“太子殿下,臣带您过去。”

太子忙跟着这个将军往前面走,一直走到中间的一辆不起眼的大车前面才停下来。

“太子殿下进去吧。”那将军朝大车那边努了努嘴。

太子愕然半晌,方才明白过来。应该是永昌帝担心銮驾成为有人袭击的目标,所以换到不起眼的大车里来了。

太子咳嗽一声,兜起衣袍上了车。

掀开车帘,太子便看见永昌帝坐在车里面,身旁一边坐着穆贵妃。一边坐着尹德妃。

“见过父皇。”太子忙要行礼。

永昌帝忙摆手,严厉地道:“免礼。——外面怎么样了?老二那个逆子来了没有?”

太子脸上露出苦笑,一点都没有伪装的苦笑,对永昌帝道:“父皇,二弟他……不肯来。”

“什么?!”永昌帝差一点从座位上站起来。起了一半。才想起来这是车里,又坐了下去,压低声音道:“那个逆子为什么不肯来?!”

太子恭恭敬敬地道:“儿臣不敢妄言,父皇还是问一问派去长安宣旨的校尉吧。”

永昌帝“嗯”了一声,知道毅亲王没有来,永昌帝居然心里有股奇怪的轻松感。

虽然毅亲王抗旨不遵,让永昌帝很没面子。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他来了……永昌帝几乎不敢细想下去,也许他还是不来的好。

既然毅亲王没有来,永昌帝的胆气顿时就足了起来。

他对太子努了努嘴,“你下去,把校尉传来问话。”

太子应了,下车去叫校尉。

等他带着校尉过来的时候,永昌帝已经从车上下来了,背着手站在车前。

校尉忙跪下磕头,然后把去长安宣召毅亲王的事情说了一遍。

永昌帝半闭着眼睛听完校尉的回话,点点头,道:“你起来吧。”将他遣走,然后叫了刚才的将军过来,传了三道圣旨,“你去调长安大营里面的大军过来接驾。还有去给宫里的禁军传令,让他们收好宫禁,同时看好毅亲王府。——走了一个,让他们提脑袋来见朕!”

那将军跪身应了,翻身上马,带了几个亲兵,拿了陛下的手谕,然后悄悄进城去兵部尚书那里取了虎符,才能去长安大营调动大军。

这一连串的手续,做武将的是个个娴熟,永昌帝也曾经是个中好手,太子就未免生疏一些。他看着那将军远去的背影,有些紧张地对永昌帝道:“父皇,若是他一去不回……”

永昌帝看了他一眼,在心里微微摇头,面上却还是温言道:“你很少带兵,不懂这里面的情形。”言罢沉吟半晌,缓缓地道:“如果这一次无事,仁之,你还是去带一带兵吧……”

太子心里一动,飞快地睃了永昌帝一眼。他在琢磨,永昌帝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太子就没有带兵的。因为太子带兵,威胁最大的不是别人,就是皇帝本人。

就算是父子,也没有个把皇位拱手相让的理儿。

所有的皇帝都是死了才传位。——被逼退位的,也很快就死了……

太子想到这里,心头一凛,忙拱手道:“父皇,现在已经不是打天下的时候。儿臣不用带兵,儿臣只要能用那些大将就可以了。再说,父皇就是带兵的好手。又何须儿臣多此一举呢?”

永昌帝听了太子的话,半是欣慰,半是惋惜,笑着道:“也好,你就跟着朕吧。横竖朕这天下,都是你的,你要好好帮朕经营这大好河山……”

太子又感动,又欣喜,忍不住湿了眼眶,哽咽着道:“父皇。儿臣会永远记得父皇今天说的话。”

永昌帝点点头。举目看向远方空旷的原野。

天的那一边。就是庆州了。庆州都督杨文干,他到底要做什么呢?

他们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那将军已经带着长安大营的兵士前来迎驾了。

有了数万人相从,永昌帝的底气更足了。

“摆驾回宫!”

一声声叫声从玉华山顶往下传去。一直传到山下聚集的兵士耳朵里。

永昌帝坐着銮驾从山上下来,看见山前的平地上,无数劲装的兵士乌压压地立在那里,他们手中的长刀映着烈日,映得刀光胜雪,杀气纵横。

永昌帝满意地点点头。

大军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长安近处。

前面一直有斥候探路,担心毅亲王在这沿路有什么埋伏。

不过一路行来,安然无事。

不仅太子心里嘀咕。不知道毅亲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连永昌帝都很有些疑心。

对方越是按兵不动,是不是就越意味着背后有天大的阴谋?!

没有多久,就有兵士从长安城内跑来,对永昌帝回道:“陛下。毅亲王在南城门跪迎陛下回城!”

太子一下子愣住,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永昌帝却是微微地笑了,点了点头,道:“让他跪着吧。”然后就坐着銮驾,大摇大摆进了长安,似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

太子立刻醒悟过来。——朱焕和乔公山不能留了……

永昌帝顺利回到太极殿,看见宫内宫外秩序井然,禁军不仅把皇城看得好好的,就连毅亲王府也围得严严实实,心里更是大定。毅亲王府里面,除了毅亲王在南城门跪迎,别的人都在王府里出不来。

“宣毅亲王。”永昌帝回到自己的宝座上,终于确信仁智宫一事,已经过去了。权柄重新回到他手里,他不用再在荒山野岭患得患失了……

在南城门跪迎的毅亲王接到圣旨,马上骑马赶了回来。

一到太极殿,他就跪下请罪,宣称自己有罪,抗旨不去仁智宫,是担心有人在长安作乱。如今陛下既然回转,他将监国的一切权柄上交,希望陛下能饶恕他一回。而且他掌监国重任,只有他不擅离职守,等陛下回转,一切谣言就不攻自破。

永昌帝不为所动,在上首威严地道:“义之,你属下郎将朱焕和乔公山参你跟庆州都督杨文干勾结,企图谋反,你有何解释?”

毅亲王做出大惊的样子,摇头道:“父皇,儿臣冤枉!——儿臣要跟朱焕和乔公山当庭对质!”

“宣朱焕和乔公山。”永昌帝吩咐道。

宫里的内侍和护卫一起往大牢里去提取朱焕和乔公山。

这两人都是从玉华山仁智宫被带回来的,一回来就关在大牢里面。

结果他们去了半天,却还是两个人回来,对永昌帝回道:“陛下,朱焕和乔公山死在大牢了!”

“什么?!”永昌帝霍然站起来,怒目注视着阶下跪着的毅亲王,“你好大的胆子!出入宫禁,也敢动手杀人!”

毅亲王大惊,道:“父皇,不关儿臣的事。从父皇回京,儿臣就在南城门外跪着,还是父皇传召之后,才从南城门来到太极殿。怎会再去分身杀人?”

太极殿上静悄悄地,绝大部分大臣武将都眼观鼻、鼻观心,对这一幕不置可否。

过了许久,一个有些纤弱的声音传来,“……可是,二哥如果要杀人,也不会亲自动手吧?难道没有属下帮他去做?”

毅亲王偏过头,看见居然是四皇子,刚封了齐王的齐健之!

这种时候说这种话,摆明了是说这两人是他指使杀的!

毅亲王怒视了齐健之一眼,转头不去看他。

太子咳嗽一声,道:“这件事不能乱说,还是仔细查探一番吧。人总不能白死了……”

永昌帝点点头,“既如此,太子就去彻查此事。二皇子齐义之抗旨不遵,暂时……卸去一切职责,在王府反省反省吧。”

太子领旨,开始彻查朱焕和乔公山突然死亡的事。

查来查去,只查到有个叫“陈凤举”的人,在他们一入大牢,就去看过他们。

等陈凤举走后,这两人就中毒身亡了。

“陈凤举?这人是谁?”永昌帝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太子笑道:“这话说来话长。陈凤举,是陈淹当年的外室所生,一直想入族谱。这一次,据说陈家答应他,只要办成这件事,就让他入族谱了。”

陈凤举,永昌帝不认识。可是陈淹,永昌帝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就是毅亲王麾下很得力的一个文臣。

“原来还是跟这个逆子有关!”永昌帝愕然,既失望,又伤心,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岁不止。

“父皇,也许跟二弟无关。只是陈家手伸得太长,主动为主分忧罢了。”太子笑着劝道,“但是二弟一个驭下不严的过错是跑不了的。父皇想如何处置二弟呢?”

永昌帝眼神黯了黯,摆手道:“让朕想想。——不过,这陈淹不能留了。去,传旨,将他夺去官职,全家流放岭南。陈凤举,斩首示众!”

太子应了,下去照旨办理。

陈家本也是长安大族,却一夕之间,天翻地覆,被流放到了岭南。

陈凤举的脑袋被砍的那一天,毅亲王在自己的书房坐了一整夜。

安子常知道后,特意去南城寻萧士及说话。两人在酒楼喝了一天的酒,似乎什么正事都没有谈。

太子对这个结局虽然不满意,但是到底比上一世好多了,他也没有再追究下去。只是在琢磨是不是应该把萧士及提起来了。

毕竟这一番较量下来,太子也发现了自己的短处,依然是在军中这一块。他有兵,但是无将。

如果真的跟毅亲王的玄甲军对上,他就算多十倍的兵力,到时候也是被人切瓜砍柴的份儿。

废太子妃听说太子现在就想起用萧士及,撇了撇嘴,劝道:“这人最是心狠手辣,殿下还是悠着点儿,还是再看一看吧。”

太子正沉吟间,从庆州终于传来消息。

庆州都督杨文干,还是反了。

朝廷要派大军去平叛。他东宫肯定要把这一趟差事揽过去。

难道真的要启用萧士及吗?

第606章 不甘 (粉红1950+)

太子拿不定主意,就招了东宫的臣属过来一起商议。

讨伐庆州都督杨文干,其实有个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派萧士及出马。——如果萧士及能够对太子忠心耿耿的话。

可是因萧士及在穆侯府上阴太子和废太子妃的事儿,始终让太子耿耿于怀,而且总让他不相信萧士及会对他真的忠诚。

因太子对萧士及前世的记忆太过深刻,以至于他很难接受一个曾经对毅亲王那样忠心不贰的人,会转而对他忠心耿耿。

但是就目前来说,不让萧士及去,他们东宫还真拿不出有力的人选。

“太子殿下,看来,我们东宫确实需要有一些得力的武将了。”东宫臣属忧心忡忡地道。

太子皱着眉头不做声,在上首坐了许久,揉了揉眉心的皱痕,道:“要不让老四试一试吧。”

“……您是说,齐王殿下?”

“对。老四也这么大了,不能一直把他关在宫里面。再说,就算他出征,也是坐纛的,就像以前的皇叔一样,再找个萧士及做个先锋就可以了。”太子终于一锤定音,决定下来。

“……这,齐王从来就没有带过兵,让他坐纛,会不会……?”东宫臣属还是有些不放心。

毕竟齐王以前实在太深居简出了,从来就没有在众人面前崭露过他的头角。

太子笑了笑。这些人都看轻齐王了,他可是知道,齐王年岁虽不大,心眼儿却是很多的。

萧士及这人,除了能带兵打仗,其实心眼儿并不算多,只是经常出其不意,就跟他的用兵之道一样,打别人个措手不及。

所以太子决定把萧士及放到齐王手下,给齐王练练手。也好以后为他添一大助力。

论堵心眼子,十个萧士及也不是齐王的对手。

如果萧士及在战场上出其不意,就要看齐王有没有能够弹压他的手段了。

对两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锻炼。

太子就道:“孤现在就去宫里请旨,让齐王挂帅,萧士及做先锋。”

东宫臣属互相看了看,还是连忙劝太子道:“太子殿下,还是跟他们都说好了,再去求旨吧。不然……”担心有差错,让太子和陛下再一次灰头土脸就不好了。

特别是萧士及还抗过一次旨。这一次。他们不确定他是不是能顺利接受这个位置啊。

太子想了想。觉得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就改口道:“先去把四弟叫来,孤亲自跟他说。”

东宫臣属忙去找人请齐王进来。

太子专门找了一个小屋子,跟齐王两人说话。没有让东宫臣属守在跟前。

“四弟,大哥这一次,想向陛下请旨,让你去征讨杨文干怎样?”太子笑着试探道。

齐王一听,顿时大喜,忙道:“大哥,你说真的?!”

“当然。只要你愿意,大哥就去找陛下请旨。不过,”太子话锋一转。“你从来没有出征过,这一次,孤想给你找个先锋。你记着,一定要听他的话,不要擅自行动。只要稳住他为你办事。这一趟军功就是你的。”

见太子这样看不起他,齐王有些不甘心。他虽然跟太子更亲近,但是他实际上是一直以二哥毅亲王为目标的。在宫里,他跟着师傅学了文韬武略,一直想亲自上战场显显本事,让别人知道,大齐不仅有二皇子毅亲王是能征善战,他四皇子齐王也是佼佼者!

“……萧士及?就是那个在看城门的家伙?——大哥,你确定要我听他的话?”齐王很是不屑地道。

太子的神色严峻起来,他坐在书案后头,阴沉地看着齐王,冷冷地道:“你如果是这样想的,就不要出征了。——你必败无疑!”

“大哥!”齐王霍地一下站起来,瞪着太子,“大哥,你怎么能说我?!我可是你亲弟弟!萧士及是什么东西?!不过是寒门庶族的贱种!文不会做赋,武不如二哥,就大哥你把他当宝,别人还不领你的情!”

太子的眸色黯了黯,不过他还是一动不动,定定地看着齐王,直到看得齐王转过头,不自在地看向别处。

“你想好了,孤再问一遍,你愿不愿意听萧士及的话?不愿的话,趁早说!”太子厉声喝道。

齐王张了张嘴,脸上带着一副倔强的神情,似乎想说,我就算现在答应了又怎样?到时候还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别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阳奉阴违的主意。”太子警告他,“孤既然能让你发誓,自然有监督你的法子!”像是知道齐王在想什么一样。

齐王终于低下高昂的头,低声道:“好吧,这一次我听大哥的。”

太子满意地点点头,道:“你记好了,你是听萧士及的。”说完又觉得有些太下齐王的面子,接着道:“其实你跟着萧士及,多学一学他的用兵之法,不是两全其美吗?等你学成了,自然就能代替他了……”

齐王这才明白过来,欣喜地连连点头,“大哥你不早说!早说我早答应了!”

太子跟着笑,拍拍他的肩膀,道:“好,现在跟孤去南城,孤向你引荐一下萧士及。你一定要诚恳谦恭,有礼贤下士之风。”

齐王挺了挺胸膛,笑着道:“那是自然,大哥放心,我一定会让萧士及死心塌地做我的先锋的!”

两人便带上几个护卫,换了打扮,出东宫,坐车往南城去了。

来到南城城门口,太子让自己的手下去打听一下,看看萧士及在哪里。

太子的手下去了一会儿回来,道:“他们说,萧士及还在营房,这一阵子都没有站岗。”

“这是为何?”太子的眉头攒得更紧。

“去他营房看看不就知道了。”齐王不以为意,跟太子一起来到萧士及住的小院子。

萧士及正好坐在院子里的台阶上喝酒。

看见太子带着齐王走进来,萧士及放下酒瓶,缓缓站起来,拱手行了个礼。

“士及,好久不见了。你的伤好了没有?”太子打着哈哈问道。

萧士及笑了笑,摇头道:“没有,伤还没好。”

第607章 推诿 (粉红1980+)

太子本来只是问的句客气话,没想到萧士及居然径直回答说没好……

齐王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

太子不动声色地向前走了几步,道:“士及,不请孤和齐王进去坐坐?”

萧士及往旁边让了让,躬身道:“请。”

太子和齐王进了萧士及那间低矮狭小的小石屋。

他们俩四下看了看,找了两张靠窗的椅子坐下来,对萧士及道:“你在这里住得还算舒服?”

萧士及摇摇头,“不,不舒服。”

把太子和齐王都噎得够呛。

太子忍下一口气,堆着满脸的笑容,道:“士及,以前的事情,咱们就不提了。你虽然抗旨不遵的,但是父皇也不是动辄杀人的残暴之君,他老人家给你一条生路,你一定要记得反省才是。”

萧士及正襟危坐,点点头,道:“太子殿下说得是。所以臣一直记得三省吾身,旦夕不敢忘。”

“这就好,这就好……”太子讪笑着,终于入了正题,“孤这一次来,是跟你说件喜事儿。”

萧士及挑了挑眉,像是不明白太子在说什么。

“是这样的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你知道吧?父皇很快就要派大军讨伐叛贼了。”太子说了一半就停住了,目光炯炯地看着萧士及,像是在期盼他跳起来自动请缨……

没料萧士及还是无动于衷,继续摇头,“臣在南城守城门,不知天下大事。——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这一下齐王实在忍不住了。他咚的捶了一下桌子,站起来恼道:“萧士及,你不要给脸不要脸!”

萧士及微扬下颌,看着齐王,淡淡地道:“齐王殿下言重了。士及从来就没脸,也无所谓要不要脸。”

太子也忍不住了,森然道:“萧士及。你这是有怨怼之心了?——你在怪孤和陛下对你处置不当?”

萧士及还是摇头,道:“太子殿下言重了。士及从来没有任何怨怼之心。士及如今妻离子散、一无所有,前些日子还被当众打军棍,都没有丝毫怨言,您又何必一定要给士及再加一重罪责呢?”

这些话都是大实话,大大的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