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12-05-11 22:13:01 [字数] 3458

“本宫头一次去迷神阁时,因贺夷简招去行刺之人,混乱中贺夷简曾带本宫躲入俯仰楼中的一条暗道,从另一头出去时,却是阁中女子的闺房!”

燕九怀听完,嗯了一声:“像点样子的馆阁都会这么做,一来是为了安全,譬如公主你遇见的情况,二来却是为了避嫌,譬如那日公主从楼上眺望到贺夷简向楼中走来,公主却不打算见他,便从密道之中悄然离去,公主想必也发现了,俯仰楼与密道出口之处却是离得远得很…”

元秀打断了他的话:“那一次,本宫是从俯仰楼到了闺房中,俯仰楼只是宴饮歌舞地,而出来的地方是做什么用的,本宫也能猜到一二,本宫若没弄错的话,那条密道,反过来一样可以用吧?”

“不错。”燕九怀有点意外的看着她,“公主这么问,莫非是想为迷神阁脱罪?”他过来只提孟破野却压根没提到迷神阁,显然是早知任秋之案如今闹得满城风雨,牵涉到了皇家,又落在了长安人尽皆知的忠直之臣手里,迷神阁作为案发之地,压根就不可能全身而退,至多几个主要之人凭借着探丸郎的武力改头换面,抛弃基业遁出帝都。

但元秀此刻问起案件详情,燕九怀自然很是意外。

“本宫听说,那任秋对迷神阁中被杀的莺娘很是喜欢,甚至一度想要为她赎身,只是被任娘子所阻止。”元秀抬手掠了掠披散下来的鬓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原本那日在紫宸殿上听了孟光仪简略说的经过,也以为迷神阁里有古怪,但后来想起那日的密道,却有些明白了…若是其他馆阁倒也罢了,迷神阁里有燕小郎君你坐镇,那秋十六娘可是连薛大娘都是从少年时候一路佩服她过来的人,却不知道怎也会吃这样的亏?”

燕九怀盯着她半晌:“任秋之案无论背后指使之人是谁,迷神阁都难逃干系,而且将罪责推给迷神阁,对各方而言才是最好的结局,听公主的意思,仿佛迷神阁还有生机?”

“是本宫自己好奇。”元秀眯了眯眼,似笑非笑道,“你也可以不告诉本宫,不过若想保孟破野太平无事,庶母且不去说,本宫是要得罪一兄一姊的,尤其本宫的七姐就要下降长安风仪被推为第一的崔风物,如今谁也不敢给她没脸,燕小郎君,你尚且知道不收钱杀人是做白工,何况本宫呢?”

燕九怀思忖半晌,才道:“那日我并不在迷神阁中。”见元秀奇怪的看着自己,他双手一摊,很诚恳的道,“我只是在迷神阁养病,以及偶尔过去探望十六娘罢了,我另有住处,是我师父留给我的。”

“你和秋十六娘究竟是什么关系?”元秀忍不住问道。

一听这个问题,燕九怀立刻嘿然道:“我与她的关系倒没什么,是我师父与她关系不浅。”

元秀道:“你师父是谁?与秋十六娘什么关系?”

燕九怀立刻反问:“杜青棠与你那三姑是什么关系?我师父与秋十六娘也是什么关系!”

元秀顿时语塞,她虽然年纪小,但这几回去清忘观里见过了杜青棠的诗画,也拿了杜家特意送去的帖子赴宴,如何感觉不到玄鸿元君与杜青棠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梦唐风气开放,几十年前的鱼玄机,她所闹出风流韵事来的那间道观名字叫做咸宜观,观名正是来自玄宗皇帝的爱女咸宜公主。

玄鸿元君虽然是出家之人,可若要还俗也没什么,何况相比平津这个例子,杜青棠丧妻多年,玄鸿亦是独身,两人便是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坊间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议论——本朝孀妇再嫁、琵琶别抱之事皆是家常便饭,开朝的几位公主鲜有只嫁了一次的…可元秀究竟是晚辈,以她的为人自然不肯说自己姑母的闲话。

不过燕九怀这反问固然态度不好,却也等于是回答了她的问题,她没有听说过燕寄北的名声,便一带而过,重新把话题转回了方才的事上:“任秋杀那莺娘,是否与迷神阁中的秘道有关?”

“那日我不在阁中,但听云娘子后来带人查看,密道里面确实有人经过。”燕九怀艺高人胆大,也不觉得有什么好隐瞒的,爽快的将秋十六娘这几日在阁中搜查的结果告诉了她,“莺娘院子里的密道通往的是俯仰楼后的一间院子,你从俯仰楼中的密道另一头出来的地方,乃是荔娘所居,莺娘的院子就在她西面。”

他顿了一顿,“不过此事是不可能告诉孟光仪的,不瞒公主,孟光仪带走了孟大后,云娘子查到这一点,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那条密道封了——这种密道上面自有机关,一旦出事,便直接在两端封死,迷神阁的暗道是请了专人所砌,若不是知道密道经行,哪怕是这一行的匠人想要查出真相也是极难的。”

元秀蹙了蹙眉,她当然知道迷神阁为什么发现疑点也不告诉孟光仪——若没有这条密道在,迷神阁自可以咬死了是任秋杀了莺娘,至于原因,他们不知道,也许任秋中了邪?也许任秋本性残虐?反正,当时院子里只有任秋与莺娘,迷神阁什么都不知道!

一旦密道之事曝露,齐王和昌阳公主怎么肯放过这点?到那时候,说不得反扣一个迷神阁私建暗道,谋财害命的罪名!

“任秋为何没说?”元秀好奇的问,听燕九怀的意思,似乎孟光仪如今也不知道这件事。

燕九怀瞥了她一眼:“那密道的出入之处在莺娘房内床幔之后,换做你是任秋,正与心爱女子亲热之际,却见帐子后面走出一个衣冠不整的男子来,你待如何想?何况那任秋对莺娘可谓是情深意重,那傻小子从前甚至闹着要为了她永不娶正妻…”

“那男子到底是谁?”元秀一皱眉,“你说那日你不在,怎的我听起来你知道的却不少?”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我能找到孟破野,当然也能找到任秋。”燕九怀懒洋洋的说道,“这些都是他说的。”

元秀问:“任秋在什么地方?”

“公主不要担心,若要杀了他,我早就下手了。”燕九怀仿佛看出了她的心思,讥诮一笑,“虽然我很想这么做,不过秋十六娘经营迷神阁多年,但有一丝希望让它存续,总是舍不得放弃的。”

如果任秋被杀,皇家要一个死人何用?更不必说为了已死的任秋赔上皇家名誉,在这种情况下,丰淳定然是毫不犹豫的否认谣言,直接将此案做个案犯畏罪自杀的结论。当然,如果燕九怀杀了任秋,官面上迷神阁是出不了大事了,但私下里齐王与昌阳公主却是绝对不会放过它的。

元秀心思转了一转,沉吟道:“任秋竟杀了莺娘而不是那男子?”

“他说他不是那人对手,打算动手时,反过来被那人收拾了一顿。”燕九怀嘁了一声,道,“坊间不是传遍了任秋不学无术之名吗?这任秋身量不高,力气也未足,寻常长安少年,拳脚上面略微花过点工夫的便足以对付他了。”

元秀听他这么说,便知道他也不知道韦坦所见的那一幕,她自不会说出来,只是道:“衙门上门去拿人了,迷神阁里竟才知道,阁里被放了眼线,秋十六娘本宫瞧着是个极精明的,没想到也栽了这么一回。”

燕九怀嗤笑:“谁没有看走眼的时候?”他眯起眼打量着元秀,道,“譬如我才见公主你两三面时,也只当你是个娇生惯养不谙世情的金枝玉叶,谁想到你胆子却当真不小呢?”

元秀却举袖掩口,弯着眼睛道:“燕小郎君,本宫要是没记错,当初你曾说过,相信本宫绝对会活得很好的!”

被她提起往事,因着目睹孟破野受刑而胸中积累的杀意竟略去了一些,燕九怀随即警觉:“公主很会抓住机会,使我对公主下不了手?”

“燕小郎君本就对本宫无杀意。”元秀坦然放下了袖子,“先不说对孟破野动刑者并非本宫,燕小郎君杀了本宫,又能得到什么好处?若能的话,从前已经有好几次机会,譬如市中,何况燕小郎君武功虽然高强,但天下未必没有不能胜你者,再者,一人不能,可以两人,你擅闯禁宫,已是大罪,若再诛杀帝国公主,缉令到处,十道三百六十州,却不知道燕小郎君未及弱冠,打算从此以后,都做一条丧家之犬、惶惶而度了吗?”

燕九怀瞪了她一眼,手腕一翻,从袖子里拿出一物来对她示威般晃了晃。

元秀定睛一看,顿时叫道:“这是本宫的如意合欢五蝠簪!你…你居然已经在妆台上摸过了?”

这支簪子乃是赤金打造,因匠人手艺精湛,整个簪身犹如如意,簪首处五只蝙蝠张翼相连,四周饰以合欢花,却是昭贤太后所遗之物,为了嘉城公主的生辰上面需要按品大妆,采蓝前两日才取了出来,放在妆台上的匣中做准备的,却没想到便宜了不请自来的贼人。

“这也不能怪我啊!”燕九怀欣赏的打量着手中的赤金长簪,理直气壮道,“我方才在妆台上随便打开银匣,便见此簪在夜色之中依旧光华灼灼,上面简直写着带它走三个字,我岂能伤了如此美簪之心?”

元秀简直要被他的无耻气得吐出血来,大怒道:“这簪子是我养母所遗,你若敢带走它,本宫明日就上殿禀告五哥,派兵平了迷神阁!”

燕九怀面有遗憾之色,将簪子归还妆台后,不情不愿的走了,临走前提醒:“孟破野伤得很重,我虽然给他带了药,但杨太妃的人若再吩咐动刑,恐怕命不久矣,到那时候…公主,这可是念在了你的面子上,我才特特来说一声——皇家刚刚要办昌阳公主的喜事,也不想接下来就办她的丧事吧?杨太妃?孟破野正当盛年,那老虔婆杀之如何偿命?我自然会选年轻美貌的公主动手了,公主你说,对也不对?”

他这番提醒,元秀翌日被采蓝问起了昨日入浴时挽发的长簪去了何处时才知道自己的面子究竟是什么…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魏王

[更新时间] 2012-05-11 23:35:03 [字数] 2920

蓬莱殿里皇后王子节端起蒙笋啜了一口,问梅娘道:“杏娘伤势如何?如今入夏天气炎热,她身上有伤,万万不可受热,免得热毒入侵,到时候发作起来可是要命的。”

“皇后殿下请放心,杏娘的屋子里面冰盆是不断的,门窗皆拿厚实的皮毛掩了,这会走进去跟春秋时候一样,连杏娘床上都加了一条薄被。”梅娘垂手在旁恭敬的回道。

“灵奴呢?”嘉城公主的生辰就是明日了,王子节这几日忙得不可开交,今儿反倒空了下来,便发现原本面前的小宫女却不在,梅娘抿嘴笑道:“她啊…杏娘昨儿醒了过来,能说些话了,这会正抢了给杏娘换药和喂药的差事,忙着和她的杏娘阿姊献殷勤,连殿下这里都不顾了。”

王子节淡淡的笑了笑:“前两日灵奴才在我面前说你们待她都是极好的,这会子觑着她不在就在这儿说她怠慢了我,若叫她听见,可也不知道以后还觉得你们好不好了?”

梅娘知道王子节这话是打趣,抿嘴道:“这个不要紧,她若是听到了,回头奴去庖下跟桑娘她们要些好吃的点心来给她,想必过不了多久,她啊又觉得奴是好人了。”

“这孩子究竟年纪小。”王子节有点失笑,摇了摇头,便不再提,问起了正事,“韩王这会是在前朝随张明珠读书罢?魏王呢?”

梅娘先应了一声是,复说起魏王:“方才午膳时嫌桑娘做得一道肉羹淡了些,大闹了一场,他的乳母待他闹完了才哄着他要来给殿下赔礼,奴说殿下正忙着,着人收拾了残局,命那乳母带他去休憩了。”

见王子节敛了笑色,梅娘小心道:“殿下,韩王因有功课在身,回到蓬莱殿时也要休憩,有张明珠那边盯着,倒也闹不出什么,可却使足了劲的挑唆着魏王在这儿胡闹,今日午膳幸亏灵奴眼疾手快,偏殿里面的那一个越窑雨过天青秘瓷摆瓶才幸免于难…这几日来,殿下这里摆的东西,什么玉器、瓷瓶,都不知道坏了多少,就连小花园里面殿下最喜欢的月光白与涧仙红也给糟蹋了一回,也幸亏今年花期已过,若不然…”

“这些都不要紧,本宫好歹也是堂堂一国之后,虽然梦唐如今远不及鼎盛之时,但就是这蓬莱殿上上下下被他们拆了个遍,重新建一座也还建得起。”王子节冷冷一笑,打断了她的话,问道,“你说魏王的乳母是等他闹玩了才哄,那么她哄了魏王就听了吗?”

梅娘道:“奴听当时殿上的灵奴说魏王原本还待不听,但乳母悄悄拉了他的袖子才住了声。”迟疑了下,梅娘到底道,“如今殿下其实也忙碌得紧,韩王魏王何不送回承香殿去住?左右赵芳仪自己的亲生子,难道还会不知道避忌吗?”

“本宫晓得你这么说你觉得这两个…”王子节皱了皱眉到底没说出接下来的话,顿了下才道,“在蓬莱殿闹得厉害,你是觉得本宫竟受了他们的委屈是么?”

“皇后殿下是什么身份,韩王魏王怎么说也是殿下的庶子,寻常人家的庶子在嫡母面前哪里有这样的胆子?奴以为张明珠说是苛刻,教导起韩王来却还是手软了。”梅娘低声道。

王子节却轻蔑的笑了笑:“你以为把他们两个从大家那里接过来时本宫没想到他们会这样给本宫找麻烦吗?赵氏那性情,加上自从她侍奉大家起就得了大家喜欢,越发骄横,韩王魏王这样的性.子有什么好奇怪的?”

“殿下是故意为之?”梅娘迟疑道,“虽然这两位养在蓬莱殿总比放在紫宸殿要好,可是他们的生母如今也不过是芳仪罢了,在蓬莱殿上住一日也是一日的光彩——原本赵氏的位份就要高过曹才人,这事…”

王子节淡淡笑了笑:“光彩?你可知道这几日来本宫着你放松些殿里人出去走动是为了什么?”

梅娘低头想了想,明白过来了,吃惊道:“殿下是要叫六宫都知道韩王与魏王跋扈骄横?”

“本宫这么做,除了为此外,也是为了让六宫都知道本宫虽然才罚了赵芳仪,可却没有亏待她这两个儿子,说起来,他们又何尝不是本宫的儿子呢?”王子节话是这么说,眼中的冷意却越发浓重,拨着茶碗,淡淡笑道,“有道是养不教,父之过,不过呢,生在皇家,大家忙碌国事,身为母亲的,也只好多费些心思,算是为君父分忧了…听说,当初大家使张明珠为韩王之师,就是因为韩王跋扈无礼啊!却不知道将来魏王,又会被派什么样的师傅管教?”

梅娘沉吟片刻,道:“宫中之事迟早会传出去,但殿下这样做,大家那边…”

王子节眼神黯了黯,半晌才道:“那又怎样?赵氏没管教好韩王魏王这是事实,本宫如今既要忙嘉城公主的生辰,又要忙昌阳公主的下降,接下来又有东平公主的驸马人选…七月又有元秀公主及笄,抽空还要管着六宫…难不成还要死盯着蓬莱殿的宫人不许出去说话?”

梅娘听出她语气里对丰淳的失望,默然片刻,低声道:“殿下何不设法解了大家心结?”

“昭贤太后已死,怎么解?”王子节苦笑,“再说就算当初郭氏族没的消息当真是昭贤太后告诉了文华太后的,又与本宫有什么关系呢?那时候本宫也不过是才十一岁的女郎,养在深闺里面犹自懵懂,昭贤太后还只是本宫的族姑,无非都姓着一个王罢了,大家他就是这样迁怒的性子,本宫又有什么办法?”

“大家与殿下都还年轻,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梅娘惋惜道,“何况大家虽然对殿下冷淡,但当着人的面该有的体面也是从来不少的,天长地久的大家总会明白过来。”

王子节淡然一笑:“梅娘你还是不了解大家——文华太后的死是一个缘故,先帝驾崩前几年,欲废今上而立琼王,才是根源所在啊!”

“可这与殿下有什么关系啊?”梅娘吃了一惊,“那时候琼王妃因琼王得先帝宠爱,罗美人又素有宠爱,骄行宫中,殿下为了大家的储君不至动摇,身为太子妃却处处谨慎节约,连先帝身边一个粗使宫女都不轻慢了去,还要注意不叫人说殿下失了太子妃的气度…忍耐数年才熬到了大家登基,若殿下当初与琼王妃一般招摇,如今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

梅娘还有一句话没说——当初宪宗皇帝是极喜欢琼王的,但是有次在楼上看到其时的太子妃与琼王妃走在一起,太子妃服饰简素而低调,琼王妃却衣着华美、饰物光华,说了一句“太子妃大有文德皇后之风”,这句话悄悄传了出去,原本许多打算支持琼王的人才赶紧止住表态,转而观望,否则丰淳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无论怎么说,在丰淳登基的事上,王子节绝对可以说一句有功的。

“你是说先帝在楼上偶然所言?”王子节也想到了,她嗤笑了一声,“先帝岂是会随意出言之人?那时候先帝主意已定,不过是借着此事表态罢了!”

她目光一沉,淡笑着道,“琼王那几年得宠,原因有三,一是他容貌肖先帝;二是他聪慧之处不下大家,但比大家更亲近先帝…第三却是为了杜青棠。”

王子节闭了闭眼,轻叹,“这三个原因,除了第一个,其他两个,都与文华太后有关,大家每每想到自己几乎被废弃,皆是因为生母早逝,在后宫无人扶持,在前朝结下仇怨,而文华太后甍前,却是大家亲眼看着昭贤太后进过她的房间,接着文华太后就早产…你说,大家这心结,究竟怎么解?”

“殿下…”梅娘满眼疑惑,小声问道,“那昭贤太后究竟有没有…”

“先帝何等英明?他后来将元秀公主交给昭贤太后抚养,已经等于是在告诉大家,昭贤太后绝不是害死文华太后之人。”王子节苦笑,“问题是,大家肯信么?”

梅娘喃喃道:“若是如此,那究竟是谁,将这消息告诉了文华太后,致太后惊痛之下,难产而死?而且昭贤太后又为何会在那时候去了文华太后寝殿?”

“大家查了这些年都没有结果,本宫又怎么知道?”王子节低叹一声,“把明日的器物单子拿过来再对一遍罢…魏王那边,他爱怎么闹就怎么闹,最好把容易坏的瓷器多弄几件过去,只是注意不可让他伤到自己!就叫他砸给咱们听好了。”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胡旋

[更新时间] 2012-05-12 21:04:45 [字数] 4382

五月十九这一日天气甚好,前一日才下过了一夜的雨,这一日却天色明朗,雨后特有的芬芳萦绕鼻端,夹杂着扑鼻的花香。嘉城公主的生辰办得一派花团锦簇,这时候牡丹虽然已经谢去,但花相芍药却恰好开放,王子节特特命在清思殿外放了许多,姹紫嫣红,放眼望去,犹如织毯。

此外长安命妇也有一些得到准许进宫相贺,庆贺之后,自是聚宴。因嘉城公主不喜热闹,宴便摆在了蓬莱殿,为了照顾嘉城的习性,宴上只有宪宗皇帝的子女并亲眷,饶是如此,宴开没多久,嘉城还是寻了个借口离席而去,丝毫不顾及丰淳并皇后的颜面。

琼王夫妇见状,只得尴尬的代她请罪,王妃陶景年随后在琼王的暗示下追了出去,究竟是众目睽睽之下,殿下的乐工都差点停了丝竹,幸亏王子节反应迅速,赶紧把话题转开,才使宴会不至于就此扫兴,然而丰淳脸色究竟冷了冷。这让李俨分外的忧心。

这样的宫廷宴会元秀自幼参与,如今早提不起什么兴趣,这会见正主都走了,正转着自己什么时候离开的主意,忽听下首的云州咦了一声,声音虽低,里面却带了一丝诧异,她偏过头,却见云州拿着一柄鹅黄精细绢面裁成的宫扇抵住了下巴,见元秀看过来,便拿扇子半掩了嘴,悄悄道:“莫不是上回九姐你说的金腰娘子?”

“…什么?”元秀方才并未留意王子节的话,此刻有点糊涂,云州见状,便低声道:“五嫂说左教坊那边这几个月新出的擅舞伎人,叫哥舒夭娘的。”

“正是她,绿腰跳得着实不错。”元秀听了,点点头,她想起于文融禀告有关云州之事,似笑非笑的望了她一眼,云州今日起得却是淡淡的桃花妆,被她这么一看,究竟心虚,有点儿不大好意思,红了红脸,轻啐道:“九姐这样看着人家做什么呢?该看金腰娘子是正经!”

“那金腰娘子的舞我又不是没见过,只是觉得十妹似乎比前段时候更娇艳了。”元秀意味深长的看着她,正要盘问几句有关郑纬之事,两人说话间殿中原本的歌伎却都已经退了下去,丝竹渐歇,云州趁机端坐,目不斜视,挡过了元秀询问的视线。

过了片刻,殿外先传来一阵轻而悦耳的铃声,接着才盈盈走进了一个女郎来,这女郎十六七岁年纪,面作飞霞妆,描着长眉,贴翠钿,点杏靥,唇上一滴殷红如血,正是可爱的露珠儿模样。

这一回哥舒夭娘并没有起浓妆,五官倒是看得分明,确实有些胡人血统,双目明显比中土人氏要凹陷下去,鼻梁亦十分高挺,相比此时唐人的审美,她的脸庞太过瘦削了一些,下颔却也太尖了点,若非一双眼睛黑白分明又神采飞扬,淡妆下的容貌可算不得怎么样。

这日她穿得衣着十分大胆,柔软白皙的腰肢几乎完全是裸露的,腰以上是一件薄得犹如轻烟的对襟广秀夏衫,夏衫仅仅到她腰间,里面是一块诃子裹住了胸,诃子的颜色是最最鲜艳的石榴红,衬托得肌肤如雪如玉,耀眼无比,诃子上面所绣的图案却是大食传来的联珠翼兽,狰狞的猛兽与娇艳的舞姬,形成了另一重的鲜明对比,在她双臂上各带了足足十七八个赤金环,其中隔一个环上坠着一只金铃,脖子上亦套了一只挂满铃铛的赤金圈。腰以下却穿着八褶隐花裙,裙角各坠流苏,裙下雪足隐隐,竟是赤着脚进来,左教坊工舞,所调.教出来的舞伎举止无不风流出采,她从殿门走到适合起舞之处,当真是娉婷生姿、步步莲华,殿中原本听了皇后的介绍都对舞伎有些期望,这会更是止住了谈话认真注意起来。

哥舒夭娘先欠身给众人行礼,接着对乐工做了个手势,却听鼙鼓一声作响,哥舒夭娘双袖顿举,接着脚步一错,乐声急促之中,裙裾飞旋如云,元秀与云州同时道:“原来是胡旋!”

这名舞伎跳的绿腰元秀早已见识过,今日复看胡旋竟丝毫不逊色,胡旋舞是本朝胡姬几乎人人皆会之舞,所谓羯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只是哥舒夭娘跳起来却似乎又加进了一些绿腰之类软舞的动作,欢快之中掺入柔媚之感。她身上那一连串儿的铃铛,合着舞蹈节拍并乐工伴奏,恰到好处又随动作更添魅惑,尤其是哥舒夭娘扬袖回身、急转乍停之时,人才住,铃犹摇,别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顾盼之间娇媚万分,完全当得起媚眼如丝四个字。

起初众人还仔细看着这支胡旋舞,渐渐的,秦才人等人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这哥舒夭娘容貌虽然按着唐人的眼光并不算多么美丽,可那双眼睛却磨砺得勾魂夺魄,何况舞跳得这般好,身段更不必说,加上又是皇后叫上来的,莫非是为了荐给丰淳?然而前不久宫里才进了五位新人,到这会还没有三个月呢…

想到这里,便有人偷偷去看皇后的脸色,却见王子节神色和悦,并无惴惴或者担忧之色,一副完全被胡旋舞吸引的模样。

“九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宫里添不添新人,与公主们关系不大,但都是宫闱之中长大,对这样的氛围并不陌生,云州凑近了元秀,低声问道。

时值夏日,元秀手边也有宫扇,拿起来轻轻打了她一下,嗔道:“你问我,我问谁去?”

“…你瞧三哥!”云州拿袖子掩着嘴,低笑着提醒。

元秀忙借拈着一颗李子入口之际,向齐王席上看去,齐王李付是昨天才风尘仆仆赶到长安的,连夜入宫请了安,被留宿在宫中,今日就直接过来入席,李付的年纪只比平津小一岁,今年已经而立,他生得酷似杨太妃,略显宽厚的轮廓,面色白皙,颔下已经开始留髯,穿一袭紫色大科绫罗圆领袍衫,束着金玉带,用十三銙,腰下悬着一块福寿如意佩,乃是以上好的和田玉雕琢成灵芝、蝙蝠等物,玉佩旁另挂着一只如意形状的香囊,描金绘银,他踞席而坐,一手支颐,一手放在膝上打着节拍,眼光一错也不错的盯住了殿下急旋而舞的哥舒夭娘,炯炯明亮——若不是这哥舒夭娘是皇后特特提了一句的,恐怕早已经出声讨要了。

再看他身旁的齐王妃长孙氏,长孙明镜是本朝贤后文德皇后的后人,开朝之时因着太宗皇帝与文德皇后伉俪情深,对长孙家恩宠日加,而长孙氏原本就是前朝八大上柱国之一,家势显赫,只是后来高宗皇帝担忧阀阅权势过大,危及皇权,加上其时王皇后无子,而他从感业寺接回的太宗时才人武氏却诞下子嗣,便借着废后一事对舅家大肆打压,长孙氏自此衰落,但终究是望族之一。

这长孙明镜比齐王还要长一岁,生得十分端丽,她昨日随齐王一起匆忙进宫觐见,却没有像齐王那样留宿宫廷,而是坚持回了齐王府梳洗更衣,今日身上穿的乃是正式的钿钗礼衣,织绣精致,梳着高髻,周围饰以珠翠,蛾眉檀唇,翠钿花靥,此刻即使是浓艳的酒晕妆也遮挡不住她面上的愠怒之色,若不是她手里拿的爵器牢固,只怕早已被捏扁了。

夹在这两人之间的却是齐王世子李钊,李钊出生之日晚于任秋,如今不过十二岁,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赶路的缘故,他脸色有些苍白,此刻显得对歌舞兴趣不大,正一心一意的拿着一个石榴,让身后的宫女替自己剥了,慢条斯理的吃着。

察觉到元秀的注视,李钊忙拿过手边的湿帕擦了擦,敛裾坐好,复向元秀笑了一笑。

元秀嘴角勾了勾,回了他一个笑容,便收回目光。

这时候乐声乍停,却见殿下哥舒夭娘一个急回,裙裾乍开,隐花裙的八褶之中八种栩栩如生的鲜花乍现,腰以下仿佛八花齐开,说不出的绚丽!而她双臂上举,轻.薄的夏衫似经受不住急转之力,飞快向后褪下,露出大片香肩!原本那夏衫就极为轻软,犹如烟雾,如今这么一褪,更是活色生香,勾人魂魄,齐王看得兴起,也不管这是什么场合,大声叫了一个好字!

闻言公主席位这边的昌阳不觉皱了下眉,看向殿上的丰淳,丰淳却慢条斯理的笑了笑,吐了个字:“赏!”立刻有内侍托着一对银铤下去,哥舒夭娘大大方方的谢了赏,便听丰淳道:“三哥既然赞你舞技好,便去替他斟酒吧!”

丰淳此言一出,众人都是怔了一怔,云州嘀咕了一句:“这舞伎原来是打算给三哥的?”

哥舒夭娘脚步顿了一下,仿佛也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便恢复了常色,脆声礼道:“妾身遵旨!”接着便步伐轻盈的走到齐王身旁,接过一边持壶宫女手中的酒壶,轻舒玉臂,替齐王满上一樽,“请齐王满饮此杯!”

齐王原本也只当韩王开蒙而皇后至今无子,因此借着嘉城公主生辰引荐新人给丰淳,这哥舒夭娘容貌不算最美,却难得善媚,他虽然瞧中了却也不敢直接讨要,却没想到自己赞了一句,丰淳立刻就把人指了过来,看他神色也不见是对这哥舒夭娘有什么兴趣,不由心下大喜,赶紧捧樽向上首敬道:“愚兄多谢五郎了!”

丰淳含笑道:“三哥喜欢就好。”他们兄弟这边正亲热,长孙明镜的脸色却难看之极,也幸亏她今日按品大妆,酒晕妆是要胭脂上得最浓,才勉强遮住了怒意,身后贴身使女赶紧用力拉了拉她的袖子才随着齐王一起给丰淳谢恩,坐下后端起面前的荔枝绿一口气喝了数盏才把那股心火压下去,冷冷扫了眼哥舒夭娘,目光冰寒。

斜对里昌阳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微微蹙眉,觉得长孙明镜对自己兄长未免管得太紧了,转念又想到了任秋——未婚生子,哪怕是在皇家,面上也不好看,也难怪齐王会同意长孙明镜不将任秋列入李氏,但那到底是齐王的骨肉,她的亲侄子,虽然不是长孙明镜生的,到底也算她庶子,何况任秋无论如何也夺不去李钊的世子之位,长孙明镜又何妨大度一点?昌阳公主决定在婚前抽空与杨太妃说明此事,让太妃务必敲打敲打长孙明镜,可别叫她趁着如今任秋出事,想方设法要了他的命!

这场宴饮说是庆贺嘉城公主的生辰,但主角却是早早退回了清思殿,陶景年追到殿上,便看到嘉城公主正不耐烦的吩咐浑机、纯机上前替她将为了今日特特换上的精致华美的公主礼服除去,又随手自己扯脱了公主冠冕,一迭声的叫人打水净面,浑然未将身后的嫂子放在心上。

陶景年压住心底的愠怒:“六妹这会就要取妆更衣,难道不打算回席上去了吗?”

嘉城公主嗯了一声,淡淡道:“六嫂,我今日已经去露了一面,这红尘之中的纷纷扰扰我却是早就不习惯了,能够待到方才我已经忍受不住,六嫂还是回去陪六哥吧。”她语气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任谁都能分辨出来,陶景年哪怕是在琼王和王子节那里也没有当面受过这样的气,但这几日到清思殿来的经验已经让她如今听着这样的话心平气和了。

琼王李俨其实也早就知道压根劝说不住这个妹妹,这一回也不过是尽一尽力,顺便可以得到返回长安的机会。

可陶氏既然追来了,该说的话总是要说的。

“你六哥那边暂时不急,六妹这样跑了回来,可知道今日这场宴饮乃是圣人亲自吩咐、皇后亲自操持的?为着六妹你厌恶人多嘈杂,皇后只挑着几家命妇入宫庆贺,还都是行过礼后就出了宫,连留膳都未提,今日蓬莱殿上只得自家兄妹子侄…”陶景年的话却被嘉城公主打断,后者眉心微蹙:“尘世种种于我不过过眼云烟,六嫂若没有旁的想说的,还是回去罢。”

她这一副看破红尘只想得道升天的模样叫陶景年顿时无语,陶景年自己其实也是信奉三清的,可她还没信到了为此抛弃身份家业追寻大道的地步,短暂的沉默后,陶景年看了看她身后垂手而立的浑机、纯机,咬牙道:“那好罢,我就说一句话,六妹可否让人先退下?”

嘉城公主冷淡的看了她一眼,从琼王并王妃一起返回长安起,便一直进宫来劝说她不要出家,委实将她的耐心用得差不多了,但看陶景年的样子,若不同意恐怕会继续赖着不走,嘉城盘算着今日功课的时辰快到了,不情不愿的点了头。

殿上只得姑嫂两人,陶景年却颤抖了一下,扑通一声,往嘉城公主面前跪下,低声道:“公主念在与琼王一母同胞的份上,千万救他一救!”

嘉城公主不觉蹙起眉…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八章 套

[更新时间] 2012-05-12 22:38:35 [字数] 4057

邱逢祥着一身朱色小科圆领袍,梦唐一朝初期的时候规定宦官由内侍省掌管,其下如尚宫局般分为六处,即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内坊局六处,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太宗皇帝时对宦官颇有限制,即使内侍省的内侍监官衔也不过三品,但中宗之后制度日益松弛,那时候七品以上宦官竟有上千人,玄宗皇帝时候,四、五品者就有数千人,更有多人得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因安史之乱中,宦官李辅国协助肃宗皇帝在灵州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后叛乱平息,李辅国拥功自重,自此宦官之势汹汹而上,不可或挡。

自德宗皇帝起,神策军、天威军的军权逐渐落入宦官之手,因此并有堂堂帝王,性命竟委于阉奴之祸。元秀年纪尚轻,却也听说过自己的皇祖乃是死于宦官王太清之手,就是被称为英主的宪宗皇帝,也是在依靠高平之并邱逢祥之力下才收拾了王太清。

其中高平之因自恃功劳,妄图如当年李辅国一般呼风唤雨,因此被宪宗皇帝命邱逢祥诛杀,这邱逢祥素来沉默寡言,却是公认的精明能干,哪怕曾在王太清手里吃过大亏的宪宗皇帝在世时也对他委以重任,信任有加。

但是宪宗寿短,正因当年被王太清下毒的缘故,此事别人不知,丰淳却是心知肚明,所以虽然登基之后,从不叫他近身,因此邱逢祥如今虽然身为内侍省之正三品内侍监,有资格着朱,但见到丰淳的面却也不多。

虽然如此,宫中敢轻看他的人却没几个,谁都知道,北衙禁军那边,许多人都是邱逢祥一手提拔起来的,哪怕那里面也有如袁别鹤那样忠诚于丰淳之人,但邱逢祥不言不语,势力却叫晚年的宪宗并丰淳都不敢轻易动他。

元秀见他才拱手,便淡笑着免了礼,采蓝早已搬过了一只月牙凳请他坐下。邱逢祥本是富家出身,少年时候因罪没宫,恰好分到了还为太子的宪宗皇帝所居东宫,其时为宪宗皇帝练习弓马时在旁伺候的小内侍。他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城府可想而知,虽然对元秀远不及鱼烃等内侍亲热,但态度不卑不亢之间却也并不使人感到无礼。

他稳稳的坐下,复拱手道:“未知阿家召微臣前来有何吩咐?”

“邱监,珠镜殿附近,这几晚似乎嘈杂了些。”元秀微扬下颔,蹙眉道。

邱逢祥微露诧异之色,他在本朝出了李辅国、王太清这些人后,如今与这些人一样手握大权,却名声不差,正因为办事得力,又看起来并不干涉朝政,却没想到如今竟会被人指责未做好份内之事,忍不住问道:“微臣不知阿家所指是何事?微臣若是没记错,禁军巡逻这段时间与往常并无不同——还请阿家明示?”

元秀自不会将燕九怀居然能够闯过重重守卫进入自己寝殿的事情说出来,但即使燕九怀为了孟破野的缘故没下杀手,如今藏在刻意穿的广袖下面腕上分明的青痕也在提醒她——哪怕贵为帝女又居于深宫,竟也同样不安全,她当然要找邱逢祥暗示一二。

元秀看向了采蓝,采蓝会意,将旁边几上一只方才邱逢祥进来时就放着的盖着一方帕子的漆盘端上。

邱逢祥看了眼元秀,见她示意自己掀开,便拉了拉袖子,抬手将帕子揭开了一角,却见帕子下,放着一柄无鞘匕首,匕首样式寻常,刃口犹如清霜,虽然说不上多么好,却也非寻常可见的东西,他放下帕子,狐疑道:“敢问阿家,此物从何而来?”

“两日前,此物忽然放到了本宫枕边。”元秀拿起手边的姜饮喝了一口,似要平静一下情绪,方缓缓道,“本宫醒来时猝不及防,险些被它割到了面容。”说着仿佛惊魂未定一般,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面颊。

邱逢祥脸色顿时一变:“阿家从前可见过此物?”

“不曾。”元秀摇头道,“邱监想必也知道,这珠镜殿本宫虽然住进来不久,但身边也没添什么人,采蓝并大娘这几个都是母后那里留下来的,本宫入睡时,外间一向守着采蓝并采绿,她们两个自来守夜,十分警醒,翌日起来,本宫询问时,她们都说前一夜睡得特别深沉!”

“阿家可问过其他人?”

元秀道:“本宫入睡时,常喜焚香,若是睡不安稳,自是焚安息香以助眠,但邱监应知,自三四月起,本宫时常练习骑射,尤其是从原上归来,沐浴之后疲惫不堪,不须此香助眠也能睡得极深,所以从那时候起,采绿就改焚了一些舒缓的香气,譬如,那一夜寝殿之中焚得乃是龙楼香。”

龙楼香香气含蓄而袅柔,并不浓烈,却极易沾衣,采蓝在旁接话道:“阿家晨醒后发觉此刃,便唤奴二人入内询问,奴等发觉睡得比往日深沉,亦是先想到了可会是殿中有人恐吓阿家,采绿想到寝殿所焚的龙楼香乃是新换上的,阿家寝殿除了咱们采字辈的几人并大娘外,其他人都不得擅自进入,便是阿家外出时,采紫与采橙也会盯着,因此奴等立刻将殿中之人召到正殿,挨个近嗅衣着鬓发并检查其更换衣裙与被褥,却无一人沾染此香。”

这就是说,留刃恐吓者是殿外之人了?

邱逢祥皱起眉:“禁军巡逻乃是按队,一队十人,彼此监视,何况阿家寝殿是什么地方,岂是他们胆敢窥探的?”

“本宫也知道五月有重五之节,又有六姐生辰、七姐下降之事,邱监乃内侍省监,定然是忙碌无比,因此当日特特吩咐殿中之人不许声张,就连五哥五嫂那边也没有多言,只是私下揣测本宫究竟得罪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会遇见了此事?”元秀蹙眉说着。

邱逢祥忙道:“阿家乃文华太后所出,又是昭贤太后亲自抚养,两位太后皆是贤德之人,阿家性情和善,宫中皆知!此事却是微臣管理宫中不密,才使阿家受此惊吓!”说到这里他起身一礼,先谢了元秀替他隐瞒之恩,接着诚恳道,“容微臣再说一句,请阿家将这柄匕首交与微臣,微臣定当在三日之内,为阿家查出此事真相!”

这柄匕首原本就是元秀拿来掩饰那日燕九怀闯入寝殿威胁自己的,这个所谓真相元秀可是不关心,她蹙着眉道:“这匕首自然是要交给邱监的,只是邱监,此事已经过去了几日,本宫今日请邱监前来,却是忽然想到了另一件事——六姐生辰只有家宴,过几日七姐下降,却是前朝后宫都要开宴的,届时难免有混乱之处,这宫里既然不太平…”

听出她话里的意思,邱逢祥不动声色的拱手道:“多谢阿家提醒,微臣定当仔细而为!”

元秀吩咐人将匕首递给了他,又说了几句场面话,邱逢祥便起身告退。

待他走了,采蓝心有余悸道:“阿家,那燕九怀武艺如此高明,居然能够不惊动禁军而潜入后宫,他说的事情…”

“哼!”元秀冷笑一声,“燕九怀的武功是高明的,可要说能够不惊动禁军深入宫闱,却有些过了!”她伸出一根纤纤玉指,向着大明宫的西南方向点了点,淡淡道,“我若没猜错,他应该是先潜入了太极宫,再从御沟之类的地方,溜到此处的!”

采蓝与采绿奇道:“这是为何?”

“他告诉我那孟破野被杨太妃派人私下买通了人严刑拷打,逼迫他代迷神阁认罪,以求为任秋脱身。”元秀喝了口姜饮,道,“杨太妃的目的其实不是要迷神阁认罪,她主要还是为了叫任秋脱身,因此孟光仪早就想到了这点,当初进宫来面圣时就将人藏了起来,杨太妃既然能够想到派人逼迫孟破野认罪,又如何会想不到召集人探出任秋被关押的下落,索性闯进去把人抢了出来?到那时候长安城这么大,千家万户的,杨太妃把人那么一藏,一个字拖到底,孟光仪虽然是直臣,难道还能冲进太极宫万春殿上缉拿先帝遗妃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