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个三回,她才一张口,六出就能接得上,石桂笑一声:“裴姑姑说了,再快也得有三个月呢,姑娘不在,就当是放假了,咱们也歇一歇。”

玉絮掐了她一把:“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姑娘待你这样好,她在宫里,你就不念着?”石桂侧脸一让:“我怎么不念着,日日三张字,我可从来没忘的。”

她把那一叠字纸拿出来,连玉絮都怔住了,再没想到叶文心走了,她还在写,不仅写字,画画也没落下,竹子已经画得很有几分模样了。

玉絮啧了一声:“等姑娘回来瞧见你这个小徒弟没忘了师傅的教导,必然高兴的。”叶文心一走,琼瑛就被冯嬷嬷送回了扬州,她一等丫头的位子坐牢了,便想再提一个向着自个儿的来,石桂就最好的人选。

见天的闲着,连冯嬷嬷都往庄子上去了一回,还没到换春装的时候,石桂拿了绣箩就去找葡萄,还没进远翠阁的大门,就在门边碰上了要出门的葡萄。

拉了石桂就往郑婆子那儿跑,开口就是要吃肉,远翠阁里自打斋月开始,就没碰过油腥,除了奶小少爷的奶娘能吃荤,余下的都陪着钱姨娘吃素。

石桂皱皱眉头:“不是只吃三日,怎么还吃个没完了。”

葡萄等着焖肉面上桌,听见石桂问了,扯着嘴角笑不出来,她心里猜测着钱姨娘这素是为着大少爷吃的,可这话却再不能说出口,叫人听见她也活不成了。

连石桂都不能说,只抿抿唇:“钱姨娘原来就是个信佛的,老太太都吃素,她自然得加倍的心诚了。”

石桂不疑有它,宋家人人爱吃素,余容泽芝两个还替宋荫堂跪经,那也没什么出奇的,反是葡萄,气色一天比一天更差了。

连郑婆子都皱眉:“你莫不是肚里长了虫罢,年里那几日你也没少吃,怎么就是不长肉,等明儿我去买些打虫的药来,你吃一剂,把虫子打出来再说。”

石桂听着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搓一搓胳膊道:“到是有这样的毛病,可院里水土都干净,总不至于罢。”

郑婆子挟了两大块酱汁肉给葡萄:“可不是,可这院子里头干净得很,怎么你就养不胖了,再多吃些,我烘些肉干,给你带进院子里吃。”

一听见肉干,石桂就想到了明月,她也答应过明月给他烘肉干的,只一向不得闲,如今闲下来,一样是做肉脯,便让郑婆子多做些:“干娘也给我做一斤,我好带进院里分掉些。”

郑婆子余光扫过来却有些冷眉冷眼的,她过年的时候才知道石桂的亲爹来了,门上看见包了一大包的东西,心里止不住的肉疼,虽知道她们是骨肉至亲,可还是觉着自个儿吃了亏。

郑婆子不接口,葡萄却使了个眼色给石桂,石桂过的时候去了叶家,还不知道郑婆子打得这场口头官司,也装作不知:“还有那腊鱼腊鸡的,也一样做了来,幽篁里也跟着吃素,这些天大家肚里都没油水,姐姐们还让我多带些回去呢。”

石桂开了口,郑婆子果然不做也不成,只动动嘴道:“我这些日子也不得闲,你等等罢。”石桂看她不应,总归院里头就有小炉子,干脆往大厨房买了肉来,自个儿烤起肉干来。

郑婆子只当没人撑腰,石桂总得服个软,哪知道她光明正大的买了肉,真个打算烤肉干了,郑婆子气得无法,心里却明白两个干女儿是两付性子,一个是吃硬不吃软,你待她越软,她越是登鼻子上脸,一个是吃软不吃硬,你越是对她硬,她越是敢跟你顶着来。

想着往后春燕还得把石桂调进鸳鸯馆去,退过一步:“这些东西又是油又是火的,怎么好在表姑娘的院子里头动炭,你还送了来,一道做了就是。”

石桂总归无事,又许了玉絮六出几个肉干,见天往厨房里跑,把那肉剁的碎碎的,加秋油料酒拌足了,郑婆子熬的鱼露也叫石桂翻出来,薄木板上刷油铺平,压得薄薄的,起火烤脆了。

石桂爱吃甜的,这两回跟明月一道吃东西,他也爱这一口,刷上蜂蜜撒上芝麻,郑婆子啧啧出声:“你这点料都比肉贵了。”

石桂笑一声:“院里头的姐姐们吃得精,不做得精细些,倒不如不做了。”她买肉的时候一气儿买了四斤,余下的一斤正好熬肉酱。

郑婆子清闲,石桂也不过跟她借个地方,眼看着到了饭点儿她还不动,石桂奇一声:“干娘不给钱姨娘做饭了?”

郑婆子此里嗑着瓜子,“啧”得一声:“这个姨娘恨不得成仙去,这两日又不知道闹个什么劲儿,一天只吃一餐,不年不节的,是替谁发愿呢。”

除开宋荫堂要放榜了,家里也没旁的大事,石桂蹙蹙眉头,托郑婆子看着火,把切好的肉脯给葡萄送过去,让她平日里总能吃些荤,若不然人怎么能撑得住。

葡萄接过肉干就咬了两片,还舍不得吃,统共一小包,包起来放在瓷罐头里,石桂看着心酸:“这是怎么的,你等着,我再给你做去。”

葡萄摇摇头:“我哪里少这个,托人买了,只你这个比买的好,我慢慢吃着。”她借口病了,不再往钱姨娘跟前凑,院子里头便是木香一人独大,钱姨娘的事儿她能作一半的主,葡萄眼见着松节这么个下场,把上进的心思歇了,还给石桂做了个荷包:“我手艺不比你的好,你将就着用罢。”

石桂摸着上头串的珠儿:“怎么做得这样好了。”葡萄这一向一直凄凄惶惶的,翻年已经十三了,已经有了少女模样,鼻间一酸落下泪来:“桂花,可有什么法子,叫我出去,不在姨娘院子里头呆了。”

石桂搂了她,自家心里也没底气,却还是宽慰她道:“你放心罢,我替你想法子。”葡萄心知无法可想,可有个人能靠一靠,到底比自家一个人受着要好。

没等石桂真的想出办法来,宋老太太的娘家侄孙带着礼到了宋家。

作者有话要说:呐再来八卦一下吧~~微博八过惹~但是有后续

某男高中玩游戏对游戏里某女大学生惊为天人,疯狂倒追,终于女生感动两人成了,男的要出国留学,彼此约定等对方,异国恋也没能消耗掉这段感情,等男的毕业回国,又抗争两年,双方家人都点头同意结婚买房时,男的缩了,说不能想像自己二十六要娶个三十二的女人,等四十的时候,女方已经快五十啦…山盟海誓一朝成空,说分立马分,“你不要再缠着我,我们性格不合”…现在男的三十二啦,找了个二十六的生了娃,后续那个女生如何我不知道,也不知道她最后有没有走出来,找到新的恋情,祝天下渣男都特么喜当爹!

谢谢地雷票~~~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143章 赵家

宋老太太是燕京人,娘家也是当官的,在大兴是几代的富户,靠着两口甜水井起了家,自□□的时候起,日日担水卖给富户,光是这一笔的赚头,就足够赵家在大兴买田买地盖了大宅子。

燕京城里十口井有九口是苦水,打出一口甜水井来,那就譬如开了金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况赵家除了有两口井,还有汤山上的一处温泉庄子。

赵家人是靠着水发达起来的,水生财到她们家是实打实的,有了钱先吃再穿,到了第三辈儿读书送学,没成想还是个出息的,谋了个小官位,一步步往上做,几代下来也有了气候。

宋老太太是赵家正枝儿的嫡出女儿,嫁了当时大有前途的宋老太爷,一步步成了二品的诰命,她作大寿,赵家人怎么会不来。

何况这一回老太太还有意把宋家的女儿许配给赵家的侄孙,两姓再结亲,不隆重也得隆重,赵家派来的人,是三房的太太,带着二儿子,算一算,正好配宋家的庶出女儿。

赵三爷跟赵三太太是老太太的侄子侄媳妇,赵家能挑出来适龄未婚的,也只有赵士谦一个,旁的要么是另有打算,要么就是已经跟本地的订下亲事,接了老太太的信,赶紧把三太太叫过来,问明白这亲可愿意结,三太太哪有不肯的,立时打点了东西,带着儿子一道来了金陵。

既是婆家的亲戚来了,叶氏便在堂前迎接,知道她们要来,早早把屋子理出来,赵士谦已经成年,便跟宋荫堂几个一道住在至乐斋里,赵三太太就安排在宋老太太永善堂的西院里。

赵三太太也知道过来是来结亲的,却不能明说,她也要挑个合适的儿媳妇,宋家两个庶女,年纪都还不大,得看看是不是端庄稳重,能理事掌家的。

松风水阁里头一片静谧,赵三太太算着日子就要到了,余容还在念经,把一卷经书读完了,这才起来理了理衣裳,紫楼掀了帘子进来报信:“姑娘,赵家人到了,老太太叫姑娘们去见一见三舅伯母。”

泽芝也知道些信儿,老太太这一回是要替姐姐作媒了,能嫁回赵家去,便是老太太看重,往后嫁妆不必说,天然就有人撑腰,进了门日子是绝计不会难过的。

泽芝抿了唇儿笑一笑:“连着说了几日,今儿可算来了。”既是要见客,她们两个便是一样的装扮,一色的蜜合色袄子,底下是石榴红的裙子,头上插金簪,脖子里头挂了一把嵌宝璎珞,腰上荷包坠儿,手上钏儿镯儿,耳朵眼里还扎着两颗豆大的红宝石。

这是为着见赵家人,叶氏特意着人做了送过来的,两个年小时立在一处,还看不出分别来,倒似一母同胞的姐妹,回回见客,还当是一对儿双生,除了袄子上的花纹不同,也没甚大的差别。

如今年纪长了,余容的面颊显出尖来,抽条长高了许多,比着泽芝还是圆团团小姑娘的模样儿,便是一样的衣饰,也分得很明显了。

两个好成一个人,余容心里忐忑,泽芝自然知道,拉拉她的手:“姐姐莫怕,若真是不如意,还有太太在呢。”

有一个叶氏立在前面,姐妹两个也不怕被胡乱嫁出去,阳春三月,太阳一大就晒得人脸上发烫,余容心里存着事,倒显出些扭捏来,抿了嘴儿点点妹妹的鼻子:“就你多话。”

赵三太太说不准往后就是她的婆母,她一路走心里跟着一路打鼓,若是个和善人也还罢了,若是个挑剔的,又怎么好拂了老太太的意。

余容心里七上八下,这会儿天已经暖和了,在院子里头走上一遭,掌心微微出汗,到底还是年轻姑娘,面上露了些惶然神然出来,泽芝扯了扯姐姐的袖子,余容回过神来看她一眼,冲妹妹微微一笑,略定了定神,这才进了永善堂。

赵三太太来了,自然是先跟姑母请安,若说富贵,宋家在金陵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自然不如赵家几辈在大兴的宅院宽敞,可一看门前竖的杆,一家家邻居的官位,那便又不相同。

赵三太太实则从没见过这位姑太太,她嫁进赵家的时候,宋老太太已经出嫁了许多年了,两家隔得远,也只年里节里走个礼,可随着宋老太爷的官位越来越高,赵家既是姻亲,再没有断了这门亲的道理。

宋老太太跟大房的大老爷是亲兄妹,二房三房本就隔了一层,几辈儿不分家,也就是因甜水井分不得,看着那些个子孙抢水井的,两边都想得,既得不着,就往水井里头下东西,打得难分难解,一家子败落了。

赵家有两口井,却有三房人家,干脆收的钱就由着三家均摊,所分别的,也就只有子孙读书上头出息不出息了,到了赵老太爷这一辈儿,一口井归了大房,二房三房分余下的一井,温泉庄子分三份,怎么都是老大家得利多,可谁让他有这么一个好妹婿。

这一回宋老太太写信回去,别个都不成,只有三房正合适,赵三太太心里头乐开了花,大儿子且还罢了,二儿子读书是不成了,若是娶了宋家女,往后说不得就能谋个官位,也不再指着那两口水井的钱过日子了。

来的时候就知道宋余容不是叶氏肚里头出来的,若真是,这桩美事也落不到自家头上,赵三太太自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家子里头的庶女讨回来,操持家业打理家事,正正好好。

心里头这么打算好了,又怕这宋家二姑娘着实不登样,虽是大房说着姑母不会坑自家的话,可离得这么山长水远的,保不准有甚不好,进了门就留心看着,眼睛恨不得瞪成铜铃大。

甫一见着叶氏,先松一口气,赵三太太一家子都是北边人,生来带着脆爽麻利,一看叶氏就知道,若是正经教养出来姑娘必然不差,此时听见人来了,一手托了茶盅,借着吃茶,往门边看过去。

赵三太太一打眼儿瞧见两位姑娘,再一看一个高一个低,高的那些年长些,便是这一个要说亲事,眼儿一扫心里先点了头。

余容有一付好底子,宋望海生得不差,姚姨娘能挑出来当姨娘也是因着生得好,这两个生出来的女儿,头一样相貌就不错。

脸盘白净长眉小口,襟前留了两束头发拿小金环儿扣着,正是花样年纪,口角含笑上前来请安,细声细气叫了一声“三舅伯母”。

泽芝心知眼前这一位说不准就是姐姐未来的婆母了,越发要把余容显出来,也跟着一矮身行了礼,眼儿都不抬起来,叫了一声舅伯母。

赵三太太欢喜无限,一手拉了余容一手拉泽芝:“真是好规矩好教养,果然是姑太太养出来的女孩儿,要么说大家子出身再不相同,这两个怎么不可人意,我看着都爱,只恨自家没女儿,没福气了。”

赵三太太一生最得意的事,就是连着生了三个儿子,小儿子过继给了二房续香火,往后赵家的一多半儿都落在自家手里,心里还想着宋老太太打着帮衬大房的主意,这么一看,还是她们赚了。

赵三太太生得富态,一张圆盘脸,饱满的耳垂上头一边挂着一只金灯笼坠子,张口就是一嘴的京片子,刮拉爽脆,一长串说出来,伸手就撸下左手右手两只金镯子,一只给了余容一只给了泽芝,又拉了叶氏手:“表弟媳妇是个有福气的,儿女双全呢,哪像我,只有三个臭小子,上房揭瓦下河摸鱼,不没他们没闯过的祸。”

赵家三房人家,自也不是铁板一块,大房有子,三房有子,二房却无,里头光是过继的事儿,便跟大房起了嫌隙,大房因是嫡支,已然占了一口水井,二房三房同声同气,再没想到宋老太太会抛了这么根枝条过来。

叶氏微笑听着:“多子多福气,有福自有气。”

她一句话说得赵三太太直笑:“到底是诗礼人家出来的,这话我竟从没想着过。”跟着又赞余容泽芝,满口说着甜话。

叶氏看了赵三太太,再看一眼余容,倒有些放心不下,余容这十来年,从没跟人红过脸,除了宋之湄那一回,就是个极会忍耐的性子,若是真个嫁到赵家去,赵三太太这么个性子,可不得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宋老太太却含笑点头,她一向觉着这个孙女儿让叶氏教导的过于贞静了,家事也还没跟着理起来,怕她出了嫁不能当个好主母,这样的性子最适宜嫁到赵家这样的人家,房房都有人主事,她也跟家里当姑娘似的,不讨人嫌,就能在大宅子里过下去了。

因着宋老太太娘家人上门来,又在老太太的寿里,便给下人们还多加一道大荤,接风宴就办在院里的水阁,比着叶文心姐弟来时那样,开了两间堂屋,摆了男女两席,当中隔一座大屏风。

这些个热闹,同幽篁里再不相干,石桂买了肉来,又是浸又是烘,不似外头卖的那些脯肉干那样齐齐整整麻糖也似,一块块却是真材实料的,又是蜜又是芝麻,烘得薄薄的,咬起来脆生生,不当心就撒了一脚芝麻,连麻雀都来的多了些。

石桂统共买了四斤肉,做成肉干倒能装两罐头,除了幽篁里,还往繁杏几个那儿送了些,鸳鸯馆不开荤,吃这个也算解馋。除了送人,还裹了一大包,紧紧扎起来,预备着给明月。

玉絮手上拿着一片,一面嚼吃着一面点点那鼓鼓囊囊一包肉,问她:“你做这许多是要做甚?防饥荒不成。”

石桂笑一声,指了指竹林里头那一株打眼的红梅枝,春日里插在地里,那折断的根须竟发起芽来,湿土敷着生根,又把打碎的蛋壳儿盖在上头,这些日子花朵没凋,竟又出了新花苞来了。

经得红梅一事,大家伙都知道石桂在圆妙观里有个小同乡,石桂笑一笑:“我那个同乡,没爹没娘的,他是俗家,不禁吃肉,却没人给他打点,我既能够,做了就分给他一些。”

话音才落,就有门上的小丫头子进来传话:“石桂姐姐可在,她同乡来找她。”

玉絮一听就笑起来,掩了口道:“果然是白天不说人,才磕牙就来了,你赶紧去罢,也别叫他久等了。”

第144章 丧报

明月穿了一身圆妙观的道袍,门上的小厮不敢得罪了他,赶紧把他请进来,拿了小杌子给他坐着,又煮了茶端给他:“小师傅可是圆妙观的?”

因着圣人崇敬张老仙人,圆妙观又是皇家道观,每到有道家节日因时逢岁才能开观,平日山门紧闭再不迎人,何况张老仙人还求过雨,说他有些门道,金陵城里无人不信,见着道爷礼让三分,还花上两文钱,买了一小碟子的瓜子花生来,给明月当茶吃。

明月若是生得再白些,还真能充一充门面,可他就是个黑小子,穿着蓝道袍也显不出他道骨仙风来,眼儿一睇:“怎的,你想要符?”

圆妙观非达官贵人求不来符,确是有人私卖的,外头还传得神乎其神,刘大人痛风,李大人夜盲,都是张老仙人一枚丸药就药到病除,把他画的符贴在家里既能安神又能避祸。

可似他们这样的小厮哪能攒下这些钱来求符,既有道爷送上门,虽看着年纪小些,那些是正经在圆妙观里修行的,说不得就有甚好东西,能漏个一鳞半爪出来。

这样的人明月见得多了,见天的守在山门外,里头师兄扔出来的半张黄纸,都能叫人扯出些明堂来,他既是来寻人的便正色道:“出来匆忙,倒没带着,你求什么,我下回总还要再来的。”

小厮腆了脸儿,伸手给明月剥起了生果,圆鼓鼓一碟子,剥好了送到他手边,明月捏了一个扔进嘴里,小厮道:“还能有甚,发财罢。”

这也是十之*,但凡来求的都求这个,明月阖起眼儿,两只眼睛一开一合的看一看小厮:“人间富贵有定数,给你的就是该你的,你此时拿了,后半辈子便没了。”

小厮唬得一跳,明月这番说辞是跟师兄学了来的,他跟孙师兄两个英雄所见略同,知道自个儿怎么也挣不上钦天监的位子了,干脆多攒点钱,孙师兄想的就是多攒些钱,往后有个营生,还了俗讨一房媳妇。

明月人不大,心不小,听见师兄这么说,干脆同他混一处,孙师兄给人画的黄符,就由着明月去卖,卖出一张抽一成,比他自个儿单干,赚得还更多些。

既要唬人,总该有些唬人的本事,孙师兄生得白胖胖,哪里像是道士,倒像个和尚,他腆着大肚子出去,没几步路就喘起来,哪里还能卖符,干脆全给小师弟,自家缩在屋里,多余的功夫还能多写上两张符。

明月平日里就听他张嘴从天说到地,没有一刻舌头能闲着,倒学许多新鲜话,男人头女人腰,就是孙师兄说的。

明月跟着孙师兄学了许多东西,原来搁下的识字也重新捡了起来,两个人一间屋子,堆得许许多多的道家典籍之外,孙师兄最宝贝的就是他收罗的那些杂书,书柜里塞得满满当当,盖都盖不住,只得在上面挂一张老子像,不卷起来,看不见里头这些杂书。

小厮一听立时吸一口气,倒成了个难道,是此时就有钱后半辈子没钱好好,还是一点点的得,既吃不饱,又饿不死的活着。

小厮自去思索,石桂出来的时候,便见往常伶俐非常的小厮恹恹坐在门边,耷拉着脑袋一动不动,明月却老神在在的喝着茶,一见石桂就笑起来。

今儿他又是出来卖符的,往脚店里一坐,自有上前来探听的,早早脱了手,买了些炒糖豆来找石桂玩。

明月身上已经换下了冬衣,走过一路能出一身的汗,他从兜里掏出炒糖豆,特意多加了糖,裹了一层白霜,豆子酥脆,往嘴里扔一个,糖霜一化咬着声声脆响。

石桂带了一大包肉脯给他,明月没成想她真的烘了肉脯,还当她是随口一说,这下却欠了人情,不住想着下回给她补些什么好。

石桂不时扔几个糖豆,听明月说外头的趣事儿,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圣人往圆妙观来了,明月当然没能看见皇帝生得什么模样,可他却知道件了不得的事:“圣人说要迁都,问咱们□□傅能定下甚个好地方呢。”

石桂一怔,怎么好端端的要迁都,这可不是劳民伤财,明月咂巴了嘴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师兄们都说,是北边王气日盛,这才要迁,往更广阔的地方去。”

若是要迁,宋老太爷一家子必然要跟着,石桂皱皱眉头,也不知道叶文心此时成事了没有,若是已然成事,那就再不必跟了,管他天南海北,她还回家去,住到镇上还是城里,得看秋娘石头怎么打算。

“那这儿的皇城就废弃了?”宫城石桂没进去过,只在送叶文心的时候看过一眼,就是黄瓦红墙,一重隔着一重的宫墙。

明月手往包裹里伸,抓了一把肉干出来,咔吧咔吧吃得兴起,石桂看他吃得欢,给他继了茶:“也别多吃,这东西上火的,这罐头肉酱你拿了去,拌白饭也好,夹馒头也好,我加了秋油,熬得可入味了,也不知道你吃不吃辣子。”

石桂自个儿那一罐是加了辣的,院里吃素的时候就靠着这个,厨房里要了白馒来,偷偷在屋里夹着肉酱吃,好歹也能糊弄糊弄嘴,沾上点儿肉腥。

明月提这个是因着圣人要挑了一干道士出去,在几处他择好的地方看看水土,石桂想一回:“我们家有亲戚打燕京来,不知道燕京城的水土好不好。”

明月也不把她的话当真:“你要是挪了地方,你爹可就找不着你了。”

石桂笑一声:“哪有这么快,选地方不说,还得建宫室,你当是乡下起房子,三月五月就上梁?若是到时候老太爷年纪大了致仕,也就不必跟着去了。”

明月“嗄嘣”咬了个糖豆子,伸伸腿儿,他倒是想跟着出门长长见识的,可这美差哪里落得到他的头上,晃晃脑袋:“也好,我还能来看你,等清明的时候给你带团子吃。”

石桂点了头:“成啊,再过些日子就有兔腿吃,我给你酱好了,等你来时给你。”明月咽了口水,却不肯示弱:“你既喜欢吃豆子,等我去雨花台永宁泉那头给你买梅豆吃,比观音痷的还好呢。”

这些地名石桂听是听过,有的还觉得熟悉,可却不似明月这么自由,想往哪儿去就往哪儿去,点头应了:“你看着好,说给我听。”

明月一面吃一面点头:“我还给你带风筝来。”他才来了金陵几个月,就把大大小小的风俗庆节摸了个一清二楚,道观里头呆得少,街市上头倒呆得多,如数家珍的报出来,一样样许了石桂:“等着罢,我呆上一年,把这些全给你送一回。”

他是小儿夸口,石桂自然谢他的心意,两个聊了好一会儿,明月这才告辞出去,走的时候还端了架子,问那个小厮:“你可想好了?是眼前有,还是时时有?”

小厮哪里能道,明月嘻嘻笑着走远了,石桂拿着糖豆儿回去,九月一眼扫着便道:“你这个同乡也太不客气了,拿了你这么一大包的肉脯,就还一包炒糖豆不成?”

石桂打裴姑姑走了,也不能再在西厢住着,还又回到原来的屋子里去,屋里有了人,九月也不怕了,重又铺上褥子帐子,这个天儿外头是热了,屋里头还阴冷,冬日里余下来那点子炭也不够烧了,她就捡了院子里头的落叶断枝烧了,说好了一人一天的,今儿的枝叶还没捡呢,怕自家多一桩事,这才问了。

石桂把炒糖豆分一回,玉絮六出两个正在挖竹笋,幽篁里旁的没有,这些竹子却生了许多竹笋出来,叶文心在时不让她们挖,这会儿却没计较了,挖出来片成片,做成笋脯也好吃。

叶文心一走,冯嬷嬷也不再往幽篁里来了,一院子丫头安闲下来,自有话能闲磕牙,石桂才挖了小铲子要起土挖笋,就听见之桃跟蕊香两个在说琼瑛的事儿。

琼瑛病了,院里头的人还都去看过她,回去的时候冯嬷嬷差人送到了渡头,哪一个生病了不是挪出去,只有她病了还派船送她回家,哪知道竟是个没福的,人还在船上,就这么没了。

石桂听了一铲子挖到了竹根上,之桃叹一口气:“原来多好,竟是说病就病了。”侧头看一看,见只有石桂在,知道她嘴紧,轻声道:“可别告诉别个,我是听冯嬷嬷那儿侍候的采桑说的。”

丧报自然是报到冯嬷嬷那儿,她瞒着没送信到幽篁里来,玉絮几个纵知道了,也得在回扬州之后,若是中了选,就在京里预备进宫,那这些丫头也还能再挑一轮,择可心得用的一道送进宫去。

石桂怔住了,半晌没开口,琼瑛虽是冯嬷嬷的耳目,可大半也是因为冯嬷嬷的哄骗,她这病是真是假且不还不知道,怎么好端端的人就没了。

蕊香叹一声:“她原在府里就已经病得沉了,行舟坐车的,怎么不更重呢,若不是她一意要回家,这病许就养好了。”

冯嬷嬷是自来不肯当恶人的,琼瑛病重要回家,那都是她自个儿的事,她全了琼瑛的心愿,后头的事与她也就不相干了,石桂只觉得手指发凉,之桃蕊香叹一声,这事儿便算完了。

烘笋片的时候玉絮叹了一声:“也不知道姑娘这会儿在做什么,昨儿下那么大的雨,也不知道她睡的安稳不安稳。”

石桂心头一动,三月三正是初选,昨儿那么一场雨,也不知道此时的叶文心如愿了不曾。

第145章 干戈

三月三上巳节,皇后娘娘早早传下口谕来,请这些个选秀的女孩儿,在三月三这一天,一齐往太液池边赏桃花。

寿昌宫里一时间忙乱起来,挑衣裳的挑衣裳,选首饰的选首饰,殿前梅花已落,海棠盛开,宫墙里花树也有规矩,这会儿倒似一夜间就吹透了春风,开得蓬蓬勃勃。

名目虽是赏花,实则就是初选,也不过就是给她们这些官家女子一个好听些的说头,宫人传口谕来的时候,这些个秀女哪有不明白的,先是一阵沉默,跟着便是彼此之间相互看过几眼,住了小半个月,早已经划分出圈子来。

连宫人安排屋子的时候,都是比照着官位来的,陈阁老的孙女儿只有一个名头响亮的祖父,她父亲却不过是个五品小官,也因着有那么个祖父,跟叶文心纪子悦两个排在一处。

朝南的两间屋子,一间是叶文心陈湘宁的,一间纪子悦独个儿住着的,这两间屋子一间派了两一个宫侍候着,纪子悦却一改叶文心印象中的活泼大方,反闭门不出,十来日里就没见过她几回。

陈湘宁跟叶文心两个原来并不曾亲近过,她同宋之湄交好,两个写信的时候,还知道过许多叶文心的事儿,说是她目下无尘,人最是清高不过的,在家里绝少交际,也不怎么给妹妹们好脸色看。

跟她分派了一间屋子,心里还有些打鼓,却不想叶文心是个很省事的人,手里拿一本棋谱,也能坐上一天都不动,那些个清高的话,只怕说得虚了。

陈湘宁的年纪跟叶文心仿佛,知道她跟宋之湄处得不好,也不开口问她,寻常说些闲话,两个住了十来日,东西两边早已经熟识得一道坐在廊下绣花做活计了,叶文心连里头的人谁是谁都分不清楚。

她越是这样,陈湘宁越是松一口气儿,要真是个挑剔难相处的,日子可不难过了,心里也暗暗想过,若是把纪子悦跟叶文心两个搁在一个屋里,只怕能一天都不开口说一个字的。

再没成想,子悦会变成这个模样,重阳那一天打秋千,别个不敢独她敢,哪知道进了宫,在自家姨父姨母的地盘了,竟三缄口谨举步起来。

那些个有意交好的秀女,也被纪子悦叶文心这两张冷脸儿给冻到了三尺之外,纪子悦是有意为之,叶文心却是无心之举,她着实没耐烦同这些人交际,心里存着事,一往人群里站了,还得看那些人打眉眼官司,她既不耐,干脆就缩在屋里,等闲并不出去。

可她不出去,自有人来这间屋,叶纪两块铁板子碰不得,陈湘宁的人缘就日渐好了起来,她是大家子里出生,几房人家住在一处,打小看的听的就是怎么说话行事,眼儿一扫就知道她们是有意来巴结的,却不说破。

行事言谈只当是闺中交往,陈湘宁生得算好,可往纪子悦叶文心身边一站,那就不足看了,也是因着生得差些,知道自个儿这回是陪太子读书的,干脆把心放平了,反叫人高看了一眼去。

大家相熟了,自有绕了弯儿问陈湘宁的,问纪家跟叶家可是定下了,若不然怎么这般行事,有那含酸的,还先说一句:“那是什么人家,咱们怎么比得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