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春日风流

枯林深处竖着一道篱笆墙, 墙上挂着件湿透了的蓑衣和斗笠,茅屋里头,钟氏杵着眉头看向蹲在柴火旁削着木片的阿弟钟辔,蹙着眉道:“长姐如母,你的婚事我已替你定下了。阿邱那姑子是个好的, 她一直钟情于你, 如今, 又愿陪着咱们就在这山里头独门独院的过。改明儿啊, 你就多砍些干柴往市集去置换些布匹,新妇上门,总得有几件新衣裳!”说着,钟氏又叹了口气, 不知是劝自个, 还是劝旁人, 几分失魂落魄地说道:“阿辔呐!过去的事儿你就忘了罢!我也把它忘了!咱们活着的人,总该好好地过!”

她正说着,屋外便传来一阵阵的敲门声, 这声响,直叫她收住了话头,起身朝外走去。

周如水觉着自个浑身的力气都要用透了, 但她压根不敢停,许是因为受了伤,她才走了没几步,王玉溪的身上便发起了烫来, 那热气隔着厚厚的衣裳也抵挡不住,烧得好像下一刻就能将他烫熟了似的。

清明的太阳高高悬在天上,似是过了许久,古旧的房门才缓缓被由内推开。

嘎吱一声,钟氏身着一袭褪了色的暗黄裙衫自门内走出。只一看清周如水的模样,她的眉头便蹙了起来。

她就见这门前的姑子美得有些过,那华服气度,雪肤乌发,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娇养的女儿。却此时,她的形容狼狈不堪,斜斜站在篱笆前,消瘦的身上绑着个晕厥的儿郎,精致繁复的藕荷裙裳稀稀烂烂,裙摆之上更染着厚重的血迹。这从上至下,都俨然是一副亡命鸳鸯的模样。

周如水见屋内有人走来,忙是振作精神,缓缓抬起了头来。

寒风刮过她苍白到几近透明的脸,却她子夜般漆黑的眸子亮得惊人,小心翼翼地看向钟氏,心下一定,启唇就道:“婶子,我与郎主是从东边来的行商,货在半道上被劫了,若不是落下山谷,怕是连命都将不保。求您行行好!借吾夫妇二人,一张暖榻一碗热水可好?”她说得楚楚可怜,须臾,又自荷包里,将自个身上唯一值当的流云百福佩递上了前去,虽是不舍,却也毫不吝啬地求道:“婶子,这就算是房钱了!待来日脱困,我与郎主定另有厚报!”

那玉佩水色极佳,莹如凝脂,单一看便知价值不菲。钟氏静静看着,说不动心,倒是假的。却她抿了抿唇,想着家中是再生不起事儿,也惹不起麻烦了。便只好狠下心撇开了脸去,不看周如水那遭罪的模样,咬起唇,颇有几分凶恶地挥手说道:“走!走!走!我家管不来旁人的事儿!你再往南,那儿有的是人家!”说着,便将篱笆一拦,辄身往回走了。

钟氏这一甩手,周如水可急得不行!她走了这么久,这么长的一段路,腿脚早便支撑不住了,左腿更是疼得几近炸了开来,便是再逞强,怕也是走不了多远了。更何况,王玉溪身上的箭伤至今都未妥善处置,他又正发着高烧,若再耽误下去,会有甚么后果,实是想都不敢想!

这么思衬着,周如水又忍不得哭了起来,她无助地望着钟氏远去的背影,身子一前倾,腾地就倒在了篱笆上。

这一撞也实在不轻,周如水的手心直截就被篱笆划出了一道大口子,鲜血顷刻便就刺拉拉地流了下来。却她压根不及喊疼,反是愈发清醒地咬了咬唇,心下一横,哑着嗓子,便不死心地朝钟氏喊道:“婶子,求您醒醒好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您面相慈善,定也非是狠心之人!我摔下山时伤了腿,辛苦硬撑至此,已是再走不动了!郎主为我生受了一箭,如今伤势堪忧,亦有性命之危!我曾听闻,人之在世,不畏鬼神,畏因果。今日你我有缘,亦算因果循环。妄求夫人种下善因,莫叫我夫妇二人,横死在这门前!”

周如水的话凄厉中藏着狠绝,从钟氏的话语中,她已听出了苗头,晓得这妇人是不愿惹事生非的,如此,才会摆手诓她快走。

却她将话说到了如此境地,便是言明了,若你不愿救我二人,我二人穷途末路,便就只能死在你门前了!这法子虽是无赖至极,却也真是无奈之举了。毕竟,谨慎避祸之人,是绝不会愿平白摊上人命官司的。

果然,钟氏的脚步一顿,几分气急败坏地扭过了脸来。更因她的话,在钟氏身后,又自屋内走出了一名壮汉。

那壮汉腰宽背厚,面阔口方。见了她,眉头微皱,扔下手中被削尖的木片就朝篱笆大步走来。他挡在了钟氏的面前,径自打开了门来,盯了周如水一眼,便就为她让出了一条道来,闷声指了指内室道:“进罢。”

他话音一落,钟氏已是急了,她跺着脚上前拦住了周如水,横眉冷对那壮汉道:“再过几日就要祭河了!这事咱们管不得!”说着,她更是急出了泪来,狠狠地说道:“阿辔!若再得罪了县尹!你这条命就再也捡不回了!你忘了你姐夫是怎么死的么?旁人怎么活!外头怎么样!都与咱们无关!咱们搬来就是为了避世的!只要咱们自个好好的,这土碗里下饭的腌菜就依旧酸爽!泥壶里泡着的陈酒也亦会香醇!至于旁人的死活,与咱们有甚么关碍?阿辔!收起你的古道热肠!你姐夫的在天之灵看着呢!咱们可再不能引火烧身了!”

钟氏的话中全是惧怕担忧,周如水强打着精神听着,这也才看清,那面相忠厚的男人额上,有着犯人才有的黥面。

她心下一滞,始有了些退缩之意,却听那汉子堪堪说道:“阿姐既是不愿生事,却如何容得这二人横死门前?当初若是有人相助,姐夫与穗儿便不会枉死。却如今因果斗转,阿姐你却要做那害命的帮凶么?”说着,他又是一顿,先道:“阿姐宽心,她一身富贵,绝不会是祭河的贡女。”遂又朝周如水看来,皱着眉头,沉声说道:“你也莫愣着,再不医治,你家郎主的性命可就堪忧了!”

他话音一落,钟氏却是叹了口气,知晓再拦不住,便冷着脸,堪堪朝周如水伸出了手来。

周如水因钟氏的动作一愣,却在她盯视的目光中醒过了神来,忙就将流云百福佩塞入了钟氏的手心。如此,钟氏果然退开,容她拖着王玉溪,一瘸一拐地进了屋去。

屋中不大,极是简陋,只一张四方几与一张硬榻。

周如水小心翼翼地将王玉溪放倒在榻上,就见那汉子已取了盆沸水,拿着油灯与小刀跟了进来。他紧着眉,看也不看周如水,抬手就颇有些熟练地将小刀往沸水里一过,须臾,又举着刀刃在燃起的油灯上烤。

后头,待钟氏冷着脸进门,塞给她一把墨色的湿草,他才终于出声,沉声对她道:“乡野人家只有这土方,好在这矢镞也无毒。你现就将这药草嚼碎,待我将矢镞取出,即刻就敷上。”说着,他的话音又是一顿,瞥了她一眼,认真地道:“要快!一刻也耽误不得!”

见他如此有条有理,周如水自是点头不迭,却也不忘小声叮嘱,“你轻些,他怕疼。”她这话音弱弱的,颤声带泣,一只手更紧紧地握着王玉溪热得骇人的手掌,从里至外都写满了担忧与不忍。

见她这忧惧的模样,钟辔抿唇点了点头,盯着她明显歪斜的站姿,鲜血淋漓的裙摆,不忍再看地撇过脸,半晌才道:“救他要紧,你的伤,但先忍着!”

王玉溪醒时,窗外漆黑一片,他借着微薄的月光静静打量着四周,须臾,终于伸手轻按了按眉心,缓缓看向了身侧。

彼时,周如水乖巧柔顺地趴在榻边已入了梦乡,她小小一个人,伤着的腿上,小腿靠近膝盖侧已树枝绑着固定,苍白的面上泪痕犹在,却她伤横累累的双手,仍不忘紧紧地搂着他的手臂。

垂眸看着她,王玉溪的眸光沉了又沉,忽然,就叹息出了声来。

在这不短的时间里,他仿佛做了一场长梦。梦中,他听见了她的哭声,听她一遍一遍地唤他,更听她道自个不惧。却她真的不惧么?他知她分明是惧的。他更知,先太子的左卫军早已从她令下,即便事发时左卫非在身侧,但料她燃起烟哨,自会前来相救。更况她一介小姑,并无生死仇敌。即便公子沐笙与公子詹两党争锋,她也算是争锋处的例外。

却即便她哭成了泪人,亦终未燃哨。她多聪慧,自然晓得,也自然惧怕,烟哨一燃,招来的不光会有左卫,还会有置他于死地的暗枭。如此,她竟生生选了下下之策,仅以一己之力,舍命护他。

他还梦见了师傅,师傅的音容笑貌自记忆深处浮现,遥不可及,却又好似近在眼前。

早年,师傅只他一徒。因他身中蛊毒,命格奇诡,便因饱受苦痛,颇有些无心世事,更是视生死若流云。

师傅每见他如此,便叹慧极必伤,无情自毁。后头,师傅更是立誓,道要破了他寡亲缘情缘,累世孤独的命格,叫他有情所系,莫就轻易失了生意。

彼时,正恰千禧翁期颐之寿。师傅夜观天象,以他八字推算,道是千禧翁百岁宴当日,正午时分,阳极至阴之时,自宴外桃苑李树之下经过的小姑,便是他万难寻觅的生机良缘。

对此断言,他是不信的,不单不信,更是以为戏谑。在他看来,正午时分,李树之下,便是走过一老妪也不无可能。如此,他又当如何?难不成,待当成人之后,以聘娶之,老妇少夫么?

遂就阿翁与父亲喜极不已之时,他却兴致淡淡。真到了那日,碂叟与恭桓的父亲恭轶满心期待地隐在了暗处,他一当事之人,却只全然无趣地避在了树荫之下,心无旁骛地闭目假寐。

第110章 春日风流

临近正午时分, 烈日当空,雾气尽散。温热的阳光自云层中点点穿出,透过树林,一缕缕极不规则地撒落于地。

桃苑之中,偏就在苑墙边种着颗李树, 彼时李树已结了果, 饱满圆润, 玲珑剔透的李子挂在枝头, 颇得叫人心动。

遂,三五成群的小郎蜂拥往李树边拥来,全望着枝头上累累的果实,口中生津, 作势便要去打那树上的李子。

见此, 同是幼年的王玉溪不屑一笑, 了然的眸中死寂一片。

却偏就这时,一女童蹬蹬朝李树边跑了来。女童扎着圆滚的花苞头,一袭樱色儒裙飘逸灵巧, 彼时显然在闹脾气,红嫩的小嘴儿嘟着,理也不理后头穷追着的老寺人, 只鼓着白净的小脸,娇滴滴地喊着:“要归家!要回宫!再也不出来玩儿了!”

老寺人颤巍巍地跟着,见女童越跑越快,生怕她跌着, 忙是上前拉住了女童的小手,蹲下身簇着她,四下一看,指了指围在李树下攀枝摘李的小郎们,讨好地哄道:“殿下您瞧,那树上的李子又红又大多好哇!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按理而言,一般的小童,便是不顾那李子不李子的,见了三五成群的小郎拥在一处,也会凑上前去看看热闹。

却哪想,女童听了,澄澈的杏眼骨碌碌地转着,小脑袋摇得直像个拨浪鼓,更是撅着小嘴恼道:“不去!不去!路人又不傻!树在道旁而多子,定是味苦不堪折,才能坠在枝头无大恙!”

说着,她更是翘起了小下巴,犹如嫩藕的小手央着那老寺人,虽是聪明得不得了,脾性却也挺大。语声清脆犹若银铃,直是奶生生地囔道:“要归家!要回宫!你再不带我走!我就恼啦!就叫君父揪了你的头发给鸟儿做窝!”言及此,她的小手还就真拽上了老寺人那少得可怜的鬓发。

如此,直把那寺人急得哎呦出声,忙抱起她一个劲地哄:“哎呦呦,小千岁!您轻些!轻些!好殿下!咱们这就走!这就走还不成么?”说着,便就在正午十分之时,急急抱着女童自李树旁一径走过。

碂叟与恭轶看了眼天色,终于见一女童被抱着走近,心下直是大定。

彼时,又恰有一小郎自李树上摘得熟李,却那小郎只就着李子咬了一口,便呸地吐在了地上,扔得老远,苦着脸叫道:“甭摘了!甭摘了!涩掉牙了!看着个大又红!竟是苦的!”

闻言,碂叟与恭轶对视一眼,均是一怔。便就并未见着王玉溪自树荫下走出,在李树不远处,捡起了自女童身上落下的一枚晶莹玉牌。也更未看清,那埋在老寺人怀中唔咽囔着归家的女童,到底长得怎般模样。

却那日,赴千禧翁百岁宴,能称得上殿下千岁的女童,不过夏公主锦端一人而已。

望着紧闭着双眼的周如水,王玉溪的目光专注而又凝重,窗外月光清幽,周如水就那么乖乖窝在他的手边,像只遍体鳞伤,却依旧温顺的小兔。

这一刻,幼时的记忆忽然就与遇刺前的场景重叠,那个红嫩的小嘴儿嘟着,鼓着白净的小脸,娇滴滴地喊着:“要归家!要回宫!再也不出来玩儿了!”的小女童,与周如水恰恰重合在了一起。

那相似的语调,相似的话语,甚至如出一辙的神情,都叫王玉溪自眼底深处燃起了炙烈的火焰。

他一直以为,爱欲于人,犹如执炬,常有烧手之患。遂便将错就错,夏锦端如何,他都隔而观之,不甚在意。便是风浅楼如何自恃挑衅,他亦无动于衷。

这一直都是他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秘密,他早便晓得,夏锦端并非他的隔世有缘人。他也从不愿去追究,这有缘人到底是谁。

因他深谙,便是因了不知,因了错认,他才无有软肋掌于它手。

却此时,望着周如水苍白嫩滑的小脸,王玉溪缓缓伸出的手指微微抖了抖,一声:“憨哉!”叹息而出。须臾,终是忍不住咛喃道:“我自小便笃定,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却缘之一字,真逃不掉么?”

须臾,他长叹一声,捂着伤口缓缓起身,小心翼翼地将周如水抱上了榻去,推门便自屋内走了出去。

彼时,雨雪已停,凉风疾疾。

森寒的凉意叫王玉溪低低咳嗽了两声,他敛眉,自袖中取出两根鎏金箔管,轻巧弹入了身后的屋门之中。少顷,一阵白烟徐徐飘散开来,无色无味的催眠暗香,不多时便入了屋中众人的鼻息之中。

紧接着,王玉溪徐徐朝外走去,他微仰头望了望头顶昏暗的夜空,风华潋滟的眸中氤氲流光,虚幻得好似一碰就碎。待他轻放暗哨,暗处便倏地现出了两名黑衣暗卫,暗卫单手握腕,朝王玉溪屈膝一拜才道:“公子,属下来迟,该当罪过。”

闻言,王玉溪却只是漫不经心地摆了摆手,垂眸低问道:“众家情况如何?”他的声音很轻,却不失威严。

暗卫忙是走出一人,低声回禀:“禀公子,除去甄氏、娄氏、南宫氏与司马氏,其余家族均有伤亡。谢二郎为救萧家家主萧隼断了条腿,谢相倒是无事,更道赏花宴不得不办,延期十日后,照旧举行。”

夜空之下,空气阴绵,王玉溪静静听着,神色间满是了然,“周沐笙提拔了萧望,谢蕴之救了萧隼。一个提了儿子,一个救了老子,倒是萧家渔翁得利了。”说着,他又若有所思地问道:“如今灾情如何?”

“前夜地龙翻身,昼晦如夜,波及三河、平谷、香河、邛村四处。却好在公子沐笙正在平谷巡视,遂救治及时,并无民怨。另邛村受灾最重,房舍倾倒无算,却也因天骄公主及时命左卫相救,无甚大伤。”说着,那暗卫又是一顿,低低道:“今晨,君上已颁了‘罪己诏’了。”

“罪己诏?”闻言,王玉溪蕴上眼,墨色浓睫在他的眼下投出了一片阴影,他心中如是明镜一般,低低晒道:“周王一心得道飞仙,道台的地基都未打稳,哪有心思管顾旁人。他这般行事,非是顾念百姓死活,不过依循旧历罢了。”

说着,王玉溪又勾了勾唇,月光下,他如墨的眸子像是蒙上了一层氤氲的雾气,极是清冷地问道:“后日,便要祭河了么?”

“凤尹县中妆点一新,百姓足不出户,怕是祭河就在后日了。”

闻言,王玉溪了然颔首,薄薄的唇角轻掀,那笑浅淡无情,凌厉如冰霜。

彼时,众家族去往邓尉香雪海,谢釉莲已为人妇,自是无借口同行。却这一途,事关公子沐笙婚事,遂谢釉莲一心参合,也不奈左卫军实在严谨,即便她百般用计,仍是无法自其中安下眼线。如此,便也只能重用谢家家军中的暗桩,以备徐徐图之。

当她自宫中得知,公子沐笙非在车队之中,不仅如此,更叫周天骄李代桃僵代行出发时,已是来不及再与谢永清互通有无了。后再得知行路之中,周天骄再三斥责了谢永清,她更是恨得咬牙,却也苦于鞭长莫及。

平心而论,谢永清自小养在庶母名下,与她并不亲近。更况这阿妹骨子里的精刮野心,她也非是不晓。却将谢六与公子沐笙凑做堆,是谢姬无可放下的执念。遂她才竭尽全力,更满以为好事将近。

却哪晓得,横里插来的周天骄,硬生生的坏了她的好事!

这噩耗传来就是接二连三,当听闻三河、平谷、香河、邛村四处地动,公子沐笙星夜救灾,周天骄又因此失去下落时,谢釉莲的心情是复杂无比的,就在周王面前,也是真心实意的伤怀啜泣了一回。

却不想,两日后,家中竟传来了谢永清的死讯。道是谢永清因是有过,被谢浔扔去了谢家车队的最后,与一群庶女坐在了一处。

慌乱来时,保命的保命,救主的救主,谁也不及管顾谢永清这失了势的姑子。如此,待来日众人醒过神来,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谢永清不见了!

彼时,待众人再返回谷中时,才在诸多面目全非的焦黑尸首中,凭着谢永清腕上嵌着闺名的金镯,认出了她残破的尸身。

惊闻噩耗,谢釉莲当场就厥了过去,待她再醒来时,直是愤恨交加,只觉往日的美梦轰然碎裂,一时也顾不得殿中仆婢众多,咬牙便道:“周天骄!是我看轻了你!才会叫你如此猖狂!你最好是死了,若还活着,定就让你血债血偿!”

在她看来,谢永清的死大有周如水的过错。若不是周如水左右刁难,谢永清也不会丧尽颜面被弃于队尾,如此,才被误燃的炙火生生烤死!

说着,她更是忽然就醒过了神来,娇媚的俏脸刷得变白,低低地喃道:“这虽是天灾,却也算是**。若不是父亲一意孤行,哪有这般的大祸?怕是不光家老饶不过父亲,君上也要恼了…不成,我得想想法子!不然,咱们这一支,便离垮台不远了。”

也就是那一日,广韵宫哭声震天,除却谢姬的陪嫁仆婢,正殿处随侍谢姬的女官寺人皆被杖毙。

而另一头,因着周如水先前拦在门前的威逼利诱,钟氏对周如水颇有些不满。却她到底是个心善之人,眼看着周如水拖着一身的伤,竭心竭力地照顾着王玉溪,再见往日里多的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妇,心底到底便有了些动容。

遂见王玉溪终于醒来,捂着伤口自屋中走出,便就多嘴道:“你那妇人是个好的。”

她这一言颇的突兀,王玉溪的脚步也是一顿,这才忽然想起暗卫所言,道是周如水为不曝露身份,一直以夫妇相称。遂也眸色一暖,望着钟氏,轻点了点头。

须臾,他便扭头看向了正在院中砍柴的钟辔,盯着他额上鲜明的黥面,双目一凝,开门见山道:“阁下因何受这黥面之刑?”说到这儿,他的话音微微一顿,晨光之下,俊美的面孔犹如最上等的白釉,堪堪又问:“再有,近日宫中未有诏令,却你所言贡女又为何故?”

因他的话,钟辔心下一突,猛然抬起了头来。却也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阵阵沉稳有力的马蹄声,马声喧嚣,引得钟辔又是一愣,顾不得心中的惊愕,扭头极目望去,这一望,便见着了两队整齐有序的人马。

望着驶在最前,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公子沐笙,王玉溪微微一勾唇,清润的眸子转眸望向见着周氏族徽暗自怔忪的钟辔,没有半点起伏的,了然地说道:“既是周二殿下来了,剩下的话,你便与他说罢。”

敲黑板:

最早和茯苓说话的时候,茯苓有说你少来了我也替你背过黑锅,当年你顶着我的名头去百岁宴了。

然后风浅楼出场的时候有说她小时候见过他杀人。

她是个聪明的小孩,看见也没囔囔,但是怕咯,所以就要归家^_^

第111章 春日风流

公子沐笙方才将昏睡中的周如水安置进马车, 扭头,便见一腰宽背厚,面阔口方的壮汉跪在了他的身后。

钟辔见他看来更是一拜再拜,憨实沉默的面上也现出了苦意。

见此,公子沐笙眉头一挑, 待看清他额上鲜明的黥面, 已是了然地瞥了一眼事不关己, 已被仆从扶至车前的王玉溪, 温和俊雅地问钟辔道:“你有何冤屈未平?”

昔日《礼记檀弓下》曾有记载,道是孔子至于泰山侧,忽听一妇人痛哭于墓前。夫子轼而听之,便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那妇人便答:“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惊问:“何为不去也?”妇人答:“无苛政。”遂,夫子叹:“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老妇人宁愿亲人纷纷葬送虎口, 也不愿离开山林面对苛政。可见,苛政无情,比之虎害更甚。

而避世在此的钟家姐弟, 所遇不公,似就比那老妇人更甚了 。

凤尹县下属奉邑郡管辖,县内农田异常平整。钟家,便是凤尹县中有名的富户。

四十五年前, 浗河两年三决,自钦筠县发生摆尾,改道由凤尹县穿过。因河水连年冲决,县民苦不堪言,为保县内农田,维护民食,遂求旨朝廷修筑灶坝。

彼时,不光官府一心防汛筑坝,县中百姓也都纷相贡力。其中首当其冲者,便是钟氏兄妹的祖父钟潜。钟潜为防汛之事,栉风沐雨,殚精竭虑。他大费家财,仅以一己之力,耗三十年之功,自凤尹县内,筑起了一道长四十里,顶宽三丈,高九尺的灶坝。

原本,官民共济,同抵天难,凤尹县虽困,也是上下齐心,生活有味。却五年前,老县尹吕乾在任上病故,转由姚知继任县尹。

姚知继任后,便再不管顾河事了。不光如此,他更严斥钟家一心筑坝居心叵测,颇有收买民心之嫌。遂再三刁难,以莫须有之罪,责收了钟家的万贯家财。

彼时,钟潜年岁已高,本是强弩之末,再遭变故,气血不继,遂便含冤而亡。一时间,钟氏族人四散逃离,只余钟氏姐弟二人固守在凤尹县内,为家人守孝,支撑着败落的门户。

同年秋,凤尹县砌湾决口,良田住宅倾毁无数。却因钟家之冤,凤尹县民虽是叫苦不迭,却也无敢参与修坝。如此,为凤尹县坚守四十年的灶坝一夕坍塌,终是同钟潜一般,化作了尘土。

如此,姚知却不觉有过,反是叹曰堵不如疏,更道凤尹县年年河灾全因河伯之故,河伯乃浗河之主,千百年来孤于万丈水下,自就看不得人世太平,夫妻恩爱。遂,凤尹县县民应当送去财帛娇妻,竭诚供奉河伯。如此,待河伯心悦,自就不会再为难百姓,河水也不会泛滥了。

起先,县民是信他的,全因姚知上任祭河之后,次年真无汛难。却不想,好也只好了那么一年。这五年来,年年祭河,年年有灾。而比之河灾更可怖的,却是所谓的供奉河伯。

因要供奉河伯,姚知每年都会私收一项“送亲税”,取县民几百万钱,中饱私囊。如此还不够,他更会以为河伯选妇之名,强将县中年满十四的小姑招入府中,明为选妇,暗是糟贱。

姚知早便看不得钟家在凤尹县的声望了,便是抢夺了钟家的万贯家财,仍是看赖着不走的钟氏姐弟不顺眼。如此,去年为河伯选妇之时,偏就故意选中了钟氏的独女钟穗。

钟家被欺凌至此,自是满腔怒火,遂便决心“劫亲”。却到底双拳难敌四手,不光钟穗被投进了河中失掉了性命,钟辔的姐夫亦是被酷刑至死,而钟辔,也因此受了黥面之刑。

听着钟辔娓娓道来,公子沐笙眉目一寒,实是怒火中烧,冷冷哼道:“怪力乱神,敲骨吸髓,如此草菅人命,真是哗天下之大稽!”

言至此,公子沐笙神色一缓,再望向钟辔之时,已是换了副神色。他俯身轻轻扶起钟辔,满目赤诚,全是不忍地道:“听君一言,笙自五内皆慨!想及钟老一生,德厚心赤,却遭此负,实乃吾周不幸!”说着,他的声色又是一沉,周身带着些凛然之气,无比郑重地承诺道:“如今过往难补,却往日总总,笙定严查纠错,惩恶除奸。绝不叫你钟家,仍承这不白之冤!”

王子楚自离了周如水便恼得很,转头再见阿姐竟昏睡在榻上好似醒不来,两条弯弯的小眉毛更是拧得死紧,一壁抽噎,一壁推开几前的玉簋,急得恼道:“我不食!不食!阿姐怎么还不醒!阿姐一定饿坏了!阿姐正饿着!小五也不食!”语罢,蹬着小短腿就又往榻前跑,小脸全是泪花的往周如水脸边探去,一双肉手小心翼翼地去摸周如水苍白无血的脸,小小声地心疼道:“阿姐,你快醒醒啊!小五不恼啦!小五想阿姐!阿姐怎的不睬小五了呀!”

这情景也是忒得叫人心酸,一旁的夙英看着也是着急,这一路王子楚哭了不知多少回,他到底年纪小,地动那会直是懵了,刚出峡谷那会,忽然就痴痴愣愣地问她:“阿英,阿姐也不要小五了么?”那话听得她心都要碎,却不论她怎么劝,这不点儿似的小人儿,都蔫耷消沉得不行。

待好不容易见着了周如水,他也似活过来了似的生龙活虎。却再见女君受伤昏睡,复又成了泪人。起初,他还仰着小脑袋硬将眼泪憋回去。却这守了一夜也不见醒,便就显然慌了。

想着,夙英既是动容又是心疼,便也忙是上前,弯下身去搂住了王子楚,捏着丝帕小心翼翼地揩着他的泪,温柔地安慰道:“小主子您若真心疼女君,便不该饿着自个。您这般,待得女君醒了,可不得难受么?”

她这么说着,王子楚倒未抗拒,揪紧着小眉头缩在她怀里,小嘴一瘪,复又落了几滴泪,红着眼眶可怜兮兮地道:“阿姐定也饿了!阿姐何时才会醒啊?”

昏睡几日,周如水自梦中醒来,嗓子实是干哑得厉害。她缓缓睁开双目,先是被光线刺得一怔,须臾,才看清头顶那月白色的轻娟软幔。彼时,王子楚细嫩的声音也徐徐传入耳中,带着分明的哭音,别是叫她心中一刺。

“小五?”周如水微微动了动唇,直是咳了两声才扯着哑涩地嗓音吐出字来,这一来她也清明了许多,便见王子楚圆咕隆咚的小脑袋自榻边猫了出来,小童眼中蒙着一层水光,见她醒了,又是惊喜又是伤心,好一会,才委屈地抬起小胳膊,伸出肉呼呼的小手轻触她的脸,瓮声瓮气,气鼓鼓地说道:“阿姐!你可醒啦!你可晓得,你昨儿个夜里,都烧得能烤鱼了!”

“烤鱼?阿姐都病着,你怎么还想着烤鱼呀!”乍一见王子楚,再见他活灵活现古灵精怪的,周如水也是舒了一口气,一双杏眼水盈盈地望着他,笑了笑道:“善哉!我的小五还好好的!”

她正说着,夙英已端着冒着热气的药汤与一小碟子饴糖走了近来。她红着眼眶,微垂着头扶了软枕叫周如水坐起,须臾,便一言不发地小心喂着周如水食药。

见夙英这显然生闷气的模样,周如水也是心虚,忙就怏着她的手臂,软声娇道:“好阿英,我这不是好好的么?”

却她话音未落,一旁紧紧盯着她食药的王子楚已不给面子地摇了摇头,奶声奶气地囔囔:“阿姐才不好呢!阿姐腿都断啦!”

被王子楚这么一抢白,周如水也是无力,只得哭笑不得地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喂了块饴糖进他嘴里。转了正题,仍看着夙英,狐疑地问道:“这是哪儿?你们怎的来了?三郎呢?他的伤还好么?”

微风轻动,吹拂着床榻边挂着的镂空银质香球,悦耳的铃声阵阵轻吟。

夙英听了周如水的话,见她双目清明,精神尚好,便就又换了碗白粥继续喂她,直见她食了几口,才有条不累地一一答道:“这儿是凤尹县,地动时二殿下离着峡谷不远,晨时赶来,便将奴与小公子捎带上了。王三郎的伤势颇重,笺翁亲自来接,现下,怕也是走远了。”她说的无意,待见周如水忽就有了些失魂落魄,直是紧了紧眉头。话音一顿,也是思虑了一会,才抿着唇,低低禀道:“女君,还有一事儿,奴瞧着不对。二殿下自入凤尹县后,面色直沉如井。昨个夜里更是一宿未眠,只怕他为民之利,操之过急,又要惹得君上生怒了。”

夙英此言一出,便叫周如水正了神色。她那蒙着层湿雾的明眸一眯,捻起一块饴糖,敛眉就问:“怎么?这凤尹县有何猫腻?”

彼时,已是日上三竿。

凤尹县中,道路四面都仍亮着灯。正道之上,屋檐上挂着的红灯笼在冷风中无力的晃荡着,一条宽长的红缎直截铺至渡头。道上行人都穿着红裳,却人人满面愁苦,人人神色麻木,全因着县尹的死令,步履匆匆,无可奈何地往渡头前走。

眼看着面前的景象,公子沐笙脸色一沉。他慵懒地往车窗边一斜,睇了眼天色,大敞都懒得穿,便大步自马车上下来,翻身上了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