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念等不到他的回答,也无须他的回答。

她已经彻底打出了她的底牌,瞧着像是一把将死了他。以他的高傲和自尊,想来应不会再自甘任她如此作践了。

如此正好。就让这一世,重活了的他和她各自活出别样人生——前世既明知是段孽缘了,今生何苦还要苦苦纠缠在一起?

依附他,就是依附一座可以瞧得见的稳固靠山。但是她想她这一世,未必就会真正开颜。事实上,即便到了这一刻,她也不知道他到底爱自己的什么。唯一可以抓得见摸得着的,便是自己的美貌。但是红颜易老情最易消,到了恩薄的那一天,她又该如何自处?想到萧荣这个女人的今日,那便够了。而放弃他,放弃的虽是唾手可得的富贵荣华,以后得到的一切,也未必会如她所谋划那般的定数,但却心安。

她想她活了这两辈子,最缺的其实便是心安了。所以这一世,她要心安地活下去,努力活得漂漂亮亮!

~~

徐若麟还是如同泥塑菩萨般地瞪着她。她朝他裣衽施礼后,转身离去。

~~

初念这一夜,破天荒地睡得极好。第二天起来,苏庄主果然已经准备好了马车,准备送她离开时,并未见到徐若麟。她也没有开口问。

苏明五十多岁,虽开设武馆,样子却是文质彬彬,面白短须,穿一身镶灰鼠皮的深蓝面锦绮袍。对初念很是客气。在她出来上马车前,对她笑道:“我前几日便已经派人去济南通知夫人的家人了,请他们到充州曲阜与我会合。咱们从这出发,大约三四日便能到。夫人很快便能归家,但请放心。”

初念诚挚道谢,又与依依不舍的苏小姑娘道别,待都准备妥当了,马车便在苏家武师的护送之下,往充州去了。路上初念听到了些青州的后续。说那场北山的火烧了一天一夜才灭,福王正焦头烂额时,正有敕使奉旨发兵,借故前来逮捕王府官属,福王借机怒杀敕使,正式与朝廷对抗。

福王与徐若麟,自然也是结下了这梁子。倒是他赶赴青州救了初念一事,福王不敢泄出去,恐此事传开,日后若自己登上极位,有损世子声誉。这样倒是正合初念心意。

一路顺利,第四天的傍晚,到了个叫合福的地儿。照苏明的安排,落脚在了他家在此的一个农庄小别院。说曲阜城明日便能到了。

连着坐了几日马车,初念有些疲累,晚间洗漱过后,早早便睡去。次日起身也早,东方才刚鱼肚白,别院里苏明等人都还未起。初念无事,信步便到了院子里,坐在张石凳上,看着近旁两只白头雀在石头上叽叽喳喳跳跃啄食。正入神,忽然晃见面前仿佛多出个天青色人影,抬眼一瞧,不禁一怔。看到徐若麟竟立在边上的一座假山旁,正看着自己。

初念离开苏家庄子时,没见到他。她没问,苏明也没提。她便以为他已经回燕京了。没想到此刻在这里竟又见到了他!想起那晚上面对他时,与他那一番如将心肝彻底挖出的剖白,惊讶之余,也是略微尴尬。只面上却没现出,只缓缓从石凳上起身,正要打个招呼后离去,看见他已经朝自己大步而来。

他到了她面前时,双目精光四射,神情仿佛激动,与那晚上后来的样子判若两人。初念惊讶地望着他,迟疑了下,刚要开口,徐若麟已经叫了一声:“娇娇……”

初念听他还是这样叫自己,无奈地微微蹙眉。徐若麟却是视而不见,只道:“这两天,我都在想那晚上你问我的话。你问我到底喜你什么。当时我应不出来。此刻我却是想明白了。天下女子多的是,可我就只要你。我喜欢你从前糊里糊涂的娇憨样,喜欢你如今的刻薄样儿,喜欢你说话时的声音,走路的样子,我还喜欢……”他顿了下,朝她笑了起来,眼睛弯弯,一张脸庞顿时布满柔情蜜意,“还喜欢你生得好。无论你是哭是笑还是恼我了,在我看来,通身上下没一处不好……”

初念万万没想到,一大早忽然再次看到他,竟会听到他说出这样一番羞人的疯话,脸顿时涨得通红,飞快看了下四周,见院门外不远处方才那个洒扫的丫头也不知去向,想是先被他请走了,慌忙摆了摆手,有些难堪地转身就要走,有些凉的手却忽然被他包握住了,掌心掌背立时泛暖。

“娇娇,”徐若麟凝视着她,郑重地道,“这两天我还想明白了一件事。你那晚上最后跟我说,只是你不够爱我,才会对我这样狠心绝情,不想与我一道并肩共对风雨。你说的很对。所以往后我要做的,便是让你爱上我,直到你爱我爱得狠不下心绝不了情,哪怕前头有风雨,你也愿意与我一道承担!”

初念再次惊诧了,心啵啵地跳。自然不会点头。想摇头,在他这样炽烈的目光注视之下,这脖子竟有些发僵。

他望着她,又压低声道:“但是在这之前,你若是胆敢先离弃我,我是不会应允的。你知道……”他忽然又笑了下,目中隐隐似有暗光流动,“你知道我本来就不是个正人君子,什么都做得出。”

初念骇然。方才因了他那番话而生出的些微感动,瞬间也烟消云散,唯一的感觉便只剩下了恼怒。皱眉甩开了他的手,恨恨地道:“原来我先前说的那些,都是对牛弹琴!徐若麟,你到底能不能体谅下我的心绪?”

徐若麟指指自己心口处,望着她毫无避讳地道:“娇娇,我说这话,你可能要讥嘲。但这里,已入病,你便是解药。你信也好,说我意难平也好,我只照我这里的心意行事。”说完这话,没等她开口,语调一转,又道:“往后有段时日,我大约再无法见到你了。不过……”他忽然呲牙一笑,“如今你成这样,我倒真放心了不少。记得把对我的狠分到些别人头上,别光冲我一人来!”

初念绷着脸,丝毫不理会他的调侃。

徐若麟仿佛有些没趣地摸了下自己的脸,终于又道:“你要保重好自己。也要记住,我在外头,时刻会想念你……”

他忽然伸出手,指尖轻轻抚过她越皱越紧的一边娥眉,淡淡一笑:“不要把我忘记。”说罢深深看她一眼,仿佛要把这一眼看成千年万世,略糙的手这才终于沿她细致面庞渐渐滑落,朝她最后颔首后,猝然转身大步而去。

初念定定望着男人离去的背影,双手紧紧掐在了一起,指甲深嵌入肉,她也丝毫不觉得疼。整个人便似凝成了一尊泥铸的塑像。

第四十二回

元康一年的初春。嘉庚之乱便就如此随了青州福王怒杀敕使,揭开了序幕。

徐若麟的背影,也这样在这个早春的清晨,在踏碎薄霜的簌簌脚步声中,渐渐消失在了初念的视线之中。

倘一切如旧,下一次他的归来,将会是数年之后的事了。

初念这一个早上,坐在马车里的时候,心绪有些微微的不宁。在想回去后要面对的人和事,也在想徐若麟临走前说出的那些话。直到快中午,外头的人说曲阜城就要到了,这才打起精神。

曲阜古称鲁县,周朝鲁国国都,因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以圣人诞地而闻名。此地离青州虽有些远了,但福王与中央对抗的消息,还是已经传了过来。初念从车帘里往外看出去的时候,不时会看到成队的士兵急匆被拔往自己来时方向的情景,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为了避让,马车还数度停在路边等队伍过去了,这才在围观路人的议论声中继续前行。

如此耽搁了些功夫,本预定中午能到的东城门,晚了一个多时辰才抵达。等在那里迎接的,是个初念先前无论也想不到的人。她的表哥王家的王默凤。

王默凤比半年前初念回门时遇见的样子要黑瘦了些,但一双眼睛仍是那样明亮。他瞧着已经等了许久,听到初念惊诧叫他“表哥”的声音从马车里头传出来时,露出笑容,急忙跑了过来。先朝苏明见过礼,认识了后,这才到了初念马车前,道:“表妹,你可都好?”问这话的时候,大约是心情激动,连声音都有些发颤。

初念应好后,王默凤猜到她心中疑虑,立刻解释道:“我小半个月前从山西回,取道济南时,恰巧竟遇到了徐家周管家一行人,晓得你竟出了事,便留了下来一道等消息。只是官府一直推脱,心中极是焦急,只恨自己无用,帮不了什么忙。数日前得到苏郡伯的传信,知道了你的下落,大家伙儿这才都松了口气。周管家伤仍未愈行动不便,我便自告过来迎接。表妹你幸而有郡伯公出手相救,我……”

他停了下来,转身朝苏明又恭恭敬敬地再次作揖道谢。

苏明方才听他自我介绍时,晓得他是都察院正三品左幅都御使王鄂的幼子。王鄂在朝中,素来以清正直言而闻名,他也听说过,此刻见这位王家公子相貌端方,谈吐得当,自然也是好感倍增。见他再朝自己作揖道谢,忙回礼。两拨人这才一道往城里徐家人落脚的驿馆去。

初念记得出事那日,周平安尺素等人为护自己,均是受伤。路上便打听伤情,得知已经好了许多,这才放心。至于惹出这摊子事的徐邦亨,晓得自己捅了漏子,回去后恐怕没好果子吃,担惊受怕,加上水土不服之故,倒是病得挺厉害,前些天一直躺着起不来,后来接到苏家的消息,这才起色了些,只今日仍在养着,这才由王默凤出城来接。

一行人到了驿馆。周平安尺素等人,俱是担惊受怕了这么多日,早觉着她凶多吉少了。旁人倒还好,尺素却是哭得连脸都肿了,方这几日才消下了些。与初念相见,见她安然无恙,气色也与起先相差无几,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不顾还缠着绷带的胳膊,抱住她便又抽噎了起来,只不过这回,流的却是高兴的泪了。

济南府知府本就无力破这场劫案。被王默凤催逼得紧,又接到了福王杀了敕使的消息,正心烦意乱着,前几日忽见国公府的人过来销案,得知了经过,松了口气。芷城的苏家,他自然是知道的。家族在当地不但德高望重,郡伯爵位论起来也是正四品,与自己正相当,虽没过去曲阜,却也亲笔写了封谢信,托徐家人转了去。

当夜在曲阜整休一夜,次日一早,初念一行人与苏明辞别,便沿官道往金陵赶回去。过两日,正遇到闻讯被派过来还在路上的崔多福等人,一道合并了往回。怕受战事影响,路上自然紧赶,谨慎更是不用说了。如此再过小半个月,在二月初的时候,历了劫难的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国公府。

初念回程路上被劫,下落不明。这消息国公府的人早得了。司国太廖氏等人自然焦急万分,今日见她终于安然回府,周平安又讲述了她在路上被劫当日便遇芷城苏家人被救下的事,上下人等这才都松了口气。廖氏当即便叫人准备谢礼,着人尽快送往芷城,以表谢意。

一番忙乱过后,初念终于回了濯锦院安顿下来。当时王默凤送她至国公府大门前时,并未入内便离去了。初念一路回来时,倒不是没想过自己先前想托他在燕京买地的事儿。只考虑到战乱马上要起,便是此时跟他说了,他也不方便过去。等日后有机会了再托他,等战事一平便过去置办也是一样,所以先便按捺下了这心思,只打起精神,细细地想好话,准备迎接接下来可能的会遇到的盘问。

~~

廖氏当日虽立刻便叫人备礼送去芷城苏家表谢意,只心里,却始终有个疙瘩。没几日,这日经过一处游廊时,在拐角前恰听到两个偷闲的丫头正凑在一棵棠树根边嘀咕闲话。一个道:“……二奶奶当时被几十个贼人拿明晃晃的钢刀给掳走,一下竟碰到了贵人相救了。这也实在是命大,往后必定会有后福……”

“嗤——”,另个丫头嗤笑出声,“就你老实,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被苏家人救了是不假,只到底什么时候遇上救的,那可就难说了。一张嘴还不是长在人身上,想说几时就几时呗……”

“你,你是说?”起先那丫头仿佛恍然大悟,声音都猛地拔高了几分。

“都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另个丫头正要接话,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这样一声。回头见竟是太太跟前的沈婆子,不远处廊子里,廖氏也正阴沉着脸看过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被沈婆子上前各自狠狠掐了一把腮帮子,两个丫头疼得直掉眼泪,却是不敢出声。

“作死的东西!不好好做事,背地里竟专门嚼这种主子的烂舌根,吃饱了撑着是要剪舌了?”

沈婆子阴恻恻的,吓得那丫头慌忙下跪,垂泪讨饶道:“嬷嬷饶了这一回吧。原不是我们自己敢编的。是听二太太那边的香儿说的……往后再不敢了……”

沈婆子恶狠狠往那俩丫头身上又拧了几把,被廖氏叫停,亲自厉声训斥了一番,这才叫滚。

主仆二人回了房,廖氏这才气恼地拍了下桌,道:“当我都不知道呢!原是想着那边的邦亨年岁比小三儿要大,也成了家,这才派了他走这一趟差事。他倒好,不但在外头惹事,如今好容易回来了,二房竟还往外传这种话!真真是错看了的一家子白眼狼!”

沈婆子劝几句后,想了下,踌躇着道:“这两日我借故去了濯锦院那边几回,探了些话,见二奶奶倒是如常,说得也圆满,仿似是没出什么篓子。只既遇到这种事了,有这样的话传出来,原也是预料中的……”话没说完,忽听外头珍珠的声音传来,道:“太太,李三婶子过来了,说晓得二奶奶从山东回来了,特意牵了荃儿过来探望,先来给太太请个安。”

李三婶子便是徐庚的那个老婆,先前被抱过来在徐邦达灵前充过孝子的徐荃的娘。

廖氏面露微微嫌恶之色,沈婆子察言观色,立刻对着门外道:“就说太太今日乏了刚歇下去,叫她自便便是。”

等珍珠应了走开,沈婆子方冷笑道:“不过抱孩子过来哭了两日而已。太太记念情分,自那会儿到如今,送过去的东西堆起来都有半间屋了。他家却还吃了碗里惦锅里,一听二奶奶回了,便又巴巴地牵了那小子过来。当太太你是不知道他家打的什么主意?”

廖氏一语不发,出神片刻,忽然问道:“秋蓼那丫头现在如何了?”说到秋蓼这二字的时候,仿佛是咬着牙,这才蹦了出来的。

沈婆子忙压低声,道:“刚前几日去看过了,已经有这么大……”说着拿两手在自己肚子前比了个约摸四五个月大的肚子,“郎中说都安好。”

廖氏微微眯了下眼,嗯了一声。沈婆子道:“秋蓼这个贱-人,万死不能抵罪。只能替二爷留下点血脉,也算是她命里造福了。”

廖氏伸手压住额头,闭上了眼。半晌方睁开,慢慢道:“二房那边,我自己会过去敲打。咱们这边,你替我好生整治下,明日起再有乱嚼舌头的,被抓住了,一律重则!”

沈婆子立刻明白了廖氏的心思。

徐邦达是她向来疼爱的儿子。不幸早去了,她自然一心想要替他撑个死后的门面。这门面里,初念这个未亡人自然必不可少。这也就是廖氏为什么对这次出的这个事显得这么宽容的原因,甚至都没亲自向初念盘问过详情,说的也都是安慰的话。她既必不可少,廖氏又怎会容许下人传这种有损她名节的话?整治自然是必须的。当下应了,拍着胸脯道:“太太放心,包给我便是!”

廖氏点了下头,想了下,又道:“秋蓼你一定要给我看好,孩子生出来前,千万不能出事!”

沈婆子应了,想起最近隔三差五便过来的那个徐庚婆娘,问道:“那那家子人怎么办?我见太太似是不喜。索性吩咐门房,往后不要放进来了。”

廖氏摇头,叹了口气道:“再等等吧!再过几个月,瞧瞧再说。”

沈婆子一怔,再一想,明白了过来,忙点头称是。

~~

初念回来后,转眼便半个月过去了。见只有沈婆子过来试探了几回,除此之外,婆婆廖氏不但丝毫没多问一句她被劫与被救的经历,反倒和颜悦色地安慰自己,颇觉意外。且一开始,也隐隐知道有关自己失贞的流言在两边府邸里流传开来,只很快,这话便也没人再传了。一件原本她预料中要折腾一段时日的事,竟然这么平静地就过去了,实在是出乎意料。自己稍一揣摩,渐渐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唯一感到奇怪的是,前世里,廖氏很快便做主将徐荃过继了过来的。现在,廖氏当然也是想要让她替亡夫守着。但为什么到了现在还迟迟不提此事?她知道那家人这段时日一直频频过来的。

初念对于过继这件事,早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的。等的就是廖氏开口。如今她仿佛没什么动静,虽感奇怪,但自己自然也不会先动,等着她便是。

日子便这样很平静地入了二月。这一天,京中传出了一个消息:燕京的平王步山东福王之后,刚于小半个月前,正式扯旗与金陵对抗,在大名府外的鹿屯,和中央军发生了第一次的冲突。最后,以五千人投向北军而结束这南北之间的第一次军事较量。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读者

徐大爷去打天下啦,故事也进入一个新阶段。等必要的再一些铺陈结束后,卷一也就结束了。

谢谢大家的买V支持和炸雷,这个文上了订阅榜和霸王榜。清歌鞠躬感谢大家。

第四十三回

局势越来越紧张了。隔个十天半载,京中便必会有关于这场变乱的新消息传来:北军下河北了。北军路上被阻,粮草供应不上,被中央军逼了回去。北军攻下直隶大名府的元城。元城又被中央军反攻占了回去……

从一开始,号称调集了数十万人马的中央军便并未如人期待的那样,迅速平定不过只有数万人马的北军,双方你来我往,一直呈胶着状态。好在争夺的战场始终还是被阻在河北一带,往南下去的大楚之地,并未过多地受到波及。

就这样一直到了元康一年的夏,金陵城里上从世家门阀,下到茶社坊间,几乎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边那场燃得正旺的烽火之时,六月底某个很普通的夜晚,金陵城外百里过去的山下,一个不过只散落分布几十户人家的名为石帆的普通村庄,村尾一间四合农舍里,有个年轻女子,此刻正仰面躺在床上,披头散发,浑身汗出如浆,嘴里断断续续发出叫人听了甚至为之毛骨悚然的吟呻之声。

这家的户主叫周大,他婆娘是国公府国公夫人廖氏身边那位乳母沈婆子的远亲。大半年前,周大夫妇得了沈婆子的一笔厚财,说要送个女人过来在他家安胎待产,只是这女子得了魔怔,神智有些不清。周大贪图钱财,且又是沈婆子发的话,自然一口应了下来。第二天的夜间,他家这间原本连自己也不大去的西向堆杂物的屋子里便住进了一个女子。当时虽只打了个照面,印象中的那女子形容憔悴,但也瞧得出人极是标致,忍不住还多看了几眼,被婆娘发现,狠狠扭了把胳膊。人被送过来后,当即便有两个婆子跟着住了下来,从那时候起,所有递送吃喝等事均由两个婆子包办,周大夫妇再未见过那女子一面。一开始偶尔也会听到那屋子里传来女子的哭号,但很快便消了声。沈大夫妻二人虽心中也有疑窦,却知道大户人家里头的隐私,不是他们这种人能打听的,只装作不知道便是了,对外称是自家一个死了丈夫的远亲侄女无路可去,这才投奔了过来暂时落脚。一晃眼到了此时,发动要生了。

不过大半年过去,秋蓼便瘦得不成样子了。全身只那个肚子大得突兀。从昨夜起,她便开始在这张铺了干秸秆的产床上痛苦挣扎了。直到现在,肚子里的那团肉却始终下不来。声音嘶哑得像被刀割碎,十个指甲也早抓得断裂,只剩光秃秃的两条腿还在秸秆床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来回蹬动,地上满是被踢散下去的染了斑斑血水的秸秆。

两个产婆此时也早大汗淋漓,累得几乎站不住脚。在问过侧旁沈婆子的话,得知保孩子第一后,对床上这个产妇的最后一丝怜悯之心也彻底消失。喝了口水擦把汗后,到了秋蓼侧旁,将她腿支成大大的M状,一个产婆便用力从上腹往下挤压,另个将手探进了秋蓼的腿间。

产妇猛地睁开眼神涣散的双眼,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小半个时辰后,一团沾满了母亲体内血水的肉从她腿间滑了出来。沈婆子猛地冲过去,拨开一看,发出声惊喜的大叫,随即发觉不对,惊慌道:“怎么没声?”

“姑奶奶别急,我来!”

一个产婆麻利地将缠住婴儿脖颈的脐带剪断后,拉起一条腿倒挂,掌心往婴儿臀部啪啪打了数下,婴儿便随她拍击,发出呱呱的啼哭之声。

“恭喜沈奶奶,是个带把的!”

产婆喜笑颜开,飞快将婴儿拭擦干净,用块布包了起来。

沈婆子眼中闪过一抹兴奋的光芒,终于长长吁出口气,朝西用力合十拜了几拜,小心地接过那团刚降生在世的肉,转身要往外送时,先前已经一动不动的秋蓼仿佛忽然回过了魂,挣扎着从产床上直挺挺坐了起来,一下翻滚到地扑了过去,用微弱的声音乞求着道:“嬷嬷发发慈心,不要拿走我的孩子!”

沈婆子停住脚步,回头看了眼秋蓼,把手中婴儿递了出去,又命两个产婆也出去,关了门,这才一步步到了秋蓼跟前,盯着她,面上罩了层寒霜。

秋蓼瑟缩了下,忽然嘎声道:“是我说错了话……孩子生下来了……我如今该求的,是不是让你们饶过我一命?”

沈婆子俯身下去,看一眼她还在不住往下淌血的腿间,压低声道:“你害死了二爷,如今还想好?太太慈心,自然不会动你。至于你能不能活,那就看上天意思了!”

秋蓼的身子像似得了疟疾般地抖了起来,整个人趴到了地上,忽然又尖声大笑。这样原本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人,这时刻竟也能发出如此尖利的声音,连屋外的人听到,后背也是汗毛直竖。

“太太慈心,太太慈心……,太太可真是慈心哪!”秋蓼咬着牙,笑,“我下贱,勾了爷们想上高枝。可这害了二爷的罪名,我便是做鬼也不认!我爬了你家三爷的床,原也想好好跟着三爷,只他却不把我当人,又把我送到了二爷的跟前。他们都是爷,我不过是个下贱丫头,能让爷们开心就好!我认命!你们等到了今天,是想把这孩子抱过去当二爷的种养吧?可我告诉你们,这种到底是谁的,连我自己也是一笔糊涂账!”

沈婆子脸色微变,低声道:“贱蹄子,你胡说什么?”

秋蓼白着张毫无血色的脸,从地上慢慢坐了起来,盯着沈婆子,目光如同一把小刀,一刀一刀地扎过沈婆子的脸。冷冷笑道:“谁叫我水性杨花这么下-贱呢!我跟二爷的头一天,和三爷睡过,这一点你们想必是晓得的。只是再前一天,我还和你们府里的一个小厮好过,这你们便不知道了吧?所以这个种,到底是二爷的呢,还是三爷的呢,还是那个小厮的呢,连我自个儿也搞不清楚……太太要养,那就抱过去养好了。指不定老天开眼,正好就是二爷的种呢?”

“那小厮是哪个?”

沈婆子脸色大变,问了一声,伸手过去啪一下,狠狠便刮了她一巴掌。秋蓼像枝风中折断的芦苇,一下倒在了地上,眼中不停流泪,却不再说一字,只呵呵地笑个不停,状如疯癫。饶是沈婆子,盯她久了,也是一阵毛骨悚然。想了下,阴沉着脸起身要走。

“太太,还有你,你们要给我记住,我李秋蓼就算化成了鬼,也定不会放过你们……等着瞧……”

沈婆子把状如疯癫的女人和厉如鬼魅的声音一并关在身后那间充满了闷热血腥气的屋子里头,捋了下胳膊,等那阵鸡皮疙瘩消了后,出了院子,对着门口的两个婆子低声耳语了几句,回头看了眼紧闭的门,立刻匆匆离去。

~~

当夜,一辆蒙了青毡的小马车停在国公府西侧的一扇角门外,几个人抱了团东西,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急匆匆地往里而去。

廖氏的卧房里,灯大亮着。魏国公徐耀祖常年不在,即便归家,也独居在南厢的一间云房里。只这间卧房的床榻之前,却永远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双他从前穿过的软底便鞋,衣柜打开,里头也叠放着他的衣裳。就仿佛男主人此刻只是暂时出门,不日便会归家一般。

沈婆子如幽灵一般地飘进了这间屋子,对着起身迎了过来的廖氏低声耳语了半晌。廖氏的脸色从喜到忧再到骇然,最后猛地睁大一双眼睛,跌坐到了椅上,脸色发白。

沈婆子慌忙上去给她揉胸,半晌,廖氏缓过了一口气,脸色还是灰白,喃喃道:“她说得是真是假?是真是假?这可怎么办才好?”

沈婆子哼了一声,道:“太太,依我瞧,就是这贱蹄子故意这么说,存心想让你不自在来着。你忘了,先前你拷问三爷时,三爷不是说这丫头跟了他时还是个处子身么?这贱蹄子,我素来是知道的,心高气傲得很,仗着自己有几分颜色,眼睛长到了头顶,对府中的小厮向来没好声气儿,怎么可能在成了三爷的人后,还和小厮混在一处?这孩子,不是二爷,就是三爷的,养起来必定没错。”

廖氏信了,或者说,她更愿意信沈婆子的这番话,沉吟了片刻,脸色终于缓了下来,皱眉道:“那个秋蓼,怎么样了?”

“太太,你一向仁善。只是那贱蹄子,瞧着就不是个安分的。倘若被人晓得这事,麻烦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说罢凑到廖氏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廖氏听罢,尚微微犹疑,沈婆子已经道:“又不是咱们特意害了她的,倘她自己挨不过去,也怨不得咱们。太太你想想,倘若不是她,咱们二爷会这般就早去了?”

廖氏被提起伤心事,想起那个死去的儿子,心中一阵伤感,又一阵恨意,点头道:“也罢!便是为积德的缘故,我也是不忍对她如何的。这事交给你便是。我信你。”

沈婆子忙应下。低声又道:“太太,那孩子我瞧了,虽还没长开,只眼睛鼻子,和咱们二爷真活脱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般,又不哭不闹的。你要不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