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一甩手中拂尘,呵斥道。

廖重山心里也是没底。对自己父亲连日来的这种举动很是不满。若依他心思,平王既上位了,刀也没立刻架到自家的头上,那就别管以前,此刻赶紧示好才是正理。凭着廖其昌的声望和与徐家的那一层关系,平王对他再忌恨,只要他服软了,往后想来也不至于会怎样。偏他要在平王坐上金銮殿的第一天就扫他颜面。加上又闻得另位首辅方奇正自裁于室,数日里一直忧心忡忡,唯恐招祸。此时见太监呵斥,忙解释道:“家父年迈,前些日偶然风热,虽诸般调理,竟迟迟不见好,这才卧病于床起不了身,未能亲自迎娘娘于此,万望恕罪。”

萧荣笑道:“廖大人请起。家父与老大人是旧日故交,论起来,廖大人与我也算世兄了。何必如此多礼?我正是为了老大人贵体染恙而来的,又岂有让老大人强撑病体迎我于门前的道理?廖大人请前头带路,我去探望老大人。”

廖重山吁了口气,忙称不敢,起身领了萧荣入内。

萧荣被带到廖其昌卧病的屋前,对着里头道:“老大人,侄女萧荣前来探病,老大人可安否?”一连道了三声,才听见里头传来一个女子声音道:“大人说,不敢劳动皇后娘娘金步……娘娘请回……”

萧荣道:“侄女既是来探望老大人的,未亲见老大人之面,又岂会回去?老大人既醒着,侄女便冒昧进去了。”说罢,命安太监等在外候着,自己推门而入。见刚才传话的那妾室模样的女子正立在榻侧,慌慌张张似要下跪。萧荣叫她出去,自己这才到了榻侧,看着闭目躺在床上,额头覆了块方巾的廖其昌道:“侄女萧荣来了。”

廖其昌仍是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萧荣也不以为意,只笑道:“老大人身子哪里不妥?陛下极是关切。本是要亲自来探望的,只是□无术,这才命我代他前来。我晓得老大人已经养了多日。若仍无起色,可要侄女传太医前来细细诊治一番?”

廖其昌终于慢慢睁开了眼,咳嗽了几声,颤巍巍地道:“不过是些老毛病而已,再养些时日便好,无需劳动太医。宫中想必诸事纷繁,娘娘也无需在此多留,回去便是。”说罢再次闭眼,声音颇为冷淡。

萧荣点了下头,站直了身子。

“老大人,您是泰定四年辛酉科的两榜进士,传胪唱名,从此踏入仕途。您年轻时的官路,并不顺畅。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只在大宁建州的辽阳任知县。我父亲那时,也只是个副总兵。有一次您在巡边时,遭遇赤麻人的袭击,正被我父亲所救,这才有了结交。后来您时来运转一路高升,直至今日,位高权重,说门生遍布天下也不为过。只是……”

她面上仍带着笑,但盯着廖其昌的目光里却渐渐透出了丝凉意。

“只是后来,我有次偶尔听我父亲提了下,说您在建州的那几年和建州都指挥使李山海一道,贪墨了数笔为数不小的兵银。我父亲就是知道了这事,后来才渐渐与您疏远了。不知道这是真的,假的?”

廖其昌像被针刺了一般,猛地睁开了眼,一下从榻上坐了起来,额头的那块白巾也掉落在地。他不可置信地望着萧荣,一张老脸涨得通红。

“老大人,李山海如今好像任职义州,也是您的故人了。哪天要不要将他请来京师,好好与老大人叙个旧?”

廖其昌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这次是真咳了。咳得连声都要破了似的。

萧荣说完了话,便只立在一边笑。

“你……你什么意思?”

他终于止住了咳,颤声道。

萧荣停了笑,脸色转肃,道:“老大人,我别无他意。我向来敬重老大人在朝堂的声望,从前是,如今也是,丝毫没有改变。我只是有求于大人。我丈夫如今登基称帝,五日后的黄道吉日,要于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我希望老大人到时能病愈,带着你的那些门生官员们一道出现,向皇帝陛下表示你们的效忠。我知道……”

她凝视着他,脸色渐渐又缓和了下来,“我知道老大人不过是顾忌人言,这才不敢放手放脚而已。老大人放心,侄女人此刻虽还站在您跟前,但不必等到明日,全金陵的人便都知道我萧荣领皇帝陛下的意,登门诚心拜望老大人的消息。识时务者为俊杰。到时,百官只会羡慕老大人的声望直达天听,又有谁敢说您一句不好?只要您愿意辅佐皇帝陛下,从前如何,往后也一样如何。”

廖其昌愣怔了片刻,终于慢慢地穿靴起身,长叹口气,口称“皇后娘娘千岁”,朝着萧荣要跪。膝还未着地,已经被萧荣扶住,笑道:“老大人不必多礼。以后您就是三朝元老,侄女要仰仗您的地方还多的是。快快平身。”

廖其昌站了起来,踌躇了片刻,似要开口问什么,却又难以启齿的样子。萧荣立刻道:“老大人放心。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谁年轻时没有行差踏错过?那些陈年旧事,侄女本就不该提的,更没对旁人说过。连我丈夫面前,也只字未提。”

廖其昌脸一阵红,一阵白。终于朝着萧荣再次下拜,道:“皇后娘娘在上。承蒙娘娘不弃之恩。往后若有用得到的地方,老朽愿效鞍马之劳。”

萧荣笑吟吟不语。再次扶起了廖其昌。

~~

按照新定的历法,改元康二年为德和三十六年。秋九月的这日,正是钦天监择定的黄道吉日,赵琚登基,举行大典。

奉天殿中,衮冕衮服的赵琚端坐在宝座之上,头顶前后十二旒的皂纱帝王冕,身穿日月星山、衣玄裳黄的十二章帝王冕服,神色端庄肃穆,身形笔直,双手平放于分开的双膝之上,端的是天子帝王的森严气度。

阶下三鸣鞭,在礼官的号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礼。

赵琚的目光掠过宝座下左右两边的文武百官。看见廖其昌手执圭表,正与他身后的官员步调一致地朝自己行礼,微微眯了下眼睛,心中终于掠过了一丝畅快之意。

廖其昌这只老狐狸,终于也拜在了自己的脚下。只要他俯首称臣,他也并不打算动他一根手指。无论表面言辞如何冠冕堂皇,其实连他自己也清楚,这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他现在急需收拢人心。而廖其昌的归顺,无疑将会给他的帝位加上一块极具分量的砝码。如今若还说有什么不顺,便是那十一个准备以死明志的愚顽之人了……

赵琚不由地看向了立于右侧第一的徐若麟。这事是他经手的。

作为皇帝,他自然希望万心归一。但对于那十一个人,即便这一次,徐若麟没将事情办得足够漂亮,他也绝不会对他有分毫怪罪。毕竟,那些人的臭脾气,他赵琚也是亲自领教过的……

群臣行完三跪九叩之礼后,便要颁布即位诏书了。这将会是一场庄严而隆重的仪式。稍后,诏书将用云盘托住,由銮仪卫擎黄盖送往太庙,赵琚将在文武百官的随从之下到达太庙,祭拜过先祖之后,展开颂读。

大殿之外,云板击铜声起。礼官知道时辰要到,正欲宣布请出诏书,大殿外忽然入了一人,手中高高托起一卷文书,跪下叩首道:“陛下,罪臣等十一人,自知开罪陛下在先,本该万死。蒙陛下宽容,不予问罪,感激之余,值陛下登基大庆,无颜前来朝见天颜与群臣共贺,唯有上一贺表,由罪臣举至陛下面前,聊以谢恩。愿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跪下说话的,正是当日十一人中的礼部侍郎陈浩。

大殿之上,群臣惊讶不已,纷纷低声交头接耳,嗡嗡声一片。

廖其昌站着,纹丝不动。眼皮却微微跳了下。心里像是松了口气,又像是若有所失……

自己这么快归顺便罢了,想不到连那原本准备引颈就戮的十一人,竟也会……

他还在患得患失,身穿曳洒官服的崔鹤已经从力士手中接过递呈上的贺表,展开,抑扬顿挫地念道:“曰昊天上帝,厚土皇帝,祇昔我皇,天命之名,东抵蓬莱,西踰昆仑,南跨南交,北际瀚海。仁风义声,震荡六合……”

崔鹤念完,恭敬交与赵琚。赵琚飞快扫了一遍,果然在卷末看到那十一人各自具名在上,心中又惊又喜,看向了徐若麟。见他并无丝毫讶色,显见是早就知道有这样一幕的。此时大殿中的百官已再次下跪,纷纷恭贺皇帝陛下德昭日月,万民归心。赵琚一时得意非凡,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挥手哈哈笑道:“好!好!众卿不负朕,朕也必将不负众卿!从今往后,尔等与朕一道,求一个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天下!”

~~

太庙之中,祭天大典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恩昌伯爵府司家的一个安静小院里,此刻却是另一番景象。

初念招呼来访的王默凤落座,亲自给他斟了茶水,推到他面前。见他端起杯子久久不动,仿似心事重重的样子。想了下,便道:“表哥,舅父既没事了,往后虽不再做官,但也是值得高兴的好事。你为何还这样闷闷不乐?”

王默凤沉默了片刻,放下手上的茶盏,看向初念。

他这次过来,其实是要向她辞别。送父亲归乡之后,这个京城,或许这一辈子,他也不会再踏足一步了……

初念见他仍不开口,心想莫非是他一直得不到自己的回音,虽有母亲做主了,但仍生怕自己不愿,这才这样心事重重?想了下,终于下定决心,望着他慢慢地道:“表哥,你前次对我说的那件事。我想了后,决定应下了。你不是说可以带我去南方吗?这样很好。成婚之后,我希望咱们能离开京城。”

第五十七回

她终于问道。

王默凤转过了身去,等胸中翻腾着的情绪终于能被控制了,这才慢慢转回,望着初念低声道:“表妹,我今日过来,其实是……向你来告别的。我爹虽从牢狱里被放了出来,但精神很是不济,我要送他回山西老家……”

初念点头,微笑了下,道:“我已经从母亲那里听说过了。舅舅就紧。表哥你去便是。回去后好生陪着舅舅开解他。什么时候回来都无妨。我不急的。”

王默凤避开了她的目光注视,艰难地道:“京中的房子……我已托人在出手了……以后,我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笑容凝固在了初念的脸上。她终于有些明白了过来。试探着问道:“表哥,你的意思是……你改主意,不再娶我了?”

王默凤沉默片刻,低低地道:“是我对不住你……”

初念怔住了。但很快便醒悟了过来。

“表哥,这是你的最后决定吗?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她静静地问道。

他不语,头低了下去。

初念的心头,飞快地掠过了一阵淡淡的失落。但很快,忽然又觉得有点好笑。原本以为他在为自己的迟迟不予回应而忐忑,所以终于下定决心向他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想到,事情忽然竟会这样地来了个大转变。

现在她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他从出现在她面前的那一刻起便显得忧心忡忡,原来是这个缘故……

她几乎是微不可觉地吐出了一口气。

不管出自什么原因,她看得出来,他此刻对自己应该是非常地愧疚。所以连想都没想,便安慰道:“表哥,你别这么说。我知道你这么做一定有你的缘由。我一点儿都没怪你的意思……”

王默凤怔怔地望着她,脸色微微地泛白。

“你……就不想知道为什么吗?”

他忽然打断了她对自己的安慰,苦笑了下。笑容挂在他的脸上,却比哭还难看。

初念停住,迟疑了下。道:“为什么?”

王默凤终于听到她朝自己问为什么了。可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向她解释。在他和徐若麟的那场谈话中,对方自始至终,并没有提到一句要他保密的话。但是王默凤却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在她面前道出真相的。让不让她知道,全在徐若麟的一念之间——徐若麟无疑是卑劣的,精准地利用了自己的弱点逼退他,而自己,又比那个男人好得了多少?甚至比他更叫人不齿。

他本以为自己能保护她一世。但事实,却是自己利用了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她,去换他必须要去保护的人。

这样的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在她面前替自己开脱?

“我思前想后,觉得,咱们不大适合……且我走后,也确实不晓得何时才能回。我怕耽误了表妹的年华……”

王默凤终于开口了。

初念略微皱眉,看着汗水自他额头不停地滚落,终于笑着摇了下头。

“其实,如果你不想告诉我为什么,也可以不用说的。我说过,我不怪你,这是真的。”

王默凤再次沉默地低下了头。半晌后再次抬头,神情看起来已经恢复了些。

“表妹,”他凝望着她,慢慢地道,“往后你要保重自己。还有,只要有用得到我的地方,你只管开口。只要我能做得到,我一定会尽我全力。姑母那里,我会去向她说事……”

他想起王氏这些时日对自己的殷殷期盼,心再一次地缩紧了。

初念也和他想到了一块去,不禁略微生出了些愁意。

她之所以几乎从一开始便默应了这桩婚事,除了王默凤是目前她能看得到的最好归宿外,很大的一部分缘由,还是因了王氏从中的积极撮合。想到她得知这事后的反应,她也只能叹一声命运捉弄了。

二人相对,再也没有一句话了。王默凤最后看她一眼,转身要走时,初念忽然想起了那件自己很早以前便计划过的事。本来,前段时日以为要嫁他了,所以也就淡了心思。现在既然又回到原点,有钱财傍身,总是件叫人心安的事。

瞧吧,这世上,唯一能信靠得,确实也就只有孔方兄和自己了……

初念自嘲地笑了下,出声道:“表哥,我倒确实有一件事要求你帮忙。”

王默凤停住脚步。“表妹你说。”

初念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了,起先并没提往后皇帝拟迁都的由头。见王默凤惊诧无比地看着自己,继续道:“表哥你想想,燕京那边的地价,我从前听母亲提过,不及金陵十分一。金陵如今好地段的房子,三进的整齐院落便要几大千银两。我这么些年下来,手头也存了点钱,虽不多,但在那边估计也能买几间单屋。不需精致的好房,你只要代我在城中好的位置买些待沽的破屋也无妨,最好是连一块的。买的就是地块儿。等往后价钱涨了再抛出去。”

王默凤本就是是商人,如果真做的话,该买什么样的,自然清楚。他惊诧的是,为什么初念忽然会有这样的念头。迟疑了下,道:“表妹,钱不是问题,若真是桩好买卖,我也可以借你本钱,或者与你一道购置。往后赚了,咱们分成便是,这些都好说。只是……你怎的就笃定那边的地价以后会涨?”

初念笑了下,道:“表哥,我晓得你必定不以为然,觉着我在痴人说梦。但你想想,如今的皇上,十几岁时便去了燕京,在那里一直留到现在。人非草木。这么多年下来,他对那块地方必定怀有感情,且又是在那里起家,一飞冲天的。说燕京是他的风水宝地也不为过。如今他成了皇帝,说不定哪天,想把那地整饬下,这合情合理吧?城池一旦重新修建,地价自然就跟着上去了。况且……”

她想了下,决定还是跟他说实话。到门口看了下,见丫头们为让自己俩说话方便,此刻都正远远地聚在这小书房外的那道廊子头在逗鹩哥,便回身,道:“我还听来了个消息,说皇上有意迁都到燕京,而且可能性极大。你别问我是哪里来的消息,总之我向你保证,这消息可靠。”

王默凤知道初念不是空口说白话的人。本从未想过的一件事,此时被她这样忽然提醒,他细细一想,倒也觉得不无可能。一来,就像她方才说的,如今的这个皇帝对那地方有感情。二来,北方局势一直紧张。这个皇帝还做平王的时候,就与当时他的皇兄顺宗偏于偷安的心态不同,向来主张强硬对抗。如今他上位了,干脆将都城也迁到北方,以向北宂和周遭的几个小藩属国施加压力,也是极有可能的。

“表哥,这件事不管你怎么看,务必请你一定要照我的意思办。地契就写你的名,我信得过你。往后就算最后没迁都的事,地买过来它总在那儿的,自己也不会长腿跑了。不会亏就是。而且,一定要趁早。否则消息一旦传开,那边的地价立刻就会涨了。”

初念见他沉吟不语,加重语气道。

王默凤看向了她。见她双眼正一眨不眨地望着自己,含了恳求之意。哪里还会拒绝?立刻点头道:“我晓得了。等送我爹回山西后,我便顺道去燕京。”

初念呼出一口气,眉眼弯弯地笑了起来。

“前次我回来,姑奶奶已叫人到我房里收拾了我的细软送了回来。只今日有些急,我还没整出。等我盘好了,我就……”

王默凤看着她,温和地道:“表妹,钱的事你不用操心了。我虽没多少积蓄,但这本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是我要托你办事,怎么可以空手便支使你去买地?我量力而行便是。表哥你不要推脱。”

初念认真地道。

王默凤想了下,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与她自小一道玩大,知道她执拗起来,便是三头牛也拉不回的。便道:“那也好。过几日我离京前,你再给我好了。”

初念道了谢。

王默凤最后看她一眼,在心里长叹一声,黯然辞去。

见他去了,原本避在外头的尺素等人便与初念一道回了住的院子。因还不知道刚才的消息,只以为这表少爷很快便是府上娇客了。尺素笑着道:“方才见表少爷低头匆匆去往太太那里。想是太乐了,我叫他,他都没听到。只顾走路。”

初念听着丫头们有一句没一句地笑嘻嘻说着话,自己等着王氏找过来。等的功夫,她也在细细回想着王默凤方才的话。

他说的那些个缘由,她自然是不信的。到底为了什么,会让他忽然便改了想法呢?

忽然,她的脑海里迸出了一个想法。心脏便似被锤子重重击打了一下,人呼地站了起来,把边上的人倒是吓了一跳。初念也顾不得解释,正急匆匆要去王氏屋里再找王默凤,听见外头一阵脚步声起,王氏已经跨步入屋,脸色如同刚被人扇了一巴掌般地难看。

“娇娇!这是怎么回事!”王氏把屋里的人撵了出去,连说话的声音都在发颤,“方才默凤来见我,竟说不能娶你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舅舅如今开罪了皇上,虽被释放,只往后也就是个平头百姓,配不上咱们这样的人家……这都说的什么跟什么啊!我何时在意过他家做官不做官了?我还要抓住再问,他便匆匆跑了。他还说跟你说过了?这……这叫什么事!气死我了!他怎么也做起了这样不着天地的荒唐事!”

王氏说到最后,有点语无伦次,显见情绪极坏。

初念急忙扶她坐下。见她以手撑额,一副苦痛的样子。正要劝解几句,她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不行!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去找你舅舅问个清楚!”

王氏说罢,急匆匆要走。被初念慌忙拉住,劝道:“娘,表哥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他会改主意,一定有他自己的难言之隐。他都说了不想娶我了,你若再这样杀上门去,这不是为难舅家吗?倘若被人晓得,女儿往后才真的没脸去见人了!”

王氏站住脚,眼中已是泪光闪动,吸了口气,道:“傻女儿,娘是为你着急!你表哥这样的婚配对象,一旦错过,往后你再去哪里找比他好的?你说的娘都明白,只好好一件事,原本都说定了,忽然这样不明不白地便改了,你叫娘怎么想得开?你放心,我去找你舅舅,不会说难听的,更不会闹。只是问问他的意思。倘若连他也这样说,我便死了心回来。往后再不存这念想了!”说罢拂开她手,擦了下眼睛,低头匆匆而去。

初念望着王氏背影离去,腹中如被打了个肠结。茫然、痛恨、无奈,胸中的气憋得,差点没呕一口血出来。

她几乎已经可以肯定了,必定是徐若麟搞出来的意外。想想吧,他先是偶尔得知了自己和王默凤的婚事,然后王家出事,正有求于他,他爽快应了下来,也如应过的那样将王鄂释了出来,然后接下来,等着自己的就是王默凤的悔婚……

太顺理成章了。顺得叫人不得不信,也无耻得叫人不敢相信。但这种事安到徐若麟的头上,她丝毫不会惊讶。说句难听的,前世他干过的那些,比这还要无耻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