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剑势便要扫上罄冉,蔺琦墨一惊,双眸眯起,直起身来,尚不待他做出反应,罄冉忽将手中青剑翻转,交至左手,右手在剑柄上一按,剑柄下端竟突然弹出一把利刃。

那利刃连着一条银链,她挥出一道银光,利刃骤然击出,带着凛冽击势直逼狄飒眉心。

狄飒一惊,只得翻身去躲,同时手中刺向罄冉的长剑已偏离方向。罄冉落在地上,两人顿时又激斗在了一起。

蔺琦墨深恐狄飒再用雪狼干扰罄冉,勾唇浅笑,盯着狄飒,扬声道。

“狄飒,那雪狼不再认你为主你竟气成这般,和一个畜生这般计较,你让四郎怎么说你好呢。何况,这里怎么都是路老将军的府邸,在这里挑起争端,怕是对他老人家也有所不敬呢。”

狄飒听他这般说,身影移动间撇了眼月洞门处,陆平负手站在那里脸色微沉,显示不悦。

狄飒心口一紧手中动作已是慢了一拍,罄冉却就准时机剑光刃影如流星满天向他扑进。

狄飒面色微变,身形骤然后退,眼见已被逼至墙边,他双足入钉,身躯稍稍后仰,长剑架住罄冉势在必得的一招。

罄冉却双眸眯起,贯注真气于剑锋上,慢慢下压,逼得狄飒身躯逐渐后仰。两人目光相触,清晰的能从对方瞳孔中看到涌动的怒火,一个厉眸嗜血,一个清眸含恨,一个黑衣鼓动,一个蓝衫飘荡,分明已是拼上了内力。

蔺琦墨大惊,万没想到这般,一旦拼上内力可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他蹙眉站起,闪身便跃至两人身前,在两人不及灌注更强内力之前,伸手便扣住了狄飒握剑的手腕,同时看向罄冉。

“易青收剑!”

狄飒没想到他会突然扣住自己手腕,顿时怒目盯向蔺琦墨,冷声道:“原来威震宇内的霖帅竟是趁人之危的小人,狄飒今日真是开眼了。”

蔺琦墨却不在意的挑起唇角,同时手中骤然灌力,见狄飒顿时面容微白,他笑的无辜,挑眉道。

“是不是小人四郎不知道,不过四郎却知,再不松手,弩王殿下这条胳膊可要震列了。”

狄飒冷哼一声,盯向满面清冷罄冉:“本王若现在收势,怕是命都不保了。”

蔺琦墨挑眉一笑:“那就休怪四郎趁人之危。”

蔺琦墨说罢竟将内力绵绵灌入握在狄飒手腕的掌上,狄飒顿时心胸一窒,他双眸顿时眯起,可尚不待他御气反击,罄冉已是突然将剑还鞘,转身拖着哀嚎不止的雪狼跨步而去。

蔺琦墨笑着松开握着狄飒的手,挑眉迎上狄飒怒火涌动的双眸呵呵一笑,道:“天干地燥的,弩王动这么大火气,小心上火啊。”

他说罢也不看狄飒铁青的面色,转身悠然的拍了拍一襟,冲陆平微微施礼,大步迈出了院落。他追上前面罄冉,凑近她狼然一笑,轻声道。

“原来冉冉这么在乎四郎,四郎真高兴。”

罄冉瞥向他:“谁担心你了,我只是不愿以多欺少。”

蔺琦墨见她大步而去,挑眉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暖意融融,另有一丝辩不明的甜蜜混入那暖意中让他整颗心都醉了。

冉冉,你若不是担心我牵动伤心,又岂会马上收剑?有你这份心,四郎纵使再受一箭也值得了。

第二卷第59章

翌日,夏日丽阳早早冲破云层,照的谷间云雾飘渺,隔着水雾,少了几分热气,却多了几丝空灵。

阳光明媚,罄冉用过早膳,迈出房门,见蔺琦墨尚未出房不免有些诧异,向他居住的东面房间走去。

房门洞开着,入目蔺琦墨负手站在屋中,依旧是一袭白衫,清风自暖窗飘忽而入,扬起他长袍一角,又倏忽落下。他孤独地站在略显空荡的大厅,单衣萧索,一身的清冷,莫名让罄冉觉得他的背影那般寥落。

他正出神地望着堂中悬挂着的梅花图,竟似没有发现她的到来,罄冉甚少见他这般沉静。不免微微诧异看向那梅花图,目光一闪,怔在了当场。

那张梅花图和程英书房中悬挂的石梅图异曲同工,显是一人所作。她目光落在梅花图的落款处,一个红色方印赫然便是梅花屋主四字,正是前朝靖边侯蔺啸所作。

罄冉心头莫名一紧,有复杂的情潮翻涌着,酸酸的涩涩的。突然蔺琦墨双臂抬起,对着那梅花图深深拜了三拜,罄冉心一触目,暗叹一声,正欲转身离去,萧索的叹息声自屋中响起。

“今日是家父的忌日。”

罄冉脚步一顿,回过身来,蔺琦墨也恰在此时回身,两人目光相触,罄冉分明看到那一起风流的少年此刻面容清隽,纵使胆小着,仍掩不去眉目间深藏的黯然和伤痛。

她心一触目光轻柔落在他面上,谈笑上前,亦对着那梅花图躬身三拜,心中有一丝复杂的感情不期然流露出来。

麟国少帅蔺琦墨威名广传之际,他的身世便也跟着广为传颂,罄冉自是也有所听闻。早便知蔺琦墨乃是前朝靖边侯蔺啸之子,亦知当年雁城被燕国攻破,靖边侯战死城楼,成就了一世忠义。

由于靖边候的宁死抵抗触怒了燕国人,当时雁城破,沥王自缢,燕王大怒,将靖边侯府抄没,附中家眷奴仆两百三十余口更是被血斩城楼。唯有靖边侯的四子蔺琦墨在下属的保护下逃得一命,前往麟国投奔了早年离家的叔父。

后来则传出靖边侯的二女儿乃是战国的月妃妃娘,她在雁城被攻破时也在慌乱中逃离,只是和家人失散,最后流落到战国,进而进宫做了宫女,后被战英帝看中封为娘娘。

这些罄冉虽是都听说过,可是不知为何,竟从来没有将这些和眼前男子相联系过,或许是他总表现的太过玩世不恭,太过没心没肺,让人感觉他永远是快乐的,没有忧伤的。

而此刻,当他用忧伤的话语告诉她,今日乃是他父亲的忌日,她才那般深刻的感受到。原来这个仪态风流,似乎是门都不放在心头的男子,原来也是有痛的,有伤的。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自己十多年来的孤苦无依,竟突然生出几分亲近和感慨。

见罄冉恭敬地对着那梅花图三拜,蔺琦墨竟是一怔,直到她抬眸望了过来,他才浅笑道。

“谢谢。”

罄冉望着他,直觉他眸中深深浅浅,是难以明述的哀伤,眼底是一脉深不见底冰封的孤寂,那眼中的淡淡阴霾如轻云遮蔽了星空,令天地失去了颜色,更如夹着冰凌的潮水,沿着她的血液散布,将心头的隐痛一丝丝牵扯。

在痛自己,亦或是为他而痛,她竟有些辨不分明。蔺琦墨亦深深望着她,但觉她澄澈的眸中溢满了暖意,深深的让人沉沦其中,自溺其间,仿佛多望一眼便能拂去心头深深的叹息。

“两位将军,老爷已在思院恭候两位。”

一声清脆的话语打断了两人的对视,另两人骤然回过神来。罄冉双颊莫名一阵烧红,匆忙转身。

“劳烦姑娘带路。”

她说罢,也不看那抹玉立的白影,跨步便出了房。

蔺琦墨望着她匆匆而去的身影,一怔之下忽而一笑,又回首深望了一眼那梅花图,拿起桌上的竹筒快步跟上。

罄冉和蔺琦墨跟着侍女到达思院,绕过两道游廊,被带到了一处小花园。花园不大但处处精致,浓荫假山,飞泉流溪,鸟儿在阳光下婉转的唱歌,让人觉得心情怡然。显然,这陆元贺是个很懂生活的老者,倒不似寻常武将。

两人绕过一座假山,顿时视线豁然开朗,一片绵延的草地过去波光粼粼的清湖,湖边一道灰色的身影正临湖而坐。阳光穿过湖边高大的榕树,照在老者身上,将那身影衬得透出几分孤寂之意。

罄冉和蔺琦墨对视一眼,踏上软软的草地走向湖边,老者不曾抬头,坐于竹椅上,手执钓竿,似是在假寐,又似是在享受着拂面的湖风。

待两人走至湖边,蔺琦墨俯身一拜:“小侄蔺琦墨拜见陆世伯。”

老者闻言,朗声一笑,睁开眼眸站起身来,双眼含笑,上下打量着蔺琦墨。

“好,好!伯父在这深山幽谷可没少听麟国少帅的威名啊,如今见到贤侄,果真是少年英雄,仪表堂堂。”

罄冉望着眼前笑容爽朗的老者,但见他双鬓斑白,脸颊瘦长,菱角分明,仿似带着风霜刀刻的痕迹,一双眼眸炯炯,似有神光,身影如高山般沉稳,更有一种傲燃气势不彰自显,让人心生仰慕之意。

“伯父缪赞了,墨受之有愧。想当年伯父出岐山站江州,怒马斩章雄,后来铅山诛马寓,并河道杀的燕国大军四处逃串,在勉洲战役中攻燕之桐城斩敌将庞起。那一场战役不是荡气回肠?那才是真英杰!我等晚辈儒幕久已。”蔺琦墨笑言。

陆元贺哈哈而笑,富有重重拍向蔺琦墨肩头,笑道:“老了,老了现在钓个鱼都能睡着,让人笑话啊。好汉不提当年勇,下在外面都是你们年轻人当天下了,老夫真是不服老都不行,唯今只求能在此安度晚年罢了,再不提当年忠勇。”

罄冉却意有所指的接口道:“;老将军意不在钓鱼,意在俯视育儿为区区食饵趋相争夺,钓鱼需要凝神屏息,然老将军意不在此,睁眼亦或睡着,只需心中敞亮,又有何妨?所以,老将军一点都不老。”

陆元贺一怔,看向罄冉,眼中有着威严与智慧,也有着沧桑和冷酷,半响他又朗声一笑,看向蔺琦墨,道。

“这位大概便是旌国以八珍阵法另弩王吃了败仗的的少年易青吧?”

蔺琦墨笑着点头:“伯父慧眼。”

罄冉躬身一拜:“晚辈易青拜见陆老将军,晚辈出言无状,有说的不对之处,还望老将军多多见谅。”

陆元贺淡笑,手抚胡须,半响才沉声道:“年轻人锋芒毕露未必不好,哈哈,老夫倒是极为欣赏你的胆识。”

侍女摆上茶点,陆元贺在竹凳上坐下,抬手道:“坐。”

罄冉还礼在小凳上落座,蔺琦墨却上前一步,笑道:“陆伯父风采如昔,一点都不曾老,易青的话倒是没有说错。”

听蔺琦墨这话倒似见过他当年风采一般,陆元贺不免一愣。

蔺琦墨自袖中取出小竹筒,打开抽出一卷画轴,双手呈给陆元贺,笑道:“父亲曾绘过一幅陆伯父当年征战的画像,墨整理父亲遗物时得见,妹妹对话瞻仰,现下临时拜访伯父,不及将父亲原画带来。小侄凭着记忆画了这一幅画,及不上父亲丹青,还望伯父莫笑。”

陆元贺站起身来,接过那画缓缓展开画卷。

罄冉看去,但见那画中,青山间,万军前,两个意气风发的将军端坐战马之上。

一人玄色盔甲,大麾染血,神情却坚毅卓然,手持长剑遥指苍穹。另一个青袍飞卷,随意坐在马上,昂头遥望着天际,看不到神色,唯有那清隽的下巴透着一种肃穆的威严,身子虽意见却愿听岳峙。

看样貌,前者正是年轻的陆元贺,而后者那姿态随意中透出的萧然,倒是让情人想起了方才在屋中的蔺琦墨,想来定是他的父亲蔺啸。

“三十年来堕世间,霜风雪雨困勉山。皆为义气豪情故,一声弹指出勉州。”

他悠悠吟道,复又长声而叹,言语中隐有无尽的感叹和追忆。他闭目良久,看向蔺琦墨,道:“这首诗是当年你父亲在绵州突围后畅然所作,距今整整二十年啦。”

他目光移向手中画卷,又道:“这话绢花的四勉山誓师时的场景,当年我与你父亲同朝为官,掌管天下兵权。左周末年,刘国纷纷建立新朝,叛军犹如野火自四面八方烧来,我和你父亲虽是率兵相抗,可终究无回天之力,大军被逼至勉州,四面被困,粮草短缺。这画卷是最后一次大突围的场景,当时你父亲戏言,若是以三万残兵突破三国二十八万雄兵的重重包围,那定能留名青史,成就一场奇战。不像我们竟真成功了,还能以奇兵攻击燕国桐城,斩敌将庞起,如今想来,乃觉热血沸腾。”

他叹息一声又道:“可惜纵使如此,也未能让时局有任何改变。你父亲护送沥王历经千辛回到封地雁州,中也没能抵挡住熊熊的叛军,最后雁城灭,燕王那般丧心病狂,竟如果老夫没有记错,今日当是你父亲的忌日吧?”

蔺琦墨双眸闪过伤痛,点头道:“老伯伏击着,小侄感激不尽。”

陆元贺轻拍他手,某有欣慰:“你领兵灭燕国,生擒燕王,你父亲也当含笑九泉了。”

蔺琦墨不语,陆元贺又感叹道:“当年雁城别破,老夫只能领着残兵一路北上,死伤了多少弟兄,遇到了多少伏击,这才回到越州,进了这苍岭密谷。想起当年死伤的弟兄,在战乱中受难的百姓,老夫罢了,这些年,老夫一心务农,驱兵避器,心境也慢慢淡了,指望能洗刷一些血腥罪孽。”

“伯父此话错矣,凶危利器,用得妥当,也是拯救万民之福器。骁雄之兵,若遇到好的统帅,也是保护万民不受战火屠戮的神兵。”

蔺琦墨微笑着望向陆元贺,但眼神中有着不容退后的锐利锋芒。

第二卷第60章

“伯父此话差矣,凶危利器,用得妥当,也是拯救万民之福器。骁雄之兵,若遇好的统帅,也是万民不受战火屠戮的神兵。”

蔺琦墨微笑着望向陆元贺,但眼神中有着不容退后的锐利锋芒。

陆元贺神情微变,老眸锐利盯向蔺琦墨,他笑容收敛,沉声道:“看来世侄此番前来并非只是单纯看望世伯。”

他说罢竟甩袖转身,负手走至湖边,面湖而立,冷声道:"老夫在此隐世多年,清净惯了,世侄此来若是探望伯父,那伯父当欣慰欢迎,咱们只叙旧,不谈其它。若世侄此番是为旌国做说客,那老夫便失陪了。”

陆元贺的背影看上去疏离而冷峻,罄冉不想他说变脸便变脸,心中微急,上前一步。她正欲开口却见蔺琦墨轻轻抬手,她顿住脚步,不再多言。

蔺琦墨给罄冉一个稍安勿躁的神情,这才缓步走向湖边,与陆元贺并肩而立,目光徐徐扫过湖面,浅笑道。

“伯父此地山水秀美,钟灵毓秀,确实能令人心情愉悦,荡尽尘嚣。只是这般遁世并不代表便能远离杀伐,争戮,如今山外战乱纷扰,伯父心中明了,在此若果真能心如止水,伯父又何必拒墨于千里。墨非是旌国之人,也不欲做旌国的说客,此番前来一是探望伯父,再来只想请伯父念及黎民苍生,三思而后定。”

陆元贺冷声道:“忠臣不侍二主,老夫乃是左周骠勇将军,左周虽已覆灭,但老夫生是左周的人,死乃左周之鬼,此生当不尊它军。如今四分天下,驭人者在老夫眼中个个都是乱臣贼子,要老夫俯首称臣,哼,万无可能。

凶兵利器只会给这天下带来战火,只会令百姓流离失所。唯今,老夫驱兵归农,兄弟们再不必过刀头舔血的日子,和百姓一起安居乐业,这才是福祉苍生之道。”

他说罢将手中画卷缓缓卷起,递给蔺琦墨,神情清淡。

蔺琦墨神色微黯,接过画像,再度展开,细细端详,叹息道:“墨虽是从未见过伯父,可从父亲的随笔及书画中却对伯父略有了解,甚为敬仰。墨听闻,伯父自幼便胸有大志,苦练武艺,熟读兵书,要以所学造福天下黎民。伯父投身军营,为左周立下汗马功劳,直至官拜骠勇将军。左周末年天下动荡,伯父却一直不弃沥王,伯父忠勇天下有目共睹,墨甚为钦佩。只是墨万没想到伯父竟是迂腐,乃至自欺欺人者。”

蔺琦墨的话字字清晰,罄冉一惊,抬头正见陆元贺徒然扭头瞪向他,两人目光相触,罄冉能感到空气冻结的寒意。

对视许久,陆元贺猛然仰头大笑,笑声高昂处戛然而止,他锐利的双眸瞪向蔺琦墨:“你倒是说说,老夫如何迂腐,如何自欺欺人!”

蔺琦墨扬声道:“伯父说忠臣不事二主,此乃墨守陈规之举,成规囿人,有违自然本性。若遇得明君,自当忠诚奉君,然沥王终非明君,其荒淫无度,苛政暴敛,致使百姓度日如年,流离失所。沥王对伯父有知遇之恩,伯父竭心以报无可厚非,然此乃小义。若伯父对沥王的忠,却酿成百姓受不尽的苦,那岂非因小义而失大义。伯父立志造福苍生,若帝王只知贪欢享乐,伯父却不分黑白辅佐庇佑,岂非助纣为虐,本末倒置?”

陆元贺神色稍缓,冷哼一声:“小儿狂妄,竟敢说教老夫,此话为何不说啸兄,告其在天之灵!”

蔺琦墨微笑,目光分寸不移:“若父亲在此,墨乃是此言。当年沥王昏庸,八方起兵,左周气数已尽,不可扭转。然父亲却为个人忠义舍天下黎民,墨实不认同,当年燕王血洗燕城,父亲并非没有责任。”

罄冉万没想到蔺琦墨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时间心中复杂难解,看向蔺琦墨的目光也多了几丝疑惑和沉思。要知道这个世界一向崇尚君臣,父子观念,如蔺琦墨这般世家子弟更是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他这番言辞若放在现代并不引人瞩目,然而这种话对于一个古人,尤其对于一个身负深仇大恨的人,能让他心智不被仇恨淹没,清晰地理智地明辨是非对错,那需要怎么样的意志和心胸。

当年沥王困守孤城,兵少将寡,天下群起攻之,早是众叛亲离,大势不在。蔺啸却顾念沥王知遇之恩,死守雁城,保护沥王,燕兵以数倍兵力猛攻雁城,却久攻不下。燕王心胸狭窄,蔺啸岂有不知,如此惹怒燕王,他定也知道一旦雁城破灭,百姓将面临灭顶之灾,然而他却固执的弃大义保小义。

雁城破,沥王自缢,却仍不能消燕王怒气,致使屠城两日,雁城十之八死。天下人在称颂蔺啸忠义的同时,也非议这燕王的残暴,可是深思之,雁城杀戮,蔺啸也有推脱不过的责任。

罄冉正低头思虑,却听爽朗的笑声传来,她一惊,抬头正见陆元贺仰天长笑,笑声清朗,哪里似方才冰冷疏离的样子?罄冉心中微疑,却见蔺琦墨含笑施礼,道。

“伯父才智,这些浅显的道理岂有不知之理,墨班门弄斧,让伯父见笑了。”

陆元贺抿须而笑,摇头道:“不然,这些道理,老夫如你这般年纪可万不明白。老夫这些年潜心于这山野之间,这才渗透几许。你小小年纪却心胸豁达,见识过人,不愧是与老夫齐名的当世名将。”

蔺琦墨淡笑回身,在小桌边落座,轻呷两口茶,抬眸道:“你再说说老夫如何自欺欺人。”

蔺琦墨直视陆元贺,微笑道:“这苍松山谷地势险要,得天独厚,伯父在此虽是远离战乱,然只是得一是安宁,而且据墨所知这些年战国与伯父数次交锋,战国虽是没有攻入此地,但是苍松密谷每次伤亡也数以千计。密谷虽是远离尘嚣,但是却亦和这天下息息相连,外面战火岂有不波及此处的道理?唯有这天下清明,和平,此处方可真正得到安宁。”

他说罢上前几步,又道:“伯父这些年据守此处,既不衣服战国,也不为旌国所用,墨斗胆猜测,伯父是在待价而贾,亦是欲择明主而侍。却不知道伯父这些年观察明辨,是否已经有所决定?”

陆元贺目光轻闪,望向湖面,复有望向蔺琦墨,道:“老夫观望多年,确实欲择明主,我观当今天下,战国日渐强盛,如今又灭燕国,势不可挡,战英帝雄心大略,虽谈不上百年一见的圣君,但也是有为之主。齐弩王殿下跟上文武双全,天纵英才,心中又有经世济民之大志。我若选择辅佐于他,定能先统一北方,再推广德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罄冉听陆元贺如此说心中一紧,可这一阵相处已有些了解陆元贺性情,此人越是如此说便越能确定他尚未拿定主意,她一惊之下反而沉定了下来。

蔺琦墨淡笑点头,撩袍落座,亦望向湖面,道:“这世间万物讲求田里,不可逆势而为。谁欲强行改变天下大势,必定给苍生带来沉重的灾难,也必然不能成功。如今天下纷乱多年,由长久分裂走向一统是大势所趋,战国这些年国力昌盛,先后灭成,燕两国,表面上看势不可挡,实则不然。纵观战国,虽国土日广,然连年战事,致使国力日衰,此番其攻燕虽使国土大增,然而燕国旧地与战国有山川相隔,极难统御,是比分隔战国兵力。战英帝虽非昏庸荒淫之君,然其心胸狭窄,残害忠良,不能容人,朝堂之上党争严重,弩勋二王各拥一方,使得百官不能齐心,朝风腐乱。古今治乱兴衰,讲究顺势而为,天意不可逆,民心不可违。老百姓希望和平安定,然而战国为扩疆开域不惜连年征战,悍然发动战争,结果只能只能适得其反。反观旌国,这些年虽被战国欺压,但却民心凝聚,百官更是一心辅佐圣主,旌国建国较晚,历朝之时国贫兵弱,然这些年却极力发展,既吸收了北方胡人刻苦悍勇之民风,又吸取了南方儒学之精华,虽是不曾开疆拓土,然而这些年励精图治,朝堂清明,国力日强,与战国的腐朽奢靡形成强烈对比。”

“贤侄所说有些道理,可若老夫归附战国,旌国门户大开,战国欲攻下旌国未必便不可行吧?”陆元贺眯眸,微笑道。

蔺琦墨仰头而笑:“伯父太小看旌国,旌国虽无雄兵百万,但是旌国百姓一心,旌国百信虽不敌战国人数众多,但临近胡地,百姓骁勇,民风彪悍,多出善战之辈。何况旌国又有独有的钢造技术,这些年来战国屡次攻打旌国每每折羽而归,战国想要侵吞旌国,我看是痴人说梦。”

陆元贺气息微微一窒,又道:“贤侄非是旌国之人,更非旌国之臣,何必句句为旌国,字字扬其威?”

蔺琦墨目光炯炯,转身踏前几步,指向湖岸山色,回身扬手:“墨只为这天下黎民,伯父您看,这苍松密谷雄山环立,其间风景迤逦,百姓安居乐业,密谷之东更有沃野千里,若战军入侵,休说这密谷再无宁日,山后百姓更会流离失所。百姓们辛苦多年,只图一个温饱,若伯父助战国入侵,毁掉他吗微薄希望的,便是伯父您啊。”

“若战国能一统天下,怕是言之过早。”

陆元贺神情微变,转眸不由看向眼前山色,缓缓道:“你这悲天悯人的性情倒是与你父亲如出一辙。”

蔺琦墨摇头:“伯父错了,墨非是悲天悯人,实乃如今天下大势未到一统之时。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能者居之,现在战国吏治腐败,民怨弥重,武功虽强,然而鬼族们却恃武恣意妄为,战英帝虽多年推行儒学,但阻力甚大。弩王狄飒确为英才,但一直受制于皇子的身份,陷于争夺皇权党争之中,不能尽展所长。他若不夺权,终不过是一王爷;他若夺权,难以安各方之心,遣患无穷,如今内乱尚且南平,遑谈以西代东,天下合一?”

蔺琦墨话语微顿,见陆元贺面有沉思,望向天际。

罄冉目光凝在蔺琦墨面上,若有所思。

“伯父征战一生,心里当清楚,战军若出兵旌国,劳师远征,补给定然难以为继,即便通过这苍松密谷,攻下了镇西府吗,也已成强弩之末,而且到时候定然引起旌国百姓奋起而抗。如果从国内再搬救兵来,已非弩王嫡系将士。不管是勋王一系,还是平王,宁王,都只顾自身私利,又对怒王多年把持兵权身怀不满,岂有不掣肘之举?战旌两国此战一开,定将掀起腥风血雨,终其结果不过两败俱伤,万无一统之说。若伯父与助战国,墨敢问伯父,血流千里,烧杀掳掠的景象,是伯父愿意看到的吗?到时修说滴洒法也不成,这天下亦会陷入长久的战乱之中。”

陆元贺望向湖面,沉默良久,又道:“即便老夫不助战国,战旌两国之战亦不可避免。再者,这天下若无大乱,何来大治?”

蔺琦墨眉宇微锁,摇头叹息:“如今四国定有一日是要一统的,但绝不是现下,大乱焉有大治,然现在战国却无一统之能力。悍然为战,怕只怕天不从人愿,即便战国能攻下旌国,亦会令两国积怨深重,如何能令旌国百姓心悦诚服归附,难道又要大开杀戒吗?”

罄冉心一触目光沉沉望向蔺琦墨,他的神情有着几分浩淼开阔,衣袂在风中飘飞,多了几分飘然出尘,阳光晓映,他平日的嬉笑模样早已消然而隐,整个人多了几分如悬星一般的凤仪,令罄冉心头莫名失跳一拍。

他所言所说更是令她心间掀腾其深思,这些年所见所观,沙场血腥,百姓疾苦,战国祸民,一幕幕在心间闪过,令她心思沉重。

“墨非是旌国之人,亦不效忠旌帝,之所以来劝说伯父,只为这天下能少一分战乱。世间枭雄,那个嘴里不是冠冕堂皇,义正言辞,野心勃勃,争权夺利之辈,多少为实现自己的私欲治天下百姓于不顾。无论兴亡还是荣衰,吃苦的都是百姓。然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现下帮助翼王,不是帮他旌国实现野心,只愿帮其抵御战军,平息战火。墨所要守护乃是这山后百姓之生死安危,若战国一统乃大势所趋,墨定不会相帮,然战国欲行不所为之事,墨不能袖手旁观。”

蔺琦墨的声音缓和而平静,却显得异常有力,罄冉只觉此刻的他身上似散发着一股无形的光耀,让人禁不住敬服。

微风带过,卷起湖面波光粼粼,空气中弥漫着浓冽的草香,湖边蔺琦墨负手遥望天际,陆元贺低首沉思,沉默不语,罄冉则眯眼望着蔺琦墨,没更深邃。

却在此时陆平步履匆匆而来,走至陆元贺近旁,躬身双手呈上一个小竹筒。

陆元贺接过,自其中取出小纸条,只望了一眼却锐眸微眯,神色一变。蔺琦墨将他神情收入眸中,目光在他卷起的纸条上带过,面上若有所思,眸光已是浮沉不定。

忽而陆元贺抬头而笑,盯向蔺琦墨:“世侄可要猜猜这纸条上所写为何?”

第二卷第61章

“世侄可要猜猜这信上所言何事?”

陆元贺说罢笑望蔺琦墨,罄冉将两人神情收入眼中,微微蹙眉,对那信上所写内容好奇了起来。^中文**-会发生了什么事,让此二人如斯失神?

蔺琦墨却也不急着回答,目光微转,手指轻叩桌案,半响忽而看向陆元贺浅声道:“能让伯父如此失色,怕是凤瑛在耀都登基立朝了吧?”

罄冉呼吸一滞,可望到陆元贺惊讶的神情,心知蔺琦墨所猜怕是真的,顿时微微蹙起了眉头。想到那个笑若春风,外表温文儒雅的男子,一时感叹世事戏人。

“老夫以为这谷中消息未必便比外面闭塞,原来竟还是慢了许多。”陆元贺蹙眉道。

蔺琦墨摇头:“不,伯父的消息渠道很完善。方才是墨猜测,不想竟猜对了。”

“哦?”陆元贺眸有诧异。

“能让伯父如此看重的事情本就不多,再加上那纸张乃是耀国丰州特有的玄砚纸,墨便猜测消息来自耀国。这些日子耀国朝堂风起云涌,凤瑛雷烈风行,先以朝云楼命案废了建宁王的官爵,之后又借通州水灾之事将李源革职,骁风军将军程挚又暴死军营。这些人都是耀国保皇一派的中坚力量,这三人一去,耀国皇室再无后盾。三个月前,精忠王以清君侧之名在城阳起兵,可却不想适得其反,被凤瑛借此夺了马重的兵权。耀国本就立朝不久,皇族威望不足,如今朝堂反势力又被一一拔除,凤瑛废帝自立也不足为奇。”

蔺琦墨说罢起身,目光微锐望向陆元贺:“凤瑛其人伯父当了解一二,若是战旌两国开战,凤瑛不可能袖手旁观,旌耀两国一衣带水,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凤瑛岂有不知之理。”

陆元贺老眸眯起,面有深思,罄冉却勾起了笑意,不得不承认蔺琦墨是个极好的说客,对这天下局势更是分析的很透彻,有他上面一翻言辞,陆元贺岂会不深思之,狄飒要想劝服陆元贺,怕是难。

“该说的墨已经都说了,我等不打扰伯父休息,先回桐院了。[]”蔺琦墨长揖一礼,撩袍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