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三山子彻底傻眼了,自家婆娘更是两眼一翻晕厥在地,周家大伯终于满意了,冲着对面炕上的儿子儿媳们点了点头:“你们也一样,明个儿自去寻房舍,也不拘选在哪里,反正以后的事情我都不管了。”

大房分家一事,是足足过了两天后,才传到周家阿奶耳中的。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周家阿奶掏了掏耳朵,一脸的不敢置信:“啥?哦,真没想到他周大牛这辈子还能干出一件像模像样的事儿来。那蠢婆娘没闹腾?不吃不喝要寻死?成啊,正好先前置办的丧品都还在,三河啊大金啊!帮我把东西都给你们大伯娘送去!!”

第126章

分家这事儿,纯属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反正在大山、二山他们这些人看来,完完全全是好事儿。别看大伯娘糟蹋了四千两银子,可要是没这事儿,这家还未必能分,往后还不得叫蠢娘和倒霉弟弟坑一辈子?尤其是大山子,身为长子、长兄,他要承担的责任太大了。

如今倒是好了,大山、二山次日一早就出去看房舍了,目标就在附近,倒是不拘怎样的院子,哪怕不是独门独院也无妨,只先有个落脚处就好了。因着他们要求低,不出半日工夫,就寻了两处房舍。

两处房舍是紧挨着的,都是前头两间房,后头三间房并一个天井的格局。前头的房舍较大,方正得很,要是把窗子打得大一些,还能做点儿小买卖。后托的三间房较小,单单要是住人倒是够了。

考虑到两家的孩子都还小,再说这一时半会儿的也寻不到太好的房舍,兄弟俩在跟媳妇儿简单的商量之后,就定下来了。也许房舍是不算太好,可好歹也有个落脚的地方,再说价格也便宜,连带家舍在内也不过才四十两。

等看好了房舍,大山、二山一刻都不停留,立马带上媳妇儿、孩子离开了客栈。因着家舍都是齐全的,他们随身也带了铺盖等物,只要稍稍打扫一下,当晚就住下了。等回头好生收拾齐整后,这才将自家的消息递到了周家那头。

周家阿奶虽然气周大牛太窝囊,对于大山、二山却没啥想法,知晓他俩买的房舍离自家只有不到小半刻钟的距离,便一面唤三河、大金将灵堂里的东西全都给那蠢妇送去,一面又叫大河、二河去瞧瞧可有需要帮衬的地方。

至于可劲儿作的大伯娘…

说真的,寻死腻活这种事儿,你先掂量一下自个儿的份量,莫说周家阿奶了,便是连大伯娘最心疼的三山子都没将这当回事儿。一来,那婆娘就不像是个会寻死了;二来,真的一心寻死的人,谁能拦得住?

于是乎,大伯娘连着在客栈大通铺上躺了两日,眼睁睁的看着分家成了事实,又目送大山、二山带着媳妇儿、孩子离开了客栈,甚至她还看到三山子窝囊的躺在另一边的炕上,等着投喂吃的喝的…

“我这是作了什么孽啊!!!”

等三河和大金奉了周家阿奶的命令给大伯娘送一应丧葬用品时,才刚走到客栈后院就听到了那熟悉的嚎哭声。大通铺属于下等房间,落座于后院,正对面就是马棚,位置不可谓妙不可言。幸好老周家本身就是庄稼把式出身,马棚的味道再大,还能大得去粪坑?

俩人对视了一眼,循着声音来到了房门前,敲门进入。

开门的是周家大伯,他显然没料到还能看到隔房的侄子,先是惊讶,之后便是狂喜:“你们…是阿娘叫你们来的?”

三河和大金再度对视一眼,答案倒是肯定的,只不过周家大伯还是会失望。

因着已经预料到了无比惨烈的结局,俩人索性默契的将东西先弄到了房间里。索性大通铺旁的优点没有,地方倒是大得很,把东西尽数堆在了两张炕中间的空地上,三河终于开口了。

“大伯,不是咱们当小辈儿的故意糟践您,这实在是…阿奶的脾气您也知晓,她叫我们把东西送过来,再给我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反抗呢。您别气,左右这些东西还值几个钱,转手还能多个进账。”

一旁的大金憋得好辛苦才没笑出来。说真的,三河是因为年岁略长,又已经娶了妻,相对得要成熟一些,所以他才能忍着对大伯娘的不满,对大伯却还存着一分敬意。可大金不同,说白了他如今还是个半大少年郎,一想到大伯娘先是算计自家阿姐,前个儿又毒打了大囡、三囡,他就满心满眼盼着那蠢婆娘去死。如今瞅着大伯娘跟个死鱼一般的躺在大通铺上,真的很想放声大笑。

——活该!!

然而,三河这话虽说得委婉,可周家大伯又不是真的傻子,加上先前布置灵堂的活儿他也有插手,当下就明白了三河话里的意思,面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了。

不等周家大伯开口,原本躺在大通铺上的大伯娘忽的调转头看了过来,哑着嗓子道:“是什么东西?能换多少钱?给我,都给我!”

给就给呗!

大金心情很不错的主动将东西送到了大伯娘躺着的大通铺上,还不忘将外头包裹着的粗布掀开,好叫她看个分明,口中更是道:“左右都已经买了,不用可不是浪费了吗?”

“这…”大伯娘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儿来,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东西看了好一会儿,才不敢置信的道,“谁死了?难道是周芸芸?”

啪!!

“我手抽筋了,真是不好意思。”大金举着巴掌立在大通铺前,脸色黑如锅底,眼见顶着个巴掌印的大伯娘还要开口,他索性又是一巴掌,“唉哟,我的手又抽筋了,我看我还是赶紧去买贴膏药吧。”

三河赶紧上前拉过他,却并未开口指责,而是脸色相当难看的向周家大伯道:“有些话我这个当小辈儿的不好说,可阿奶呢?”

“不是…”周家大伯都懵了,他怎么会知道那蠢婆娘冷不丁的就冒出了这么一句话呢?又气又急的上前,脱下鞋子冲着他婆娘就是七八下。只是没等他打完,三河已经拉着大金走了,连个眼神都没有给他。

周家大伯气得浑身发抖,随手操起一大沓黄纸就往他婆娘嘴里塞,怒道:“我原还道经了这事儿,你多少能长点儿脑子!结果呢?你咋不去死呢?死了多好?你给我去死!!”

“我咋了?这不是家里人都见了,就独独没见着芸芸吗?大金还说是先前买的…我哪知道…等等,他的意思不会是给我买的吧?”大伯娘惊呆了,直到嘴里被塞了满把的黄纸,才堪堪回过神来,跟她男人扭打在了一起。

“对啊!就是给你买的,左右买都买了,你索性去死,省得浪费了!!”

“你才去死!给老娘滚开!”

大房的闹剧没人在意,倒是大金狠狠的气了一场,偏这事儿也不好告诉其他人,免得累着别人再受气。思来想去,大金只暗下决心,回头寻着机会,他一定要好好收拾三山子,左右大伯娘最在乎的就是那货了,隔三差五的打个半死,看她心疼不!!

这厢,三河和大金回去了。那厢,大河和二河也去瞧了大山他们的新居,幸好房舍虽不大,却没多少需要修缮的地方,也没待多少时间,他们就离开了,只道下回有空了再拜访。

凭良心说,大山和二山真的非常庆幸。庆幸尽管摊上了蠢娘和倒霉弟弟,可好歹他们的阿爹还算是果断,至于阿奶那头,明面上估计是不会跟他们来往了,可暗地里到底是放心不下他们。

只这般就已经很好了,做人要知足。

因着这俩兄弟都是闲不住的人,哪怕如今有足够的钱财傍身,他俩依旧在家中妥当之后,就立马出去寻活计。当然不是干苦力,而是想着重拾麻辣烫的生意。锅碗瓢盆因着并不会被水弄坏,当初都是放到地窖里藏着的,并不曾带出来,所有他们要做的是将必须的用具都准备妥当。好在县城这头啥都不缺,只是略需要一点儿时间罢了。

趁着家里的买卖尚未妥当,秀娘妯娌俩商量着轮流去探望一下娘家人。也亏得周家阿奶提醒得早,她俩的娘家都得了消息早早的离开了村子。

不过,还是那句话,信归信,能做到像周家阿奶这般毫不迟疑的举家迁徙,且将绝大部分家当都打包带走的人家总归是少数。事实上,俩人的娘家都只带了细软和少量的粮食。

如今,村子真的遭了洪灾,还不知晓那洪水啥时候才会退,且就连镇上都或多或少遭了灾,留在县城安全归安全,花销却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承担得起的。

这么说吧,在村子里几乎是不花钱的。粮食是自家去年收获的,小菜葱蒜地里头有,殷实人家还会杀鸡杀鸭来解馋,略穷一些的人家则是将禽蛋攒起来,等逢集的时候拿过去换些粗盐或者豆油。至于衣裳,村子里很多女人都会纺织,再说也不是所有人家年年都穿新衣服的,事实上很多人一辈子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都是大的改小的,或者缝缝补补凑合穿的。

可如今来到了县城里,甭管是柴禾还是清水,都要花钱。哪怕这些都只是小数目,可要是人口一多,日子一久,这样积少成多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更别提还有住的地方,日常的吃喝用度…

秀娘妯娌俩都有心帮衬娘家人一把,可贴补娘家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动用家里的钱财,幸好这些年来她俩做针线活儿也攒下了不少私房钱,在各自支会过自家男人后,俩人轮流去寻了娘家人。

赁院子要钱,吃喝倒是可以借点儿粮食。在大山、二山住处定下来后没多久,周家阿奶又使唤孙子们送去了粮食,毕竟这会儿粮食是天价,她既不想赚这个黑心钱,也没的叫自家儿孙去买黑心粮的道理。至于周家大伯那头,爱咋咋地!!

于是,秀娘妯娌俩便都选择捎带了一些钱,以及拣出了家里的粗粮,打听清楚消息后,秀娘叫她大嫂先去,她第二日再去。一来对方是长嫂,二来王家的情况她清楚,这才不过七八日工夫,绝不至于到弹尽粮绝的时候。

第127章

匆匆将自家的儿女托付给弟妹照顾,大山媳妇儿顾不得推辞,只依着先前打听到的消息,急匆匆的去寻娘家人了。

大山媳妇儿娘家那头姓姜,并非杨树村人士,而是位于大青山另一面的黑枣村人。她娘家那头是属于比较穷困的人家,倒不是父兄不长进,而是底子太薄了,加上人丁也不是很兴旺,素日里只靠着两亩薄田凑合过日子。

先前,一听说大青山这一带很可能都会遭灾,可把姜家那头的人给吓坏了。原就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家底薄,存粮也刚够全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活,一下子叫他们离开村子去别处过日子,可不是为难人吗?万幸的是,姜家除了俩儿子外,还有俩闺女,大闺女嫁到了杨树村老周家,小闺女则幸运的说给了镇上的人家,当下姜家人便收拾了家当,急匆匆的去投奔小闺女了。

说起来也是无奈,谁能想到连镇上都遭了灾呢?

幸运的是,人没事儿,他们刚巧被县太爷派去的人给救了回来。不幸的是,所有的家当,包括姜家人从村里带出来的口粮全都泡了水。两家人皆欲哭无泪,只好由着县太爷手底下的人暂且安置在县城城门口的空地上,一天发两碗薄得见底的稀粥。

大山媳妇儿先前已经央人打听清楚了,因此只径直往城门口去领人。也亏得如今是夏日里,即便晚间略有些凉意,好歹还能熬过去。又因着镇上遭灾并不算严重,多半都是失了财物,人并不会有事儿,县太爷倒是没下令不准他们进城。

亲人久别自是感人的,只是大山媳妇儿顾不得旁的,只急急的将娘家人并妹子一家领走,又拿钱在离城门口不远的贫民区帮着赁了三间平房。这回倒不是她舍不得钱了,而是贫民区这头房舍格外紧俏,能赁到相隔不远的三间平房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待房舍妥当,大山媳妇儿悄悄的往她娘手里塞了五两银子,又唤上她两个哥哥并妹婿,一道儿去了自家,将事先收拾出来搁在前头房舍里的几袋子粗粮扛上带走。

“我家这头刚分了家,孩子又小,今个儿出门还是将孩子们叫弟妹帮着照顾的,她自个儿还惦记着娘家,就叫我先忙着,我这个当嫂子的总不能这么不像话。好在你们也知晓我住哪儿了,回头叫阿娘、嫂子、妹子她们有空来瞧瞧我,记着哦!”

虽说跑了大半个县城,可因着她今个儿出门早,一路上又是紧赶慢赶的,其实这会儿也不过才临近晌午时分。尽管秀娘一直说没事儿,可她将心比心,暗道指不定秀娘心里头多担忧呢,只想着尽快将事儿料理好,好叫秀娘待会儿就去寻娘家人。

又见俩哥哥和妹婿都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大山媳妇儿懊恼的回了灶间,拿了一屉的杂粮馒头出来,先叫他们吃了个饱,自个儿则去隔壁将自家孩子并二山家的孩子都接了过来。

秀娘这头一面惊讶于大嫂办事果决,一面还是挺感动的。她也不好说自个儿娘家的情况要远好于姜家那头,只笑着道了谢,揣上银子就出门了。

比起大山媳妇儿,秀娘还真没太过于担心,甚至还带了点儿恼怒。

恼怒的自然不是自个儿至亲的家人,而是隔房的人。准确的说,就是周家大伯娘的父母那一房。

就算是亲姑侄两个也未必真的就贴心,更别提秀娘跟周家大伯娘仅仅是堂姑侄。事实上,秀娘才是王家长房的孙女,大伯娘只是二房的女儿。又因着大伯娘出嫁得早,其实这对姑侄俩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只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血脉,大伯娘单方面的认为她娘家侄女一定会心向着自己,这才在当年铁了心的要二山子娶秀娘为妻。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惨烈。

不过,说真的,秀娘还是挺感激她堂姑的。

待在另一头贫民区的大杂院里见到了她的娘家人,秀娘先去看了看娘家的阿太。阿太的年岁是真的大了,又遭受了这么突如其来的灾祸,如今是睡的多醒的少,反正秀娘过去时,阿太是半眯半睡的靠在炕上。

也幸好如此,不然有些话秀娘还真不好当着阿太的面说。

待看过了阿太,秀娘转身就当着其余娘家人的面,郑重其事的感谢了她二奶奶,也就是周家大伯娘的亲娘。

“二奶奶,我可是真心诚意的谢谢您,谢谢您教养出了一个好闺女!我公公前个儿刚主持分了家。对了,前头我们老周家阿奶分家这事儿你们都知晓吧?每一房都得了六千两白银,并价值四千两银子的田产,折算下来差不多一万两。我公公说了,仨儿子并他们俩公婆五人均摊!”

不等她二奶奶开口,秀娘又冷笑道:“我姑呀,她把分给她的两千两银子都泡了水,没了!对了,不单她的,还有三山子那两千两也一道儿没了。他俩往后就指着我公公过日子了。惨的还在后头!!”

“我呀,如今跟我家那口子和孩子们过,手头里捏着两千两白银!就在阿奶那条街面相了个不大的房舍,才四十两银子,不值什么。如今我跟我家那口子并孩子们都已经搬过去了。不过,二奶奶您没事儿就不用过去瞧我了,有事儿也别去,我供不起您这尊大佛!”

“你们要找我姑呀,千万别走错了门,她还在那李记客栈里,就住在后院马棚对面的大通铺里!要吃要喝要钱,只管找她去,那可是能一气祸霍四千两银子的神人!”

“亏得你们把我姑扫地出门,叫她好回来祸霍老周家。要不是她一气毁了四千两银子,这家还分不了!我呀,如今就只等着看她吃苦受罪,倒霉日子还在后头呢!!”

秀娘完全没有给她二奶奶说话的机会,只一口气不停歇的损了个彻底。

王家这头,其实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要不然也不会教养出如此能耐的周家大伯娘了。当然,秀娘也一样不是善茬,只不过她够聪明,嘴也甜,清楚地知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才将自个儿的小日子过得无比逍遥。

待狠狠的出了一口气,秀娘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二奶奶,只一扭腰身,走到她娘、她奶跟前:“阿娘、阿奶,你们赶紧收拾收拾,这儿哪里能住得舒坦?把我阿太也带上,左右都这般了,索性你们也学一把分家得了。对了,这钱你们拿着,去赁个小院子,回头叫我哥我弟他们去我那儿一趟,我匀了几袋子粮食出来,省的你们再去买高价粮,不划算呢!”

王家这头各个都是精明的,只听到秀娘先前那一番话,就猜到了几分。这会儿更是忙不迭的点头表决心,只道立马分家!

分家这种事儿,一般都是要族长和宗老在场的,不过王家这头是个特例,他们已经有近百年不曾分家了,族长和宗老的关系太远了,而且也不在同一处。又因着王家不似周家那般有钱,至于田产、祖宅之类的原就是属于大房所有的,当下就由秀娘她阿爷做主,干脆利索的分了家。

得了,分家这事儿还真成了流行。

不过就王家这头,与其说是分家,其实不如说是将二房变相的逐出家门来得更多妥当一些,偏其他几房联合起来,二房那头愣是一点儿法子都没有。只不到半刻钟,大杂院就人去楼空,只撇下二房诸人,傻眼般的瞧着这空荡荡的院落。

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分家真的不算啥,哪怕是王家这头已经近百年不曾分家了,可随着王家老阿太年岁越来越大,分家本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只不过,谁也不曾料到会有洪灾这事儿,其实若没有这事儿,说不准王家已经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