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不敢。”汤信义连忙躬身请罪。

秦沂晾了一会,才开口道:“起来吧。我不想追究是谁让你来传话,但是汤信义,你记住,孤是太子。”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既然来边关戍敌,就绝不会后退半步。像个没骨头的孬种一样躲在城墙后,看着前线将士出生入死,自己却躲在城里寻欢作乐,这种事他父皇做得出来,他秦沂可做不出来。

汤信义见秦沂突然用上了太子敬称,额间簌地滴下豆大的冷汗。汤信义知道劝太子休养这事是不成了,当下不敢再提,连忙曲着腰退下。

等汤信义走后,屋内又恢复了平静。秦沂静静坐着,良久都没有提起笔继续他的公事。

秦沂当然知道,汤信义今日提这话,是受了大同总兵和太原知府的托。这是来试探他的口风了。

楚锦瑶就在太原,秦沂至今现在还历历在目,自己离开的最后一瞬间,是碗粗的木头坠落,轰然砸在楚锦瑶手上。秦沂很想知道他送过去的膏药,这个呆子看到没有,她的手上,伤势究竟如何。

可是他是太子,只要他还活着,鞑靼不退,他就不能,也不会离开边关。

秦沂最终还是压下心底微不可差的那一丝犹豫,太原他是不会去的。他在大同戍守边疆,而他的子民,还有楚锦瑶,才能在城中安稳坦然地生活。

再说了,他将玉痕膏放的那样明显,如果楚锦瑶还是看不到…想必她的眼睛白长了,她活该疼下去。

秦沂提起笔,不打算理会一个睁眼瞎,可是仅仅写了三行,秦沂就无奈地放下笔。算了,他不能指望一个呆头鹅,他还是把魏五叫进来吧。改日,让魏五假借送帐的名目,进长兴侯府看看楚锦瑶的手好了没有。

他记得,楚锦瑶这个姐姐对她还不错,他便不拂对方的脸面了。长兴侯送来请柬,他人不会亲临,便送一份贺礼回去。秦沂知道楚锦瑶喜欢云锦的绚丽,那次去店面时,也很喜欢那些珠宝头饰。这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既然她喜欢,那托人满足了她的愿望即可。他此番离开,恐怕再也见不到她了。这些边边角角,他能照拂多少,就算多少吧。

.

长兴侯府的嫡长姑娘出嫁,这桩喜事从一年前就开始置备,然而直到出嫁前一个月,府里竟然越来越忙,仿佛再怎么准备都不够。

前几天因为太子亲信突临太原的缘故,怀陵王府的邀约取消了。等风声好容易过去了,长兴侯府又要忙楚锦娴的婚事,自然没工夫搭理旁的事情。五月六月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直到八月初十,楚锦娴出阁的日子到了,整个长兴侯府这才能喘一口气。

回门那天,楚锦瑶穿了一身红衫,早早就翘首等待楚锦娴和赵家大表兄的到来。楚锦娴出嫁非常有脸面,十里红妆,兄弟护轿,而尤其有脸面的是,太子也送来了贺礼。虽然贺礼中规中矩,一看就是由宫人准备的,但是不说整个山西,就是放眼普天之下,又有哪个女子有福气得到太子的填妆?而且,太子平白无故,为什么会记得一个闺阁女子的婚礼呢,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她的父兄身上。

长兴侯府,似乎传到最后一代了。

因着这个原因,楚锦娴在夫家的地位又涨高一截,赴宴的夫人们看到楚锦瑶等几个未许婚的姑娘,也争相上前赞叹。楚家因着这两桩喜事,几日里人人带笑,连下人走路都生风。

等终于忙完了楚锦娴的事情,长兴侯府这才慢慢恢复到往日的秩序中,楚锦瑶也终于有时间打理自己的事情。

比如,接见名义上隶属她的商铺管家。

进来的是一个叫魏良的人,年纪不大,皮肤白净,嘴边总是带着笑,脸颊上还有两个酒窝。他先给楚锦瑶作揖,甜甜唤道:“在下魏良,见过五姑娘。”

楚锦瑶隔着屏风,说:“魏掌柜不必多礼,起来便是。”

魏良“哎”了一声,这才慢慢站直。楚锦瑶问:“掌柜看着不算大,年纪轻轻,竟然已经成了大掌柜?”

“管生意的是我爹,他今日去外地看货去了,没法进来拜见姑娘,就让我进来了。我虽然不太懂,但是平时跟着爹跑前跑后,对店里的往来也知道一二。姑娘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我就是。”

楚锦瑶点了下头,原来是大掌柜的儿子,怪不得如此年轻。楚锦瑶说:“这倒不敢。不瞒魏小掌柜,我莫名其妙便入了股,连店面都不知道在哪儿,便要参与到你们的生意里,实在过意不去。前段时间因为汤公公的事,家里略微和我透露了一些,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样厚脸皮入股不妥。你前两个月送来的账本我还没看,不如,魏小掌柜今日一并带回去得了。此后,这张啼笑皆非的契约就算没有过,你们继续做自己的生意,不必再管我。如果实在不行,上面问起来的时候,你们继续带着我的名就是了。”

“这怎么行?”魏良一听被吓了一跳,敢阳奉阴违,他们家怕是活腻了。对于上头来的命令,无论是什么,魏五和魏良都不敢怠慢。魏五手下打理着许多田地商铺,这个云织绣庄不过是其中一间小小的产业,他们并不将这点银子放在眼中,现在不过给一个闺秀小姐分些绣庄的红利罢了,他们若是办不好,那才叫大祸临头呢!

魏良赶紧说:“姑娘,听您这话,您恐怕多少也知道绣庄和皇家的关系。我们云织绣庄虽然顶着皇商的名,但平日和宫里并没有往来,不过是逢年过节给宫里孝敬一二罢了。这年头懂得走公公这条路的商贾越来越多,皇商的名号比前几年翻了不知几倍,我们这些老一点的皇商商号,其实并不好做。我们光有名号,每年得上贡一定数额的盈余,却并不能得到上面的照拂。除此之外还要打点做人情,长此以往,绣庄总有撑不下去的一天。”

楚锦瑶听了这话虽然意外,但也能理解。现在这位圣上,喜好享乐,宠幸近臣,不理国事,因此,朝中谄媚谗言之风盛行。只要能花言巧语哄得龙颜大悦,那官职爵位张口就来,飞鱼服、靖忠冠这等象征着等级和荣耀的衣服随意赏赐,泛滥成灾。官场上是这样,民间也好不了,好些商人托人给太监送重礼,太监再去皇帝那里说一两句好话,皇帝一开心,随手就赏下皇商的名号来,比如齐掌柜家,就是走了这条路子。

现在皇商的水分极大,并不能和从前的皇商比,许多老牌的皇商非常看不起新晋皇商,但是架不住这些新秀舍得花钱送礼,有太监看顾着,知州知府也不敢过意为难,便是负责征税的钞关,都不敢触皇帝宠侍的霉头,十成的税象征性的收一成,就赶紧让这些人的货物过关了。这样下去,劣币驱逐良币,老牌皇商越发不成气候。魏良说的确实很可能发生,楚锦瑶慢慢便信了五成。

楚锦瑶试探地问:“那如今云织绣庄…”

“唉,爹早年攒下很多人脉,如今有故人周旋,绣庄还可以盈利。可是扣去上缴的贡银,再除去里外必要的打点,剩下的盈利委实不算多。现在我们还能吃几年老本,等再过几年,恐怕就要被新起来的绣庄打压下去了。爹为此愁了许久,前几天打听到汤公公的事情,我爹和门下掌柜的商量了一下,决意来投您的路子。我们若是去求宫里公公的庇佑,那简直就是无底洞,指不定要花费多少钱,能不能奏效还是两说呢,不如跟五姑娘分契,太原是长兴侯府的地盘,有姑娘的名压着,我们出门在外也有些底气。”

这番话头头是道,从道理上讲得通。楚锦瑶顿了顿,问:“也就是说,这份分红商契,是你们自个儿愿意的?”

“没错!”

“如果你们真的想寻庇佑,为何不去向我父亲投诚。记在他的名下,不比我一个闺阁女子更有用吗?”

“哎呦,这就是姑娘您有所不知了。”魏良道,“开朝太.祖严禁官商勾结,便是现在,也没有哪一个官员敢明目张胆地行商,这些商铺,都记在妻女、母亲名下。我们若真的直喇喇写上长兴侯的名字,那才是不帮忙,反拖累了!”

楚锦瑶总算有些被说动了:“真是如此?”

魏良暗道这位楚姑娘还挺警惕,寻常小姑娘见有人给送钱,谁不是高高兴兴就收下了,哪会思前想后地问这些?魏良见楚锦瑶终于放下戒心,赶紧应道:“千真万确!”

其实魏良说的话也不算错,现在行商的环境确实越来越糟,老牌商户都被官府、宦官挤压地没有喘息之机。魏五手下管着这么大的生意,按理少不得被这些宦官盯上,狠狠撕一块肉下来,可是魏五除了必要的打点,并没有被其他人勒索,归根到底,是因为魏五在替太子打点产业。

但是这些,面前这位貌美年轻的姑娘就不必知道了。魏良半真半假,终于打消了楚锦瑶退出的念头后,这才主动奉上账册:“五姑娘,这是这个月的账册,给您过目。”

前两个月魏五也差人来送过账本,但那是全家都忙着楚锦娴的婚事,楚锦瑶一直压着,并没有翻看。她当时不想过多沾染宫中的事情,这种身家很复杂的商铺,自然也最好退掉。可是现在云织绣庄和她成了互相利用的关系,楚锦瑶反而放心了,对方有所求就好,若真是毫无所求地给她送钱…楚锦瑶不敢收。

打听完对方的底细,楚锦瑶这才有心情看账本。虽然看不懂,但如今这里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楚锦瑶还是尽心尽力地翻看。魏良站在外间,透过模模糊糊的屏风,见楚锦瑶囫囵翻完了,于是开口道:“楚姑娘,绣庄每个月给您送一次账册,连着分银也一并送来。前两个月过来时,下头人没见着您本人,不敢放银子,于是就折算到一起,今日由我给您一起带来了。入府的时候搬银子太过招摇,我爹说这样不安全,于是自作主张,兑换成了银票。姑娘,您看…”

“这样很好,魏掌柜思虑很周全。”楚锦瑶毕竟是未出阁的闺秀,即使朝云院已经大换血,可是人多眼杂,她到底不敢向旁人透露太多。搬银子进来的话,那无论如何都没法遮掩,但若换成银票,这就秘密很多,只要她不说,魏良不说,谁能知道她的真实身家?楚锦瑶说:“那就有劳魏小掌柜了,以后,每月的分银就一并换成银票吧。”

魏良应是,双手给楚锦瑶递上一个盒子。丫鬟绕过屏风,简单检查了一下,才接进来递给楚锦瑶。楚锦瑶打开粗粗看了一眼,眉梢忍不住一跳:“这么多?”

“对,这是四个月积攒起来的分红,我爹让我一并给姑娘送进来了。”

楚锦瑶摁了摁眉心,好容易才平静下来。她大致一扫,就看到好几张一千两的银票,下面还压着许多一百两、五十两的票额。十两银子足够一个普通人家嚼用半年,这还是城里的花销,庄户人家只会更少。楚锦瑶原来见了二两月例都觉得是天价,现在不声不响,魏家人竟然给她送了近六千两的银票进来。

便是楚锦娴明面上的嫁妆,也不过六千两,这里面还包括了拔步床、梳妆台这种大件家具,但楚锦瑶现在手里握着的,却是六千两现银。

惊吓接二连三,楚锦瑶反倒慢慢平静了。她想起当初自己抱了三十两纹银回来,秦沂不屑地说:“我觉得三十两不算钱。”

如果按魏家这种级别的手笔,三十两确实不算钱。

楚锦瑶合上盒子,良久后道:“魏小掌柜,你们真的执意要以我之名入股?”

魏良忙不迭抢话道:“对!”

楚锦瑶看着手边这个木匣,当真觉得烫手。她低低叹了口气,说:“好吧,那我先收下,也不差这些了。”

魏良见楚锦瑶肯收东西,心里的重石终于落了地,可算能回去交差了,魏良在没人看得到的角度,悄悄擦了擦汗。然而魏良刚放下手,就听到楚锦瑶问:“魏小掌柜?”

魏良赶紧应道:“小的在。”

魏良以为这位侯门姑奶奶又生出什么疑问,然而奇怪的是,她只是询问云织绣庄日常运营。魏良一一回答了,楚锦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我明白了。魏小掌柜,既然绣庄有完整的织布、卖布流水,那何不顺道做成衣生意?把绫罗裁成衣服,不比买布料更有利润吗?”

原来是这个,魏良松了口气,说道:“这一点我们也想过,可是绣庄以织布起家,店里没人擅长成衣买卖,何况若要做成衣,少不得要时时跟进,不比织布,就那么几种花样,闷头照着做就成。店里实在没有打理的人,我们就放下了。”

“没打理的人…”楚锦瑶脑中光芒一闪,连忙说道,“我倒知道一个人,她办事麻利,手也很巧,我的针线都是她教的。魏小掌柜,您看将她请来,让她试着打理一段时间,如何?”

魏良一口应下:“这有什么难的,姑娘要安排什么人,直说就是了。”这确实不是什么事,上面早就吩咐了,无论这位楚姑娘要什么,全部都答应,更别说只是想安插一个人。绣庄这么大,多养一个人算得了什么?

楚锦瑶终于露出笑来:“这就好,多谢魏小掌柜。”说着,楚锦瑶就站起身给魏良道万福,魏良险些吓着,赶紧避开:“姑娘,使不得!”

“如何使不得,魏掌柜这次可是帮了我大忙。”

“不敢不敢。”魏良僵硬地笑着,把楚锦瑶又请回座位上,“姑娘您赶紧坐下,小的当不得您的礼。”

楚锦瑶坐好后,见魏良还是诚惶诚恐的样子,失笑道:“魏小掌柜何必如此?我们日后就是合作的同伴,总是这样拘礼,这怎么成?魏小掌柜,实不相瞒,我给你介绍的这个人乃是我的姐姐,我从前在农家长大,今年年初才被父亲找回来。我无法出门,也不敢贸然给姐姐传话,要不我留书一封,你帮我带到姐姐家,她见了信就懂了。她从小干活就是一把好手,让她来店里帮忙,准不会出错。”

魏良当然应下。楚锦瑶盼了这么多天,终于有机会解决苏慧的事情。她赶紧去书房写了一封信,思及苏慧不认识字,她又画了几张简笔画,大致说清了来龙去脉,然后走出去,锁在盒子里一道交给魏良:“魏小掌柜,有劳你了。”

魏良连忙道不敢。苏慧已经嫁人,夫婿还是个孔武有力的屠户,楚锦瑶倒是不害怕姐姐被人欺了去,反正无论姐姐来还是不来,姐夫是一定会随行的。楚锦瑶自己没有人手,没法往府外递话,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这位魏小掌柜了。

楚锦瑶送走魏良,然后就去西厢,把这盒子银票塞到红木箱子里,一起落锁。楚锦瑶顺道从箱子里取出几匹布料,打算给姐姐做见面礼。她抱着东西出来时,突然感到一阵难言的诡异。

楚锦瑶发现,最近无论她做什么都很顺利,简直可以用心想事成来形容。这是为什么?世间真有如此巧的事情吗?

日子渐渐入了秋,楚锦娴嫁人一事逐渐落下帷幕,长兴侯府终于忙过了劲,这才有心思管其他的事。

楚珠二月回娘家,说要请侄女们去王府一叙,结果后面的意外一桩连着一桩,等汤公公的事了结了,又正好撞上了楚锦娴的婚期。好容易将这些事都搞定,时间已经到了九月。

怀陵王妃正式给长兴侯府送来邀帖,请楚家三位夫人和诸位小姐去王府赏菊。

第40章 王府宴会

一大清早, 长兴侯府的马车就出发了,即便是去王府赴宴, 也没道理动劳楚老夫人,所以这次出门的只有赵氏和阎氏, 她们各自带了自家的女儿。

三房太太作为庶子媳妇, 在这种场面只能被留下, 名曰留在家里伺候楚老夫人。而三房唯有一个女儿,这种情况再将六姑娘抛下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所以赵氏代替了三夫人的职责,带着六姑娘出门,席间看顾一二。

她们大清早出发, 艳阳高照时才赶到怀陵王府。早有婆子在垂花门候着了, 见到她们的马车,连忙有穿着鸦青色长衫的婆子迎下来:“侯夫人, 楚二太太,你们可算到了!”

楚珠作为小姑子,自然也要出来迎接娘家嫂嫂。她今日穿着红色长衫, 下着宝蓝色马面裙,头上戴着金丝发髻, 意气风发至极。楚锦瑶随着姐妹们下车, 安静站在一边, 听赵氏和王府的人寒暄, 没过一会, 就有小轿抬来, 接她们到内宅说话。

为首那个看着就很有身份的婆子说道:“老祖宗和王妃早就念叨着楚家诸位太太,现在已经在大堂等着了,太太们不急着叙旧,先进屋再说。”

赵氏自然应下,王府婆子指着小轿,说:“垂花门离花厅还有些远,现在日头大,不好晒着夫人小姐,我们搭轿子去吧。”

过了垂花门,之后便是内宅的地界了,没想到从这里到王妃和老夫人所在的地方,竟然还需要坐轿。楚锦瑶心里有些惊讶,看的出楚家其他姑娘也是一样的心思,但是出门在外,她们都不肯露怯,坠了长兴侯府的颜面,于是什么都不表露,一个接一个上了轿。

赵氏和阎氏每人一顶轿子,而姑娘们显然不行,需两人合坐一顶。楚锦娴已经出嫁,二姑娘是阎氏的庶女,来王府赴宴这种露脸的大事,被阎氏以二姑娘需要呆在家里绣嫁妆为由,直接回绝了。所以今日来的小辈,只有大房的三姑娘、楚锦妙、楚锦瑶,二房阎氏的亲女七姑娘,还有三房的六姑娘。八姑娘才六岁,年龄太小,自然被排除了。

两人合坐一顶,按照序齿,便该楚锦瑶和六姑娘同行。楚锦瑶坐在摇摇晃晃的轿子里,端正地坐着,没有试图去掀帘子张望。她回府已经半年,对于这些富贵景象,已然习惯了。

轿子里的空间并不大,再加上抬轿之人走路难免会摇晃,所以楚锦瑶时不时就会碰到六姑娘的膝盖。六姑娘也端正地坐着,垂眸不语,今日三夫人没有来,可是众人寒暄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略过了她的母亲,仿佛长兴侯府,只有赵氏和阎氏两位夫人一样。六姑娘坐了一会,突然伸手,轻轻覆住楚锦瑶的手背:“五姐姐,上次我们说的话,你还没有忘了罢?”

手背上冷不防被人盖住,楚锦瑶不习惯别人的接触,险险直接打开六姑娘的手。楚锦瑶忍耐着将手抽出来的想法,平淡说道:“六妹不要胡思乱想,我们在轿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停下,暂且不要交谈了。”

这话模棱两可,不答应也不拒绝。六姑娘对楚锦瑶歪头笑了笑,缓慢地收回自己的手。她的面上虽然还笑着,但是心里却冷哼一声,她就知道,利益动人心,没人能抵抗地住。

接下来的路,楚锦瑶和六姑娘没有再说话,两人相对无言地坐着。好在很快,目的地就到了,抬轿子的粗壮婆子将她们放下,对里面喊道:“姑娘,花厅到了。”

楚锦瑶和六姑娘起身,弯着腰从轿门出去。等所有人都站好后,赵氏飞快地梭巡过全场,确定这些姑娘们身上没有不妥的地方,这才说:“走吧,随我去见老祖宗。”

王府的花厅里已然坐了很多人,楚锦瑶跟在赵氏身后,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暖香,混上女眷们各异的脂粉味,成了权贵人家最有辨识度的标志,就差明晃晃地将“富贵乡”这三个字写出来。两边满满都是女眷,或坐或立,除了怀陵王府的主子,还有伺候老夫人的丫鬟,夫人小姐们各自带来的丫鬟,名副其实的一屋子女人。

楚锦瑶顾不得看两旁这些鲜艳的色彩都是什么人,率先跟着赵氏给老王妃行礼。等两方人见礼过后,老王妃笑着说:“我早就盼着你们来看我,可惜一直有事情耽搁,竟然到现在才如愿。”

赵氏笑:“我们也盼着见老祖宗,现在不就来了么。”

坐在老夫人身边的一个妇人突然问:“这几位就是侯府的小姐了?”

这位妇人年纪三十七八,脸庞白净圆润,穿着一身大红掐金袄裙,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贵夫人。她头上插着满满当当的宝石金簪,再配上她大红的衣裙,全屋子没一个人能及上人家的这份贵气。

不做他想,敢在老王妃面前这样说话,这样打扮的,只有一个人——怀陵王府的主母,郡王妃。

楚锦瑶这时慢慢明白,怪不得素来张扬的楚珠,在今日这种出风头的场合也不敢穿一身红,虽然穿了正红色长袄,但下面却搭了宝蓝色衣裙,原来,她是为了避开王妃。

楚锦瑶自个见识短,活这么大还没见过王妃公主之类的皇族天骄是什么样。今日见了郡王妃,楚锦瑶暗暗觉得和自己的想象有些差距,但又认为就该这样贵气逼人。

王妃发话,没人敢怠慢,赵氏连忙应道:“正是她们。”然后又一个一个唤名字,让她们上来给郡王妃见礼,顺道让郡王妃认认脸。

至于为什么要认脸,这桩缘由大家心知肚明。郡王妃一一看了,笑道:“都是好姑娘。这是我的见面礼,给姑娘们讨个喜头。”

丫鬟上前,将荷包一个接一个递给楚锦瑶等人。楚锦瑶接过来后随手捏了捏,就毫无波动地转手给身后的丫鬟了。

只能说人生际遇就是这样奇妙,以楚锦瑶如今的身家,这点见面礼,她还不放在眼里。

老王妃笑着看郡王妃认人,等姑娘们都见了一面后,老王妃眼睛从众人身上梭过,突然停驻在楚锦瑶身上:“这位,就是府上的五姑娘了?”

老王妃的问话让所有人都心神一凛,楚锦瑶也绷紧了脊背,上前给老王妃行了个万福:“正是晚辈。晚辈给老祖宗请安。”

老王妃看着楚锦瑶,点头笑道:“好孩子,不光模样好,性格也妥帖。”

大家对这次的来意心照不宣,老王妃却单独将楚锦瑶叫出来询问,还不吝赞叹。一时间许多视线都明里暗里地落在楚锦瑶身上,楚锦瑶对着众多打探的目光,依旧神色平静,不急不徐。

就算郡王妃见了都有一些意外,邓嬷嬷不是说,长兴侯府的五姑娘并不是长辈眼前长大的,从小流落民间,直到今年才刚刚找回来吗?其实一进门郡王妃就注意到楚锦瑶了,这个姑娘的模样,委实打眼,郡王妃几乎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确定了楚锦瑶的身份。

然而,这位名不副实的侯府千金,进入堆金砌玉的王府待客厅时不见惊惶畏缩,送见面礼时也没有好奇地把玩,便是现在被单独叫出来,也丝毫不见受宠若惊、得意自矜等神色,仿佛见惯了富贵一样。要不是郡王妃提前得知了真相,见了这一幕,说不定会真的以为这是一个被娇养着长大的侯门嫡女。

郡王妃意外之余,对楚锦瑶的印象也改观不少。郡王妃笑着说:“长兴侯夫人真是好福气,楚家大姑娘贤名远播,没想到次女同样出挑,真是让人羡慕。哪像我,净摊上两个冤家。”

县主林宝珠本来百无聊赖地坐着,王府时常都有人这样隆重地拜访,她早已习惯了。然而等她听到郡王妃的话,立刻不服气地撅起嘴:“娘,你说这话我就不服气了,我怎么就是冤家呢?”

郡王妃指着县主说道:“你看看,都敢和我顶嘴,还说不是冤家!”然而虽然这样说,郡王妃的语气中却并没有多少嗔怪。

县主负气,扭头去寻老王妃说理,老夫人哈哈大笑道:“你娘她这是故意臊你呢!你是我们王府的掌上明珠,我们疼你还来不及呢,哪有谁敢招惹你?”

县主这才满意,而在楚家威风八面的楚珠亲女林宝环,在这种场合只能坐在旁边当陪衬。就连楚珠,也只能站在一边陪笑。

楚锦瑶看见县主的待遇,心道这才是天子娇女,给这样的大小姐当伴读,当真是件好事不成?然而楚锦瑶想起临行前楚老夫人的嘱咐,暗暗在心里叹了口气。

如果家族已经做出了决定,那无论这是不是一桩好事,楚锦瑶自己愿意不愿意,都没什么要紧。何况,楚锦瑶知道的还更多一些,如果楚老夫人真的想推楚锦瑶出来做世子妃,那怀陵郡王府,她非但得安生留下,还得让王府之人对她留下好印象,县主的态度就尤为重要。

若问楚锦瑶是否喜欢世子,楚锦瑶的答案是否定的,若问她是否想放弃老夫人的计划,楚锦瑶的答案还是否定的。女子这一生,出生不由人,出嫁不由人,一辈子的荣辱都系在别人身上。出嫁前是父亲,出嫁后是丈夫,争夺夫婿的宠爱,打压得宠的妾室,这就是绝大部分女子后半辈子的主旋律。楚锦瑶没能耐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能做的,唯有让自己在第二次投胎时,尽量走得高一些。

至于情爱…这并不重要。她虽然对世子没有男女之情,但这并不妨碍她顺从家里的意思,成为世子的正妻。要不然呢,她还能如何?

齐泽的脸飞快地浮现在楚锦瑶眼前,但很快就被她压下。齐泽已经离开了,即便不离开,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从此山高水远,各行其道,再不相见,其实也很好。齐泽是她少女时代短暂而快乐的惊鸿一瞥,从此之后,这个秘密会永远埋葬心底,除她自己外,再无人得知。

楚锦瑶不知不觉又陷入怅然,好在她的礼仪功夫没白下,即使她在走神,脸上却还维持着标准温和的笑,老夫人坐在上首看了,非常满意。

不得不说,老人家就是喜欢楚锦瑶这种一看就很甜的闺女。什么弱柳扶风,什么我见犹怜,老王妃真的欣赏不来。

明明出行的共有五个姑娘,而现在风头却被楚锦瑶一人独占。楚锦妙暗暗握了握拳,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一旁的楚珠。

楚珠趁众人不注意,摇头示意楚锦妙稍安勿躁。

老王妃拉着楚锦瑶,把想问的都问完了,这才注意到后面的姑娘们。冷落客人是很失礼的事情,老夫人笑容不变,想起了调换千金的传闻,于是就问:“哪个是四姑娘?”

楚锦妙心中一喜,万万没想到转机来得这样快,她上前一步,含羞说道:“是我。”

郡王妃也来了兴趣,她问:“我听邓嬷嬷说,长兴侯府有一个姑娘才气极好,正是你罢?”

楚锦妙低头谦虚:“是嬷嬷谬赞了。”但言辞间却没有否认,显然承认了她就是侯府里才华最好的姑娘。

郡王妃笑着问了几句,发觉楚锦妙果然对答如流,于是和老王妃笑道:“娘,您看楚家的姑娘,果然教导有方,知书达理。若是珠儿有她们一半省心,我就知足了啊。”

这话自然惹得县主一阵不悦,楚锦瑶保持着笑听上位这些人说笑。过了一会,长辈们似乎要说什么话,于是打发她们几个晚辈道:“过一会就要传饭了,你们几个小姑娘先出去自己热闹一会,等摆饭的时候叫你们。”

老王妃发话,谁敢不从。就连县主也站起身,对众人急不可待地行了一礼,然后就率先出来了。等县主走后,其他人才敢动身。

一离开老王妃的屋子,姑娘中自然以县主为首。县主将她们领到一个小花廊,隔着窗子就能看到屋外盛放的花,县主不耐烦说场面话,还没等众人坐好,她就哒哒哒跑到楚锦瑶面前,眼中带着嚣张的天真,她微微仰头问道:“你就是那个被抱错的侯府小姐?”

第41章 宴会中断

林宝珠的话音未落, 屋子里已然弥漫出一种寂静的尴尬。

林宝珠一出生就是县主,从小说什么都是对的,要什么都是天经地义,早已养成了一种不管不顾、唯我独尊的性子。她问这句话,大概也是听说了楚锦瑶和楚锦妙的传闻, 觉得很是稀奇,比话折子还有趣, 这才跑过来问。至于这是什么场合,两位当事人该如何自处, 她是一概不管的。

楚锦妙的脸色已经极为难堪,这件事情虽然长兴侯府里的人都心知肚明,但大家说话时, 都默契地避开,谁会故意说出来冷场?当着楚锦瑶和楚锦妙的面,谁也不提这一桩,这样大家面子上都好看。可是现在她们在外做客, 周围坐着这么多人,县主大喇喇地就嚷了出来, 楚锦妙这个假千金登时站都站不住了。

楚锦瑶也很尴尬,但比起楚锦妙还是镇定了许多。她笑了笑,说:“县主说的不错,正是我。小时候因为鞑靼, 我流落在外, 今年正月才被父亲找了回来。”

“哦?”县主更加好奇, 她直接用手指着楚锦妙,问道,“那就是说,你在她家长大,而她在你们家长大了?”

县主全然不顾其他人的面子,楚锦妙脸已经涨得通红,而另一个当事人楚锦瑶却很坦然:“对,我是由农户苏家养大的。”

县主眼中浮现出一丝意味,她扭头看了看楚锦妙,又转头看楚锦瑶,新奇地问道:“你竟然是在村里长大的,你就这样承认了?”

“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楚锦瑶失笑,“我长这么大,不偷不骗不抢,只是小时候的环境穷了些,这有什么说不得的?即便苏家是农民,也是堂堂正正靠自己的双手讨生活,我为什么要不敢承认?”

权贵人家的小姐,即使嘴上不说,心里多少都有些看不起平民百姓,更别提苏家这种双手在地里抛食的贫农。楚家的姑娘们故意避开,一来是碍于长兴侯和赵氏的颜面,二来是觉得,楚锦瑶的这种出身很上不得台面,说出来惹得楚锦瑶当场冷脸就自讨没趣了。她们越是躲避,其实越能说明心里的想法,县主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楚家几位姑娘心里都一凉。

六姑娘觉得,完了,这下场面要难堪了。

可是谁都没想到,楚锦瑶自己却堂堂正正地承认了这件事,还将自己的过去主动剖出来给人看。若是楚锦瑶言辞闪烁,其余姑娘还觉得有些乐子,可是楚锦瑶这样坦然,她们意外之余,也觉得面上讪讪。

伤口只有藏着掖着才会腐烂,若是当事人自己心思坦荡,不惧外人眼光,那只会衬托出围观之人的不堪。

县主也没料到楚锦瑶能说出这种话来,她怔了怔,随即笑道:“我还从没见过你这样的人,她们要不闪烁其词,要不装腔作势,腻歪极了,倒是你这种直白的性子对我胃口。”县主说着就走过来挽住楚锦瑶的手臂,说:“走,我带你去外面看花。”

林宝珠是县主,整个山西再找不出比她身份更高的人。林宝珠见惯了阿谀奉承,就如吃惯了山珍海味,偶然遇到楚锦瑶这种说实话的人,就觉得出乎意料,很是喜欢。

三姑娘和六姑娘眼睁睁地看着县主挽着楚锦瑶出去了,脸上难掩愕然。谁都没料到竟然是这种发展,县主非但没有嫌弃,反而还因此对楚锦瑶高看一眼。她们为了县主伴读一位抢破了脑袋,三姑娘精心画了妆容,六姑娘更是连今日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都想好了。可是,她们还没开始行动,便被楚锦瑶随口的一番话压下去了?

开什么玩笑,三姑娘和六姑娘立刻站起身,笑着说:“县主要去哪里赏花,我们陪着同去好了。”

县主没什么所谓,任由三姑娘和六姑娘跟着,就连七姑娘都早早被阎氏嘱咐好了,当下也不甘示弱地凑上去,仗着自己年龄小而故意套近乎。花厅里方才还坐满了人,现在呼啦一声就空了,楚锦妙站在原地,没人注意也没人询问,脸色难看至极。

丫鬟小心地提醒:“四姑娘,县主出去了,我们要不要…”

楚锦妙知道这不是她摆脸色的场合,她勉强掩饰住脸上的不悦,僵着脸往外走:“我知道了。原来县主更吃装可怜这一招,不就是买惨罢了,谁不会?”

楚锦妙以为,县主在众人中唯独亲近楚锦瑶,是因为楚锦瑶足够可怜。也是,身世坎坷,从小在穷人家长大,什么都没见识过,对县主这种天之娇女来说,这可不是一下就撞到心坎里了?

楚锦妙暗暗想着,就调整了自己的计划。她知道县主此行选伴读是假,筹备太子妃才是真,无论如何,她都一定要留在县主身边。有了县主这个跳板,日后,她才有机会往更高处跃。

县主心血来潮,非要拉楚锦瑶去后花园看菊。王府的侍女都道:“县主,过一会该摆饭了,走太远老祖宗该找不到了。”

然而县主玩兴正高,这些话如同耳旁风一般,县主才懒得管这些丫鬟说了什么,她拉着楚锦瑶说:“我娘前两天找来几株绿菊,我带你去看。”

县主一心玩乐,没有控制手上的劲,被她这样攥着,楚锦瑶略有些不舒服。她微微动了动手腕,趁丫鬟和县主说话的时候,不动神色地抽了回来。

楚锦瑶的脚步微微慢了些,立刻便被三姑娘顶开。三姑娘细腰婀娜,挤到空隙里后,还回头冲楚锦瑶洋洋得意地瞪了一眼。楚锦瑶觉得很是可笑,她接着袖子的掩饰揉动手腕,六姑娘无声无息地走到楚锦瑶面前,低声对楚锦瑶说:“五姐姐,前些日子你答应我的话,你还记得吗?”

楚锦瑶也不动神色,问:“六妹指的是什么?”

“五姐姐真会说笑。”六姑娘笑了下,说,“也是,五姐姐本来就是嫡出千金,从农门到侯府,这么大的沟壑也跳过来了,怎么会摆不平面前这条小沟呢?原来是我有眼无珠,轻视了姐姐,还妄想给姐姐搭把手,多少帮你些忙。现在想来,我当初的话简直可笑,五姐姐手段高超,哪里用得着我?”

只能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喜欢用什么样的眼光揣测别人。六姑娘原来存了利用楚锦瑶的心思,可是经过今天一见,她突然惊觉,莫非她错估楚锦瑶了?可不要阴沟里翻了船。

楚锦瑶收回手,转头去看六姑娘:“六姑娘这是什么意思?”

六姑娘脸色微变:“五姐姐在我面前,就不要装听不懂了吧?”

“我还真听不懂。”楚锦瑶问,“望六姑娘直说,你到底想说什么?”

六姑娘怔住了,笑容也很僵硬。她虽然有意激怒楚锦瑶,最好能让对方失态,可是楚锦瑶这样直白地问回来,招架不住的反成了她自己。

说话的功夫,花园已经到了。日头正晒,丫鬟把她们引到凉亭里,给各位姑娘铺了坐垫后,说道:“姑娘们暂且坐一坐,想必老王妃很快就要传饭了,外面日头太毒,不敢让姑娘们出去玩,只能委屈姑娘们先在这里吹吹风,等下午了再过来看菊。”

这话合情合理,更何况凉亭四周便栽着许多花,清风徐来,百花摇曳,已经是难得的美景美境。

楚锦瑶笑着点头坐好,没打算让丫鬟们为难。然而县主却不满足这样坐着,她四处看了看,撇嘴道:“困在这里多无聊,我记得那簇绿色的菊已经快开了,绿色的菊花少见,我要摘下来做插瓶。”

老王妃身边的丫鬟连忙说:“县主不可,把您晒着了可不好。你想要什么,奴让小丫鬟去办。”

“你怎么啰啰嗦嗦的这么麻烦,我说了我要自己去!”县主一把打开丫鬟的手,她在人群中看了看,瞅到楚锦瑶,连连招手:“快过来,我记得花在那边,你们陪我去摘花。”

被打开的那个丫鬟被当众下脸,脸面上有些挂不住,可是她想到老王妃的话,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劝道:“县主,现在已经快正午了,这会子秋日的日头最晒人了,您不能出去。”

“我要做什么,哪里轮的着你们管?”县主说,“再说,我现在不还没事么。”

这简直就是胡搅蛮缠了,楚锦瑶看了看亭外的日光,深觉大丫鬟说的有理。她忍不住说:“这位姐姐言之有理,现在太阳正毒,没必要非得现在出去。反正花开了之后又不会跑,等一段时间,等日头西斜了再去也不耽误。”

“还得等到下午,没意思。我现在就要去,你们啰啰嗦嗦的,烦不烦。”县主发现楚锦瑶都帮着别人劝她,深感败兴,皱着眉头抱怨道。

楚锦妙一听,连忙说:“都说乘兴而至,尽兴而归,兴致稍纵即逝,赏花这等文雅之事,哪能因为区区外物而阻?若是大家都嫌晒,那我陪着县主出去赏花吧。”

这就是楚锦瑶和楚锦妙的不同,楚锦妙从前以为自己是嫡出小姐,习惯了发号施令,让众人迁就着她更是理所应当。而楚锦瑶便不会这样任性,将心比心,大家都是人,何必为了一时的心血来潮为难同行之人?既然一起出来了,那什么事情不都得商量着来吗?只顾自己也太自私了。

可是这话和县主是说不通的,丫鬟明明是为了县主好,却还要被县主骂,现在有了楚锦妙应和,县主越发听不进话,由着性子胡来。

“县主,你皮肤经不得晒,若是回去起了红疹,王妃又要怪罪了。”

“闭嘴,我的事情,哪用你个奴婢插嘴?”

楚锦妙说:“若县主身体弱,那就让丫鬟在旁边撑一把伞,别让太阳晒到县主脸上,这不就成了?”

这说的叫什么话,小丫鬟在旁边给县主撑伞,这就不折腾人了?楚锦瑶走过去,低声对楚锦妙说:“你就少说两句吧,她们这些丫鬟奉命出来看着县主,若是县主被晒着了,县主不会有什么,她们却免不了被罚。我们是客人,不劝着县主就罢了,何必给她们添麻烦?”

楚锦妙却冷笑一声,不屑地瞥了楚锦瑶一眼:“我知道你是什么心思,你怕我和县主投缘,这才百般阻挠,居心委实不堪。我告诉你,你就省省这些歪心思吧!”

楚锦瑶一梗,颇有一种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感觉。两方人正僵持着,突然亭子里的丫鬟们一怔,全部都蹲下身来。

就连县主看到来人后,也一下子老实了。

“见过世子。”

楚锦瑶听到声音,闻声回头,便看到秋日里绚烂到肆意的花丛中,一个穿着白色织金直身的少年缓步走来。

“隔着老远就能听到你无理取闹。”林熙远慢慢走近,语气漫不经心,但却让方才还不可一世的县主瞬间安分下来。林熙远说道:“你若是晒着了,家里少不得又是一通人仰马翻。你都多大了,不要总是胡闹。”

猝不及防见了世子,亭中的小姐们全都站起身,或拘谨或惊喜地行万福。三姑娘本来百无聊赖地看着那个骄纵县主耍脾气,猝然见了世子,她双眸难掩喜气,连忙站起身,若有若无地摆动着自己妖娆的身段,娇声道:“世子万福。”

楚锦瑶看到林熙远,愣了愣,等意识过来之后,连忙随着众人行礼。然而她这一走神就慢了半拍,林熙远看到人群中有一个姑娘比旁人慢半天蹲身,慢半天站直,心里不无好笑,哪能注意到其他。

三姑娘的腰肢,只能扭给空气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