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言冷笑两声,一脸鄙夷:“所以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处子之身,帮了人姑娘大忙,连人笑脸都不看看,转手就还镯子。知道的晓得你脑子不好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不好女色,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

方淮黑了脸,脚下一扫,赵孟言险些拌个跟头,好在扶住一旁的柱子稳住了身子。他抬头对方淮怒目而视,岂料那人已然目不斜视、昂首挺胸地走了。

这人真是,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陈府是陈家人传了三代的大宅了,占地六亩,共有房屋六十余间,四周以高高的风火墙与外界隔绝开来。整座宅子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典型的江南建筑。两座花园坐落其间,拳石勺水,移天缩地。

昭阳看得目不暇接,只觉江南果然秀美瑰丽,就连这宅子也与京城大相径庭,少了一份大气,却多了几分雅致。

她随着皇帝进了前厅,这才发现换套了身衣裳的不止皇帝一人,还有那陈二姑娘,陈怀慧。

陈怀慧换了身水红色绣百花锦裙,配上嫣红的胭脂,艳光四射。头上的金簪子也拔下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朵盛放的牡丹,水灵灵的,好看极了。

前厅的大圆桌前围了一圈人,陈大人,陈家大爷,陈家长女长婿,倒是陈二姑娘站在上座旁,显然陈家有意将她安排在皇帝身侧。

皇帝没看她,径直在上座坐了下来。方淮与赵孟言在他左手边也自觉落座,陈家人这才跟着纷纷坐下来,陈二姑娘就坐在皇帝右手边,眉目含情地对着皇帝微微笑着。

昭阳目不斜视,垂眸立在皇帝身侧,因她是姑娘家,不好站在赵孟言与皇帝之间,被德安随手一拉扯,便立在了陈二姑娘与皇帝之间,这下可好,恰好挡住了陈二姑娘的视线。

她隐约察觉到右手边有一道炽热的目光朝她投来,右脸上火辣辣的,险些被那目光烧穿。她有些不自在,回头去瞟立在角落里的德安求救,哪知道德安笑眯眯望着她,眼神那个自在坦荡。

哎,皇帝这桃花运真是好,才刚到第一站嘉兴,就有嘉兴第一美人上赶着送秋波了。可怜她这小小典膳,非得变作一堵肉墙卡在皇帝和美人之间。

哎哟哟,她的右脸可真是火辣辣的,好疼!

第15章 糖葫芦

昭阳手里是双银筷子,在众人面前是不可先替皇帝试吃的,她依德安的嘱咐,每一样菜都亲自替皇上送进碗里,若是菜中有个什么好歹,银筷子也能试出来。

其实哪能有什么问题呢?不过是以防万一,走道程序罢了。陈家人还和皇帝一张桌子用膳呢,难道还能往自己饭菜里做什么手脚不成?

陈明坤与皇帝谈着话,从嘉兴前些年闹鬼的那桩案子说到南湖水藻疯长殃及池鱼,又从上一任知府官官相护、草菅人命,说到这一任知府清廉正直,实乃百姓之福。皇帝间或问上两句,话虽不多,但句句都问在关键之处。

昭阳不由心生佩服,若没有做足功课、心怀天下,皇帝恐怕搭不上话。但看眼下这模样,皇帝不仅能搭话,还能引导话题走向,真真是叫人感慨。

陈家大爷陈怀贤似乎对政事不甚上心,也插不进话来,半晌后,好不容易见父亲停了下来,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继续说什么。他赶忙钻了这个空子,含笑对皇帝说:“皇上一路舟车劳顿,恐怕这几日也乏了。这趟南下还有好长时日,您还是要以身子为重,莫要操劳过度了。”

他长得与陈明坤有七八分相似,国字脸,浓眉大眼,但面上的神情就一点也不像父亲了。昭阳瞧着他笑容里多有谄媚,眼神不若陈大人那般大方利落,看来虎父无犬子这话也并非总是有道理的。

皇帝道:“无妨,也就是开头几日有些晕船,今日已缓和许多。”

陈怀贤又趁热打铁:“皇上刚到嘉兴,何不休息两日,再做安排呢?嘉兴是小地方,不若京城那般气派,但胜在秀美雅致。九龙山上绿荫成林,奇花无数,皇上可以趁着这些日子日头柔和,去登山远眺。梅花洲内有石佛古刹、香花廊桥,历来都备受文人推崇,皇上闲来无事也可去散散步。再多几日,入夏了,南湖的荷花也该开了,到时候泛舟湖上,看采菱女唱着小曲弯腰采菱,夜里坐画船游南湖,也别有一番滋味——”

他话未说完,就见陈明坤面色已然绷得紧紧的,似是有些忍耐地叫了一声:“怀贤!”

陈怀贤噤声,不敢多言,显是怕父亲得很。

陈明坤有些歉意地对皇帝说:“微臣教子无方,小儿于政务上不甚精通,成日里对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却上心得很。”他剜了陈怀贤一眼,板起脸道,“皇上是南下体察民情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你给我把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都收好了,少在这儿丢人现眼!”

皇帝假意没看到这父子俩剑拔弩张的状态,只笑呵呵缓和气氛:“陈大人也无需过分苛责令郎,赏风月之心人皆有之,若是成日都困于政事,连身边的美景都忽视了,人生也少了一大趣味。朕瞧着陈公子说得就很有趣,这些日子朕也确实疲惫得紧,眼下刚到嘉兴,明日朕便先出去走走,也算是观风土,品人情了。”

陈怀贤见皇帝如此给他脸面,不禁面上一喜,趁胜追击:“皇上,臣妹自小在嘉兴长大,对嘉兴风土人情不说了解透彻,但也可略尽地主之谊,为皇上——”

“怀贤!”陈明坤似乎动怒了,又碍于皇帝在此,不好当面发作,只抖着胡子沉声道,“你给我少说两句。”

昭阳瞧着这样子,怕是陈怀贤有意将陈家二姑娘往皇帝跟前凑,但陈大人并无此意。

正想着呢,这位陈家二姑娘就为了缓和父亲与哥哥之间的矛盾,夹了一筷子红烧狮子头朝皇帝碗里送来,声音清脆:“皇上,您尝尝这道红烧狮子头,这是府上赵妈妈的拿手好菜,民女自小就爱吃。”

昭阳赶忙拿碗与银筷去接,这是规矩。岂料那陈二姑娘一心想将菜送进皇帝碗里,对于昭阳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视若无睹。

昭阳只能横在她与皇帝之间,轻声说了句:“陈姑娘,让小的来吧。”

众人都瞧着呢,皇帝也没有别的反应,陈二姑娘也不能发作,只好悻悻地将狮子头搁进昭阳手中那只碗里。只可惜皇帝怎么会吃她用筷子夹过的东西呢?这顿饭吃下来,由始至终他也没看过那块狮子头一眼。

陈二姑娘在嘉兴素来是有头有脸的人,父亲是嘉兴刺史就算了,她还生得极有姿色,诗词歌赋都略懂一些,兼具才名。眼下在皇帝这里碰了钉子,心里极为委屈。

她忍不住斜眼看着一旁的昭阳,心道若不是这个宫女半路拦着,她也不至于落得这么个下场。隔着堵人墙皇帝瞧不见她,自然也看不到她的美貌了,那怜香惜玉之心也少了一大半。

在座的还有陈大人的长女陈怀珠,与长女婿陆沂南。

陆沂南生得比陈家人秀气,陈家父子俩浓眉大眼国字脸,他倒是很有江南贵公子的气质,肤白身长,浅笑吟吟,虽不若皇帝与赵孟言这般俊俏,但也不失为一个翩翩公子哥了。

他的话语不多,但言谈很有几分书香味,一双漆黑的眼在席间转来转去,昭阳下意识觉得这人绝对心眼子颇多。

那陈大奶奶看起来温顺可人,不说话,只望着人笑。这对夫妻还真是,妻子如此单纯的模样,丈夫却是个精明人。

一顿饭吃了好半天,昭阳手都酸了,还要忍受右边那道火辣辣的目光,真是心里苦又没法说。

好容易这顿吃完了,她发现皇帝吃得不多,也是,江浙一带口味偏甜,皇帝爱咸,这可只有她最清楚。

陈明坤体察皇帝行程辛苦,舟车劳顿,便也不留皇帝多叙,请他早些歇息。府上的婢女亲自引着皇帝回屋,昭阳与赵孟言方淮二人也跟在他后面。

赵孟言与方淮住的小院离皇帝的院子只隔了两道长廊,拐了个弯进去,就只剩下昭阳与那婢女跟着皇帝了。

皇帝忽然开口问道:“这嘉兴可有什么名点名菜?”

那婢女十几岁,原是陈府的家生子,第一次见到皇帝原本就有些紧张,当下磕磕巴巴地回答说:“有,回,回皇上,有,有有的。”

昭阳想笑,弯了弯唇,到底没敢笑出声。

皇帝一回头就看见她低头偷笑的样子,瞥她一眼,对那小丫头道:“你不必紧张,朕就是随口问问。都有些什么名点名菜,你说来听听。”

那小丫头见皇帝这般和气,也松了口大气,毕恭毕敬地答道:“咱们这的地方菜色被称为禾帮菜,虽与苏杭为邻,但也极有自己的特色。嘉兴最著名的要数船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土——”

昭阳扑哧一声笑出来,又惊慌地抬头看着皇帝,慌忙捂住嘴。

这是什么特点,土?

小丫头也笑了,眨眨眼对她说:“姐姐莫要笑,这土的意思,是说原料必须乡土,所有的时令蔬菜都得是刚从乡下采摘来的,鱼虾鸡鸭也得是土生土长的,还有些更特别的野菜啊、野生竹笋。这船菜顾名思义,须在船上制作,船上享用,对外地人来说不失新奇,是咱们这儿的特色呢。”

皇帝咂咂嘴,微微一笑:“那改日一定要亲自去船上尝尝这船菜了。”顿了顿,他又问,“对了,朕记得昔日尝过一次嘉兴肉粽,肉嫩味香,咸甜适中。你们这儿平日里可有卖粽子的吗?”

端午还早,皇帝惦记着粽子,却也怕这个节骨眼上没有粽子可吃。

小丫头忙道:“有啊,平日里也有。西街巷尾那有一对花甲夫妇,做了四十年粽子了,虽说没有金字招牌,没有富丽堂皇的铺面,但咱们本地人平日里想吃肉粽,都去他们那买。依奴婢说,这吃食上万万不可只看表面,最要紧的还是里子。那老公公老婆婆就在家里做粽子,门口摆一只大篓子,蒸好了便放里边。来往的人想吃粽子了,三只铜钱一个,又好吃又划算。”

眨眼间,过了假山,到了屋前。小丫头忙不迭行礼,然后走人。

昭阳看着皇帝面上捉摸不透的神情,试探着问了句:“皇上,天色也不早了,要不,小的伺候您洗漱了?”

皇帝都走到门槛前了,忽然一顿,到底没忍住,看了眼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

“你还没吃饭吧?”

咦,主子这是在关心她吗?

昭阳忙道:“小的要伺候主子用膳,理应晚些吃的,等伺候主子洗漱了,小的就去后面灶房里吃点东西,大总管不会亏待小的。”

“你也辛苦了,这么晚才吃,肚子肯定饿了。”皇帝十分善解人意,提议道,“朕觉着今日这些大鱼大肉都偏甜,有些腻歪。你与朕都爱吃咸食,恐怕这些东西不合胃口。这样吧,朕今日带你去西街巷尾,寻那对老夫妇做些粽子尝尝。”

什,什么?

昭阳一惊,抬头望着皇帝:“这,这会儿出门?”

“有何不妥?”皇帝心意已定,转身便往后门走,“时候尚早,那老夫妇约莫还没关门,早些去,早些回来。”

“主子,您等等,小的去知会一声方统领吧?咱们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万一遇见歹人可如何是好?”昭阳很急,又不敢去拉大步流星往前走的皇帝,只能继续劝,“您是九五之尊,哪能这么单枪匹马上街去呢?还是让小的去差人同行,也好保护您呐!”

皇帝睨她一眼,嫌她多话:“怎么跟德安似的,遇见点事就唠叨个没完。朕这是微服出巡,上个街难不成还敲锣打鼓,带着一堆人?况且朕又不是绣花枕头,朕的功夫比方淮是不成的,但比那些街头巷陌的粗人还是绰绰有余。”

昭阳还欲多说,却已被皇帝带到了后门。

那两个看门小厮一惊,慌忙就要跪下请安。皇帝伸出食指在嘴边嘘了一声,道:“小点声,不必拘礼。朕出去走走,消消食,不必知会其他人。”

圆月当空,皓风拂面。皇帝在前,昭阳在后。

从陈府走出来没多远就到了街市,时间还早,天色刚暗下来,夜市才刚刚热闹起来。老百姓们走街串巷,货郎背着竹筐、挑着木箱,嘴里吆喝声不断。中心的街头两旁都是酒肆店铺,两三楼高,左右两边的商铺二楼支着木架子,中间牵着线,一盏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昭阳和皇帝都仰着头去看。

皇帝道了声:“好热闹。”

昭阳一低头就看见一旁卖糖葫芦串的贩子,那糖葫芦一颗一颗圆滚滚的,又红又亮,光是看着都叫人流哈喇子。

她肚子饿,可兜里没钱,又不敢让皇帝给她卖,只好眼巴巴看着,不能吱声。皇帝从灯笼上收回目光,顺着昭阳的视线看过去,看看糖葫芦,再看看昭阳,这丫头居然在舔嘴唇。

他顿觉好笑,便从锦囊里掏出几块碎银子,递给那小贩:“来一串糖葫芦。”

小贩面上都要笑开花了,接过那么多碎银子,忙不迭递过来一串:“这串吧,客官,这串又大又红,可甜了。”

皇帝接过糖葫芦,瞧着昭阳羡慕的眼神,想笑,又憋住了。装腔作势咬了一颗,他撇撇嘴:“好酸。”

顺手递给昭阳:“朕不爱吃酸,你把它处理了吧。”

处理了?是让她丢了吗?

昭阳为难地拿着那串糖葫芦,最后舔着脸上前去问:“皇上,您,您既然不爱吃,那,丢了也怪可惜的。要不,要不小的帮您……解决了?”

皇帝点头:“也成吧。”

回过头来继续往前走,他的唇角可疑地弯了起来,这丫头忒有趣,一张脸藏不住事,生动得紧。

第16章 帝王心

“皇上,这糖葫芦不酸呐,小的瞧着挺甜的。”昭阳吃了两颗,咂咂嘴,凑近了皇帝的后脑勺,小声说,“您是不爱吃酸吧?这点儿酸其实根本算不得酸的。”

皇帝“嗯”了一声,没回头,只提醒了一句:“在外面别那么叫我,平白无故引人注目。”

拿着糖葫芦串的人连连点头:“皇——老爷。”

“也不用叫得那么老好吧。”皇帝不高兴了,眉头蹙起的样子不像是在生气,更像是水墨画里含怨带嗔的美人,看得昭阳失神片刻。

她讪讪地点头,跟在他身侧小声说:“那,那小的叫您公子。”

他对这个称呼倒还挺满意的。

两人不识路,半路上还是昭阳问了好些摊贩那西街巷尾在何处,所幸离得不远,两人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就进了巷子。

皓月如玉,时而隐没在朦朦胧胧的云层之中,飘飘渺渺,投下一层薄薄的素纱;时而探出个头来,将黑夜装点得分外明亮。

江南好啊,乌衣巷陌,黑瓦白墙,狭窄的巷子里飘着大红灯笼,曲曲折折一路点亮来时的路。青石板已被多年来往的步伐踏得光滑平整,一步一步都是韶华流逝的痕迹。

在这样寂静的巷子里,就连皇帝都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京城里人挨着人,真不容易有这样安静的地方,也没有这样逼仄却又幽静深远的小巷。

远处有倦鸟归林的啼声,昭阳觉得这气氛太安静了些,便侧头没话找话:“皇——公子,您很爱吃呀,嘴也挺挑的。小的见您平日里不爱甜食,不爱大鱼大肉,不爱太油腻的,倒是对些稀奇古怪的小东西感兴趣。这倒是特别,小的在司膳司这么些年,宫里的主子大多爱山珍海味,要是小的上赶着做些不值钱的小零嘴儿,那可是要被骂得狗血淋头,说不准还要挨板子的。”

她也不过没话找话说罢了,没指望皇帝会搭话,但皇帝竟然真的回应了她。

“我现在虽然身在那个位子上,但并非一直都像今天这么高高在上,谁又没个从前呢?”他没有侧过头来看昭阳,反倒望着巷子深处,那大红灯笼一路蜿蜒而去的远方,“我年幼时母亲就和父亲生分了,弄得个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在乾清宫指点江山,一个在坤宁宫不问世事。皇长兄在战场上没了之后,太子之位到了我这儿,十岁那年我就住进了东宫。宫里有规矩,另开府邸的皇子不得与生母频繁相见,一个月见几次都有明文规定,也是老祖宗怕皇子们养成依赖妇人的怯懦习性吧。那些年里我虽是太子,但后宫里静安皇贵妃专宠独大,我母亲形同废后,根本做不了主。”

安静幽深的巷子里只有两人轻微的步伐声,铎铎踏在青石板上清脆作响。

皇帝约莫也很多年不曾提到过这些事了,一开口,有些生涩,不知从何提起,便难得地絮絮叨叨起来。

“宫里吃穿用度都是静安皇贵妃做主,父皇听她信她。她也没如何亏待我,只是吃的用的中规中矩,唯有一点叫我耿耿于怀,那就是但凡我爱的,她从来都吝惜给我。”皇帝笑了,说笑似的斜眼瞧她,“你能想象吗,叫一个爱咸的人从小到大吃甜食,明明不爱穿亮色,送来的衣裳布料永远是花里胡哨的。我小时候也去父皇跟前告状,偏她说小孩子吃咸了长不高,心智也不容易健全,还说我是太子,穿什么都应符合身份,哪能想穿什么穿什么。我想吃时令果蔬,送来东宫的永远是大鱼大肉;我爱文墨诗词,逢年过节送来的礼品却全是金银财宝。”

皇帝慢慢地舒了口气,悠悠道:“老天有眼,我与她儿子斗得跟乌眼鸡似的,终归还是我赢了。”

可怜见的,没想到他这样金贵的人也有这么心酸的过往呐。昭阳心里涌起一股子同情,看皇帝的眼神也柔和很多。

“是这个理。小的听说从前越是缺乏什么,拥有之后就会越偏爱什么,您这么一说,小的就能理解您为何这么挑嘴了。”她表示同情。

皇帝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什么叫挑嘴?他哪里有很挑?不就是爱吃咸,不爱吃甜,爱些稀奇菜色,不爱大鱼大肉吗?

他斜眼看昭阳,语气不大高兴:“朕挑嘴?你觉得伺候朕很麻烦吗?”

人一旦动了点气,说话就没那么和气了。先前还口口声声说着我呢,这会儿带了点硬邦邦的口吻,立马习惯性地称朕了。

昭阳本来是表示同情的,怎么马屁没拍好,一不留神拍到了马蹄子上呢?她感觉摇头:“不是不是,小的是说,您理应这么挑的。从前多受窝囊气呀,小的听着都觉得那静安皇贵妃真不是个好人——”

她胆子太大了,说到这里自己也吓一跳,赶忙心虚地瞧了瞧皇帝,发现他并未露出不悦之色,这才又松口气,继续道:“依我说啊,您如今是说一句话,天下莫敢不从。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到了今儿这份上,难道还拘着自个儿不成?自然是爱吃什么吃什么了,合该把那十来年缺的爱的一起补回来才是!”

这什么胆子呐,居然敢跟他这么说话,虽说他对那静安皇贵妃完全没有任何好感,但她一小宫女居然敢说主子的坏话,真是忒大胆。

狗仗人势!

皇帝想批她两句,但侧头看着她说得绘声绘色,口口声声一个自个儿,一个咱们。嗯,她是站在他这边的,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他的人。

这点忠心和自我认知还是很不错的。

他心情竟然很不错,想了想,又告诉她:“这嘉兴肉粽是当年我刚当上太子时,有一回陈明坤进京面圣,送了一盒给先帝。那晚我在场,有幸尝了几口,那粽子肉香四溢,咸甜适中,一点也不觉得腻。只可惜后来陈明坤都没再进京,我也不好千里迢迢让人从嘉兴快马加鞭给我送粽子。端午那阵子日头太大,粽子这么一路进京也差不多坏了。”

昭阳笑嘻嘻的:“那您可以叫人用冰捂着,一路马不停蹄送回京城呀,从前杨贵妃爱吃荔枝,不就有过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佳话吗?”

皇帝瞥她:“你确定那是佳话,不是后人在暗骂唐玄宗昏庸?”

昭阳讪讪地低头,好吧,是她的错,皇帝是明君,不做那种快马加鞭折腾人只为吃两只粽子的事。

眨眼间,两人居然就这么走到了巷尾。约莫是天色已晚,那家大门口挂着木牌匾,上面写着老字号嘉兴粽子的人家居然关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