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后悔。”

她吻住了他的唇。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愛古言、梵高的耳朵、深红浅红、nicole、fanfan、读者6208243、Yoyo、任冰儿、纳兰秋荻、hina等读者投雷。

正文到此完结。后面大概还会写下边城生活的小番外以及一些前面未来得及交代的事。

谢谢大家。

第九十九章 番外:边城浪漫(一)

正是七月暑热,河西边地的云城却渐渐热闹起来,因一年一度的天神节会就要到了。

天神节会是河西的传统盛会。每年七月中旬,正值天高阔远、草绿花红、羊肥马壮之时,附近四面八方的人都赶到这绿洲之城,榷场、赛马、射箭、摔跤,盛大的节日祈福一直会持续到七月底才散去。早些年云城因被西廷所占,汉人被驱逐殆尽,赶来赴会的多是居于此的西廷异族之民,规模渐衰。自云城东归后,长居于此的西廷人原本怕遭报复,意欲拖家带口逃离的不在少数,后听闻新到的谢姓州牧立下法令,道西廷人若要西归,并不阻拦,愿长居在此的,则一律与大昭子民同等看待。观望了数月,见果真如此,毕竟是故土难离,这才纷纷打消了迁徙的念头。

云城因是边地,向来缺医少药,民众生病,只能去找土郎中,或是自己胡乱用些土药。新州牧到此不过数月,城中便多了一家医馆,郎中妙手回春,民众前来看病,不收诊费,药价只要一半,碰到那些穷苦困顿的,则分文不取。民众晓得这乃是州牧夫人将娘家在江南的一个医馆搬到了这里,纷纷赞其仁心善举。

地方长官仁厚,治境又有方,不过短短三年时间,云城规模比起从前扩增了不少,人口更增到数万。如今城中及城外,西廷人与汉人杂居,虽偶有纷争,只大体也算是安居乐业了。所以今年的天神节会格外热闹,还没开节,云城内外到处可见髡发空顶、奇装异服之人,都是闻讯赶来的四方异族。

云城东门,黄泥夯筑而成的官道之上,几辆马车正辘辘而来,前后骑马随行了十几个大汉,行在前的那人脸膛黑红,浓眉阔目,正是高峻。快近城门,他举手搭了凉棚远眺,见一碧如洗的晴空下,青色城墙迤逦铺展开来,更显雄伟。

一骑快马从城门方向飞驰而来,卷起阵阵黄尘。高峻认出了那人,面上现出激动之色,提了马缰飞快迎上去。

“公子!”

双马交错之时,高峻从马上翻滚而下,纳地而拜。

马上那人正是谢醉桥,爽朗大笑声中,也是飞身而下,忙扶起了他。

“三年不见,高叔愈发健旺了!”

“公子才真的是……”

高峻紧紧握住谢醉桥的手,望着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

“对了,姑娘和两位老爷子就在后面马车里。”

“极好!阿瑜自晓得他们要来,便日盼夜盼的,今日还特意要与我一道到来迎接。她在城门处等着。”

明瑜与春鸢一道,此刻正在城门口。

到此转眼已经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家国人事却都变动不小。她的芝儿已经四岁,到此生的女儿阿祉也快三岁了,祖母前年去世,而大昭朝,则在今年初元之日,因新君登基,改年号为天禧。

先帝正德,数年前虽平息了朝乱,求仙问道之心却痴迷不改。继李同福后,又宠信另个寻访而来的道人,终因药石过度,于去年底驾崩,太子继位,是而今年为天禧一年。

五月里,她收到江州的家书,道老太爷江夔读了她往年去的信,对信中所提的河西壮阔草原之景神往不已,一直闹着要来。阮洪天和江氏经不住老头子的闹腾,只得应了下来。谢静竹这几年一直陪父亲在江州居住,想念兄嫂,见有这机会,便也过来了。因高峻从前随谢南锦在此打过仗,熟悉沿路地况,所以由他带队,另挑数十个精壮汉子护送。

谢静竹如今已十六,自随了父亲迁居江州,两年前起便时常有人家慕名前来求亲。只她既见识过像自己兄嫂这样珠联璧合的佳偶,寻常男子又岂能看得上眼?加上怜惜父亲,想要多陪他几年,更不愿早早嫁人。

江氏因了明瑜的缘故,对谢静竹视如己出。又受明瑜所托,一直在代她留意合适的人家。去年年底时,正遇到一家人前来提亲。世代,那家的公子也是个知书达理的读书人。谢南锦本就无意让女儿再嫁权贵之家,对这桩婚事也是认可。正要行提亲之礼时,不巧遇到国丧,须斩衰三年。身为大臣之女,虽可定亲,却不能婚嫁。这一拖就要三年,待三年后谢静竹就十八岁了,对方便有些犹豫,拖着不来行提亲之礼。谢静竹心气颇高,又岂愿结这样的亲事?这几年她孤身照顾父亲,又时常与明瑜通信,处处以她为榜样,早不是从前温室中的花朵,请江氏叫媒人过来拒了这亲事,道自己愿意陪着父亲一世。江氏急得不行,谢南锦也有些愧疚,觉得耽误了女儿,暗中托江氏再另访合适的人家。谢静竹自己倒不以为意,听说两位外祖要去河西,立刻便跟了过来。

明瑜等了片刻,远远看见对面路上谢醉桥领着车马过来,知道人已到了,心中欢喜,不顾日头晒得猛,急忙过去迎接。

谢静竹坐在车里,掀开门帘便见到嫂嫂迎了过来,急忙叫停下马车,也不用丫头扶,自己跳了下去就朝她跑过去。姑嫂二人三年来首次相见,此刻紧紧拉住对方手,各自欢喜异常。

明瑜见谢静竹已经长得亭亭玉立,秀雅端庄,白皙的额头沁出了一层细汗,忙将她拉到城门荫凉处,拿块帕子给她擦汗,心疼道:“这里一入夏,天便干热干热的,与咱们江南大不相同,一路过来应很辛苦。”

谢静竹兴高采烈,上下打量了明瑜几眼,欢快道:“嫂嫂,几年不见,你和从前不大一样了,我瞧着愈发好看了!哦对了,我的侄儿侄女呢?我给他们都带了礼物,等不及要见他们了!”

“阿瑜,只顾和你夫家的小姑说话,再不理我这老头子,我抬脚就要回去了!”

边上传来说话声,明瑜回头,见外祖江夔老当益壮,虽热得擦汗不停,却还叉腰在瞪着自己,忍住了笑,忙上前拉住了见礼。江夔这才转怒为喜,见一边的谢静竹朝自己做了个鬼脸。他两个一路过来,混得极熟了,晓得她在笑话自己,也不以为意,抬头挺胸往城门里去,一行人便都跟着入内。

过了几日,便是天神节会的开节之日。按照惯例,要在城外设一祭祀之地,正中用木架高悬一面铜锣,当地长官用箭射锣心,发声以向上神祈福。

谢醉桥如今是州牧,与前两年相同,这首射之箭自然非他莫属,又有别的事务缠身,这日一大早,叮嘱柳向阳和高峻护着明瑜江夔等人出门,自己便先出了城。

谢静竹初到云城,见当地民风与金京江南迥异,女子都大喇喇上街,便是自己的嫂嫂,贵为州牧夫人,出门时坐的马车也不过加了个遮阳盖而已,全不似从前那样遮得密不透风。起初又是惊讶又是新奇,只见嫂嫂坦然自若,自己便也跟着,反觉颇为有趣。听说今日天神节会开节,兴奋得甚至赛过一双小侄儿和侄女,等到出了门,在马车里坐在明瑜身边,便东张西望个不停。一路又碰到不少当地人,那些人见了明瑜,纷纷上前问候,见明瑜亦含笑一一回礼,晓得自己的兄嫂在当地颇得人心,一时也是与有荣焉。

“嫂嫂,我从前听说这里有很多西廷蛮人,一直怕你过不惯,如今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谢静竹挽住明瑜的臂,兴奋道。

明瑜笑道:“江州有江州的妙,这里也有它的好处。你若长住了,就会晓得。比起京中,我倒更喜这里民风淳朴。”

谢静竹点头,忽然想了起来,忙道:“嫂嫂,我随外祖出行前,正好收到了文莹的信。她数月前生了个儿子,虽吃力了些,幸好当时备得周全,如今身子已大好了,晓得我来这里看你,叫我代她向你问好,盼你早日回京再叙旧。”

明瑜早从前个月谢醉桥与裴泰之的通信中晓得了这事,如今再听谢静竹道来,心中还是有些欣慰。原来她人虽到了这里,却一直没忘前世里裴文莹死于难产之事。她无力阻她姻缘之事,晓得她仍嫁了前世那夫家后,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裴泰之,叫谢醉桥写信给他,道裴文莹生产时务必要万分小心。裴泰之晓得是明瑜的嘱托,又牵扯到自己的妹子,自然不敢怠慢,去信叮嘱安氏,这才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一关。

马车出了城外,更是人山人海,路人看见州牧府的马车,纷纷让行,更有热心的上来指点,道谢大人正在准备祭祀射箭。

“娘,娘,快点,我要看爹爹射箭!”

阿祉平日极得谢醉桥的宠爱,听到旁人提及自己的父亲,忍不住娇声娇气地嚷了起来。

“爹爹刚前几日教我射箭,妹妹要看,哥哥回家射给你看就是!”

芝儿一拍胸脯,很是骄傲。

“哥哥的弓箭我拿得动,爹爹的我就搬不动。哥哥没爹爹的那么威风,我要看爹爹射箭!”

阿祉笑嘻嘻朝他刮了下脸。

芝儿觉得被妹子小看了,一张脸涨得通红,偏又没她伶牙俐齿反驳不来,只好咬着唇望向了明瑜。明瑜见儿子一脸委屈,忙搂了入怀安慰道:“别听妹妹的。娘晓得你最棒。你爹刚昨天还跟娘夸你,说你箭射得好呢。”

芝儿这才舒服了许多,心中也是盼着看到父亲射箭时的英姿,搂住明瑜脖子亲她一口道:“娘最好了,咱们赶紧去!”

第一百章 番外:边城浪漫(二)

快到临时搭出的祭祀场地时,到处人头攒动,已是挤得水泄不通,马车行驶也慢了下来。明瑜便叫车夫停下,自己扶了外祖,谢静竹一手牵了芝儿,一手牵了阿祉,与随行的高峻等人一起过去。早等着的家人远远看见了,急忙跑着过来迎接。路人见是年轻的州牧夫人带着儿女过来了,纷纷鞠躬让路。

一行人到了预先设留好的位置坐定,见数丈方圆的一块巨大平地之上,马队纵横交错,番旗迎风猎猎招展,身披彩衣的喇嘛们围着火塘诵经祈福。明瑜望去,见谢醉桥背对着自己站那里,正与当地官员和数个年长老者在说话,距离有些远,周围人声嘈杂,听不清在说什么。

明瑜望着丈夫伟岸修长的背影,心中涌出一阵细密的柔情,嘴角忍不住也微微上弯。

“爹爹!爹爹!我在这里!”

阿祉看见父亲,整个人几乎爬上了桌案,一边喊着,一边拼命招手。

“阿祉,爹爹在忙,听不到你叫他。”

明瑜忙捉住女儿的腰,把她按回了位置去。阿祉不愿,却又拗不过自己的娘,晓得她没爹爹那么好说话,只能翘着嘴坐了回去。

仿佛感觉到了身后的这一幕,谢醉桥忽然回过头来。

“爹爹!”

阿祉一下又活络了起来,猛地站了起来,朝他挥手。

谢醉桥笑了起来,对身边的一个官员叮嘱了一声,便大步朝这方向过来。到了近前,一手抱起女儿,宠溺地揉了下她的发顶。阿祉双手抱住父亲的脖子,咯咯笑了起来。

祭祀场中的大喇嘛抬手,整齐的牛角声呜呜响起,全场慢慢安静了下来。

“等你呢,快去吧。”

明瑜扯了下谢醉桥的衣袖,轻声催促道。

谢醉桥朝她一笑,这才放下阿祉,转身往射箭台去。

大喇嘛焚香祝祷过后,谢醉桥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接过缠了红绸的弓弩。

箭是特制的,顶端嵌了一枚铁球,发射之后与锣心相撞,响声越大,则意寓下年愈发风调雨顺,牛肥马壮,当地之人对这一习俗非常重视,所以现在全场鸦雀无声,人人神情肃穆。连芝儿和阿祉也坐着不动,睁大了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父亲。

明瑜对谢醉桥的箭术毫不担心,见他不慌不忙地发力张了满弓,搭上铁球箭,瞄准几十步外高悬于木架顶端,在太阳下闪闪发亮的那面铜锣,张弦的手一松,箭便如闪电般笔直地飞射出去,谁知就在快射到锣心时,一支羽箭从侧旁呜呜而来,竟射中了箭顶的铁球,箭被带歪,擦着铜锣飞了出去。

这一幕发生得太过突然,全场的人都愣住了。

谢醉桥朝发箭的方向望去。见人群外,一缁衣少年正高高骑在马上,臂上挽弓。方才那箭正是他所发。

这少年十七八岁,脸庞黧黑,身材健硕,发顶结辫,英气勃勃,看着并非汉人。见谢醉桥朝自己望过来目光如电,非但不惧,反而扬起了下巴,朝他挑衅地翘了下唇角。

周遭的人终于反应了过来,一阵窃窃私语,很快,声浪便大了起来,不少当地人面现怒容,朝着那少年大声呼喝起来。

这样的举动,无疑是破坏祭祀,若是惹怒了天神,谁担待得起?

谢静竹长这么大,第一回见识这样热闹而壮阔的异域风情,本正看得兴致勃勃,忽见有人竟这样公然寻事,心中又惊又怒,看向了明瑜。见她只是眉头微蹙,安抚了下一双儿女便望向自己哥哥,瞧着不是很担心的样子,这才定了下神,忙又看向场中。

那缁衣少年对旁人的怒视和责骂并不理睬,反而直直盯着谢醉桥。

“小兄弟箭术不错,只方才所为,却犯了这天神节的忌讳。瞧你并非初来乍到,明知故犯,更不可饶。来人,把他拿下!”

谢醉桥望着那少年,喝道,声音一下盖过周遭的嘈杂。民众听要把这人捉住,这才安静了下来。

这少年犯了众怒,不把他扣下,只怕这里的民众便要群起攻之,到时场面必会大乱,所以谢醉桥才下令捉他。

士兵得令,立刻朝那少年围去。不想这少年却丝毫不惧,反而哈哈大笑道:“谢大人眼力果然不错,我确实不是初来乍到。凡是这地界的人,谁不知道从前天神节会的开锣之箭,向来都由草原第一勇士所发,这才是对天神的最大敬拜!如今也不知为何,竟摒弃了这规矩。我晓得谢大人是谢南锦将军的公子,从前也曾在这里侥幸赢过几仗,只论到草原第一勇士,只怕就未必了……”话说着,双手抱胸,笑而不已。

他这话说的倒也没错,只都是几十年前云城被西廷所占之前的旧事了。如今从这少年口中道出,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被勾出回忆,一时唏嘘不已。

谢静竹幼时失母,身子又弱,性子难免温弱了些,后来遇见明瑜,这几年又在江州陪着父亲,见识胸襟比起小时自然大不相同。毕竟是将门之女,如今到了这天高地远无拘无束的边城,骨子里的血性更被激发了出来,见这异族少年竟公然这样讥嘲自己视若神祗的兄长,哪里还忍得下,站了起来哼了一声道:“听你这意思,你觉着自己是草原第一勇士了?我曾读诗经,云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用在你身上最恰当不过。哦,对了,看你这样子,不定连诗经是什么也不知道,要不要教下你?”

她声音清脆,吐字如珠如玉,话一说完,边上的江夔便拍了桌子大笑,四围之人也都跟着哄堂大笑起来。

那少年见抢白自己的竟是个少女,肤白似雪,眸如点漆,一身水蓝衫子,立在那里,一副轻腰欲折的模样。他平日所见女子,大多健美,何曾遇到过这样秀丽雅致的?一张黑脸涨得通红,却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明瑜没想到小姑几年没见,竟也如此伶牙俐齿起来。又是惊讶又是好笑,晓得谢醉桥自己定能处置好这事,忙将她扯了回来叫坐下。

谢醉桥见场面乱了,抬手压下笑声,望着那少年道:“第一勇士我自然不敢当。若是小兄弟早些提醒,我倒可以开设擂台,能者胜出,射今日这开锣之箭。只如今各方来客已齐聚云城,只等着天神节会开始了,箭在弦上,我身为一州之牧,少不得暂代引弓。待明年之时,必定竞择勇士,到时小兄弟再来便是!”

少年哈哈笑道:“我最瞧不起你们汉人心口不一。我便直说了,我要与你比试一番。你若胜过我,我自然认输,你射那开锣之箭,只你若输了,今日这箭,就要由我来发!”

他此话一出,嘘声便四起。少年并不以为意,只是紧紧盯着谢醉桥。

谢醉桥略微蹙眉。

这少年服色与长居与此的西廷人无异,只□的那匹马头小颈挺,背腰平直,四肢坚实强健,毛色闪亮如油,一望便知是万中挑一的千里宝马,连那副辔头也是乌金所打,纹路细致异常,寻常人哪里用得起?这样一个少年,突然冒出来对自己公然挑衅,且听他方才言中之意,似乎对自己很是了解。虽不知他背后意图到底是什么,只必定不怀善意。若不震住他,只怕胡搅蛮缠起来就没完了。主意打定,便道:“你倒是说说,如何比试?”

“既是射锣,自然比射箭。”那少年立刻道。

谢醉桥是行家,见他方才射出那一箭,力道准头都是上佳,便晓得这少年也精于此道,想来对自己的箭术颇为自负,笑道:“悉听尊便。”

围观之人见州牧大人要与这少年比射箭,都兴奋起来,睁大了眼瞧着。很快有士兵取了箭靶,立于五十步外的空地之上,约定各射三箭,愈中红心者,胜出。

谢醉桥望着那少年,笑道:“小兄弟年纪比我小,这第一箭当由你发。”

少年哼了一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取下臂上挽弓,站定位置,引弓而发,只听咻一声,羽箭破空而出,钉入了箭靶之上。

“红心正中!”

司官大声报告。

少年扬眉,望向了谢醉桥。

谢醉桥微微一笑,也搭弓射出。

“红心正中。两箭并头,不分胜负!”

司官又叫道。

第二箭,箭靶在众人的惊叹声中被挪到了百步之外。仍是那少年先射。他箭法果然了得,这样远的距离,仍是一矢中在正红心。边上已经有了喝彩之声。

谢静竹只见这少年竟真的有两把刷子,一时又有些担心起来,睁大了眼盯着,唯恐一眨眼便错过了。见那少年射完了第二箭,转头过来仿似看了自己一眼,心中讨厌他,眼风也没扫一下,只望着自己的哥哥。

谢醉桥抽出第二箭,挽弓瞄准,倏然松手,羽箭如闪电般破空而去,到了箭靶之前,竟直直插入箭靶上先前那箭的箭尾。清脆的哔波声中,将那只箭杆从中剖开,直至钉入箭靶之中。那少年先前射出的羽箭,箭杆已经一分为二,虽还钉在靶上,箭尾却已经无力地垂了下来。

这河西边地,虽几乎人人能射箭,但何尝见过这样精妙的箭法?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不断。

“爹爹最棒了!”

距离有些远了,芝儿和阿祉看不清楚,只听到旁人喝彩,也晓得这一箭必定是自己父亲赢了,跟着跳了起来,扯着嗓子大呼小叫。

那少年有些惊讶,怔了片刻,不服道:“还剩一箭。箭靶太近,这回挪到两百步外!”

谢醉桥微微笑道:“有何不可?”

两百步外的箭靶,小得已经有些看不清了。一片寂静声中,那少年再次引弓搭箭。

射箭最忌讳心浮气躁。谢醉桥见这少年方才明明有些恼羞了,只此时手一搭弓,却立刻屏息敛神,神情肃穆,极有大家风范,必定出自名师。也不再怠慢,待他射出箭后,自己亦瞄准,搭弓发箭。

精彩绝伦的一幕发生了。

前头那箭快要射中靶心之时,那支后发之箭如长了眼睛般地呜呜而来,竟赶上了前发之箭,凌空再次射剖开了箭杆。少年的那羽箭还未到达靶心,在空中便一分为二,如折翅之鸟,戛然掉落在地,而那后发之箭并未停顿,径直钉入了箭靶之上,箭尾颤巍巍抖个不停。

这样的双箭空中追赶、剖箭入靶,需要何等的臂力和准头才能做到!真当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

一阵静默之后,草场里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如雷般的喝彩。那少年做梦也没想谢醉桥竟会有这等神技,只怕自己的师傅也无这功力,一时呆若木鸡,怔怔立着不动,手上的弓无力地垂了下来。

谢醉桥神色如常地收了自己的弓,也不在看那少年,只是接过方才那副弓,朝木架上的大锣射出了铁箭,“当”,一声金鼓相撞的清越吟啸声中,醒悟了过来的礼官忙大声宣道:“天神节会开锣!”

熙熙攘攘的喧闹声中,明瑜望着谢醉桥朝自己走来,笑着站了起来。

“爹!爹!”

欢喜得已经不行的芝儿和阿祉飞奔了过去,眼中满是崇拜的小星星,被谢醉桥一手抱了一个。

“阿瑜,我前些时候无意发现个好地方,等今日得空了,带你过去看下。”

他低头到她耳畔,飞快地低声说道。

谢醉桥左右各亲了下一双儿女,放在地上,招手叫高崚过来,低声道:“方才那少年来历可疑,我怀疑与西廷王室有干系,你派人盯着些他。”

高崚点头,迅速离去。

哥哥大获全胜,谢静竹心中得意,见那少年还低头立在那里一动不动,懒再看他,哼了一声,牵了芝儿和阿祉的手。忽然见那少年抬头,朝自己看了过来,竟露齿森森一笑,吓了一跳,急忙扭头。日头在顶上照得火辣,她却觉得后背仿似生出了丝凉气,被这人看得浑身透着难受。

第一零一章 番外:边城浪漫(三)

傍晚,夕阳洒金,漫天云霞如烧,暮霭慢慢笼罩下来。云城外草原上的这场盛会却在继续,帐篷早一个个地搭起来,再晚些,篝火就会点点燃起,到处可见载歌载舞的景象。

疯玩了大半日的芝儿和阿祉已疲倦了,与春鸢的儿子一道被抱上马车坐在一处,早上跟出来的周妈妈和奶娘陪着,柳向阳和另几个家人护送着先回去,明瑜和春鸢便去找江夔与谢静竹。终于在一处跤场找到这一老一少时,谢静竹一张小脸已经被太阳晒得有些发红。听说要回了,虽还有些恋恋不舍,却也点头应了下来,偏江夔还兴致勃勃,嚷着还要看。毕竟年岁大了,明瑜怕他累到,劝了一大通的话,说这节会还要持续十来日才散。江夔这才勉强跟着爬上马车。几人坐定,车夫正要驾车而返,车后有马匹疾驰而来,明瑜听到声响,回头看去,见正是谢醉桥。

谢醉桥到了近前勒马,与明瑜对视一眼,微微笑了下。明瑜忽然想起他早间对自己耳语时的话,心中一动。果然,听他对着江夔笑道:“烦请外祖带了静竹先回府。我与阿瑜还有些事,晚些再回。”

江夔嘀咕道:“莫不是你小子想丢下我们一堆人,自己带了我家阿瑜溜去哪里耍?”

明瑜见被外祖识破,有些不好意思,便朝谢醉桥丢了个眼色,意思是改下回。

谢静竹心思剔透。她来了这里数日,见自己哥哥一直很忙,几乎日日早出晚归的,嫂嫂平日要教养一双儿女,又管着诸多杂事,想来从前也差不多是这样。现在见他们好容易得了个空能独自处下,偏这外祖又老不识趣的,忙道:“嫂嫂,别理外祖。哥哥既说有事,想必重要,快跟哥哥去了便是。”一边说着,一边推了明瑜下马车。见江夔仿似还要开口,朝他瞪了下眼睛,江夔这才住了嘴。

谢醉桥足蹬马踏,俯身下来揽住明瑜的腰,轻轻一抬,明瑜整个人便斜坐上了他身前的马鞍,被他用双臂护住,朝自己妹子点头笑了下,夹紧马腹,马匹掉头而去,迎着夕阳往草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