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三娘能否是杜燕绥的贤内助呢?老夫人心里没有底。

用过早饭,杜老夫人并没有急着留岑三娘聊府里的事,慈祥的说道:“燕绥还有几天假期,正好让他将府里的事情都交给你。待他去消了假,这国公府就由你管着了。老身也享几日清福。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尽管问他便是。这几日早间就不用来请安了。府里人少,晚上一起过来吃饭,也热闹些。”

岑三娘恭敬的应了。

出了正气堂,岑三娘睨着杜燕绥道:“祖母的意思是,国公府原来是你在管家?”

杜燕绥回了她一个灿烂的笑:“三娘你真聪明。”

他心里苦笑,国公府早成了空架子,祖母不好意思开口,把这事推自己身上了。他嘴里从善如流的说道:“我回来以前,府里大小事情都是她和燕婉操持。我回来以后,燕婉专心照顾母亲,府中事情都由我和杜总管商量着办,大事回祖母一声即可。”

他悄眼望去,岑三娘并没有半分生疑,反而有些高兴。杜燕绥一想就明白了。岑三娘也巴不得由自己说给她听。

想起府里的情形,岑三娘能接受吗?杜燕绥无比苦恼。

“今天我要和方妈妈商议院子里的安排,还有我的陪房也从隆州来了。现在安置在外院住着,我还没见着人呢。反正也不着急,你慢慢告诉我好了。”岑三娘得先把自己带来的陪房安顿好了,才有精力去管国公府的事。所以,她也不太着急。

杜燕绥灵机一动,何不趁岑三娘和方妈妈商量事情的时候找个由头,他笑道:“那我坐旁边听着好了。院子里有什么不知道的尽管问我。”

两人说着回了院子。

岑三娘叫了方妈妈来。杜燕绥拿了卷书坐旁边看。

方妈妈坐了下方的圆凳。她原先是管厨房的,开口就从厨房说起:“少夫人,国公府只有一个大厨房。有个管厨房的吴妈妈,还有两名厨子,都做不来南方菜。你看是不是再买个厨娘回来?这几日都是奴婢给您单做的菜,日后忙起来,怕是不能常去厨房。”

杜燕绥竖着耳朵听着,接口说道:“三娘习惯吃南方菜,那就添个厨子。”

“那不用呢。”岑三娘想起了岑知林,脸上露出了笑容,“九哥儿将阿富一家三口都带了来,借给我使。阿富他娘厨艺甚好,让她去厨房好了。你去告诉她,让她也学着做本地菜,府里忙碌起来,也能搭手帮忙。”

方妈妈应了。又道院子里下人太少,是不是添买些粗使婆子和丫头。

岑三娘只带了四个丫头。两个小丫头逢春和暖冬都还在方妈妈手下调教着。指望将来能帮上忙,并不打算用来做粗活的。

说到要买人,她就问杜燕绥:“府里买下人是要让杜总管去办吗?我还不认得他。”

杜燕绥找到了话引子,对方妈妈说道:“妈妈先下去吧。我和少夫人先说说府里的情形。”

“也是,方妈妈你先下去吧。等姑爷给我说过,我们再议。”

方妈妈行了礼退下了。

“怎么了?有什么为难的事吗?”岑三娘心想该不会是杜总管奴大欺主,主子添几个粗使丫头婆子都拦着不让吧?

杜燕绥笑嘻嘻的望着她:“你猜。”

岑三娘被这两字噎得半晌没回过神来。杜燕绥笑容灿烂,眼神闪烁,瞧着瞧着,岑三娘便明白了。她眉毛一挑:“你不好意思说?府里差钱差到买不起下人的地步了?”

杜燕绥顿时尴尬起来。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哪。岑三娘感慨着,伸手握住了他的,柔声说道:“我早就知道啦,你告诉我实话好不好?不然我大手大脚的花销,坐吃山空怎么办?”

杜燕绥歉然的看了看她,轻声说道:“三娘,让你委屈了。”

“真会说好话,哄人高兴。”岑三娘白了他一眼,笑道,“帐册呢?赶紧交出来吧。”

“跟我来。”杜燕绥站起身进了卧室,从床头柜子里抱出只匣子,把钥匙一并给了她:“府里公账和所有的银钱都在这儿。”

岑三娘接过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几本帐册,旁边还有一只钱袋。她拎起来摇了摇,这也太轻了吧?她往桌上一倒,大小银锭滚落出来。她看了眼,呆了:“这才四十六两银子?”

杜燕绥撑着下巴认真的点了点头。

岑三娘一屁股坐下,又数了一遍:“你确信你鞋底没藏两张银票啥的?被我搜出来,你就死定了!”

她的语气让杜燕绥心里感激不己,配合的大呼冤枉:“真没有攒私房钱啊!”

喊完才细细说给岑三娘听。从三品有月俸禄米四百石。贞观盛世沿续至今,很大程度上可以从米价上看出来。如今三文钱能买一斗米。四百石等于四千斗。一两银能换一千文钱,也就是说,杜燕绥的月俸折成银两大概是十二两银子。官职田和永业田合在一起有三十五倾地,这个收入是算全年地里的产出。大概有三百两银子。还是去年封了从三品将军才有的。

“因祖母在世,仍有国公夫人的诰命,皇上天恩,没有收回国公府的称谓。我爹被夺了国公爵,在职田和永业田却没有了。府里的产业只有两个庄子,大概一百五十倾地。连同我的俸禄,全年收入大概不到两千两。”杜燕绥苦笑。

岑三娘用手指拨拉着桌上的几十两碎银,全明白了。

享受不了国公的待遇,却还撑着国公的架子。杜老夫人没受两个儿子拖累,还有国公夫人的诰命,还得苦苦撑着场面。这场婚事,真如杜燕绥所说,倾家荡产了。

见她沉默,杜燕绥心里也不好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着实让她为难了。

这时,岑三娘深吸口气:“太好了,再等四五个月,就秋收了。今年风调雨顺的,这几十两银子撑到秋收不就行了?”

杜燕绥扑哧笑出声来,忍不住伸手将她抱起放在膝上坐着:“我以为你要大哭一场呢!”

岑三娘搂着他的脖子,眨了眨眼睛:“怎么我觉得你不是想夸我,而是在见缝插针的找机会摸摸抱抱呢?”

她仰起脸等着欣赏杜燕绥脸红害臊。

见他果然红了脸,岑三娘便闷声笑了起来。

杜燕绥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她道:“你就不想想,在滕王身边那么多年,我脸皮早练得刀剑不入了。”

“这红红的是啥?”岑三娘手指在他脸上刮了刮。

杜燕绥若无其实的答道:“刚才羞着了。”

岑三娘于是瞪大了眼睛:“原来你这么奸诈啊?”

杜燕绥一本正经的看着她,微微一笑,眼里流露出一丝忧伤:“不控制住情绪,怎么应付得了王爷那脾气。三娘,有你真好。”

他收紧了胳膊,让她静静的倚在怀里,喃喃说道:“母亲药石无效,太医说短就两三月,长不过一年时日。后事要打理。燕婉十七了,守孝三年,就耽搁了。婚事得尽快。祖母说已给她备好了嫁妆,可我不想让她委屈匆忙的出嫁。跟了王爷八九年,年年攒下银子都寄回府里了。三娘,我一穷二白……”

岑三娘伸手拦在了他嘴边,轻声说道:“都会过去的。”

早晨的阳光渐渐升起,从窗棂透进来。

她偎依在他怀里,想起那句话:岁月静好。

作者题外话:合成一大章发的。明天还是晚上更吧。祝大家周末愉快。

难题

用了一整天,岑三娘终于对国公府的情况了解个大概。

五进的大宅,前院正堂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每天需要四个下人打扫卫生。侍卫和车马夫小厮都住在前院的跨院里。

后院正气堂里住着老夫人,张氏。跨院里住着杜燕婉。

岑三娘和杜燕绥两人住的偏院其实也属于正气堂这一进,原来国公府的内书房所在。这一进还有座待客的花厅,在偏院与正气堂之间。

正气堂后面还有三进的院落,以及一座花园。已锁了十来年,从没打扫过。偏院隔壁是原来的公主府,据说比起国公府来只大不小。当初奉旨赦建,如今被户部抄没了,也空着。

国公府人少。尹妈妈是正气堂的管事妈妈,有四个小丫头侍候老夫人。张氏身边有两个陪房来的妈妈和两个丫头。杜燕婉院里是乳娘管事,也只有两名丫头。厨房如方妈妈所言,管事的吴妈妈和两名厨娘。府里另养着十名专做打扫清洁的粗使婆子丫头,每天有四人轮流在厨房帮工。

府里总管事的是尹妈妈的大儿子赐了杜姓,名唤杜惜福。还有个小儿子叫杜知恩,做着府里的侍卫总管,负责府里的安全,车马出行。连侍卫带小厮,以及马夫轿夫,加起来才三十来号人。

至于杜燕绥,身边就带着一个黑七。

国公府的人手已不能再少了。如今才四月,秋收出粮卖了,也要九月才会有进账。四十六两银子连发月银都不够,几十口人还要吃饭……岑三娘叹了口气,默默的想,老夫人还真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杜燕绥在旁边还说了句:“三娘,你可千万别想着用你的嫁妆来填补家用。杜家还没脸动用媳妇嫁妆。”

岑三娘当即跳起来狠狠的掐了他一把,怒目而视:“敢情你早知道这情况,伙同祖母考我来着?”

杜燕绥揉着胳膊,满脸堆笑:“我自然是和你站一起的。这样,你让我上山劈柴去卖,我绝无二话。”

“如果我不接这账,我不信国公府就不过日子了!”岑三娘才不相信呢。

杜燕绥掰着指头数给她听:“一,祖母会典当首饰嫁妆,二,母亲也会典当东西。三,后面三进院子里的家具摆设,祖父留下来的古籍字画墨宝都能典当。你不接手,至少府里有三条路可以撑到九月收粮。”

说完朝岑三娘眨了眨眼睛。

岑三娘一听笑了:“算你聪明。”

杜燕绥像是突然想起,笑道:“我记得四月初厨房一次性采买过大量的米面油盐和柴禾,以备成亲时摆宴使用。”

意思是每天吃饭只需要买菜切肉就行了。岑三娘又松了口气。

她心里着急,叫来方妈妈和阿秋夏初,道是要熟悉府里的情形,从杜总管那里讨了钥匙,让杜燕绥陪着,开了锁去了后三进院子。

筹银

杜府的格局比较方整,院落设置都差不多。院子里不见树木,整整齐齐的铺满了青砖。

四月的阳光照着砖缝里长出的青草,瞧着就生出了寥落之意。

“当年祖父和祖母就住在这里。”杜燕绥轻声说道。

承尘上的藻井蒙着厚厚的灰,斜撑上有蜘蛛结了网。

岑三娘好奇的四下张望着,心想杜燕绥敢给自己支招,她就敢卖。

方妈妈上前推开门,一股久闭的霉气传来出来。

杜燕绥揽着她的肩轻巧的将她移到身后:“歇会再进去。”

岑三娘深深吸得几口新鲜空气,估计差不多了,急不可耐的从他身后探出了脑袋:“空的?”

杜燕绥只笑不语。

岑三娘急了,提起裙子走了进去。家俱搬得干干净净,连张小几都没留下来。房梁上连片布都没有。干净的除了灰尘,什么都没有。

最值钱的东西是正屋的家俱摆设。正屋空了,下人住的厢房那些粗笨桌椅能卖几个钱啊?她赶紧带着方妈妈三人继续往后面走。

杜燕绥看着她的神态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叹了口气,跟在她身后。

直到推开门,眼前一片绿意扑面而来,岑三娘这才彻底相信,国公府没有一件值钱家俱可以让她拿去典当变卖了。

她狠狠的瞪了杜燕绥一眼:“你明明知道……”

不准她动嫁妆,杜家拉不下这个脸。让她捧着四十六两银子生崽啊?岑三娘扭过头不看杜燕绥。明明知道早被卖空了,这不是逗她玩么?

杜燕绥悄悄将手伸过去,握住她的。

岑三娘用力甩开。

当着方妈妈三人的面,她那好意思和他争吵,板着脸望着宽阔的花园不肯理他。

杜燕绥扶着她的肩硬把她扳转过身,微笑道:“你既然接了帐目,迟早要来这里瞧瞧的。我有空,正好陪你来。告诉你了,你就没兴趣来了。万一你还能发现点什么值钱的东西呢?岂不就错过了?”

“来窝耗子都会被活活饿死的,哪还有值钱玩意儿啊?”岑三娘嘀咕了句。

“既然没有,那就借钱先花着呗。”杜燕绥倒是半点不急。

“借?国公府找别人借钱过日子?”岑三娘心想,你们不怕丢面子?

杜燕绥忍俊不禁:“私下交好的人家,拆借几个月又不是什么稀罕事。皇上都有缺银子的时候,大臣们没地方借了,去户部写借据的多的是。”

岑三娘顿时松了口气。原来古代大户人家之间借钱是常有的事,自己只顾着想着面子问题,孤陋寡闻了。她没好气的瞪杜燕绥:“你心里有谱怎么不提醒我?”

杜燕绥眨了眨眼睛:“我很好奇,如果你想不起去借钱,还有别的办法没有?”

是啊,借钱总是要还的,还要算上利钱。九月收了粮卖掉,还了钱,手里一样的紧张。年底过年节。杜家亲戚多,外祖家,二堂叔家,隆州还有个堂祖母,还有尉迟府都要一一打点节礼。别人家送了礼,还得回。

万一张氏过世,燕婉许了人家,都需要钱。

岑三娘越想越愁,得想办法赚银子啊。自己的嫁妆杜家不想用,她还舍不得呢。可杜家就一百多倾地,又没有商铺啥的。怎么办呢?

“走吧,我去借笔钱,先撑到九月。以后再想赚钱的办法。”杜燕绥握着岑三娘的手,转身出去。

出了最后一道门,方妈妈拿钥匙锁了。岑三娘突然叫道:“等下。”

方妈妈愣了愣:“少夫人可是掉了什么东西在里面?”

“开门。”岑三娘等她开了锁,拉着杜燕绥重新走了进去。

杜燕绥也疑惑了:“三娘,这些年母亲看病吃药,府里花销,后面三重院子的家什物品都典卖一空了……”

岑三娘已走到正屋前,问杜燕绥:“这院子里有水井吗?”

“为了防止走水,每重院子都有水井,就在厢房背后。”杜燕绥指了个方向。

岑三娘扬声叫道:“阿秋,夏初,你俩去打盆水来。再找几块抹布。”

两人朝着厢房去,不多时找到个木盆,打了盆水抬过来。

“把这里擦一下。”岑三娘指着正屋前的回廓说道。

阿秋和夏初挽起衣袖,依言拿抹布浸了水擦地。

“好了好了。”岑三娘蹲下身,用手抚摸着地板,啧啧赞叹,“我就觉得正屋廊前的地板有些特别。原来真是金丝楠铺的啊。哎哟,太华丽了,像缎子似的。”

杜燕绥低头一瞧,擦洗干净的那处显露出一团锦绣。木纹宛如金丝般,在阳光下灿烂无比。

岑三娘仰头看他,目光有些惴惴不安:“你不要告诉我长安城家家户户都用这样名贵的木板铺地!”

杜燕绥卟的笑出声来,伸手将她拉了起来:“滕王用得起紫檀,也不见得府里的地板都能用金丝楠。”

岑三娘眼睛亮得像星星:“这么说,还值点钱么?”

杜燕绥仔细的在廊前来回走了一圈,大笑:“保存完好,全起来卖了,两千两没问题。”

岑三娘高兴的跳了起来,急声说道:“方妈妈,阿秋夏初,四下再找找看,别的地方是不是也用的这种木料。”

听到正屋前这处回廊的地板能卖两千两,方妈妈三人也高兴起来,匆匆去了。

几人在三重院子里找了一圈,也只有这处正屋前才有,不由有些遗憾。

杜燕绥笑道:“这样已经不错了。回头吩咐杜总管去办。这事可不能声张。借钱过日子可以,国公府穷得把地板都起来卖了,传出去,就成笑话了。”

方妈妈三人连声答应下来。

想着不用借钱,找到两千两银子,岑三娘的心情骤然欢快起来。

作者题外话:明天继续吧.

禀告

晚间,一家人聚在正气堂吃饭。张氏没有起身,席间只有老夫人,杜燕绥兄妹和岑三娘四人。

岑三娘让方妈妈去厨房,吩咐照国公府平常的饭菜做,不必单给自己炒南方菜了。厨房便做了烩面,炒了五个小菜送来。

杜老夫人扫了眼饭桌,温言问岑三娘:“不习惯的话,还叫厨房单给你做南方菜吧。”

岑三娘笑道:“偶尔做几顿米饭就行了。我不挑食的。”

杜老夫人心里一暖,看了眼杜燕绥,没有再说。

一家人平平静静的吃完了晚餐。杜燕婉起身去看张氏,杜燕绥和岑三娘没有离开,留在老夫人房里叙话。

两人想告诉老夫人下午起了地板去卖的事情,又怕老夫人生气。左一句右一句陪着老夫人叙家常。

她对岑三娘是极满意的。别的不说,过门接本空账。开了国公府后面几重院子瞧了,空空如也,还能神色如常,已经不容易了。

知道杜燕绥打了头阵,岑三娘也知晓了国公府的家底。杜老夫人猜测两人留下来,恐怕是为了府里无钱开销的事情。她早做了准备,从榻旁拿起一只匣子让尹妈妈拿去给三娘:“当家不嫌银子多。老身这些年攒了些私房,也没个用处。三娘你拿着,手里也宽松些。”、

老太太拿私房钱补贴公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可岑三娘瞟了眼杜燕绥,见他想开口又抿紧嘴的模样,就知道这笔银子有问题。

她笑吟吟的起身,捧着匣子又搁回老夫人身旁的案几上,语气欢快:“知道祖母疼三娘,府里暂时不差银子使。哪天万一手里紧了,孙媳一定记得来找祖母借银子。”

不差银子?杜老夫人皱起了眉,拉着岑三娘在身边坐了,语重心长的说道:“三娘,祖母知道你好。俗话说嫁鸡随鸡。杜家穷了,只要你还愿意做杜家的媳妇,穷日子就有穷过法。杜家再穷也没脸用媳妇嫁妆的。”

“九哥早就给我说过了。祖母放心吧。”岑三娘知杜老夫人误会了,赶紧朝杜燕绥使了个眼色。

杜燕绥清了清喉咙,起身掀袍往地上一跪:“孙儿不孝。”

岑三娘只得起身在他旁边跪了。

杜老夫人疑惑的看了两人一眼道:“起来说吧,什么事?”

两人没动。岑三娘埋着头,心想我一过门就把你家的地板起来卖了,您老人家会不会骂我明天要拆房卖瓦啊?

杜燕绥心一横:“下午我陪三娘去后面的院子瞧了瞧,自作主张典当了一点东西……”

岑三娘看了他一眼,心里舒服了。知道把事揽自己身上,肯保护自己。就算老太太责骂是她出馊主意,她也不会太难过。

“哦?”杜老夫人惊诧不己,后院还有东西可以典当?她顿时笑了,“起来说话吧。我当是什么事呢。”

两人站起来, 杜燕绥尴尬的说道:“孙儿见正房前回廊铺着一地上好的金丝楠地板。想着锁着也是锁着,不如拿来应急,就让杜总管悄悄起去卖了。祖母放心,他日有钱了,孙儿定重新修膳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