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会就休息了。”王直将书卷放下,“阿耶,你怎么还不休息呢?”

“我起来撒尿。”王父说。

“房里没尿壶吗?”王直问。

“这几天地里的菜都枯黄了,我正好去沤肥。”王父说。

“阿耶,天都冷了,以后别半夜起来了,第二天沤肥也行的。”王直劝道。

王父不住的点头,可心里却直嘀咕,儿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两个下人,那手脚也太利索了,他们起来刚吃完早饭,屋子里全打扫干净了,他想沤肥都不行,所以他这几天都憋着去地头再尿。

“哒哒哒”闷雷般的声音远远的传来。

“什么声音?”王父惊问。

“是马蹄声。”王直说,大半夜的能如此骑快马入城,不是紧急战报,就是——王直嘴角微微一勾,“阿耶,你们想去吴郡吗?”

“吴郡?”王父困惑的望着儿子。

“对,阿耶,我成亲后,会和司娘子一起去蓟州,只留你们两个在建康,我也不放心,陆大娘子在吴郡有个芦苇荡,那里面有很多田地,她正想找会耕种的老农,阿耶你想去吗?”王直问,带司漪去蓟州,是郎君的意思,郎君应该是担心大娘子三年后来蓟州没人陪伴,所以先让阿漪过去熟悉环境吧?王直自己也希望妻子能陪他一起去,郎君给他看的那些兵书,实在太拗口了,好多字他都不认识,妻子是陆大娘子的伴读,看这些书应该没问题吧?或许可以让她教教自己。

“可以吗?我们真能去陆大娘子的地方吗?”王父紧张的搓了搓手,知道陆大娘子是儿子那个神仙郎君的娘子,仙人的娘子一定也是仙人,不过听到陆大娘子有个芦苇荡,可以种地,他就忍不住手痒了,这几年他在建康可真憋坏了。

“当然可以。”王直笑着说:“阿耶你放心好了,陆大娘子非常和善。”

“那就好。”王父咧嘴笑道:“你放心吧,你之前去当兵,一走五六年,我们不也没事?”

王直点头,起身送父亲回房后,也吹灯歇下了,都结束了,是该睡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熬夜熬得太晚了,昨天胸口很闷,心脏处一阵阵的抽疼,不敢码字了,就去睡觉了 口 今天睡了一天,吃完晚饭后开始码字的。这章字数有点少,本来一口气把这一卷结尾全部写完的,但时间又到十二点了,不敢继续熬夜了,先去睡了,明天把这卷事情的全部写完。下卷开始,陆希和高严就该结婚。

☆80本卷终章

“太后陛下,长公主因是服用五石散后,跌入汤泉池中,药力发散不及时,故——”少府的两个太医令跪在长乐宫中,战战兢兢的说着常山长公主的死因。

“我不信!”崔太后指着太医令的鼻子怒骂道:“长公主又不是第一次服用五石散,怎么可能不知道服用五石散后该做的事,这定是有人故意毒害她!”她转身望向神色阴沉的郑启,“陛下,您一定要彻查此事!阿宝,不能这么不明不白死了!”

郑启自从知道妹妹真正的死因和死状后,就没开口说过一句话,听了崔太后的话,挥手示意两个太医令下去后,转身对着崔太后,“查?怎么查?”

“当然是彻查!从乐工开始查!”太医令下去后,崔太后强装的坚强一下子没了,“阿宝!怎么会这样呢?一定是那些贱人要害阿宝!我的阿宝啊——”

“怎么查?”郑启如冰珠般的声音狠狠的砸在崔太后心头,“是查我大宋堂堂长公主,为什么会在夫孝期间,衣冠不整的和内侍服用五石散后,搂在汤泉中暴薨?还是查她为什么无端让一个太常寺的乐工当了内侍,还让这个内侍穿上细麻衣熏上奇楠香?”

宫侍们将常山从汤泉浴池中捞起来的时候,她和内侍身上都没有穿衣服,这也是郑启震怒的最主要原因。她要嫁人要养男宠,过了孝期后,难道还会有人拦着她不成?郑启说完后,不待崔太后有什么话,对牛静守吩咐道:“让陆家早点办了丧事!”

“唯。”牛静守领了郑启的命,匆匆退下。

“皇帝!”崔太后见郑启完全没有任何想要查清楚的意思,悲愤的喊道:“阿宝是你亲妹妹!”

郑启听到母亲的哭喊,脚步停下,但没有回头,“母亲,我不止有妹妹,还有很多女儿。”死的这么丢脸,难道还想要他大张旗鼓的查?皇家还要不要脸?陆家还要不要脸?阿妩将来还怎么做人?常山一死,她身边所有宫侍的资料就全到了郑启手中,除了那个乐工外,余下人全是崔太后安排的。

常山自作孽不可活,还有什么好查的?谁让她自作主张收了这么一个人?这件事母亲不是不知道,可她还是默许了,现在才后悔?她真以为常山是父皇不成,父皇留了一个被他杀了祖父父兄抄了全家的臣子在身边,还能得了那个臣子的忠心,她莫非以为常山也可以?

郑启的话,让崔太后原本就摇摇欲坠的身体,一下子瘫软在地。

“太后。”巩氏扶住了崔太后。

“知道的人都关起来了吗?”崔太后见到巩氏,情绪冷静了些。

“都关起来了。”巩氏说,在看到常山死状的时候,巩氏就有预感,那五名宫女都活不了了,故她当机立断把所有人都关在了一个小屋里,自己亲自收敛了常山,不假任何人之手。也算是对一种恕罪吧,随着年纪渐长,身体不好,巩氏就越信命理,总是不动声色的减少自己手上的罪孽,就生怕自己死后永世不得超生。

“那内侍底细查清楚了吗?”崔太后问。

巩氏说:“查清楚了,他们家世代都是乐工,父母早逝,只留下他和阿弟,他阿弟半年前得了伤寒死了。”

因为家里绝根了,所以才会杀了阿宝吗?崔太后紧紧的抓住了衣襟,暗恨自己的疏忽,“他就没有其他亲人了吗?”崔太后红着眼问。

巩氏心头一凛,“只有一个远房的堂叔,久不往来了。”她心中暗叹,这下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既然他琴技这么好,那他的堂叔先生和同门师兄妹弹得都不错吧?都让他们下去继续伺候阿宝吧,还有行宫的那些下人,伺候不好公主,留着有什么用。”崔太后说,阿宝死前的模样绝对不能传出去!

即使巩氏心里已经有准备了,可听到崔太后的话,还是吓白了脸,半晌才呐呐的应了。

“还有阿宝的丧事,我不能让阿宝就这么凄凉孤单的走了。”崔太后喃喃道。

常山突然暴毙的消息,传到吴郡的时候,把陆止和陆希都震住了。

“薨了…”陆止不可置信的重复了一遍,在她心目中常山属于祸害遗千年的那种,居然死了?老天终于又开始眷顾陆家了吗?

陆希先是一惊,随即想起了什么,等长伯说完话后问:“怎么会暴薨的呢?”陆希面上不动声色,心却扑扑跳的厉害。

长伯建康传来的消息详细的和陆止陆希说了一遍,听说常山是死在皇家汤泉行宫的,而且是溺死了,陆希和陆止面面相觑,陆止问:“宫里太后怎么说?”常山会溺死?服侍她的那些宫侍都是摆设吗?陆止可不信。

陆希手都开始微微发抖了,她忙将手掩下袖下。

“崔太后已经病倒了,陛下让我们立刻举办丧事。”长伯说。

陆希听了,心头一松,陛下如此行事,显然是不管常山的死到底是不是意外,他都不准备追究了,没出事就好。不可否认,陆希在听到常山淹死的消息后,心里那块始终悬着的石头,终于彻底的落地了。果然爷爷说得对,能熬死自己的敌人,也算是一种胜利。虽然爷爷说的含义和她目前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但结果一样就好了。

陆止想起侯达当年也是淹死的,难免有些感慨,“皎皎,我们回建康吧。”

“嗯。”陆希点点头,虽然常山死掉,她并不伤心,但常山名义上还是她的母亲,守孝还是要守的。

陆希和陆止赶到建康的时候,陆家的灵堂已经搭起来了,哭声震天,常山是陆家的媳妇,但却是皇家的公主,故丧事一切皆由崔太后派少府之人来举办,陆希唯一的任务,就是陪着陆言和侯莹一起哭。

陆言和侯莹已经哭昏得几乎晕厥,尤其是侯莹都见红了,被太医令警告,不能再哭了,不然连孩子都要保不住了。崔太后下令两人回屋休息,陆希看着被丫鬟劝走的两人,头微微低着,她要是她们,才不会这样呢,她一定会陪着阿娘和耶耶走完这最后一程呢。

“皎皎。”陆止趁着空隙,塞给了陆希一个香囊,里面有安神的香料,“若是累了,你就去休息吧。”陆希要给陆琉守孝,无论做什么,她都不会阻止,但让她看着侄女给常山吃苦守孝,当孝女,她可不愿意,没见人家亲闺女都没守吗?

陆希收下了那香囊,“阿姑,放心吧,我有分寸的。”这半年她在吴郡调养的不错,身体早就恢复了,来之前她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七天她还是能忍的。她不是陆言和侯莹,她们哭晕别人信,但连她都一起哭晕了,有谁会信?旁人又怎么看陆家?现在没法子重振陆家往昔的辉煌,但她也不会让陆家的名声坠下去。

更何况宫里还有崔太后,陆希再听到常山公主死后,崔太后居然要行宫所有宫侍侍卫和七十八名太常音声人为常山殉葬的时候,就认为她疯了!她可不想在这种时候,入了疯子的眼。只要有心,什么时候不能偷懒,何必做这么明显落人口舌的事呢?横竖是最后一次了,她出孝后,就可以嫁人,可阿姑阿劫还留在京里,她十年都忍了,可不想最后时刻功亏一篑,就当还侯莹那时候当孝女陪耶耶最后一程的情分。

高皇后听说,陆言和侯莹都晕过去了,常山灵前居然只有陆希一人按礼守着的时候,叹息道,“这孩子也不枉费大家疼她一场。”

宫中崔太后也一下子病倒了,她倒是想去陪女儿最后一程,但众人都不让,常山是女,崔太后是母,没有母亲为女儿守孝一说,再说常山是臣,而崔太后是太后,就更不行了。侯莹见红后,众人都不许她继续当孝女跪在常山灵前,陆言醒来后,不顾乳母的劝阻又替母亲守灵了。

许是因为心中没什么悲伤,陆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头七,常山快出殡的时候。出殡前崔太后郑启和高皇后都来了,崔太后看着形容憔悴走路都让丫鬟扶着的陆希,神色复杂,最后抬手轻轻摸了摸陆希的面颊,“好孩子。”

陆希默默的垂泪,不是她不想说,而是真说不出“这是我该做的”这种话,而崔太后也没想听她回复,匆匆的丢给了陆希一句话后,就急急的去看女儿了。

众人将常山搁得高高的棺木抬下,陆言无力的躺在乳母怀中,哑着声音一声声的喊着阿母,侯莹想哭,但又念着肚子的孩子,牙齿紧紧的咬着下唇,唇角已经隐有血丝冒出。

“皎皎,一会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冷静,知道吗?”陆止趁着众人不注意,悄声对陆希说道。

“什么事?”陆希抬头望着陆止,心头浮起不好的预感。

“常山可能和你耶耶要合葬。”陆止说着刚刚从豫章口中听到的消息,是崔太后在宫里足足绝食了三天三夜,才给女儿争取来了的。

崔太后要这么多人殉葬的事,遭到了众臣们的激烈反对!时下殉葬之风,并未完全消除,先帝驾崩后,也有后宫妃子殉葬或是当陵园妾*,但人数也不过数十人而已,常山长公主焉能超过先帝?且人数众多,太伤天和,更别说行宫侍卫很多武官并且是官家弟子出生,他们的家族都不会允许自己精心的培养弟子,却为一个不知所谓的公主殉葬。

就是郑启也不赞同,杀掉那些看到常山死状的宫女,保存皇家的颜面可以,但其他人,他一个都不答应,甚至驳回了崔太后要求大办常山葬礼的要求。她对社稷有何益处?崔太后见自己所有的要求都得不到允许,最后绝食了三天,总算得到了郑启的允许,让常山和陆琉合葬。

就算之前就想过这种可能,陆希咋听到豫章的话,还是狠狠的咬住了下唇,隔了半天才道:“阿姑,你放心,我有数的。”她都能忍着给常山守七天灵了,这件事她也会忍下去了。陆希微微仰头,没事的,她会活的比他们都长的。爷爷和她说过,机会总归会有的,但那些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前提,就是要活的比别人更长,她只要活着,总会有机会的。不能明着来,她就偷偷来,她不信她不能成功!

常山长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初封高邑公主,母武皇后崔氏。下嫁侯达,达醉而游湖,陷而卒。更嫁陆琉,琉卒于南安县山崩,主悲伤不能己,服寒食散,发散至菱湖,溺而薨。与琉合葬于齐陵。

常山出殡后,郑启第二天就下了一道圣旨,正式册封了阿劫为齐国公,同时把崔陵调到了安邑去当县令,顶巩扬空出的缺。县令和黄门侍郎都是六百石的官职,安邑又是富县,对其他人来说,定会欢欢喜喜的上任的,但崔陵之前的官职,可是皇帝的亲信,比十个安邑县令都要贵重多了。他还没陆琉那么好的运气,走之前还让皇帝夜宿,又派专人护送。郑启皇命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被贬了。幸好崔家宫里还有崔太后,又有一个即将当驸马的崔振,不然就门庭冷落了。

安邑县的事,也彻底的查清楚了,司州牵扯进此事官员不少,光是被判斩首的官员,就有数来名,还有十几名被革除官职永不录用的官员,谢药就是其中之一。贪官被斩首的时候,建康不少人拖儿带女的去围观了,陆希对古人强大淡定的承受力表示佩服,她也恨贪官,但让她去看着那些人被活生生的砍头,还是算了吧。

陆希在建康等常山断七的时候,司漪和王直来过一次,两人已经成亲了,两人准备一起去蓟州。司家的最后判决也下来了,司长史原本要徙刑三年,但他年纪大了,且有病在身,就免了他的刑罚,但司氏祖孙三代人的官身全部夺了,永不不能再当官了,司家现在是彻底的平民了。

司长史在听说陆琉逝世的消息后,他又晕厥了过去。醒来后,就滴水不沾,说是要下去给老大人袁夫人赔罪,司明带着儿子儿媳妇和儿孙跪在他面前,他也无动于衷。最后还是司澈求到了陆希处,陆希派人传话,让他和司澈一起照顾阿劫,他才肯慢慢进食。陆希安排他们去芦苇荡居住,司长史是祖父祖母留下的老人,个性迂腐点,可对陆家的确忠心耿耿,阿劫身边也的确需要这样老人。

等常山断七后,陆希就和陆止一起回吴郡了,陆言照样回宫里去陪崔太后。

陆希走的那一天,陆言站在门口,沉默的望着陆希,陆希也不说话,自常山和陆琉合葬后,两姐妹每一次见面,都是相顾无言,然后各自走开。

陆止见状上前,对陆言道:“阿妩,天气冷,你也早点回房吧,别着凉了。”

陆言点了点头,转身往屋内走去,在跨入门槛后,她轻而缓和的说:“保重。”

陆止和陆希此时已经在丫鬟的搀扶下,进了犊车,根本没听到陆言的话。

陆言扭头对乳母说道:“我们回宫吧。”

“好的,小娘子。”

车轮在平滑的青石板上缓缓滑动,陆希扭头望着庄重威严齐国公府正门,对这个相当于她成长的地方来说,她以后就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了。

“皎皎。”陆止伸手轻轻的握住了侄女的手,“事情都过去了,一切都会好的。”

陆希对陆止一笑,“是的,一切都会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卷完结,下章高严就要回来了,皎皎也长大了,不再是旺仔小馒头了,两人可以结婚了。。。

陵园妾,就是守帝皇陵墓的宫女,那些宫女有些会被册封为妃子,她们此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像伺候活人一样,伺候死去的皇帝。

我看到大家对崔太后的武皇后陆皇后的武昭皇后的谥号有疑问,是这样的在汉代的时候,很多皇后都没有自己的谥号,都是随着自己皇帝老公的谥号。

比如说汉光武帝的两个皇后,郭圣通阴丽华。郭圣通后期被废掉了,可史书上还是称呼她为光武郭皇后,光武是刘秀的谥号。而阴丽华是自己的谥号“烈”,加上刘秀的谥号,她就是光烈皇后。比如说卫子夫,她被废掉了,等她孙子刘询上位后,就给她加了一个谥号“思”,史书上就称呼她为孝武卫思后,孝武是刘彻的谥号。

武昭皇后的谥号,一开始是“昭”,是郑裕给老婆加的谥号,然后郑裕死后,他的谥号叠加,最后变成“武昭”。武皇后崔氏,就是说崔氏本身没有谥号,只是跟着郑裕称呼的。就这个,大家就可以看出,她的皇后尊称肯定是死后追封的,而且不是郑启,如果是郑启,既然都给追封生母为皇后,起码应该再加一个单独的谥号。

有人问,皇帝的小妾可以追封皇后吗?是可以的,有皇帝老公在爱妾死后追封的,也有皇帝儿子在母亲死后追封的,也有皇帝孙子在祖母死后追封的,这些都挺多的,不仅仅是清朝。清朝的皇后,其实也大部分都是死后追封的,生前都称呼太后的,当然清朝会出现两宫太后并列视为理所当然的情况,这在汉家皇朝貌似不多见,而且每次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宋神宗的德妃,宋哲宗的生母朱太妃,生前有高太皇太后向太后在,所以一直被称太妃,而不是太后,可死后依然被宋徽宗追封为钦成皇后。连李陵容这样的,老公生前连个名分都不给的人,最后还是被儿子尊称为礼同太后的太妃孙子即位后变成太皇太后,最后追封文太后。崔太后在郑裕生前好歹是贵妃,原配陆皇后早逝,她还是熬了好几年太妃,才变成太后,将来无论哪个皇孙即位,都是她的孙子,会追封祖母为皇后,并不奇怪。

☆81情书

早春的城外,春意还没漫透,柳树先绿,春风徐徐的吹来,还带着晚东的丝丝寒意。官道上驰来一队骑兵,约有十来人左右,他们时而策马疾驰,时而勒缰缓奔,让骏马稍稍休息一会。

“郎君,前面有个茶棚,我们休息一会吧。”一名骑兵策马上前,问着走在最前面的一名青年男子。

那男子望了望天色,近侍道:“郎君,最多还有半个时辰,就能到吴县了,我们歇口气,也让马休息下。”

男子闻言点了点头,翻身下马,牵着马往茶棚走去。

“诸位军爷,里面请。”茶棚的老翁点头哈欠的迎接着众人,心中叫苦不迭,怎么会来了这些阎王爷呢?若说他们开茶棚食肆的,最怕就是遇上这种军爷,不过这里一代都是陆家的地盘,一般也没有官员敢在此处猖狂。

“老翁,打些干净的水来,给我们马喂些水。”近侍从怀中掏出一袋子铜钱,递给那老翁,和善的笑容让茶棚老翁心一定,看来这批军爷不是闹事的人。

老翁接过钱袋,一掂重量,心中暗喜道:“军爷放心,我们这儿的水都是上好的溪水,特地滤过的,干草也是去年新晒的芦苇嫩草,还有豆饼…”老翁颠颠的将自己棚中的饲料捧了过来。

近侍挑眉抓起半块豆饼,仔细看了看,对带着斗笠的青年说道:“郎君,这里的豆饼的确不错,要不给马吃点?”

那青年微微点头,取下了斗笠,茶棚中的众人顿时眼前一亮,好个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的美郎君,只可惜眉宇间冷意,让人不敢心生畏惧。那些兵丁也没让老翁伺候,亲自去旁边的湖中打了活水,只借了老翁的炭火,烧起了热水。行军在外,他们一向谨慎,只接活水,省得哪天吧被人放倒了都不知道。

“老孙。”朗朗的笑声从茶棚外传来,一名须发皆白面色红润的老人驾着一辆牛车在茶棚外叫道:“拿几把草来,我的老伙计该饿了。”

“你这老头怎么来了?”茶棚的老翁老孙笑着拿了几把干草放在了牛面前。

“我去芦苇荡呢。”老农扇着草帽咧嘴笑道:“陆郎君让我过去。”

“还是你这老头运气好!”老孙笑着打趣了他一句,“不就是会种个地吗?居然让司郎君看上眼了。”

“嘿嘿,托福托福!”那老农笑道,“要说你也不错啊,没有陆郎君,你也开不出这个茶棚。”

“哈哈,也是。”老孙笑道,“没有陆家,每天光是这些草料,我就不知道该从哪里拿了。”

冷面美郎君听到“芦苇荡”和“陆家”的时候,忍不住微微偏头,听着这些老农笑赞陆家仁厚,不仅用极低的价格租借他们耕牛,还会免费送他们产量的良种,甚至还允许他们家的孩子交少量束脩就能去学堂旁听…

“老翁,你说的陆郎君是谁?”王直烧好了热水,起身问两位老翁道。

“呵呵,军爷是从外面来的吧?”老农笑着说。

“老翁好眼光。”王直微笑点头。

“哈哈,我老头子那有什么眼光,只是附近除了外面来的人外,还有谁不知道陆郎君就是陆家大少君齐国公!”老农说。

阿劫小郎君?王直一愣,若是他没记错的话,阿劫小郎君今年也不过才六岁,能做出这么多事吗了?“老翁见过齐国公?”王直问。

“军爷你说笑了,齐国公是何等人,怎么是老汉能见的?”老农说,“老汉见的是陆郎君的管事。”

王直回头望向高严,高严喝了热水,等马吃完草料休息完后,起身道:“走吧。”

“唯。”军士们立刻跟在了高严身后。

高严翻身上马,自从先生丧礼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建康了,足足有三年都没有见到皎皎了,自两人认识后,他就没有离开过皎皎这么就,思及此高严便恨不得立刻飞到皎皎身边。

早春的芦苇荡一扫冬季的颓败,鲜嫩的绿意随着春风染上芦苇,半空中响起了春燕的呢喃,暖阳明媚,天空纯净的仿佛一块清透的蓝宝石。养了一个冬季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挺着大大的肚子游动着,想给自己孩子找个舒适的新家。突地一张渔网撒下,不少鱼儿们摇着尾巴逃走了,但还有几条特别呆憨的傻乎乎的落入了渔网中。

渔网一到岸上,鱼儿就拼命扑腾着身体,努力的要逃回水里,肥嘟嘟的小胖手对准一条看起来最大的一尾鱼,头尾一抓,“阿姑!阿姑!看大鱼!”粉妆玉琢的小胖娃笑眯眯的朝岸边跑去。

岸边一竹凉亭中,一素衫少女凭栏而坐,亭下两名垂髫小鬟在一丛迎春柳下烹茶,而听到胖娃娃中气十足的叫唤,少女莞尔,毫不吝啬的夸奖侄儿道:“阿劫,真厉害!”

“咯咯——”阿劫将鱼丢给侍女,张开手臂,就要往少女身上扑。

“小郎君,先洗手。”侍女连忙将阿劫拦住。

阿劫嘟了嘟嘴,但还是乖乖了洗了手,才凑到了阿姑面前,“阿姑,我们今天吃我抓的鱼好不好?我想吃烤鱼。”

“好。”陆希笑着搂着他,“一会就你亲自烤。”陆希早看出来了,他哪是想吃什么烤鱼,就是想玩而已,不过平时阿劫的课业已经够紧张了,难道出来玩,陆希也不忍心拘着他。

“那阿姑我能不能去骑马呢?”阿劫双目亮晶晶的问。

“唔,要让耿叔带着你。”陆希说,耿叔是教阿劫习武的武师,也是陆家的部曲。

“好!”阿劫听了开心的跳了起来,“我这就去找耿叔!”

陆希摇头失笑,“姑娘。”春暄笑着走了进来,递给了陆希一封信。

陆希接过,是高严的来信,她心中暗暗纳闷,她写给高严的信,前天刚送出去,怎么也应该一个月后才有回信吗?难道有急事?陆希忙拆开信件,“皎皎卿卿,不得卿书已一月矣,吾思卿欲狂,昨夕吾于梦中见卿,卿对吾嫣然焉…此夕吾心,卿知之乎…皎皎,吾等阔别三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蓟吴之身…”

陆希慢慢的从头到尾把这封长长厚厚足有千把字的信看了一遍,终于在最后看到了重点,“吾不日将归矣!”前面近千字,高严反复唠叨了一件事,就是他想自己想的做梦都梦到了,然后起来写了这封信,顺便谴责了下自己,写信不够勤快。至于那些肉麻的词语,陆希早就淡定了,反正只有这厮想不到的,没有这厮写不出的,做梦梦到自己,陆希撇嘴,他有做梦的时间吗?

“恭喜姑娘。”春暄等陆希看完信件后,对她屈身笑着恭喜道。

“怎么了?”陆希问。

“前日京中来信,说是郎君如今已经是郡尉了。”春暄说。

“郡尉?”陆希眼底闪过一丝诧异,“怎么这么快?”郡尉名义上是一郡太守的佐官,但实际上他就是一郡的军事掌管,尤其是涿郡这种近乎军事化的边境重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郡尉的权利从某些程度来说,甚至比太守还高。陆希一直认为高严迟早会做到郡尉,但不是现在。毕竟高家的高囧,目前是奉车都尉,和郡尉一样都是秩比二千石的官员,怎么说身为弟弟的高严,都应该要比哥哥低上那么一些,高囧不仅是天子近臣,还是驸马。

“姑娘,你还不知道吧?今年一开春,羯族就来犯了,郎君一口气打了两个胜仗,灭了羯族一个小部落,而涿郡的前郡尉年纪又大了,告老还乡了,所以陛下才会册封郎君为郡尉的。”春暄笑着说,对她来说高严官职越大,她就越为陆希开心,“这下还有谁敢嘲笑姑娘是被人逼着嫁出门的!”春暄忿忿的说。

陆希皱了皱眉头:“以后别说这样的话了!”高严是武官,他走到现在每一步都是靠自己在战场上真刀实枪拼出来的,陆希支持高严,可不代表她不担心他!如果可以,她巴不得高严可以和很多官员之子一样,靠着祖荫当个官,两人悠闲舒适的过一生,哪怕像元尚师和高元亮一样,当个没危险又是天子近臣的官也行。可高严拒绝了,看着高严那熠熠生辉的双眸,陆希知道他的心思,他看中的是刘毅那个位置。陆希没有立场拒绝,他是在为两人的将来奋斗,她能做的就是陪着他一起走下去。

“我知道了,姑娘。”春暄也不是轻浮的人,可随着高陆两家婚礼的临近,各种风言风语都传出来了,不少人都对陆希下嫁给高严幸灾乐祸,甚至更恶毒的还有传出,丧母之长女不娶,天煞孤星绝配恶日鬼子…种种的传言,让春暄忍无可忍。

“外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不过只是说说而已,又不会掉一块肉,何必这么在意?”陆希对外面的传言也略有耳闻,她不过一笑置之,压根没放在心上,反正日子是她过的,她觉得开心就够了。

“姑娘——”春暄刚想说什么,突然眼睛瞪大了望着陆希的后方,“高少君!”

陆希下意识的回首,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反应,就眼前一花,然后整个人被人一把搂在了怀里,“皎皎!”暖暖的气息附在她的额头,“我们终于再也不用分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新卷开篇,有些后面的情节,细节部分还想好好考虑下,所以写的有点慢,今天又出去了一天,回来快十点,接着早上码的再写了一点,就想先睡了,明天好好再整理一遍。。。但总觉得似乎还有点事没做,刚刚突然醒过来,匆匆爬起来,打开电脑一看口 果然忘了设定时间了 o(╯□╰)o

推荐种田文:村里有朵霸王花

☆82流言

熟悉的声音让陆希有些不可置信,信刚到人也到了?可硬硬的胡渣刺得她额头有些发痛,陆希头微微往后仰,“阿兄?”三年的磨砺,让高严彻底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气质越发内敛沉稳,脸也比之前更消瘦了些,不至于面带风霜,可也看得出吃了不少苦。

高严凤眸一眨不眨的望着陆希,抱着陆希的手掂了掂,满意的发现比自己走之前重了些,脸色也比之前红润,看来这三年没糟蹋自己身体,听到陆希不可置信的话,高严脸上笑意欲浓,“皎皎,我回来了。”

“阿兄,你瘦了。”陆希手忍不住抚上他的脸。

“皎皎,比以前更漂亮了。”高严低头额头抵在陆希的额头,亲昵的说。

陆希被他的举动弄的红了脸,她可没忘了身边还有春暄呢,她目光一转,却发现四周已经无人了。

“放心吧,这里没人。”高严知道她脸皮薄,如果下人在,肯定不让自己亲近,一早就让近侍将周围的人全部遣散了,他紧紧的搂着陆希,口鼻间萦绕着淡淡的熟悉的幽香,只觉得紧绷的心神一下子放松了下来,“皎皎,我好想你。”他低声道。

陆希没回话,但身体往高严怀里蹭了蹭,高严将她搂的更紧了,这三年间,他无时无刻都想回吴郡见皎皎,但还是被施先生劝下了。施先生说,皎皎还在守孝,他回去也于事无补,还不如趁着这三年好好的立业。当今陛下正值盛年,大宋经历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国运越发昌盛,宋又和魏交好,羯族近期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但小摩擦定无法避免,此时正是他立功的最好时间,涿郡郡尉年老体弱,终有退下的一天,只要他三年好好打上一场小胜仗,涿郡郡尉告老还乡后,凭借高家的能力,他定能当上郡尉。

高严听了施先生的话,耐着性子忍了三年,施先生预料的果然没错,待涿郡郡尉告老还乡后,陛下果然让他升了涿郡的郡守。高严很清楚,光凭高家的影响力,不可能让他这么年轻就当上郡尉,毕竟高家还有高囧,家族不可能向培养高囧一样培养他,他还是沾了皎皎的光,才能让陆家这么为他费心思。高严心知肚明,陆家现在明显是把心思全部放在他和陆纳身上了,高严不会为了所谓的自尊而拒绝,他要给皎皎好日子过,光凭他自身能力,想要在这个出身决定一切官场,起码要多走十年以上的弯路,他没那么多时间。陆家帮他,同样他也会尽自己所能的维护陆家。

“阿兄?”陆希见高严迟迟不说话,疑惑的抬头。

高严对着她微微而笑,“皎皎,我们以后永远都不分开了。”

“嗯。”陆希听到高严的话,妩媚的桃花眼轻轻的一弯,波光潋滟,高严不由屏息,皎皎真得长大了…

“啾啾——”婉转的鸟叫声响起。

高严手一松,让陆希坐回了自己的位置,“有人来了。”

“谁?”陆希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马蹄声,她嘴角一弯,“是阿劫吧。”

“阿姑——阿姑——”阿劫被一年轻少妇抱着,骑在一匹骏马上,“快午时了,我们烤鱼吧。”这名少妇是高严近卫的媳妇,高严的近卫大部分都住在芦苇荡,此女也是军户出生,从小跟着父兄习武,等闲五六个壮汉近不了她身,是高严特地选出来保护陆希的女侍卫,一见高严,她立刻翻身下马,又把阿劫抱下马后,才对两人恭敬的行礼,“郎君大娘子。”

“阿姑。”阿劫眨着大眼,好奇的望着高严。

“阿劫,叫阿叔啊。”陆希柔声对阿劫说,“你不是想和送你小马驹的阿叔玩吗?就是这个阿叔送你的小马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