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我大宋格外优待士大夫,尤其是词臣,所以宰相递笔、副相捧研磨墨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儿啊…

蔡绦:爸比,什么事呀?蔡京:今天爸比写制词的这段视频你要反复看,以后记到笔记里,告诉后人,做公知要来宋朝。

第40章 落职

蕙罗大病一场,迷迷糊糊地被人从福宁殿拖回了尚服局,抛在以前和冯香积住过的小房间里。一连多日像被人遗忘了,无人来探视,只有香积每日照顾高热不退的她,端茶送水,料理饮食,悄悄地为她煎药。

卧床多日后,蕙罗渐渐恢复意识,问了香积,才知道此间发生的事:

端王赵佶即位,请皇太后向氏垂帘听政。皇太后推辞说长君聪明,不须如此,赵佶坚持,皇太后“勉强答应”,垂帘听政。

皇太后主动提出,追封今上生母陈贵仪为皇太妃。

皇太后以“侍疾无状”为由惩罚先帝身边众女官、宫人:正七品司闱、司正、司赞分别降为正八品掌闱、从七品典正和典赞;才人韩锦儿降为无品阶的红霞帔,并将被送去为先帝守陵…

“奇怪的是,在先帝生前就因侍疾无状被太妃责骂的崔小霓反倒什么事都没有,还到太后宫里去做事了。”香积不解地摇头。

蕙罗心下有些明白此中原委,但没接香积的话,只是问她:“我呢?是不是也要去守陵?”

“还好,太后原有此意,但杨先生极力劝她,说你并未为先帝侍寝,且香道有过人之处,留在宫中还有用。听说官家…就是十大王…也帮着说了几句好话,太后才同意留下你,”香积说到这里看看蕙罗,放低了声音,“但削去你从七品典饰之职,命仍旧回尚服局做无品阶的内人。”

蕙罗点点头。这个结果已经比她预料的要仁慈多了。醒来后她陆续想明白了之前的事,知道自己那一夜被卷入了宫廷政变的暗流中,如今她倒是很诧异,为何他们没取自己性命。

她很快想起自己被禁闭那一夜的同伴:“简王呢?他可还平安?”

“他很好呀,”香积答,“官家进封简王为蔡王,食邑俸禄都有增加。还进封莘王为卫王,睦王为定王。大家都称赞官家仁爱友悌,堪为万民表率。”

“不过,蔡王在先帝小敛那天哭得真伤心。”香积叹叹气,“其他几位大王眼泪都没怎么掉,官家走到蔡王面前,又是执手又是拍肩地和他相对恸哭。但官家虽然哭,却还是有节制,会注意仪态,蔡王就完全哭得像个孩子,最后拨开官家的手,伏在先帝身边久久不肯离去。”

还有太清楼的事,不知外间如何议论…蕙罗踌躇许久,还是未问出口,而香积也完全没提。蕙罗恢复正常工作后留意观察,却也未曾听到任何风声,想是那一夜的事有人遮掩,并未流传开来。何况蕙罗下楼时面目遮挡严实,大内中看见她那日形状的,也就杨日言与带去的几个心腹内臣,尚服局内人一无所知。

自己私下拜祭赵煦那一天,蕙罗也哭得像个孩子。

那日她悄悄携了茶酒、几炷香及赵煦用过的香品,来到人烟罕至的蜂场,点了香朝赵煦灵柩所在的方向跪拜。他与自己说过的话好似一句句随风吹来:

“伺候我这样的人,很脏罢?”

“你们司饰内人都极爱洁净,那我就偏要恶心你。”

“被你这样的丑姑娘嫌弃,才更令人郁闷。”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我却很难拥有一位真正的朋友。”

“但过几年,你散发的或许就不仅仅是安息香的味道了。那时,你会是什么样的呢?”

可惜,他真的看不到了。未料那晚论香,竟然于此永诀。

蕙罗大悲,一壁奠茶酒一壁掩面恸哭,哀不自禁,伏拜于地。

良久,忽听人在身后说:“好了,收声罢,再哭会有人来。”

蕙罗回顾,赵似出现在她迷蒙泪眼涟漪后,面庞消瘦,颇为憔悴,但目光镇静,已无哀戚之色。

蕙罗稍抑悲声,但仍忍不住地抽泣。

赵似走到她身边,亦朝她设下的香案叩首伏拜,然后起身对她说:“哭过之后,把眼泪擦干,别让人看出你是真的悲伤。否则,你也许会被送去守陵。”

“这有何妨?”蕙罗呜咽,心道:不过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罢了。

“怀念一个人有很多方式,放在心里即可,不必去守着他的坟墓。”赵似目光投向她身后的残雪荒草,“何况,他们只是想把守陵人慢慢埋葬。”

蕙罗悚然一惊,养母独守青灯的身影重现于心。细细品味赵似的话,回忆起出现在永裕陵时幼年的他,不由暗想,他那时小小年纪,见到陈娘子便已明白了这道理了罢?当时只道他冷漠,未曾想他是在用明净的眼睛观察这世间万象。

这一语似揭开了往昔夜幕的一角,符合蕙罗心底隐约的猜测,但其中深邃漆黑,令人望而却步,她一时又不敢探寻深究。

“宫里不适合你,别忘记你的香药铺。”赵似又道。

蕙罗黯然苦笑,然后想起问他:“大王怎么又到这里来了?”

赵似居然略显局促,想了想才回答:“这里人少,我没事会常来走走。”

蕙罗被免职,接替她出任典饰的是个她意料之外的人——原福宁殿的内人周妩儿。

岂止蕙罗,所有尚服局的内人都觉得惊讶,议论纷纷,说周妩儿并非尚服局出身,只是随蕙罗在福宁殿学了几天香道,竟然就能忽然被擢升为从七品典饰,位在众多学艺多年的香道内人之上。

“是太后的旨意。”林司饰私下告诉蕙罗等人,“想必是做过什么讨太后欢心的事。我们也不必多问,事已至此,就协助她做好职事罢。”

蕙罗倒是有几分明白了。赵煦命她去圣瑞宫召赵似时,周妩儿在寝阁外的耳房内薰衣,想是听到动静,走到窗边偷听到自己与赵煦的对话,随即把信息传递给太后的人,导致了太清楼之事。

但她原本不是恋慕赵似的么?想来大概是赵似说不希望龙脑被她糟蹋了,她怀恨在心,所以转投对她和颜悦色的赵佶阵营。蕙罗想起赵似,心下又是一阵叹息:他果然本性纯良,却太过耿介,每每刺伤人而不自知,以致先帝身边人大多都被赵佶笼络了去。

其实自己,也差点罢?按理说赵佶是妈妈的儿子,自己也曾为他所吸引,恋慕过他,甚至到如今仍不能坦然面对。却为何他做了皇帝,自己竟有些失落?

这个念头令她羞恼不已,又颇有几分感伤。他惯于隐藏在夜色中行事,无论是政事还是情事,应该是讨厌他这点罢…蕙罗捶捶头,阻止自己再想。

典饰在尚服局地位仅次于尚服和司饰,有支配无品阶内人的权利。周妩儿显然对蕙罗大有敌意,让她做大量搬运、洒扫、洗刷、研磨香药这种初级内人做的体力活,有时又故意折腾她,让她频频往返于内藏库和尚服局之间取香药,每次只取一种,取来又说不对,让她再跑一次。几次三番,颇引尚服局内人侧目,私下议论大都为蕙罗抱不平。蕙罗心知必是当初在福宁殿颇受皇帝眷顾,赵佶赵似都对自己友好,难免令周妩儿嫉妒。眼下她做典饰,自己若与她争执易生事端,便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默默承受她的刁难。

一日,周妩儿竟把赵佶的衣裳交给蕙罗,黑着脸道:“夜间仔细把这些衣裳薰好,我平旦时来取。”蕙罗答应,周妩儿想想,又语含威胁道:“务必做好,且不得告诉别人这事是你做的。称若有差池必受重罚!”

蕙罗诧异:周妩儿一向注意在皇帝亲王面前表现,如今为皇帝薰衣这种荣耀且亲近之事竟不亲为,却为何会让自己来做?

后来还是香积打听到原因:“她那几下子香道功夫原上不了台面,如今的官家却是此中行家,两天就看出她技艺不行,薰衣香味不正,准备换人。周妩儿辩解说是香药成色不好,苦求官家宽限两天,若再不好便自己请辞。然后,她就来找你了。”香积笑道,“若我说呢,你不如故意别把官家的衣裳薰好,就让她受罚请辞,岂不大快人心?”

蕙罗含笑摆首:“这招阴损,万万不能做。”

蕙罗还是遵命认真薰衣,每晚薰好后交给周妩儿带走。过了数日,周妩儿心情大好,带来饮食果子若干,请尚服局内人品尝,说是官家赏赐的,另分了些钱给几个主要助手,唯独不给蕙罗。

香积不忿,与几位内人议论此事,说官家衣裳是蕙罗薰的,蕙罗的功劳全被周妩儿占去了,她竟还这样刻薄对待蕙罗。偏有人传给周妩儿听,周妩儿大怒,冲来找香积,劈头劈面地扇了她几个耳光,让两个仆妇棒责香积,再命她跪地面壁思过,威胁她再敢胡说薰衣之事就请太后逐她去守陵。

那日蕙罗又奉命去内藏库取香药,回来时见香积面颊红肿,背上腿上皆是青紫伤痕,顿时心酸落泪,抱起香积问原因。香积哭诉,道:“周妩儿心狠手辣,将你我害成这样,若再纵容,不知她以后还会做出何等祸害人的事。只是她是太后的人,就算有人揭发她让你薰衣以争功之事,恐怕太后也不以为然,不会动她。”

蕙罗颔首,将香积和自己的眼泪都拭干,道:“偷来的终究是偷来的,变不成她的。我的东西,若要收回,她能奈何?”

第41章 传香

此后蕙罗再给赵佶薰衣必在香药中添加零陵香。赵佶所用皆合香,薰衣香药原有配方中若无零陵香,蕙罗便添一分,原有配方中有,则按比例再添一两分。所加分量较少,只有嗅觉灵敏、精于香道的人才闻得出与原配方的差异,周妩儿自然是发现不了的,依然每天拿添加零陵香薰好的衣裳去向赵佶邀功。

有一天,当蕙罗在朱栾蒸笺香上也添了零陵香后,周妩儿带回一匣香药,和衣裳一起递给她:“这是官家亲自配制的香药,要我们今晚用,且须在丑时薰好送去。你子时薰好了给我,我丑时之前便送到福宁殿去。”

蕙罗打开匣子,见此香圆如芡实,金箔为衣,一匣十丸,一闻便知赵佶是按名臣韩琦家传的方子配的浓梅香,用的是黑角沉、丁香、腊茶末、郁金、麝香、定粉、白蜜,但其中丁香比例与配方不符,多了两分。

她凝眸想想,微笑问周妩儿:“官家特意嘱咐,说必须在丑时薰好么?”

“对。早作准备,尽快薰好我尽快送。”周妩儿言罢又瞪她,“你莫不是还想偷懒,歇歇再做?”

蕙罗摆首:“当然不是。我会按时薰好,给典饰送去。”

蕙罗子时之前便薰衣完成,交给了周妩儿。然后等到丑时,悄悄自尚服局出来。尚服局位于大内东部,蕙罗一路往西,走到后苑东门,伸手一探,见此门果然是虚掩的,便进去,径直走到了往日与赵佶说过话的梅林。

踏着月光穿行于梅林疏影暗香中,蕙罗不时四顾,并不见赵佶人影,不由疑心自己猜错。稍待了片刻,正在想是否该回去,忽见远处有闪光动,有人提着一盏宫灯朝梅林走来。

蕙罗隐身于晦暗处,着意观察,看出来人是杨日言。而他亦在林中驻足,看看两侧,轻声唤:“蕙罗。”

蕙罗现身,低声答应。杨日言微微一笑,道:“跟我来罢。”

杨日言带蕙罗走向迩英阁,那是皇帝召文臣入对,或处理政务的地方。两人走到侧门边,见正门前灯火颇亮,却是太后正从阁中出来。杨日言忙示意蕙罗避于门后。

太后一壁向正门走,一壁含笑对身边司宫令秦氏说:“官家勤笃,才即位就连夜批阅奏疏,真像他爹爹神宗皇帝。”

司宫令微笑欠身:“神宗皇帝当年常省阅文字至深夜,左右未尝有妇人,而今官家精厉忧勤,恰如神宗。”

太后颔首,带着笑容满意而归。

待太后走远,杨日言将蕙罗引至迩英阁内。蕙罗见赵佶正坐其中,面前案上一半是太后刚才送来的夜宵点心,一半是堆积如山的奏折章疏。

杨日言复命后退出。蕙罗看看赵佶身着的浅黄褙子,然后垂目举手加额,跪下,手背触地,倾身伏拜,向赵佶行庄重的手拜礼。

赵佶端然受了,看她平身,再笑道:“长因蕙草忆罗裙,果然薰衣的是你。”

蕙罗薄露笑意,欠身不语。

零陵香别名蕙草,衣香中有理无理都添加零陵香,犹如在香药上署名。

“你是如何想出这个法子,让我每次穿上衣裳闻到香味,都会想到,这是蕙罗薰的?”赵佶问。

蕙罗低首答:“就如官家授我多添了鸡舌香的浓梅香,嘱我鸡鸣时分去梅林一样。”

丁香又名鸡舌香,鸡鸣时分即丑时。

赵佶大笑:“我怕你不明白,还特意嘱咐周妩儿丑时薰好衣裳送来,看来是多此一举了。”

蕙罗亦微笑:“官家若不点明丑时,恐怕奴家还是会多想片刻的。”

赵佶赞叹:“你如此聪慧,不枉当年母亲疼爱你。”

蕙罗闻言惊愕:“官家已经知道…”

赵佶点点头:“我也是不久前才听杨日言说的…你犯了大错,孃孃本不容你,日言来找我,告诉我你是姐姐的养女,且张茂则临终前嘱他对你多加照拂,求我劝孃孃放过你。”

于是在赵佶的周旋下,才有如今平安。真相大白,蕙罗心里一片空茫。这两个在她眼中做了不光明之事的人偏偏给了她太多关怀,还交织着养母的情分,是爱是恨,她一时辨不清了。

愣怔之后,她开口道谢,赵佶竖食指示意她噤声,然后起身过来牵她的手,柔声道:“妹妹,来,我给你看妈妈的画像。”

他牵他到书架边,取出一幅画挂好,果然是故皇太妃陈氏的写真。

“是日言画的,你说像不像?”赵佶问蕙罗,“她去守陵时我才四岁,记不太清她的模样了。”

蕙罗见写真上的母亲慈眉凤目,仪态端庄,和自己遥远记忆中的样子依稀有几分相似,却又并不完全重合。

“我记得妈妈经常微笑,就算有时锁着眉头想心事,看见我来也会马上对我笑。”蕙罗说,“这幅画上的她太严肃了。”

“是呢,我也记得她的笑容,笑起来左边脸颊会现梨涡。”赵佶道。

“对呀,是这样,”蕙罗肯定,又点评写真:“也把她画得太胖了…我记得她饮食量小,人很清瘦…但是很会做点心,我很爱吃,每次做了都是给我吃的。”

赵佶笑道:“我也吃过她做的点心…最好吃的是糖蜜韵果。”

蕙罗如遇知己般惊喜点头:“还有圆欢喜!”

赵佶也表示同意这观点。两人又并肩看写真,蕙罗叹道:“可惜写真不能有香,我记得妈妈衣裳上有淡淡的香气。那时年纪小,不知道她用的是什么香,长大后认识了香药,觉得这合香其中应该有沉香、龙脑和金颜香。”

“还有丁香、檀香和安息香。”赵佶补充。

蕙罗睁大眼睛:“官家还记得?"

赵佶苦笑:“那时我年幼,晚上睡觉常惊醒,每次醒来一唤她,她便很快过来安抚我。她离宫那天,吩咐我的乳保夜间穿她的衣裳,我床前不点蜡,醒来再唤她,闻见她衣裳上的香味,便以为乳保是她,所以乳保也长期用此香…”

说到此处他声音略有哽咽之意,目中也有泪光一闪。

蕙罗也听得难受,正欲出言劝慰,赵佶忽然神色一肃,收敛驿动情绪,正色问她:“所以,妹妹,既然我们有同一位母亲,你为何不帮我?”

蕙罗无言以对。

赵佶又道:“别的事也罢了,那晚先帝一言,事关我成败生死,你竟还只听他的,去给十二哥传递消息?”

蕙罗依然沉默。

“有人问你去哪里时,你还有机会,但你仍放弃了…”赵佶伸手托蕙罗下颌,迫她看他,“你知道若今晚坐在这里的是十二哥,我会怎样么?就算不提母亲,我平日那样待你,对我,你为何竟无半点顾惜?”

“给我下令的是我的君主。”蕙罗含泪视赵佶,缓缓道:“而且,他对我好,没有目的。”

赵佶幡然收回手,冷笑:“你认为,我接近你是有目的?”

蕙罗低首不语。

赵佶久久凝视她,须臾,叹道:“每人心中都有一个戏台,有缘相遇,棋逢对手,便仔细搭一出,何论真情与假意?”

见蕙罗不答,他又道:“你在尚服局的情形我让人打听过,你且回去,这次我会帮你,以谢你陪伴我母亲多年,但也仅限于此,以后不会再特意关照你,你在宫中是死是活,全靠你自己。”

言罢,他高声唤来杨日言,命他送蕙罗回去。待蕙罗行礼告退,随杨日言走到门边,他又命他们止步,再度开口,却又换了温和语气。

“霜冷露重,日言,扶我妹妹慢慢走。”他对杨日言说。

“张茂则先生临终前请我照顾你,”杨日言路上对蕙罗道,“他说,若你安然在尚服局做事,没有遇见皇帝或亲王,就让你自己过下去,若是遇见了,便要多留意,如有危险,务必保你周全。”

蕙罗拭泪,向杨日言道谢,心里对张茂则亦是万分感念。

“今上即位前夕之事,你会觉得我卑鄙罢?”杨日言恻然笑笑,向她解释,“我少年时便喜爱书画,有一天偷偷作画,管我的内臣发现,对我打骂一番,恰巧被路过的故皇太妃看见,她仔细看了我的画,加以赞誉,还把我引荐给神宗皇帝,做了福宁殿的侍者。所以,我愿意为今上做事。”

“故皇太妃和蔼仁慈,常行善积德,所以有此福报。”蕙罗轻叹,“知恩图报也是美德,我不会因此看轻先生。”

杨日言摆首:“惭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不如妹妹。”

次日,赵佶命周妩儿为他梳头。这项工作一向是赵佶潜邸的旧人做,周妩儿如今有接触皇帝发肤的机会,不由大喜,言笑晏晏地去梳。赵佶也故意与她说笑,以致向太后驾临福宁殿时正好看见周妩儿笑得花枝乱颤的样子。

太后顿时大怒,道:“国孝期间,你竟在官家寝阁媚笑,看来也是个狐媚惑主的下流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