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令,逐周妩儿出宫,让她削发为尼。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糖蜜韵果、圆欢喜二君:从此,我们在宋朝宫廷中的地位就确立了,并一代代传了下去…

镜头转向正在头碰头吃这两种点心的赵构和柔福。

赵瑗在拿着小票排队。

职场启示录:初入职场,迅速提高专业水平是硬道理,旁门左道终不能长久。

第42章 郑滢

大宋女官机构称尚书内省,其下分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司宫令总领后宫女官事,为正四品,以下为正五品的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其中尚服局四司为司宝、司衣、司饰、司仗,主管女官为正七品,司饰之下女官为从七品典饰和正八品掌饰。

每次皇帝驾崩嗣君即位尚书内省亦会做较大调整,曾侍寝的女官一律不得侍奉嗣君,或守陵或出家,未侍寝的援例也会放出一批,再提拔和增补新人。而今沈蕙罗落职,周妩儿被逐,林司饰提出自己年龄较大,也颇多病痛,希望此次被放出宫。周尚服见林司饰去意甚笃便同意了,将她列入申请出宫的宫人名单,但随即也为之烦恼:林氏一走,司饰司便无人主管,连可暂时代领主管的典饰都没有,君主更迭之时事务最多,若无人领衔,司饰司必一片混乱,无法正常运转。

于是周尚服列出几个司饰、典饰候选人,去与司宫令秦氏商议,望司宫令定夺。

司宫令笑道:“此事我正欲与你说呢。太后娘娘有意将郑滢、王湲两位押班转至尚书内省领职,我见别处也无适合她们的官职,恰巧你这里出了缺,就让她们来罢。”

周尚服犹豫道:“司饰典饰掌膏沐、巾栉、服玩等事,若两位姑娘没学过,恐多有不便。”

司宫令道:“她们平时伺候太后,膏沐香道这些都懂,应无大碍。”

经周妩儿一事,周尚服对太后指派的人颇不放心,又不便回绝,颇有难色。司宫令看在眼里,压低声音道:“这是太后有意栽培她们。皇后临盘在即,将来势必有些日子不便主持后宫,须有人协助。故将此二人派来领职,历练一番,若她们成器,前途不可限量,出自尚服局,你岂非与有荣焉?”

周尚服瞬间明白了。皇后王素绚身怀六甲,即将在四月生产,且她性情柔弱,太后、司宫令及六尚均看出她若要管理六宫颇有难度,若赵佶再纳嫔御,太后必然要先提拔自己身边人。国孝期间不宜立即议此事,便把人先放在尚书内省历练,也是为她们日后协助统领后宫做准备。

既然司宫令将话说得如此直白,周尚服只得答应,问道:“那她们谁做司饰,谁做典饰?”

司宫令道:“你可自行决定。”

周尚服摆首:“两位姑娘此前同为太后宫中押班,若此番品阶不一,位低者必有怨言,异日若蒙圣眷,恐怕会怪责你我。”

司宫令思忖道:“此前尚宫禀告,皇后册封、皇子降生、皇帝纳妃都将接踵而至,需要大量香药,但内藏库香药库存已不足,须从香药库筛选细色入内藏库,不如就让两位姑娘带领司饰司内人去做此事,谁做得好谁就领司饰之职。”

周尚服赞同:“如此甚善。以胜负定职位,她们应无异议。如今司饰事务颇多,可多列两个任务,请她们比试三次,三局两胜,更为合理。”

此事便如此敲定。

内藏库储藏的是大内日常用品及岁入盈余的银钱,其中香药最上乘,多为麝香、龙脑等被称为“细色”,较为名贵的香药。而香药库储藏香药量大,多为州郡、番邦纳贡及市舶司抽解、博买所得,但品种和品质皆不及内藏库,且堆积经年,已有不少腐烂霉变,要筛选细色工程浩大。

周尚服将司饰司内人分为两组,请郑滢、王湲分管,与她们说明,香药库香药均分,她们分别带内人前往筛选,三天之内要从数千箱香药中选三百箱入内藏库,每组须完成一百五十箱的量。

郑滢、王湲领命,各自制订了筛选计划,都是把那上千箱按人头均分给手下内人,每人从几十箱中拣选几箱入库,每人最少须拣选五箱。不同的是,王湲宣布若有人完不成五箱的量,将扣除其当月月俸,而郑滢则以自己两月的月俸悬赏,说将按完成量排名,名列前三者将获得相应数额的赏金。

蕙罗被分到郑滢一边,听说规则后颇感不妥,亦听见周围内人抱怨,思量一番后去找郑滢,建议道:“司饰内人资历各有深浅,经验、技艺都参差不齐,按量均分,也许会导致最后拣选的香药品质不一。能力差的内人为完成数额或胡乱拣选,乃至滥竽充数,便有悖于精选细色入内藏库的初衷。郑姐姐不如把麾下内人再分为三组,精于香道者负责拣选,香道寻常但细心者负责装箱,资历尚浅者负责搬运和其余杂事,各善其事,想必能更快完成。”

郑滢权衡利弊,亦觉有理,微笑首肯:“甚好,便这样安排罢。只是如此分工,各人完成效果也会有差异,不如你来分工和监督,留意记下每组最尽职者,事后我来奖赏。”

细化分工后郑滢一组果然拣选更快,筛选出的香药也都属上品,第二日便完成了一百五十箱的量。

香积是归王湲分管。这日夜间,香积向蕙罗哀叹不已:“我分到的香药霉变的多,我手又慢,明日恐怕无法完成五箱的量了。可怜辛苦一月,最后月俸都要被全扣掉。”

蕙罗安慰她:“别担心,我们这边的量已完成,明日我帮你拣选去。”

翌日蕙罗帮香积拣选香药,被郑滢一组的内人孙小鸾看见,去告诉郑滢,颇有微词:“明知郑姐姐和王姐姐在竞争司饰之职,她们若完不成任务,司饰多半就是姐姐的了,沈内人却悄悄去帮王姐姐的人,不知是何意。”

郑滢沉吟须臾,却召集自己手下内人,吩咐:“我们的一百五十箱既已完成,大家就速去帮助王姑娘的内人们,务必今天全部完成三百箱总量。”

内人们均感诧异,郑滢再催,才如梦初醒地去协助王湲的内人拣选香药。王湲十分意外,但见郑滢派来的人均认真拣择,确是在助她,亦放下心来,连声道谢。

三百箱总量如期完成。郑滢援助王湲之事周尚服也曾目睹,在司宫令与向太后面前对她赞誉有加,说:“此番虽然两组同时完成,但郑滢率先拣选完其份额,且有余力援助王湲,这轮应判郑滢获胜。”

司宫令亦同意:“郑滢虽初到司饰司,但分工合理,调度有方,统领内人颇显能力,此番自然是她获胜。以后两轮尚服可再定题目,但从今次看来,胜者多半也会是郑滢。”

太后叹道:“还比什么?仅有心帮助王湲这点,她已经完全获胜了。负责后宫事须有大心胸,懂得顾全大局,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田的人成不了多大气候。”旋即传下口谕,命郑滢任司饰,王湲任典饰。

事后郑滢践约奖赏各内人,命她们将自己所做的事写下来,交给蕙罗核实,按工作量和完成状况定赏金数额。蕙罗收集后排定名次,交给郑滢过目。郑滢看后道:“这些无误,但恰恰缺了你一人。你把你做的事也写上,我还要把这名单交给周尚服,申请给你们增加月俸。”

蕙罗答应,但写下的唯一句:“督查检验香药成色。”

郑滢笑道:“你所做的哪止这些。还有此前向我建议分工,以及率先帮助王湲内人等事。”

蕙罗道:“分工是郑姐姐决定的,我委实不曾参与。帮助香积是出于私心,与姐姐下令援助王湲内人境界有高下,哪敢写下邀功。”

郑滢拔下一股金钗,塞到蕙罗手里,和言道:“你所做的事我心里明白,也不必写了。我初领司饰之职,还有许多不懂的要仰仗你引导,望你多指点。这钗你且收下,只是一点薄礼,聊表谢意。日后你不必把我当外人,若需要我做什么,但请直言,我必会帮你。”

蕙罗坚辞不受:“司饰姐姐好意,蕙罗心领,但我一向不爱金银珠宝,人也朴陋,金钗赠我无异于明珠暗投,还是留在姐姐这样的美人发际才能相得益彰。且为姐姐做事是我分内事,姐姐不嫌我愚笨便很知足了,岂会再有所求。”

郑滢也不再多言,看蕙罗的目光颇有赞赏之意。

蕙罗从郑滢房中出来,抬首望天际,见云敛晴空,冰轮乍涌,明明是月色皎皎,她心里却如那冰轮上的月宫桂枝般烙下一道阴影。

如果在以前,她大概说不出这一番圆融世故的话吧?而今世事骤变,她再无依仗,必须小心地保护自己,谨慎对待每一个可能影响自己命运的人。就如赵佶所说,是死是活,都全靠自己了。

作者有话要说:职场启示录:

1.做好本职工作,且有团队精神的人容易获晋升。2.不要与领导争功。

第43章 鸡鸣

周妩儿被逐后伺候赵佶巾栉之事的仍是原来的潜邸旧人,因那姑娘长得美,太后看不太顺眼,命其出宫,让周尚服从司饰内人中再选一个。

周尚服建议郑滢去做此事,郑滢婉言谢绝,称自己初掌司饰之职,尚有许多要务须学习,再伺候官家恐两者都难做好。蕙罗落职未久,周尚服也不便推荐她,最后让典饰王湲和两位技艺出众的内人孙小鸾和梅玉儿去福宁殿,请赵佶选择。

那日太后也在殿中,赵佶看看几位姑娘,很快选了相貌平平的梅玉儿。见王湲有愠色,他含笑一揖,道:“恭喜姑娘高升典饰。想必如今公务甚多,又须教导诸多内人,我不便再以巾栉劳烦典饰。些许小事,让内人做即可。”

太后微感诧异,但见梅玉儿寡言少语,貌似忠厚,便也颔首同意。私下对司宫令道:“官家果然不似先帝好色,看人重才不重色,吾心甚慰。”

论技艺,梅玉儿并不比蕙罗逊色,在司饰内人中堪称翘楚,起初只负责伺候赵佶梳洗,后来赵佶发现她香道超群,亦让她薰衣,对其颇满意,没过多久便建议司宫令和周尚服升她的职。周尚服见现下还有个掌饰的缺,便让梅玉儿补上了。

梅玉儿原在周尚服准备报给司宫令的候补典饰名单中,未料郑滢王湲凭空降临,她升职愿望亦随之落空。出任掌饰之后她颇尽职,凌晨至福宁殿薰衣,清晨服饰赵佶梳洗,待赵佶上朝后便回尚服局教导小内人,午后才稍事休息。但只有一点,她自恃技高,不太看得起非尚服局出身的郑滢。按理说典饰和掌饰都是司饰的助手,平时大小事务都应向司饰禀奏,但梅玉儿常无视郑滢的存在,从福宁殿回来总是先去找周尚服,汇报此日工作,若有疑问,也是请示周尚服,然后径直去教小内人,除非遇见,才向郑滢行礼,略说几句。

蕙罗与她从小一起长大,交情尚可,见她如此漠视郑滢,也曾劝过:“如今是郑司饰管我们,梅姐姐若有事,论理该先请示郑司饰,若事事都直接找周尚服,在郑司饰看来,是僭越了,日后或生事端。”

梅玉儿嗤之以鼻:“我找郑滢说那些事,她懂么?我们都是辛辛苦苦在尚服局学了十年才有所成,她又无功底,仅凭太后一语就来管我们,我真真是为大家不值。”

蕙罗道:“她毕竟是司饰,做到此职位,重要的就是管理内人,技艺之类都是其次了。我们既归她管,还是对她和顺客气一些为好。”

梅玉儿愠道:“想不到你也是个会屈从权势的俗人。官家欣赏有技艺的人,但凡一技在手,在官家面前能说上话,还怕她怎的?”

她搬出官家,蕙罗倒只能缄口了。虽然很想告诉她,赵佶的宠信可能更像二月间瑶津池水面上的冰,轻轻一戳就破了。

一日梅玉儿自福宁殿归来,面见周尚服时,恰巧尚服正在与郑滢和蕙罗说话,看到她进来,尚服也不避二人,和言问她此日情况。梅玉儿笑道:“无甚大事,不过官家前几日连夜批阅奏疏,如今乏了,今日晏起了。我见他久久不起身,就开口唤他,他便问我:‘是不是鸡叫了?’想是睡迷糊了罢。”

郑滢闻言问:“那你是如何回答的?”

梅玉儿道:“我自然是实说呀,厨房离福宁殿那么远,怎会听得见鸡叫呢?”

郑滢与蕙罗对视一眼,面上安静宁和,无甚表情。

梅玉儿继续笑问蕙罗:“你在福宁殿服侍先帝时,可曾听见过鸡叫?”

蕙罗微笑摆首,亦不答话。

数日后,梅玉儿夜间薰衣时着凉,病倒卧床,次日郑滢主动代替她去福宁殿服侍赵佶。赵佶又是晏起,郑滢款款走到他床边,微笑道:“鸡都叫了,官家还不起身么?”

赵佶在帐中略含笑意地回答:“那不是鸡叫,是苍蝇在嗡嗡地飞。”

郑滢悠悠侧首看窗外,又道:“东方既白,天已大亮,上朝的官员都到了。”

赵佶笑着在床上转侧扯被覆头:“那不是阳光,是白花花的月光。”

郑滢含笑褰帘,伸手去揭他被子,赵佶忽然猛地坐起来,一把将郑滢扯到床上,整个人覆到她身上,笑道:“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所谓鸡鸣,不过是梅玉儿解不出的谜题。

《诗》中有一首,名为《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描述一位贤妃催君王起床,二人对话的情景,内容恰如适才郑滢与赵佶的演绎。

“往日别人催我,我提鸡鸣,她们都如榆木一般,不解风情,殊无趣味。”赵佶伏在郑滢身上,压着她手腕笑道,“还是阿滢姐姐懂我,我说什么你都明白,都能对答。”

郑滢不动声色,淡淡道:“起来。”

赵佶只是笑,埋首到她脖颈间,探寻她肌肤的香气。

“手放开。”郑滢命令。

赵佶抬头,双眸清亮明澈如清泉,难以觅见□意味。薄唇微抿,他朝她呈出一弯孩童般纯净的笑容,左颊一侧竟还旋出个浅浅的梨涡,亦如孩童般耍赖地吐出两个字:“我不!”

然而他迅速展开了行动,一手抹去她的弯头鞋,抚弄把玩她纤足须臾,又顺势而上,钻进衣裳下抚过她的腿,从她身后探进腰下,另一手扯开她腰间红鞓带,开始解她衣带,手势如怒拨琴弦。唇亦游走于她双颊与胸之间,那温暖的丝绒般触感令她有一瞬陷入晕眩,脚趾蜷曲又绷紧,肌肤泛上一层薄薄的粟粒。

他的唇滑过她脸庞,含住她耳垂品吮一番,然后如灵蛇一般探入她耳廓…她周身一颤,终于抢在丧失意念前伸足一踢,几个被子下薰香的鎏金镂空银香球碰撞之下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才打断了他侵袭的节奏。

她推开他,坐起来冷着脸快速整理好衣饰,道:“官家慎行,隔墙有耳。”

他轻揽她腰,附耳笑道:“无妨,孃孃本就有意把你赐给我的。”

“聘则为妻奔则妾,”郑滢正色道,“妾固然卑微,不配与官家为偶,但即便仅与官家执帚,也须有个名分才好。若无名无分便自荐枕席,妾无地自容。”

“这有何难,只须国丧期过,我自然会给你位分。”赵佶放开她,一壁说着一壁自己穿戴整齐,于窗前朝郑滢一揖,郑重道歉:“朕仰慕娘子已久,今日情难自禁,唐突冒犯,还望娘子宽宥。”

郑滢神色亦随之缓和:“好了,朝会都快散了,快梳洗了去罢,别落得话让那些大官儿说你。”

赵佶笑道:“如此,少不得又要劳烦姐姐为我梳头。”

梳头时,郑滢看着赵佶映于铜镜中的无暇容颜,闲闲问他:“今日来的不是梅掌饰,官家竟也不问问?”

赵佶浅笑:“姐姐来了我欢喜得很,再记不得他人。”

郑滢道:“我技艺逊于她,多梳几次官家就会记起她了。”

赵佶笑对镜中她说:“别人再好都是过客,这几年姐姐如何待我,我便如何待姐姐。”

郑滢笑而不语,取篦刀为他掠鬓。

“若姐姐愿意,不如日后我巾栉之事就请姐姐料理。”赵佶建议。

郑滢手势滞了滞:“才选了梅掌饰,这便换人不好罢?况且我终究技不如她。”

赵佶牵过她手指吻了吻,道:“此间事,用心比炫技重要。”

“太后娘娘恐怕也不会同意。”郑滢又道。

赵佶摆首:“别人她不会同意,若是姐姐,没有不许的。”

郑滢沉默,少顷道:“若娘娘同意,我便过来,只是先说好,梳头便梳头,今日之事,不可再有。”

赵佶笑道:“来日方长,我不会急于一时。”

赵佶果然禀知太后,请调郑司饰掌其巾栉。那日之事太后微有所闻,暗暗赞叹郑滢知廉耻、识大体,不枉自己悉心栽培多年,遂欣然准许。自此近身服侍赵佶便成了郑滢的事,梅玉儿愤恨不已,却也莫可奈何。

郑滢服侍赵佶颇上心,常常虚心向蕙罗请教膏沐巾栉及香道的各类技巧,蕙罗也耐心教她,倾囊相授,不会刻意保留。

又一日,周尚服与郑滢商量:“这几日太后娘娘常想起瑶华宫,不时叹息,说先帝有负于她,她身边宫人虽多,却大半是遭贬逐之人,恐不能惬她意。太后吩咐六尚,诸司各选一人入瑶华宫,服侍孟娘娘。你看让哪位司饰内人去合适?”

郑滢沉吟,然后回答:“太后看重瑶华宫,既有意如此,我们不能慢怠,必得选一位技艺超群者…梅掌饰技艺出众,德才兼备,最宜服侍贵人,若让她去,太后必以为妥当。”

周尚服虽有不舍,但见郑滢坚持,最后也同意了。

数日后,梅玉儿被送往瑶华宫。

典饰、掌饰之职原各有两个名额,只是宫中为避免冗员,向来不满额。郑滢有意申请升蕙罗为掌饰,蕙罗听闻后坚辞:“我才落职,太后官家应对我有所不满,司饰姐姐若此时提拔我,他们必会疑惑,累及姐姐就不好了。品阶职位非我所求,但姐姐要我做什么,吩咐就是,我一定尽心去做。”

于是蕙罗继续保持无品阶内人身份,但郑滢让她主管以前梅玉儿管理的内人,实际拥有掌饰的权力。

作者有话要说:职场启示录:越级汇报有风险。

第44章 小劫

大宋香药库分内外两处,内香药库在皇城内,外香药库在城南曹利用故宅。上次司饰内人拣择香药是在内香药库,尚宫检验后颇满意,又建议周尚服让内人们把外香药库库存也一并清理拣择,以备不时之需。

周尚服吩咐下来,郑滢即让蕙罗带司饰内人们前往拣择。外香药库库存大过内香药库,蕙罗检视一遍,为不妨碍日常作业,尽量压缩时间,定下五天工期,每日工作量极大,带内人们每日宫门开即出宫赴香药库,又赶在黄昏之前回宫,常忙碌得午膳都不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