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记 作者:石头与水

文案:

明黄的寺墙一角,浓密的梧桐树荫遮住暑天的烈日,蝉鸣鼓噪不歇。小小的穆安之问他的朋友:大家都喜欢什么样的人?

穆安之最好的朋友说:优秀的人,大家都喜欢优秀的人。

可是,很多年后,穆安之方明白,那些人的心脏早已在权势的争斗中坚冷如铁,刚硬如石。

那是最炙烈的岩浆都无法温暖的九幽寒冰!那是高高在上的九重宫阙!

PS:

《木香记》系列文

男主重生x女主原装

另扫雷:

男主死前三十岁不到,重生后十八岁,性格直接但不是傻,不是宫廷那种心机城府似海深的人设。

一句话简介:一个关于玉玺的故事。

内容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前世今生 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主角:穆安之,李玉华 ┃ 配角:穆宣帝,蓝太后,裴如玉,白木香

☆、引章一

六月盛夏。

夜。

这样一个闷热的夜晚,无星亦无月,亦无一丝风,黏湿的天空沉沉压下,驱走夜间最后一丝清凉。

沉闷阴郁的天气持续了整整三天,天空似乎兜着一汪煮沸的水,就是不肯兜头砸头,而是凌迟一般绝情的蒸煮着这个人世间。

几盏昏黄的灯笼在漆黑的夜幕中散发出淡淡微光,紧闭的宫殿重门细微的传出一阵模糊不清的咳嗽声,偶有几个惊慌奔出的内侍或者宫人,他们的神色呆滞中带着惶恐,手中几盏落魄的纸灯笼瑟瑟颤抖,拉出几人魂不守舍的暗淡身影,在院里六神无主的商量一阵却是不知该怎么办。

眼瞅三皇子一日病重似一日,御医过来开了许多汤药却并不见好转,如今倒是病的更重了。

玉安殿很久没有总管了,内侍宫人在外商量一回,他们都是低品阶宫人,平时并不受待见,如今天黑,各宫门落锁,他们更不敢叫开宫门请御医。请御医是要陛下、太后或者皇后娘娘恩准才可以请,这么晚了,三宫定然也都已休息,他们冒死叫门,请不请得到御医,让内侍总管知道,一顿板子是轻的。

穆安之昏昏沉沉中只记得被灌入一碗又一碗的汤药,肺腑间的痛楚渐渐模糊,直到他这处寝殿内外哭声一片,他的床榻前再一次迎来他的亲人,他并不知自己逝去后那场盛大的葬礼,更不知殿中这些胆小的宫人都被殉入他的墓葬。他生前无事可表,身后却颇有值得大书特书之处。

兄弟间如何兄友弟恭,父子间如何父慈子孝,祖孙间如何情分深厚,这些都将一点一滴的记录在史书之内,成为他短暂又平淡一生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

穆安之睁开眼,织金绵绸的床幔在昏暗的光线中压入眼帘,他盯着床顶看了一时,揉了揉眼睛才确定,的确是崭新的耀眼的织金绵绸,而不是那件陈旧褪色唯剩金线刺眼闪烁的帐幔。穆安之腾的坐起身,身上的湖绸棉被、床头的洒金枕,甚至连身下的湖绸褥子,都是崭崭新的,而非许久未换的旧物。

穆安之一把扯开床帐,窝在床头外空角打磕睡的小易一个激灵站起身,“殿下,您醒了!”

“小易!”穆安之脸色瞬间惨白,整个人在床上后退三步,小易不是已经被杖毙了么!

“殿下,您怎么了,可是做梦魇着了。”小易那带着关心的担忧眼神让穆安之砰砰狂跳的心脏渐渐平静下来,是了,哪怕是地下相见,小易也不是旁人,这是自小陪他长大的小内侍,也是他最忠心的伙伴。穆安之一把抓住小易探他额头的手,却是一怔,暖的,热的!

“殿下醒了。”两个美貌宫人推门而入,后头跟着一溜儿俏丽宫人,各捧着衣物鞋袜、洗漱用具整整齐齐的站了两排,恭请穆安之晨起洗漱。

穆安之混混噩噩的由宫人服侍着穿戴好,明黄的皇子服,镶金嵌玉镶宝珠的华丽腰带,美丽如水的宫人,细致妥帖的服侍,严谨有度的规矩,朱红色还未落漆的牡丹宝瓶雕花门。

外间儿已传好晨食,紫檀大桌上满满都是平时他爱吃的点心。这是晨食,待早课结束,方是早膳,之后继续去书斋念书,午膳后有半个时辰的休息,然后就是下午课程。这些事,似乎已经一点一滴的镌刻在了骨子里,轻而易举的就唤起他多年的记忆。穆安之心不在焉的用了些点心,小易亲自捧着他要读的书,陪他去书斋念书。

皇子的晨课在卯初时间,所以,基本寅末就要起身梳洗,尤其玉安殿离书斋很远,穆安之会起的更早,寅中就会起床。此时,天幕尚有圆月高悬,夜风吹不动内侍手里的明瓦灯笼,只得轻轻拂过,灯光足够照亮脚下的路,映出身畔宫墙的朱红色,再远些的朱瓦红墙则有些模糊不清,更远处如墨汁般的黑暗仿佛那不可预知的人生。

不,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那么,他穆安之的人生就并非不可预知,他对他接下来乏列可陈又窝囊憋屈的人生一清二楚。

穆安之没有留意到书斋里其他兄弟对他避而远之的气氛,他盯着书案上《庄子》那篇有名的庄周梦蝶,眼神僵直,教他的翰林院唐学士难得宽厚的没有说什么。直待晨课结束,穆安之都在想,是我梦蝴蝶,还是蝴蝶梦我?

还是说,那一切不过是一场荒唐梦境?抑或,我如今尚在梦境之中?

晨课结束。

穆安之带着小易回玉安殿用早膳,他的心思都在庄周与蝴蝶身上,甚至没注意到小易欲言又止的神色。刚到宫殿门口,那里有慈恩宫的内侍总管周绍等侯,周绍一见穆安之立刻迎上前行礼,“太后娘娘请殿下过去用早饭,今儿慈恩宫小厨房做了殿下最爱吃的蟹黄馒头。”

穆安之皱了皱眉,他并不愿意见到他的祖母蓝太后,正想推辞,周绍已上前一步,低语道,“太后娘娘就是担心殿下心里不痛快,特令老奴请殿下过去说话。”

不痛快?他有什么不痛快?

穆安之望向小易满腹心事的神色,一时想不起这是在梦中的什么时候,他用指甲轻轻的掐了下掌心,微有刺痛。

我现在是真的。穆安之在心底默默的提醒自己一句。周绍对他仍如此恭敬,他如今尚在书斋读书,可知,此时应是他未与蓝太后决裂之时。

一路上偶遇无数宫人内侍,他们或是手捧物什,或是脚步匆匆,但见到他时俱都躬身避到一畔,恭恭敬敬的垂下头,不然有些微放肆。

走了约摸一盏茶的时间,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洒落,远远望见殿顶琉璃瓦最高处,一只琉璃凤凰身披七彩霞光,曲颈向天,身后七彩尾羽飞扬,仿佛随时都要振翅破空而去。

这座巍巍宫殿如同它的居住人一样华贵威严,这个时侯的蓝太后,还没有向穆安之展露过她冷酷的威严,她如同天下所有温柔慈爱的老祖母一般,一见到穆安之就心疼的将人揽在身畔,自小到大都是如此,仿佛根本看不到穆安之如今已是十八岁的大小伙子,仍是将他当少时孩童一样疼爱。蓝太后叹口气,话中已带着劝勉,“别为这些事不痛快,这么多皇孙,祖母最疼的就是你。旁人祖母管不着,可在祖母心里,安之你是最好的。”

穆安之愈发不解,“皇祖母,怎么了?我没什么不痛快。”

蓝太后眼神中愈发担忧,拍拍他的手,安慰的说,“这就好,一会儿你亲自去贺一贺你大皇兄,毕竟是他的好日子。祖母最疼你,只是你父皇的话也在理,他毕竟居长,又有群臣举荐,这太子也当是你大皇兄做。”说着却是又叹了口气,这声叹息中凝结着多少心疼多少不平,几乎立刻勾动穆安之心中最深的一道伤。

哦,原来是立大皇兄为太子的那天吗?

愤怒、不平、怨恨、不甘……那些时时刻刻噬咬在心中的情绪几乎是排山倒海的喷涌而来,滔天巨浪隔着十几载的光阴骤然拍下,穆安之仿佛看到多年前的那个年轻的自己就此永远的消失在那满载着仇恨与怨怼的深海中。

那一声声痛苦的咳嗽,那一碗碗浓苦的汤药,那些凄冷的一无所有的岁月,那些冷漠讥诮嘲笑不屑一顾……那样死亡一样的安静的病中的日子,足够他将自己的短暂的人生回味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愤怒如潮水消退,不甘如烟灰飘散,到头来才发现,如果人生真的有遗憾与不甘,那些遗憾与不甘也并非来自那些他从未得到过的东西,而是他曾经拥有却没有珍惜的一切。

穆安之想到什么,猛的站起身,脱口问,“如玉今天上朝了吗?”

“我就要与你说这事,看你这般,哪里还敢与你说。”蓝太后不知是抱怨还是感慨,“如玉也是不懂事,惹得你父皇勃然大怒,当廷赏了他一顿板子,如今已是抬回裴家去了。”

穆安之脸色瞬间泛白,他瘦高的身形一晃,险些摔倒,周绍眼疾手快的扶住他,却是被穆安之一把挥开。他想起来了,今日是他的父亲立太子之日,裴如玉是他少时至交,为此不平,当廷上本,他的父亲失了帝王尊严,一腔怒火化为廷杖,悉数砸到裴如玉身上。

如果他未记错,再不多时,他这唯一的朋友便将被远谪北疆,自此,永生未见。

穆安之咽下满嘴苦涩,轻声道,“我去看看如玉。他真是读书读痴了,我争东宫之位,不过是想父皇能多看我一眼。这个位子,其实没有那样重。”这句话出口,仿佛冥冥中真的轰然一声,那座被他强行捆绑在脊背上的千斤重压就此四散而去,穆安之整个人都觉心上一轻。

是啊,他那窝囊又短暂的一生,他那不自量力的对东宫之位妄想的一生,真的是想要东宫吗?其实不过是想那个人多看他一眼。其实,不是裴如玉痴,是他太痴。他以为这是他的家,其实这是九重宫阙,他以为那是他的父亲,其实那是高高在上的人间君王。他期冀得到那些从未得到过的感情与温度,却忘了那些人是如何的玄铁心肠。

一滴眼泪顺着穆安之的眼角滚落,在晨光中折射出一丝光芒,倏而消失不见。

那人的垂怜,其实没有他的朋友重,也不应比他的人生更重。

穆安之抬脚向殿外走去,朱门外,那一身明黄金光刺得他眼睛发疼,他惊愕的望向站在朱门一侧的皇帝陛下——他的父亲,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他不知他在外面站了多久,听去多久,他自问没有说什么忌讳之言,微微欠身道,“臣已年长,请陛下宫外赐府,臣想分府别居。”

穆宣帝面无表情,一双利眸深不可测,“你要搬出宫去?”

“陛下以前就提过,祖母以臣尚且年少暂留臣于宫中,今臣已年长,请出宫别居。”穆安之不愿意再见到这个人,再一欠身,穆安之率先离去。

错身而过的刹那,穆宣帝才发现,这个他很久没有好好看一眼儿子,其实个子已与他一样高,只是仍带着少年人的瘦削,有种一折即碎的单薄。

作者有话要说:PS:真的好想开这篇《玉玺记》,一则是这篇本身在设定的时候就是《木香记》的姐妹文,因为两篇的设定,同一时代同一背景;二则是因为两篇的主角是有所联系的,如果写完《木香记》再开,就觉着有点扫兴了。所以,石头最后还是壮着胆子双开了。

每天一更,时间不固定。

庆祝开新文,今天留言都有小红包掉落哦~~~~~~~~~~~

☆、引章二

匆忙换下明黄的皇子服,马蹄腾空,暮春的风中带来春花凋零后的清新的草木气息,拂过穆安之依旧年轻青春的眉眼鬓发,进入穆安之的血液肺腑,一丝一缕的驱散梦中死气沉沉的的浓黑汤药气。

梦中,得知大皇子被册太子的消息,他那样的愤怒与不平。其实,早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何必那样疯狂。如朝臣所言,他的母亲在坐有龙胎时已经后位被废,他并不算真正的嫡子,大皇子既嫡且长,中宫皇后所出,理当被册东宫。

他那样的狂怒,却又那样的清晰,他明白他这一生在大皇子被册东宫时便已结束。他甚至没有勇气去看为他挨了廷杖的朋友一眼,他懦弱的怕连累裴如玉的前程。裴如玉去北疆前主动辞别,他亦未见。听小易说,裴如玉在宫门等了许久,从宫门开等到宫门闭,方转身离去。

这一别,便是永别。

他这一生,居华宫,着华裳,饮华食,看似荣华富贵,其实他真正拥有过的,不过寥寥。

如果我知道那是永别,我不会避而不见。

这会成为我一生的痛悔,在我那短暂冰冷的人生里,我所得到的,不过一两位让我感到温暖之人,你们去后,我的人生沉寂如永恒冰河,再未有过任何一丝温度。

穆安之到裴府的时候,裴如玉已经陷入昏迷,那张被帝都人称为帝都明月的俊美脸庞也肿的不成模样,穆安之不忍碰也不敢碰,他几乎是极力克制才没有滚下眼泪。

对不起。

我应该更早些想到今日种种,我应该在昭德殿前拦住你,你是去岁的金榜状元,你不应为我冒这样的风险。你原该有锦绣前程,你因我断送仕途,你可知我心中是多么的歉疚。

对不起。

我没有更早的想起今日的一切。

穆安之没感觉眼泪滚落,裴如玉却梦到倾盆暴雨打的浑身发疼,连助眠的汤药都无法让他安稳的睡上一觉。半昏半睡间,他感到好像不是梦里的大雨,裴如玉勉力睁开肿成一条缝的脸,看到穆安之铺满泪水的脸。

裴如玉肿胀的眼缝中流溢出一丝神采,气若游丝的说了句,“你是谁家的小孩儿,为什么坐这里哭啊?”

一句话勾起旧日渊源,那一年,小小的他在寺院一角哭泣,遇到在寺院养病的裴如玉。裴如玉递给他一方手帕,调侃的问,“你是谁家的小孩儿,为什么在这里哭啊?”

彼时,他不知自己是皇子,不知自己的母亲是别居寺院的废后,他只是为不得母亲欢心懊恼流泪。彼时,裴如玉亦不知他的身份,两个孩子就这样玩儿到一起,一起读书一起游戏。裴如玉较他大三岁,高半颗头,他的烦恼都愿意同这位比他更高更懂事的“大哥哥”说,小小的他苦恼的问小小的裴如玉,“如何才能让母亲高兴。”

小小的裴如玉思考了一会儿,装模作样又神气活现的说,“努力成为个优秀的人吧,人们都喜欢优秀的人。”

但,最终我们会发现,那些人的心脏早已在权势的争斗中坚冷如铁,刚硬如石。你会明白,那是最炙烈的岩浆都无法温暖的九幽寒冰。当我们张开双臂,渴望一个怀抱,我们终究会在一个又一个森寒的深夜明白,我们最终能拥抱的可能只是我们自己。

穆安之只觉心中更痛,痛到他只想抱着他的朋友痛哭一场。裴如玉伤的厉害,连平时保养极好的手指都抓劈了指甲,红肿开裂。穆安之不敢碰他,哽咽道,“如玉,以后别提东宫的事了。我不想再争那个位子,我唯愿你平安。”

“我当朝直言,并不因殿下,而是因本心。殿下争不争东宫,于臣心中,论血统,您是诸皇子中最尊重之人。陛下以嫡长之名立太子,原就名不正义不顺。臣即当殿为臣,既然能说,便要说。殿下,您尊贵,仁善,您不逊于任何人。”裴如玉嘶哑的嗓音中带着一股凛然的坚定,如同永不动摇的江流不转石。

“我知道。”穆安之含泪而笑,“只是东宫已定,我已禀明陛下离宫开府,我想,我该寻块小小藩地,不论是一县之地一乡之地,哪怕一隅之地,也是好的。我有你这样的至交好友,我并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只要你认为我是好的,我便是好的。”

“你知道,我自小长在寺院,即便后来被接入宫,也难免天真。小时候我到你家来,看到你的家,你的父母,我心里非常羡慕。我一直以为,世上所有的家都该像你家一样,父慈子孝,母慈子爱。我也希望,我的家也是如此。其实,如玉,我永远不能让那些看不到我的人喜欢我。我应该早些看破这些事,我看不破,反入迷障。我身边其实一直有欣赏我注视关心我的人,如玉,别再为我犯险。失去东宫,这于我并不算损失,因为东宫从未属于我。你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兄长,别让我失去朋友又失去亲人,那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孤寒。”

“殿下……”热烫的眼泪打在手上,像是落在裴如玉的心头。他自幼与三殿下穆安之相识,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少年岁月。他身体不好在寺院休养,穆安之则自幼长在寺院,天祈寺里只有他们两个适龄的孩童,友谊的诞生自然而然。那时,小小的穆安之会为不得母亲的喜欢而流泪,后来,他才知道,穆安之是皇子,只是身份尴尬,穆安之的母亲是被废的柳皇后。穆安之被接到宫里后,裴如玉便被指为他的伴读,如果不是人为设计,这绝无可能。可是,穆安之那样高兴,他拉着裴如玉喋喋不休的说着在宫里的害怕、孤独,见到父亲时的欢喜、仰慕,他知道裴如玉会来跟他一起念书,给裴如玉准备了那许许多多的礼物。

不知是不是自幼未在宫廷的缘故,穆安之的性格如同他被分割的人生,有着在寺院的单纯直接,也有着皇室的矜贵骄傲。他会说,“我可以因不够贤良不够仁爱失去东宫之位,但绝不能因出身血统而将东宫拱手相让!”,可他也会说,“如玉,人只要有权力就够了吗?我希望我的一生,有亲人有朋友,我希望我的亲人喜欢我关心我,而不是满腹心机的去算计他们的喜欢。算计来的喜欢,还是喜欢吗?那样的情感,能算是亲人吗?”

裴如玉陪着他在宫内读书,知道他多么的勤勉努力,也见过太多次他的迷惘与失落。裴如玉从没有见过有这样强烈感情的皇家人,在裴如玉的印象里,皇家人大都冷淡疏漠高高在上的维持着自己高深莫测的权势。他的祖父多次提醒他,三殿下是皇子,谨守君臣本分。

可即便理智如裴如玉,面对穆安之时也会被他眼中的信赖所触动,他们认识十二年,在一起十二年,他中案首中解元中状元,穆安之比他更高兴。十二年的陪伴,不只是他在陪穆安之读书,穆安之也在陪着他,这不仅仅是冰冷的君臣本分四个字,他们是彼此的少年时光中最知心的朋友,最美好的陪伴。穆安之在宫中地位尴尬,穆宣帝对穆安之数年如一日的视而不见,仿佛根本不知道他还有一个儿子叫穆安之。裴如玉有时真想对穆安之说,有人其实根本不配你叫一声父皇!

但可能是因为从没有得到过,穆安之竭尽全力希望能得到父亲的认同。知道那种感觉吗?有人剖出热腾腾的心脏予以供奉,得到的永远是一盆冰冷彻骨的冷水,到后来,冷水都没有,只剩漠然不屑。那样一种你整个人在我眼里根本不存在的冷漠姿态,令裴如玉愤怒!这些年,穆安之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今日穆宣帝以大皇子嫡长出身颁下册立诏书,穆安之当是何等的羞辱与绝望!

“如玉,我很好,你也要答应我,保重自己。哪怕我们不能总在一起,也让我知道,你一直安好。”

穆安之没有裴如玉担心的歇斯底里,也没有竖起一身的尖刺不让任何靠近,穆安之说,他想要一块小小藩地,他想去就藩了。

其实,离开也好。

“若殿下有意就藩,臣请为藩幕。”

“我明白。”

若我可为藩王,必以你为长史。

作者有话要说:PS:下午安~~~~~~~~~~

☆、引章三

穆安之想多陪一陪他的朋友,只是又担心自己在这里,反令裴如玉费神,劝裴如玉答应不要再在储位上以身犯险,穆安之就让裴如玉好生休息,自己带着小易告辞而去。

离开裴府,穆安之并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去了他少时居住过一段时间的祈安寺。寺中一些执事长老还认得他,恭恭敬敬的请他进入大殿,穆安之站在慈悲拈花的佛祖面前,于心底祈愿: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请保佑我的朋友平安健康。

穆安之上了一柱香,转头看向跟在自己身畔的小易,想到什么,说,“小易你也上柱香,保平安。”

小易便也跟着上了香。

主仆二人一路沿着青石石阶往下,微风吹拂寺中银杏的飒飒声中,小易小声劝慰穆安之,“殿下别担心,我看裴大人身上多是外伤,养上些时日就能好的。”

穆安之点头,他在宫外无甚可去之处,再加裴如玉受伤,穆安之一觉醒来回到十几年前,心情激震如同潮夕,大起大落之余也自心底升出一股深深的疲惫,索性直接回宫。

回宫后,穆安之用些饮食早早休息。

第二天虽起的早,却未曾去上晨课,而令宫人收拾东西,他病中那些年,因倍受冷落,即便在宫中也是衣食不能周全。虽不知他是南柯一梦,还是重新活了,可不论如何,穆安之都要好好活。他不再去肖想那些从不曾属于他的东西,却也得为以后生活做些打算。

这殿里的东西既都是这些年赏给他的,他便都带在身边,金玉摆设在外都能换钱,桌椅床榻,带出去也省得再花钱买新的。一面整理,穆安之一面做着记录,直待中午蓝太后又宣他过去用膳。

穆安之原不欲去,周绍说陛下也在太后娘娘那里说话,穆安之就更不去了。他继续伏在案后书写,整理自己宫中之物,“我有些累,今天就不过去了,劳周总管跟皇祖母说一声吧。”

周绍心生奇异,原本三皇子最爱在陛下跟前露面儿的,在慈恩宫也走的勤,一早一晚都要过去请安,如今他亲自来请,怎么反倒不去了。想到大皇子立太子之事,莫不是三皇子仍在赌气。周绍小声提醒,“奴才听了一耳朵,陛下好像提到殿下今日未曾去书斋之事,有太后娘娘瞧着,殿下你也好解释一二,不令陛下气恼才好。”

“哦,那个啊,我已经让小易同唐学士说了,我如今大了,就不念书了。既然陛下不知道,你再代我跟陛下说一声吧。”

“哎哟,殿下,奴才哪有这个面子敢代您跟陛下说话。殿下,您就走一趟吧,太后娘娘千万叮嘱老奴请您过去用午膳的,您爱吃的蟹黄馒头、黄雀兜子、鸡油粉皮,一早就叫寿膳房给您备下了!”周绍央求着恨不能背穆安之过去,穆安之却他不过,只得放下笔同他去了。

其实能有什么事呢,无非就是皇祖母再为他抱些不平,让他更加怨恨陛下不公罢了。皇祖母这样做也不真的就为他不平了,蓝贵妃所出七皇子年方四岁,眼下皇祖母手里需要捏着这么个可以与陆皇后大皇子一系相抗衡的人罢了。

穆安之出身尴尬,可他母亲却是先皇赐婚,是陛下的原配发妻,倘不是外家柳氏势败,母亲不会被废,更轮不到陆皇后登上后位。

原本穆安之最看不破此事,心中认为他才是正室嫡出,如今重新活一回,似乎没什么不能看开的了。穆安之带着小易随周绍到了慈恩宫,蓝太后见到他就亲热的拉他与自己一并坐在宝位上,穆安之坐惯了,也便坐了。

蓝太后说,“我听说你头晌不大舒坦,可好些了。”

这话其实是为他没去书斋的事开脱,穆安之道,“我没事儿,上午带着宫里人收拾东西来着,让小易去书斋同唐学士说了声,我这就要出宫,以后就不去念书了。”

“别说出宫不出宫的话,你皇祖母还活着哪,我在一日,这宫里有你一日。”

以往听到这话,他是何等的感激庆幸,感激皇祖母对他的疼爱,也庆幸这冷漠的深宫中有这样真心疼他,为他考虑的人。如今听到,穆安之只是垂眸看一眼杯中清茶,“昨天就跟父皇说了,一则我大了,二则我住的玉安殿原是东宫配殿,于礼不合,早就该搬了。我想先搬到宫外,陛下看哪里有闲置的封地给我一小块,我想快些就藩。”

穆宣帝终于放下手里的茶碗,不辨喜怒的说一句,“你这非但要离宫,还打算要封地就藩了。”

往日看到这个男人的激动与不平,似乎就这样消失不见。穆安之从来不敢抬眼看向穆宣帝,从不敢与这个男人眼神相接,总觉着这个男人尊贵如同神祗,令人不敢直视。其实,真正看过去,也不过一个鼻子两个眼,跟平常人没什么两样。纵穆宣帝手中有滔天权势,可他如今已熄了谋夺东宫之心,他无所求,也便无所惧。

无欲则刚的话早便学过,可这个道理,却是今日方懂。

穆安之脸色淡淡,“原本去庙里修行也好,只是我吃不惯庙中素斋。我听说北安关以北,极南海外边陲之地,西北玉门关以西,都是清净地方。我也不用太大的封地,一个乡一个村的都行。”

穆安之只顾自己说,没留心他说到庙里修行时,穆宣帝身上陡然转寒,长眸微眯刺向穆安之,穆安之别无所觉,径自说着自己应该能得到的封地。

蓝太后听着眼泪已是滚了下来,抱怨穆宣帝,“瞧瞧你把个孩子逼成什么样了,我还活着,就叫我们祖孙生离,你这不是挖我的心么。”

“他自己主意大着哪。”穆宣帝冷冷的瞥穆安之一眼,穆安之看蓝太后抹眼泪,不想蓝太后借这机会发作什么,便说,“祖母你这里有吃的没,我听周绍说做了许多好吃的,我吃完还得回去收拾东西。”

蓝太后连声道,“有有有,都是你爱吃的!”一迭声的令宫人摆午膳。

因为人少,便未分案而食,三人围坐八仙桌用膳。这是穆安之有记忆以来第一次与穆宣帝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饭,换做以往,怕要激动的食不知味,一味只想如何让穆宣帝喜欢了。此时他却什么都不想说,只管闷头吃饭。

蓝太后一会儿指着蟹黄馒头给孙子吃,一会儿又指黄雀兜子让穆安之尝,还有鸡油粉皮、鸭泥卷、热切丸子,都是穆安之爱吃的。蓝太后还说,“你父皇爱喝八珍汤,阿慎,给你父皇盛一碗。”

穆安之闷头夹了块蒸白鱼,说,“我拿碗不稳当,别打了碗。王总管服侍陛下惯了的,王总管你给陛下盛八珍汤吧。”

穆宣帝脸冷如冰,视线瞥向穆安之,穆安之嘴里刁着蒸白鱼,又去夹了一筷子云片口蘑,闷头自顾自吃的香。蓝太后见儿子不悦,连忙圆场,说,“阿慎还是小孩子哪,哪里懂这个。先时皇帝不是说选太子妃的事,皇帝与皇后看上哪家姑娘了?”

穆宣帝道,“皇后也没什么主意,倒是说陪母后见过几家闺秀,以往常听母后夸皇姐家柔然温顺孝敬,另则蓝侯府的姑娘也不错,只是听说已经定了陆家孩子,舅舅家的小孙儿也是个大方得体的姑娘。”

蓝太后缓缓的说,“都是好孩子,太子妃是未来国母,你跟皇后定就是了。”

穆安之唇角勾起一抹冷笑,一个外孙女,一个外甥孙女,精明如他的祖母蓝太后也有些犯难了。蓝太后见穆安之冷笑,以为他仍不愤太子之事,便同穆宣帝道,“太子妃的事有你和皇后,二皇子那里有林妃为他打算,不消我操心,安之这里皇帝你得上心,给他挑个好媳妇。”说着慈爱的看向穆安之,似对穆安之今日不大恭敬的表现开脱,“等以后成家过日子,就不这样孩子气了。”

说完,不待穆宣帝开口,蓝太后便道,“哀家见过陆国公的小女儿,言辞爽俐,举止温柔,与阿慎年龄相当,且是嫡出,身份上也配得上咱们阿慎,就指陆氏女为阿慎王妃吧。”

穆宣帝一时没说话,这亲倒也并非指不得,穆安之与陆氏素有不睦,以后太子登基,倘对穆安之心有成见,倒是指陆氏女为穆安之正妻,有陆家为穆安之的妻族,以后也可缓和太子与穆安之的兄弟关系。却见穆安之捏着筷子嘎巴响,两只漆黑的眼珠子仿佛结了霜凝成冰,“我就是一辈子不娶妻,也绝不娶陆氏之女!”

前世他的确心心念念都想有个出身高贵的王妃,好借助妻族之力。陛下赐婚陆国公之女,他虽心下不喜陆氏,但在蓝太后的劝说下也接受了这门亲事。结果如何,接来的倒是好一顶绿帽子。

陆氏是陆皇后的亲侄女,可毕竟出身公府,原本穆安之还以为自己想的多了,不想真是下贱出身的泥腿子,什么无耻下流事都做得出来!

穆安之急怒之下口不择言,“我劝祖母也别太实在,陆国公现在洗净了泥腿子也是名门,哪回陆夫人陆姑娘进宫不去凤仪宫小坐,哪回太子不去给舅妈请安,表兄表妹融洽的很。柔然表妹蓝表妹都是好姑娘,当年刘彻倒也娶了阿娇,只是金屋也是登基之前的话,阿娇还有长门宫可居,不把长门宫陪嫁好,敢去做凤仪宫的儿媳妇!”

穆宣帝一碗八珍汤就朝穆安之砸了过去,穆安之自幼习武,歪头一避,瓷碗咣当坠地摔成碎片,汤水哗啦淋了大半身,幸而入口汤水都不太烫。穆安之被淋一身八珍汤,也并未冷静下来,怒吼道,“凤仪宫春宴,我虽没去过,也听说太子与陆姑娘谈天谈地都成御花园一景了,哪年陆姑娘生辰,太子不格外打发人送寿礼!人家表兄妹这样的情分,叫我去娶陆氏女,现成的绿头龟,谁愿意做谁做,反正我不做!”

“你给我闭嘴!”

听到这样的混账话,穆宣帝已是气的浑身颤抖,若目光可化实质,现在穆安之早当血溅三尺了。

穆安之大口喘着粗气,愤怒的眼眸如同两柄森寒钢锥,直刺向穆宣帝。

室内空气紧张到一触即发,剑拔弩张间,就听周绍蓦突一声惊叫,“太后娘娘,你怎么了!太后娘娘——”

原来蓝太后很适时的两眼往上一插,昏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PS:午安~~~~~~~~~~~~~

☆、引章四

不必宫人内侍上前,穆宣帝冲上前扶住自椅中向地上倒去的蓝太后,一把将人抱到隔壁寝殿宝座,穆安之怔了怔,也随之跟了过去。

穆宣帝要宣太医,蓝太后睁开眼睛,叹道,“宣什么太医,还不够丢人哪。”

穆安之见蓝太后无事,便说,“皇祖母,孙儿回去换衣裳了。”

蓝太后看他半身湿淋淋的汤水,味道更是一言难尽,眼中露出愧疚说,“都是哀家没打听清楚,阿慎,这跟你父皇无关。哀家上年纪了,也不知道年轻人的事,就只想着陆家也算显赫人家,又是太子的母族……哎,阿慎,委屈你了。”

“孙儿没什么委屈的,孙儿原就不喜陆氏,此生绝不会与陆氏做亲!”穆安之的声音硬的像一块石头,他缓缓的看向蓝太后与穆宣帝。穆宣帝冷声道,“你别胡思乱想,太子与陆家是姑舅亲,表妹过生辰,表哥送生辰礼这没什么。这事朕一早就知道,太子光明正大回禀过朕。”

穆安之拿帕子擦着颈间冷掉的汤水,闻言冷笑回视穆宣帝,“柔然表妹是长宁姑妈的掌珠,蓝表妹也是蓝表叔的爱女,哪个不与皇家是亲戚,哪个又不是表哥表妹?如今臣才知道,这姑舅亲也分哪个姑哪个舅了!”

穆宣帝被穆安之顶的胸口一闷,说不出话。蓝太后已是怒了,坐直身子捶榻道,“阿慎这话是直了些,却是在理。蓝家不说,这是外戚。可柔然是你嫡嫡亲的外甥女,唐家也是世家名门,柔然过了多少生辰,哀家也没见太子送过生辰礼!行了,哀家这些本分守礼的丫头也不敢高攀凤仪宫的亲事!既是太子相中陆氏女,凤仪宫直言便好,何必这样惺惺作态拿着柔然和蓝丫头打幌子!”

走出慈恩宫时,穆安之都恍惚能听到蓝太后的怒斥与穆宣帝的低语。小易见他半身汤水出来,急的团团转,要任主子这样走回玉安殿,宫内还不知要传成什么样。好在周绍送出一件玄色云纹披风,应是穆宣帝放在慈恩宫的常服。穆安之厌恶的往地上一摔,周绍吓的脸都白了,好声劝道,“殿下,莫要动怒啊,这都是奴才行事不周。”

穆安之薄唇紧抿,冷冷道,“我有的是衣裳在皇祖母这里,你偏拿陛下的给我,的确行事不周!”

周绍立刻捡起云纹披风,跑回去换了件穆安之惯常穿的明黄斗篷,穆安之又是朝地上一丢,黑色云靴一脚踩过碾在脚下,他阴沉不定的看的周绍心脏高悬,一颗心急剧跳动,方听穆安之冰凉的声音响起,“明黄唯陛下与太子可用,我以前倒是喜欢穿着玩儿,如今瞧着也没什么稀罕,再去换一件!”

穆安之一向自恃身份,但对周绍还算和颜悦色,他突然发作,周绍想到刚刚在殿中情形,不敢触怒穆安之半分,一句废话没有立刻跑进去取了一件玉青色绣云纹的披风。穆安之瞥一眼没说什么,周绍小心翼翼的为他披在身上,小易上前为主子系好颈间飘带。

穆安之披风裹身,面无表情,抬脚而去。他步子迈的极大,浑身裹挟着冰冷肃杀之风,荡开的下摆中倏然露出一角明黄,那是今日穆安之穿的衣袍的颜色。

不知为什么,周绍心中忽然浮起一个念头:纵被立为太子的是大殿下,可整个宫内,敢将明黄踩在脚下,指着明黄说我以前喜欢穿着玩儿的人,大概也唯有三殿下了吧!这无关身份地位,这或许就来自于三殿下血统中的高贵,他的母亲,出身帝都柳氏!

那座赫赫有闻的国公府,最煊赫时双公并立,整个帝都城提起柳氏,纵端贵如凤阳长公主的夫家唐氏也会避让三分。哪怕柳氏今已烟消云散,但提到这个氏族,大家的反应都是:啊,柳氏……

或者,只有这样煊赫的氏族与帝王的血脉,才能铸就出三殿下的这样一种自骨血而生的尊贵!

*

穆安之回玉安殿立刻就要洗漱,结果,等了一柱香的时辰热水都没有送来。宫中除了穆宣帝、蓝太后、妃位以上的宫妃,其他地方是不单设小厨房的,每天热水都由水房供应。

一时,过去传热水的内侍跑回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回禀,“水房总管说现在各宫都在要热水,热水要等些时候,叫殿下略等一等。”禀完这话,小内侍气愤道,“奴才看抬走好几桶热水,不过是晾着咱们罢了!奴才怕殿下着急,就先回来了!”

穆安之气的浑身发抖,抓起手边的玉盅就要砸,可这玉入手温润,穆安之如今倒颇识些人间疾苦,放下玉盅道,“你去告诉水房总管,我等着他!今天我就看看,这热水什么时候到!”

这次约摸小半个时辰,水房副总管亲自带人抬了一桶热水过来,跪下请罪,“实在是中午太忙,水房人少,让殿下久等了。”

穆安之两颗漆黑的眼珠子冷冷的盯着这位副总管,良久问小内侍,“是他让你略等等的么?”

小内侍回道,“不是,是水房的大总管!”

“看来,大总管事忙,他那贵足不肯踏我这贱地了。”穆安之吩咐一句,“拉出去,打!”玉安殿内侍一涌而上就把几人按了下来,穆安之再吩咐一声,“别打死,留一口气。”

副总管哀嚎求饶声还没出来就被内侍堵住嘴,拉出去摁在院中拿着门臼打了起来。两位大宫人过来服侍穆安之沐浴,穆安之淡淡道,“不必你们,小易过来服侍我。再去传话,让水房再送两桶热水来。”

穆安之几乎洗了一个时辰才把身上的汤羹味儿洗去,小易给他擦着头发,宫人进来回禀,“殿下,慎刑司的陈副总管求见,他刚刚就来了,知道殿下在沐浴,不敢轻扰。”

“怎么今天来的都是副的,我不见副货。”穆安之端着玉盅喝口茶,他说话的速度非常慢,声音有一种浸润了水气的氤氲温润,混合着年轻人特有的清郎,按理应该非常好听,但不知为何,每句话的字里行间似乎又沁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寒意,让人心下不由发瘆,“让慎刑司的总管过来,怎么,他很忙么?”

慎刑司陈副总管在外听到这声音,根本没敢进来触穆安之的霉头就悄不声的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