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你爹,犯不着为你操心。我今天是来谢你的,得多谢你带我前来此地。”纪然的笑容在月光下越发狡黠,“倘不是你,我委实想不到,是从水道脱身。”

“你敢追踪我!”这位冯百户怒不可遏,恨不能生撕了纪然。

“有什么不敢的。”纪然骑在马上,望见杜长史一行,挥挥手,“对不住,我刚刚一时情急,把井绳砍断了,听到重物落水的声音,也不知有没有冻死。”

郑郎中令捕快丢下粗拧的麻绳,两个捕快合力将冻得脸色发青的冯千户拉了上来。纪然下马上前,俯身直视着冯千户凶狠的眼神,猛然正反十个耳光直抽得冯千户脑袋发懵两颊肿胀。

谁也没料到纪然突然动手,郑郎中开口想拦已来不及,纪然已经收手。郑郎中只得补一句,“案犯由刑部审问,无干人等,可以退下。”

郑郎中这话还未落地,冯百户已被纪然激怒,他一刀劈至纪然面前。纪然的头恰到好处一偏,整个人如夜色中的鹏鸟一般骤然跃起,身后黑色披风如同飞扬而起的黑云,他根本未曾拔刀,整个人如同苍鹰捕食般扣住冯百户双肩,曲膝、横肘、旋肩、上臂、化拳,一连串武技快到令人目眩,就听沉闷的拳脚撞击声中夹杂着令人心悸的骨骼碎裂声,冯千户先是一声痛吼,“竖子敢耳!”

纪然一记鞭腿将冯百户抽飞在地,冯百户一口鲜血喷在地上,整个人四肢扭曲趴在地上再难动弹。纪然不知从哪里摸出块雪白帕子擦了擦手,丝毫没理会被捕快堵住嘴的冯千户,收起帕子说,“天地良心,大家都能为我作证,冯百户出手在先,手持钢刀,要本官性命。本官出于自卫,不得不还手自保。”

杜长史瞥一眼四肢大幅度扭曲的冯百户,伤到这种程度,即便夏青城重生,怕也不能恢复如初。早听闻纪家自行伍立族,家传武学也是出自军中,故杀伐气极重。冯千户自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冯百户想必也没为虎作怅,但当其父废其子,纪然的狠辣亦可见一斑。

这样的武功心性,怎么在陆侯军中仅任百户之职?

月色彻底隐没,朔风卷着雪片而来,火把灯笼映亮前方道路,杜长史大半张脸缩在柔软温暖的狐皮衣领里,看来,自己需要重新审视纪然了!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这章不长,因为是很重要的章节,真的写的好几遍,久等了~~

☆、二一零章

早朝。

好几个衙门都有官员未上朝, 而且, 还是在未请假的情况下。

这个迷团很快解开, 穆安之第一个上本, “大前天接到玄甲卫百户纪然实名举报玄甲卫千户冯刚在春风街香烛巷设私宅置暗娼开赌场, 囚禁帝都府在寻的失踪多日的帝都名角儿小牡丹一案,臣出于对举报人举报之事的保护, 昨夜着刑部潜入香烛巷,另有帝都府相助,共捉拿冯刚与诸位大人共计十二位, 名单如下。共查抄宅院十六处,所得清单如下。”

奉上昨夜杜长史给他写的奏章。

穆宣帝的脸当下就沉了下来,玄甲卫魏氏父子出列请罪。

穆宣帝当廷大怒,“你们是有罪!玄甲卫,是拱卫御驾的亲卫,朕交给你们魏家父子,你们就这样给朕治军的!先有俸银官贪墨军饷, 再有千户官做起花街柳巷的生意, 你们到底是玄甲卫,还是外头的下三烂!”

“朕今天就要看看,玄甲卫究竟烂到什么地步!”穆宣帝锐利的眼神扫视一遭, 最后落在穆安之身上,“这事既是刑部接下来,朱雀卫护送魏海魏涛父子回府,不许惊扰女眷孩童, 查抄所有书卷文字一应记载之物。”

穆宣帝雷霆震怒,直接发落了玄甲卫魏家父子,穆安之黎尚书出列接下差使,立刻出去办理魏家抄家之事。接下来寻常小事大家都识趣的把折子往袖管深处揣了又揣,有几桩早朝要禀的,大家没有半点废话的禀过。

早朝刚结束,穆宣帝召纪然陛见。

纪然这个芝麻小官,能如他这般频繁陛见的,也没谁了。

穆宣帝皱眉,“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纪然没有半点隐瞒,从冯千户寻他不是开始说,“臣自幼在军中,对军中规矩熟知,从没听说过有品阶的军官必需要用军中佩刀的。倘有的将领就擅□□长戟,难道还要弃枪戟不用,都用兵部统一派发的枪戟杀敌不成?冯千户无外是想看臣风头正健,给臣个下马威。臣要是被他这样欺负了,以后还拿什么服人!臣就想看看冯千户有什么把柄,给他个好看。也没想到,这一查就查到一桩大事。”

“臣就是让人跟着他,看他都去什么地方。还查过他都有什么差使,这在军中并不是秘密。禁卫四军,朱雀卫负责城北巡视,青鳞卫负责城东,白虎卫在城西,玄甲卫在城南。但是,我查到各千户百户巡视的范围是不变的。这其实不合常理,又不是让擅海战的军队去打山战,一个巡街的差使,还能固定不变了?跟了冯千户几次,我就发现,他每逢休沐必去香烛巷,我就亲自跟过去瞧了一回,这一去把我惊吓的不轻,我的天哪,我说了陛下莫恼,您这屋子怕也没香烛巷的宅子阔气,实在是平生仅见!我还看到一些不雅事,冯千户也是不讲究,人家小牡丹不愿意,他就把人家掳去,套上精钢炼的手镣脚镣,干的那些事吧,特别不体面。”

纪然大为摇头,“臣发现这事再不能瞒着,我就想,这可怎么办?臣第一个就想向魏将军回禀,可立刻又知道这事不能告诉魏将军,玄甲卫先前刚发生俸银官贪墨军饷之事,魏将军一无所觉。臣担心告诉他,此事走漏风声。臣也想过去帝都府,但帝都府多是处理民案,冯千户正五品官位,是官身。臣位小职卑,也见不到陛下。听闻刑部一向有刚直名声,就向刑部举报了。此事必要机密而行,刑部的人,臣也不熟。臣找的是江珣,请他引荐杜长史,同杜长史说的。”

这话实不实在,穆宣帝一听便明。

纪然半点没掩饰自己的私心,他当初就是想抓冯千户个把柄报个私仇,也未料到就弄出这么个大案子。

穆宣帝有些诧异,“你家与杜家也是几辈子交情,你与杜长史不熟?”

“就小时候见过一回,十几年没见,谁知道他怎么样?臣是看江珣跟他不错,江珣是出名的嘴紧事少,臣请江珣牵线与他一见,还真担心他不中用,把臣坑个好歹。”纪然对杜长史的评价也就那样。

穆宣帝道,“如今玄甲卫群龙无首,依你看,当如何?”

“臣,臣也不知道啊。”纪然有些傻眼,他也没做过什么高官,哪里知道要怎么做?

“朕看你入玄甲卫时间不长,就能揪出冯千户这样的害群之马,你在玄甲卫也有段时间了,随便说说。”穆宣帝把玩着手中一块莹黄色玉壁,“朕随便听听。”

纪然想了想,“比较难办。”

“将士们当差,忠心为朝廷,得有个前提,前提就是能活下去。这种贪墨兵饷的事,是坏军根本。我听说军饷之事是由一位小旗才揭发出来,知道这事后,我打听出李小旗的家乡,他就是帝郊人士,就把他又叫回军中任职,也算安抚下手下弟兄。但是,玄甲卫整体军队士气不比其他三卫,屡出丑事,究竟如程雨、冯刚之人是仅有的害群之马,还是更坏的情况,实在不敢想。”纪然这样的年纪,正是敢做敢为的风华之年,故,穆宣帝问,他当真敢说,完全不考虑自己今不过小小百户之位,“不瞒陛下,臣任职百户,前任百户的心腹死忠,温顺知事的,臣还会继续用他们,若是仗着资历不把臣放在眼里,在臣看来也没什么需要另眼相待的本事,就把他们洗去了。百户手下不过百人,犹是如此。玄甲卫这许多人,想重新炼出一支铁军,必要有将玄甲卫从上到下清洗个遍,能者留,庸者去,冤者伸,清者用,非如此,不能重整玄甲卫!”

纪然当天便升了千户,然后,穆宣帝召永安侯进宫,君臣相谈半日,中午赐宴,永安侯暂代玄甲卫大将军一职。

杜长史都得感慨,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十年寒窗,正经传胪出身,如今官居五品,在同龄人中绝对属于佼佼者。可跟人家纪然一比,简直被比成渣啊。

三个月人还是百户哪,年都没过,就升至正五品千户,与他同品阶了。

正感慨着,咄咄咄,琉璃窗被敲响,杜长史抬头正看到纪然在窗外朝他一脸笑意。杜长史看他那双盈满笑意的弯月双眸,不禁想起那夜纪然出手废了纪轩之事,暗道,小子,长得再怎么人畜无害你也是个吃肉的货。

杜长史笑着自案后起身,不待杜长史出迎,纪然已是进去了,连忙拦住杜长史,笑道,“杜大哥你可别折煞我了。”

“行了,少跟我来这套,说不得过两天再见你就得是给纪大人请安了。”

“您要这样说,小弟无地自容。”纪然道,“都是侥天之幸,有杜大哥与刑部诸位大哥们的干练,我的举报才能成功。我原想置几席酒谢杜大哥,如今年下,听说刑部在忙玄甲卫的案子,年后大哥可得一定赏光。没旁人,就是大哥,江珣,我,咱们三个。”

然后,他就把袖子里的请柬取出来双手递给杜长史。杜长史笑,“你小纪的酒,一定得去。”

两人假假的寒暄一回才步入正题,“我这回来,是有些玄甲卫的口供证据想交给杜大哥,兴许能对你们审理案情帮助。”

杜长史立刻正色接了,翻开案卷一目十行看过,眼中逐渐亮起来,“送来的正是时候,有这份口供,我们再查魏家冯刚之事,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有用就好。”纪然又露出那种满满少年气的天真笑容来,“我今天就是过来给杜大哥送这个,要是还有需要我们玄甲卫配合的,杜大哥只管开口,侯爷说我们一定配合刑部把案子审清审明。”

“替刑部向侯爷道声谢,也多谢你亲自走这一趟。”

“这还不是应当的。”

纪然哄起人来,小嘴儿也挺甜。

不过,纪然能过来哄人的时间也不多,他初到帝都就搞的玄甲卫上下洗牌,玄甲卫里恨他的不少。好在,那些人如今自身难保,纪然正是初生牛犊不怕死,当初他敢实名举报,就不怕有人报复。

现在更好,谁报复他谁就有魏家同党之嫌!

永安侯没给纪然太多的勾心斗角的时间,因为永安侯宣布了一件事,他暂代大将军一位,玄甲卫大将军麾下的三品将军之位空悬,永安侯定下规矩,明年三月以各千户为营,举行玄甲卫军中大比,谁能胜出,就破格提拔为三品昭勇将军。

顿时,整个玄甲卫都沸腾了,千户是正五品,昭勇将军为正三品,只要军中大比能胜出,便一跨四个品阶,官居三品。

这简直是玄甲卫每一个千户梦寐以求的梦想!

反正穆安之都听闻了现在玄甲卫只要各营略一有空,就成天练兵的消息,尤其现在帝都各书铺子,关于兵法谋略的书简直都不够卖,直接卖脱销。军营里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官,白天炼兵后,晚上点灯熬油的看兵书。

国子监都跟风开了短期兵略课程,针对的就是这些极需补课的大兵头,收费那叫一个狠。

*

黎尚书自内阁出来,天空飘起细碎雪花,望一眼铅灰色苍穹,细密碎雪混杂着些小冰渣刮在脸上,让人凭添三分精神。

不过,黎尚书的脸上没有丝毫轻松,更没有文人雅士赏雪的闲情逸志。

“今年的雪格外多了些。”工部谢尚书道。

裴相道,“河北河南都报了大雪的折子,他们两地的雪也格外的多,说是再这样下下去,怕要冻坏果木冻死庄稼。”

“这就耸人听闻了些。”陆国公站在廊下,伸手接了几粒冰雪,“从没听说过河南河北有冻死果木庄稼的事。倘是江南一带,倒有可能,江南地气暖,一旦大雪,那便是雪灾。河南河北地气不同,北方花果庄稼都更耐寒,便是冬天雪大些,天春一暖,万物复苏,庄稼也就没事了。”

卓御史道,“今冬雪大些无妨,就担心明春会不会雨大。”

礼部韦相经验丰富,“让那些报大雪的地方将各地十年前来的雨雪表呈上来吧,咱们看一看,也能多个防范。”

大家说一回话,时辰不早,且因年下,事务并不多,裴相做主,便早些散了。

马车里提早升起小薰笼,侍从备好温汤暖茶,若是腹中饥饿,车壁暗格中还有准备好的点心小食。

黎尚书却无暇这些享受,他甚至将关牢的车窗打开了一条小缝,风雪进入时,暖香的车窗里陡然多了一股寒意三分清明。

就是这种感觉。

舒服。

入冬连续几场大雪,街头都不若以往热闹喧嚣。马车咯吱咯吱的轧过路上积雪,晃晃悠悠的回到尚书府。

在老妻的服侍下,黎尚书换了家常棉服,坐在榻上,见老妻捧来手炉,黎尚书摆摆手,“不用这个,我还热的慌哪。”

“那我打发人给三郎送去。”黎夫人说的三郎是自家儿子,长子次子皆在外地为官,黎尚书留了小儿子在帝都府当差,也是在自己身边的意思。

见老妻唤来侍女一通吩咐,黎尚书问,“三郎还没回来?”

“他可比你忙。这些天帝都府轮翻的不是检查街上流民百姓屋舍,就是施粥放赈义诊赠药之事,哪天都得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才能回。”黎夫人说,“怎么今年这雪就这么大。”

“是啊,都这么说。”黎尚书道,“咱家也拿出五百银子,打发人买些粮米,捐到天祈寺,让天祈寺的和尚帮着赈济穷人。”

黎夫人与他大半辈子夫妻,知道丈夫这毛病,不信神不信佛的,就是施粥舍药的事才能想到天祈寺。黎夫人说,“与其捐给天祈寺,何不捐给静心庵。这些日子,三皇子妃、永安侯夫人时常去静心庵做善事,也捐了许多米粮。我也去静心庵瞧过,那里账目很清楚的。”

“怎么你们还认得?”黎尚书笑问。

“这有什么不认得的,静心庵可是帝都名庵,里面的师太很会讲经,人也心善。帝都这许多庵堂,都打着积德行善的名号,真正把善行到实处的可不多,静心庵算一家。”

“三皇子妃也常去?”

“当然啦。听人说三皇子妃每年把自己铺子织坊的一成红利拿出来,半成给慈恩会,半成给静心庵,都是用来做善事的。”黎夫人给丈夫倒了盏温水,说,“甭看有些没见识的总诟病三皇子妃出身低,做事真实在,也真心做事。”

黎夫人嘀嘀咕咕的跟丈夫念叨了许多女眷的事。黎尚书的神思一时又远了——

这次三殿下布防冯千户外宅,并没有提前知会他,一丝风声都未漏。

可以理解为是出自保密的需要,也可以说是对他的保护,但往深一步想,未偿不是三殿下不信他。

所以,纵是自冯千户牵出魏家父子,彻查玄甲卫,黎尚书的心中也并没有太多欢喜。

在官场中驰骋大半生的黎尚书明白,是需要做选择的时候了。

三殿下穆安之不是个非常重权力的人,这从一开始三殿下入刑部当差,独选了几件案子调查就能看出来。如果欲揽刑部大权,入手的不是查案,而应该是对刑部人手的掌控。

但,是龙不会总盘着。

三殿下不重权利,可随着三殿下一步步展现才干,获得认可,他并没有刻意收拢人心,但,人心已是情不自禁的转向于他。他并没有要控制刑部,如郑郎中这样的刑部干将已是愿意唯三殿下马首是瞻。

何况,三殿下身边华杜二人皆非等闲,华长史年迈,进取心寻常,那杜长史年轻俊才,要才干有才干,要心机有心机,杜长史是绝不会坐视三殿下安于刑部司这一隅之地的!

真的,是要做决断的时候了。

与三殿下一路,往后势必很难洗脱三皇子的印迹。

若有他意,刑部便是将要厮杀的战场。

因为,哪怕性情温和如黎尚书,也不愿看到刑部大权一丝一丝被皇子吞噬,更不能坐视自己逐渐变成一位空头尚书。

“哎,我跟你说的话你听到没?”黎夫人轻轻推了黎尚书一记,烛光下,一双年华老去却格外温和的眼睛里带着丝丝暖意,“你要没意思,我就把明儿买的粮这么分派了,一半给静心庵送去,一半给天祈寺送去。”

黎尚书颌首,“好。”

*

第二日,下午,刑部。

杜长史抱来半人高的卷宗,胡安黎连忙双手接过,稳稳的放在书桌畔新加的一张短桌上,“今天这么多,可见玄甲卫一案大有进展。”

“趁着节前,怎么也得审出个头绪来。”窗外雪花再起,杜长史这种四季不离折扇的潇洒人也搓搓手站在薰笼前烤火了,“今年这是怎么了,雪一场连着一场,前儿那场刚停,昨儿一宿今儿一天。”

“是啊。听说帝都府第三次往城隍庙拨了救济粮。”

两人正说着话,杜长史望向窗外的眼睛陡然眯起,他一拍胡安黎桌上的卷宗,向外一挑下巴,二人连忙迎了出去。

窗外,一身玄狐大裘的黎尚书撑着伞过来了。

黎尚书未至六旬,在内阁中,这是个正当年的年纪。这位尚书大人自来俭朴,身畔只带一个随从。

二人迎至廊下,黎尚书到廊下收了伞递给随从,一左一右扶住二人,“成天在一处,何需这般多礼。”

胡安黎打起红毡暖帘请黎尚书先行进屋,“大人是来找殿下的么?请大人先喝杯茶暖一暖,学生这就去通传。”

“有劳安黎了。”黎尚书性子温和,说句老实话,实不像刑部堂官儿。不过,这样好性子的上官,底下官员都受惠。即便如杜长史有些挑剔刻薄的性子,也觉着与这位大人相处有如沐春风之感。

“这么大冷的天,还劳大人亲自跑一趟,您有什么事,打发人过来说一声,我带暖轿过去接您才好。”

“殿下在衙门向来都是步行,我等更不敢托大。”黎尚书伸手在薰笼上烤了烤,杜长史道,“我劝好几遭了,我说这大冷的天,殿下出入就是坐轿,谁能说什么。殿下偏说轿子里气闷,怎么都不肯。我说殿下也太执拗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殿下的好处,不乐享受。”

两人略说几句话,胡安黎出来请黎尚书进去。

穆安之的屋子并不算暖和,里面陈设固然不简陋,却也绝称不上奢华。想到那日抄捡魏府时所见雕梁画栋、金玉摆设、古朴高雅、茅屋草舍,无不是无数金银堆。穆安之这里则透着一股坦荡的舒适。

花几上几盆天青色瓷花盅的娇白水仙伸展着叶脉,开的更好,屋中甜香袅袅。

小易捧上茶来,黎尚书道谢接了。

“大人冒雪前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穆安之问。

黎尚书看小易一眼,穆安之道,“小易你出去看看,折几枝梅花回来插瓶。”

小易躬身退下。

穆安之以为黎尚书是有什么机密事单独同他说,的确,也是机密事,只是,出乎穆安之意料。

因为,黎尚书放下茶盏,郑重起身,神色之肃穆,令穆安之心内发悬。继而,黎尚书自袖中取出一叠文书,几乎是庄严的放到穆安之面前。

穆安之取来看过,是数张黎尚书盖好大印的空白搜查令,穆安之真的懵了,他不解的看向黎尚书,黎尚书正色道,“刑部许多案件,需要临机而断。以后再有任何案情任何事件,臣与殿下一同担当!”

要说心中没有震动是假的,甚至,穆安之隐隐有一种明白什么却又不太明白的感觉。他的眼神露出疑惑与思索,黎尚书后退两步,对穆安之郑重一礼,恭敬退下。

站在窗前,穆安之望着黎尚书的背影渐渐走出院落,风雪一重又一重的落下,檐角、树梢、庭前、廊下……

偶尔不知哪里来的一阵朔风,吹动檐角六角铜铃,发出一阵阵清越悠远的铃声,铃铃,铃铃……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灵感总是深夜光顾……

☆、二一一章

黎尚书的示好让穆安之有些意外, 杜长史倒认为情理之中, 收起黎尚书拿来的印了尚书大印的搜查令时还说了句,“这老狐狸还算识趣。”

“怎么这样说黎尚书。”穆安之毕竟是唐学士打小仁义礼智信教出来了, 还多受他老友裴如玉的影响, 平时还是很文雅的。

“赵侍郎爱侍弄花木,殿下这里去岁就摆了几盆水仙, 如今这两盆茶花, 定是赵侍郎送的。”杜长史下巴一指门畔两盆人高的茶花,大红的重瓣茶花,开的胭脂般鲜艳,“程侍郎是前任尚书大人提携的, 赵侍郎是黎尚书亲自提携,所以这俩人,程侍郎先亲近殿下。这几次的大案子,殿下便用的程侍郎。赵侍郎能不急么,纵有黎尚书青眼, 可也得实打实的功绩才成啊。”

“黎尚书再不来, 他就只剩下个名头了。”杜长史对着穆安之深深一揖,“殿下的才干,纵六部尚书也唯有折服的份儿。”

“你快别赞我了。我可没想挤兑黎尚书。”穆安之并不是贪权之人, 不然, 当初到刑部他不会什么事都不过问,只随意挑两桩案子来审了。

“谁会想挤兑他,但要做事, 就得有些权力。臣追随殿下在刑部当差,殿下审案公正,人人膺服。”杜长史认真道,“殿下的光彩,世所共睹。但有所闻,必心向往之。”

穆安之直接给杜长史夸的脸上热辣辣,连忙呷口茶换个话题,“这茶不错。”

杜长史还是第一次发现三殿下面对夸赞竟然有些羞涩,眼睛弯弯,忍俊不禁。穆安之瞋他一眼,杜长史连忙忍住笑意,施一礼继续审案去了。

阳光自明瓦窗射入,桌间琳琅满目摆了满满一桌的精致饭食,陶红色的小砂里咕嘟着炖的软烂的羊肉,细瓷碗碟内安置各样美食,尤其这样的寒冬腊月,竟还有一件巴掌大的雪白细瓷碟中放着几块碧绿如翡翠的小黄瓜,蔬菜特有的清新芬芳引的一畔的小牡丹视线一阵阵的往杜长史的食案上瞟。

心说,这小黄瓜,搁在炎炎暑日,那是一两银子能买三车,不值什么。这数九寒天,真真是有钱不一定有地方买去。

这刑部官儿吃的可真好。

小牡丹咽了咽口水。

门一响,挽月拎着另一个小食盒进来,将一碗灰扑扑的粗粮米饭放到小牡丹面前,上面还铺着两三块一样灰扑扑的咸菜。

这还亏得是吩咐牢里将小牡丹的饭送过来,不然,连这两三块咸菜也没的,就是一碗粗食,爱吃不吃,不吃饿着!

杜长史自筷匣中取出一双干净清爽的竹筷,开始用饭。小牡丹看看自己面前木碗上横着的两根称为筷子的木棍,抿抿唇,主动开口,“大人唤我来,想是有事要问。”

“问你也不说。”嘎吱嘎吱,杜长史嚼着小黄瓜,又去盛汤色清澄的酸笋火腿汤。

“那大人传我来做什么?”

慢慢吹拂着汤面的涟漪,杜长史喝了两口汤方道,“听闻你在坊间向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闻名,我想你定然喜美食,对饮食也有追求,”说着,杜长史露出个十足可恶的笑容,“反正你什么都不肯说,叫你过来馋馋你。”

小牡丹虽则在官员眼里不过是优伶一流人物,但在坊间,他是备受人追捧的歌舞双色,平日里多少人追捧仰慕,知道他好饮食,无数山海奇珍奉上,这样拿饭菜馋他的,小牡丹还是第一次见,当下气个好歹,狠狠斜杜长史一眼,闭上眼不再看他。

但闭上眼睛,听觉与嗅光愈发灵敏起来,那羊肉,定然是北疆的小羊才有这样的鲜美,那汤里的火腿,必然是三年以上的陈腿,方有这样的芬芳。

小牡丹给馋的不行,实在觉着没必要忍了,他睁开眼睛,“我又不是刑部的囚犯,你们既救我出来,早该放我回家!”

“亏你也是帝都知名人物,我们救你出水火,你竟不知要协助办案的道理?”杜长史微微一笑,又夹了筷子小黄瓜,嘎吱嘎吱。

小牡丹被他嘎吱的火大,偏又没法子,杜长史还一脸感慨,“亏得你遇到的是我,我还愿慢慢等你开口,倘是换个不知怜香惜玉的,二话不说,先一顿杀威棒,你这小牡丹就得凌落成泥了。”

“我实在不知能有什么帮得上大人的,大人若看我有可用之处,不妨直言。”

“譬如,冯刚绑你到私宅,原因是什么?”杜长史唇角微绽,一双眼睛带着压力瞥向小牡丹。

小牡丹俊俏的脸上浮现出强烈的愤怒,配上他一双美眸,当真不负牡丹芳名,“杜大人难道是在羞辱我?”

“看你说的。羞辱你什么,冯刚有妻有子美妾数人,他并无断袖之癖。要说拷打审问,我想那算不得羞辱。”杜长史夹了筷子凉拌的小萝卜缨,意味不明的看向小牡丹。

小牡丹反问,“大人既然审过冯刚,连这样私隐之事都知晓,还用得着问我么?”

“我好奇的是,你也不是什么铁汉,冯刚都不用三十六道酷刑,随便用些手段就能对付得了你。不过,他十分克制,你身上也没什么显眼的伤痕。”

“那是因为我跟他说,我视美貌为性命,他要敢害我身体容貌,我立刻自尽。”小牡丹朝杜长史横了横脖子,以示自己不怕死的决心与性情。

杜长史道,“听闻你舞跳的好,歌也不错。”

小牡丹正色道,“胡旋舞,我称第二,帝都无人可称第一。唱歌就一般,我勉强能排第三。”

“歌舞这样好,练习很辛苦吧?”

“自己喜欢的事,苦也不觉得。”小牡丹在谈到舞蹈歌曲整个人神态都变了,便是面对杜长史,他也没有半分卑微的意思,“可惜大人不像好歌舞之人。”然后便是一笑,不再说话。

“你不想说?”

“不是。”小牡丹道,“我对你们关心的那些事简直半点兴趣都没有,那姓冯的,区区千户,我跟他说了后,必然要受制于他。受制他这样的人,不如去死。杜大人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我官位与冯千户同级。”

“他偷偷摸摸的查了我得大半年,在我那儿使了不少银子,收买不成还用了两回美人计,看我没反应他自己挽袖子上阵了。我虽相貌还成,却并非断袖,退一千步,即便断袖也看不上他那样的人。”小牡丹说着对杜长史微微一笑。

啪嗒——

杜长史筷子吓掉一只,连忙道,“我也不是断袖。”就是美男计也不成!

小牡丹莞尔,“大人放心,我只对舞蹈歌唱有兴趣。”

“多谢多谢。”杜长史赞美小牡丹,“你这样钟于一事,必成一代大家。”

“我现在难道不是一代大家?”小牡丹反问。

“自然是。说不得以后还会以东穆第一舞者的身份载于史册。”

这种读书人看中的青史留名,小牡丹反是平平,“史书上也不过都是些谎话,我自己知道就够了。”

杜长史捡起筷子,“咱们言归正传吧。”

“我要面见三殿下才说。”小牡丹比杜长史都爽快。

“你认得三殿下?”

“不认识啊。可你说的你跟冯千户一样,只是个芝麻小官,我不能受芝麻官的掌控。”

杜长史好奇,“你有什么资格见三殿下?三殿下的身份,他若是什么人都见,那每天也不必做旁的了。你得有让三殿下见你的价值。”

“价值?大人您为什么坐在这里审我,这价值难道不够?”

“你还没招,如何能衡量你的价值?”

小牡丹道,“其实我有件事始终没想明白,大人是如何发觉我可疑的,我明明是受害者。”

“帝都府的寻人令。”杜长史提醒。

小牡丹依旧不解,他目光那样清澈迷茫,是真的不明白。杜长史认真道,“我说这话,并没有低看你的意思。在歌舞一途,你是一代大家。但在世俗的眼中,你知道帝都府每月有多少不明失踪的人,为什么你能登上帝都府的寻人令?也许平时许多追捧你的达官贵人,不过,恕我直言,那些人,你不见了他们不过去追捧旁的舞者歌者,而不是去寻你的下落?那么寻你下落的人是谁?”

“是谁?”小牡丹反问。

“不论是谁,都是因此才引起我的注意。”杜长史坦然告知,“何况,救你出来之后,我对你也多有留意。你不像备受欺凌的被拘禁者,不过,你也没有急着出去,可见,我们有合作的可能。不然,我也不是对每个可疑之人都这样客气。”

杜长史坦然相告,小牡丹满意道,“你果然比那姓冯的厉害。有你这样的手下,三殿下肯定也是个厉害人物。我要先沐浴换身干爽衣裳,再饱食一餐,然后你就能安排我与三殿下相见了。”

“凭什么?”杜长史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