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如玉当年还动过让穆安之娶唐姑娘的念头,可那会儿纵他有意,却无人相帮。连蓝太后口口声声最疼穆安之这个孙子的人,都只肯把娘家侄孙女嫁给二皇子。好在,穆安之自有命数,阴错阳差娶了李玉华。李玉华出身虽非豪门,可听穆安之说,管家理事是把好手,将属官的家人都照顾的很好,也不比旁的闺秀差。

裴如玉道,“帝都形势复杂,陛下宠爱陆家,听说陆世子如今不过在太子身边任五品职。禁卫四军中,只有林程与陆家关系密切,可当年林程是力挺陆侯接掌北疆军的。而玄甲卫出事后,陛下令永安侯接掌玄甲卫。河南官场大换血,任巡抚的是谢家人,任知府的是唐家人。你有没有感觉?”

穆安之点点头,“陛下开始用旧勋之家了。”

“对。更早,听说通州港牵连进胡世子案中,接掌通州港的便是何家人。”裴如玉道,“我研究过陛下登基以来所有官府坻报,知道吗?陛下刚登基的一二年尚不明显,老柳国公过逝后,陛下就开始提携新贵,陆家就是他一手提携出来的。当年北疆之战,永安侯也是上过西北战场的,以永安侯府的实力,都叫陆家压了一头。这要没有陛下的支持,睿侯再如何惊才绝艳也做不到的。内阁之中,六部尚书,我祖父掌户部,杜尚书掌吏部,韦相掌礼部、黎尚书掌刑部,陆尚书掌兵部,卓御史掌御史台,这几家,纵我说家是几代为宦,先前不过中等官员,韦相两度进阁,他家祖上倒曾出相臣,可那位老相爷史书有名,辅佐的是幽皇帝,被明圣皇后赶回老家的。到韦相这一代,已经清寒到要与商贾结亲了。他们这些人,都称得上是本朝新贵,但是,去岁陛下点了谢尚书入阁。”

谢家是明圣皇后的娘家,虽说明圣皇后过逝后,谢家亦不及原来显赫,但依旧在官场行的稳。显家族中出过明圣皇后这样的女子,谢氏女一向为世家豪门所青眼。

穆安之只是隐隐有这种感觉,却不及裴如玉做过细致的分析。穆安之心中震颤,“你是说,陛下不信任新贵了?可如今朝中人,多是他一手提携的。”

“旧勋的好处就在于,他们跟皇室是祖祖辈辈的交情。”裴如玉道,“陛下肯定是觉得受到威胁了。他信重的武将接连出事,何况而今你出行遇刺,木香在帝都也曾受到刺杀,陛下应该明白,朝廷不是他想像中那样安稳,有一股他掌握之外的势力在蠢蠢欲动,有人要谋反!”

这一场刺杀,就是谋反!

不论他与陆家有什么仇怨,集结军队谋刺皇子,不是谋反是什么?

可是,穆安之道,“陛下待陆家,何其恩宠。”

夜风自窗而入,桌间烛火扑扑晃动。

“何况,”穆安之继续道,“谋反得有军队,河南军尚不敢在洛阳动手,这一次也暴露无疑,受到重创。如果陆家指望着这么一支军队谋反,陆国公的脑子不至于这么不好使。西北陆侯与陆国公一向不睦,何况西北军连在两千里之外,远水不解近渴。陆家要谋反,他要调哪支军队?”

裴如玉取个灯罩,为烛台挡住夜风。他声音虽轻却若万钧雷霆,“秦家。龙虎营十万大军,就驻扎帝都城外。”

穆安之猛的站起来,“这怎么可能!”

“最不可能的事才最出人意料。”裴如玉冷静的说,“这几日我细观察秦廷,他手下将士十分彪悍,对他非常信服,他治军是有一手的。为何他派出的斥侯会连白肇东能发现的事都没警觉,白肇东可从没有军中的经历。咱们都清楚,他的斥侯有问题。只是如今人死身灭,没法再查罢了。如果秦家与陆家有勾结,这就能说得通了。这几个斥侯,就是故意把你引进叛军包围之中!他们奉的是秦大将军的密令,更有甚者,他们就是军中死士!”

“可我要有个不测,第一个要问罪的就是秦廷!秦家难道脱得了干系?”

“秦廷活着,秦家自然脱不了干系。倘秦廷与手下将军同你一起全军覆没,无人生还,秦大将军痛失嫡长子,难道陛下还会问罪秦家?即便要问罪,一样失了儿子的父亲,这问罪也会轻很多吧。”裴如玉道,“运作得当,根本连问罪都不会有。”

裴如玉望着穆安之,“秦廷,原就是颗弃子。”

“以往那些不相往来只是做给人看的?陛下很放心的将龙虎营交给秦家,就是因秦家与陆家疏远不睦?是啊,陛下春秋正盛,不会愿意看到太子母族与带兵大将相近的。”穆安之自嘲,“真是计中有计,权谋之中更有高手。陆国公有此心计方算不辱没他陆家双杰之名,秦大将军能拿嫡长子铺路,也非凡人心肠。”

穆安之啪的一拍桌子,“简直就是个王八蛋哪!”

穆安之看着裴如玉,“我要把我们的推测告诉秦廷。”

“说也无妨。”裴如玉叹道,“可惜没有证据,不然倒能为朝廷消弥一场祸事。”

“我也会告诉陛下一声,他爱信不信,反正我看这事十之□□是真的。随他便吧,反正江山也不是我的。”穆安之道,“该说的我都会说,我尽我自己的心,我问心无愧!”

裴如玉重重一点头,“明天我们就要往北疆去了,我在北疆等你。”

“好!”穆安之握住老友的手,“等我!”

裴如玉反手握的更紧,两人四目相对,许多话,不必言。

作者有话要说:PS:今天更的早吧,大家晚安!

☆、二四八章

第二四八章

穆安之与裴如玉交好的事在帝都几乎人近皆知, 裴如玉当年高中状元, 皆是因不忿穆宣帝立储, 在朝为穆安之出头, 才被发配三千里贬谪北疆为官。

不过,俩人好的,每天晚上都不守着媳妇,他俩在一屋同床共枕, 不, 抵足而眠, 这好的有些……叫人怀疑你们是不是还有旁的关系啊。

杜长史都私下跟胡安黎说, “要是老华在, 非得私下谏殿下一回不可。”

胡安黎道, “殿下当年无一人相帮,却有裴状元这样的挚友, 多感情的情分。”

“那是当然了。他们自小一处长大的, 我看跟亲兄弟也不差什么。”杜长史是家里有兄长的, 很了解这种感情。

胡安黎则道, “比亲兄弟更好, 殿下的兄弟……”

杜长史看胡安黎一眼, 心说, 非但殿下的兄弟们形同陌路, 我胡师弟的兄弟也是个渣。胡安黎不满,“你那是什么眼神,以为都似你一样好命, 有杜尚书那样的好兄长啊。”

“可怜你的眼神。”杜长史险没把胡安黎气死。

裴如玉白木香一行离开赴北疆时,穆安之李玉华自有许多不舍,陈总督劝道,“待过二三年,白大人裴大人定还要回帝都述职,届时就能再见了。”

送走老友一行,穆安之谢过陈总督带兵迎接之事,陈总督再三道,“倘知有人这样大胆,下官应带兵到洛阳接殿下回来!”陈总督掌直隶军务,可以调动直隶之兵。但若无圣旨,他并不能带兵到旁的省去,这样说虽有些虚,也是陈总督盛情。

“好在有惊无险。”穆安之投桃报李,“陈状元英武过人,与我一同抗敌,我看他武功不比文采差。”

说到这个侄子,陈总督也是脸上有光,笑道,“多谢殿下夸赞,阿简还需历练,好在生来就一片赤诚,他若见殿下遇险不就,那就不是陈氏子了。”

唐墨笑眯眯地,“陈总督,我跟阿简一起杀敌,怎么不见你夸我几句。”

陈总督哈哈直笑,“小墨你浑身的优点,夸不过来啊。”

唐墨也弯着眼睛笑,“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陈总督率大军赶到,穆安之一行总算可以安心,除了俘虏俱交给陈总督看管,另则还有秦廷麾下不少受伤将士,也能好生歇一歇养伤了。

关于裴如下的推测,穆安之寻个机会告诉了秦廷,不待秦廷反驳,穆安之轻按住他的肩,“我知道这世上有疏不间亲的理,可我不是个会装傻的人。我既有此怀疑,哪怕没证据,你是跟我同生共死过的,我也得告诉你一声。若我说错,自然好。若真叫我说中,你自己留心。不管你是何打算,别做那父父子子的傻瓜事,那可真就白费我这一番唇舌了。”

说完,穆安之转身就走了。

至于秦廷做何想,就无人知晓了。

陈总督对穆安之恭敬有礼,起居住行都服侍的周全,尤其穆安之手臂有伤,特意请了直隶名医来看,再三确定三殿下的伤已经收口,再过个三天五晌就该痊愈,陈总督方放下心来。

陈总督私下同侄子打听了当时遇刺之事,陈简如实说了,陈总督唏嘘,“真是险之又险,这些贼子竟然会用蹶张弩,倘非裴大人他们及时赶到,怕真要出大事。”

陈简点头,“不过三殿下极是英勇,叛军人多,龙虎卫有些挡不住的时候,殿下带着我们二十人杀进敌营,取了敌将首级。真是擒贼先擒王,三殿下胆略过人。”

“毕竟是柳娘娘之子。”陈总督小声说一句,柳家原就是武功起家,远的不说,先老国公也是善战之人。三殿下身体里有柳家血脉,遗传个一星半点的就比旁人强。

陈总督老谋深算,凭陈简的叙述便道,“秦家的斥侯不是无能就是有问题,离秦家远一些。三殿下那里,也别太近,你堂堂状元之才,只管正经为官,不论谁上位,都会用你。”

陈简正色应下,心下却有些不以为然,的确谁上位都会用他,可从龙之功怎能一样。若想入阁为相,不得陛下青眼是绝不能登顶上的。太子身边有陆家的人,有各朝中大员塞进去的各家子弟,他的堂兄陈篆已经在太子身畔,自小就是太子伴读。太子不可能待他比堂兄更亲近。

三殿下虽非储君之位,但三殿下一直对储位虎视眈眈,而且,端看三殿下在刑部这几年,是个有才干的皇子。何况,三殿下身边也是人才济济。

陈简看大伯一眼,“大伯,有件事,我想跟你说。”

“什么事,只管说。”陈总督一向也很器重这个侄子。

陈简把白木香要转投工部的事同陈总督说了,“三殿下怀疑是陆家下的手,裴状元跟三殿下那是铁打的交情,白大人与三皇子妃竟是姨表姐妹,白大人一听就不干了,说回去就上折子,以后她研制的兵器都交给工部匠作监来做。”

“那兵部可惨了。”陈总督道,“听闻白大人研制的强弩远胜蹶□□。”

“比蹶张弩轻便省力,威力更大,一箭过去能刺穿着铁甲的叛军。而且,这种弩一人便可使用,我看那些持弩的禁卫军连发十箭都未露疲相。”陈简道,“我们讨来看过,的确是军中一等一的利器,有此强弩,以后蹶张弩就要慢慢的被弃之不用了。”

陈总督也忍不住羡慕,“真不知裴相那老狐狸哪儿来得这样的运道,给裴状元说这样一门好媳妇。”

陈简笑,“大伯什么时候见着裴相也取取经。”

“我在直隶离得远,倒是写信让你爹去取经了。你爹来信说,自打你中了状元,说亲的人多的叫人发愁,都是不错的亲事,他拿不定主意,跟我商量。”陈总督道,“韦相有个孙女正当妙龄,唐驸马的弟弟,今任两湖安抚使的唐安抚使膝下也有一女,唐安抚使任满回帝都述职,正赶上春闱,听说你中状元的事,也颇有意动。再有谢尚书家的小闺女,正经名门闺秀。这三家都是一等一的人家,你觉着哪个好?”

陈简刚要开口,陈总督盯着他,“不许再说功名未就暂不成家的事,你这中了状元都不成家,那中不了状元的,都不配活着了?”

“我不是这意思。”陈简道,“眼下连皇子都难免遇刺,我看这兆头不大好,朝中必有人要反。眼下跟谁结亲都没底,不如待形势清楚些,再说亲事不急。”

陈总督叹口气,“叛军竟然对三皇子下手,我百思不得解啊。三殿下固然尊贵,可他与皇位无缘。三殿下的确与陆家不睦,可陆家是太子外家,只要等到太子登基,又是一世荣宠。”

“我也想不通这一点。”陈简道,“于是,我反过来想。三殿下有什么地方让叛军不惜暴露也要斩杀于他呢?必定是三殿下给了他们极大的威胁。虽然我们看不出三殿下有这们巨大的价值与能力,但,叛军一定知道。”

陈总督支着头,“是啊,太奇怪了。”

陈简说,“大伯,如果我跟着三殿下,您觉着如何?”

陈总督猛的抬头,“你说什么?”

“我想跟着三殿下。”陈简正色道,“三殿下肯定是一个有极大威胁力的人,可能他自己也暂且不知,不过,叛军提醒了我。如今朝廷动荡,太子虽居东宫,三殿下身边已经开始聚拢人才。大哥在东宫身边,大伯是陛下心腹,若想家族昌盛,有必要在三殿下身边下一注。”

陈总督深深的皱起眉毛,“可是三殿下拉拢于你?”

“他不拉拢我才奇怪吧。”陈简笑。

“还笑。你只要安安稳稳的做官,以后前程不会差,何必冒这样的险。”陈总督不大赞成,却也没有坚决反对。

陈简知道这就有门,陈简道,“三殿下身边已经有裴状元,有杜长史、华长史、胡安黎,刑部也有愿意效忠他的人,我早些过去,才有我的位置。咱们私下说,若待三殿下飞龙在天,状元算什么,三年就有新的。就怕到时,想挤也挤不进了。”

陈总督毕竟一地大员,并非三言两语便可说服的,他问侄子,“你这么看好三殿下?”

陈简道,“如果没有这次的刺杀,我不会想去三殿下身边。朝中安稳,只要太子没有大的错处,三殿下再如何不甘心也没有机会。可一旦生乱,就很难说了。这次三殿下回朝,太子必受责难,三殿下到河南就是太子力荐。有人这样算计太子,谋害三殿下,世道一旦生乱,便是能者取之。三殿下只要就藩北疆,便是龙归大海。您别忘了,白大人在兵器上是无以伦比的天才。”

“北疆大军都在陆侯手上。陆侯纵是与陆国公分宗,也是亲叔侄,太子殿下的亲表兄。难道陆侯放着太子不亲近,反相帮三殿下?”陈总督道,“这绝不可能。关系家族存亡,陆侯绝对不会帮助三殿下夺取储位的。”

“陆侯与陆国公要是像咱们伯侄,他俩能闹到分宗?”陈简反问。

陈总督给这话气死,斥道,“你也是新科状元,说话越发没个管束。”

“再说,你又不是裴状元,跟三皇子自小到大的交情,何必冒这个险。”陈总督心道,陛下一向钟爱少年才子,连着两届状元都是少年俊才,当然,自己侄子做状元,陈总督脸上也是很荣耀有光的。只是,这年轻人就不大稳重,嫌日子太平怎么着啊。

陈简道,“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倘旁人都在风云之中,我在一畔袖手观看,这叫我怎么甘心。”

“风雨雷电难道是好挨的?”陈总督道,“我大约是上年纪了,不觉着太太平平过日子有什么不好?”

“当年陛下也没什么胜算,您还不是跟随陛下身边,那会儿您也没太太平平的过日子,这会儿倒嫌我不肯太平。我这样,兴许就是像大伯您的缘故。”陈简指责,“根儿在您这儿哪。”

陈总督被他倒打一耙,气笑了,“你少放刁话,这事没的商量,我不答应。”

“当初祖父定也是这样跟您说的。”陈简抱怨,“你们这些做长辈的,自己年轻时可劲闹腾,倒要求我们仁义礼知信。”然后又说好话哄陈总督,“我也是看大伯您像山一样的伟大,大伯您必然史书留名的人,我不说青出于蓝,也绝不能堕家族名声。”

陈总督也年轻过,他虽然对陈简放着太平日子不过,非要去投穆安之的事有些恼怒,心下也理解,年轻时谁不这样,风起云涌时谁不想举手投足翻江倒海、搅弄风云。

可能成,也可能不成。

但是,有那样一段轰轰烈烈、激昂澎湃的岁月,整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

只是,他是亲大伯啊,他待陈简虽较自己亲子略差一线,但一样觉着,这是自己骨肉。心疼多年的孩子,要将一生前程下注到一位胜率有限的皇子身上,陈总督担忧的失眠好几宿。

长辈真不是人做的啊!

陈总督想起当年跟老爹赌过的气吵过的架,心说,是不是爹您老人家在天之灵在报复我啊!

作者有话要说:PS:惊喜不?码完一更本来想做小龙虾来吃,就是手痒想继续码~大家晚安!

☆、二四九章

穆安之遇刺之事已经传到朝廷, 穆宣帝震怒,必要将河南将军解奇碎尸万断,更让穆宣帝愤怒的是,解奇在洛阳府自尽。

河南巡府谢权连上三封请罪折子,倘不是谢权刚刚上任, 且为人不算太废物,穆宣帝非拿他泄火出气不可。谢权能捉拿解奇还多亏杜长史打发去报信的侍卫, 杜长史让那侍卫路上买身寻常布衣, 快马进洛阳城秘禀谢权遇刺之事。谢权使了个计把解奇骗到巡府抚,一举将解奇擒拿。

解奇不是敌手,当时便横刀自尽。

谢权气的险吐了血, 恨不能当时死了算。可他不能死, 他把巡抚府的事交待给唐知府, 带侍卫出城到屯兵卫, 先将解奇亲卫与亲近将军悉数抓了,然后就是坐镇屯兵镇清洗屯兵。郑郎中都没回帝都, 半路遇到黎尚书去洛阳查洛阳将军案,直接把他捎带着一并去洛阳了。

黎尚书还能对当时遇刺之事多些细致了解。

陈总督尽心尽力安安稳稳的率五千人将穆安之一行直送到帝都与直隶交界处,林程带着朱雀卫迎接。

穆安之卓御史李玉华唐墨直接进宫, 穆安之唐墨御前回话,李玉华则到慈恩宫给蓝太后请安。自打知晓穆安之遇刺之事后, 慈恩宫的小佛堂每天香火不断,蓝太后还亲自往天祈寺去了一遭。

尽管知道孩子们都平安,此时亲自见到李玉华, 蓝太后急的自宝座站起,都未等宫人搀扶就上前迎去,太子妃二皇子妃等人也都站了起来,李玉华快走两步上前给蓝太后行礼,笑道,“皇祖母别担心,我们都平安。”

蓝太后一把将人扶起,从胳膊顺到手心,握着李玉华的双手问,“真没受伤?”

“我没事。三哥手臂被划伤了,也无大碍,已经快好了。”李玉华这么一说,蓝太后更担心了,立命宣太医过来侯着。

李玉华再三劝,“皇祖母只管放心,要是三哥伤的不轻,我哪儿还能这么放心的过来您这里请安。他和小宝去父皇那里了,一会儿就过来。”

“那也先让太医侯着。”蓝太后握着李玉华的手到宝座上一起坐了,叹道,“先时皇帝怕我担心,还瞒着我,这岂是能瞒着的事。这一帮子反贼,全该砍脑袋!”

太子妃二皇子妃等人也皆问侯李玉华,围着她一起说话,陆皇后原在凤仪宫,听说三皇子妃回来,也过来看了她一回。

正赶上李玉华说起遇刺之事,“真是想都想不到,我们回帝都是走官路,如今河南雨水已停,农人都抓紧时间补种菜豆,路两畔的田里都是干活的人,我自小在乡下,是见过农人的,那做活的模样一点不差。时不时还有虫鸣鸟叫、蜜蜂蝴蝶,一派春天农忙的景象。远远望去有座小镇,谁都没看出有什么不对来。突然白先生快马上前回禀三哥说,这不对,田里只见青壮,没有妇人没有孩子也没有老人,不合常理!我们这才警觉,可是已经被那些叛军包围了。三哥立刻就把我塞马车去了,我赶紧把车门车窗都关紧,一点儿不敢往外看,就听外头都是打杀声,血腥气浓的不行。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三哥在外对我说,叛军已经伏诛,他把我带离了打仗的地界儿,才叫我开车门下去,我下车时腿都是软的,要不是扶着三哥站都站不住。当时就见到裴状元,才知道是遇到了裴状元。”

李玉华说起来都忍不住后怕,“后来我听三哥说,叛军足有四千人,都是穿的铁甲,还带了军中的蹶张弩,要不是福大命大遇到裴状元他们,真不知能不能回得来。”

太子妃安慰她道,“有天意保佑着你和三殿下,也不能叫叛军得逞!”

二皇子妃也是这样说,嘉祥公主道,“等你回来歇两天就去天祈寺拜拜菩萨吧,这可真是老天爷保佑了!”

“是啊。”李玉华点头,见有凤阳长公主在,又说起唐墨,“小宝真是个实诚人。他和陈状元原是要去河南找我们,也不知怎是这样巧,他们带着随从就遇着我们被叛军围杀。他们可有多少随从,加起来百来人,平时出门做护卫不少,可哪里比得过叛军。小宝派了侍卫快马去临近府城要援兵,他跟陈状元带着护卫就冲进去了。事后三哥都说,实诚的叫人担心,倘万一没遇到援兵,岂不连小宝都被叛军害了。也就是小宝这样的实心肠,换个旁人,一看不是对手,必是要在外等援兵的。”

凤阳长公主心里也是担心儿子,道,“见着你们遇险,如何还能在外等援兵。遇着这样的叛乱,倘是袖手等待,那成什么了。”做娘的人,哪怕知道已经转危为安,得知里头有这样的内情,凤阳长公主也是担忧的心脏抽搐,几乎维持不了平时的淡然高贵。不过,她宁可儿子冒险,也不想儿子成为一个见到亲表兄遇险也要再三权衡的人。

蓝太后又是担心又是欣慰,“小宝自小就这样,天祈寺的大师都说他天生的良善心肠。”又问,“没吓着吧?”

“没事。特别勇武,跟着三哥刷刷刷杀进敌营,直取敌军首级。”李玉华夸的蓝太后凤阳长公主又是一脸担忧,“三哥说,小宝武功比他都好,没几个人比得上小宝。”

唐墨也很快就来了后宫,给他娘他外祖母看看,没碰着没伤着,也让女眷放心。

穆安之卓御史则在御书房细禀在河南之事,卓御史道,“河南官场上下勾结,盗取赈灾粮高价售卖,这事不多几日三殿下与臣便都察觉了。河南巡抚洛阳知府悉数被卷入赈灾粮案,独河南将军没受半点沾连,而且,在河南赈灾期间,这位将军跟麾下将士商量,节省军粮帮着一起赈济百姓,在屯兵镇里开设学堂,不论在军中还是民间,都名声很好。后来,三殿下巡视军中,臣陪殿下同往,将士彪悍训练有素,屯兵镇井井有条。与河南官场大相径庭。”

“臣想,此人若非大忠必是大奸。这次直接参掉河南官场的诸多高官,臣担心会有人报复,殿下本身带龙虎营千余人马,再有殿下自身侍卫,臣为保万一,在洛阳时便与殿下商议,请少林武僧一起负责巡视洛阳的事务。待殿下回帝都,赶上空净大师要来帝都,便让他们一起同道而行,也是为求安稳。没想到,仍是失察了。臣实未料到解奇有这样的胆子,请陛下治罪。”

卓御史起身深深一揖。

“你不算失察,听说你让杜锋提前换上皇子服,打的就是让老三平安脱身的主意吧?”穆宣帝看向卓御史。

卓御史道,“臣将河南赈粮案的卷宗看了三遍,亲自审问河南前巡抚洛阳前知府,仍没有半点解奇有罪的关连。臣见过许多同流合污的案子,如解奇这样文官官场大受牵连,武官清净洁白不染尘埃,的确罕见。而且,此人风评好到没有半点瑕疵,只是,臣没有证据,不能仅凭怀疑便构陷将领。何况,若此人为忠,臣枉作小人。若此人为奸,臣已经暗示谢巡抚要留心河南将军。臣第一次随皇子出巡,思虑再三,最重便是殿下安危。殿下身边出行有侍卫有龙虎卫,若有人想谋害殿下,除在出动大军。臣必要做好万全之准备,经臣观察,殿下身边与殿下身形相仿的,便是杜锋,于是私下同杜锋商议妥当,以防万一。”

穆安之瞥卓御史,“真是个馊主意。”

卓御史禀明穆宣帝,“臣也提醒过殿下,出外办差,必要做好防范。殿下想来亦有所觉,故让唐墨陈状元提前在直隶接应。”

穆安之道,“我有要命的仇家,当然得小心。”

穆宣帝看他一眼,“朕怎么不知道哪个是你要命仇家。”

穆安之翻个白眼,“我最厌恶谁,陛下不知?也不是旁人,陆国公。我把话撂下,这回我遇刺的事要是跟他无关,我就把脑袋拧下来放在昭德殿!”

太子劝道,“三弟,没有证据,不好说这样的话。”

穆安之横眉,“我要有证据,我早直接去国公府宰了那老东西!”

穆宣帝问,“伤的如何了?”

穆安之摸摸手臂,“没什么大碍。”

“这次你受了惊吓,朕都知道。陆国公是国之重臣,你在刑部当差,且身为皇子,无凭无据不要口出狂话。这件事,朕一定会查清楚,给你个交待。”穆宣帝温声安慰,“你先去慈恩宫,给太后请安。太后这些天哪天都得念叨你几遭,别让长辈记挂。晚上朕过去,一道用膳。”

穆宣帝欠身退下。

太子道,“父皇,我送送三弟。”

太子送穆安之出了御书房,穿过紫藤垂挂的回廊,一直出了红漆月门,太子说,“我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对不住了。”

穆安之眼神如剑,在太子有些瘦削的脸上刮过,“是挺令人意外。”阳光拂过朱墙上端的琉璃瓦,投射出一片阴影,“如玉跟我说,我这样母族全无的也不是没有好处。”

太子的侧脸在阴影中喜怒难测,“这是挑拨么?”

“这是事实。”穆安之冷冷道,“你心里清楚,你缚不住陆家这头猛虎。”

太子唇角弯出一个刀锋似的弧度,“父皇有意给你和二弟分封,内阁拟了两个封地,二弟的封地在河南,你的封地在北疆。不过,朝中有人拿天象说事,想将你改封在两湖之地。”

穆安之望向太子,太子道,“这并非全然胡扯,你遇刺的那天,帝都西北方红云如火,天象怪异。钦天监说星象不吉,西北会有战事。”

“鬼扯!”

“你不信?”

“当然不信。要是信这些,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在家躺着等天命来就是。”穆安之不屑,“我去河南前怎么倒没算出我有血光之灾来!”

太子笑了笑,问穆安之,“你想不想去北疆?”

太子自问自答,“肯定想吧。毕竟裴如玉在北疆经营三年之久,如今又升任知府位。白大人也在那里,那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还有陆侯驻西北的三十万大军,听说三弟妹的母亲曾对陆侯有一半的救命之恩。”

太子好整以暇的望着穆安之,神色中充满玩味,穆安之容色锐利,又听太子道,“仁宗皇帝之后,所有藩王都希望能掌藩地军政,听闻三弟妹对《明圣皇后传》爱不释手,时常翻看,心向往之。”

穆安之冷冷道,“没旁的事,我就先走了。”

“别多心。我会让你平平顺顺的就藩北疆,非但如此,我还会让你以藩王身份掌北疆军政。”太子罕有这样的冰冷严肃,“我会让你得偿所愿。”

穆安之并不领情,“别说的好像你在陛下面前还有以往份量似的。”

“父皇难道会相信你遇刺之事与我有关?我还没这么蠢。”太子上前一步,逼近穆安之。

“我也不信你与这事有关,不过,”穆安之在太子耳边叹息,“真是可怜。堂堂储君,原来不过是人家的傀儡。”

太子的侧脸有一瞬间的狰狞,他反问,“这么说,你不愿意去北疆?”

“如果陛下最终会让我就藩北疆让我掌藩地军政,只能说这是陛下的决心。陛下还没到需要你帮他下决心的地步吧?”穆安之冷哼,“别说的好像是你成全我。你有这份本事,先把自己成全了再说吧。我看你也不像无能之辈,别真叫人玩弄股掌之中才好!”

太子盯着穆安之,似笑非笑,“我还以为看我笑话,你应该偷笑哪。”

穆安之长眉下压,有些不耐烦,“虽然你这种两面三刀阴险小人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也不会觉着这种事有什么好笑!”

太子的神色有些奇异,他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傻。”突然问穆安之,“你有没有收到……那个?”

穆安之挑眉,太子得到答案,“看来是没有。不过,应该很快了。”

穆安之莫明其妙,心下已是大不悦,刚说老子傻现在又问这种莫明其妙的话,你是不是有病!

太子道,“你很厌恶姓陆的吧?要是哪天姓陆的送你一碗嗟来之食,你会吃么?”

穆安之终于说出那句想说的话,“你有病吧?!”

太子正色告诫穆安之,“我知道两件事,第一件,你我争储位,礼部以柳娘娘被废而有妊的名义,认定你为庶出。”穆安之的拳头已经握了起来,却是被太子先一步用力按住,“听我说!”

你说吧!

老子听着哪!

要是说的不是人话,老子不揍死你!

太子的神色没有半分轻慢侮辱,他极郑重,“你也许认为是莫大羞辱,但以后你也会知晓此事,那一次父皇去天祈寺,身边随驾的就是睿侯。第二件,不知裴如玉有没有同你讲过,睿侯在遗折中力劝父皇接你回宫,裴相借助睿侯遗折,与慈恩宫一起,极力促成此事。我就是想告诉你,别犯傻,虽都是姓陆的,睿侯与陆国公是两回事。”

太子退后一步,松开握住穆安之的手,转身离开。

穆安之望着太子离去的背景,心说,莫明其妙,睿侯不早死十好几年了!凭白无故的,说个死人做甚!至于陆侯,我当然知道他与陆国公是两码事,他们叔侄早有嫌隙,难道我到北疆会放着陆侯不拉拢么!

太子仍是不急不徐的步伐,他心里明白,形势愈是复杂,心绪越是不能乱。夏初的风很舒服,掌心中那丝旧温度流连不去,这是他第一次握穆安之的手,有些热。

作者有话要说:PS:来不及第二更了,这一章篇幅不短,明天一定补上,大家先晚安吧!~

☆、二五零章

清晨的薄雾尚未消散, 山间细泉如线,滴落在木黄色的水桶里。胡安黎坐在一畔青石上,慢慢的,晨雾渐渐稀薄,林间开始有一二婉转啼鸣, 胡安黎提起水桶,沿着山路往静心庵去。

落霞山以泉水出名, 这处泉水很细, 不过,煮出的茶极佳。胡安黎对此不大讲究,他的母亲信安郡主一直喜欢, 却也多年未饮。回帝都后, 他们都有五日假期, 胡安黎过来看望母亲。

信安郡主取出珍藏的茶具, 亲自烹茶。

茶香袅袅中,母子二人坐在院中海棠树下品茶。

“这茶很清香。”胡安黎呷一口, 入口鲜芳特异,忍不住赞了一句。

信安郡主笑,“三皇子妃送来的。”

胡安黎心悦诚服, “娘娘委实周到。”

信安郡主微微颌首。

在男人里边,胡安黎已经是少有的细致人。他能把自己亲爹干掉, 就是为了自己母亲。胡安黎平生所牵挂的,也就是母亲。

不过,他在穆安之身边当差, 平时不得闲,信安郡主住在城外静心庵,也就是休沐时过来看望。平时虽有忠心旧仆,信安郡主手中也不缺银钱,但是,这跟有钱没钱是两回事。

四季衣裳,时蔬瓜果,起居用度,甚至一月两次的平安脉,都是李玉华安排。李玉华不在帝都,也会交待给心腹管事,胡安黎只要安心在穆安之身边做事就好。

信安郡主在静心庵还交到好几个朋友,日子过的清静惬意。不过,她在山上,消息便闭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