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华很公道,“其实唐师傅这话也不为错,倒都是劝人的好话。”

“这你就想的浅了。”穆安之冷笑,“官场中人的心眼儿是你想像不到的,唐师傅不过是唐氏家族旁支罢了,他读书是要靠此晋身。小宝难道要像他一样,寒窗十年才能做官。春闱科举不过是给天下读书人一条晋身之梯罢了,为的是选拔聪明人做官。小宝是勋贵中的勋贵,他只要品性不差,到年纪自有官位。让他到宫里读书是陛下的恩典,是让他与诸皇子亲近,与舅家亲近。读得好坏有什么要紧,别说小宝资质不差,就是资质普通的,只要他想做官,就有人手把手教,前程绝对差不了。”

“唐师傅不见得是真心教导小宝,他那人绝顶聪明,不过是看小宝年纪小,呆呆的,似是好收服的样子,便想借此机会收服了他。就是收服不了,也能亲近一二。小宝可是唐家嫡脉,他有这样有出身,以后若是礼敬唐师傅,唐师傅那一支会得到你想像不到的好处。”

李玉华啧啧称叹,“我的天哪,这心眼儿真多的跟蜂窝有的一比。小宝那会儿才多大,就有人盘算他。”

“权力场上的人,谁还看年纪。别说小宝那会儿都开始读书了,他一生下来就会被人盘算,他身边的奶嬷嬷丫环小厮侍卫,这都是唐姑丈和姑妈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但凡家中仆婢,哪个不愿意跟着体面主子。唐家还好,唐姑丈没有侧室,几个孩儿都是姑妈嫡出。像如玉他家里,他是嫡子嫡孙,他身边的人便都是家中管事之子,既得是旧仆出身也要忠心伶俐,便是仆从里也得是一等一出挑的了。其实,人只要存的是善意,这并没什么。反正是用人,谁不用忠心可靠的。就怕那明善暗歹的,”穆安之意味深长,“人心之险,甚于山川。”

李玉华连忙道,“以后咱们孩子出生了,可得好生安排人。”她现在已经开始挑选专司服侍孩子的嬷嬷与大丫环,给三哥这样一说,还是得更仔细方是。

“这你放心,我自心里有数。”穆安之自己宫闱中长大,且颇是看透一些,对儿女的事自然不会有半点马虎。

甚至,他还在心里给这位极聪明的唐师傅想了个极好差使。

☆、二八八章

第二八八章

老话说的好, 人生不如意十之□□。

可谁就真十之□□不如意啊, 倘应了这话, 该是何等的悲惨。如今, 这世上竟有比这话更悲惨之人。这人倒不是旁人,唐学士自认世间没有比他更倒霉的了。

话说唐学士也是自幼聪明,读书伶俐, 家族里出挑的子弟。奈何他投胎时运道便不如意, 虽出生世族,却只是偏远旁支,家族之力难以帮持。明明他与嫡支族弟同一年中的举, 他名次居族弟之上, 族弟便得尚公主为驸马, 他却只能继续寒窗苦读。彼时, 他亦是少年举子,只是他不甘娶一寻常庸俗妇人为妻, 一气再苦读十二年,终于高中进士,亦娶得高门贵女,却不想是个泼妇, 唐学士的日子,苦也!

好容易借岳家的力做得太子师, 却不知因何,未给太子讲几日书,便被派到出身最尴尬最冷灶的三殿下身边。

好在他是个会体察圣意会办差的, 他自认为教导三殿下用心,连三殿下的伴读裴如玉都受他的教导连中三元,科场谁不称道。

只是,他教的是个不受宠的皇子,这些年官位上只能蹉跎了。

天可怜见,终于熬到三殿下大婚开府,他也从三皇子师的职位上卸了下来,唐学士正待想在官场上再使把劲儿,结果,就被发配来了北疆,陛下说三殿下年轻,主理北疆军政不易,让他这个做先生的过来帮衬一二。

圣命难违,他只得来了。

这趟差使不易,太子殿下都是知道的,太子殿下还陪他说了许久的话,送了他两车上好的银霜炭,大毛衣裳、上等皮料子,都是送他在路上的用度,他知道,这是太子殿下不放心他。这些年,太子殿下一直喊他唐师傅,太子殿下说了,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他初次给太子殿下讲学时的情形,太子殿下都记着呢,从没忘过。

哎,这样仁厚的东宫,他怎么总是在福气上欠一点,就无福在东宫服侍呢。

唐学士满腹的委屈满心的不得志来了北疆,自从穆安之不再读书,逢年过节时穆安之府上的节礼半点不少,可师徒俩却是从未再见过面的。至于说上朝的时候同列朝班,反正穆安之从来都对这位师傅视而不见,唐学士对这位弟子也是敬而远之。

论起来,当年穆安之在帝都得一“狂躁”评语,就是穆安之啐裴相一脸后,唐学士说的。

穆安之不计较罢了。

帝都赏赐到的当天,师徒俩见了一面,也只是客气生疏的君臣对答。

第二天唐学士的住所便有内侍小凡亲自过去,客客气气的向唐学士唐太太问了好,唐学士素来不喜内宦,很冷淡的问,“公公来有何事?”

唐太太瞪这男人一眼,笑眯眯的请小凡坐下,笑问,“这外头冷,公公请坐,吃杯热茶暖暖手。”侍女捧来帝都好茶,小凡忙起身道谢接了,笑着回道,“是这样,昨儿师傅师娘刚到,先前也不知你们要来,房舍一时没收拾好。殿下昨天立打发了细致人连忙收拾了宫里最好的西苑出来,还从私库取了许多体面摆设,如今炕也烧好了,一应用物都得了,殿下打发小的来跟师傅师娘说,还请搬到西宛居住。这院子是客院,临时住一日也还罢了。”

唐太太忙起身谢道,“我等原是过来供殿下差谴的,如何让殿下为我等这样操心,殿下仁爱关怀之心,我这心里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

“殿下一向尊师重道,知道唐师傅是个腼腆的,家里的事还都得师娘照应。”唐太太客气的起身道谢,唐学士拿大动都不动,非但不动,还拿了本书卷翻看起来。

小凡何等样的心眼儿,当时便笑了。王宫内侍以小易小凡为首,小凡不敢跟小易争,可他也是跟着殿下一起长大的,当年殿下去读书,他也是在身边服侍的。知道这姓唐的素来讨厌,先前殿下很尊重这姓唐的,他自然不敢露出不敬来。如今什么年代了,咱们殿下现在是实权藩王,身边多的是人才,正经陆侯爷在殿下面前都没半点拿大,这姓唐的是不是还以为咱们殿下柔弱好欺啊。

唐太太把眼珠子瞪出来,唐学士就当看不到,小凡把事情传达到,茶未吃一口,便起身告辞。

唐太太送出门,还硬往小凡手里塞了个大荷包,唐太太道,“这些年没给娘娘请安了,如今我这里也是乱糟糟,待安置好了,臣妇过去给娘娘请安。”

小凡收了礼,心情略好说,觉着唐师娘这样的好人,当真是运道不好,嫁了唐师傅这样的男人,小凡以前每年都负责逢年过节往唐家走礼的事,与唐师娘早就认得,此时便道,“娘娘昨儿还说起师娘,也说这些日子不见了。娘娘说了,师娘不必急着请安,这样千里迢迢的过来,咱们不是外处,待安置妥当好生歇一歇,接风宴设在傍晚。那一匣子参茸俱是娘娘赏的,请唐师傅和师娘瞧着用。明天有小章太医过来,给师傅师娘请脉调理。”

其实李玉华与这位唐师娘的关系也一般,以往在帝都来往也不多。只是每次节礼送过去,唐家也有回礼,唐师娘总会亲自过来谢殿下娘娘想着。在李玉华的印象中,这是位礼数十分周到的妇人。

小凡回去禀了唐学士这里的事,对于唐学士傲慢拿大的事,那是半点没瞒着。当然,看在唐太太给的大荷包的面子上,小凡也没有夸大。李玉华道,“读书人嘛,又是翰林学士,又是咱们殿下的师傅,难免骄傲些的。”

话说唐太太送了小凡两步,待回屋还得了唐学士一通抱怨,“一阉人耳,牲畜一样的东西,你这般讨好牲畜,可还有半点读书人家的风骨。”

唐太太一掌击在案上,怒道,“别给脸不要脸!阉人怎么了,我看你还不如个阉人懂礼!殿下好意给我们安排房舍,又打发人送来药材,处处体贴周到,你有什么不足!”

唐太太积威以久,再加上出身大族,唐学士很惹不起他,气恼的将手中书卷一摔,起身道,“我教殿下读书时便告诉过殿下,不可过于亲近内侍!我去殿下那里!”

唐学士自以为掌握天地至理,高洁傲气的离开,唐太太气个好歹。内侍便是低贱,那也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里,起码六个时辰在殿下身边的人。莫说成日相伴的内侍,便是一条狗跟在时间久了,那也是有情分的。

唐太太正捶胸口生气,二儿子唐谦过来,给母亲捧来温茶,“娘喝口茶,别气了。”

“你没跟你父亲一起过去面见殿下?”唐太太问。

“我送爹出门,爹让我在家读书。”唐谦这话刚出口,就又叫唐太太一阵气恼,唐太太气一回,想自己气死了倒便宜那老狗。唐太太恨恨的一捶炕桌,拉儿子在身边坐下,“你父亲还以为殿下是少时不懂事的孩子哪,三殿下在刑部时就颇有刚直名声,早非昔日在宫读书的皇子,你不与他同去也好,他要还拿捏着师傅的臭架子,不一定讨得好。殿下早厌烦了他,你去也讨不得好,咱们先把东西安置好,明儿我去给娘娘请安,你与我一同去。娘娘与殿下在帝都时便是有名的恩爱夫妻。”

唐谦自是听母亲的。

唐学士一身四品朱红官服,后跟一位青衣捧书小厮,面容萧肃中带着严厉,直奔穆安之的书房。

穆安之向来是上午理事,一时没空见唐学士,唐学士便只得在偏房里等了。

裴如玉昨儿得了穆安之的消息,过来的挺早。他一来也没往穆安之这里奔,他先去拜见唐师娘。唐师娘刚搬了新院子,那些零散琐碎之物自有下人慢慢收拾,如今倒也有喝茶的地方。

裴如玉与唐谦都是一早认得的,他送上礼物,眼中含笑说,“昨天殿下特意打发人告诉我师傅师娘过来了,我原想立刻过来,可那会儿都是下晌了,就又耐着性子等了一夜。说来今年春刚见过,不过我可实没料到还能与师傅师娘在北疆相见,师娘师弟一路可好?”

唐太太道,“我们也没想到。听老爷说,是陛下想着殿下刚就藩,怕这里人手不够,就打发他来了。来前东宫特别关照,赏了老爷好几车的银霜炭、好皮子、御寒的药材,路上还有过来行赏的钦差一道,倒也顺遂。”

裴如玉对唐师傅早就情分全无,这里是有一桩事的。当年穆安之争储位,朝中帮手委实不多,裴如玉跟穆安之什么交情,他一向认为,别说储位,就是昭德殿上的龙椅也只配他老友坐。但虽帮手不多,裴如玉自己是铁杆,唐师傅也是教导穆安之十多年的人,你怎么也该跟自己弟子站一边吧。

再退一万步,就是不站一边,也不能落井下石吧。结果,礼部那说穆安之是庶子的奏章里,就有唐师傅的联名。

裴如玉当时生吃了自己师傅的心都有了,可他挨了廷杖,接着就远谪北疆,也没顾上跟唐师傅算账。

唐师娘倒是个好的,裴如玉去唐家游说过,也不是让唐师傅跟他和穆安之一个立场,就是让唐师傅别叫人利用,倒来对付穆安之。唐师娘当时保证说断不能如此,结果,唐师傅做出这样的事,唐师娘据说在家连抽这人好几个大嘴巴,脸都打肿了。当时裴如玉在家养伤,唐师娘还亲自去看望过,跟裴如玉赔了不是。

所以,唐师娘在裴如玉这里还略有些颜面。

裴如玉说,“这西苑原是北疆王母亲住的院子,在王宫里,除了殿下与娘娘住的主院,就属这院子华美宽敞了。”

“这怎么使得呢?”唐太太十分惶恐,“我听说郡王妃信安郡主都在王宫,我等臣子家眷,如何敢住这样好的院子?”

“殿下这样安排,师娘只管住就是。唐师傅是殿下恩师,自然不同。”裴如玉就是过来瞧瞧,生怕他家老友给安排个破院烂屋的,反坏了名声。西苑的确宽敞华美,不过,因是给老人建的居所,离旁的院子较远,格外清静也是真的。郡王妃信安郡主都是住的离主宫不远的院子。

唐太太叹道,“如玉,不瞒你,你师傅是个什么样的人,旁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么。当年他就做了错事,住这样好的院子,我心里真是受之有愧。”

“当年师傅说过,他是凭礼而为,虽违人情,却合礼法。唐师傅怎么做都不为过,是我勉强唐师傅了。再说,这都好几年了,如今殿下事事安好,早就不在意那些了。师娘只管闲了就到娘娘跟前说说话,娘娘为人是极好的。这人跟人的情分,还不是一点一点处出来的么。”裴如玉温声安慰几句,见这院子处处妥帖,也就告辞了,“原想携内子一起过来,她如今跟娘娘一样,有了身孕,早上用饭时还进的挺香,一会儿就又吐了起来,只得我先来了。师娘你歇着,让师弟送我就行,我过去殿下那里看看师傅,这也好几年没见他老人家了。”

是的,裴如玉今年春回帝都,他去唐家看望的是唐师娘,主要是他觉着,唐师傅家里还堪走动的,也就是这位师娘了。

再加上裴如玉也要刷一刷名声,他便去了唐学士府上,却是打听着唐学士不在家,他才去的。他是半点都不见想那姓唐的!

裴如玉到穆安之书房时,果然见到唐学士在偏房等侯拜见,唐安抚使之子唐海在一边陪着说话。裴如玉心中厌恶却是半分不露,过去拱手一礼,“昨儿就听说唐师傅来了,特来拜见,唐师傅一路可好?”

唐学士也不喜这个给他教学生涯带来巨大荣誉的弟子,深觉这弟子虽书读的好,却是个不懂礼教更不懂礼数之人。唐学士也很冷淡,“劳你记挂,我都好。”

裴如玉笑了笑,“我这里还有些要紧事要回殿下,就不陪唐师傅了。”对唐海微一颌首,便先行离去了。

唐海顿觉事情不对,他是他祖父特意送给殿下使唤的,殿下真没外待他,他一来就是跟着杜长史做事。这唐学士其实唐海也不熟,他是他祖父的长孙,他祖父常年在外地做官,他就也跟着祖父任上跑。不过,既是同族,且是殿下的先生,唐海就出来接待了。

这说来,唐学士也是裴状元的先生啊,可裴状元这样不冷不热的,唐海又想到唐学士也等小一时辰了,殿下那里也没有传见的话,唐海心中生疑,可一时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继续陪着说话。

再过一盏茶的功夫,依旧没有传见的意思,唐海手上也有事务,便请这位学士族叔稍侯,他先去做事了。

唐海惊出半身冷汗,连吃两盏热奶茶才好些。以往在祖父身边,纵是见生人,也有幕僚先生们先提点他这人的来历,他也从无出错。如今在殿下身边,先时小族叔唐墨那是殿下跟前的大红人,这又来殿下的师傅,唐海原以为唐家在殿下这里再添臂膀,不想却是个不受人待见的。

他一门热心肠的招呼族人,倒险做出错事来。

直待将将中午,穆安之连大祭时的祭肉准备如何都问了一遍,实在没什么问的,才放两位长史去了。穆安之吩咐小易,“如玉你留一下,唐师傅不是寻常人,乃本王与你的授业恩师,小易你亲自去迎迎唐师傅,请唐师傅过来说话。”

华长史杜长史一句话不多说,俩人立刻就退下了。他俩在穆安之身边三四年,对穆安之鲜与唐学士来往是清楚的,反正在帝都时也没见过这位学士来往皇子府。十几年的授业恩师,这样就太不正常了。

杜长史华长史都打听过,那个缘故,俩人对这位唐学士也没什么好说的。

杜华二位长史退下后,裴如玉小声嘀咕,“按理我是你的伴读,伴读主要是服侍你读书,我跟你可不一样,唐学士是你的恩师,说来我不该上赶着给唐学士做学生。”

“你这马后炮晚十好几年,这会儿说这个有什么用。当初他讲的可多是科举文章,那完全是对你用心,你这三元说不得还有人家一半功劳哪。”穆安之嘲笑老友。

“你可别给我添堵了。”裴如玉翻个白眼。

唐学士等俩时辰,好在他也不急着见穆安之,但被如此怠慢,唐学士自然心有不满,于是,神色愈发肃穆。

穆安之也不过说些一路辛苦的套话,唐学士献上给穆安之的礼路四书五经一套,还问,“殿下如今在读什么书?”

穆安之道,“北疆事务繁忙,闲了读一读兵法。”这是跟他老友裴如玉说的,据说白大人怀阿秀时,他老友就时常守着白大人的肚子读启蒙书卷,阿秀一降生,果然聪明伶俐。穆安之喜欢兵法,就给自家儿子读兵法。

听此话,唐学士一脸不赞同道,“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岂可多读?殿下闲了还是读一读儒家经典,方可怡情养性,身心豁达。”

裴如玉先笑了,“看唐师傅说的,有唐师傅您教导这些年,殿下还能不豁达?唐师傅现下读什么书,还在读四书五经,读哪一章哪一段了,我近来倒是颇有心得。”

当下把唐学士噎个好歹,裴如玉三元之才,学识早非唐学士能比,裴如玉一旦发作那是能从唐学士最引以为傲的学识上把唐学士干翻的。唐学士道,“如玉,我在与殿下说话,殿下乃亲王之尊,虽殿下性情温良,一向长情,与你也好,可咱们做臣子的,可得时刻谨记尊卑有道,上下有别的道理方是。”翻译一下就是,老子在说话,你少插嘴。

裴如玉唇角噙着笑,上下打量着这一幅教导口吻的唐师傅,“先生说的是,论起身份,咱们都是朝臣,殿下出师久矣。我听说在帝都时住得那样近,先生也从未去问候殿下功课。想来先生是知道,殿下早非昔年幼童需人讲习功课了!”

“你误会了,出师之后,殿下是皇子,我是朝臣,平时并无事务干系,倘朝臣与皇子相交过密,倒要引人注目。如今我奉陛下之命辅佐殿下,名正言顺,自然要对殿下多加劝导。”唐学士温文雅语,风度翩翩,倘不知此人真正性情,当真要被他糊弄过去。

裴如玉比他更温雅,裴如玉笑,“我也是担心唐师傅,还以为您跟殿下早不往来了呢。我还说呢,既是早不往来,您怎么还好意思指导殿下,就是仗着殿下性子好,也没这么欺负人的,是不是?”这话十分尖酸,直刺得唐师傅面色发青,裴如玉却仿佛没事人一般,“既是唐师傅事事明白,我就放心了。”

唐师傅似笑非笑,“唉呀,真是今非昔比,如今我竟要如玉你来指点我了。”

“这有什么稀奇的,我虽有幸伴在殿下身边听唐师傅讲过功课,可说来当年唐师傅科举而立之年亦不过二榜而已,下官不敢显摆,弱冠之年便是三元出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世间最妙的事就是端看眼前便是短见,青出于蓝方是常理。”裴如玉一掸朱红官袍,要多傲慢有多傲慢的对着唐师傅会心一笑,“我不是早超过唐师傅了么?您不会现在才知道吧?”

唐师傅气的不轻,偏生没处驳裴如玉,这小子三元出身的文凭太硬,实在比不过。唐师傅便皮笑肉不笑道,“希望裴大人也有三元之德方好。”

“我也是听唐师傅的教导长大的,怎么能逊于唐师傅呢。”裴如玉还畅快的笑出声来,唐师傅连皮笑都保持不住,冷冷道,“小人德志,君子道消,这话诚不错也。”

裴如玉言笑晏晏,“是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圣人的话,再不能错的。”

裴如玉何等厉害口舌,直接把唐师傅气的省了顿午饭。穆安之请他老友一起用午饭,俩人都不用人服侍,吃酒骂人好不痛快。

☆、二八九章

第二八九章

年轻人一日日的成长着, 穆安之也非一味的嫉恶如仇, 譬如唐学士有些穆安之讲学先生的身份, 哪怕干过跟礼部联名说穆安之是庶出子的事, 穆安之也不能直接把唐学士咔嚓了,非但不能咔嚓,他还得把唐学士当个牌位供起来。

因为, 那件事就是现在拿出去说, 也不能说唐学士办错了。

读书人可恶就可恶在这里,好不好的就要拿风骨说话。

当天晚宴也十分盛大,穆安之把新伊城七品以上文官都请了来, 还有名士林老先生在列。且此次宴会与以往男女分坐不一样, 穆安之带着李玉华坐于上首, 余者如唐安抚使有妻室的都是携妻子而来, 如陈简杜长史这种没妻子的,只得独坐。如郡王妃信安郡主也都在宴会之上, 郡王妃带着自己的女儿,信安郡主不好带儿子一起坐,不过,白大人是携裴知府高居文官之首的。

唐学士上午被裴如玉一番羞辱, 晚宴精神头略差,穆安之表现的很热情, 尤其对杜长史道,“原该本王与如玉亲执弟子礼,奈何一则君臣有别, 二则白大人这里还需如玉照顾,华长史比唐师傅年长,是唐师傅科举场上的前辈,小杜不是外人,多照顾唐师傅些。”

杜长史应是。

穆安之举杯道,“今日专为唐师傅设宴,大家共饮此杯。”

大家刚要饮酒,唐学士忽然问,“殿下,听闻唐墨也随殿下来了新伊,怎么不见他?”太子殿下特别交待要照顾好唐墨。

穆安之道,“我昨儿就打发人同他说了唐师傅来了新伊,让他今晚一起过来吃酒,他说跟你不合,不肯来。”

陈简听这大实话,当下一脸的面无表情。

唐学士笑容中带着亲热,“他一向娇惯,规矩也荒疏,不来便不来吧。”

陈简当时便放下手中酒盏,淡淡道,“阿墨一向有话直言,即便同是族人,想来也亲疏有别。他不想来,直接说了原因,直率是真的,却扯不上规矩荒疏的话。唐学士此言不妥。”

唐学士深觉自己与北疆八字不合。

唐安抚使给打个圆场,“咱们还是先吃酒,我闻着这酒香就不一般,定是殿下珍藏的上等马奶酒。光闻这酒香就忍不住肚里馋虫了,殿下多赏老臣吃几杯啊。”

李玉华笑,“一会儿我送唐大人两坛,只管喝去。”

“臣多谢娘娘赏。”唐安抚使心下松口气,想着唐学士到底是奉御命而来,也别太下不来台才好。

“来,咱们先饮此杯,唐师傅尝尝我们北疆的美酒美食。”穆安之招呼大家一起饮酒,然后当着诸位官员的面儿又问侯了一回陛下太子安好,客套的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便唤来歌舞音乐,随着异域音乐响起,舞蹈亦都是北疆特色,厅中一时热闹起来。

这顿饭吃的,唐安抚使胃里跟坠着块石头一般,虽则宴会前他就得宝贝长孙通风报信说唐学士头晌在偏房侯了两个时辰才见着殿下,离开书房时也脸色不大好,却也没想到宴会就险酿出没脸面的事情来。

如今瞧着,殿下的确不大喜欢自己的师傅,连唐墨也似与这位族弟不睦,这到底是有何缘故?

唐安抚使多方打听,唐墨那里好打听,他一问唐墨就说了,唐墨道,“我就烦他成天叨叨叨、叨叨叨,跟个老母鸡似的,好似这世上就他一人懂得道理,就他一个聪明人似的,可烦人了。”

唐安抚使劝唐墨,“到底是同族,他年纪又长,平时面子上过得去才好。”

“我才不管他哪,我让他过得去,他就要端个臭架子来烦我了。我喜欢五伯伯你。”他笑脸凑到唐安抚使跟前,甜言蜜语逗的唐安抚使笑若菊花。

唐墨根本不搭理唐学士,他只管忙自己那一摊,如今年终大祭,他还要跟着祭祀哪。祭祀用的祭肉要李玉华亲自准备,其实就是锅里煮肉时瞧一眼,这锅不放能旁地方,得放李玉华正宫的院子里。

结果,李玉华原本一点妊娠反应都没有的人,给这煮肉的味道一薰,吐了好几口。

郡王妃说,“娘娘到我院里歇一歇吧。”

信安郡主道,“娘娘只管去歇着,我瞧着是一样的。”

李玉华刚漱完口,闻着那肉香又有些不适,连忙随郡王妃去了,到院里指着那煮肉的大锅说,“不能这样白水煮,这实在腻的慌,放些葱姜草果去去腥腻吧。”

“祭肉都是白水煮,没听说放调料的。”郡王妃把李玉华劝到自己院里,果然不闻那煮肉味儿,李玉华就半点问题都没有了。李玉华喝着热乎乎的梅子饮说,“我这怀的不是个和尚吧,怎么突然就闻不了肉味儿了。”

“娘娘别胡说,平时娘娘也不忌荤腥,怀也是怀的小世子。”郡王妃看她如今显了怀,喜欢的不禁摸了摸李玉华圆鼓鼓的小肚子。

光这煮肉就煮了好几天,这煮出的肉,把用来祭祀的选出来,穆安之又挑了最肥嫩最好的割了一块,令侍女切了,再配好醮料,放到了膳桌上,其他的方令分给诸人。

李玉华醮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醮料里放了果子醋,闻着味儿就开胃。李玉华说,“就是煮的时候叫人难受,吃起来还真不难吃。”

这肉是又在灶上热过的,又香又软,见李玉华吃的香,穆安之却是一筷子都没动,李玉华问,“三哥你不吃么,挺好吃的。”给三哥夹一块,醮好了料送到三哥嘴边,穆安之吃下,细细品着味道,“倒真不错。”

“当然了。羊肉也好吃。”李玉华一向不挑食,她觉着啥都味儿不错。李玉华说,“以前在老家过年,年根子底下鸡鸭鱼肉猪牛羊也是要买齐的,打年二十八就开始炖肉,你不知道有多香,总是香得我晚上得吃碗炖肉才睡得着,不然肚子总咕咕叫。”

穆安之听的可乐,“你那是饿了吧?”

“不是。就是咕咕叫,尤其炭火炉子是放里屋的,炖肉锅子就搁炉子上,晚上小火慢慢的焖着,焖出一屋子的肉香,简直香死个人。”李玉华嘴角含着笑眼睛亮晶晶,“有一年红梅姨家的肉买早了,还没到大年三十,肉就吃光了。她家也没钱再买,还跟我家借了一碗炖肉才过的年。”

“你说这人,红梅姨这种糊里糊涂的倒是长长久久,我娘过日子可用心了,反是早早去了。后儿个祭祖,我叫厨下多炖些肉给我娘供上,她活着时也没能享了我的福。”李玉华叹口气。

“岳母见咱们如今事事都好,泉下亦是高兴的。何况人终有一死,再过个七八十年,大家阴间就能见了。”穆安之很豁达的说。

“这也是。”李玉华提起精神就“唉哟”一声,手里筷子都掉了,一手扶腰一手捂肚子,穆安之扑过去,“怎么了?”

李玉华皱着小眉毛抚着肚子说,“唉哟唉哟,儿子好像在动。”

“啊!动啦动啦!”穆安之两只手都贴上去,隔着棉袄能摸出来才有鬼。穆安之登时大急,“我怎么摸不到!”

“就动了两下,像肚子里有条小鱼。”李玉华的形容非常别致,对穆安之说,“不动了。”

“这怎么还一会儿动一会儿不动的?我听如玉说,木香姐现在肚子里这个经常动,怀着阿秀时也成天动。”一幅我儿子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紧张模样。

“木香姐比我怀的早啊,她儿子早就开始动了,我这才四个多月,等再大些就会常动了。”李玉华早跟木香姐、红梅姨、郡王妃、信安郡主以及一干有生育经验的夫人太太探讨过多回了。

孙嬷嬷听到动静进来,听明白是怎么回事才算放下心来,孙嬷嬷笑,“娘娘这月份,孩子是要开始动了。殿下别急,娘娘怀的双生,等再大些一天动到晚的。”

穆安之这才放下心来。

侍女另换双银箸,夫妻俩继续吃饭。穆安之连连给媳妇布菜,待第二天祭天地时,他还有很有心眼待祭祀完,挑了最好的祭肉带回家留着给媳妇吃。

想到儿子会动了,这样的喜讯怎么能无人分享,尤其穆安之一幅眉眼带喜的模样,大家都不瞎。倘穆安之一脸晦气,大家躲着还罢了,他这样欢喜,唐墨一向直肚肠,立刻就打听起来,“三哥,可是有什么喜事,看你这么高兴?”

穆安之脸上抑制不住的笑,他也不需抑制,穆安之道,“也没什么,就是昨儿你侄子突然就动了两下,你嫂子说,跟条小鱼似的。”

“唉呀,这么快就会动了!唉哟,这可太厉害了!”唐墨也属于屁都不懂的,他连媳妇都没娶到手哪,唐墨也很替他三哥高兴,他还很有些小机伶,板了脸说,“可有句话,三哥你说的不对。”

穆安之一扬眉,唐墨又是一脸灿烂,“怎么能像小鱼,像也是像小龙啊!三哥你可是龙子,小侄子就是龙孙。”

穆安之笑出声来,轻轻给他后脑勺一下,兄弟俩亲昵的很。

唐学士在高洁的说一句,“王妃有妊固然为喜,殿下还要以公务为重。”。这话很合唐学士的身份,此时却没人理他。大家纷纷凑趣夸王妃赞世子哪,尤其唐墨羡慕的不得了,眼巴巴的说,“我也好想生儿子做爹。”

杜长史笑,“阿墨你这事跟殿下说没用,你得跟陆侯商量。”

唐墨跳过去搂住他岳父的胳膊,狠狠用力搂了几下,说,“岳父,眼瞅就要过年,过了年,再有两年大妹妹就十六了吧!”

陆侯无奈的看看天,唐墨又问,“岳父,大妹妹嫁妆预备的如何了,要不要我帮忙?”

陆侯一甩袖子,“我用你帮忙!”我给我媳妇预备嫁妆,用女婿帮忙!小子我看你皮痒吧!

唐墨被岳父一袖子甩开,他也不恼,笑眯眯的到他三哥那里抢着问,“三哥,你给侄子取名儿没?你得多取几个,这一下子就得用俩,以后三嫂再生许多小侄子小侄女,都用得着。”

“你这话很是。”于是,穆安之就一脸得意的开始炫耀他给孩子取的名字。

穆安之心情大好,待回宫后交给杜长史个好差使,与杜长史道,“咱们新伊还没整理史料之人,唐师傅学识渊博,不好屈就属官之列,就让他著书立说,整理这新伊城的府志吧。”

杜长史微一躬身,“殿下英明。”且不说唐学士先前干过对不住殿下的事,他到底正四品的官位,哪怕殿下不重用,倘让他在属官群里,也得坐华杜二人头上。杜长史如何愿意,如今叫这位老先生修书,那是再好不过的安排。

“你给他安排个编书的屋子,把这事儿同他说一说,我就不见了。”

杜长史道,“唐学士带了次子过来,不如就安排唐公子随侍父旁,一起编攥新伊府志。”

“这很妥当,就这么办。”

此事定下来,穆安之就往后头瞧媳妇去了。

唉呀,他儿子会动了!今儿他得仔细等着,切不能错过儿子动弹的时辰!

☆、二九零章

第二九零章

祭礼之后便是新年, 这个是穆安之就藩后的第一个新年, 他并不如何奢侈排场, 但北疆多了藩王, 自然添一层热闹。

李玉华在帝都就习惯了新年时每天拜年看戏吃酒的流程,彼时她不过打理皇子府,如今王宫的事务也有郡王妃信安郡主相帮, 不过, 李玉华还是需要面对更多属于藩王妃的事务。有些场合,必需李玉华出面主持。

李玉华私下与郡王妃、信安郡主感慨,“要我说, 不管什么身份, 都得身子骨好。以前我庙会听说书, 说到皇家无不是尊贵风光, 说真的,做王妃可比我以前在老家时累多了。”

孙嬷嬷端来炖好的燕窝, 郡王妃接来递给李玉华,“这会儿正是当保养的时候,娘娘填填胃口。”

除了要见各官员家眷诰命,李玉华也要主持各种内眷宴会, 张罗着一道看戏玩笑。另有旁的诰命也有送来请安帖子,请李玉华过去吃酒宴饮的, 不过现在李玉华怀孕,还是头胎,大家也都是奉上帖子, 也没想着李玉华就真能去。

李玉华自己不去,倘官位高的,文官那里便请信安郡主代为过去,武官那里则请郡王妃代劳。郡王妃在武官府上如鱼得水,信安郡主在文官那里则有些尴尬。信安郡主回头都说,“我看我去了许多人倒有些不自在。”

“正因如此才请郡主多出去走走,这都什么年头了,一些旧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安黎这样能干,以后郡主还有的忙。”李玉华很为信安郡主高兴,不是所有人都有福气等到儿女出息享儿女福的。

信安郡主笑,“承娘娘吉言,我就盼着他平平安安的,建功立业是以后的事。”

“我听说天祈寺的僧人在新伊城兴建寺庙,天祈寺的香火一向很灵,待这寺建成,咱们去烧香,我也想烧香求菩萨保佑三哥。”

“好啊。”

李玉华又问了问一起出门的大姑娘、穆惜今,出门玩儿的可好之类的话。李玉华要安胎不出门,她是让身边人都出去取乐的。

李玉华正在看各部落的文书资料,他们到新伊时就开始下雪了,各部落族长、各地官员都没有过来请安。如今年也过了,开春后便要有大批族长官员过来,她身为王妃,亦要一同接受拜见,这些功课都要提前做好。

另外,李玉华还跟木香姐商量着,给木香姐扩大工坊的规模。白木香如今也是肚子鼓鼓的,捏粒酸杏干含嘴里,木香姐含糊的说,“裴如玉现在根本不让我到工坊去,说让我不要劳心,在家歇着就行了。再说,我现在也没什么新点子。□□得一次次的试,我离太远看不清,离得近了都是硝石硫磺味儿,对孩子不好。”

“这也不是叫你去弄□□,也不一定非要做兵器,你有什么想法,随便指点人画图纸出来,就有工坊匠人替你去做。到时你看哪里不合适,再让他们改不就行了。”李玉华说,“不费你一分钱,本钱都我出,也不叫你白干,到时给你三成利,如何?”

木香姐立刻来了精神,“这给朝廷干活还能分钱?不是每月有俸禄么?”

“那俸禄是官俸,你干不干活都有。这个不一样,有些官用的兵器当然不能卖钱,可民用的可以呀。”李玉华循循善诱,“再说,不只兵器,暗器、机关都可以卖啊。还有攻城的云梯,守城的地话器,都能卖钱。我想好了,咱们先招能工巧匠,把工坊做起来,倘有合适做生意的,咱们就多做些拿出去卖钱。你看,你这眼瞅就要生二胎,我肚子里也是俩,就裴状元一月那几两银子,以后拿什么给儿子置聘礼娶媳妇啊!”

“看你说的,以后我家裴如玉就不升官了!”对玉华妹鄙视自己丈夫官低俸少的事,木香姐是不大乐意的。

“谁还嫌钱多啊。”李玉华一句话直中死穴,“我可是听说,裴状元取了八个名字,以后你家要八个小子,光娶媳妇置宅子就得是多大一笔数目啊。”

木香姐想想也是这个理,她说,“那好吧。”

李玉华简直拍胸脯做保,“木香姐你只管听我的,我哪回赔过钱!”

这倒也是。木香姐对玉华妹的精明还是很信任的。

木香姐还是很心疼妹妹的,劝李玉华,“你这都不是双身子,你这是仨身子,别老琢磨这些事儿了,还是好吃好喝少操心,把儿子生下来要紧。”

“儿子已经在肚子里了,到时辰自然就落地。”李玉华道,“成天闲着也没趣。再说,你让裴状元每天给你家老二读书,不就是想孩子出生后更聪明些么。与其叫裴状元这么折腾,你每天多动动脑筋,孩子一样感觉得到,说不定生出来像木香姐你这样灵光,升起官儿来蹭蹭的。”

木香姐不禁有几分心动,与李玉华说私房话,“嗯,阿秀比较像裴如玉,要是阿行像我就好了。你这主意还真是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