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世间若无一可信、能信之人,那在这人世间,当是何等的寂寥啊。

 

☆、三二五章

 

第三二五章

太子理政, 詹事府的作用便显示了出来。

当初穆宣帝对太子多有器重,詹事府身为东宫的辅佐机构,里面放的都是数一数二的人才, 如卓御史便是穆宣帝指给太子的老师。陆国公颠狂离去, 卓御史进来时与他错身而过, 本想打声招呼,陆国公已然视而不见袍摆带风的走过,卓御史搔搔下巴,心说, 这是怎么了, 看来甥舅两个当真闹崩了。

夜风渐起,卓御史快走几步, 廊下侯见。不多时, 便有内侍官出来引卓御史殿内说话。

一队侍从提着食盒盥洗之物逶逦而来, 卓御史稍住了脚, 问内侍,“殿下这会儿才用膳么,要不我在外等殿下用膳后再过去。”

内侍官做个请的姿势,“大人只管过去,殿下刚还说要请大人一并用膳。”

卓御史因有詹事府的差使,来东宫比较勤,想太子素来恩下礼遇, 既是与陆公府决裂, 必是要用他们这些人的。想到如今朝政, 卓御史也没了争斗之心, 抬步进了殿内。

太子的脸上仍残存一丝落寞,在听到脚步声时便悄然掩去, 换上平常温文亲切的神色,“卓师傅来了,坐。”

卓御史一揖后坐下,“一直想跟卓师傅单独说说话,可我想着,今天内阁大概很忙,就拖到现在,正好咱们一道用膳。卓师傅用过晚膳了没?”

便是用过,也得说没用过啊。何况,卓御史是真还没吃,内阁中午会供应午饭,晚上、夜里只有值班的人会在内阁吃,毕竟大锅饭味道寻常。当然,要是打发人知会一声,厨房也会多备上一份。卓御史主要是没心情吃饭,连午饭都没吃几口,他毕竟年纪尚轻,不及他的恩师裴相,那位老相爷中午依旧将四菜一汤吃的干干净净,味口如同往日一般,因今天的羊肉汤有些咸,裴相还多吃了两碗酽茶解渴。

于是,卓御史道,“中午也没吃几口,刚看到有内侍提着食盒过来了,臣今日好口福。”

说着东宫膳房的管事已在外回禀,“殿下,晚膳得了。”

太子起身带着卓御史到隔间用饭。

太子的很多习惯都像穆宣帝,譬如,与书房相连的几间屋子都会布置出饭厅寝居的功能,以便国事忙碌时用。其实也正常,毕竟是至亲父子。卓御史想想,自家儿子也如自己一样,不吃葱不吃蒜。

想到自家孩子,卓御史面上显出几分柔软。

“在想什么,这么高兴。”太子擦净手坐在膳桌前,示意卓御史一并坐下。

卓御史道,“想到殿下与陛下很多习惯相仿,臣不禁想到家中小子也有很多臭毛病与臣如出一辙。”

太子笑了笑,“这也难免,我自幼在父皇身边长大。卓御史家公子想来也你亲自教养。”“是。”卓御史点点头,并未再多说自家孩子的事,但眼神中泄露的那么一两丝宠爱是藏不住的。

太子提箸用膳,“卓师傅别客气,尝尝这道辣炒鸡瓜子。”

太子饮食一向清淡,这样的菜色明显是为卓御史准备的。卓御史尝了尝,立夸菜好,的确好吃,那种辣到爆炸的口感简直绝了。因卓御史爱参人,又是御史台的大头目,他偏又嗜辣如命,故而在朝中还有一外号,人称卓辣瓜。

他还有一个好处,不矫情,更不似寻常高官大员那般喜怒不形于色,卓御史是个喜怒由心的性情。不论穆宣帝还是太子都觉着他不错,太子看他喜欢这菜,心里便也高兴,“卓师傅老家明明在直隶,怎么这样嗜辣?”

“以前在两湖当差落下的毛病,不瞒殿下,我小时候是丁点辣都吃不了,后来宦游西南,那边湿气重,当地人都嗜辣,我慢慢也就吃习惯了。”

“两湖那里的情形,卓师傅怎么看?”太子顺嘴问一句。

“国土好失不好收。”卓御史夹了块芥辣瓜放在嘴里,“眼下天寒地冻,不好行兵。明年春暖花开后,胡世子应该有所动作,从胡世子送来的奏章来看,他稳住江南局势是没问题的,收复起来怕没有这样快。”

“的确,自兵部奏章看,胡清善守不善战。”太子夹筷子小青菜,“我想派陆国公接手陕甘军防。”

卓御史夹着红焖羊肉的手微微一顿,继而将一块饮食赤红汤汁的羊肉夹到碗里,点头,“殿下英明。”

“卓师傅不反对。”太子倒稍稍有些讶然。

“我料想三殿下明年必也要趁伙打劫,不管是清君侧还是旁的名义,三殿下不会坐失眼下这等良机。陆国公与陆侯早有龃龉,倘旁的人在陕甘,臣还要担心会不会被三殿下收买,听说三殿下在北疆与许多商贾打的火热。商贾是最没立场的一群人,他们逐利而居。陆国公不一样,有陆国公在,必会用心防守陕甘。”这其间利弊,卓御史略一思量便能明白,由衷道,“真盼着三殿下能安守北疆,臣宁可做个猜测错误的小人。”

太子不置可否的笑笑,与卓御史都明白这绝无可能。穆安之一向与穆宣帝不睦,哪怕穆安之安守北疆,就凭他与穆宣帝的关系,纵太子真的倒下,穆安之想做储君都难上加难。可穆安之的性情、他身边的近臣,都不会让他安守藩镇之位。

不过,很奇异的,太子并不厌恶穆安之。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太子眼下的立场是不论如何不能沦为案板上的鱼肉,储君这个位子,从登上它的第一天起就绝不能跌落,跌落便意味着死亡。而穆安之的立场是,绝对要得到帝位,得不到帝位,穆安之的结局比死强不到哪儿去!

他们是天生的敌人。

“殿下,年后再令陆国公去陕甘吧。”卓御史说。

太子颌首,“我也是这个意思。”

“内阁今天说什么没有?”太子舀着碗里的汤问。

“当然说了。昨晚发生宫变,我等一无所知,难免议论几句。还有陛下看着龙体康泰,便将军政之事悉数交给殿下处理,也有些让人想不通。”卓御史完全没有半点隐瞒,他轻轻叹了口气,却并未追根究底,而是正色道,“殿下,如今的形势再不能出半点纰漏了。陛下当年将臣指给殿下为师,臣大胆说一句,西南战事正在胶着,一旦西北开战,国力会迅速消耗。咱们在帝都,不能再发生任何风波,不论有什么事,都要先把这段时间撑过去。国运兴衰,就在此时了。”

“我需要卓师傅的帮助。”

“臣竭尽全力。”

自东宫告退,卓御史不顾冬夜寒冷直接去了一趟裴相府中。

一向有早睡习惯的裴相还没睡,听见卓御史过来拜见,裴相披衣去了书房。卓御史上前扶了几步,裴相挥挥手打发掉侍从,“这会儿过来,可是有急事?”“太子殿下想用詹事府,学生怕要做詹事府与内阁间的中人了。”卓御史直接说出重点。

裴相长长的“嗯”了一声,不知是在叹气,还是对太子所为有旁的意思。顿了顿,裴相看向卓御史,“詹事府本就是辅佐东宫的机构,殿下以往也用惯詹事府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还有,殿下欲谴陆国公到陕甘领兵防范北疆军进犯。”

裴相夹杂着几根银丝的眉毛紧紧的皱了起来,良久没有说话,室内安静的能听到窗外缓缓流动的静谧风声。

卓御史等了一时,忍不住问,“恩师不赞同?”

“太子让陆国公到陕甘防范三殿下,短期看是一步好棋。可这棋不好下,太子与三殿下之争是不能善了的,这一点,他们彼此都清楚。三殿下能将那等流言放出来,明年多半就要北上,陆国公于公于私都是阻挡北疆军的上好人选。可有一样,你还记得陆侯自大食人那里得到的那具铁甲吗?”裴相深沉的眼眸中闪过忧虑。

卓御史悚然一惊,立刻想到,“恩师是说,大食人会趁伙打劫。”

“不只。”裴相忧虑的声音在室内响起,“三殿下就藩时间太短,但在藩地已经有两场战事。虽然三殿下取得胜利,但难道那些战败的部落就没有漏网之鱼吗?三殿下在北疆还好,一旦大军随三殿下北上,北疆怕要不太平。”

卓御史几番思虑,甚至焦急的在屋内踱了两圈,“我实在想不出万全之策,恩师可有主意?”

裴相叹息,“世上哪来的万全之策。只得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卓御史兜了几圈又坐回恩师身边,他忽然想到,“我听说三殿下对三皇子妃好的不得了,三皇子妃今年不是刚给三殿下生了一对麒麟双生子么。恩师,三殿下就是造反,儿子还小,总不能还把妻儿带在身边,北疆必也要留下留守兵马的。三殿下若真是那样在乎妻儿,不会不做考虑,北疆毕竟是他的大本营。”

“龙子相争,只盼莫要伤到国本哪。”

北疆。

穆安之尚不知帝都禁宫之变,其实,知不知道这些都不影响他明年的计划。眼瞅就是年了,穆安之冒着大雪进屋,他先在外间由侍女帮着打扫了身上雪片,把头脸搓暖,这才往里间去。小麒麟正伸着脖子往外瞅哪,一见到亲爹进屋,高兴的舞晃着小胳膊朝亲爹咿咿哑哑的打招呼,穆安之高兴的一个箭步上前,抄起小麒麟亲两口,“麒麟想爹了吧。”

小麒麟乐呵呵的拿自己的胖脸去蹭他爹的脸,跟他爹两个笑声不断。李玉华松口气,“三哥你可回来了,咱们小麒麟等你半晌了。”

小麒麟挨到爹后就不松手了,穆安之揣着小麒麟坐炕上去瞅李玉华怀里抱着的大海,问,“大海想爹没?”

大海小盆友就瞟他爹一眼,确认他爹是回来了,然后便矜持的闭上眼睛,继续在妈妈怀里睡觉。穆安之也不觉碰一鼻子灰,笑眯眯地说,“今天回来的晚,我还以为孩子们都睡了。”孩子平时都睡的早。

“我跟孙嬷嬷哄了半日都不睡,小麒麟就是在等你,他平时跟你睡惯了的,你不回来,他就坐炕上玩儿,一个劲儿瞅门口,就是想你哪。”李玉华伸手摸摸小麒麟的小胖脸蛋儿,心里很疼惜这个孩子,两个孩子生下来,李玉华都一样疼爱,可大海生来就是个刁民,特别粘妈妈,自来吃奶都得他先挑左右,简直气死个人。小麒麟则是天生的好性子,啥都不计较的好孩子,有这么个磨人精弟弟,小麒麟就有些吃亏。

如今孩子们渐渐大了,李玉华晚上被窝里放两个小的实在吃不消,只得把小麒麟分给穆安之带。好在小麒麟是个乖孩子,跟爹爹一起也睡的很好。

这会儿爹爹回来了,小麒麟打个哈欠,也开始困了。炕上的被子是铺好的,被窝里也早用汤婆子暖过,穆安之忙给儿子脱了外头棉衣,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小家伙放被子里。洗漱都是到外间,担心吵着孩子。李玉华也便打理着大海睡下,父母在身边,俩孩子很快就睡熟了。

李玉华令侍女端来热腾腾的宵夜,穆安之说,“我出去吃吧,别吵着孩子。”

“他们就是见不着你想你,并不怕吵。”李玉华这里时常来人,每天热闹的很,俩孩子也习惯人多。李玉华孩子养的好,并不是那种容易惊醒的孩子。

穆安之拾起筷子,“还真饿了。”

“今儿又去郊外大营了?”

“嗯,过去瞅瞅。冬天就这样讨厌,天黑的早,没觉多大功夫,到家里天便黑透了。”

李玉华给三哥夹块炖的酥烂的牛肉羹,整个冬天倒比往时更忙,不管怎样进补,三哥还是瘦了一圈。尽管李玉华深信自己是个凤凰命,以后能做皇后的人,她也盼着三哥有大出息,可如今不知怎地,见三哥这样操劳,她那当皇后的心也淡了。

有时李玉华都想,其实就是在北疆这样过日子也不赖。

可她也知道,这时候不能拖三哥的后腿给三哥泄气,李玉华说,“也别太操劳,总得顾着身子。只要身子好,以后多少大事做不得。”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穆安之看妻子一眼,“明年开春大军开拔。”

李玉华怔忡一下,她没想到这么快。

一时间,李玉华千般思绪涌上心头,然后,她只说了一个字,“行。”

 

 

☆、完结章上

 

第三二六章

朝臣不能随便见君王, 所以, 怀疑暂时只能是怀疑。蓝太后却是能随时见儿子的, 尤其是养病的儿子。

蓝太后很快发现儿子身边大内侍的诡异, 蓝太后想细问儿子逼宫之事, 令无关人等退下, 这大内侍却是看向穆宣帝,穆宣帝淡淡, “没什么,进宝就在殿中服侍茶水吧。”然后大致同母亲说了说。

只这一句话, 蓝太后就什么都明白了。

蓝太后是个有行动力的人, 她绝不会坐视儿子被软禁, 她也没有与太子撕破脸, 只是心下更恨陆家一脉, 也恼怒儿子眼瞎,当初她就劝儿子立储之事还当谨慎,论出身, 太子是陆皇后立后之前生的, 原也不是正经嫡子。论才干, 安之才学也不差。唯一差的就是没有外家支持,可柳家纵是没了,也比陆家这种不知底理的泥腿子强, 如今可好, 这把年纪, 叫人给逼宫夺权了。

蓝太后简直气个半死, 既恨太子没良心,又恨儿子不当心。女人这辈子,夫死从子,儿子一向孝顺她,蓝太后绝不能看着儿子出事,不然,陆氏当权,她宁可去死。

蓝太后没有召见内阁,这样动静太大,她也没有与太子撕破脸,甚至在太子到慈恩宫请安时,蓝太后还一幅什么事都没有的模样如往日那般劝勉太子几句,“皇帝也上了年纪,深更半夜受这样的惊吓,多亏了你,不然叫那姓秦的得了势,咱们祖孙怕都难保全了。朝廷上的事,你斟酌着办,实在难的,就去问你父皇。内阁那里,裴相是老相臣了,你要尊敬他,趁这个机会,多熟悉朝政。”

太子一一恭顺应下,“是。孙儿听皇祖母的。”

蓝太后慈爱的让他吃果子,问他这一天处理国政可还顺利,太子道,“内阁大都会拟批再呈上来,再有要紧事大家商量着办,眼下并没什么。明年开春事务怕要多起来,得提前准备。”

蓝太后颌首,没再说朝廷的事。

凤阳长公主来的也很快,太子还有事务要理,与凤阳长公主略说几句话便辞了去。凤阳长公主见母亲无事,先松了口气。蓝太后也问她,“你府里还好?”

“我那里都好,昨晚上的事半点风声都未闻。”凤阳长公主进殿时就没见到穆宣帝的身影,这会儿便拉着母亲的手问,“我听说阿弟受惊病倒了,正想过来看看他,他如何了?”

蓝太后示意近人皆退下,方与闺女说了穆宣帝身边的大内侍进宝的反常,凤阳长公主凤眸微眯,轻轻拍一记扶手,似要将心中郁气发泄而出,“我心里很记挂母后和阿弟,就匆匆进宫了,外头的事还没打听。眼下,秦龙虎被杀,龙虎营十万兵马想来已另有人接手,既有逼宫之事,禁卫大统领隋芳必然要引咎辞官。母后什么都别露出来,先稳住太子,眼下断不能让陆家成事。太子好歹是姓穆的,倘叫陆家借太子得势,帝室就危险了。”

“这你放心,我看太子对我还似以往,并未露出骄态。”蓝太后轻声说,“这自入冬以来,也没见老三那边打发人来帝都,旁的不说,年礼也没送,不知是怎么回事。”

凤阳长公主便知母亲是想借此机会召穆安之回朝,凤阳长公主寻思一二,“老三一向孝顺母后,断不会不打发人来送年礼,纵道路难行,请安折总该有一封的。”

“入冬以后就一直没信。”蓝太后说,“今年有西南那档子事,皇帝忙的跟什么似的,我心里既牵挂皇后又牵挂老三,想了想也就没说。如今看来,岂不反常?”

“老三那里倒不用担心,他身边都是跟了他几年的近臣,何况就藩后也收拾得住藩镇,北疆数万大军哪。”凤阳长公主由衷说,“先时我总觉着阿弟给安之的封地太贫寒,如今想来,倒得庆幸安之早一步分封出去,北疆骑兵战力第一,有安之在,帝室就还有援手。”

想到今年穆安之平叛两个不恭顺的部落,蓝太后对北疆兵的战力也很有信心,这让她因担忧而憔悴的面庞多了几许振奋的神光,“这事不要急,你在外盯紧了陆国公府,我在宫里也要看好了姓陆的女人。”

母子俩商量一番,凤阳长公主便出宫去了。

一时又有嘉悦嘉祥两位公主进宫请安,这两位消息更慢一些,进宫后才晓得宫变之事,都吓的不轻,好在听闻父兄皆无恙,乱党已诛,暂且放下心来。

只是,因乱党是自家公爹,嘉祥公主有些没面子。她细打听一下,知道丈夫是有功的,嘉祥公主便放下心来,她本身对婆家那起子人也没啥感情。而且,因秦僖惯爱摆谱,再加上嘉祥公主也是个架子大的,两人很有些彼此看不惯。

如今秦僖出事,嘉祥公主就说,“以前我去秦府就是,他架子摆的比父皇还大。”其实嘉祥公主拢共就大婚后去过一次,那次还是拜见公婆。

穆宣帝不想跟这傻闺女有任何对话,嘉祥公主以为父亲身上不适,连忙让父亲歇着,她明天再来请安。

嘉祥公主主要是为驸马说了许多好话,知道她哥让驸马管禁卫军,嘉祥公主还跟他哥说,“龙虎营的事,哥你若有不清楚的也只管问驸马,他总比旁人知道一些。”

太子以往很发愁这个妹妹,如今想来,傻人也有傻人福,太子与嘉祥公主道,“你好生体贴驸马,他不容易。”

“哥你放心吧,我什么时候不体贴了。”嘉祥公主根本没考虑秦家一家子叫关起来,就剩秦廷一人升官发财,秦廷心情是怎样的。她也不觉着这需要考虑,因为在嘉祥公主心里,唯驸马一人是她亲人。

帝都暗流涌动。

此时便看出凤阳长公主的份量,这位长公主非但出身尊贵,更是嫁得世家大族。唐驸马绝对是帝都消息最精通的几人之一,他们夫妻一向和睦,唐驸马自然不愿意看到帝室动荡。

听丈夫分析完眼下局势,凤阳长公主轻声一叹,“看来龙虎营、禁卫军都落到太子手里了。”

“龙虎营今天掉了上百颗脑袋,今天刑部御史台都在跟打官司,说他们动用私刑,未经刑部而处斩官员。内阁也说这样不妥,太子令詹事府、刑部、御史台三方一并审理龙虎营之事,算是给足内阁面子。但龙虎营大清洗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禁卫军要好些,隋将军也只是撤职,陛下算是先划了个道出来,虽有将领调职,还在可接受范围。”唐驸马道,“我内务司的差使,太子也没有动。”

“太子又不傻,纵他这事瞒不过你,他也知道你不是会利用职司行小人之事的性子。”凤阳长公主问,“陆家呢?太子可有重用?”

唐驸马犹豫片刻,“太子有意年后着陆国公前往陕甘掌关隘兵权。”

凤阳长公主猛的柳眉倒竖,“这是什么意思,太子要给陆家兵权!”

“防范三殿下入关勤王吧。”唐驸马说。

“老三并没有入关。”

“只是眼下。”唐驸马很中肯的评价,“陆家身世的流言就是从北疆传到帝都的,三殿下的出身才干心性都决定了他不会安于藩镇之位,三殿下眼中所看到的,一直是帝位。”

一两个侄子都要造反,凤阳长公主与穆宣帝姐弟感情深厚,此时不禁迁怒驸马,“那你还让小宝跟老三去北疆!”

唐驸马摸摸鼻梁,很冤枉的说,“我也没让他去,他不是看陆侯去了嘛,那冰天雪地的,难为他呆得住。”

凤阳长公主气一回,还得着眼跟前,她并不担心小儿子,只要她在,儿子跟谁不跟谁的都没事。凤阳长公主想的是,太子已经提前下手,名正言顺的接掌了朝政,更有陆家这一起子敌国血统的东西让人不放心。穆安之当然也不是孝子贤孙,可穆安之正经东穆血统,手底下也没这种恶心人。最好的结局当然是两个侄子各自安分,依旧是穆宣帝掌政,可倘有万一,凤阳长公主心里的天秤更倾向穆安之。

“先别说小宝那事了,他反正在哪儿也不抵大用。”凤阳长公主问,“永安侯没事吧?”

“还好。禁宫出事,九门愈发严明了。”

“那就好。”眼下龙虎营禁卫军都落入太子之手,九门兵马就是穆宣帝翻身的筹码,只要穆宣帝拨乱反正,不论太子还是穆安之,再有野心也要歇一歇的。凤仪长公主问,“内阁的态度呢?”

“内阁看不出什么来,他们要求不论龙虎营还是禁卫军,所有将领调动都要依律而行。旁的事,除非有确凿证据。永安侯那里也是一样,没有证据,无人敢轻动大军。”擅动兵马,那是死罪。

“永安侯那里不能轻动……”永安侯不仅是亲家,还是太子一党盯紧的肥肉,若九门兵马再叫太子得去,整个帝都便要听凭太子发落了。

要先保住永安侯,再谋其他。

帝都的新年就在这波谲云诡的气氛中缓缓到来,穆宣帝只是在新年大宴上略露一露面,便令太子代为主持。

尽管陆国公冷若冰雪,但向陆国公敬酒的官员明显更多了。

后宫宴会,陆皇后、太子妃连带陆国公老夫人那里,也有颇多人奉迎。据凤阳长公主所知,就是往嘉祥公主府走礼的人与礼单份量也远胜嘉悦公主府。

其实,陆家没有看上去的风光。

陆国公与太子几乎是撕破脸,陆老夫人也在担忧年后儿子远赴陕甘之事。蓝太后的立场与女儿了样,并不愿意看到陆家掌兵权。她一向不待见陆老夫人,因着情势,不得不对陆老夫人和气些,笑道,“陆国公一向是朝中栋梁,明年朝廷更要倚重他,老夫人尝尝今年的年酒,我吃着比往年好。”

陆老夫人正在琢磨陆家百年基业,闻听此言立刻笑着举杯,“娘娘这里的酒,一向是极好的。”

蓝太后笑着颌首,美酒略略沾唇,心下暗道,非但哀家这里的酒家,怕哀家的宫殿更好。

陆老夫人觉着,儿子有些沉不住气,到陕甘未尝不好,若真能杀了穆安之,拿拢北疆陕甘之权,半壁江山立刻就是陆家的了,何愁日后?儿子与太子翻脸,便少了一步退路。

所以,陆老夫人近来时常进宫找闺女、孙女的聊天。陆皇后是有空的,太子妃却是在慈恩宫的时间长,太子妃要帮着料理宫务。

宫宴结束,在诸诰命的恭送下,陆皇后太子妃与诸妃嫔侍奉蓝太后休息,之后,诸诰命也都散了。

陆老夫人琢磨着,还是要跟太子缓和一二。陆国公对此提议不大热衷,“世上终是要拿实力说话,咱们上赶着,那边儿只当咱们在盘算他,想从他身上得好处。若我能自陕甘归来,母亲什么都不必做,他必对陆家恭恭敬敬。”

“主要这样僵着,对谁都不好。”陆老夫人说。

陆国公忙于外任陕甘之事,顾不上家中这些,倒是将近年来兵部生产的强弓劲弩全都划拉走了。就这样还觊觎工部,工部是谢尚书主管,谢尚书豁出命硬是没让陆国公分走一架□□,他把手上的东西直接给了九门兵马,都没给陆国公一件。

陆国公特别手痒,就想捏死谢尚书,谢尚书全不带怕的,他出身谢氏,祖上出过牛人,老谢家显贵上百年。谢尚书直接道,“这是我工部份内之事,九门的折子早就递到内折批了的,这还是补去岁的折旧单子,怎么了,本官依律办事。”

至于陆国公说什么事有轻重缓急,我给都给了,你要这么急,你去要回来。

至于陆国公外戚的身份,谁还没做过外戚啊,他们老谢家当年做外戚的时候,老陆家还不知在哪儿哪。

内阁诸位大佬纷纷劝架,再加上陆国公的确忙着去陕甘接掌军队,只得暂且罢了。

陆国公赶赴陕甘前向太子辞行时问太子一句,“你是盼我得胜凯旋,还是盼三皇子回来勤王?”

太子说,“当年为什么不同睿侯决裂?在得知杀父之仇的时候。”

陆国公一愣,不明白太子为何提及往事。

“观睿侯性情,对家族亲人很看重,你与他决裂,他也不会杀你。你可以的回到镇南国,当然会有很多波折,会很不容易,但身份是光明正大的。以后便是向睿侯复仇,也光明正大。就是不回去,也可与睿侯分道扬镳,你不主动说,想来睿侯也不会泄露你的身世,在东穆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比与睿侯装模作样兄弟情深好吗?”

陆国公喉间微哽,为什么?

是为什么?

在湖南老家,他的父亲母亲是恩爱的夫妻,在镇南国,定睿亲王有自己的原配正室,有自己的妻子儿女,他们回到镇南国,算什么呢?

他与陆伯辛决裂,又能在湖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吗?

不,他回到镇南国,镇南王室不会看重你。他留在湖南,镇南王室会找到他。他有这样的血脉,这血脉不会放过他。

陆国公动了动唇角,“做都做了,何必后悔。”

陆国公走后,陆老夫人进宫的频率更高,在皇后宫里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终于长到蓝太后每天把陆皇后宣到自己宫里一起看孩子玩儿了,太子家的两位小皇孙都是稚嫩可爱的时候,阿宇已经懂些事了,由蓝太后教导着认了几百字,还会背几十首诗。二郎现在也摇摇摆摆的能走路了,说话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现在只会四个字:爹、娘、哥、祖。阿宇时常嫌他弟弟笨,鄙视的小眼神不要太明显,阿宇真是宁可去读书,也不想跟笨弟弟一起玩儿。

小孩子都是憨态可掬的,陆皇后有些惆怅的神色都大有好转,蓝太后也笑,“孩子是这样,别说大两三岁,就是大一岁,也不愿跟小的玩儿。”

凤阳长公主一有空就找陆皇后说话,时不时还要带上嘉祥公主,问嘉祥公主与驸马可恩爱,嘉祥公主是个全无心事的性情,笑道,“姑妈别打趣我,我可不是嘉悦,那样爱害羞。都成亲了,又不是以前做姑娘家的时候。驸马待我当然好,我对驸马也好。”

凤阳长公主便笑着问她,“怎么个好法儿?我可是听说了,你哪回进宫,不是用你皇祖母的寿膳房,就是用你母后的小厨房,给驸马做好吃的,是不是?”

嘉祥公主笑,“是母后她们一直说要我体贴驸马,好像生怕我欺负驸马似的。我可不是那样的人,皇祖母赏我的西瓜,我都没先吃,等驸马回家后一起吃的。”

凤阳长公主听的直笑,与皇后道,“嘉祥见惯你与阿弟恩爱,自己小日子也会过。”

陆皇后对闺女这桩亲事也很满意,“秦驸马的确是个好孩子,忠心懂事,待咱们公主也好。我说她与嘉悦都是有福的,嫁的夫婿体贴也得人意。”

“再有福也不及你,有太子与嘉祥这一儿一女,多好啊。”凤阳长公主问,“阿弟的身子怎么样了?”

凤阳长公主寻常一问,陆皇后不知怎地,心尖儿竟是一颤,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母亲的那句话,“这女人哪,活一辈子活的什么,丈夫再体贴,还有三妻四妾哪,儿子不一样,儿子孝顺,那是真的孝顺。”

还有那些影影绰绰的流言,一个劲儿的往陆皇后脑袋里钻。

凤阳长公主的目光看过去,嘉祥公主不觉什么,说,“我今儿去给父皇请安,没见着父皇,不过听进宝说,父皇还好,早上进了一碗粥,吃了两个花卷,一道糟的鱼脯子挺合父皇胃口,多吃了两筷子。”

“陛下这几日不大愿意见人,我看他总是懒懒的,说话也没什么精神,说是晚上睡的不大好。昨天我给陛下读了会儿经,倒有了些睡意,很快就睡了。”陆皇后说。

凤阳长公主想了想,同陆皇后道,“到底不一样,你们夫妻这些年,自年轻时过来的,还有谁能比你更知阿弟喜好呢。他如今身子不大舒坦,才不想见人,请安的多了,他嫌烦,可没人陪着,病人也孤单,要依我说,太子要理政,二皇子三皇子都就藩了,四皇子以下年纪尚小,嘉悦嘉祥都是女孩儿,还是得你在阿弟身边,他有什么话,也有个能说的人,有什么事,你在边儿上搭把手,比旁人强。”

陆皇后连忙说,“我也这样想,可陛下总是不依。”

“这事有我,虽说他是皇帝,我也是他大姐,我还说不得他了,这上了年纪,身上不好,就越发孩子脾性了。”

如此,凤阳长公主把陆皇后搁穆宣帝身边去了,让凤阳长公主说,陆皇后就近住下,宫务有太子妃,她把穆宣帝照顾好就行。

直接把陆皇后与陆老夫人隔绝起来,太子妃也没空听陆老夫人蛊惑,她得每天在慈恩宫理事。

就如凤阳长公主与蓝太后商量的那般,陆皇后不是什么强势的性情,不然这些年也不能被蓝太后压的死死的,太子妃这些年也很恭顺,从不是生事的性子,这些年管理东宫、襄助宫务,也没出过差子。

既嫁进来了,就不能把她们排挤出去,不然就是给陆家送帮手了。越是这时候,越得笼络她们,待她们好。不管陆家什么出身血统,只要娶进来的,咱们认,咱们也不嫌弃。

蓝太后凤阳长公主这对母女心术之厉害,立刻堵绝了陆老夫人的路。别说不知情的太子妃,就是稍被撺掇的陆皇后如今日夜陪伴在穆宣帝身边,也不禁想起少年恩爱时光,想着少来夫妻老来伴,陛下上了年纪,我也是做祖母的人了,如今事事安好,可万不能有那样可怕的念头,那成什么人了。

东宫书房。

太子身边有詹事府几位得力干将,内阁也都在,大家在商量西南战事,就见太子的内侍官急匆匆进来,面有焦色禀道,“殿下,皇后娘娘那边有急事请殿下过去。”

太子刚想问什么事,见内侍官的模样便把话咽了,对裴相道,“裴相继续主持,孤过去看看。”

待出得书房,寻一僻静处,太子方问,“什么事?”

“这些天陛下膳食有御膳房进上,也有凤仪宫小厨房进上的,奴才刚得知,咱们厨房刚送了道当归生姜羊肉汤,不敢不来禀殿下知道。”内侍官声音低低的颤抖着,垂下眼睛只敢看青砖地,却是感受到太子殿下瞬间爆发出的怒意,太子抬脚就往凤仪宫去。

这些时日穆宣帝都是在凤仪宫休养,难得今日天气好,碧空如洗,皇后把二皇孙接来,小孩子摇摇摆摆奶声奶气的模样叫人喜欢,穆宣帝再大的怨愤,见着孙子总能消去几分。

时到中午天气暖和,还让小二郎在廊下玩儿了会儿,及至用膳才令乳母将孩子抱进去。

“说这孩子笨吧,走路挺早,十个月就会迈步了,说聪明吧,说话又慢。阿宇在小二郎这个时候,会说的话可比他多。”陆皇后笑着扶穆宣帝坐下,“要说,咱们小二郎嘴有些笨。”

“男孩子多是说话晚。”

“也是,太子小时候开口开的早,一直到一周半,还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说,两岁上总算会三个字一起说,四个字连一起就不成。”陆皇后说到太子幼时之事不由面露笑意,穆宣帝强忍着把气叹心里,他委实不愿意听到关于太子的事。往昔再温馨的岁月在宫变面前也皆化为灰烬,好在,穆宣帝做戏的本事糊弄糊弄陆皇后还是没问题的。

有时,越是不想听到谁,越是有人要提。非但陆皇后提,刘嬷嬷也说,“太子殿下特意打发人送了两道菜来。”

“都有什么?”陆皇后问。

刘嬷嬷答,“一道当归生姜羊肉汤,一道黄芪蒸乳鸽。”

“都是进补的菜,如今天冷,倒是合适。”陆皇后令刘嬷嬷盛了,亲自端给穆宣帝。穆宣帝垂眸盯着碗里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面无表情的脸上突然勾起唇角,一笑道,“难为太子这片孝心,朕是要尝尝。”

穆宣帝正要吃,就见太子急步进来,见穆宣帝勺子都举到嘴边了,吓的肝胆俱裂,大喊一声,“父皇!”

太子气都顾不得喘匀一口,几步上前,“儿臣有要紧事同父皇商议。”

穆宣帝悠然道,“什么事都不急在一时,坐下,先吃饭,你着人给我送来的这当归汤闻着甚是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