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罄吃了半个,想了想又拿了一个,嘱咐她把烧开的水舀出来,拿着包子到主屋这儿递给清竹。

过了会儿,里面传来了姑爷的声音。

冬罄赶忙去拎水,清竹推门进屋,也不大敢看床下扔着的衣服,匆匆将小间内的水添满,那垂下的帷帐始终没有动,直到她们关门出去,帷帐才被拉开。

苏锦绣是被他抱下来的,身上裹了件他的罩服。

人发酸,就懒得动,前一夜她没睡踏实,这会儿困顿的很,左右他不会把自己给扔了,浸到水里后她趴在浴桶边上眯着眼休憩,过了会儿被他捞起来,干脆也装起了睡。

躺回床上后苏锦绣很自觉的往床内侧挨去,没得退了,转过身又撞到了他怀里,掀开眼,红烛跳跃的屋内光线不暗,她看到了他胸口的疤痕。

当时的剑伤有两寸宽,没入的深,如今的疤痕也有这么长,一年多过去,没见它褪了多少。

苏锦绣心里有前世留下跨过不去的事,也有他今生为了自己不惜性命的感触,两种感受掺杂了一块儿,她其实很矛盾。

明知现在再也脱不开这纠缠,明知他是对自己情深义重。

“在想什么。”

耳畔传来他低沉的声音,苏锦绣回过神,手已经触摸到了疤痕上,苏锦绣微张了张口:“我在想,之前的你并没有受过什么伤。”

施正霖握住她的手,按下去,肌肤有些烫人:“女儿家留疤不好看。”

“是不太好看。”想到了什么,苏锦绣轻声嗫嗫了一句。

施正霖将她拥紧,在她额头上轻轻落了一吻,语气中带了一抹促狭:“夫人看来不困。”

苏锦绣心里中的情绪一下扫空了,赶紧闭上眼。

施正霖笑了,轻拨着她垂下来的长发,眼底闪过一抹坚定,他也有想问而不敢问的,不过无妨,日子还长。

第141章 141

后半夜苏锦绣睡得很沉, 起先是心有堤防,后来实在是太累了, 梦都没做,醒来时天已经亮了。

头顶传来了声音:“醒了?”

苏锦绣微怔,忙从床上坐起来, 施正霖靠在那儿神情微惬,像是已经醒了有一会儿。

不是梦,她是嫁人了。

就这么呆呆互看了会儿, 苏锦绣抬了下身子掀开帷帐, 望见窗外大亮的天,扭头看他:“怎么不叫我。”新妇第一天是要敬茶的, 哪能让长辈等他们。

“他们不会起这么早的。”以娘通情达理的性子, 怕是觉得第一天起的越晚越好,在她想来,睡得晚才醒的晚。

“谁说的。”前世他们就起得很早,早早去了前厅, 当时施夫人他们也早早等在那儿了。

苏锦绣不知道的是,施夫人是先派人来过枫院, 得知两个孩子起来后他们才准备, 所以不论早晚都是依着他们的。

喊了清竹进来, 在将帷帐拉起来时,苏锦绣看到地上的狼藉,眼角微抽,还是面色从容的下床了。

冬罄从柜子里取了衣服, 姑爷和小姐的这两身衣服是一起做的,当时绣样也是小姐选的,所以相配的很,苏锦绣转过身时施正霖已经换好了,她本想帮他披上衣服,这下倒是没用武之地,见他站到自己面前,便抬起手,替他将翻下的领子拂了下,由衷想着,他穿什么都挺好看的。

苏锦绣当年看到他的时候,撇开他这一身的才学名气,便是这张脸,令她一眼就喜欢上的。

如今看着,还是赏心悦目的。

一旁清竹和冬罄觉得,小姐和姑爷站在一块儿特别的登对,尤其是现在这样,旁若无人的,眼里只有彼此,感情多好。

吃过早食,两个人去往前厅,施尚书和施夫人果真是比他们先到的,施正烨也在,见到苏锦绣进来,施夫人脸上那笑容,简直是要乐开了花。

昨夜儿子也没喝太多酒,早早回去了,歇的迟才会起得晚,好事儿。

苏锦绣从清竹手里接过茶,跪到施尚书面前:“爹,您喝茶。”

施尚书也是不苟言笑的性子,瞧着有些严肃,接过茶杯时还让施夫人瞪了眼,轻咳了声:“往后你们夫妻要相互扶持。”

说罢将封好的大红包递给苏锦绣。

“谢谢爹。”苏锦绣将红包交给清竹后,换了一杯茶递到施夫人面前,一抬头,施夫人一脸善和的望着她,那笑容,心满意足的。

苏锦绣微怔,笑的几分甜:“娘,您喝茶。”

“哎。”这一声娘叫的,可把施夫人甜到了,乐呵呵从她手里接过了茶杯,直接从自己手里褪了个镯子套到苏锦绣的手腕里,“快起来,别跪着。”

这镯子太眼熟,苏锦绣戴了三年,去关北门的时候才摘下来,是施家上几辈传下来,给长媳的玉镯。

苏锦绣起身,轻轻摸了摸镯子:“谢谢娘。”

施夫人指着施正烨道:“这是正烨,正霖的弟弟,今年才接回上都城,咱们家人少,也没这么多的规矩,你不用拘谨。”

苏锦绣扭头,施正烨微笑望着她,祝福着:“娘,之前大哥已经带我出去见过嫂嫂了,大嫂,欢迎你到施家来,往后你与大哥可要和和美美的。”

“小叔子。”苏锦绣笑着和他打招呼,视线落到他腿上后,很快略过。

“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施尚书深知妻子的脾气,到时候说起来就没得停,起身提醒道。

一行人朝施家的小祠堂走去,苏锦绣嫁过来第一天要拜过施家的先祖,由施尚书在族谱上添上名字。

忙完这些快至中午,一家子坐在一块儿吃过饭,施正烨到了浸药浴的时辰,施夫人差长子送次子回去,自己拉着苏锦绣进了内屋,招手让丫鬟将东西拿来,一个个木匣子,里面都是成套的首饰。

“这镯子是施家上几辈传下来的,你也不用觉得贵重,戴着便是,这些是之前我命人打的,娘知道你不缺这些,不过女儿家的,谁不是漂漂亮亮的。”施夫人拉着苏锦绣的手,这儿媳妇,她是越看越中意的,乖巧懂事,不矫揉造作,当时几回去苏家,她见苏夫人时也觉得投缘,那般脾气和家庭养出来的女儿,必定也好相处,最重要的是正霖他喜欢。

自己儿子什么脾气当娘的如何能不清楚,没谁比他更挑剔,入的了他眼的,必定是好的。

有了俩儿子,施夫人便想要有闺女,儿媳妇也是左盼右盼才来的,苏家那样,就这么一个女儿,都是在父母手里捧大的,如今嫁到施家,她也理当对她好,不让叫她受了委屈。

“娘,这太贵重了。”一副两幅也就罢了。

“这有什么贵重的。”施夫人笑着摸了摸她的手,“太瘦了,得补补,喜鹊啊,将我那支参去取来。”

从施夫人这儿离开,清竹手里捧了许多东西,回到枫院后,李妈瞧着这些,显得很高兴:“夫人这是看重小姐您呢。”

“将礼单拿来。”苏锦绣让清竹把礼单取来,翻了翻后,让李妈带人拿来了二哥送给她的两颗红宝石,加上原本就备好的,“傍晚去请安了就带这些。”

过了会儿,又有人送来了几本账簿。

施家并未分家,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施夫人在打理,如今施正霖成家了,施夫人便从里面分出了两间铺子给他们,当是贴补他们这个小家的。

另外几本账簿是施正霖这几年来所受的赏赐,为官才两年,算上过去做太子伴读,后来又得了皇上嘉奖,平日里用得少,积累下来就是十分厚实的一笔,这些施夫人早早打点清楚后,也都给苏锦绣送过来了,其中还有一个皇上赏赐的小庄子和一些地。

苏锦绣将这些收拾好后,已是傍晚。

抓紧着去了一趟施夫人那儿,出来时天黑了,施正霖在外面等她。

“怎么不进去?”

施正霖牵着她,朝枫院方向走去:“我若进去,娘还会说半个时辰。”

苏锦绣笑了,也是:“你一直留在南苑?”

“出门去了一趟吕家。”

“吕太医家?”

“嗯。”这阵子施正烨回来,都是找吕太医帮忙看的,但这几日不知是不是天气骤冷的缘故,正烨又犯了咳嗽,“胶州的天气,如今还很暖。”

苏锦绣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胶州从未下过雪,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回了上都城,他怕小叔子不适应:“消息散出去又两个多月了,我之前问过薛太医,用不了多久林大夫就能回来。”

听到薛定奕的名字后,施正霖眼帘微动:“他不是师承林大夫,改日可以请他过来先为正烨看看。”

“对啊,之前宝音的病也是如此。”苏锦绣一直想着林大夫的医术高明,倒是忘了师承于他的唯一徒弟,薛定奕的医术也不差。

回了枫院后,简单用过饭,苏锦绣还得继续收拾清点嫁妆,施正霖坐在她旁边,手里执着一卷书,翻开着。

苏锦绣不擅长女红,算账却不差,这两年又帮宋氏打理了不少苏家的事,昨日抬过来的那些嫁妆,收入屋后的库房后,让清竹和冬罄两个人清点好,已经算了七八。

从账本中抬起头,施正霖正好翻了一页,垂下来的纸页上,苏锦绣看到了漠北的字眼,这目光便热了几分。

施正霖感觉到她的视线,转头,苏锦绣忍不住问:“你在看什么。”

有什么最能引起苏锦绣的兴趣,莫过于那些,当初说起关北门时她都显得那么雀跃,施正霖便将书卷递给她,苏锦绣迫不及待接了过来,翻着他刚刚看过的,又往后翻了好几页,整个人都兴奋了。

“我怎么没看过这些。”苏锦绣哗哗往前翻,看到天禄阁的印章,明白了过来,先皇就给她三次进入天禄阁的机会,他却能时常进出,还能将书卷拿出来。

聪明如她,这会儿他翻这些,肯定不是因为兴趣,难道是皇上动了什么念头?上回他才提过皇上有攻打塔坨族的意向,这么快就要有动作?

“知己知彼。”

施正霖将书卷从她手里取回来,苏锦绣眼巴巴的看着他,自荐道:“我最清楚了。”除了外祖父之外,还真没人比她更清楚塔坨族,她闭着眼睛都能描绘出那边的山势。

这会儿又像是只小狐狸,明明心里勾着念头,面上还无辜着,狡猾得很。

施正霖将书卷放到身后的柜子上,两个人之间隔着一张小桌子呢,苏锦绣总不能扑过来抢吧,他望着她:“天色不早了。”

苏锦绣合上账簿,心里打着小九九,不说就不说,她就不信他不问她。

这神情她写在脸上了,还付诸于实际行动,进了小间后洗漱好,靠坐到床上后,也拿了本书。

施正霖出来后直接从她手里取下了书,落帐,就寝。

第三天时回门,施夫人让苏锦绣捎了不少东西回苏府,到家后宋氏见她气色不错,便安心了许多。

以前苏承南和宋氏成亲后,三日回门时被宋老将军灌的东南西北都不认得,如今小夫妻俩回门,这情形缓和多了,前院偏厅这儿,翁婿俩浅酌几杯酒后改喝茶了。

傍晚吃过早午饭准备回施府时,施正霖半点醉意都没有,精神格外的好。

宋氏将还留在苏家的几箱子布匹装上车,正出门呢,缠了苏锦绣一天的烨哥儿抱着她不肯撒手了。

这回他学聪明了,上回奶娘抱着他没让他早早出来,姐姐才走的,这回学乖了,从头到尾没放手。

苏锦绣哄了半天才哄好,答应了很快回来看他,这才勉强松了手,脸上还挂着泪珠子,看施正霖的眼神一点儿也不友善。

上了马车后,苏锦绣便向他提起,明天去一趟宋家,外祖父很快要回关北门去,也不知道他哪天走,她想早点去看看。

“我陪你一起去。”

苏锦绣想了想,好是好,有他在,更能说动外祖父,不过以外祖父的酒量和脾气,他还能撑到说的时候么。

第142章 142

尽管做了准备, 隔天去宋家时,施正霖还是醉的不轻。

宋老将军在军中粗野惯了, 最不喜欢的就是上都城这儿文绉绉的一套,也不喜欢小杯小杯的来,施正霖事先想到过, 看到海碗时还是愣了愣。

到底是年轻人,和宋老将军差着两个辈分,酒来不好挡, 套路又不熟, 其中当然还有宋老将军刻意为难的意思在里面,宴席过半, 施正霖倒下了。

在旁的几位哥哥看的和乐, 倒不是不帮忙,上前也得倒,最后还是苏锦绣劝着外祖父少喝点,宋老将军转而让长孙陪着。

宋司仪帮着将施正霖扶到了客房, 苏锦绣送他出来,到了廊下, 苏锦绣问起四哥:“又走了?”

“你成亲过后第二天就走了。”

苏锦绣想了想四哥这阵子的“逃跑”路径, 人家是兵抓贼, 到他这儿怎么就成了贼逮兵了。

宋司仪大约知道一些,却不清楚事情发展到了哪种地步:“钟和山里那一带山贼横行,朝廷一直想清缴,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说我们之前因为查案的事有过合作,但一码归一码,司杰不好与他们走得太近。”

二哥说走的太近,其实用的很委婉,兵贼不两立,宋家的立场,有一天也许就会与钟和山那些山贼兵戎相见,到那时,四哥这点桃花情分可算不上什么了,为了避免为难,实在不该走的太近。

倘若和往常一样,苏锦绣也不会这么在意,可显而易见四哥这回是栽大了,而前世,宋家那么多的变故,四哥既没和她在一起也没成亲,也许一辈子都是孤家寡人一个。

苏锦绣舍不得,那是她的四哥。

“二哥,这件事先别和外祖父和大哥提了,免得他们担心。”

宋司仪看了她一会儿:“我心里有数,进去看看他吧。”

苏锦绣走上台阶,又转身喊了他:“二哥。”

宋司仪停下脚步。

“我之前去看过三公子,你若有空去了,再替我谢谢他。”

宋司仪略带严肃的脸上浮了一抹笑意:“好。”

苏锦绣走进客房内,清竹已经端来了解酒汤,苏锦绣拿起布巾擦了擦他的脸,正要叫醒他喝汤,施正霖动了,睁了睁眼,还是醉的,但没有在酒桌上趴下时那样厉害。

要不是最后那会儿装个烂醉,恐怕这会儿他连眼睛都睁不开。

“先把汤喝了。”苏锦绣给他喂了解酒汤,笑道,“还有力气和外祖父说漠北的事情么?”

“我睡半个时辰,到时候叫醒我。”施正霖握了握她的手,确实晕的厉害,也不强撑了,眯上眼休憩。

苏锦绣让清竹在屋里看着些,自己去了前厅那儿,宴席已经结束了,大哥被熙姐姐搀扶回去,三哥还趴着,外祖父在后屋休息。

苏锦绣端了一碗解酒汤进了后屋,宋老将军坐在那儿,见是她,摆了摆手:“丫头。”

“您把大家都喝倒了,以后谁还敢陪您喝啊,只能找你那些副将。”苏锦绣把汤递给他,坐到他对面,看他其实也有些醉了,却没说破。

宋老将军哼了声:“护的这般紧,年轻人要是这点酒量都没有,就真的光会读书了。”

“我这是担心您,再好的酒量不得掂量些。”苏锦绣嘱咐道,“回关北门之后可不能再这么喝了,林叔他们可没您这么好的酒量,再说了,要是醉醺醺回家,可是要挨骂的。”

宋老将军笑了:“你带他来宋家,总不是为了陪我喝酒的。”

“等他酒醒了和您说,这事儿我也不清楚。”

宋老将军呵了声,苏锦绣嘿嘿笑着,她是真的不清楚皇上心里头的决定,得听听施正霖怎么和外祖父说。

一个时辰之后,施正霖酒醒了,与宋老将军坐在一块儿,说起了之前和苏锦绣提起过的事。

苏锦绣倒是乖觉,没插嘴,在旁边倒茶听着。

撇开身手,宋老将军对这个年轻人还是赏识的,后生可畏,这年纪能有这样的见识,性子又沉稳,也难怪先皇和皇上都如此看重。

苏锦绣也感慨,明明自己知道的比他多,论说服力,不如他。

这一聊,天黑时他们才离开宋府。

马车上苏锦绣迫不及待的说起他们刚才提到过的:“你说皇上会派谁前去?”

施正霖反问她:“你想皇上派谁去?”

“当然是对漠北熟悉的人了,要是光会纸上谈兵,外祖父都不会理睬。”苏锦绣眸光闪闪,望着他,那神情仿佛在说,我呀我呀,我对漠北最熟悉了。

施正霖将她的手放到自己手里,翻过来,摸了摸她手心里之前被剑割伤的位置,苏锦绣觉得痒,缩了下又翻回去,有些急了:“你说呀。”

“说什么?”施正霖嘴角噙了笑意,显得很无辜。

“啪”一声,苏锦绣拍了下他的手,气呼呼道,“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毛遂自荐!”

施正霖握住她的手,笑出了声:“那你这算是毛遂自荐。”

苏锦绣挺腰,有什么不可以。

“若是让你去前线,岂不是我们大魏无人可用。”

“迂腐,当年太皇太后说女子可以去训堂念书时,朝中还不是一片反对,宫中有多少女官,太医院还有女医在后宫中侍奉妃子。”

施正霖点点头,诚恳悔过:“嗯,言之有理,是为夫过于迂腐陈旧。”

苏锦绣瞪着他,说了半天就一句这个?

施正霖又将她的手翻过来,苏锦绣不让了,他轻笑:“就算是皇上真的有此意,眼下也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苏锦绣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以前是以防守为主,如今要去攻打,所耗费的粮草兵力又要加倍,如今皇上才登基一年,各项新政下去,实施的同时还得投入大量银钱,简单来说,就是缺钱。

“就算不是打的时机,也该早早探下,塔坨族现在不断吞并小部族,壮大之时就是反攻之时,我…”苏锦绣忽然顿住,对上他的视线,“…”

这气氛,颇有几分心照不宣的感觉,苏锦绣想说她在漠北那五年里,塔坨族在拓英的带领下是越打越凶的,他们会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奋斗,除非是将他们彻底打怕,臣服于大魏,要不然,关北门永远无法太平。

“开春时,皇上会派人运送粮草过去。”

苏锦绣倏地看他。

“你可以毛遂自荐,家属同往。”

回施府后很晚了,隔天早上苏锦绣才去施夫人那儿问安。

施夫人对儿子和儿媳妇同进同出很满意,大早上正说着,外头有人来禀,薛太医来访。

苏锦绣跟着施夫人去前院迎人,薛定奕刚从宫中值守回来,身上穿的还是太医院的衣服,施夫人见此,先把人领进了前厅,关切道:“还没用饭吧,在这儿先吃点。”

施夫人和薛夫人关系不错,对薛定奕也客气:“也不急着过来,你该先回一趟家。”

“从宫里出来正好路过。”薛定奕喝了杯茶,朝苏锦绣看了眼,对施夫人道,“二公子在何处,我先看看。”

施夫人带着他去了南苑,早晨,施正烨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见他们进来,笑着打招呼:“娘,嫂嫂。”

薛定奕最多是听过施家有这样一位二公子,而对施正烨而言,上都城中绝大多数少爷他都不认识,听到介绍后才隐隐记起来,原来这位就是当时和大哥大嫂他们一块儿去漠北的薛公子。

进屋后薛定奕先给施正烨诊了脉,脸上并没有露出别的神情来,诊脉后问施夫人要了他之前服药过的方子和以前就诊时的诊断簿子。

这些从胶州过来时都带了,十几年下来,厚厚的一叠,坐下来看都得花上不少时间。

薛定奕翻了最初的诊断结果和最近一次的,继而问施正烨:“夜里咳嗽时,喉咙是否有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