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看得气不打一处来,先前岑夫人已然被自己说动,眼看着就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和她说上一会儿话后就突然改了主意,这不是她搞的鬼是什么?莫非是借机抬高身价,要出了那口恶气?一想到此,不由大步冲到牡丹身边威严地提高声音道:“丹娘!”

牡丹被她唬了一跳,手指一颤,将口脂抹出了界,不满地拿起细白绢帕擦了擦,回头望着戚夫人道:“夫人有何见教?”

连母亲都不喊了?好你个何牡丹,往日里的老实温顺可怜样儿都是装出来的,原来也是这般刁钻可恶,古怪讨嫌!戚夫人指了指牡丹,心中的怒火噌噌直往上蹿,咬着牙咯嘣了一歇,暗想道,这会儿说点软话算得什么?过后才好收拾你!

于是硬生生地将手指收回去,换了笑脸道:“丹娘,这是怎么回事?先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说出这样吓人的话来?你还不劝劝你母亲?牙齿还会咬着舌头呢,小两口过日子,哪里会没有个磕磕碰碰的?你可别为了一时意气,误了终身呀!子舒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让他给你赔礼道歉,咱们还好好过日子,好么?”

牡丹来这里半年多,没事儿的时候就是琢磨戚夫人和刘畅、刘承彩一家三口的脾气性格,怎会不知戚夫人表里不一,笑里藏刀,坑蒙拐骗最在行,翻脸不认人的风格?当下哂笑道:“多谢夫人好意。牡丹蒲柳之姿,配不上贵府公子,亦不愿做那拆散有情人,讨人厌憎之人,我今日主动求去,他日公子与郡主大婚之日,说起我来,也会念我的好,说我积德行善呢。”

戚夫人犹自不肯相信牡丹是真的求离,只当她是苦熬身价,不由不耐地板了脸道:“丹娘,我承认之前我对你多有疏忽,照顾不周,子舒他也有不对的地方,让你受了委屈。趁着你家里人在,你只管说你到底要怎样才能消气,我们尽量做到就是了。莫要提那和离回家的话,那话说多了,一旦成真可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她自认自己已经是低头伏小,把能说的好话都说尽了,可那语气和神情,却是又倨傲又轻蔑,犹如施舍一般的,暗里还加了威胁。

牡丹不由得笑了,这母子二人果然不愧是母子,就是过分的自信了。他们凭什么这样肯定,自己只是生气拿卡他们?而不是真的求去?是因为刘家的权势门第?还是因为刘畅年少英俊?还是因为何牡丹的痴情软弱善良?

戚夫人觉得牡丹脸上的笑容非常刺眼,她是第一次从牡丹脸上看到这种神情。心回电转间,她陡然冷笑起来,喝道:“且慢!都别忙着搬东西,可从没听说过娘家人突然就跑到婆家来搬东西的!这叫明火执仗,知道么?谁要再敢乱动这房里的东西,拿了去见官!”

何家的人都停下手,回脸去看岑夫人。

这是要来硬的?岑夫人不慌不忙地正了正牡丹发髻正中的一枝结条镶琥珀四蝶银步摇,眯着眼细细打量了一番,漫不经心地道:“要见官么?正好的,便一并办了罢。丹娘,你的嫁妆单子呢?”

林妈妈立即从一只小檀木箱子里取出一张纸来,笑道:“夫人,都在这里呢。”

岑夫人笑了笑:“哦,我记得还有一件东西是没写在嫁妆单子上的,夫人要不要我马上让人回家取来给您过目?”

那没写在嫁妆单子上的东西,自然就是那笔钱了呗。戚夫人气得发抖,她就知道和这些不讲信义的奸商打交道没好处,看吧,看吧,关键时刻就揭人短了吧?当初可是说好了,那件事情永远不提的,就算是要清算,又怎能当着这么多人提起来呢?

“匆忙之间,东西是收不好的,我们先回去,烦劳夫人帮我们收拾一下粗笨家什,稍后我们再使人来搬如何?”岑夫人鄙视地看着戚夫人,似这种外强中干,骑在自家男人头上作威作福惯了,就自以为天下无敌,是人都该让她一分,自以为是的官夫人她见得多了。一来真格的,也不过就如同纸糊的人儿,轻轻一戳,就漏了气。

戚夫人何曾受过这种气,又如何肯低这个头?只气得死死攥紧了袖子,咬紧了牙,铁青了脸,不住发抖。朱嬷嬷见她脸色实在太过难看,忙低声劝道:“夫人,还是去请老爷来吧?”

戚夫人被点醒,暗道自己怎么这么糊涂?这不过是岑夫人母女俩自己的打算,还没得到何家男人的同意呢。自己和她较什么劲?忙推了朱嬷嬷一把,低声道:“还不赶紧去!让人把二门给我关严了,不许放人出去!”

朱嬷嬷得令,一溜烟地去了。才到院子门口,就看到门口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打头的俨然就是碧梧和纤素二人,玉儿和雨桐本人倒是没来,可她们身边伺候的人都在不远处探头探脑的。朱嬷嬷把脸一沉,望着碧梧冷笑道:“姨娘可是有事要禀夫人?夫人就在里面,老奴替你通传?”

碧梧吃了一惊,忙道:“没有,没有,是听说少夫人病了,姐妹们结伴来探病的。”说着急匆匆地走了。她一带头,众人顿作鸟兽散。

朱嬷嬷仰首挺胸地继续往外去,众人见她走远,立刻又从花丛后,山石后,树后探出头来,伸长了脖子往牡丹的院子里瞅,拉长了耳朵捕捉从里面传来的任何一声可疑的声响。

碧梧幸灾乐祸地同纤素道:“看吧,我早就知道她迟早要被休弃的。”

纤素轻蔑地道:“你会不会看?这不是被休弃,而是要走不许走也。”想起什么,又朝碧梧笑:“想必你是最高兴的了吧?以后就没谁比得过你了。”

碧梧冷哼了一声,回过头继续往里看,感叹道:“啧,这么多箱笼……”

朱嬷嬷这一去,必然是要请了老爷和公子来,此处留不得,纤素歪着头想了想,悄悄地溜走。

刘畅才一进大门,就被告知何家来人了。只因他陪着祝太医,便让人先去同刘承彩讲,他先请祝太医给牡丹号了脉后再过去。才进了二门,迎面见到朱嬷嬷风一般地往前头赶,边走边骂人,把一众人撵得鸡飞狗跳的,心中不喜,便道:“嬷嬷这是往哪里去?”

朱嬷嬷一看到他,喜笑颜开,忙垂手立在一旁道:“公子爷,您来得正好,老奴有事要禀。”

刘畅忙朝祝太医拱了拱手,道声得罪,走到一旁道:“什么事?”

朱嬷嬷笑道:“恭喜公子爷了!”

第二十九章 离(三)

朱嬷嬷以最简短的语言迅速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并没从刘畅脸上看到意料之中的喜欢,相反的,刘畅的脸色比锅底还黑,咬牙切齿的,竟然是暴怒。她有些愣神:“公子爷?这回谁阻拦也没用啦,以后您想娶谁就娶谁,您难道不高兴么?”

话音未落,就被刘畅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厉声道:“你懂得什么!还不赶紧去请老爷过来?误了事休怪我不给你脸面!”

若自己不是他乳娘,想必已经一脚踹过来了吧?朱嬷嬷唬了一跳,也不敢细究刘畅怒从何来,踉踉跄跄地往前头赶。

刘畅深呼吸一口,回过身去,脸上已经带了笑容,朝着祝太医深深一揖,道:“实在对不住先生,家里突然生了事,一时之间处置不好,难免怠慢先生,只能是改个时候再烦劳先生了。”边说边让惜夏取了重礼来谢祝太医。

祝太医是走惯富贵人家的,这种突发状况见得多了,当下也不在意,接了谢礼后道声无妨,就由着惜夏引出去,送上轿子原还回去。

刘畅这才命人关紧大门,阴沉着脸大步往里赶。好你个何牡丹,原来存的是这种心思,先是让李荇回去报信,引来何家人,又故意挑衅,引他对她动手,果然一气呵成,一环扣一环。他先前是太小看这个女人了!难怪得她这段日子不哭不闹,镇定得很,也不知谋算了多久!

刘畅只觉得手腕上被牡丹刺中的地方突突地跳,疼得要命。病才刚好就要过河拆桥了?他不要她还差不多!被人算计,被人轻视,被人抛弃而导致的不忿,不甘和屈辱交织在一起,把他的情绪搅成一团乱麻,让他又是愤怒,又是烦躁,恨不得三步两步赶到牡丹面前,将她生生给掐死才好。

碧梧正勾长了脖子往牡丹的院子里瞅,耳听到岑夫人与戚夫人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谁也不让谁,听着极热闹。戚夫人似乎是占了下风,岑夫人妙语如珠,世俗俚语一句接一句,比喻贴切,却又不粗俗,生动有趣,生生气煞了人,戚夫人却每每总是用一句话来回:“我不同你讲,你此时糊涂了,听不进道理去,待亲家老爷来了才和他讲道理。”

碧梧听得暗爽,母老虎也有今日,果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这何家的主母果然不是吃素的,厉害呀,只是怎么就生了牡丹那么一个软绵绵的病秧子?

她正听得津津有味,身边的丫鬟拉拉她的袖子,小声道:“姨娘……”

碧梧嫌丫鬟耽搁她听戏,便厌烦地道:“别吵!”如此再三之后,丫鬟终于不敢多嘴,耳边清净了,碧梧方喃喃地道:“难得遇上的好戏,总得好好听听才是,下一回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要走又不赶紧走,这般吵闹有什么意思?”

话一出口,脸上就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刘畅怒火中烧,铁青着脸站在她面前,也不多话,抬脚对着胸窝子就是一脚。

“啊呀!”碧梧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尚来不及哭出声来,刘畅已经头也不回地往院子里去了。她又是委屈,又是害怕,呜呜咽咽地捂着伤处,由着丫鬟扶起身来,再不敢久留,一瘸一拐地赶紧走人。

“噗嗤……”本是早就走了的纤素自一棵冬青树后探出头来,拿帕子捂住嘴,浑身发抖,差点没笑死。好容易忍住了,方笑道:“姐姐,我那里有瓶药酒,治这个跌打损伤效果最好,我这就让人给你送来如何?”

碧梧又羞又痛,又恨又耻,恨不得将纤素的脸挠个稀巴烂,恨恨地啐了一口,冷笑着同身边的人道:“你快去禀告一声,就说纤素姑娘有事来寻公子爷。”

纤素方收了笑,却又凑到她面前一看,故作焦急:“姐姐,不好了也,你的脸肿了,这可怎么办?本来就只是个婢妾,靠着脸吃饭,这下子脸也没了怎么办才好?”言毕哈哈大笑而去。

碧梧恨得发疯,几乎想拔下头上的簪子追杀这不要脸的东西。

且不说外面一群人各怀心思,明里暗里地窥探着院子里的情形,却说刘畅大步走进院子,假装没事儿似地直接走到岑夫人面前去行礼问好:“小婿见过岳母大人。”

戚夫人见他来了,松了口气,一声厉喝:“你还不赶紧给你岳母大人赔礼道歉?我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东西!”

刘畅咬了咬牙,长揖到地:“都是小婿的不是,还望岳母大人大量,不要同小婿一般见识!”间隙恨恨地瞪了牡丹一眼,只见牡丹正站在一株鹤翎红旁,一本正经地数那朵盛开的花朵有多少片花瓣,从始至终就没看过他一眼。

牡丹当胸系着条海棠红的长裙,披着件玉白色的薄纱披袍,挽着绛紫色的敷金彩轻容纱披帛,头上的结条四蝶银步摇被微风一吹,轻轻晃动,犹如四只蝴蝶围着她翩翩起舞一般,好不迷人。刘畅看了几眼,恨不得扑上去朝她粉白纤长的脖子上狠狠咬上一口才甘心。

岑夫人自刘畅进来始就一直在打量刘畅,见他虽然顶着两个乌眼圈,却打扮得一丝不苟,穿着湖蓝宝相花纹锦缺胯袍,腰间束着条金框宝钿、交胜金粟的腰带,挂着精致的香囊,靴子上坠着的靴带竟然都是压金的,看上去好不华贵讲究。想想自己刚进门时牡丹的样子,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当下便淡淡地侧身躲开,讽刺道:“别!刘大人可是官身,深受贵人亲睐,我一介商人之妇怎敢受此大礼?莫折了我的寿。”

刘畅岂能听不出她的讽刺之意,硬生生将一口恶气咽下去,陪笑道:“岳母说笑了,小婿有错,正该赔礼道歉。来日方长,还请岳母给小婿改过自新的机会。”边说边朝牡丹身边靠过去,深深一揖:“丹娘,都是为夫不好,还请你原谅为夫则个!我保证,昨天那种事以后再也不会了。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何牡丹,你真以为你就一定走得了?他还偏不放人了,要耗大家耗!

牡丹惊慌失措地往旁边一让,快步躲到岑夫人身边,紧紧揪住岑夫人的袖子,低头不语。看得岑夫人心疼不已,责怪厌恶地瞪着刘畅,简直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好。将牡丹牢牢护住,道:“刘大人,我家牡丹胆儿小,您别吓着她,我们家可请不起太医给她治病。”

这假模假样的女人,昨夜的猖狂劲儿到哪里去了?这会儿倒扮上可怜了,刘畅怄得差点没吐血。若是从前,他是真的相信她胆小无能,此刻他却是再也不会上这个当了。什么叫毒妇?这就是毒妇!什么叫狐狸精,这就叫狐狸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关键时刻,刘承彩也顾不上什么内宅外院之分,领着何家父子二人急匆匆地赶进来。他可比戚夫人圆滑得多,一见着何家父子就爽快地认了错,不停地陪小心陪笑,咬牙切齿地表示要严惩刘畅,叫他和清华郡主断绝关系,绝不委屈牡丹。态度之诚恳,姿态之低,倒叫何家父子的脾气发作不出来,憋得难受。

戚夫人一看到他,就像见到了救星,委屈地迎上去道:“老爷,你看,亲家母一定要收拾了箱笼把媳妇儿领回家去,说是要和离了呢。我怎么赔小心都不行,你快劝劝她吧!好好一桩婚事,怎能就这样散了?”

岑夫人也冲何家父子喊:“老爷,我们今日若是不来,我们女儿被人活生生打死了都不知道!丹娘身上还有伤痕呢!从昨天到现在,饭都没得一口吃!”边说边靠过去将牡丹三年未圆房的事轻声说了。这种奇耻大辱,没人受得住。

刘承彩此时方知牡丹被刘畅打了,冲过去对着刘畅就是一脚,厉声道:“畜牲!你给我跪下!竟然做下这等没脸没皮的事情,还敢借酒装疯,对自家媳妇儿动上手了!你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我平时是怎么教导你的?”又一迭声的叫人拿马鞭来,要亲自教训刘畅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刘畅一言不发,直挺挺地站着,任由他发作。他可以给何家两老赔礼道歉,软语哄哄牡丹,但叫他给何家人下跪,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的。

刘承彩见他不配合,气得倒仰,他不服软,怎么收场?当下环顾一通,竟然冲过去抱起一根儿臂粗的门闩来,往刘畅身上招呼。刘畅硬生生挨了一下,不避不让,越发挺直了背脊,拿眼睛看着牡丹。戚夫人唬了一大跳,失声尖叫起来:“老爷,你会打死他的!他可是刘家唯一的骨血啊!”

何老爷何志忠淡淡地看着面前的这场闹剧,举手格住刘承彩,淡淡地道:“大人不必动怒,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打在儿身,痛在父母之心。我自己的女儿我心疼,在家时休要说动手打她,头发丝大的委屈都舍不得给她受。你自家的孩儿你自家也是心疼的,打在他身上,你比他还要疼。既是两个孩子实在合不拢,咱们就不要硬生生将他们凑做一对,害了他们。咱们好说好散罢。”

膀大腰圆的何大郎冷笑:“爹,和他们说这些闲话做什么?既是打了我妹子,我少不得也要替我妹子出了这口恶气才是。”话音未落,冲上去对着刘畅的脸就是一拳,打得刘畅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杀人了!”戚夫人捂住嘴尖叫起来,牡丹面无表情地看着,心里怎一个爽字了得。

第三十章 离(四)

刘家夫妇俩自己打刘畅,尚不觉得如何,可看到旁人打自己的心肝宝贝肉儿,那滋味可就不一样的了。戚夫人扑上去抱住刘畅,一边拿帕子给他擦嘴角的血迹,一边瞪着刘承彩:“老爷,你就任由这等没规矩的粗鄙野人欺负我们刘家吗?民打官,是要吃板子的!”

何志忠方出言呵斥何大郎:“有话好好说,三十几的人了怎地就如此冲动,轻易动了粗?倒叫人笑话粗鄙不知礼了。”

刘承彩心疼得直打哆嗦,好歹理智还在。跺着脚道:“他做得荒唐事,打得媳妇儿,就该尝尝被人打的滋味!叫他吃一堑长一智,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乱来!二十几的人了,尚且不知轻重!我老刘家的脸面都被他丢干净了!”

何大郎捏着手指头,看着血红了眼睛恶狠狠瞪着自己的刘畅冷笑:“不服气?不服气起来打一架。见官就见官,怕什么?挨上几十板子咱也要先出了这口恶气!上了大堂,我也要说给旁人听,奸夫淫妇做了丑事,还敢上门耀武扬威的,天底下哪里有这种不要脸的!我何家的门槛都要砍了烧了重新换,省得败坏了我家风水!呸!什么玩意儿!”

刘畅尚且不知清华郡主去了何家的事情,把脸看向戚夫人,戚夫人骂道:“你没事儿惹那人做什么?昨日从咱们家这里出去就到何家去炫耀了一通。”

刘畅猛地推开戚夫人,狠狠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犟着脖子瞪着何大郎:“我不是怕了你,只是……”他恶狠狠地瞪了牡丹一眼,只是他还不想离。见牡丹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他说不出心里的滋味,她只怕巴不得他死了才好吧?手臂上的伤口又在隐隐作痛,他冷冷一笑:“现在打也打了,气也出了,可以好好说话了吧?”

何志忠扫了妻女一眼,但见岑夫人一脸的决然,牡丹满脸的漠然,虽不知其中具体细节,却相信岑夫人的决定不会是乱来的。暗叹了一口气,招手叫牡丹过去:“丹娘,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要怎么做,你自己选。”

牡丹依言走了过去,在她未曾开口之前,刘承彩柔声哄道:“丹娘,好孩子,你受委屈了,你放心,以后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又看着戚夫人,示意她赶紧哄哄。

戚夫人心中此刻已经恨透了牡丹,僵着脸不语。刘承彩无奈,又骂刘畅:“逆障!还不快给你媳妇儿赔礼道歉?”

刘畅也不说话,只拿眼睛恶狠狠地瞪着牡丹,她敢说她要走,她敢!牡丹冲他淡淡一笑,朝刘承彩施了一礼:“大人又何必强人所难?强扭的瓜不甜,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丹娘不想做那恶人,还想留着这条小命好生孝敬一下父母。”

牡丹言罢,望着何志忠清晰地道:“爹,女儿今后就是病得死了,也不愿意再作刘家妇!我与他,生不同床,死不同穴!最好永不相见。”

何志忠叹了口气,握了握牡丹的肩头:“既如此,走罢!”

“何牡丹!”刘畅一个箭步冲过来,伸手要去抓牡丹,他都没休弃她,她凭什么就敢当着这么多人不要他?他不许!他不许!就算要一拍两散,也是他不要她才对。可是他终究连牡丹的衣角都没碰到,就被何大郎一掌推开。

“刘家小儿可是还想找打?”何大郎冷笑道:“当着我们的面尚且如此恶劣,背地里不知又是何等光景!”

“放肆!”何志忠作势吼了何大郎一声,朝刘承彩点点头:“我的意思是好说好散,不知刘大人意下如何?”

好说好散?不知这好说好散的条件是什么?刘承彩的脑子里瞬间想了几十想,很快拿定主意,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果然强扭的瓜不甜,那便要替自家多争取点利益才是,他还未开口,刘畅已然挑衅地瞪着牡丹,大声道:“休想!我的女人我做主!我不同意!我是不会写离书的!”

果然是这样的脾气,只有他对别人弃之如敝屣的,断然没有旁人说不要他的。牡丹望着他讽刺一笑:“原来你舍不得我的嫁妆和我家的钱。”

刘畅一张五颜六色的脸瞬间七彩缤纷,咬牙切齿地道:“你……”他现在才不缺那几个臭钱!

牡丹语重心长地道:“不然又是怎样?还是你犹自记着当初的耻辱,所以硬要将我留下来,生生折磨死才如意?你恨我夺了你的大好姻缘,我用三年的青春偿还你,已是不再相欠,你若是个男人,便不要再苦苦纠缠,也给自家留点脸面罢,不要让人瞧不起你,男人家,心思还是少花在这上面,心胸宽大点,也让人瞧得起些。”

牡丹的话说得难听,就是刘承彩也听不下去了,冷声喝道:“不必再说了!不许再拦着她!”

岑夫人出言道:“那我们娘几个先家去,其他的老爷和大郎留下来和刘大人慢慢地商量。”又将嫁妆单子递给何大郎:“我的意思是,大件的不好拿走,这些总要拿走,咱们家铺子隔得不远,这就叫些活计来拿这些零碎罢。”

实在欺人太甚!戚夫人早已忘了当初自家是怎么求上何家的,只气得发抖:“这是刘家,不是何家,你们想怎样就怎样么?还有没有王法?”

岑夫人似笑非笑地道:“就是讲王法这嫁妆才要拿走,莫非,丹娘的嫁妆实际上不齐了?要真是这样,别客气,说出来,能让手的我们也不介意让让手。我们家是不缺这几个钱的,也还懂得给人留余地。”

戚夫人气得倒仰:“谁稀罕她的嫁妆?”

岑夫人道:“那不就是了?夫人这样硬拦着,我们是知道你们舍不得丹娘,旁人却不知道会怎么说呢。”今日她若是不把牡丹和牡丹这些值钱的细软拿回家,就算是白白跑这一趟了。至于旁的,又是后面再说的话。

刘承彩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不耐烦地道:“让他们搬。”再这样闹下去,也不是回事,走得一步是一步,先把眼前这危机解除了才是正经。他的身份地位禁不起这样的笑话。

何志忠朝刘承彩抱抱拳,也不多言,就往院子正中一坐,等着自家人上门来抬东西。纵然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到那一步,他也不想和刘承彩彻底撕破脸,毕竟对方是官,自己是民。

牡丹上前提了甩甩的架子,不放心地交代何大郎:“哥哥,小心我的花。”

何大郎点头:“我知道。只管去。”

甩甩知道要出门,兴奋得忘乎所以,不住怪笑:“哈,哈!”

刘畅双拳握得死死的,眼睁睁地看着牡丹步履轻松,毫无留恋地被何家人簇拥着出了院门,羞耻愤怒不甘让他几欲发狂,几次想上前去扯住她,又觉得实在丢脸,想心不定,乍然喊道:“慢着,我有话和她说!”

牡丹看到他血红的眼睛,阴鸷的眼神,心里没来由地有些发怵,仍然挺起了胸膛道:“你要说什么?”

刘畅看到她强装出来的无畏,倒冷笑起来:“你先回家去耍些日子,过几日我去接你。”牡丹尚未回头,他又无声地道:“你信不信,我耗死你。”

牡丹一愣,轻蔑地扫了他一眼,无声地道:“看谁耗死谁。”她等得,他熬得,清华郡主可等不得。再说了,最关键的一步她已经走出去了,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走出刘家的大门,牡丹抬眼看着天上的艳阳,只觉得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就是街上的喧嚣声,来往的行人们,也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可爱。

何家出行,不拘男女,都是骑马,唯有岑夫人年老,又嫌马车闷热,乘了一座肩舆。薛氏将一顶帷帽给牡丹戴上,笑道:“早知如此,咱们应该乘了马车来才是。丹娘还病着,只怕是没精神骑马。不如稍候片刻,另行去租个车来。”

岑夫人扫了牡丹一眼,道:“她如此瘦弱,就和我一道乘了肩舆回家,走慢些也就是了。”说完携了牡丹的手上了白藤肩舆,母女二人相互依偎着,各怀心思地往回家的路上行去。

薛氏暗叹了一口气,戴上帷帽,熟练地翻身上马,引着一众人慢吞吞地跟在肩舆后头,心情不说十分沉重,总归是有些烦闷,牡丹的住处,可怎么安排才好?

岑夫人乘坐的这肩舆不似轿子,只在上方挂了个遮阳的油绸顶棚,四周挂了轻纱,又凉快又方便看热闹。正适合难得出门的牡丹,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貌美的胡姬当垆卖酒,男人们骑马仗剑,快意风流,女人们或是着了男装,或是着了胡服,或是就穿了色彩鲜艳的裙装,带着露出脸来的帷帽三五成群,或是骑着马,或是走着路,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这才是她想要过的生活。牡丹回头最后望了一眼刘家那代表着身份地位的乌头大门,决然地将头转回去,靠在了岑夫人的肩上,轻轻道:“娘,女儿总给您和爹爹添麻烦。”

岑夫人慈爱地摸摸她的手:“说这个做什么?我们是一家人。”

牡丹叹道:“他只怕不会轻易放过我的。还有那笔钱……”

岑夫人决然道:“怕什么?你只管安安心心地住着,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其他都是你爹和哥哥们该操心的事。”说是这样说,母女二人都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他们之所以能在刘家人面前把腰板挺得那么硬,是因为他们手里有刘家的把柄,同样的,刘家为了这把柄,也不会轻易放过牡丹。今日,不过小胜一场而已。

第三十一章 家(一)

何家的生意主要是在胡商聚居的西市,专营外来的珠宝和香料,但人却住在东市附近的宣平坊,宣平坊及周围的几个坊都是达官显贵们聚居的地方。

在这里,虽说房价地价要高上许多,而且贵人府邸多,不方便扩展房舍,还可能随时遇到出行的达官显贵,不得不回避行礼,很是麻烦,但很多富商却还是愿意住在这里,特别是自前几年西市附近的金城坊富家被胡人劫掠后,许多富商便钻头觅缝地在这边买地买房,为的就是图个安稳。毕竟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谁也不愿意拿去冒风险,钱没了还能再赚,惊了家人却是大事,谁家没个老老小小的。

牡丹一行人即将行至升平坊的坊门时,不期然地,迎面来了一大群衣着华丽的人,有男有女,有骑马的,也有步行的,簇拥着一乘华丽的白藤垂纱八人肩舆,浩浩荡荡地过来。行人见之,莫不下马下车,避让一旁。

能够乘八人肩舆的女子,最起码也是二品以上的外命妇。牡丹跟着岑夫人一道下了肩舆,避让一旁,偷眼望去,但见肩舆中歪靠着一位穿蜜合色绮罗金泥长裙,披茜色薄纱披袍,画蛾眉,贴黄色花钿,高髻,插凤凰双飐金步摇,丰润如玉,年约十七八,大腹便便,神色柔和的年轻女子。明显是一位即将生产的贵夫人。

牡丹想不出,除了皇亲贵戚以外,哪里还有这么年轻,品级却又如此高的外命妇。果然待这群人过去后,薛氏方羡慕地道:“这是宁王妃。比起上个月来看着又似丰腴了许多,怕是要生了,若是生了世子,只怕是荣宠更盛了。”边说边遗憾地看了牡丹一眼,微微叹了口气。

牡丹听薛氏的口气,是经常见到这些贵夫人的,而且对她们还很熟悉的样子。牡丹理解薛氏的这份羡慕和遗憾从何而来,作为商人妇,永远都只有给人让路行礼的份儿,想要得到这份尊荣,若是指靠何大郎,只怕是这一生都没有希望了,除非她的儿子孙子辈有了功名还差不多。

至于自己,何家曾经千方百计给了她这个机会,如今却被她一手终结了,和离后,她便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家女,见了这些人,不管风里雨里,都要下马下车行礼避让。虽是有点烦,但牡丹很快就没了感觉,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就算是尊贵如这位宁王妃,她头上也有比她更尊贵的人,她见了一样要下车行礼避让。有什么了不起?

牡丹笑嘻嘻地扶着岑夫人重新上了肩舆,没心没肺地同薛氏道:“大嫂,我看今日似乎有雨呢?也不知道爹和大哥会不会被雨淋?”

“这雨一时之间落不下来,想来不会。”薛氏见牡丹没心没肺的样子,微叹了一口气。到底是没有经过风雨,自小被娇养的女孩子,只凭一口气便不接受赔礼道歉,从而恩断义绝,哪里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纵然嫁姿丰厚,人才出众,和离之后又哪里去寻刘家那样的家世?刘畅那样风貌的夫君?也不知道她日后会不会把肠子都悔青?

薛氏的这种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表面上她是不敢露出半点来的。家里人口众多,公公说一不二,婆婆强势精明,何大郎的性情直爽暴躁,下面的小叔妯娌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侄儿侄女个个调皮捣蛋,她这个长嫂长媳大伯母,做得极其艰苦。今日牡丹归家,她若是不将牡丹的住处安置好,势必要得罪公婆和大郎,若是安置好了,又要得罪妯娌、侄女们,真是为难死她了。

牡丹也知道自己突然归家,会给大家带来许多不便和为难,便拉着岑夫人的袖子轻声道:“娘,我记得您院子后面有个三间的小廊屋是空着的,您要不嫌女儿闹您,让我住在那里去陪您如何?”

岑夫人也在头痛牡丹的住宿之处,按说,牡丹回到家中,就是孙女儿们的长辈,只有孙女儿们让姑姑的,就没有姑姑让孙女儿们的。但是,人心隔肚皮,这家里人口一多,心思难免就复杂,哪怕就是一句话,经过三个人相传,到第四个人的耳朵里时,只怕已经完全变了味。

像牡丹这样,突然和离归家,而且要在家中长住下去,前途渺茫,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难免就会被人嫌弃多余,被人猜疑。这时候,当家人处理事情的分寸和方法就极其重要了,既不能委屈了女儿,让女儿伤心失意,觉得自己孤苦无依,又不能让家里的儿媳心生嫉妒,觉得自己偏爱女儿寒了心,从而导致姑嫂不和,甚至兄妹不和,全家不和。

乍听得牡丹这样一说,岑夫人心里就明白了牡丹的意思。还有什么能比牡丹懂事的主动退让更好的呢?岑夫人虽然不愿意女儿去住后院那三间阴暗狭窄的廊屋,但一时之间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便挽了牡丹的手,低声道:“委屈你了,待你爹爹回家,我再和他商量一下,另外买个大点的宅子,省得家里的孩子们都挤在一处,大家都不舒坦。前些日子,我们就已经打听了,但没有合适的,怀德坊那边有个半大的院子倒是不错,就挨着西市,做生意也方便,可是谁也不愿搬出去,不然也没这么挤。”

何家父母不是刻薄死板的人,假如何家六兄弟有谁想搬出去,他们必然不会阻拦,但为什么宁肯一家几十口人不怕挤地挤在一处,谁也不提搬出去的话,牡丹以为,这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便笑道:“这是好事,说明哥嫂们都舍不得爹娘,小孩子们一处长大,感情也好,也有伴。”

岑夫人轻叹了一口气,摸摸牡丹的头,几不可闻地道:“儿大不由娘啊。咱们家的钱就是花上三辈子也够了,我和你爹只希望大家都和睦平安,就死也瞑目了。”

牡丹忙伸手去掩她的口,娇嗔道:“呸呸,什么死呀活的。你们还没享着我的福呢,前些年尽给你们添麻烦了。”

岑夫人见女儿舍不得自己说丧气话,心里十分欢喜,却又笑道:“我说丹娘,你现在怎么和娘这么客气了?总说什么添麻烦之类的话?也不嫌生疏得慌。”

牡丹干笑一声,“我这不是懂事了吗。”不是她的亲娘,再怎么知道何家人疼自己,也知道其实是疼的何牡丹,自然不能理直气壮地索求,不知不觉中就只有多多客气了。

岑夫人叹道:“你从来就挺懂事的,那个时候,才两三岁,病了躺在我怀里,什么都吃不下,还是夏天呢,就想吃梨,市面上都没得卖,你爹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你弄了一个来,才削了皮还没喂进嘴里去,你六哥就大哭着冲进去,说是也要吃。你那么小,不声不响地就递了一大半给他,还哄他莫哭。从那之后,谁也不敢说你不好。你还记得么?”

牡丹笑道:“那么久远的事情,女儿记不清了,就光记得爹和娘,哥哥他们都待我极好。”

岑夫人笑了一笑,道:“你呀,就光记着旁人的好。”她说的这何六郎,实际上却是何志忠的幺儿,不是她生的,是何志忠从扬州带回去的美妾生的,那时候母子都正是得意的时候。兄妹两人年龄相差了两岁,一个生龙活虎的,一个却是成日里病怏怏的,看着就不是一般的怄人。幸亏何志忠疼儿子,也极疼女儿,但她生性好强,就见不得别人说自己的儿女一句不好,看到旁人的儿子生龙活虎,自己的女儿病怏怏地,心里就格外难受。

但是牡丹却自来安静乖巧,不是病到特别严重,基本不会哭闹。那一次事件中,她小小年纪,又是病中,如此懂事舍得,相比那不懂事胡闹的六郎,倒叫何志忠自心疼之中又更添了几分喜爱,硬生生把个幺儿子给比下去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说,牡丹有父母兄长的宠爱,并不是平白就来的。

牡丹静静地依偎着岑夫人,听她讲何牡丹小时候的事情,心里特别替她和何志忠难过。假如他们知道,他们视若珍宝的那个女儿已经不在了,被活生生地气死了,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只怕是肝肠寸断吧?牡丹紧紧挽住岑夫人的手,没关系,她会替何牡丹好好地活下去,好好孝敬他们。

还未到何家门口,何家的几个儿媳妇和年龄已经大了些的孩子们就得了信迎出来。一群女人和孩子把岑夫人、薛氏、牡丹围在中间,簇拥着往屋里去,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又是咒骂又是愤恨,又是出主意的,好不热闹。不多时,就引得周围的邻里侧目。

牡丹被吵得头晕,回答谁的问话都不是,只能是低头微笑,岑夫人淡淡的,并不多语,薛氏却是温言细语地道:“先进屋去又再说。”

第三十二章 家(二)

和当时的许多人家一样,何家住的是典型的四合舍,大门朝西,门旁两排庑舍,进门一个亭子,然后是中堂,中门,后院,正寝,四处有廊屋,再延伸出若干个小四合院子去。后院古树参天,假山流水,花木扶疏,纵然比不上刘家精致富贵大气,却自有其舒适自在热闹处。

进了中堂后,二郎媳妇白氏命婢女端上糖酪樱桃并茶水,一家子围着岑夫人和牡丹吵吵嚷嚷地说起闲话来。从冷冰冰的刘家出来,乍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得到了亲人无私的关怀和爱护,牡丹心中是极其高兴的。但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堆脑袋,闻着六个嫂嫂和十几个侄儿侄女身上各式各样的香味,听着大人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嚷声,她控制不住地生出一丝恐惧来,这么多的人,她能和他们相处好吗?那句话说得好呀,远香近臭。何况这姑嫂之间,自古以来能相处得好的本就不多。

不怪她担忧,虽然何志忠和岑夫人持家有方,不拘嫡庶,一视同仁,公正严明。男人们在何志忠的统一指挥下,早出晚归,各司其职,规规矩矩地做事,养家糊口,谁也偷不得懒;女人们在岑夫人的管制下,老老实实地相夫教子,操持家务,闲来交流衣着打扮,化妆美容,一道逛逛街,踏踏青,参加一下富商们自己组织的豪宴或者打打马球什么的,悠闲自在。故而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宅子里,虽然各人小心思不少,也有磕磕碰碰,吵吵闹闹,却是没什么大矛盾,相处得还算和睦。

但何家的人口实在太过复杂,牡丹六个哥哥,大郎、二郎、四郎、五郎都是岑夫人生的,而三郎却是岑夫人的陪嫁婢女吴氏生的,六郎则是扬州来的美妾杨氏生的。大郎娶妻薛氏,子女各二人;二郎娶妻白氏,三子一女;三郎娶妻甄氏,二女一子;四郎娶妻李氏,只有一女,无子;五郎娶妻张氏,有子女一双;六郎娶妻孙氏,才成亲一年多,还没孩子。

算上何志忠夫妇和何志忠那两个妾,大大小小三十来号人,我和她亲,他又和他好的,各种关系复杂得很,还不必说各房伺候的下人,饶是再小心,也避免不了矛盾纠纷,再亲的人,多闹上几次矛盾,也会伤感情。

牡丹若是原来的何牡丹,兴许一些细微处不会注意到,也不会去在意,但她已经不是原来的何牡丹,心思感受却又不同。享受亲情关怀的时候没那么理直气壮,受到委屈误会的时候也没那么淡然无所谓,事事总难免多加小心,着意讨好,就生怕自己给别人带来不便和不愉快。

印象中的各人都各有各的脾气,大奸大恶之人没有,聪明之人不少,比如说,同为一母同胞的大郎、二郎、四郎、五郎关系明显要紧密些,其中大郎和二郎年龄相仿,比较谈得来,四郎和五郎爱结伴一起去办事;同为庶出的三郎和六郎之间有着某种默契,却又彼此不太亲密,三郎爱讨好大郎和二郎,六郎却爱跟着何志忠跑。

但这只是男人之间的关系,几个媳妇儿之间就更复杂,嫡出的几个儿媳间,大嫂薛氏和二嫂白氏年长,进门最早,关系也最好,相对稳重大方,比较让得人,和其他几个弟媳都处得较好;三嫂甄氏嘴碎,爱和话特别少,性情温和的五嫂张氏一起做针线活拉家常,同时背地里还偷偷拉拢六嫂孙氏方便统一庶出战线,却和四嫂李氏关系不好;可是年轻的孙氏和貌美爱俏的李氏却又喜欢在一起逛街。

至于小孩子们之间,总体来说都是快活的,没有厚此薄彼的问题,吃大锅饭,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没得话说,没得比较。要说有什么区别,就是听话和不听话,聪敏和不聪敏,勤奋不勤奋的区别。

牡丹默默过滤着这些信息,拿出十倍的精神来应对大家的关怀和询问,尽量不放过周围人不经意间的反应和表情。

趁着众人不注意,薛氏拉了白氏在一旁悄声商量牡丹的住处:“丹娘这一回来,便要做好长期和咱们住的打算。她原来住的院子现在是三郎家的蕙娘和芸娘、四郎家的芮娘住着的,要她们搬,虽然不会说什么,但肯定是不乐意的,只怕还会有想法。我思来想去,只有咱们俩家的三个闺女年龄大一些,懂事一些,咱们让三个孩子挤挤,替她们姑姑腾个地方出来,你看如何?”

白氏微微一笑:“我是没意见,左右我的菀娘还小,让她跟在我院子里住两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英娘和荣娘年龄已大,却是不方便和你们挤了。你又打算怎么安置她们?不然,我看,也别那么讲究了,就让她姑姑和孩子们挤挤好了。”

薛氏暗忖,那院子三个人住虽然挤,却还勉强可以住下,牡丹若是搬进去,却是再也塞不下了,三个孩子中便要出来一个。虽然菀娘年龄小,还可以勉强和父母挤挤,但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却是不能只叫二郎家的搬,自己是大嫂,又是两个女儿,得从自家人里下手才能服众。

至于白氏肯不肯主动让菀娘搬出来,那又是她自己的人情。当下便道:“哪儿挤得下四个人?她姑姑东西多,又遇到这种事情,想法本来就多,叫她去和孩子们挤,只怕会难受。算了,我去和荣娘商量,让她搬出来和我们挤挤。过两年英娘出嫁,也就好了。”

搬出来容易,搬进去难,白氏听薛氏这样说,却又不提先前那个让菀娘搬出来的话了,只笑道:“英娘出嫁,濡儿他们又该成亲了,你说的这个法子,治标不治本,我看还是先将就挤挤,然后和爹娘商量,买个大宅子吧。眼瞅着,真是住不下了。”

薛氏有些失望,白氏顾左右而言他,便是不肯让菀娘搬出来了。毕竟懂事了的女儿和父母住在一起,多有不便。便叹道:“买宅子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先得把这事儿办周圆了才是。那就这样吧,我去让荣娘搬出来,你招呼着他们清扫一下屋子,稍后东西送回来,帮着安置一下。我去准备晚饭。”

白氏一把拉住她的袖子,快速扫了众人一眼,压低声音道:“不然,就让她们两家搬,或者让丹娘和蕙娘她们住,那院子本来就是她原来住惯的,也要大一些。”

薛氏摇摇头:“两家都是话多的,三婶怕说是庶出孙女儿没地位,四婶怕说欺负她没儿子。何必多找些话来说。实在不行,明日去请人来看看,看什么地方适合动土,另外起几间屋子来,年底怎么也能盖好了。”

白氏沉思片刻,道:“我记得娘的后院有三间廊屋,让人收拾一下,更清净自在呢。”总归何志忠和岑夫人年龄已经大了,何志忠另外又有两房妾,歇处多,不像她们年轻夫妻那么多避讳不方便的地方。

薛氏沉默不语,事实如此,那又如何?借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开这个口,说:“丹娘,你去和娘挤挤吧,其他地方都住不下你。”她若是开了这个口,只怕何大郎第一个就不饶她,公婆也会对她有看法。

白氏见薛氏不说话,牵起裙带在手指上绕着玩,最终长叹一口气,道:“罢了,丹娘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也疼她。让菀娘搬出来和我挤,然后赶紧修房子吧。”说完也不问薛氏的意思,就上前笑道:“娘,我刚才和大嫂商量过了,让菀娘搬出来和我住,妹妹搬去和英娘、荣娘挤一挤,您看如何?”既然自己做了牺牲,便要把这说在明处才是。

牡丹早就注意到薛氏和白氏在一旁悄声商讨,虽然猜着一定是商量自己的住处,但自己如今算是客人,嫂嫂还未开口,总不好主动去说自己要住哪里。现在听到提起这个事,正要开口将先前同岑夫人商量的话说出来,就被岑夫人一把按住手,示意她先别说话,只管听着就是。牡丹无奈,只好睁大眼睛乖乖地听着。

却见白氏的话音才落,甄氏的脸上就露出不高兴的样子来,笑道:“还是大嫂和二嫂想得周全。不声不响地,就把事情都安置好了。”就你们会讨好人!

李氏脸上淡淡的,直接开口道:“四郎经常不在家,让芮娘先搬去和我住。将她的屋子收拾收拾,正好给她姑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