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落错满盘皆输,哭也没用。清华郡主收了泪,静静地道:“他一直待我都不好,一直想尽法子折磨我,他这些作为都是骗人的,就这样便宜了他,我不服。”一定是谁出卖了她,不然刘畅怎会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在这里?等她查出来,她一定要把那个人挫骨扬灰!

“那你要如何?”魏王二子有些不耐烦了,“你不说你要怎样,我怎么和他谈?”

清华怔怔地看着窗外,窗外阳光灿烂,却已经不能再照在她的身上,她要如何?她想要很多,但现在最想要的就是让刘畅死。但是能不能呢?不能。她早就看出来了,只有她对家中有用,她才有选择的权力,一个对家庭没有任何作用,还会给家里带来麻烦的人,无论男女,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她冷静地做了选择:“让他还我的钱,其他你们自己谈。我还希望,别放过刘子舒。他是匹吃人不吐骨头渣子的饿狼,就算是你们不对付他,他总有一日也会对付你们的。”

魏王二子没有说话,看了她一回,轻轻叹了口气。不用她提醒,只要有机会,魏王府也是不会放过刘畅的。只是清华么,刘家回不去了,魏王府也回不去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小院子养病幽禁到死。

将近一个时辰后,魏王府派了一个头发都花白了的老嬷嬷来,目不斜视地从那四个奄奄一息的男子身边走过,也不和刘畅打招呼,径直入了内。

刘畅认得那是魏王妃的心腹,也心知这事儿除了刚好碰上的魏王二子外,其他人是断然不会亲自出面的。便坐在树荫下,稳稳当当地等着里头传完话,再通知他。

这次倒是没让他等多久,魏王二子很快就出来和他谈条件了。魏王府要面子,不要这事儿张扬出去,刘畅要的是彻底摆脱清华,婚姻自由。于是,双方一致认定,清华之所以会有这种超乎寻常的举止,是因为得了失心疯。为了不耽搁刘畅,不拖累刘家,由魏王府出面禀告宫中,二人和离,以后嫁娶各不相干。清华的嫁妆全数归还,刘畅还大方地把他给清华的聘礼也悉数给了清华做医药费。但只是,清华的嫁妆竟然少得出乎人的意料,她只剩下无数华服钗环罢了。至于那四个奸夫么?他们不该再活在这世上。

事情谈完,各回各家。刘畅回头看了一眼清华紧闭的房门,觉得大快人心,一个缠绕他多年的噩梦终于解决了!可是只快乐不过一瞬间,他就突然觉得很累,很没意思,原来人生不过如此。

第二日,魏王府的人把清华的东西悉数搬了个干干净净,并告知他,清华的病很重,已经送到骊山附近的一个小庄子养病去了。又过得两日,两家人手续交割清楚,戚夫人欢喜得要命,立刻谋划着要给刘畅另说一门好亲,问他心中可有所想,她一定想法子替他促成。刘畅却淡淡地道:“随便吧。”只要魏王府一日不倒,他就休想说着好亲。急什么?急了也白急。

戚夫人重新掌握了大权,生命活力也重新回到了她的身上,便张罗着要整修房子,又要给刘畅添人,最好是在新妇进门前,先添两个良妾,传宗接代是大事——她被一支独大的清华给吓怕了,人还未进门就想着要怎么压制。

刘畅有些厌烦,便道:“先把玉儿和姣娘接回来罢。您要是无事,就把姣娘放在身边亲自教养,将来她才好说一门好亲。”

戚夫人应了,犹自不肯收手,刘畅便道:“听说老爷子的外室生了个儿子,到底是咱们家的骨血,也接回来吧。成日放在外头,不像话。”

“这条老狗!老没良心的。他怎么不去死!”戚夫人目瞪口呆,接着就要死要活,倒是没心思去管他的事情了。

刘畅淡淡地道:“你怕什么?这份家业都是我挣下的,还怕他能和我争了什么去?就这样定了,先让人收拾出房子来,明日我就派人去接回来。”

“你这个小没良心的!怎么帮着外人对付我?既然知道,为何不早些告诉我?非得孽种生下来了才说?你这是故意要气死我。”戚夫人哭得肝肠寸断。

“男人三妻四妾实属正常。”刘畅瞥了她一眼:“母亲不愿意?”以后他的事情他要自己做主,谁也休想再替他做主。

尽管从前她也经常这样劝牡丹的,可是落到自己身上戚夫人自然不愿意,谁愿意眼里心里天天戳着一颗刺?除非是疯了。

刘畅便体贴地道:“那我就不让人去接了。您呢,也别多管这件事,就让人好好养着他。咱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做起事情来总是觉得费力,将来他若是长成了,能够给我搭把手也是好的。”这话未必是真心,但不期然地,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何家几兄弟来。

戚夫人犹自不肯,刘畅不耐烦了,“我的事情你少管!好好享你的福!难不成你还想过从前那种日子?”言毕拂袖而去,这件事做完了,他还有正事要做呢。

“公子爷,咱们去哪儿?”秋实小心翼翼地服侍着刘畅上了马,偷眼觑着他的神情,有些拿不准他现在到底在想什么。按理忍了这么久,布置了这么久,终于顺利收网,他重新得了自由身,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还是这样一副阴晴不定的样子?真是奇怪呀。转念一想,谁戴了绿帽子会高兴呢?秋实也就万分同情刘畅了,服侍得越发谨慎不提。

“去招福寺。”刘畅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崇义坊的招福寺,是刘家长期供奉的,因此刘畅刚一入寺,就有知客僧笑吟吟地迎了上来。刘畅也不与他废话,指了指秋实手里提着的食盒,道:“我来看我那个朋友。”

知客僧亲自引他入了后寺,三拐两拐,进了个幽静的小院子,取钥开门,放他主仆二人进去,又亲自落了锁,命一个小沙弥在外守着不提。

秋实轻轻敲击了几下门,许久,里头方有人低声道:“谁?”

“是我。”秋实咳了一声。

吱呀一声轻响,门被打开,一股不新鲜的味道扑鼻而来,刘畅皱了皱眉,从袖中掏出一方洁白芬芳的丝帕掩住了口鼻,眯着眼睛往里望去。一个年龄与秋实差不多大小的小厮从里头走出来,笑得眯了眼,给刘畅磕头:“小人长寿给公子爷请安。”

刘畅“嗯”了一声,朝着里头抬了抬下巴:“怎样?”

长寿小声道:“还好,安安静静的,整日该吃就吃,该睡就睡,然后一直不停地写,再就是问您什么时候来。昨日半夜才睡,这会儿还睡着呢。要不要小的去把他唤醒?”

“不用。你和秋实把这些酒菜布置好。”刘畅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确认屋子里那股不新鲜的味道散去后,方才抬脚进了门。

这房共分两层,蒋长义住的是里头那间,刘畅径自打起了青布帘子,抬眼往里看去。但见靠墙一张小小的僧床上,蒋长义蜷成一团睡在上头,脸色苍白,眉毛紧紧锁着,看上去无限愁苦。

刘畅默默想了一会儿,轻轻咳嗽了一声。蒋长义犹如一只受了惊的兔子,猛地坐起来,惊慌失措地朝他看过来,看清楚是他,方才重重叹了口气:“是你。我等你好些天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好人刘畅(二)

刘畅同情地看着蒋长义。

其实蒋长义从始至终都算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就算是蒋家事情未发,杜氏避其锋芒,蒋长扬彻底淡出朱国公府,萧雪溪刚有了身孕,总之一切都还很美好,充满了希望的那段日子里,蒋长义对人也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谦恭有礼,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改变,就是脸上的笑容多了一点,衣着稍微讲究了些。可那个时候,真的是神采飞扬的。现在呢?

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总是无形之中就散发了出来,和穿什么没有关系。时值盛夏,蒋长义身上穿着件淡青色的纱衫,料子是好料子,剪裁也很合身,但他却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颓废绝望的气息。刘畅看到他,就想起自己刚被迫娶了清华时的情形。他就算是穿戴着最华贵的衣饰,骑着金玉锦缎装饰的宝马,做出最意气风发的样子,他还是能从别人的眼里看到同情和轻蔑,特别是牡丹。

蒋长义敏锐的察觉到刘畅在打量自己,他抖了抖袖子,姿态从容地从床上下来,整理了衣服头发,确认自己的样子可以见人了,方静静地道:“他们是不是找到你这里了?”既然躲不过,就面对吧。他一直都是弯着脊梁做人的,这一次,要一直直到底。

蒋长义不是傻子,他只是投错了胎。刘畅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道:“清华与我和离了,我备了好酒好菜,想找个人一醉方休。”

这倒是好事一桩,只可惜不能恭喜人家和离。蒋长义一愣,随即笑了:“为何不去寻潘蓉?我记得他才是你最好的朋友。”虽然这样说,还是洗了手,跟着刘畅往外头行去。

二人分宾主坐下,刘畅打发走秋实等人,亲手给蒋长义斟酒,随即又给自己斟了一杯,一饮而尽:“有些心情有些事,不能和最好的朋友说,也不能和父母亲人说,却可以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说。”喝完酒才发现蒋长义看着面前的酒杯,不动。

他还怕自己毒死他呢。刘畅笑了:“你猜,我要是把你交给你大哥,他是巴不得你死了呢,还是希望你活下去?”

蒋长扬早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了,不肯放过自己的人不是蒋家人,而是杜家人和萧家人。蒋长义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淡淡地道:“我大哥的心思我从来猜不透。不过,我猜,你今日来,是来要我的命的。”

刘畅哈哈笑起来:“蒋老三,你真的太可惜了。”他使劲拍着蒋长义的肩头,“别怕,我可是个好人。”

蒋长义没有吭声。他刘畅若是好人,这世上就没有坏人了。

“痛快!许久不曾痛快地饮过酒了。”刘畅又自斟自饮了三杯,方道:“你自己扪心自问,不管我这个人如何,从始至终待你就一直都挺好的吧?要不然,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来找我?就是因为你知道我是个好人,这里有你一席之地。是也不是?”

蒋长义扯了扯嘴角,顾左右而言他:“我姨娘怎样了?”

刘畅道:“死了。那天晚上就投缳自尽了,蒋家族人不肯让她入葬蒋家祖坟,蒋大郎另外给她买了块墓地,是他的管家和你家那位雪姨娘、妹子一起操办的。”他顿了顿,有些不情愿的道,“你大嫂请人给她做了法事。”

蒋长义的眼泪流了满脸。蒋家族人为何不肯让线姨娘入葬祖坟,原因自不必多说,一是国公府倒了台,二是因为线姨娘的出身低,三,还是因为被他给拖累了。而线姨娘之所以死得这么干净利落,就是为了不让他有后顾之忧,想要他活下去。这么多年以来,她虽然没有亲手抚养过他,但是她的全身心都在他身上。从刚懂事时远远看到的那种担忧的眼神,到他长大后在她面前发誓要让她过好日子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蒋重没给过他,杜夫人更不曾给过他,只因为,他是这世间天生就比人低一等的庶子。为什么他的姨娘死了,杜氏却没死?

刘畅默然看了他一眼,也不劝他,还是埋头喝酒。等到蒋长义不哭了,方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不怕死?蒋长义轻轻颤抖了一下,苦笑道:“我想见我父亲一面。”他没问究竟是谁要他死,反正他只知道,倘若刘畅真的要他死,此刻的他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所以不如顺从点,也许死了还能和线姨娘埋在一起。

刘畅微微皱起了眉头,一脸的不情愿。

蒋长义看了看他的神色,心中暗叹怕是不成了,只可惜不能当面和蒋重揭穿有些事情的真相,便道:“如果实在不便,见我妹妹云清一面也是可以的,她是个好女儿家,不会乱说话的。”

刘畅没好气地道:“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家,我怎么去见她?叫你大哥大嫂知晓,又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到底想干什么?蒋长义沉默了。

刘畅道:“我听长寿说,你这几日一直在写东西?”

蒋长义小心地回答:“是,实不相瞒,我以前也曾替萧家办过几件事,我这个人,记性一直非常好。你收留了我,我无以为报,所以想把自己知道的都记下来给你,万一你能用得上……”

刘畅暗笑,蒋老三抛诱饵想换命了。不过就凭蒋老三这级别,哪儿会知晓萧家和闵王什么要紧的东西?可是,他又微微皱起了眉头,蒋老三那个时候可是萧家的女婿,也许一些事情萧家人不会太防着他,他又有心,那就说不定了!刘畅心里这样想着,面色却淡淡的:“我不图你这个。我当时就是看你可怜。你就是写这个?”

蒋长义拿不准他到底感兴趣不感兴趣,一咬牙,道:“我写了一封信给我父亲,那一日事情太乱,我走得匆忙,好些事情没来得及和他说清楚。请你成全了我这个心愿。我死了也不会怨你的,只记得你的好。”

刘畅面不改色地点了点头:“行,把你写的东西都给我。”

蒋长义果然起身从枕匣里取出一叠纸来,挑出一个叠成方胜的递给他:“这个务必交给我父亲。”余下的部分,犹豫了一下,还是递到了刘畅的手里:“有用无用,你都留着罢。”

刘畅可有可无地收了,抬了抬下巴:“酒冷了。”

蒋长义看了看那杯酒,大悲:“我想晒晒太阳。”成日里被关在这屋里,窗子都不敢开,就是想晒晒天阳。

刘畅爽快地道:“行!要沐浴要穿新衣都行。想吃什么也别客气。就是女人……虽然麻烦点,但也不是不行。”他真是个好人啊,这么难的要求都能替一个蒋大郎的兄弟做。

“那些都不必了。”蒋长义心乱如麻,平时觉着不怕死的,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要面对死亡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哪怕就是有太阳晒,有好吃的,有美人,那又如何呢?终究还是要死。于是他太阳也不晒了,颤抖着抬起了那杯酒。

刘畅愉快地欣赏着蒋长义要哭不哭,透着绝望和死气的样子,假装他面前这个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人,贪生怕死,狡诈又卑鄙的人其实是蒋长扬。

蒋长义放下了那杯酒:“我不想死!你让我做什么都行!”他和刘畅没有深仇大恨,他直觉假如刘畅真的想要他死,不会这样捉弄他,只会让他不知不觉就死了。

刘畅轻轻摇了摇头:“但是有人想要你死。蒋长义必须死。”他狡诈的笑了,“当然,如果你愿意换种方式活下去,又忍得住痛,愿意毁了这张脸,也不是不可以。”他轻轻推出一张纸,“看看这个,想清楚了再和我说。”

卖身契。他如果按了手印,以后他就是个只有名没有姓的奴才,生死都要由着刘畅,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蒋长义想也不想,挥落了那纸契书,冷笑:“我好歹也算是出身公卿之家的子弟,毁容与你为奴,亏你想得出!”他干脆利落地喝了那杯酒。他为何苦苦挣扎,不就是不想过那种仰人鼻息的生活么?走到这一步却要他掉入更深的泥淖中,他不如死了才干净!这点骨气,他还是有的。

刘畅痞懒地一笑:“刚才还说什么都听我的,这会儿就翻脸了,啧啧……好个公卿之家的子弟,还算有点骨气。”

不是毒酒?蒋长义眨巴着眼睛。姓刘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刘畅淡淡地道:“过两天,有一队胡商要回波斯。”

蒋长义这会儿反而不敢相信了:“为何?”

“因为我是个好人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要积德。”刘畅捏了捏袖子里的东西,笑了,蒋长扬嗳,你家的丑事可全都被我晓得了,你亲弟弟亲笔写下来的呢,以后可好玩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绿相公

刘畅神清气爽地策马缓行于街上,风吹过街边的槐树,吹落一地槐花,他深深呼吸了一口气,惬意地笑了。谁能想得到呢,蒋长义写给他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交到景王手下那群能人手里,竟然也能找出些蛛丝马迹来。他不想立功都难!

秋实在一旁觑着他的神情,凑趣儿道:“公子爷,要不要去米记?昨日刚寻了一个色艺双绝的来,听说是跳得好舞。”他压低了声音,“还是个雏儿。”

刘畅一本正经地摇头:“公子爷我如今忙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哪儿有时间顾着玩?走罢,答应给蒋三郎做的事情,也该做了。”

秋实道:“去法寿寺么?”他是认得蒋重就在法寿寺的。

刘畅一睁眼:“去那里干嘛?去曲江池。”直接就给蒋重,多没意思啊。他早就想往曲江池蒋长扬家里跑一趟了。

曲江池蒋家别院,蒋云清和雪姨娘围坐在牡丹房里,探着头看一对吃饱喝足的小包子吐口水泡泡。雪姨娘不胜感慨:“这日子过得可真快,立刻就要满月了,只可惜这满月宴做不得。”

“那有什么要紧,周岁的时候做得热闹一点也就是了。”牡丹倒也没那么在意,只顾着欢喜,她终于要解放了。成日被关在这屋里,又是盛夏,真是闷也闷得死人。这般天气,最好的去处就是约了白夫人,岑夫人等,去芳园纳凉享福。

蒋云清认真打量了一回,笑道:“嫂嫂,人家都说双生子像,为何他兄妹二人却不怎么像?”

两个孩子都裹在粉蓝色的襁褓里,月子里的孩子一天一个样,现在二人都已经褪了胎毛,白胖起来,把脸上皱巴巴的皮肤给撑开了。兄妹二人长得的确不像,正儿个子大,看着虎头虎脑的,长得更像蒋长扬,只要一哭就是震天响,脾气大得很,一旦发作,非得牡丹哄才会乖,什么乳娘,什么蒋长扬,统统靠边站。贤儿娇小些,虽则还小,但那眉眼看上去就和牡丹极像的,哭起来也斯文得多,不拘是谁,只要抱着温言哄上一哄,也就乖了。

“正儿霸道些,难怪得在我肚子里时就抢得厉害些。贤儿就是个省心乖巧的,乖得让人心疼。就是你大哥抱着她不舒坦,她也只是略略皱皱眉头,哼哼两声,放下就乖。偏巧正儿,只要略微一不舒服,就要嚎啕大哭,实在是个霸道的主儿。”牡丹无限怜爱地轻轻触了触两个孩子粉嫩的脸颊。她闲来无事,早就把这兄妹二人从上到下给仔细研究了一回,异卵双生的差距当然大。

雪姨娘微微一笑:“男孩子的性格,还是霸道点的好。这正儿的性格,恐怕还是像大公子多一些的。”

牡丹一忖度,随即笑了。蒋长扬面上不显,实际上可不就是这么个霸道的性格?倘若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练,王夫人的后天教育培养,也是个无法无天的。

正儿仿佛是知道众人在说他,懒洋洋地打了个呵欠,闭上眼睛睡着了。贤儿却哼了起来,要人抱她起来游玩。牡丹刚伸手,雪姨娘就抢前一步,将贤儿抱了起来,四处游走:“少夫人您歇着,虽则要出月子了,但不是还没养好么?哎呀,小囡囡笑了。”

牡丹一笑,也由得雪姨娘。蒋云清母女自搬到这里住以后,分外殷勤自觉,特别是雪姨娘,总怕惹了自己和蒋长扬的厌烦,万般小心,千样谨慎,不让她做事,她反而觉着不自在。既然如此,且由得她去。

恕儿从外头进来道:“外头来了客人,要见孩子,主君让抱出去给客人看看。”

牡丹便问:“是谁来了?要留饭么?”蒋长扬把这对孩子看得如珠似宝的,不是那个人,绝对不会轻易抱出去,只恐会被惊着。今日巴巴儿地让人抱了出去,只怕是什么要紧客人?

恕儿的眼神微微一闪,随即笑道:“奴婢也不知道,娘子想要知晓,奴婢送人出去后,回来禀告。”

牡丹与她多年主仆,焉有不知她是有意隐瞒,便道:“把孩子包裹好,抱出去罢。”

不用牡丹吩咐,林妈妈亲自领了乳娘,小心翼翼地护着一对宝贝走了出去。雪姨娘和蒋云清知机,又陪牡丹说了一会儿话,借口不打扰牡丹休息,告辞而去。恕儿送客回来,方低声道:“是刘畅。”

牡丹微微皱了眉头,他来干什么?蒋长扬的礼送过去的第二日,就传出了清华郡主折磨刘畅姬妾的事情。蒋长扬当时还骂刘畅歹毒,借题发挥——人一说起来,就是因他送礼去尚书府才导致清华发飙的。又说刘畅此番发作,必不会轻易了事,定然要彻底摆脱清华了。

果不其然,接着刘畅和清华郡主的事情就闹得沸沸扬扬起来,虽则他终是摆脱了清华郡主,但付出的代价着实也不小。坊间人提起他来,个个儿都叫他绿相公,这样难听的话,都传到了她这个深居简出的妇人耳朵里,更何论是朝堂上?刘畅那个人,心高气傲,顶着这顶帽子,会舒坦?指不定肚子里汪着一汪什么坏水儿呢。蒋长扬也是,心里明明讨厌刘畅到了极点,干嘛还把孩子抱出去现?

却说林妈妈护着两个孩子到了前院,老远就听见两个男人都笑得哈哈哈的,其中一个自然是蒋长扬,另一个么,听着就有些古怪了。这声音,化作了灰,她都是不会忘记的,不是刘畅又是谁?略微定了定神,精神抖擞地命身后众人:“不得失了礼数。”

众人应下不提。然则,蒋长扬却并没有让她们出去的意思,早有邬三和顺猴儿在一旁接着,每人抱了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捧了进去。于是里头就只剩下了蒋长扬的笑声,听不到刘畅的声音了,兴许是有的,不过一定很轻,反正林妈妈没听见。不过片刻,就把孩子送了出来,让送回房去。

林妈妈只看邬三和顺猴儿的表情,就知道刘畅就是找上门来自找不痛快的,于是高高兴兴地护了孩子回去不提。

却说这会儿厅堂里的两个人表情都很虚伪。蒋长扬是极力压制着得意和炫耀,装得云淡风轻,一派的沉稳大方,他一想到刘畅刚才看到那对孩子时的表情,就格外开心。

刘畅是极力压制着心中的忿恨和嫉妒,也装得云淡风轻,一派的沉稳大方。他一想到刚才那对孩子粉嫩可爱的模样儿,心里就痛,就有些忍不住想胡思乱想,他承认他是自找没趣来了。略微坐了一会儿,到底看不惯蒋长扬得意的样子,收拾了心情,起身彬彬有礼地道:“殿下希望你我二人尽释前嫌,携手共进。我是真心的,多谢你前些日子帮的忙。”大言不惭地把他干的好事全都推到蒋长扬送的那礼物上去了。

蒋长扬也道:“你多虑了,我从来就没放在心上。但愿你以后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女子,白头偕老。我也要谢你帮忙,把我家三弟的书信送了过来。他人在何处?”

他也真耐得住,这会儿才问起人来。如果不是自己提起景王希望二人携手共进,他只怕都不会开这个口吧?刘畅的眼皮稍微抽了一下,沉痛地道:“真是不幸。我没见着人。这信,是他托了人送过来的。怕是很紧要,我须臾不敢耽搁,就赶快送过来了。”

蒋长扬扫了一眼几上那封火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道:“送信的人呢?”蒋长义要写信给自家人,偏还请托刘畅,这中间就有些奇怪了。

刘畅又叹气:“跑啦……我当时是也不知道是他送来的信,等到发现是这么一回事,再去找人,哪里还能见着影踪?不过人是在崇义坊附近,你不妨使人去打探打探,兴许能找到一点消息也不一定。”

蒋长扬垂下眼讥讽的一笑,起身送客:“如此,真是太感谢你了。改日,我再备礼登门拜谢。”他如何又不明白刘畅这是做作给谁看?就是做给景王看。看吧,他刘畅可是厚着脸皮主动地登门求和来了,如果不配合,闹出什么矛盾,可是他蒋长扬小心眼。

刘畅消息送到,心愿已了,也就不再耽搁,干脆利落地起身告辞。他有些得意,以蒋长扬的聪明才智,又如何不会知道,蒋家的丑事全都落在自己手里了呢?但他这一招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却又是让蒋长扬抓不住,只能心里暗自郁闷抓狂。可在景王那里,蒋长扬却是欠了他天大一个人情。

蒋长扬送他到门口,回来取了那封信,反复揣摩。信是写明送给蒋重的,信封上的字,也的的确确是蒋长义的字迹。火漆也封得严实,仿佛从来没有人打开过一般,但是,这是什么人送来的?是刘畅!如果他没猜错,这里头的信刘畅必然是先观赏过了的。他略微想了想,呼喊邬三:“陪我到法寿寺一趟。”

第三百四十五章 晚霞(一)

蒋重看完蒋长义的信,半晌无言,良久方道:“一直没找到人?”并没有想把蒋长义的信给蒋长扬看的意思,反而害怕蒋长扬提出要看。

蒋长扬只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又是那些烂帐官司,根本无心去管,只道:“信是刘畅送来的,说是在崇义坊附近,已然着人去打探了。只不知还能不能找得到。”

蒋重长长叹了口气:“假如你找到他,你会怎么办?”

蒋长扬给了他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实际上,他潜意识里认为,蒋长义这辈子大概都不会再出现在众人面前了。刘畅特意跑这一趟,绝对不会是偶然。崇义坊附近,一定能找出点什么来。

蒋重陷入沉思中。

邬三垂着手进来,小声道:“崇义坊附近一个空院子里找到了小八的尸体,死了五六天了。”

蒋长扬尚未开口,蒋重就已然变了脸色:“小八死了?果然看仔细了?”小八是蒋长义的心腹长随,那日跟着蒋长义一道跑得无影无踪,既然他都死了,蒋长义又能得了什么好?

邬三有些鄙夷,怀疑什么也不能怀疑他们的办事能力,没有确定的事情,怎会拿到主家面前来说?当下便十分肯定的道:“没有错,就是小八。”也不告诉蒋重凭什么这么肯定的,但那语气就是不容置疑的。

蒋重白了脸:“可知道是谁干的?”是萧家?是杜家?还是谁?他恨过蒋长义的,但此刻他明显又是心疼的。

邬三看了蒋长扬一眼,见蒋长扬面无表情,便道:“现在还不知道。”

蒋长扬起了身:“我去看看。”

蒋重忍了忍,起身道:“我与你一起去。”

蒋长扬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你去了也不起作用。我去就行了。”语气里的不耐烦和轻蔑毫不掩饰。

他是个无用的人。蒋重一怔,随即重重坐回蒲团上,垮了肩膀。他失神地看着面前的佛像,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佛祖。但实际上,佛祖是不会回答他的任何问题的,他若是想知道有些事情的答案,还不如去问已经做了女冠的杜夫人。蒋重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蒋长扬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赶去寻了杜夫人。

“院子的主人和各家都排不上关系。”邬三紧紧跟着蒋长扬,语速飞快:“身上无伤,应是窒息而死,在不远处找到三公子的一截衣袖。衣袖上有干涸了的血,想来是凶多吉少。”

蒋长扬轻声道:“不必找了。报官吧。”

邬三一怔,报官?那明显就是要敷衍了事了。难道就这样算了?这不是蒋长扬的风格。

蒋长扬抬起头来看着他,眼睛又黑又冷:“你还不明白么?如果我再找下去,就是不知好歹了。你要相信,现在虽然没有任何痕迹,但找上几天,一定会有证据指向萧家或是杜家,刘畅也脱不掉干系。但如果我们再顺藤摸瓜,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到时候怎么办?”

“刘子舒用心险恶。”邬三略略一想,也就明白过来。这事儿明显和刘畅脱不掉干系,刘畅敢大剌剌地找上门去,说明他有恃无恐。他的后台是谁?如果没得那个人的授意,他根本不敢这样做。那个人兴许是为了替蒋长扬绝后患,但办这事儿的人是刘畅。不管证据指向谁,事实就是事实,最后骑虎难下的人反而是蒋长扬。所以不如什么都不做。

蒋长扬抬眼看着天边的晚霞,轻声道:“生死有命,无论如何,我们都只当他已经死了,蒋家再无此人。过得几年,给他立个衣冠冢,以后不要再提此事。”

邬三重重地点了点头,却又忍不住想,蒋长义真的死了吗?倘若自己是刘畅,会不会让蒋长义死?但邬三毕竟不是刘畅,猜不到刘畅的心思。

“把小八好生安埋了罢。”蒋长扬翻身上马,打马回家。马儿行到曲江池附近时,暮色渐渐浓了,他停住马,抬头眯缝着眼睛看向天际,太阳犹如一个暗红的蛋黄,沉沉地挂在天际,看似热情万分,实则冷漠而无情。不管怎样,刘畅到底是做到了,他的心情很不好。

“饿了么?”牡丹敏锐地发现蒋长扬的心情很不好,却没有问他是怎么回事,只殷勤地给他夹菜舀汤,笑吟吟地和他说正儿的脾气有多坏,贤儿有多乖,又和他商量,人家都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正儿虽然还小,却不能纵着……

蒋长扬听她絮絮叨叨,煞有其事地说了半日,心情不由慢慢好起来,笑道:“还没满月的孩子,你怎么教?怎么纵着他了?哭闹总是因为不舒服才哭闹,难道就任由他哭不管他?你矫枉过正了。这时候就瞎操心,当心变成一个老妈妈。”

牡丹便笑起来:“我不瞎操心,你如何能笑?”

蒋长扬轻轻叹了口气,拥她入怀,却不提刘畅的事情,只低声道:“小八死了。三弟虽然没找到,但大概也是凶多吉少。”

“也不一定,”牡丹静静地伏在他怀里,轻声道:“不是没找到么?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无论如何,总得继续过日子。”她自知蒋长扬和蒋长忠、蒋长义等人根本谈不上什么感情,但心理上,总归认为那是和他有血脉关系的人,出了事,或多或少都会不舒服,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蒋长扬的情绪会这样低落,一定是还有其他的原因,多半,还是为了官场上的事情。

蒋长扬揉了揉她的头发,绽放出一个笑脸:“说得是。总得继续过日子,而且要过好。这件事暂时别和云清说,过些日子又再看。”

牡丹道:“我知道。”蒋云清和蒋长义的感情好,即便是知道了蒋长义做下的那些事情后,她口里虽然不说,但心里仍然是牵挂着蒋长义的安危,念着蒋长义对她的好。和她说了也不过就是让她伤心而已,何必呢?

第二日蒋长扬照例早早起身,打了一趟拳,刚擦了身子还没穿好衣裳,留在法寿寺伺候蒋重的小厮就在外头侯见了,而且急得很,片刻都等不得。蒋长扬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急匆匆地去了,片刻后使人来同牡丹讲,他必须得马上去一趟法寿寺。

林妈妈低声抱怨:“据说是刚开了坊门就冲了出来的,也不知道又是出了什么事?这清修了也三天两头的闹腾,不让人清净。也不知修的什么禅。”

牡丹道:“怕是病了。”蒋重本来接连遭受打击,心绪就已经和常时不同,昨日听说了蒋长义的事情,只怕不会好受。年纪大了,心情不好,突然病了也是有的。

但中午时分,仍不见蒋长扬回来,倒是袁十九的妻子容氏抱着女儿贵娘,亲自送了四套自家做的小衣裳并一盒子也是出自自家手里的糕点过来。见着了牡丹,笑得眉眼弯弯地道:“两个孩子快满月了,晓得做不成满月宴,也没什么可送的,就送点自家做的东西来。”

牡丹忙命人接了,逗了袁家贵娘一回,陪同她们母女看过正儿和贤儿,就命乳娘把孩子抱下去逗弄,她二人喝茶聊天。

容氏见左右无人,低声道:“我家十九郎让我来传句话,三公子的事情莫要管了,且由得官府去查即可,别插手,仔细别上了当。”又在牡丹耳边几不可闻地说了几句话。

这甩不脱的牛屎绿苍蝇!牡丹微微眯了眼,起身行礼道谢:“我替大郎谢过袁先生。”

容氏道:“谢什么?这般客气就见外了。你可曾见过十九郎谢过你们?”

牡丹想到袁十九的别扭样,哈哈笑起来:“贵娘可千万别学了他那脾气去。”

容氏也笑:“我时刻警惕着的,女儿家要是生了那脾气,可不要嫁人了。”却也不久留,用了一瓯茶汤后便告辞离去。

牡丹便叫恕儿:“去外院看看,今日跟着主君一起出去的是邬总管还是顺猴儿?不拘在家的是谁,请他来,我有话要说。”蒋长扬安排事情总是让她放心,这两个得力的,基本上都会留一个在她身边,很少有全带出去的时候。

不多时人来了,却是邬三。

牡丹便把容氏刚才关于蒋长义的话说给邬三听:“昨日主君也没和我说具体要怎么办……”

“袁先生是个好人。”邬三感慨了一回,又微微得意地道:“您放心,公子爷昨日就已经吩咐过了的,报官就由官府管。”

牡丹放下心来,叹道:“可知法寿寺又出了什么事?派个人去看看,若不是大事,请主君回来一趟。”还得把容氏透露的另一个消息赶紧告诉蒋长扬,却是不方便让人传话,得把人寻回来才是。

邬三敏锐,肃了神色道:“马上就使人去。法寿寺那边听说是昨日去了一趟福云观,回来就把自己关起来,今早开了门,第一句话就是说要落发出家。下边人做不得主,只好来寻公子爷。”

牡丹无奈之极。老爹要落发出家,做儿子的再不情愿管,也得摆个姿态给人看,苦苦劝上许久,劝不住了,方才伤心欲绝地放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和孝义。且不谈蒋重是否真心,蒋长扬会装到什么程度,这一时半会儿的确是回不来的。

第三百四十六章 晚霞(二)

天将要黑,蒋长扬方才归家。入了内院,但见廊下灯笼点得整整齐齐,四下安安静静,就连往日经常听到的孩子哭声也没有,更不要说是有下人的身影。到得正房门前,恕儿站在帘下,安安静静地行礼问了好,替他打了帘子。

宽儿正领着小栗子布置饭菜,牡丹起身迎上,面容沉静,脸上浅浅淡淡一点温柔笑意恰到好处:“回来了?”

蒋长扬突然就觉得饿了渴了,一种平和温柔由心底升起,渐渐笼罩了全身,眼角眉梢和四肢百骸也随之柔和松懈下来,他就回了牡丹一个同样温和的笑:“回来了。孩子们呢?”

“吃饱喝足睡着了,贤儿有些溢奶。”牡丹随手接过蒋长扬脱下的外袍,自衣架上取了家常穿的米色纱袍,递在他手里,看恕儿伺候他洗手净面。待得蒋长扬这里准备完毕,饭菜也布置好了,夫妻二人都极有默契地不提杂事,只专心吃饭。

须臾饭毕,着人撤了,换上茶汤,牡丹打发走下人,方道:“如何了?”

蒋长扬知道她是问蒋重,不由揉了揉额头:“这回看着倒似是真的,也不晓得去福云观都说了些什么,下边人讲,吵是没听见吵,但出来的时候就有些走不稳,脸色不对,骑在马上走了神,竟然险些从上头摔下来……听说那个也是病了好些天。罢了,且由他去。袁十九带了什么消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