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去找万沅,但五阿哥都回来了,现在已经快吃晚饭了,三阿哥应该也在家,黛玉撑起伞直接打道回府,该拜的山头也拜的差不多了,和妃嫔们相比,那些贵族小姐们的排挤根本不值一提,从贵人们的脸上大致也把他们的态度摸出了点味道,这就够了。

想到这里,黛玉心里多了一分笃定,雪下得极大,飘飘扬扬斜落在她肩头,伞也没用,她索性把披风上的帽兜戴上,一路慢慢的走,慢慢的看雪。

天渐渐黑了,风雪中忽然又有个人气冲冲地走来,黛玉远远看去,认出居然又是胤禛,不由得有点吃惊,胤禛根本没注意到还有个白衣人在雪里走,怒气冲天大步走了过去。

回了雨花阁,倒是没有人来挑衅,也不知道是今早孝庄的特别待遇让大家知难而退,还是那些人也被冻得够呛,全在房里烤火取暖。黛玉吃了顿丰盛的晚饭,在暖热的炕上幸福入睡,算计忧虑烦恼,全被晾在窗户外面吹冷风。

第二日起来,她又是那个林黛玉了,用过早饭富察佳蕊亲自过来问她是不是在景阳宫里吃的饭,她还当付佳蕊也喜欢胤祥,看了兆佳如在对面看着这里,便知道付佳蕊是给兆佳如打前站,哪还顾得上理她,三言两语把付佳蕊打发了,自己换了衣服到长春宫去。

今日又是一批人来孝庄这里请安,黛玉给她递个眼色,过了一会儿孝庄便道乏了,正好黛玉是唯一的小字辈,为孝庄捶腿的任务也就顺利落到她头上。

十几年的老朋友了,对各自的脾气也都算了解,交谈了几句便大致达成共识,黛玉这天在完颜青的小院子里呆了半天,总算是和她好好说了一番话,万洛也来凑趣,一日尽兴。

又过了数日,其余姑娘整日里都打扮起来到各处请安,陆续便有一些被看中了,真芳消息灵通,也不见她去何处串门,消息却翔实准确,定妃果然看好富察佳蕊,特地请见康熙。虽然她素来无宠,但毕竟十二阿哥是康熙的骨肉,这儿子性情木讷,反而得到父亲怜惜,第一个先准了定妃。

付佳蕊素来心高气傲,眼高于顶,黛玉揣测她应该是也有意于胤祥,毕竟按年龄来算,十四阿哥小她快一岁,再往上,十三阿哥比她大了一岁之外,八阿哥胤禩就比她大七岁了。以此女的性格来说,和十二阿哥结亲固然尊荣,但可预见一辈子也只能安分地做个皇子福晋了,她必定不会满意,但又能如何呢?也只得堆出欢容了。

十二阿哥来过数次,他性子憨实,虽说很不聪明,但看得出对付佳蕊是十分喜爱,黛玉倒为他开心,不过毕竟只是小时候有过来往,也没上去恭贺。倒是十二阿哥并没忘记这个老朋友,走过来和她笑说几句日后请多关照付佳蕊等语。黛玉含笑应了。

消息果然很快传开了,这晚定妃奉康熙旨意送了点吃的来,大家如何不明白什么意思,都到院中恭贺付佳蕊,好个付佳蕊,雍容大度进退得宜,心意丝毫不露,只是众人散去后,付佳蕊却没和兆佳如说话,本来按例两姐妹还要在兆佳如房里说一会私话的,这晚她却径自回房,房里的灯几乎马上就被吹熄了。

谁知道她在背地里流了多少泪,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起床,纳拉永华便笑她疏懒,付佳蕊只是笑,不肯说话。兆佳如本该为她说话,却沉了脸不开口,郭玉兰是老好人,打了打圆场,大家也就揭过不提。

黛玉看在眼里,心下倒是纳罕,兆佳如一心想着嫁给胤祥,现在付佳蕊提前成了她的妯娌,她应该更热络才对,怎么摆出一张晚娘脸。回来便开玩笑似的问真芳,“对面的那位可是脾胃不适,今儿活像被谁欺负去了似的。”

真芳不动声色道,“姑娘,八爷和十三爷可都有心上人了,九爷十爷,她可看不上。”

黛玉恍然大悟,这两个姑娘心气都高,虽然付佳蕊不满十二阿哥,但毕竟还是保底么,而八阿哥往上,年纪就相差得太大了,眼见着什么都捞不到了,兆佳如的心情不可能太好。

想通了这个关节,她便也有些警惕,自己还是得快和孝庄说清楚才好。免得这件事拖得太久,不怕落得和兆佳如一个结果,怕的是看中的那位对自己心冷。拿乔拿了这么久也该够了,胤禔年纪太大,胤禛性子太冷,胤禩出身太低,转来转去,最开始的才是最适合自己,胤祥年纪和她相当,照后世的描述来看,对正妻也很专情。最重要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多几年发展自己的暗线,不用甫出嫁便被拱上后位,等一等,孝庄去后做个逍遥王爷也好,总是要选一个的,那就是胤祥了吧。

她恍惚睡去,第二日起来看兆佳如,怎么看怎么刺眼,虽然想有所动作,但黛玉虽然只谈过一个男友,却也知道一些常识,虽然胤祥未必喜欢兆佳如,但他也绝不乐见自己出手,她最好别提起此女,把主动权让给胤祥。眼不见为净,她给孝庄请安去。

孝庄最近精神头不大好,请安的妃嫔多半坐坐就走,孝庄本人倒没说什么,就是越发显得长春宫势头大好,太皇太后的话已不那么管用了。不过也没有人克扣什么就是了,毕竟这位老佛爷仍然是爱新觉罗家的一宝,没见皇帝都没拉下往长春宫的步子?也是太皇太后这几年深居简出的不主事,否则太后也难如此风光。

黛玉今天到得早,只有德妃在陪老佛爷捡佛豆,见黛玉到了,德妃便笑道,“小黛玉也来捡几颗,沾沾佛气也是好的。”

宫中妃嫔信佛者众多,黛玉不敢怠慢,恭谨应了,洗过手到两人下首挑了几颗又大又饱满的蚕豆,德妃便对老佛爷道,“毕竟小女儿精神好,眼力也是好,这几颗却比我和老佛爷挑的都强呢。”

孝庄笑了笑,转头对黛玉道,“昨儿玄烨给了些新鲜黄羊肉,我倒想起你娘来,亏得她给我绣的观音用心,她素来最爱吃这野味的,人又在扬州,给你也是一样的,荣贵,一会给她送过去。”

说话间,惠妃走进来,恰听到话尾,便笑道,“这林丫头最赶巧,又捡了佛豆,又得了黄羊肉,可不是你的福分?皇上前儿也就打了两尾,偏便宜了你。”

黛玉笑着应酬几句,敏、荣、定、宜、成诸妃此时方至,自是笑语晏晏,稍嫌冷清的宫室一下热闹起来,黛玉坐在孝庄身边奉了一捧佛豆给她看,敏妃却站在孝庄身后给她捶背,两人目光一触,黛玉微笑,偏是宜妃眼尖看着了,她却不说破,只暗自一笑罢了。

众妃到齐,又来了几个请安的准秀女,恰巧皇上也到了。

进宫也有近一月了,倒还没见过康熙,他似乎老了不少,神色倒还不错,因他来了,小辈这几个都退到墙边不敢说话,康熙笑着先问老佛爷安,又和众妃一一说笑,可谓雨露均沾,众妃自是打点浑身解数,虽说也都是中年了,仍是满屋莺啼燕语。

黛玉正无聊时,康熙已含笑唤道,“这是纳拉家的小子?都过来吧。”

来请安的是纳拉永华、董鄂姐妹、乌拉纳拉那琼与黛玉,除去黛玉,要数那琼还算见过世面,当下领头走到康熙面前,五人一起请安。康熙受了礼,笑对荣妃道,“胤祉可是天天惦记着娶媳妇了?”

马佳氏看着憨厚,反应却不慢,掩唇笑答,“皇上没发话,谁不急呢,小子们都到了年纪啦。”

宜妃也道,“正是呢,老五、老七、老九也都过二十了,也该说个媳妇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康熙不由得大笑起来,就连老佛爷都难掩笑意,轻柔地道,“宜妃学问见长呀。诗经也读过了。”

康熙笑意未收,格外打量了董鄂君如一眼,敛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明年四月吧,现在主管宗人府的是哪个?”

荣妃笑道,“是康亲王他老人家。”

“嗯,马佳氏倒是细心,还是明儿个下朝再议吧——林丫头,宫中还住得惯?”康熙兴复不减,一眼见到黛玉,便开口问着。

“回万岁爷,奴婢住得惯。”黛玉忙上前要跪,康熙摆了摆手,她便只是低头说话。康熙嗯了声没有说话,却是成妃开口笑道,“住得惯就好,日后说不准还要住好几年呢。”

女人们顿时哄笑起来,康熙也情不自禁笑了,又问,“那拉氏,你族中的这丫头看着倒不错,是哪家的孩子?”

“回皇上,奴婢是散秩大臣揆叙之女。”纳拉永华的态度倒也落落大方,惠妃出言道,“揆叙就这么一个女儿,娇着呢,自己却上进,一应都是好的。”

康熙没有搭理这个话茬,叫过剩下三人问了问家世出身,便陪着孝庄说起话来,太皇太后也没有把别人拉进对话的意思,淡笑着和康熙说了几句话,便催着他下去休息了。妃嫔们知趣得很,纷纷告辞,黛玉也只得和众人一起退了出去。

几个同来的女孩要去慈宁宫请安,纳拉永华倒来邀黛玉,她眼高于顶,一向和黛玉说不上话,今天忽然示好,闭着眼睛想也是因为刚才康熙和成妃的话,黛玉心里一阵腻味,面上自然还是挂着笑。应酬了几句后便借口回去添衣告辞了。

今天日头大,前几天下的雪渐渐的化了一些,长春宫里炭火烧得极旺,倒是雨花阁不那么热,黛玉一进门就懒得出去了,想到她进宫以来还没病过,便决定宅上一天,本来一直打算通过孝庄测试一下阿哥们的人品与对自己的好感,却一直也没机会,现在对这些爷的性格她大概也有个底了,干脆看看这一病时,有谁会来示好。

真芳在宫中多年,黛玉稍露口风她便会意,安顿黛玉在炕上躺好,这才去长春宫通报了一声,传了太医。

太医也是宫中做惯了的,虽然贵人脉象健旺,但小心无大错,还是开了一服药,真芳忙进忙出,给黛玉煎了药上来时,果然完颜姐妹联袂而至,郭玉兰等人陆续到了,大家应酬一番,陈遥云也来看她,众人忙又行礼,扰攘一番后,独完颜青和陈遥云留下和她说话。

陈遥云她是多年没见了,也算得上是宫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好几次进宫都没赶巧,她不是伴着皇上,就是安分养胎,生产的那几个月偏偏黛玉在府中守孝,今日她才有空来看看黛玉。姐妹们分别多年,如今各有各的去处,再见面时,心里不是不感慨的。三人说了许多话,待阿哥们下学了完颜青方告辞,又有人来找陈遥云,黛玉这才能休息,不免抱怨。

“这还好没什么大碍,若是真病着,怕是累都累死了。”

真芳一直坐在远处绣花,此时方到炕边陪侍,把抹额往黛玉头上比了比,笑道,“姑娘说得是,老佛爷那一天也不断人呢。多的时候,有个名分的一天都要走一遭。”

黛玉微笑,又和真芳说些闲话,过了不久,胤祥来了。

“还是到了额娘那,才知道你病了。今儿个化雪,怕是受寒了,多喝些姜汤。”胤祥在炕下坐了,真芳忙着端茶倒水,黛玉想着看看兆佳姑娘的反应,但还是忍着把念头压下去了,笑道。

“十三爷有心,黛玉记下了。”顺手从炕桌上拿起泥金罐子递了过去,笑道,“这是家里送来的蜜糕,十三爷尝尝。”

胤祥便果然拈起一块吃了一口。

“咦,十三哥原来在此,倒叫哥哥们好找。”这时自屋外转进一人,见了胤祥,他眼睛一亮,笑眯眯地开口。

正是十四阿哥胤祯。

一语成谶签诗是情诗

黛玉心中一紧,瞄了胤祥一眼,不轻不重地道,“怎敢劳动十四爷大驾。真芳,还不过来侍候着。”

真芳麻利地端了一盅茶过来放在胤祥面前,又在胤祥上首给胤祯摆了个座位笑道,“奴婢这就给十四爷倒水去。”

胤祯打量了眼真芳的背影,口中笑道,“这丫鬟倒是不错,是你带来的家生子儿——”

“是老佛爷宫里的掌事宫女,十四弟慎言。”胤祥也不轻不重地说。胤祯怔了怔,架起二郎腿自言自语,“大不了问老佛爷讨了去……”

黛玉心下不喜,皱皱眉不说话,真芳上了茶,黛玉就打发她出门去,不多时几个姑娘进门。气氛一下热闹多了,两位阿哥坐了一会,一起起身告别。黛玉就势请大家一起吃饭,也是因为她不吃独食,众人对她都亲热了许多。大家说说笑笑,进了腊月,各自回家过年。

转过年来,林如海上京述职,这番不比贾敏来,两口子歇在了自家宅子里。黛玉早就盼着父母上京,房子也早叫人预备打扫好了,两人歇下一应都是全的。好不容易林如海进宫去了,贾敏迫不及待回到娘家,当下和王夫人又是一顿抱头痛哭。时至今日,虽贾敏没有借贾母之死生事,王夫人心里也虚得不得了,因此姑嫂还算和睦。黛玉早等在外间,等她们说完话,小辈也就进去与她厮见。

因宝钗是初见,贾敏笑着夸了几句,又随手拔了一支金钗递过去,冲众人道,“许久没见,都长大了。”

她是贾母亲自教养出来的小女儿,行事气度较之王家自是出色,宝钗见黛玉坐在贾敏下首,神色虽喜悦,却不越距,又把王夫人看了一眼,心中百味杂陈。

饶是母女也有近一年没见,贾敏仍是依足规矩,晚饭后才和黛玉往潇湘馆安歇。四个大丫环到齐,先给主母行过大礼,再各自下去做事。天方亲自守在门外,贾敏先问过黛玉起居饮食,方斟酌着道,“前几日得了准信,今年四月初选。若是要撂牌子,现在就得往宫里递话儿了。”

黛玉情知自己上京后出的那几次风头,已使她不得不嫁入皇家,若果到此时才来布置后路,未免也太仓促了点。而且她隐约已经看中胤祥,这几个月也想通了一点,到底这颗心是现代的心,与其随波逐流,倒不如主动一些,更何况她的退路早两年才布置下去,也还不到用的时候。这胤祥虽说性子不是那么随和,但从后世记载来看,倒是个挺忠诚的丈夫,两个人又有默契在先,也不会没话题,后世也未必找得到这样的丈夫了,她已大致打算好,只等过父母这关。

贾敏这话,明着问撂牌子,其实是问她的打算,黛玉不敢敷衍母亲,当下把胤祥的条件仔细说了,又道,“如今既是嫡妻,倒不同起来,我看十三爷本人性子还好,只是敏主儿心气高了点。我们家人丁不旺,势单力薄的,日后怕是被嫌弃呢。”

她这么说,意思就是除了这点之外,自己无一处配不上胤祥。贾敏叹了口气,怅然道,“人算哪及天算,谁晓得光芒难掩,偏偏老佛爷又这样看重你。说得也是,十三爷并不是那争权夺利的人,玉儿你将来把持住别掺和到别的事里,一世富贵倒也不难。”

黛玉不禁笑道,“功名利禄,哪里在我眼中。此后还有谁敢为难我们,不瞒娘说,我是受够了势利小人的气!日后若得势,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兆佳氏!”

提到兆佳氏,贾敏也说不出什么话,她若是有余力,早就针对兆佳老太太作出种种部署。原本看着女儿像是对胤祥也有些情意,便不再说话。母女俩吃过夜宵,往床上歇了,贾敏握住黛玉的手,心中难受至极,流泪道,“原本还想叫你嫁在身边,我们老两口也好照管着,如今我怎么舍得!”

黛玉忙起身安慰,其实女儿大了,总要离开父母,她又想着在京里与扬州遥相呼应,过几年夺嫡如火如荼时,可以保住林贾不必牵扯进去。日后再伺机将父母接到京城孝顺,因此不比贾敏不舍,母女说了半宿话,贾敏悲戚之情少减。

林如海后来听了贾敏转述,也无二话,他们夫妻亲手教养黛玉长大,怎会不知道她的优秀。又有觐见时孝庄明里暗里的暗示,心中稍定。林如海素性洒脱,倒不如何悲戚,贾敏接黛玉回林家宅子住了十余日,一家三口说了无数的话,黛玉亦稍露才华,极言夺嫡凶险,贾敏此时方知女儿的用意,与林如海都安心下来。因黛玉翻过年是十四岁,出嫁还早了些,且前头还有好几个阿哥,想来还能留个一年两年,她便开始与黛玉商议家中生意。

黛玉那年回京后,先以说书招徕客人,开了几间酒楼,后来渐渐往印书作坊发展,她手头的话本极多,几年下来获利颇丰。酒楼反倒交给别人打理,并没有极出色的表现,不过利润也十分丰厚,贾敏与黛玉议定在京城一带增开两三个分部。林家原本就有胭脂水粉铺子,更大头是暗地里的玉石生意,林如海极得康熙宠信,当初这条暗线借了林家的力,才走通内库路子,林家不过分润不到一股,已是极富。这个生意黛玉是沾不到手将来也带不出门的,贾敏便想新开些珠宝铺做陪嫁用,这几年也有了成效,不过帐是黛玉这边在管,白杏连日与水明对账,忙个不休。

林家夫妇离京时,贾敏留下一大盒名贵首饰与无数衣料,更把红莲送来,至此她前后八个大丫环,都归到自己编制下了。黛玉便叫她来问些家中之事,红莲一一答了,又拿出几件新衣叫黛玉试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