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萧太后又传召林瑾衡进宫伴驾,正巧林延恩也要进宫,遂兄妹二人一同去慈宁宫向萧太后请安,等萧太后拉着林延恩好生嘘寒问暖了一番,又询问了他两个儿子的情况,才放他去皇帝处。

“有三哥在,外祖母就把人家给忘了。”林瑾衡假意吃醋道。

萧太后笑眯了眼,将她搂到怀里,嗔道,“你这丫头,哀家要是不传你,你就不会递进宫的牌子,你三哥可是日日都来给外祖母请安的,外祖母这心自然就偏了,你要是天天来,外祖母肯定把他们都忘了。”

林瑾衡抿着嘴笑,林延恩几乎每天都要进宫面圣,来慈宁宫方便。她的话,隔上几日萧太后就会传召,林瑾衡已经当成习惯遂自己就懒得递牌子了,再说她天天跑宫里也不好。

这一头祖孙亲热。

另一边皇帝见外头日头好,便带着林延恩边在御花园散步边考问他朝事。

皇帝道,“吴梁宇案你可有结果?”

“微臣觉得吴大人修撰《清河录》有功,渎职有过,功过相抵,流放黑林山。”林延恩躬身回道,吴梁宇是十六皇子派的实权人物,还是公孙大人连襟。因着公孙家利用学子闹事,皇帝便拿吴梁宇敲山震虎。

依吴梁宇的罪行问斩都可以,不过皇帝这几年越来越厚待老臣,其中恐怕还有丽妃的撒娇弄痴在里面。

果然皇帝微不可见一点头,林延恩便明白皇帝满意他的答复。

一路甥舅二人你问我答朝上的事情,林延恩面上波澜不惊,内心惊涛骇浪,这样的情景他并不陌生,幼时皇帝总是喜欢让他猜皇帝决定的用意,对了有赏错了有罚,待他大上几岁皇帝不会再让他猜,他自己就会去揣摩。皇帝在培养他,他知道,他一直以为是皇帝怕给看中的皇子树敌不好肆意亲近,移情他这个外甥。如今想来是不是太过了!这样的悉心教育,他不知道哪个皇子有。

二人走着走着便到了青华殿,皇帝背着手站在殿外,脸上露出追思之色。

林延恩脚步一顿,便跟着皇帝进殿,皇帝十岁上入住青华殿,直到登基才搬出来,身为元后嫡子成年后没有搬出宫是宠爱,但是却没有住进东宫而是偏居于普通宫殿中,不过是先帝怕皇帝结交外臣罢了。

皇帝登基后,这座宫殿只住进过元后的嫡次子二皇子,元后嫡长子来不及序齿便夭折。不过只住了两年,在皇帝打算封二皇子为太子之际,二皇子得时疫而亡。元后大受打击,导致七皇子早产,留下弱症,七皇子没两年便夭折。好不容易又生下皇九子,却也堪堪养到三岁半上。

接二连三的失子,让元后的身子也垮了,皇九子去后不到半年,元后甍逝。

元后四子皆亡,唯独留下一荣安公主,这样的蹊跷,不是没人怀疑的,只是这么些年来都没有证据。

青华殿内一切都维持着原貌,皇帝目光幽深的望着其中的一桌一椅,他在这里渡过了最艰难的十几年,他的发妻陪他经历了所有的风雨,没有怨怼只有支持。

可是他身为人父却护不住他们的骨肉,嫡长子夭折拜高太后高氏所赐,元后和嫡次子身子骨弱也是二人的手笔,他小心翼翼将二皇子身子调养好,却躲不开时疫。元后身子毁了,连带后面生的两个嫡子身体都异常孱弱。

正厅墙上挂着元后画像,案几上放着新鲜的贡品以及贡香,香烟袅袅。

林延恩望着元后的肖像,慢慢的与脑海中那张总是朦朦胧胧的脸竟然重合起来:妹妹,琮儿托付给你了,你的大恩大德,我来世结草衔环相报。

满是药香的怀抱,脸上是冰凉的液体,嘴上是咸苦的泪水。

林延恩心中大骇,狠狠一掐手心才让自己回过神来。

这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背对着林延恩陷入回忆中的皇帝并没有发觉林延恩的异样,只是道,“你舅母小时候最疼你,你也来给她上一炷香。”舅母,皇帝在林延恩面前说起现任皇后从来都是用皇后二字指代,但提起元后却都是舅母。

林延恩眼神微动,从宫人手中接过线香,跪在蒲团上恭敬磕头上香。这并不是第一次,每年在元后忌日前后,皇帝都会恰巧带他经过青华殿,顺便让他给元后上香。

皇帝看着林延恩态度恭敬的磕头,又将目光投注在元后含笑的面庞上:安贞,琮儿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江山社稷交到他手中,朕很放心!他现在很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有两个健康聪明儿子,元儿长得和琮儿小时候一模一样,你再等上几年,时机到了,朕便带他们来见你。

当年元后接二连三失去皇子早就坏了身子,拼着性命生下的皇九子一生出来,连哭都没力气。

皇后撑着病体跪在他面前,求他将皇儿送出皇宫,宁愿他做个平凡之人,惟求他平安长大。

皇帝和萧太后知道早年先帝后宫血腥,对后宫分外上心,尤其是栖凤宫,元后嫡子之亡,他们始终找不到人为的痕迹。

元后也找不到谋害的证据,但是她实在不敢把儿子留在皇宫,她知道前朝也有怕皇子被害,送到民间抚养的例子。

面对皇后的苦求,看着襁褓中危在旦夕的孩子。

最终萧太后做主将当时的九皇子送到重华处,重华刚产下一子,却因为是逆生子难产,太医已经回天无力。于是九皇子被送到重华膝下由她代为抚养。重华借孩子体弱不让外人探望,彼时林晋海又出征在外,谁也不知道林延恩已经被调换。

而从民间抱回宫的男婴养到三岁半上病故,半年后元后也因病去世。

期间到了宫外不到两年林延恩身子居然好转起来,半点没有当年孱弱的模样,皇帝不信邪,便想将其接回皇宫,养在宫外,日后回宫难免有波折。

不过元后苦苦哭求,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已经无力保护儿子,她活着都失去了三个儿子,死了这个儿子恐怕更没活路。她的儿子是嫡子必定成为其他皇子的箭靶。

元后嫡子要么继位要么死,她是先帝替皇帝选的妻子,娘家只剩一个名头,这些年有皇帝扶持也没有出人才,如何给自己的儿子助力。

皇帝是对她好,但是男人的心易变,皇帝的心更容易变。

所以元后想将儿子继续留在重华身边,留在宫外的儿子,总是特殊的。

重华养育的皇子,萧太后和皇帝必然会另眼相看。

元后将儿子和重华、卫国公林家绑在一块,还有为女儿考虑的因素。

事实证明元后很成功,萧太后和重华时时不忘在皇帝面前巩固元后和林延恩的地位。

至今皇帝对元后念念不忘,林延恩是他最得意的儿子。元后的荣安公主养在萧太后膝下,是最风光的公主。

最终皇帝放弃马上将儿子接回宫的想法,转而替林延恩造势,给林家无上的荣耀,以林家为中心,替林延恩织一张无人能抵抗的权力网,等林延恩回归原位之后,确保朝中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这一拖就拖了二十年,皇帝从来没动摇过传位林延恩的心,但是他已经不想那么快有太子了,还是一个如此势大的太子。他还年富力强!

皇帝在青华殿坐了一个多时辰,林延恩压抑心中的古怪之感陪着待了一个多时辰。

离开之际,林延恩回头深深望一眼青华殿。

二人各怀心事,沉默的走着。

迎面一宫人匆匆而来,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道,“丽妃娘娘早产了!”

皇帝神色一郁,这是他后宫这五年来头一个好消息,皇帝不缺儿子,但是对这个昭示着他龙马精神的儿子非常重视。

林延恩知机的马上借口告退。

皇帝一点头便让他退下,然后马上往丽妃宫里赶去。

离开的林延恩吩咐人道, “去接郡主!”宫中繁乱,他想把林瑾衡接回府。

萧太后也心情不好,这些人就没一天安生的,也不留林瑾衡,摸着她的脸道,“过几日外祖母再传你进宫。”

林瑾衡点头,知道萧太后的意思她不传就别进宫了。

林瑾衡心情郁郁的随着林延恩离宫,本来她和萧太后好好的在聊天,突然有宫人来禀报丽妃吃了一碗燕窝粥之后开始腹痛早产。

林瑾衡探出窗口问林延恩,“真的是那碗粥的问题吗?”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林延恩一笑,“过上几日就有结果了?”

“公布出来的未必是真的!”林瑾衡幽幽道,要是涉及阴私,必定又是意外。

“要是三哥知道,肯定告诉你真相!”林延恩道,敏妃想栽赃贤妃,他做的便是帮敏妃把局布的更完美。

皇帝这把年纪,心目中不可能没有继承人,诸皇子中,他认为十二皇子最有可能。如果真是十二皇子,那么皇帝对贤妃就会特别宽容,当贤妃染指皇嗣,贤妃依旧能够安然无恙。如果不是十二皇子,贤妃恐难逃一劫,若连十二皇子都不是,林延恩眼神微动,手心沁出汗水来,他的猜测,不可能直接去问,只能这样一点一点的验证。

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他的仇人,他们府上遇到的事,林延恩最怀疑的便是贤妃以及皇后,这两个女人城府太深的。

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他的仇人,他们府上遇到的事,林延恩最怀疑的便是贤妃以及皇后,这两个女人城府太深的。

##

关于有亲认为皇帝的态度以及林延恩身份的矛盾

我的解释是皇帝一直都是将林延恩当做继承人的,但是其他皇子也是他的儿子,他利用三个皇子维持朝廷势力平衡,把他们推出来,心中也有愧疚,所以他想自己死后儿子们依旧享受荣华富贵。试想,林延恩归位之后,皇帝对他说,我为了给你营造一个好局面,让他们互相争斗,给他们希望又让他们失望,你日后可要好好待他们,在没大仇恨的情况下,林延恩会不会善待几人?

所以大皇子犯到林家,闹到他面前皇帝哪一次没斥责大皇子然后给林家体面,不过因为外界因素没有严惩,因为还需要他维持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其实大皇子夺嫡是非常有利的,无嫡立长的大环境下,他是庶长子,还有军功,天然会吸引一群人靠拢,要是再是个聪明的,就会尾大不掉,所以需要他这么糊涂,有皇帝的刻意纵容在里面,我几次提到过皇帝的心理描写:要是这个长子是个聪明的就该他寝食难安了。后来看大皇子在死路上越走越远,皇帝才安抚他哄他,让他别犯浑和林家作对,省得以后被秋后算账。

贤妃两次害林家子女,一次西山事件,一次林延意受伤,情况太严重,都是死仇了,皇帝不敢让林家知道,他怕自己死后十二皇子没活路,所以替贤妃遮掩,怎么说呢,外甥外甥女肯定没儿子重要。

一直以来几位皇子争皇位都是倾向于拉拢林家,对林家客客气气,这是皇帝乐见的。

这三个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皇帝很生气,他还是希望争得有底线一点,但是过分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谁也没能力杀了对方,只要不得罪林延恩就成。

但是大皇子犯浑,拉拢不成就想用三老爷贪污军粮要挟林家,结了深仇大恨解不开了,所以大皇子憋着一口气硬着头皮要和林家一路作对。

而十二皇子,十六皇子一直以来对林家都是客客气气,贤妃动手也是迂回曲折不敢直接下手的。

有意外才有故事!

关于十二皇子是皇帝心目中的太子人选,那应该是亲记错了,这是文中林延恩的想法。皇帝的确很疼爱十二皇子,这么多儿子除了林延恩肯定会有其它儿子得他青眼的,所以他对贤妃的处理非常慎重,不是因为宠妾而是因为爱子,皇帝没有轻易动贤妃一则不想让林家怀疑是贤妃所为日后报复,二则不想十二皇子憎恨林家惹祸上身。在皇帝想法中,最疼爱的林延恩继承皇位,第二疼爱的十二皇子做个实权贤王,这是他美好的愿望。

这文里皇帝五十多了快六十的人,老了,我看历史发现很多皇帝年轻时挺英明的,老了总会干几件蠢事,这里皇帝就慢慢开始变了。林延恩给了他危机感!

180

丽妃九死一生熬了一整夜,直到东方露白才生下一名小皇子,哭声和小奶猫一样孱弱,丽妃撑着一口气看一眼被产婆抱过来的儿子,才放心的彻底晕过去,又引得产房内众人惊慌不已,连连唤太医。

萧太后只派了心腹嬷嬷前来探望打赏。

而只在昨日来看了一眼,并没有等候生产的皇帝直到下朝才过来,先去看了新鲜出炉的小儿子,才移步去看望丽妃。

丽妃已经醒来,并且梳妆打扮好,她本就是颜色艳丽,生产之后,更添几分丰腴,见到皇帝,未语泪先流,“陛下您可得替臣妾和皇儿做主,有人要害我们母子,昨儿,臣妾真怕再也见不到陛下了。”说着嘤嘤哭起来。

皇帝安抚她道,“爱妃,放心,若有人蓄意谋害你们母子,朕定然严惩不贷。”

丽妃破涕为笑,眼珠一动,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道,“臣妾昨日去贤妃姐姐那闲聊,回来便,便…”扑在皇帝怀里抽泣起来,还发着抖很害怕的模样。

她昨天刚去贤妃那奚落贤妃了一场,贤妃靠着元后得宠,十三那日正是元后的忌日,本来已经失宠的贤妃也不知使了什么狐媚手段,居然让皇帝把那一串东海珍珠赏了下去,那明明是她瞧上的,这让这段日子以来无往不利的丽妃娘娘气得肝疼,忍不住就上门挑衅了一番。

她不知道自己早产和贤妃有没有关系,但是她绝不会放过这个上眼药的机会。

皇帝淡淡的看一眼丽妃,进宫十几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却一点长进都没有,年纪活到哪去了。这段日子,越来越过分了。

丽妃根本没注意到皇帝的眼神,还在那里可怜兮兮的哭,见皇帝没吭声,不死心,“皇上,臣妾害怕!臣妾…”

丽妃后半截话卡在喉咙里,惊诧莫名的看着突然站起来的皇帝,讷讷道,“皇上!?”

“朕还有奏折要批阅,你好生养着,要什么只管吩咐下去。”这个女人刚替他生了儿子,皇帝还是给她留了几分颜面。说完,皇帝头也不回的走了。

宫人低着头不敢看丽妃狰狞的秀丽脸庞,战战兢兢站在一旁,却没躲开飞来横祸。

自觉失了颜面,伤了心的丽妃,愤恨的将手能摸到的东西发泄一般朝宫人身上扔,包括十几斤重的玉枕,宫人簌簌发抖的跪在地上,一声不敢吭。

贤妃,贤妃!果然,皇后说的没错,皇帝待贤妃不同。她公孙兰与她宋柔势不两立。

皇帝回到上书房时,李忠义已经在那等候了,皇帝问,“查到什么眉目没?”

谋害皇嗣,从来都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丽妃那碗燕窝没有问题,有问题是丽妃的衣物,那上面有一种梁琼花汁,久闻会令女子流产,很多太医都不知道居然还有这种功效。细查之后发现丽妃不少衣物上都有这种花汁,顺着这点查到浣洗房负责丽妃衣物的宫女,而对方却毫不知情,拷问浣洗房宫女才知资历老的宫女经常指使新来的宫女干活。搜查新宫女时在其中一名为心悦的宫女屋里搜到一瓶掺杂着梁琼花汁的皂液,那宫女欲自杀被拦住。

皇帝淡声问,“谁的人?”

李忠义正色道,“一开始她说自己是敏妃娘娘的人,用了大刑之后说是贤妃娘娘的人。微臣顺着她的口供,发现她和其他人用一种特殊的字符联络,他们互相之间并不知对方是谁。”在李忠义看来,这位贤妃娘娘作为妇道人家,倒真是手腕铮铮。把间谍卧底这一套都用上了。再想起经他手调查贤妃这些年所为,可惜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皇帝敲了敲案几,突然笑起来,眼中却都是杀意,“可真是好手段!”之前他是不想查,看着她们你争我斗,全当看个乐子,只是没料到一个没注意,居然发展成了这个局面,冷冷道,“看来朕的皇宫要好好清一清了。”

李忠义神色微凛,这次又有多少人要遭殃。

宜和宫内,贤妃坐在窗前修剪着兰花,形容有些倦态,这几日宫中颇不太平,十二皇子又被派到直隶办差,贤妃心中有一股挥之不去的不祥之感。

“皇上口谕!”

贤妃眼皮一跳,忙整理了仪容,微笑着出来迎接天使。待见到一群围着口罩的宫人,当前还有一名太医。贤妃脸色一白,笑容便凝结在脸上。

连传旨太监的口谕都没有听清楚,她只知道,她的宜和宫里一名宫女感染了痘症,所以皇帝要封宫。整个宜和宫的人都要去宫外隔离治疗。

贤妃勉强保持着镇定的神色,笑着对为首的太监道,“于公公,本宫想问一声,这痘症严重吗?”

于公公笑的如同弥勒佛,一张脸皱成菊花,对贤妃恭敬一抬手,道,“请娘娘移步,陛下有单独口谕给您。”

贤妃心跳加速,面上还保持着微笑,随着于公公到了内室。

看着贤妃,于公公暗暗叹气,贤妃娘娘会做人,对他们这些阉人都是以礼相待,他们这些人没了命根子,就喜欢银子和面子,贤妃娘娘都给足了,可不像如今的丽妃,看他们一眼似乎都觉得脏。

到了内室,贤妃跪下听旨,手心满是冷汗。

“陛下口谕,十二皇子是朕心爱的儿子,你安心的去吧!”尖细却柔和的嗓音响起。

贤妃脑子一片空白,愣愣的跪在原地,仿佛没听见一般。

于公公悲悯的看着贤妃,昔日煊赫一时的贤妃如何能料到会接到这样的旨意,便是他至今也不明白皇帝为何下这样的旨意,只是这不是他该问能问的。

过了好一会儿,贤妃猛地起身,“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丽妃的事不是我干的!”思来想去,贤妃唯一能想到就是皇帝认为丽妃早产是她所为。

可是自从和皇帝坦白往事之后,她就低调行事,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她想清静,但是敏妃和皇后只会认为她在故弄玄虚,尤其是丽妃如今更是趾高气昂,三番两次前来寻衅挑事,贤妃一直忍让,她知道自己不能再让皇帝失望了。

贤妃刚跑到门口,就被宫人拦住,强行赶到屋内,那种蛮横的态度,让贤妃的心一个劲往下沉。

于公公柔声劝道,“娘娘,您莫要出声惊动其他人,免得十二殿下难做!”

贤妃挣扎的动作一顿,痘症,这是皇帝给她留的体面,如果她闹得人尽皆知贤妃被皇帝赐死,丢脸的是十二皇子。

皇帝处处为十二皇子着想,还说琏儿是他心爱的儿子,既然那么心爱,那为什么要她死,皇帝就不怕琏儿为她报仇吗?

难道十六才是皇帝心目中的继承人,为了安抚丽妃才要她死,但是丽妃那样的人,如何会饶得了琏儿,这就是皇帝的心爱吗?

强行镇定下来贤妃突然跪在于公公面前,“于公公,烦您给皇上传话,臣妾想见圣颜,请陛下看在臣妾伺候十七年的份上,看在琏儿的份上,让臣妾死个明白,若为丽妃早产,臣妾无辜,死不瞑目!”

于公公慌忙躲开,低低一叹,“奴才不敢保证一定将话传到!”

贤妃感激一笑,她知道于公公见不到皇上,却感激他愿意帮忙。

贤妃以及宜和宫众人被送出宫治疗痘症,于公公才回去复命,不过他刚从有‘痘症’的宜和宫而来,自然不能面见圣颜的,不过是将话递给皇帝的总管太监,就看大总管愿不愿意卖贤妃这个面子了。

大总管进来就见皇帝刚看完十二皇子的家书,记着贤妃母子的好,也知道皇帝对十二皇子的偏爱,遂壮着胆子道,“小于子回话,贤妃娘娘已经出宫了。”

正在给小儿子回信的皇帝拿着笔的手顿也不顿,淡淡道,“有话便说。”

大总管谄媚一笑,“陛下英明,”他不识字,不知道皇帝给十二皇子在信里回了什么,但是见那一张纸上都布满文字,诸皇子,有几个能得皇帝亲自写信。林世子这外甥倒是一个,外出办差或是出征,皇帝总会去信询问。

于是胆子更大了几分,“贤妃娘娘想见您,她说自己无辜!”

皇帝没说话,把最后一笔字写完,将笔放回笔架上,冷笑,“无辜,她从来都是无辜的!”在宫中埋了这么多暗棋,哪天绷不住就又下毒手了,还能装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模样来。贤妃她不是最爱玩栽赃嫁祸这一套吗?哪怕这次真是无辜又如何,这是她自找的,他根本不信贤妃了,是她自己磨光了他所有的信任和耐心。

皇帝对贤妃已经生刺,丽妃出事,他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贤妃。何况皇帝早就对贤妃生了杀心,林延意的腿至今未好,累他都不好意思面对重华和萧太后,还得厚着脸费心替她遮掩,不能让十二皇子折进去。贤妃她死的不冤!

五月初贤妃出宫避痘,五月末皇帝封贤妃为皇贵妃,六月初,传出皇贵妃因为痘症香消玉殒的消息,皇帝甚为哀痛,亲题悼词,又封赏宋家。

这不是皇帝后宫中第一个死在妃位上的人,但是是唯一个得封皇贵妃之位的人,皇贵妃去世后,皇帝将十二皇子带在身边同进同出,悉心安慰。

以为十二皇子会就此失宠而生了怠慢心思的人都绷紧了皮,不管贤妃为何而死,皇帝对他的十二儿子疼爱依旧!就是新生的小皇子也比不上。这份宠爱,绝对皇子中头一份。

而摆了贤妃一刀的敏妃并没有因为贤妃之死而兴高采烈,斗了这么多来了,都斗成习惯了,猛然失去了对手,敏妃登时有些不习惯。

并且她还有一层不能说出来的害怕,丽妃早产是她下的手。心悦的确是贤妃的人,只是她无意中摸清了贤妃这条线,便假冒贤妃的命令,让心悦出手。十几年来,她对上贤妃输多胜少,这回总算能扳回一次。加上她实在是被嚣张的丽妃气得肝疼,否则也不敢横了心对皇子下手,她伺候皇帝三十多年,怎么不知道皇家血脉是皇帝的逆鳞。

敏妃思来想去觉得应该没有留下马脚,但依旧夙夜担心,连贤妃都死了,要是让皇帝知道是她所为,敏妃把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敢再想,到底年纪大了,撑不住,便病了,病得还挺重。

宫中三大势力,贤妃死,敏妃病,刚诞下皇子的丽妃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在宫中几乎能横着走。

后宫之事,真正的实权派关心甚少,本朝皇帝不喜后宫干政,后宫对前朝影响实在有限。

林延恩却颇为关注,他关注的是贤妃真的死了,似乎能证明他的某种猜测,但是皇帝对十二皇子异乎寻常的宠爱,又让林延恩不敢肯定,他不可能去问皇帝,于是把目光移到了重华身上。

林延恩却颇为关注,他关注的是贤妃真的死了,似乎能证明他的某种猜测,但是皇帝对十二皇子异乎寻常的宠爱,又让林延恩不敢肯定,他不可能去问皇帝,于是把目光移到了重华身上。

##

感谢冰岛岛主、宝蓓、A、芯芯扔的地雷

181

虽说那日的事情过去月余,但是重华依旧心中难安,那日屋中林延意正在受苦,重华一颗心都在油里煎,看到肖似皇帝的林延恩,不由迁怒了几分,想也未想就避开了。待反应过来已经晚了,那孩子分明上心了。

林延恩本就有一颗七巧玲珑心,如何会不察觉她的异样,重华却没想到林延恩开始怀疑身世,只以为他在自责没有照顾好林延意。她后头单独寻了林延恩,将话讲明白,看着他是释怀了,重华到底还是看出几分林延恩的心事重重。

林延恩若是心情不好就会给自己找一堆事来做,这阵子林延恩就一头扎在衙门里,便是回府也在书房,不到子时这灯就不灭,寅时便要上朝,就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劝他,口中应了,行动照旧,还有理由,他忙。他是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