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二二五

"谁?"负责包围山庄的梁振厉声喝问手下。

"冠勇侯。"军士的语气十分之不敢置信,至今还没接受这戏剧性的变化,戚威不是大皇子的女婿吗?

梁振眉头紧皱并没有过于震惊,城内的消息已经传过来,他早就知道戚威反水的事,还知道京城的守卫开始反扑。不断传来的坏消息更让梁振心惊胆战,之前所占的上风仿佛过眼云烟,眼下的局势是各处频频传来噩耗。

连戚威都背叛了大皇子。梁振下意识望了望山庄,这里面住的是睿亲王的养父养母,最终如是大皇子赢了,他就立下大功,大皇子输了,九族危矣。

此时此刻,梁振不免后悔,被从龙之功晃花了眼,鬼迷心窍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这下好了,进退维谷。

瞥见梁振脸上浮现动摇之色,杨云山暗道一声不好,这些重型武器是他提供的,但是人手绝大多数都是梁振的,并不听他命令,否则他早带人杀进去,如何会给旁人增援的机会。又恼怒梁振畏手畏脚,若非他种种顾忌,想活捉林家人,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杨云山忙道,"梁将军,趁援兵未到,我们再不进宫就来不及了?"

梁振自然明白,再不攻打山庄,等戚威的援兵杀过来,林家这煮熟的鸭子可就飞了。梁振可不是杨云山,一门心思忠于皇帝,哪怕明知林延恩是未来新皇也不退缩。

惜命的梁振陷入人神交战之中,里面的人是他一步登天的踏脚石也可能是催命符,大皇子那里进展到何种地步他一无所知,梁振眼前一片黑,根本不敢做决定。

这一犹豫,便又有一个军士匆匆赶过来,慌张道,“霍烈将军正带兵前来!”

在场众人皆露出惊讶之色,据梁振所知,霍烈并不是大皇子的人,梁振面色发白,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杨云山也是心中发沉,这人是中立派,不属于任何一股势力,为防着林家旧部援救林家,皇帝早早就把这些人或外放或架空。在大皇子兴兵之时皇帝就下令让京城兵马原地待命应付突发状况,不得擅离职守。那么这次,霍烈为何而来,又是奉谁命令而来

戚威目光一动,霍烈的大名,他如雷贯耳,许是转机。

没等几人琢磨明白,最新的消息传来,霍烈是为救林家而来。

杨云山眼睛骤然失去光彩,敌我双方悬殊巨大,就是这时候发动攻击,又能耐庄内之人如何。瞧一眼面露悔意的梁振,杨云山满脸黯然,大势已去,回天乏力。

与他大相径庭的是戚威,顿时放松下来,不失时机的对梁振说道,"皇上已经派兵平乱,哲亲王伏法是早晚的事情,梁将军三思而后行。"

不等霍烈的人马到庄外,山上就传来消息,梁振投降了。

霍烈忍不住咧嘴一笑,对身旁的人道,"还好这厮识相没有负隅顽抗。"说得轻松,心里偷偷擦一把汗,他还真怕梁振冥顽不灵,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攻打山庄,刀剑无眼,若是拼着鱼死网破的心思,林家危矣,要是伤了林家人,事后就是剐了这家伙也是于事无补。

站在霍烈身旁的是一普通亲卫,细看能发现,这亲卫是一少年,虽然穿着和旁人一般无二的军装,但是那气度根本不容人忽视,五官黝黑,一双眸子却亮如星灿,显出几分违和之感的来,让人不免惋惜这样一双眼睛按在这脸上实在是暴殄天物。

少年弯了弯嘴角,“若非将军,梁振也不会这么轻易投降。”

闻言,霍烈不喜反忧,皇帝的意思是让他们整装待命,可外面都打翻天了,他也没等到啥子命令。这次出兵,根本就是他自个儿的意思。军人的天职是服从,而他擅离职守,在皇帝面前可怎么交代啊,霍烈开始发愁。

目光扫到身旁的少年,他原本在营地中正不安,耐着性子伸着脖子等天使下令,天使没等来却等来了意料之外的客人——姚以安。

迎着霍烈不安的目光,姚以安淡淡一笑,“事急从权,将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相信陛下能体谅您的苦衷,朝中大臣也能明白,重华长公主和卫国公更会记得您的仗义之举。”细细考虑了京中还能调的动兵的将领,姚以安最终选中的是霍烈,幸好结果令人满意。

听着这若有所指的话,霍烈拍了拍头,紧皱的眉头一松,正如姚以安早前说的,不管怎么样,他是立功了,救得还是皇亲国戚。哪怕皇帝要治罪,几十年来,他死人堆里几进几出,立下的汗马功劳也不少,皇帝总不至于为了这要他命灭他九族,就是被流放了,有这份因果在也不愁翻身的机会。

倒是姚以安都求到他面前了,他若是见死不救,回想这险峻的局势,要是林家人有个三长两短,等林延恩掌权,他就等着被清算吧。他虽然不想掺和夺嫡,可既然避不开这漩涡,只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这笔买卖,值!

霍烈重重的一锤姚以安的肩膀,使了十足的力气,冷哼一声,要不是这小子,他哪里需要冒违背皇命的危险。以他的功劳和履历,管他谁上位,总不缺立足之地,他最烦这勾心斗角,弯弯绕绕。

但见姚以安身举重若轻就卸了他大半力气,霍烈扬了扬眉毛,眼神温和了几分,原以为这精致过分的少年定是弱不禁风的,不想还有两把刷子,作为武将,他偏爱有本事的后辈,当下笑道,“小子不错!”

霍烈望了望山头,眯眼道,“咱们去庄内看看卫国公和公主可有受惊?”既然来了,总得去卫国公和重华长公主面前露个脸,否则不是亏大了。

姚以安笑着摇头道,“晚辈不方便露面,就此告辞!”

霍烈一怔,想起姚以安还在守孝之中,原该在祖宅待着而不是出现在京城,百善孝为先,这时候出面的确不妥。否则,这一路,姚以安也不至于为了避人耳目做这番乔装打扮。

“你这也太小心了,就咱们这些人难不成还会泄露出去不成。”霍烈觉得姚以安过于谨慎了,什么能传出去什么不能传,他们岂会不知道,放过这露脸的机会,霍烈都替姚以安可惜。

姚以安只淡笑着坚持道,“晚辈还有不情之请,请将军今天当没见过晚辈。”

霍烈抬眼看着姚以安,不知道他葫芦里埋着什么药,听着听着眼睛都瞪圆了,最后慢慢儿的点了点头,笑着道,“那我也不强人所难,你可不要后悔。”

说罢,霍烈就带着一队亲卫上山,姚以安也在其列,走到庄门口却没有再跟下去,而是选择留在了庄外。

霍烈瞧一眼姚以安,笑了笑便抬脚离开,笑容略微有些古怪。

姚以安望着眼前的山庄,没有断壁残垣也没有血流成河,一颗高悬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林延恩在边关陷入苦战,宫中皇帝处于昏迷,这些消息,平民百姓不知,于大历上层的实权派而言人尽皆知。

长安侯府虽然因为守孝避居故里,但是作为一个显赫了百余年的世家,岂能没有暗中的力量,否则早被政敌生吞活剥。

长安侯故去之前,便将这份力量交到姚以安手中,遂姚以安比旁人知道的更多。结合种种不同寻常的细枝,姚以安原就是玲珑心思,心中便有了几分猜测。

终是放心不下,快马加鞭赶回了京城,他庆幸自己回来了。

而山庄内面见林晋海和重华的霍烈,并没有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掩去姚以安说服这一茬,即使编的说辞绝不会让人起疑,但是霍烈还是义无返顾的将姚以安卖了。

一来霍烈对于占人功劳这点,越想越不自在,虽然这是当事人要求的。

二来却是想卖姚以安一个好,这少年显而易见的九皇子党,一路打量着这少年,年少有为,前程可期,他突然想起家中待字闺中的小女儿来。当时就想问一问,“你有人家没?”结个善缘,混个脸熟,才有发展机会不是。越想霍烈越得意,这注定是个悲伤的故事。

于是约莫半个时辰,姚以安等来的是请他入内的侍从。那一瞬间,姚以安神情竟然是茫然无措。

于是约莫半个时辰,姚以安等来的是请他入内的侍从。那一瞬间,姚以安神情竟然是茫然无措。

第226章 二二六

得知外面的乱局已经结束,庄内一片欢天喜地的气象,众人都沉浸在劫后重生的喜悦之中,享受这姗姗来迟的欢喜。

林瑾衡从密道内走出来之后就脱力一般靠坐在椅子上,看着周围面带喜色的人,脸上浮现由衷的笑容,真好,大家都好好的,所有人都好好的。

林瑾衡等不及就要去看林晋海和重华,哪怕被告知父母皆安好,眼见才为实,不瞧上一眼,她不放心,却被林延思一把拦住。

“六哥?”林瑾衡错愕的看着站在面前的林延思。

林延思笑着道,“怕是有客人在,妹妹待会儿过去。”

林瑾衡顿时脸一红,着急过头,居然忘了这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眼下林晋海和重华必肯定有不少事要处理。

林延思安顿好家人,便往前厅而去。

随着林延思离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化险为夷的喜悦慢慢散去,林瑾衡眼中浮现忧虑之色,香山附近有好几个营地,为什么他们这里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这些地方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来的反而是戚威和霍烈,竟然是远水救了近火。

这其中的深意,林瑾衡根本不敢细想,一想便是一阵冷汗。若是大皇子有能耐将这些人都收为己用,那他的实力得大到什么地步,现在的平安是长久的还是暂时的。若不是大皇子,林瑾衡眉峰皱起来,到底这危机什么时候能完全过去。

前厅之中,重华对姚以安温声道,“你有心了。”

“这是我应做的。”姚以安似有些不好意思。

重华笑了笑,不再多言。

站在一旁的霍烈觉得气氛有些古怪,摸了摸头却说不清楚哪里蹊跷,正是一头雾水的时候。

门外有人匆忙进来禀报,“天使来了。”

林晋海、重华以及刚到的林延思都是目光一动。就是戚威等人也都看过去。

不一会儿,天使便被迎进来,重华见到来人,眼中惊诧之色一闪而逝,来人是萧太后身边的大总管蒋公公,道,“皇上传公主进宫。”

想起皇帝所作所为,重华嘴角微沉,这是打算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吗?皇帝莫不是不到黄河心不死,非得逼死了她才愿意放手。

蒋公公见到林家人神色,知道这是误会了,心下一叹,这也无可指摘,忙从怀里掏出一份书函,恭敬的呈过去,“这是太后写给您的。”

说着话蒋公公又掏出一样东西来。这东西一出,整个大厅内的人都变了神色。

蒋公公偏头对微惊的林晋海道,“这是陛下给国公爷的,让您马上带兵平定京城乱局。”他拿的正是能号令三军的虎符,早些年一直在林晋海手中,不久之前才还给皇帝,想不到兜兜转转又回到他手中。

一旁的重华快速浏览完书函,她与萧太后自有一套特殊的联系方式,确认这是萧太后亲笔书信无疑,心下大定,遂重华对林晋海一点头。

林晋海便躬身接过虎符,即便皇帝给了虎符,他也防着这又是皇帝陷阱,虎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皇帝面前,虎符作用几近于无。不怨他杯弓蛇影,实在是帝王心思,深不可测。不过看重华的意思,这并不是陷阱。林晋海摩挲着虎符的纹理,心中暗暗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皇帝竟然愿意将虎符交给他,蓦地林晋海脊背一僵,皇帝那么忌讳林家,怎么会再给他立功表现的意思,这恐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

重华正色道,“我先进宫,外面的事情便交给你了。”又对戚威和霍烈一点头,“有劳两位将军!”

戚威和霍烈忙说不敢。

重华最后才对姚以安道,“你暂且留在庄内,等局势稳了再离开也不迟。”

姚以安自然没有不允的,行兵布阵本就不是他的长处,且他也不好在人前现身。

送走众人,厅内只余被留下照顾家人的林延思以及姚以安,局势再不如之前那般混乱,林延思便有了几分挪揄的兴致,笑眯眯看着姚以安,背着手绕着姚以安转,上下打量,千里赴京师,孤身入彪骑营,凭着一张嘴请动霍烈,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林延思收起眼中的满意之色,啧啧出声道,“既然来了,为什么不现身,想当无名英雄”

姚以安略有些不自在。

林延思更感好奇,挑眉,“怎么还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苦衷!”

姚以安垂眸,“人多嘴杂,我不便现身。”

“呵”林延思嗤笑一声,岂会信这借口,知道姚以安口风紧得很,他不想说也撬不开口,恩,也许用锦衣卫的手段能逼问出来,但是能用吗?肯定不能用!

林延思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你也赶了一路,我让人给你准备个院子梳洗一番。”

姚以安确实疲惫,之前悬着心还不觉得,放松下来这疲乏就一股脑袭来,遂道,“多谢。”

“客气了!”林延思亲热的一拍姚以安的肩头,亲自带着他去厢房,又吩咐仆役仔细伺候,嘘寒问暖,让姚以安很是受宠若惊,同时脊背发凉。

出了院子,林延思马上就去后院。

“怎么样?”迎面而来的就是追问的林瑾衡。

林延思长话短说,林瑾衡等人听罢,一颗心总算收回肚子里。

九姑娘想问又不敢问的看着林延思。

“二叔二婶、大哥他们都没事,九妹宽心。”林延思道。

闻言,众人都是喜上眉梢,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九姑娘猛地坐回椅子上,表情是如释重负。

林延思朝林瑾衡招招手,“妹妹随我出来一下。”

林瑾衡好奇的抬脚跟上,问道,“六哥有什么事?”

走出了一段距离,林延思才笑吟吟看着林瑾衡的神色道,“姚以安来了!”

林瑾衡眨了眨眼,无意识的抬高了声音,“他怎么来了?”他不是在家里守孝吗?

林延思一摊手,说道,“我也不知道!”他问不出来,那就让林瑾衡去试试。“

“这次可多亏了姚以安,否则咱们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林延思道,“偏这家伙,人来了,却不愿意露面,要不是霍将军,我们都不知道他来过。”

林瑾衡更感疑惑,又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戚威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多亏霍将军及时赶到,震慑梁振让他不敢轻举妄动,霍将军原本得了皇命,不得擅离职守,结果姚以安愣把人说服了。”林延思一叹,“要不是他,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可真难预料!”

林瑾衡心一跳,皱着眉头问林延思,“皇上真的要致我们于死地吗?”

妹妹,你的重点呢!林延思很无奈,道,“咱们家福大命大死不了。”

林瑾衡大怒,“欺人太甚!我们家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不成,要这样对付我们。”不过短短几个时辰,林瑾衡简直度秒如年,结果发现皇帝插了一手,完全出离愤怒了。

林延思少不得安慰了一番,这才把话题转回原轨道上。

林瑾衡抿了抿嘴唇,“对哦,他为什么不愿意露面?”

“难不成是近乡情怯!”林延思煞有介事的猜测道。

林瑾衡横了他一眼,心下好奇,他们这是遇上古代版活雷锋了,做好事不留名,真诡异的感觉!

见林瑾衡神情,林延思满意了,背着手说,“他就在粲然院,我们还没好好感谢过他,妹妹要不要一同过去。”

林瑾衡脚步一顿,片刻后才点了点头。

林延思突然有点不想带她过去了,怎么办

兄妹二人到粲然院时,姚以安已经洗漱完毕,庄上的下人也很机灵的备好酒席,他正打算用膳。

林瑾衡不着痕迹的瞧一眼桌上菜肴,虽然恰逢大乱,但是显然厨娘没有被吓破胆,这一桌席面很拿得出手。

“正好,我也饿了,一起用膳。”林延思招呼林瑾衡。

林瑾衡默默坐在林延思右手边,她从来没想过,两人会在这种情况下遇上,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姚以安也默默在另一边坐下。

林延恩挑眉看姚以安,难道以为会让妹妹和他单独相处吗?

呵呵!

这一顿饭吃的林瑾衡很是食不下咽,主要是林延思整个人情绪都不在正常范围之内。

食不言寝不语,三人安静的用完膳,侍从撤下席面,送上清茶和果盘,这样悠然又精致的生活和之前每一天都一模一样,恍惚间让林瑾衡觉得之前的惊心动魄不过是一场光怪陆离的噩梦。

“阿衡来之前问我,你干嘛不愿意现身,是不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林延思喝了一口茶,开门见山,他非常好奇。有本事,你再用人多嘴杂这个借口,如果不介意拉低我们智商的同时也拉低你自己的话。

林瑾衡,“…”

姚以安看一眼林瑾衡又快速撇开视线,神情是微微的不自在。

他只是不想以施恩者的身份出现,不想让林瑾衡让林家因为这缘故而做什么。

他只是不想以施恩者的身份出现,不想让林瑾衡让林家因为这缘故而做什么。

第227章 二二七

重华进了皇帝寝宫便见彷佛苍老了十几岁坐在檀木椅上的萧太后,重华心中酸涩,她和皇帝闹到这地步,最心痛的萧太后。

听着脚步声,萧太后木然的抬起头来,等看清是重华,忙紧张的上下打量重华,重华赶紧扶住情绪激动的萧太后,柔声道,“母后,儿臣没事,孩子们和驸马也都好好的。”

“好就好!好就好!”萧太后一连重复了两遍,紧紧握着重华的手,似乎是怕一个松手,这唯一的女儿也消失了。

萧太后缓缓将目光移到龙床上双眼紧闭的皇帝,眼神复杂,最终化作哀伤,“皇帝驾崩了!”

弄巧成拙,连失四子,这样的惨剧让皇帝一时无法面对,皇帝虽然好玩弄权术,但是却一直都想做个慈父,哪怕是大皇子屡教不敢,皇帝也给了最大的容忍,直到大皇子触及他的逆鳞忍无可忍,才下了狠手。

其余几个儿子虽不如大皇子感情深厚,好歹活蹦乱跳长到成年,猛地一下子没了,皇帝当场吐了血,回光返照,留下只言片语就驾鹤西去。

在位三十二年,享年五十五岁。

重华偏头望过去,眼神无悲无喜,不可否认,当从萧太后信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发自内心的欢喜,她知道,她的儿女都安全了,这世上再也没人能伤害他们。

可待她走到皇宫里这份欢喜就没了踪影,至少她家人都好好的,而皇帝死了,再也见不到了。重华脑海中满是曾经的回忆,亦兄亦父的皇帝,为她收拾残局的皇帝,给她无上荣耀让她随心所欲的皇帝。

“母后要保重身体,大历离不开您。”重华扶着萧太后坐下。

萧太后神色一凛,新旧更替是最容易出乱子的时候,尤其是林延恩还不在京城,“等琮儿回来再发丧!”

重华赞同的点头,皇帝病倒之后,林延恩就离开边关往回赶,只是千里迢迢,就是快马加鞭也要个把月,以最快的脚程来看,这时候也才赶了一半的路。

萧太后将旁边明黄的圣旨递给重华,疲惫道,“这是皇帝留下的传位诏书,他…”声音一哽,继续道,“等不到其他大臣进宫,只在几位侍疾的皇子公主和候命的大臣面前亲口说了传位睿亲王周琮。”

重华神色一松,哪怕没有遗诏,皇帝没有言明继承人选,以林延恩的身份和势力,皇位非他莫属,大皇子待罪之身,三皇子早弃权,其他成年皇子不是死了就是伤了。不过终究免不得遇上麻烦,有了遗诏和见证人,更加名正言顺,能省不少事。

忽的,重华想起大皇子为了师出有名,四处造谣林延恩的身世,眉头皱起来,不过片刻又放松下来。

林晋海拿着虎符调兵遣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了各处乱兵以及趁火打劫的异族奸细和乱民,等大街上恢复了平静。

林晋海才带着一队人马往忠义侯府而去,几十年的老亲家,不想竟然到了这般地步。林晋海感慨万千,又马上收敛起情绪。

留在忠义侯府的大臣分为两派,一派已经归顺大皇子,因着大皇子还存有疑虑并没有放他们离去也没有让他们参与自己的行动,不过是让掌兵权的给亲兵下令归顺,或是让一些家族中有人掌兵的朝臣给亲人写信,劝其归顺,这些人更大的作用是在大皇子胜利之后。

另一派自然是誓死不从的,其中一部分家族势力极其庞大,大皇子也不敢轻举妄动,遂只是暂时扣押。其余家族势力小的,也在忠义候等人的劝说下,大皇子为了不留下嗜杀的恶名而手下留情。

如此一来,林晋海发现遇难的大臣比他想象中更少,更为古怪的是,在大皇子离开之后,留下的大臣中又有不少用各种方式自杀,绝大多数死者是第一派人,这部分人以中间派的居多。

自杀的原因,很多人都说是因为这些人后悔临危变节,惭愧自尽

还有一部分被杀的,则是大皇子一系的忠实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