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姑姑轻声把赵忠的安排说了一下:“马上就要到了,公主到时候好好休息一下。”

严舒锦嗯了一声:“姑姑一会请太医来一趟。”

哪怕严舒锦不说,于姑姑也会去请太医的。

村子很快就到了,赵忠看了眼心中松了口气,这村子有些偏,而且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他心中不放心,只是如今瞧着村子人里面所有人加起来也才四十来人,其中大半还是老人和孩子,赵忠也就松了口气。

村长有些不安,他们还没见过这样多的人,村子里最好的房子就是村长家,如今已经腾出来了,村长家的妇人更是把屋子重新打扫了。

侍卫已经给了钱财与村长,并让人准备了热水一类的东西,吃食他们是不敢让外人去准备的,不过可以买一些菜一类的东西。

不仅村长家腾出来了,周围的几户人家也都给腾出来了,这才勉强够严舒锦一行人住,这些院子被用的,也都高高兴兴去和同村关系好的挤一挤,毕竟这一行人出手大方,只是借住一晚,就给了他们不少钱财,甚至还买了几只他们这边的鸡,比市集的价钱都高。

只是这些人身上都配着刀,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倒是没多少人敢上前。

玉珠和玉润赶紧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严舒锦这才裹着披风下了马车,玉珠急匆匆请了太医过去。

赵忠一看也没心思和村长打交道了,只是让人赶紧把老母鸡收拾干净炖上,这东西最是滋补。

太医给严舒锦把了脉,又仔细检查了,说道:“公主太过劳累,最好静养两日,吃一些清淡的。”

严舒锦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太医说道:“公主今晚怕是会发热,我先去给公主抓些药,若是起了热,记得马上唤我。”

于姑姑正色道:“我记下来了。”

严舒锦已经知道赵忠在外面等着了,说道:“请赵公公进来。”

玉珠起身去请赵公公,玉润跟着太医去抓药熬药,于姑姑留在严舒锦身边。

赵忠脸上的焦急并不是假装的,如果永福公主出了什么事情,怕是他落不得好,太后和皇后有多疼这位公主,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严舒锦说道:“赵公公,我怕是不能跟着赶路了,只是姓魏的事情也不能拖延,你给我留几个侍卫,你明日带人先走吧。”

赵忠哪里敢让永福公主生着病赶路:“这……”

“我会写信和伯父说一声的。”严舒锦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他也不想落了病:“放心。”

作者有话要说:宝姐:人啊,只有爱惜自己,难不成还指望别人?

第178章 金包子的病情

还没到夜里,严舒锦就起了热, 整个人躺在床上没有精神。

太医的药她已经用了, 又喝了碗清粥, 感觉有些力气了, 就起身让于姑姑研磨, 写了几封信,因为有些无力,所以每封信写的都不多:“于姑姑,再把那些皮子按照我以前分的,都收拾好贴上签子, 一并让赵公公带回去。”

于姑姑说道:“是, 公主我扶您躺下吧?”

严舒锦笑了下说道:“不用,我稍微动一下,就自己去躺着了。”

于姑姑只是给严舒锦添了件外套, 倒是没有再多劝。

“对了, 叮嘱赵公公对楚先生用心一些。”严舒锦说道:“如果伯父没有宣的话, 就先让楚先生住到我家。”

于姑姑记了下来。

“陶氏和那些孩子,也一并先送回我家。”严舒锦身边实在离不开人:“让母亲收拾个院子给他们住着,等我回去再说。”

于姑姑恭声应了下来, 见玉珠和玉润都留在屋中, 这才去办严舒锦吩咐的事情。

其实除了皮子外,严舒锦沿途中还买了不少东西, 都是送给谁的,于姑姑心中有数, 当即就去分了下,又贴好签字,这才去找了赵忠,把事情说了一遍,并把信交给了赵忠。

赵忠闻言赶紧央着于姑姑带着他去看了看那些箱子,又仔细辨认了一番,说道:“让公主放心,我绝对给办得妥妥当当的。”

这样能露面讨好的事情,赵忠肯定会用心的。

于姑姑又把楚先生和陶氏的事情说了一遍,赵忠都一口答应了下来。

赵忠说道:“我给公主留下二十个侍卫,包括侍卫队长。”

于姑姑正色道:“公主言这些都交给赵公公安排,不过太医……”

“太医自然是要给公主留下的。”赵忠一脸严肃说道:“等到了前面的镇上,我再请个医术高明的跟着就是了。”

于姑姑松了口气。

赵忠说道:“让太医选了用的着的药材,都留下来,东西都先紧着公主。”

于姑姑点了点头,也没有和赵忠客气。

赵忠也是有心的,留下的大多是王府的侍卫,和宫中的相比,这些人严舒锦也更熟悉一些。

关于严舒锦的安排,于姑姑也特意找了陶氏说了,陶氏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他们还有这么许多孩子,先去京城是最好的,当即同意了下来。

于姑姑说道:“王妃最是心善,公主还特意留了王府的侍卫跟着赵公公走,到时候他们会护送你们去王府的。”

陶氏说道:“多谢公主了。”

于姑姑其实注意到,她过来的时候,屋中这几个孩子神色有些不好,想来是发生了口角,陶氏正在这边劝说,于姑姑也没想参与,笑了下就离开了。

谁知道还没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的哭声:“我不要卖身,我不要当奴婢,都怪你,都怪你,这是拐了我……”

于姑姑脸色一变,虽然那哭喊的女孩马上被人捂住了嘴,可是于姑姑已经听了个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她记得陶氏收留的孩子中有几个女孩,哭喊的这个应该是略大的那个。

屋中陶氏脸色难看,那女孩是被另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捂住的,此事还要哭闹挣扎,陶氏却已经顾不上她,快步出门就看见门外面色阴沉的于姑姑,当即行礼道:“于姑姑,小孩子不懂事,嘴上……”

“无需和我解释。”于姑姑沉声说道:“既然这般不愿意,尽管离开就是,难不成我们还能拦着?”

其实于姑姑都觉得公主是操心钟家的事情才会太累,如今病了的。

于姑姑看着屋中那些孩子,直言道:“难不成你们觉得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王府伺候?若不是公主善心,你们连王府的大门都踏不进去。”

陶氏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反驳的话,其实她心里也知道,就算这些孩子想卖身王府都是不可能的。

于姑姑冷哼了一声:“京中不比旁处,陶氏还是好好教教他们什么是祸从口出。”

说完于姑姑直接离开。

陶氏还想上前,却不知道能解释什么,只能叹了口气,重新回屋。

有些年纪大些,已经懂事了的人惶惶不安地问道:“陶奶奶,公主会不会惩罚我们?”

陶氏摇了摇头:“既然于姑姑留下与我们说这些话,是不准备追究的意思,只是……”

钟宇更是不安,他一手搂着妹妹一手紧紧握着弟弟:“陶奶奶,是不是我做错了?”

陶氏看向钟宇,上前轻轻搂了搂他们说道:“你没有错,和你们没有关系的。”

哭喊的女孩狠狠推开捂着自己嘴的,她是几个孩子中年级最大的,也是陶氏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对她难免娇宠了一些:“就是他的错!要不是他,我们也不用这样离开家。”

因为女孩的话,有些孩子年纪小,还没什么辨别能力,也觉得有道理,如果不是钟宇去告状,他们也不用这样匆匆的离开了家。

钟宇的妹妹钟妞妞才两岁,此时忍不住哭了起来。

钟妞妞还不太会说话,只是一个劲的叫哥、哥的。

“陶燕儿你够了!”说话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他自小被人拐了去当偷儿,后来自己逃了,被陶氏给救了,陶氏也给他办了户籍,就一直留在陶家,他平时也帮着照顾年纪小的,而且还会编些东西去赚钱:“只要是人,都会想要给父母报仇的!”

陶氏也说道:“燕儿,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旁人着想。”

“而且于姑姑说的话,是真的,就算你想要卖身进王府,王府也不会要你的。”陶氏沉声说道:“王府根本不缺人伺候,你这样的性子……”

话还没说完,陶燕儿就扑到了陶氏的怀里,哭的可怜:“我怕,我害怕……”

陶氏也觉得心软,伸手搂着陶燕儿:“你害怕,旁人就不害怕吗?你说那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伤了弟弟妹妹们的心?”

陶燕儿却不吭声,只是哭个不停。

其实也怪不得陶燕儿,本来在家中过的好好的,虽然家中不富裕,可是衣食不愁的,而且陶氏对他们都很好,特别是对她,她心里也知道,因为自己是陶氏第一个收留的孩子,肯定比旁人特殊,自然日子也比其他孩子过的更好一些。

可是正在睡觉,忽然被人匆匆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没等陶燕儿反应过来,他们又坐了马车要去一个更陌生的地方,周围还有那么许多的人,而且陶燕儿发现,这里和家里不一样,家里所有人都要顺着她的,可是这里……那个被所有人护在中间的姑娘,让陶燕儿感觉人家是高高在上的云彩,自己就是地上的泥土一般。

陶燕儿一时间受不了,这才恨起了钟宇。

陶氏叹了口气说道:“秋鹏你先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休息,我开导一下燕儿。”

陶秋鹏应了下来,他被拐卖的时候太早了,根本不记得自己姓什么,后来被训练成偷儿后,人家都叫他狗子,等被陶氏救了,他就跟着陶氏姓,而且陶氏给他起名秋鹏,因为他是秋天被救回来的。

钟宇眼中也含着泪,却没有哭,而是吃力的抱着妹妹,他的弟弟只能拽着他的衣服走。

陶秋鹏把屋中的人都带出去了。

走到外面,李杏儿对着钟宇说道:“不怪你,错的是害了你家的恶人,要是我有机会,我也想为爹娘报仇的。”

钟宇吸了吸鼻子,说道:“杏儿姐。”

陶秋鹏拍了拍钟宇的头:“不过你小子也是鲁莽,怎么不和我说一声,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

钟宇小声说道:“我不想连累你们的。”

李杏儿想了下小声说道:“其实有可能的话,我想卖身到王府。”

陶奶奶虽然有些钱,可是孩子多了,明显钱财上紧张了许多,不仅是卖身钱,她连月银都可以攒着,多了让人送出来,也能让弟弟妹妹们吃的好一些。

陶秋鹏其实心中羡慕那些骑高头大马的侍卫,更羡慕他们的身手,想跟着学却没有机会,此时听了李杏儿的话,也有些心动,只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总归要先和陶奶奶说一声的。”

于姑姑出了院子也就不再生气了,回去后就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

玉珠很是生气说道:“公主病了还记得安置他们,怎么这般不识好歹。”

“怕是心中不安。”严舒锦此时精神好了一些,就靠坐在床上,听着玉珠和玉润说话:“到底年纪小。”

于姑姑说道:“不过我瞧着有几个孩子倒是蛮懂事的。”

严舒锦说道:“除了钟家兄妹三人,剩下的人等到了京城,愿意留在王府就留在王府,等我回去再看看怎么安排,不愿意的话,就与母亲说,给些钱让他们自己离开。”

说到底严舒锦不会和这些人计较,却也不愿意把心存怨恨的人留在身边。

“陶氏……”严舒锦想了下说道:“不用限制她的行动,想去哪里都可以。”

于姑姑应了下来,说道:“我这就去和府里侍卫说一声。”

严舒锦点了点头:“我想着陶氏心中应该有打算。”

于姑姑也不想这些事情让公主烦心,就说起了别的事情:“等公主好了,我们这次路上可以慢慢走,有好的地方,公主也可以多停留几日。”

严舒锦想了下,也觉得机会难得,说道:“等我好了,与家里写封信,总归要和母亲说一下的。”

作者有话要说:敲黑板划重点!

私兵!侍卫!未来的出现了!

第179章 金包子忽然精

严舒锦不和陶燕儿他们计较,可是晚上的哭喊吵闹并不是什么秘密, 赵忠也很快知道了, 不过他也没有为难这些人的意思, 不过是无视了他们的存在。

马车依旧给准备好, 车夫也是赵忠的人, 等上路了,虽然有人给他们送一日三餐,可是却没有人和他们说话,这样的对待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可是时间久了, 这些人越来越拘谨无措, 小孩子是最容易感觉到旁人的情绪的。

可是他们谁也不敢哭闹了,包括陶燕儿,她整日跟在陶氏的身边, 根本不搭理钟宇三兄妹, 甚至私下不许人和他们三个说话, 不过还有陶秋鹏和李杏儿,一般陶氏忙的时候,都是他们来照顾年纪小的弟弟妹妹, 所以那些孩子更听他们两个人的, 倒是没跟着排挤钟宇三兄妹。

本该是一家人的几个孩子,不知不觉中已经分开了。

只是这些事情和严舒锦没有关系, 在赵忠等人走后,他们依旧租住的那些院子, 倒不是严舒锦性子霸道,而是侍卫为了严舒锦的安全才这般的。

因为于姑姑等人出手大方,时不时分些糖和点心给村中的小孩,村子里的人倒是没有怨言,巴不得严舒锦这些人多留几日。

和村子里的开心不同,于姑姑却越发的担忧,严舒锦虽然退热了,可是整日没精打采的,就连胃口都不是很好还睡得很多。

于姑姑问了太医,太医倒是建议让于姑姑陪着严舒锦出门走走,或者到前面的镇子上,村子里毕竟环境还是差了一些。

严舒锦应了下来,只是还要多留一日,要侍卫带着玉润到镇子上把住宿的事情安排一下。

于姑姑陪着严舒锦出了院子,这个村子并不富裕,这个时候村中的青壮年都已经去干活了,哪怕是孩子也都要帮着家里喂鸡喂猪的,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

严舒锦在外面看了会,就觉得有些困了,说道:“姑姑,我想睡了。”

于姑姑闻言说道:“那我扶姑娘回去休息。”

严舒锦点了点头,说道:“姑姑和玉珠,你们也不用和我一样整日待在屋中,你们也出去走动下。”

于姑姑和玉珠都应了下来,不过于姑姑是不准备离开严舒锦的,倒是可以让玉珠去转一转。

严舒锦说是困了,却没有睡,要是现在睡了,就怕晚上又睡不着了,看着于姑姑担心的模样,严舒锦忍不住劝道:“我没事的,只不过这些日子身子骨懒了,这才想多歇几天。”

于姑姑给严舒锦倒了温水,说道:“姑娘前段时日一直提着心劲,如今也是累了。”

这也是太医的看法,从京城到西北,一路风餐露宿的,就是大男人都有时候撑不过去,更何况严舒锦这样一个小姑娘,而且出事的都是她最亲近的人,哪怕平日里没有表现出来,怕是心中一直惦念着。

哪怕到了西北,严舒锦也没能闲着,好好休息一日,回途的时候,又有……那些严舒锦必须去做的事情,如今心中的一块石头放下了,可不就病了一场。

只是这些话,严舒锦都没和于姑姑说,不是不信任,而是有些秘密只适合放在心里自己知道就是了。

严舒锦和于姑姑正说着话,就见玉珠匆匆回来了,手里还抓着几个核桃。

玉珠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核桃放在了桌子上说道:“那些小孩与我换糕点的。”

严舒锦看了眼,那核桃都不大,应该是山上的野核桃摘回来的,说道:“拿些饴糖给他们好了。”

这村子里的人家都不算有钱,严舒锦记得小时候自己就喜欢那糖,如果能喝一杯加糖的水,整天都能开开心心的。

玉珠应了下来,她也没想着占着这孩子的便宜:“公主,我是听一个小孩子说,就是隔壁的镇子上有位老神仙,说是包治百病。”

严舒锦没忍住被逗笑了,说道:“你这话去和太医说,看看太医打不打你的头。”

玉珠也觉得很假,说道:“听说连县令想要见那位老神仙,在门口跪了三天,最后才得到了老神仙的指点。”

严舒锦神色变了变,说道:“跪了三天?”

其实跪了三天,严舒锦是不太相信的,可是无风不起浪,若一点事情没有,也不至于连村子里的小孩都知道了这件事。

玉珠觉得有些荒唐:“我也觉得是假的,可是那些孩子说的有模有样的,还说县令和镇子上的富商都以把女儿送到老神仙家中当丫环为荣。”

严舒锦忽然起了精神,就连腰身都不自觉坐直了:“我倒是想去见一见这位老神仙。”

于姑姑一直在严舒锦身边伺候,自然看到了严舒锦的变化,心中觉得好笑,这一有事情了,永福公主就不似刚才那般无精打采了。

“玉珠你再去打听一下这位老神仙的消息,都做了什么事情。”严舒锦是不信真有什么老神仙的,可是瞧着这老神仙的架势,还真是被当成了个人物一样:“就说我想去找老神仙看病。”

玉珠应了下来。

严舒锦说道:“别空着手,拿着东西过去,而且找个侍卫陪着你一并去。”

如果真要打听消息,自然不能和那些孩子们,是要去问村长等人的,严舒锦虽然觉得村子里的人没有胆子去害玉珠,可是万一有人糊涂起了歪心呢?

等玉珠出去,严舒锦说道:“于姑姑去收拾下行李,明天一早我们就走。”

于姑姑应了下来。

严舒锦就去写信了,这些信倒不是现在就要寄出去的,而是等着攒多了一并寄给母亲,母亲在京城不能出门,严舒锦想着把自己的见闻都写下来,母亲看了也觉得开心一些。

玉珠送的糕点这些大多是在蔡城采买的,还有一些是蔡城知府送的,王府的侍卫都不太喜欢这种甜软的糕点,他们更喜欢肉干这类的,而严舒锦几个人也吃不完,本来想着路上遇到乞儿一类的,直接把这些分出去,如今多给村子里的人留一些也是足够的。

果然等到中午的时候,严舒锦胃口变好了许多,下午的时候还送了几个于姑姑特意让厨子给严舒锦备的小酥饼。

玉珠很快就把老神仙的事情打听出来了,村子里的人都很敬佩老神仙,玉珠跟着奉承了几句,那些人就拉着玉珠把知道的事情说的一清二楚。

“老神仙是五年前出现在镇子上的,那时候战乱这边人心惶惶的,还一直不下雨,老神仙就求雨。”玉珠说道:“在第三天就下雨了,老神仙在众人的恳求下才留了下来,后来镇子上很多人生了一种怪病,也是求到老神仙那里才治好的。”

严舒锦问道:“还有别的吗?”

玉珠想了下说道:“就是给人治病一类的了,对了还有当时县令的儿子丢了,还是老神仙算到了地点,县令带人过去果然找到了,不过拐子提前跑了。”

“除了第一件下雨的事情,不管是怪病还是找回孩子,都是可以人为的。”严舒锦说道:“要是想要取信他人,那就要有几样拿出手的事情,等到了镇子上再打听一下,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

玉珠应了下来,她开始听这些村民说的时候,也觉得很神奇,只是出了门被凉风一吹,又觉得有些怪异,如今听了公主的话,就觉得确实如此了。

严舒锦说道:“其实我还见过许多,什么手下滚油锅的,什么请神上身的,能和死去的亲人沟通的,有些不张嘴旁人都能听到声音。”

那时候战乱,反而更多的人去信这样的人。

玉珠一脸好奇:“那手下了滚油锅,不会受伤吗?”

就是厨房做菜的时候,油溅一下都疼得很。

严舒锦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我年纪太小,祖母不让我靠近那些人,说怕遇到拐子。”

于姑姑在一旁说道:“想来不是真的油。”

玉珠也觉得不是。

严舒锦笑了下说道:“那时候见了,只觉得那些人特别浪费,那么一大锅油,要是用来做菜,能吃很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