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太后叹了口气说道:“先把孩子养在我这里,你好好养养身子。”

陈皇后说道:“怕打扰了母亲。”

严太后其实早就想过,不过是今日正巧说到这里,就主动提了出来:“有宫人照顾,你就是太操心了,我听说前几日平哥肚子不适,你日夜守着,平哥好了你又瘦了许多,这样下去怎么行,赶紧把身子养好,再把孩子接走就是了。”

陈皇后神色有些愧疚,说道:“母亲……”

“行了。”严太后也是心疼陈皇后,说道:“以后那孩子还要你照顾呢。”

陈皇后这才应了下来。

严舒锦觉得陈皇后是不想养那个孩子的,可是又不像是不喜欢那个孩子,不知为何严舒锦想到陈皇后当时让她平日不要去自己宫中的事情。

莫非伯母不是不喜欢养平哥,是不想让平哥留在自己的宫里?

可这又是为什么?而且这几年伯父后宫入了不少人,却只有一位皇子出生,还是个身体不好的,着实有些奇怪了。

不说旁的,就是宣王府中,也有两个孩子的出生。

而且看着伯父的样子,是很想要儿子的,因为他要选一个继承人,总不会让人承欢后用药,那些女子也是想要孩子的。

严舒锦本来没有想到这些,可是此时却觉得格外奇怪,其实严舒锦也拿不准是她想的太多还是旁的,却觉得这件事她不要深究更好一些。

说话间,严帝过来了,除了严太后外,几个人都站起来行礼,严帝笑着说道:“都是自家人,无需如此。”

虽然是这样说,可是众人还是等严帝坐下后,才重新落座,严帝看向严舒锦说道:“永福受委屈了。”

严舒锦咧嘴一笑说道:“那伯父可要好好补偿我。”

严帝闻言笑了起来,说道:“好,永福看上什么,尽管说。”

严舒锦说道:“那我成亲的时候,伯父多给点添妆,我也好风光一下。”

严太后搂着严舒锦笑个不停,说道:“不仅你伯父给,祖母也给,多给永福添妆,让永福风风光光的嫁过去。”

韩景在下面,脸都红了,却掩不住的喜悦。

严舒锦一口答应了下来。

严帝仿佛不经意问道:“永福是怎么想着在福州开女子书院的?”

“因为羡慕啊。”严舒锦理所当然说道:“当初我都没机会读书识字,后来父亲请了先生,可是弟弟却能去书院认识很多同窗,我觉得很有意思。”

严启瑜说道:“若是书院也招收女子就好了,姐姐就能和我一起在书院念书了。”

严舒锦也是赞同:“对,而且弟弟学的东西很有意思。”

严帝端着茶却没有喝:“我怎么听说,你办得书院还分了内院和外院?有什么不同?”

“本来就想开个书院,可是没什么学生的。”严舒锦开始吐苦水:“那些家中有钱的都是自己请了先生的,家中普通的出的起束脩愿意送女儿来的却也不多,而那种家中贫困的女子,读书识字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学了手艺,也能生活的好一些。”

严舒锦说道:“你们不知道在福州女子地位多低,甚至有些人家还共妻,生了女孩都直接弄死,很可怕,就是楚先生的亲人,那个楚婉就是被人拐去的,然后平时都吃不饱饿不死,怀了孕也吃不到东西,生了一儿一女,可是儿子病恹恹的,她婆婆就想折磨死她女儿,说是这样她儿子身体就好了。”

严太后惊呼一声:“这还是人吗?”

严舒锦赞同道:“而且楚婉的大女儿,也是瘦骨淋漓的,别说吃饱了都没吃过一点好的,原来家中穷,祖母还给我吃鸡蛋呢。”

作者有话要说:宝姐:好像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

第235章 磐石包子的怀

严帝发现他竟然看不出严舒锦说的到底是真是假:“就是那个专门买卖人口的村子吗?”

严舒锦说道:“是的。”

陈皇后微微垂眸问道:“那书院要花不少钱财,永福可别委屈了自己。”

严舒锦闻言说道:“还好, 毕竟女子书院的学生并没有多少, 又有程姐姐帮衬着, 倒是不需要我花多少。”

严帝问道:“没曾想杜先生竟然出身程家。”

宣王叹了口气说道:“杜先生原先很少说自己的事情, 若不是机缘巧合, 可能一辈子他都不会开口的。”

严舒锦倒是格外坦荡,把程家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程家是出过皇后也出国良臣的。

严太后没想到前朝的皇帝这样荒唐,而且她心中觉得严帝问这些有些不妥,却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妥:“若是这般, 他们家不愿意在为官也是人之常情了。”

“我与程伯父聊过, 程伯父说他们家都是为名声所累,要不然也不会选了他们家的姑娘当皇后。”严舒锦说道:“到最后死的那样凄惨,他们却什么都做不了, 如今大仇得报, 不管是杜先生还是程家人都不愿意再参与到这些事情里了。”

这是来之前, 杜先生和严舒锦商量好的说辞,只是杜先生也说过,若是严帝真的问了他们家, 就让严舒锦说话做事小心一些, 这证明严帝已经变得多疑了起来,就像是他觉得自己能造反成功, 那么旁人也是可以的,更何况他也知道朝堂不稳, 因为不稳他才越发的多疑。

严帝说道:“着实可惜。”

宣王笑了下说道:“人各有志,杜先生与我多年交情,却不愿意留下反而要远离京城,怕是觉得京城是个伤心地。”

陈皇后说道:“曦姐怕是要醒了,让人去瞧瞧,醒了就抱过来。”

宫人恭声应了下来。

严帝喝了口茶水,看向了韩景,笑道:“无需拘谨,我是算着你也过了孝期,与永福的婚事也耽搁了这么久,正巧趁着这机会一并回来办了。”

韩景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说道:“谢陛下。”

严帝笑着说道:“不过我也要考校你一下,若是答得不让我满意,可是不许娶我们永福的。”

韩景神色有些紧张:“是。”

严帝问道:“你觉得蜀郡之灾是因何而起?”

袁氏心中一紧,哪怕她不懂这些,也知道这样的问题不好回答。

宣王微微皱眉,看了韩景一眼,心中思量着为什么严帝要问韩景这个问题。

倒是严舒锦神色不变,还拿了一块糕点慢慢吃着,像是看戏一样。

韩景正色道:“就是天灾。”

严帝挑眉看着韩景。

韩景说道:“我觉得那些人说的都是强词夺理的,就像是船出海遇到风浪翻了一样,就是运气不好遇到了天灾而已。”

严舒锦在一旁点头,明摆着是赞同韩景的话。

严帝接着问道:“那你觉得福州开女子书院是好事吗?”

“自然是好事。”韩景毫不犹豫地说道:“如果女子读书识字或者有一技之长了,以后成亲生子,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能教出更好的孩子来,要不然外面为什么说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

严帝笑了下说道:“我倒是觉得,只要是永福做的事情,你都觉得是好的。”

韩景有些不好意思小声说道:“公主本来就很好。”

严舒锦偎在严太后身边赞同道:“对的,我很好。”

这一下把人都给逗笑了,严帝也问不下去了,正巧宫人抱着严曦过来了,严太后让人把严曦抱过来,开始逗了起来。

众人是留在严太后宫中用的饭,下午的时候严帝叫着宣王一并去御书房了,宣王妃陪着严太后说了会话,就先带着严曦、袁氏和韩景出宫了。

严舒锦和严启瑜倒是留在宫中,严太后去午睡了,陈皇后让人把孩子抱到了太后宫中,连着乳母和照顾孩子的人一并留下了。

这孩子其实和严曦差不多,可是不似严曦白白胖胖的模样,有些瘦弱,就是哭起来也和小猫叫一样。

严舒锦和严启瑜都不太敢靠近,就怕一不小心伤到了这个堂弟。

陈皇后见此笑了下,让人仔细照顾孩子后,就带着严舒锦姐弟两个去了花园,花园里种的都是菜,还养了一些鸡鸭,不过清理的很干净,倒是没有什么味道:“既然回来了,就好好歇歇。”

严舒锦挽着陈皇后的手说道:“伯母不用担心。”

陈皇后让人放了软垫,这才带着姐弟两个坐在凉亭里:“与我说说福州的事情吧。”

“福州其实没有外面说的那么差。”严舒锦提起福州的时候,眉眼弯弯的:“而且那边有很多海鲜,只是清蒸味道就极好的,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水果,就像是荔枝,吃都吃不完。”

陈皇后知道严舒锦其实是报喜不报忧的性子,问道:“那些人围着公主府的时候,害怕吗?”

严舒锦想了一下说道:“当时是不怕的,只是事情结束了,想起来还是有些怕的。”

陈皇后握着严舒锦的手,说道:“在外面,你能指望的只有自己。”

严舒锦抿了下唇说道:“伯母放心。”

陈皇后挥了挥手让伺候的人退下,说道:“其实在外更好一些,你看着宫中就是个牢笼,而京城是个更大的牢笼,在这里的人住久了,都会变的。”

严启瑜总觉得伯母在暗示什么,可是他有些听不明白,只能帮着看周围,免得有人打扰了伯母和姐姐说话。

严舒锦却不知道要怎么劝陈皇后,因为就像是陈皇后说的,整个京城都是一个牢笼,而陈皇后在牢笼里,是出不去的,而且她感觉陈皇后瘦了许多:“伯母,你要多注意身体。”

陈皇后笑了下却没有说什么,她觉得早在家望没有的时候,她就已经死去了:“放心吧,只是你家望哥当初说都没见过海……”

严舒锦抿了下唇说道:“家望哥想看海,可是更想伯母你好好的。”

陈皇后嗯了一声,倒是没有再提这件事。

严舒锦问道:“伯母,为什么把小堂弟送到祖母那里养呢?”

陈皇后愣了下,她看着严舒锦,一时间竟然没有回答。

严舒锦再次问道:“伯母的身子为什么越来越弱了?”

陈皇后眼神闪了闪,没有回答,只是说道:“孩子总归是无辜的。”

严舒锦只觉得心猛地跳动了几下,身子一僵。

陈皇后察觉到了严舒锦的异样,轻轻捏了捏她的手,说道:“这些事情你不要再去想了。”

严舒锦抿了抿唇,最终什么都没说。

陈皇后的这句话,已经证实了严舒锦的猜测,皇后宫中却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又或者严帝至今只有这么一个身子虚弱的皇子,也和皇后有关系,严舒锦不知道皇后到底做了什么,而且从皇后的话中也听出了,皇后不准备让严舒锦知道。

“别怕。”陈皇后笑了下,眉眼间有着细细的纹路,好像又变成了穿着布衣站在灶台前给她喂糖水的那个伯母:“不会有事情的。”

严舒锦抿了抿唇点头说道:“伯母,你要好好的。”

陈皇后嘴角上扬,只是说道:“那个郭道士不知道为何好似对你有敌意,宝姐你自己要注意。”

严舒锦皱眉,说道:“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这世上有许多沽名钓誉之辈,哪怕你不认识,他们也想踩着你出名。”陈皇后的声音很温和:“只可惜陛下每次见他的时候,都是让人出去的,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严舒锦恩了一声,不过她也是没有办法的。

陈皇后看向了严启瑜,说道:“陛下几次想让贵哥进宫来读书,都被太后和我给劝阻了,只是我也不知道能劝阻多久。”

严启瑜说道:“伯母,我没关系的,在哪里都能读书。”

陈皇后说道:“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只是这宫中有太多事情,起码在宫外,真出什么事情还能有个缓和的机会。”

又说了几句话,陈皇后就说道:“你们姐弟两个先出宫吧,回家好好休息,太后那里我会说的。”

严舒锦闻言说道:“好,伯母你千万要注意身体。”

陈皇后笑着应了下来,又让贴身宫女送他们姐弟两个离开。

严启瑜走在严舒锦的身边,他心中有很多的疑问,却也知道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没曾想刚离开太后的宫中,就见赵忠匆匆拎着食盒过来了。

严舒锦和严启瑜都停了下来。

赵忠赶紧行礼,说道:“公主、世子这是要离开了?”

严舒锦说道:“是啊,公公是有什么事情吗?”

“陛下知道公主喜欢吃豆糕,特意让奴才送来的。”赵忠说道:“那奴才送公主、世子出宫。”

严舒锦说道:“不劳烦公公了。”

赵公公应了下来,把手中的食盒交给了严舒锦的丫环,就退到一边。

严舒锦对着赵公公点了下头,就带着弟弟走了,只是走到赵公公身边的时候,掏出了个荷包递给赵公公:“辛苦公公走这一趟了。”

赵公公躬身接过荷包,说道:“谢公主赏赐。”

严舒锦笑了下没有说什么。

等出了宫,坐在马车上,严舒锦才皱眉把赵公公偷偷塞给她的纸团打开,很小的一个纸团,只有小心两个字,像是人匆忙写下来的,严舒锦看完就把纸团给烧了。

严启瑜有些好奇问道:“姐姐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严舒锦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知道。”

她是真的不知道,没办法从这样一个纸团里看出什么来,却知道怕是有些事情对她不利。

作者有话要说:宝姐:我虽然不在京城,京城处处是我的人!

第236章 磐石包子的建

严舒锦本想着京城的闹剧要结束了,可是没曾想宣王回来后告诉严舒锦, 明日依旧让她去上朝。

别说严舒锦, 宣王妃听了神色都变了, 问道:“怎么还让宝姐去?”

宣王皱眉说道:“我也问了, 只是陛下说要问一些关于宝姐封地的事情。”其实他心里也是不愿意的, 可是严帝只是通知他,而不是与他商量这件事。

严舒锦并没有和父母说那张纸条的事情,甚至让严启瑜也不要告诉父母,闻言说道:“去就去,只是去了我站在哪里?”

宣王有些愧疚, 说道:“与我站一起, 到时候你不想说话,就不用说,有我在。”

严舒锦笑了起来, 娇声说道:“好啊, 不过母亲还是找人算算最近有什么好日子适合嫁人吧?”

宣王妃闻言说道:“好。”

其实她也觉得让女儿和韩景的事情早日办了, 女儿也好早点离开京城。

宣王妃是想让女儿留在身边的,可是更担心女儿的安危,刚想叮嘱几句, 就见到儿子可怜巴巴地盯着女儿, 像是有许多话要说似得,笑了下说道:“贵哥不是有功课想要问姐姐吗?”

严启瑜使劲点头。

宣王妃笑着说道:“夫君, 我们先陪着曦姐说说话,让他们姐弟两个好好聊聊。”

宣王也看见儿子的小眼神了, 笑着应了下来。

严舒锦拍下了弟弟的肩膀,说道:“那我先去看看弟弟的功课。”

等严舒锦和严启瑜离开了,宣王妃让人送了茶水果点过去,这才看向丈夫小声问道:“夫君,能猜出是什么事情吗?”

宣王摇了摇头,仔细思量了一下最近朝堂上的事情:“猜不出来,我去与李先生商量下,今晚把最近朝堂上的事情大致与宝姐说下。”

宣王妃叹了口气,也知道除此之外没有旁的办法了。

此时书房中,严舒锦正在看严启瑜的功课,严启瑜有些紧张地站在一旁,比给先生检查功课还要紧张,这些并不是平时书院布置的,而是严舒锦信中给严启瑜布置的。

严舒锦说道:“坐下吧。”

严启瑜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说道:“有些紧张,姐姐好久没有看过我功课了。”

“你心里不是也写了了吗?我还给你修改过寄回来。”严舒锦微微歪头看着严启瑜说道:“难不成那些不是?”

严启瑜这才坐下,说道:“没有当面,信要好久。”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严舒锦微微垂眸说道:“没事,福州已经开始修路了,到时候等我有钱了,再往外修修,就快了。”

其实这样再快也快不到哪里,不过严启瑜闻言已经心满意足了,问道:“姐姐,为什么科举没看到多少福州的学子?”

提到这个,严舒锦有些苦恼说道:“那些能考上的被我杀了,剩下有些水平的都在给我干活。”

严启瑜没忍住笑了起来,说道:“真好。”

严舒锦抿了抿唇,说道:“贵哥……”其实严舒锦看出贵哥对她能离开京城的羡慕,想要说带着贵哥去福州,可是这话又说不出来,因为她知道,严帝是不会让贵哥离开的。

严启瑜等着严舒锦下面的话,却发现严舒锦不再说了,有些疑惑却没有再问,只是说道:“姐姐和我说说福州的事情吧。”

严舒锦手指轻轻翻动着严启瑜写的文章,问道:“贵哥,如果我们一家都远离京城,不似现在这般地位、生活,你能习惯吗?”

严启瑜愣了下说道:“可是我们原来也没有什么地位,能吃个鸡蛋都很开心了。”

严舒锦闻言笑了起来,说道:“是啊。”

严启瑜像是明白了严启瑜话中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说道:“姐,我在京城挺好的。”

严舒锦笑了下说道:“会有机会的。”

“好!”严启瑜是相信严舒锦的话:“多久我都能等的。”

其实严启瑜觉得等到新帝登基了,他们家就可以去和姐姐团聚了,毕竟那个时候,怕是新帝对他们一家也心有忌讳,恨不得他们离得远远的,到时候他就可以带着妻子和孩子去见姐姐了,还可以把孩子送给姐姐教导,这样一想严启瑜心中就开始算着新帝什么时候会登基了,可惜几位皇子年纪还是太小了。

严舒锦却不再提这件事,而是说起了福州的一些事情,包括对福州的安排,这些是严舒锦没有在信上写的,更是不会和旁人提的,只是就算这样,严舒锦也没有提金矿和私兵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是她不告诉弟弟,而是知道了对弟弟并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