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公府这般说道。

静安侯李韬谦虚一笑,说道:“公爷快别夸他了。谁不知道这京城中最大的才子在你们沈家,在沈家大郎面前,可不敢称什么才子啊。”

定国公沈烨脸上的笑一窒,但片刻就恢复过来,摆摆手笑了笑,像是真的谦虚极了,以至于都不愿意再说这事,喊来了管家,就让他带着李臻去了东陵书院学子们所在的书斋。

其他人也是分道而行,男宾去了千禧园,女宾则入了后堂内眷院落,至此分开。

谢嫮跟着云氏她们走入了一座被花圃包围着的院落,像是水榭,院子里好些假山石,每一处都是景致,叫人流连忘返。

内眷所在的院落都比较宽大,分为好几间,女人们聚在一起,要么喜欢打打牌,要么喜欢说说话,坐在一起唠唠家常,总是三五成群的。

谢嫮年纪不大,加上云氏平日里并不多应酬,所以她自然也没有什么朋友,就只能跟着谢莘身后走一走,看一看,谢莘认识几个官家小姐,说了些话儿,年轻姑娘们一旦找着了话题,那可是不论出身,不论家世,都能谈到一起去的。

而年轻姑娘们凑在一起谈论的大多都是年轻男子了。而今日定国公府中的年轻一辈里,自然又是沈翕和李臻这两位风头正盛的才子首当其冲了。

谢嫮坐在最边上,手里拿着一把谢莘抓给她的瓜子,边嗑边听,倒也听到了不少趣闻,这才知道,原来京中的花痴并不只有她谢家小五一个,旁的女子痴迷起来,也不比她好多少。

琴心倩影

御史家的小姐说道:“你们可听说了,上回沈家大郎经过翰林家门口,翰林府从小姐到丫鬟,再到那扫地婆子,竟然全都赶出来相看,还有那胆大的竟然爬上了墙头,真是笑死人了。”

此言一出,立刻就有响应的:“啊,这事儿,我也听说了。原以为是传言,如今说来,竟是真的吗?是哪位翰林家的小姐呀,这般胆大,可真不愧是翰林家知书达理的。”

突然有人话锋一转,对着谢莘说道:“要说大胆,咱们这里不是正好有一位吗?五姑娘对静安侯府的大公子那可是痴心永驻,名传千里呀。”

谢嫮眉心一突,这些八婆终于说到她身上了,看了看谢莘,只见她脸上也有些尴尬,不过却还是竭力维护自家妹子的,用帕子掩唇笑道:

“什么呀!我家阿瞳才多大点儿,她知道什么叫痴心永驻,不过有心人以讹传讹罢了。你们可千万别信。”

御史家的小姐与旁边那个穿着桃红色衣裳的小姐对视一眼,就说道:

“你说了不管用,咱们自己问问五姑娘不就得了?”那桃红衣裳的女子来到了稳如泰山的谢嫮跟前儿,笑着问道:“五姑娘,你觉得静安侯府的李大公子怎么样啊?”

谢嫮又平静的磕了两颗瓜子,神色如常的说道:“他长得很好看啊,姐姐你们都不觉得他好看吗?”

众女掩唇,她们觉得他好看,可是却不会说出来呀!这个大傻妞。

御史家的小姐继续笑道:“你觉得他好看,那你喜欢他吗?”

谢嫮天真一笑:“喜欢呀!我觉得他长得有点像我爹爹,我爹叫谢靳,你们见过吗?长得可好看了。”谢嫮专注一百年说谎不脸红,在挽回自己的名声面前,小小的用自己的老爹做挡箭牌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吧。

“…”众女沉默。

阿喂,现在谁在跟你聊爹爹啊,你丫扮花痴专业一点好不好?

“姐姐,你们见过我爹爹没有呀!只要你们见过,一定会觉得他好看,一定会喜欢上他的。”

“…”

这下就连谢莘都听不下去了。红着脸拉了拉谢嫮的衣袖,却也不敢接话,众女大感无趣,她们在说鲜嫩俊美的美男子,这小丫头在说他爹,谁会对她爹感兴趣啊(花叔:某爹,我对不起你!某爹:老纸就是最帅的,咋地!)。

众女有志一同的撇了撇嘴,不想再和这个情商不在一个档次上的小毛丫头说话了,几个姑娘又凑到了一起说起了其他事情。

谢嫮将手里的瓜子吃完,暗自呼出一口气,为自己的机智点个赞,与谢莘说了一句她要去如厕,谢莘就唤来了专门伺候她们的小丫头,让她带着谢嫮去厕房,谢嫮这才脱身。

***

打发了小丫头,谢嫮就独自在定国公府对外开放的客院周围闲逛,要说这定国公府可真是大呀。单单一个待客的院子就能抵得上半个归义侯府,院子里有两处好看的花园,各种奇珍花草争奇斗艳,还有一片湖泊,在岸边竖着一块松木牌,上头写着‘竦阳’两个字,如今正是六月里,虽是初夏,但气候还算宜人,湖面边缘飘零着几片荷叶,偶见出水粉朵,却还是极小的,被嫩绿包裹着,才露尖尖角,整个湖面沉静豁朗。

这里周围很是寂静,只有一条水廊延伸到湖中心,谢嫮走过去,发现尽头处竟然架着一把古琴,琴身流畅,用精良梧桐木造成,乃七弦瑶琴,右下角写着‘桂馥’二字,用金漆描绘,谢嫮忍不住用指尖拨弄了一下琴弦,只觉得入耳为之一震,竟是正宗银丝弦,琴架后头摆放着一张玉骨凳,呈花鼓状,在琴架最边上还焚着香,一看便是公府里用来招呼客人,让看着周围美景,琴兴大发的客人可以就地一抒情怀。

谢嫮坐上了玉骨凳,环顾一圈周围的景色,湖面波光粼粼,潋滟清澈,空旷宜人,南面有山,山上植被苍翠,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凉亭,看着虽不真切,但却隐隐透出一股遗世独立的隐士风范,叫人心向往之,湖面尽头是垂花廊桥,蜿蜒入深,美轮美奂。

指尖的琴音拨弄而出,一曲《凌波仙》袅袅自她的指下倾泻而出,音波泛起层层涟漪,往湖面扩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委婉中透着股坚毅,卷卷而起,汩汩而落,脑中回想着她的前世今生,各种哀愁,各种喜怒,皆能落于指尖,琴弦越拨越快,仿若雨点般倾泻而下,飒飒爽爽。

绥远书斋的位置就在那垂花回廊的尽头处,琴声以水为媒介,传过回廊,钻入正高谈阔论的书斋之中,琴音响起之时,书斋中骤然寂静下来,李臻站起身,缓步追着声音走到了书斋的东面,临窗而立。只觉这水面传来的琴声直击他的心房,犹如烈马般奔走,激烈了他的情怀,手中玉箫一转,置于唇下,箫声虽低且厚,繁音渐增,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而下,配合着琴音,合奏出一曲跌宕起伏,如异卉群争,如关山鸟语之曲,琴音婉转肃杀,如怨如慕,箫声鸣泉飞溅,如泣如诉,这等上音,使听到之人无不随着音律徜徉在丘壑,翱翔于九天,妙妙然,戚戚然,呜呜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谢嫮也不知是哪里传来的箫声,吹、箫人该是很懂音律的,随着琴声流泻,他的箫声恰到好处的添补了琴音的空白,谢嫮对琴并没有特别的喜爱,只是李臻喜欢音律,她上一世才去学的,后来入了宫,又得宫中的琴师指点过方寸,如今一手琴艺,倒也不是等闲水平了,只是如今年纪尚小,手腕的力道不足,终归还不能如上一世般自如,一曲凌波仙奏完之后,已是手腕发酸,筋疲力尽了,站起身来,倚靠在湖心护栏之上,感受这片刻的宁静。

歇了琴声,那边箫声也歇了。

书斋中此起彼伏的夸赞声响起:

“哎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春山兄的音律又上一层楼也。”

“琴箫合奏,只不知水面那头却是哪位倾城美貌之女子了。”

“水面那头该是定国公府的女眷客院,这弹琴佳人却不知是哪家闺秀,这般秀外慧中,泼天的才情啊。”

李臻怔怔的站在东窗前,手中的玉箫久久不愿放下。

他喜好音律,为之疯狂,鲜少会有知己,没想到今日在这里倒是遇上一位。听她的琴音婉转幽怨,又不失坚毅刚强,这是个有故事的女子,若不是经历过,又哪里会有这般的旷达胸怀呢。

旁人只道他有书才,可是唯有他自己只道,自己爱的是音才,音律于他而言,比之琼浆玉液,珍馐佳肴还要养人心肺,饭可以不吃,酒可以不喝,但是却不能没有音律。

仿佛若狂般,李臻不理会书斋中的人,急急的往外走去,心口喧嚣的冲动支配着他的理智,他要去找人,要去找那个让他沉寂的心再一次鲜活过来的人。

苍翠的山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亭子檐飞八角,气宇嚣弘,亭下站着一人,秀颀如松,凛凛肃肃,俊挺如玉,一双凤眸斜飞入鬓,显得英气勃发,俊美的如仙如画。

沈翕站在亭子护栏边上,沉默的看着那湖面的女子,在她还没开始弹琴之前,他就已经注意到了她,并且认出了她是谁——归义侯府的五姑娘,叫谢嫮,字攸宁,闺房小字阿瞳——这是她上回事无巨细告诉他的,印象特别深。

她坐下弹琴,他居高临下的看着,倒不说她的琴声有多么叫他感动,只说她弹琴时的姿态面貌,流风之回雪,轻云之蔽日,明眸皓齿,明艳端庄,兰薰桂馥,绿叶醉桃,她的人比她的琴还要动人,很难想象这样一具小小的身子里,会蕴含着那样大的能量,美的惊人,妙的惊人,超脱年龄,超脱三界。

目光似乎不能从她身上移开,那般的琼姿花貌,可以想见再大一些将是何等倾城,而最奇特的是她身上的气质,如远山凝萃,如碧晴风瑶,远观堪为仙子,近观憾落瑶池,仿佛能将人吸入她的世界,再也出不来一般。

沈翕暗自心惊,自己竟然这样评价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看来他的病真的是越来越严重了,自嘲一笑,却还是不肯收回目光。

一个小厮跑上了凉亭,破坏亭中的沉静,沈翕敛目蹙眉,立刻警觉的回头,用身子挡住了那小厮的目光,不知为何,他不愿意任何人发现她的美态,即使是瞧一眼,都不允许。因为就在刚才,他已经把那里列做是他心中的净地,他的地方,绝不容任何人侵犯。

“公子,公爷传您去前厅说话,好些宾客都等着见您呢。”

小厮对上眼前这张俊美不凡的冷峻面孔,也不免心中打起了突突,说起国公府这位大公子,大家可是打从心底里怕的,不是说他面如钟馗,而是说他周身有一种天生的威势,贵不可言,叫人自惭形秽。在府中待久了还好,尤其是新入府的仆人,每一个都说这位大公子的气势,比国公爷看起来还要可怕,他整个人就像是烟雾一般,虽然立在你的面前,可是却又好像不在你的面前,飘渺的像是云端的神仙,没有人气。

冷冷的声音流泻而出:“知道了。”

小厮松了口气,飞快的退了下去。看着他逃窜似的身影,沈翕的嘴角露出一抹讽刺的笑。

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白底黑纹的长衫,这是孝中子弟常穿的款式,沈翕掸了掸毫无纤尘的袖口,就这样走出了凉亭,往宾客云集的前厅走去。

传绯闻了

谢嫮在外头散了一会儿心,回来的时候,发现女眷厅里又多了许多人,先前还在隔壁打牌的夫人们竟然也歇了手,三五成群闲聊的也散开了。

走入一看,原来是定国公府的几位夫人出现了,难怪大伙儿都这么赏面,围在了一起。

云氏一如既往坐在最后面,谢莘也在她身侧,谢嫮走过去,谢莘就从旁边拉了一张凳子过来,让谢嫮坐下,云氏侧过头来小声的问道:“你去哪儿了?”

谢嫮嘿嘿一笑,说道:“在园子里转了转。”

云氏也没说什么就回过头去,谢莘凑过来问道:“你先前在外面可听见有人弹琴了?”

谢嫮‘嗯?’了一声,然后点点头:“听见了,弹的可好?”

谢莘想了想后,说道:“琴好,箫也好。也不知是哪里传出来的,大家先前还说要去寻音的,正巧国公府的几位夫人来了,没见着人,真可惜。”

“…”

心中道了一声好险,谢嫮转头看了一圈,赶紧岔开话题问道:“老夫人和大夫人呢?怎的不见她们?”

在厅里的谢家夫人,就只有云氏和三房的孙氏,老夫人邢氏和大夫人赵氏都不在内,谢衡和谢钰也不在,只有谢绰跟在孙氏后头小心翼翼的坐着。

“被请去了老太君的院子里。只怕又要得赏了。”

和谢莘说了几句话之后,云氏便回过头来对她们出声警告了,让她们不许再说话了。谢莘和谢嫮对视一眼,无奈的闭了嘴。

谢嫮这才有空打量国公府的几位夫人。

当今的定国公名叫沈烨,他原就是府里的大房,长房长子,袭爵没有悬念,年轻时文采斐然,惊才绝艳,据说当年是京城深闺女子的首位梦中情人,沈烨也是出了名的专情,虽然才名远播,俊美不凡,可是却没有像时下那些才子一样流连花丛,红粉知己一大堆,他始终爱慕前相府千金洛氏,两人是青梅竹马,自小便有婚约,只是沈烨年轻时志在四方,二十岁中了探花郎,却远离士林,一路南下,借游山玩水增长见闻,二十三岁才回京,迎娶了刚满二十岁的洛氏。他们之间的爱情曾经广为流传,而沈翕就是沈烨和洛氏唯一的孩子。

从外表来看,沈翕简直就是掉在蜜罐里长大的公子,可是谢嫮却知道,沈翕的身世是一个惊天秘闻。他根本不是沈烨的孩子,而是天和帝的。当年洛氏和天和帝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天和帝与沈家又发生了什么,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但无论怎么样,谢嫮都想不通沈翕后来要把定国公府灭门的原因。

定国公沈烨有两个弟弟,都是沈烨一母同胞的嫡出,因此即使老国公去了,沈家也没有分家,依旧生活在一起。

国公府的另外两位老爷也在朝廷身居要职,一个是左门卫中郎将,一个是谏议大夫,一门出了三位官员,定国公府的荣耀可想而知。

如今坐在上首的几位夫人,分别是二房的嫡母长孙氏,还有三房的嫡母万氏,她们身后各跟着一位打扮不俗的妇人,看样子是沈家老爷的姨娘,人品外貌都很出众,是众多姨娘中的翘楚。

沈翕的亲生母亲洛氏前两年去世了,据说国公府的一应内务就由老太君主持,二房,三房的嫡母一同协理,所以,像今日这样的场合,出来应酬的就是长孙氏和万氏了,老太君当然是不用出面,一个一个的见这些晚辈了,就派了两位夫人前来应付寒暄一番,也算是尽了地主之谊。

年轻女人们坐在一起大多是聊年轻男人,而上了年纪的女人坐在一起,大多就是聊儿女了。

沈家子孙除了大房之外,还算兴旺,老太君爱热闹,爱子孙满堂,曾经就立下了给沈家生一个男孩儿,赏银万两的规矩,二房三房的老爷妻妾成群,日日夜夜的缠绵努力之下,终于对得起‘儿孙满堂’这四个字,只不过,沈家子孙虽多,却没有一个能胜过长房大公子沈翕的,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别说是沈家,就是整个京城,也没有哪家公子能胜过沈翕这样的才名。也就是静安侯府的春山公子勉强能够一拼了,却也不能胜出。

突然长孙氏对着一直沉默不语的云氏开口说道:“云峥今儿也来了,先前没见你,以为你没来呢。”

云氏没想到长孙氏会突然对她开口,面上一愣,别说是云氏,就是谢莘和谢嫮也是一愣,没想到国公府的二夫人竟然认识她们这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娘亲。

被长孙氏点了名,云氏也不好再沉默,站起来对二夫人行礼道:“是,二夫人有礼。”

长孙氏对云氏招招手,两人的年纪差不了多少,可是,长孙氏却始终对云氏像是长辈对晚辈的态度,云氏只好上前听她说话,长孙氏在跟前儿给云氏看了座,说道:

“咱们俩都是从江南嫁来京城的,打小儿也认识,原是该互相扶持,可是你近年来不甚出门,我也见不着你,今儿见着了,可要好好儿的吃一杯酒,不许推辞,好吗?”

云氏脸上泛出红晕,她素来不会说话,更不会在众人面前说话,长孙氏一贯的强势,让她有些局促,只好红着脸点头:“是。全凭二夫人吩咐。”

长孙氏似乎对云氏的恭顺很是满意,在人群中看了一眼,又问道:“今儿就你一个人来的?听说你生了两个丫头,可带来了?”

云氏连忙点头说道:“哦,带来了。莘娘,阿瞳,快过来给二夫人行礼。”

谢莘和谢嫮上前,对坐在主位上的二夫人行了个标准的闺秀大礼,长孙夫人在两人身上打量,目光落在谢嫮脸上,唇角带着笑,说道:

“都是漂亮姑娘,可真有些青出于蓝的意思了。想当年,你在江南地界也是一等一的美人,说句不怕人笑话的,你家的门槛都快被人踩平了,如今生了女儿,竟丝毫不逊色。”

云氏鲜少有自信的地方,儿女算是一处,听长孙氏夸她两个闺女,也是真心的笑了出来。

长孙氏对谢莘招招手,谢莘踩着碎步过去,长孙氏牵起了她的手,捏了捏,称赞道:

“真漂亮,今年多大了?”

“回二夫人,十五了。”谢莘的声音很柔,听着就是个温顺性子。

长孙氏满意的点点头,这神情看的众人一阵不明,难不成谢家二房开始走运了,竟然行了运被国公府的夫人看上了?

又对谢嫮招招手,谢嫮也像谢莘似的上前行礼,长孙氏看了谢嫮的长相,越发忍不住夸赞了。

“你呢?多大了?”

谢嫮脆生生的答道:“回夫人,十一了。”

“哦,才十一呀。”长孙氏又用一种颇为遗憾的声音说道:“那倒是不急了。”

谢家二房的两个姑娘,就这样被人喊上前去说了这么一番奇怪的话,就又被打发回去了。

不过,回到她们的座位上之后,周围人的议论声却是不绝于耳的。

“二夫人这是在给哪位郎君物色新妇吗?”

“瞧着是看上大的了。能配给谁?不会是…大公子吧?”

“大公子?我看不会吧…”

各种猜测在谢莘和谢嫮的耳旁传开,谢嫮倒还好,她用了两世的时间,早就脸就出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事了,更何况,她也算是知道众人底细的,谢莘嫁给了谁,沈翕娶了谁,她都是知道的。

不说谢莘那个,沈翕在登基前,压根儿就没有娶正妻,后来做了皇帝,大充后宫,册封的是丞相之女为后,其余妃嫔也有不少。不过虽然后宫充盈,但在谢嫮的印象中,皇帝陛下似乎并不怎么光临后宫,故在她死的时候,皇帝陛下似乎还没能生出儿子来,也是蛮奇怪的。

相比于谢嫮的平静,谢莘就显得有些不淡定了。脸颊红的厉害,就连耳根子都不能幸免,脑袋低垂,都快耷拉到胸口了,不断轻咬下唇,看着娇羞可人,她这模样,谢嫮多少是能理解一些的。

毕竟这回传绯闻的对象是沈家大郎,那可是高耸云端的帝国级美男啊,就算谢莘对他没那个心思,可这样被人传一传,也是很爽的,最起码能过过干瘾。

反正谢嫮就是这么想的。只是她的年龄还小,主子要传绯闻也传不到她身上,要是这辈子能和主子传一传,就算只是一些小花边,那也是祖坟上长草的际遇了,如今因为年龄排不上号,委实有点可惜呀!

小剧场:

女主:和主子传绯闻,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男主:谁想跟你传绯闻?豆芽菜,朕喜欢的是尤物,是凹凸有致!

花叔:卧槽,客官你怎么能提上裤子就不认人呢,昨天还陪人家看星星看月亮,说人家貌美如花的,今天竟然翻脸就不认了!节操呢?

男主:死开!朕走的是高冷路线!

女主:嘤嘤嘤嘤…被男主嫌弃了肿么办?女主着急,在线等!

第24章 水中心思(改错)

国公府老太君的寿宴办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

中午用饭的时候,谢嫮看了一眼老太君,她和侯府老夫人邢氏不愧是亲姐妹,眉宇间还是有点相像的,邢氏看起来严肃一点,那位老太君看起来则和蔼一点,可以看得出来,平日里子孙该是十分孝顺,让她没有半点愁。

大户人家用席也是有讲究的,男女避嫌也是规矩,偶尔有几位男宾到后堂来敬酒,那也是敬过就走,不多留片刻的。

谢嫮以为主子沈翕会跟着沈烨后头一同来,谁知道,沈烨来时只有他一个人,沈翕并没有出现,而老太君似乎也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似乎一点都没有嫡孙不来给她贺寿的难过。

用过了饭,云氏难得被长孙氏喊去打牌了,谢莘和谢嫮就和几个闺秀一同坐在窗口打珞子玩,谢嫮毕竟不是小姑娘了,手里的珞子再怎么漂亮,也勾不起她的兴趣。

正在此时,谢衡和谢钰粉面含笑的走了进来,环顾一圈,便往她们这里走来,她们身后还跟着两个从未见过的女孩儿,只见谢衡和谢钰比之早上出门时的装扮,头上分别多了一支白玉簪,手腕上多了一对翡翠镯子,想来该是老太君赏的。

“我们约好了一起去湖上泛舟,你们要去吗?”

谢衡的性格比较活泼,很难像谢莘那样一坐一个下午,便主动提出要去湖上泛舟玩儿,谢莘问了问其他几位闺秀的意思,大家都表示很感兴趣,一群人就一同去了。

谢衡扫了一眼谢嫮,目光中似乎夹杂着很复杂的情绪,谢嫮本就不喜欢她,此时更加不会去猜测她这目光的含义,只顾跟着谢莘后头,一同往湖面赶去。

谢衡说的湖面泛舟,其实就是在谢嫮早晨弹琴的那片湖域之中,而先前跟着她们一同前来的两个姑娘,竟然就是沈家二房和三房的姑娘,大的那个叫沈箐,今年十四了,小的那个叫沈芸,和谢嫮一般大,生的也都很漂亮水灵,但凭良心说,沈家其他人长得真不如沈翕,就是那份贵气也是旁人拍马不及的。

不过,沈箐和沈芸的出现,无疑对众女来说是一种刺激,大家纷纷放下了矜持,三句话不离本行,开始询问一些沈家的事情,沈箐和沈芸眉目间带着一股傲气,先不说她们俩的身份贵重,除了公主辈儿的能盖过她们,像这些公侯将相府邸的小姐,哪一个如今能高过她们沈家的姑娘?

高傲是一定的,言语中也不乏优越,再加上周围姑娘们刻意的奉承与套近乎,更把两人的姿态捧得很高,对谁说话都像是从鼻孔里出气似的,尽管如此,两人照旧是这一群姑娘里被众星捧月的角色。

因为姑娘们要泛舟,沈家的奴仆早就把一应船只准备妥当,按着一船四人的分配,预下了三条小船,谢嫮原本是想和谢莘一船的,可是转瞬间,大家就都上了船,只剩下两条船上各剩一个位置了。谢衡,谢钰,还有沈箐坐在一条船上,谢莘看了看谢嫮,知道她不愿意和谢衡她们坐同一条船,便让谢嫮去坐另一条,自己往谢衡她们那条船走去。

谢嫮多留了个心眼儿,一把拉住了谢莘,忽闪着大眼睛对谢莘说道:“姐,我怕水,我想跟你坐一起。”

谢莘为难的看了看周围,对谢嫮道:“别任性了,人家都坐好了,你跟着那些姐姐也一样,没事的。”

谢嫮打定了主意,就是抓着谢莘的袖子不放,因为她的僵持,让很多姑娘都已经不满了,谢衡正要出声,就见另一条船上的姑娘站了起来,就是那个御史家的尤小姐。

“好了好了。就让她们姐妹坐一起吧,我坐过去。”

至此,游湖船队才得以发动。

谢莘坐上船之后看了一眼谢嫮,在她额头上点了点:“你呀!太不懂事了,回去定要告诉娘亲,让她罚你!”

谢嫮吐了吐舌,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她就是不想让谢莘和谢衡她们坐一条船,总觉得谢衡今日的神情有些不对劲。

船只往湖心发往,趟过绿水浮萍,掠看两岸景色,为了增添趣味,自从姑娘们的船下水之后,两岸就有专门的人往水里放了精心饲养的水鸭,姑娘们的笑声自水面传开,行了一会儿,谢嫮就有些明白谢衡她们要游湖的原因了,就在她早上弹琴的那湖心水廊上,几位年轻男子,或倚栏谈笑,或举杯对祝,或凑对成诗,看样子都是从书斋中走出的才子,而立于水畔发呆之人,不是俊雅如玉的春山公子又是谁呢?

姑娘们的船只渐渐靠近那水廊,年轻大胆些的公子竟然出声呼喊了两声,逗得满船姑娘面目绯红,却又忍不住娇羞回望。

其实人就是这样,若是今天这些姑娘和才子们是在水面上相遇,也许最多就是互看两眼,擦身而过的事,可是像这样在水面上相遇,就好像给大家撤去了一层心防,以水传情,人们只会说是一场浪漫佳话,水面遥望,大家都看不真切,因此行为大胆一些,也没人会说什么,反而增添了某种刺激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