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钱进将杨昌朱寿二人安排在东厢房,怎么唐五也跟过来了?

那边钱进见宋殊面带不快,暗道糟糕,忙跑过去解释:“掌柜,我给他们记尺寸准备做衣裳呢,朱寿跟唐五都不记得自己尺寸,我……”

“唐五怎么在这里?”宋殊打断钱进的废话,他当然能看出来几人在忙活什么。

钱进恍然大悟,明白掌柜不是因为他们喧哗而不满,松了口气,直起腰杆笑道:“忘了跟掌柜说了,顺子月底回家娶媳妇去,钱伯看唐五机灵懂事,准备让他接顺子的差事,所以也让他搬到这边住来了。”

宋殊抬眼,对面东厢房屋檐下,杨昌三人正困惑忐忑地望着他们。他多看了一眼才到朱寿肩头的矮个儿姑娘,略微放低声音问钱进:“你已经把差事告诉唐五了?”

此事是他没有暗示清楚,怪不得钱伯,追问原因没有意义。如果钱进尚未吩咐下去,他可以马上改派其他差事给唐五,否则明知道唐五是女儿身还安排她来鹤竹堂伺候,他怕唐五误会,虽然唐五只要用点脑子都能想到这肯定不是他的意思。

钱进不太懂掌柜为何这样问,有些茫然地答:“说了啊,唐五高兴坏了,一直夸掌柜心善呢。”

后面那句是他自己编的,其实唐五听了差事安排后好像挺吃惊的,他问她是不是不愿意,唐五才笑着摇头,钱进便将她的吃惊看成喜出望外了。本来就是啊,一来灯铺就成了掌柜身边伺候的人,多少伙计都求之不得啊。

“她很高兴?”宋殊眉头皱的更深。

钱进听出不对劲儿了,但他实在想不通哪里出了差错,只好继续编:“是啊,鹤竹堂这边没什么力气活儿,比起在前院搬竹子收灯笼还得跟其他伙计挤一间房,掌柜如此厚待他,唐五简直是撞了大运,当然高兴啊。掌柜,莫非你觉得唐五有何不妥?”

宋殊沉默片刻才摇摇头,示意钱进继续忙去了。他没有回屋,而是站在门口看钱进走向东厢房,然后不着痕迹地瞥了唐景玉一眼。

按照钱进说的,唐景玉女扮男装,不用干重活也不用跟一群男伙计挤在一起,是值得庆幸,而他如果重新安排差事,唐景玉没有道理自己住单间,确实不妥,二来都吩咐下去了,改来改去好像他要针对她似的。

留下便留下罢,反正鹤竹堂这边也都是一些打扫的活儿,他又不用她伺候沐浴更衣。

想通了,宋殊转身进屋,准备关门时又朝东厢房看了一眼,正好瞧见朱寿牵着唐景玉进了一间厢房,还把门关上了。

宋殊盯着那门,想到唐景玉曾经跟钱进同住一间客房,看行为举止也确实不把自己当姑娘看了,那么跟朱寿在屋里说说话应该也不算什么。他自认看人的眼光还算准,唐景玉眼眸纯净,不是轻浮之人,否则当初在客栈便可以勾.引钱进了。钱进相貌堂堂,即便是下人,她那般处境也难高攀。

日落之时,钱进过来询问晚饭怎么安排。

“让杨昌朱寿到堂屋用饭。”宋殊第一次收徒,准备当个好师父。

钱进笑着走了,当了师父的掌柜身上总算多了些人味儿。

晚饭摆好时,宋殊移步去堂屋,里面杨昌朱寿二人已经等候多时了。杨昌恭恭敬敬喊宋殊师父,朱寿得了唐景玉嘱咐,有样学样。宋殊点点头,自己先坐到主位,再让两个徒弟落座,用饭前问了问二人屋子收拾得如何,“有什么短缺的尽管跟钱进提。”

杨昌称屋里应有尽有,钱管事准备的很周到。

宋殊便看向朱寿。

朱寿认真想了想,“缺个枕头,天热唐五不盖被子,可是她没枕头,那样睡觉不舒服。”

杨昌对这位小自己几个月的师弟也算了解了,听到这傻话只是善意地笑了笑。

宋殊看了一眼外面,随口问他:“你跟唐五睡一屋?”

朱寿点头:“钱进让唐五跟顺子睡,顺子的房子太小了,我的大。”

宋殊明白问题出在哪了,饭后便吩咐顺子马上把西厢房那边的耳房收拾出来给唐五住。

听说自己能单独住一间,唐景玉这次是真的高兴坏了,兴高采烈地跟顺子一起收拾,擦桌子扫地铺竹席,干劲儿十足。自己睡好啊,干什么都不用避讳人,门一插就能放心地洗澡了,晚上也不用担心不小心露出不该露的地方,哪怕露出来旁人大概也察觉不到异样。

朱寿有点不高兴,他喜欢跟唐五睡一张床上,身边有个伴他睡得比自己睡时香,虽然唐五睡着后偶尔会放个屁……

☆、第10章

转眼到了六月底,这日吃完早饭,唐景玉跟顺子一起去钱伯那里领工钱。

他们到的比较晚,柜台前已经围满了伙计,因为月底月初这两日轮流放假,赶上今日放假的伙计们就拎着包裹过来了,领完钱直接回家探亲去。

顺子也拎着包裹,不同于那些还会回来做活的伙计,他这一去就不回来了。

相处了十来日,唐景玉跟顺子混得也挺熟的了,排队时就打趣他:“顺子哥得空带嫂子来城里逛逛啊,让我们也都看看嫂子,听钱大哥说嫂子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好看姑娘呢,顺子哥真有福气。”

顺子不善言辞,被她说红了脸。

唐景玉嘿嘿笑了两声,也不再难为他。

终于轮到他们了,钱伯瞧见顺子,拿了三两银子给他,“这是这个月的工钱。”

顺子飞快收了起来,嘴角微翘。

唐景玉看得清清楚楚,立即在心里算了一下。只要她好好干,年后肯定也能升到三两银子的工钱,她又不买花布裙子胭脂水粉,吃穿全用灯铺的,一年至少也能攒三十两银子,那么三年就能攒下买宅子的钱了,中间可能找到别的财路也说不定。

就在顺子准备让开地方而唐景玉打算上前时,钱伯又把顺子叫住了,另外拿出两个五两的银锭子给他,笑眯眯地道:“你这几年服侍的用心,掌柜赏你十两银子算是喜钱了,你可得收好了啊。”

顺子大喜,瞅瞅正院的方向,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这,这,钱伯一定要替我谢谢掌柜啊!”掌柜大方,这几年他不但攒够了娶媳妇的钱,还有余钱在镇上开个杂货铺子,现在得了这十两,他更有信心跟媳妇过好日子了。

旁边唐景玉也在心里记了一笔,成亲宋殊还会送喜钱呢,不过她大概用不着。她现在最想的是赚钱买宅子养活自己,婚事不在她考虑中,再说她这样在男人堆里混过的,应该也没啥男人会喜欢她。

顺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唐景玉怀着满心憧憬,沮丧地从钱伯手中接过她十日的工钱,三百多文,用条细绳子串着,倒是挺有分量的。

“唐五脸色不错啊,刚来那会儿蜡黄蜡黄的,现在白里透红,再养一阵子该比上小姑娘了。”钱伯瞅了少年两眼,实话实说,又给她打气,“别羡慕顺子,现在这份好差事落在你手里了,这半年好好伺候掌柜,说不定年后就给你涨到三两了。”

唐五一听钱伯也这样想,那点被现实打击的失落立即飞了,“多谢钱伯跟钱大哥把这份好差事留给我,今儿个下午我说好请钱大哥吃饭的,钱伯有啥想吃的没,我们给你带回来。”

少年嘴甜会来事,钱伯笑得合不拢嘴,又跟唐景玉聊了一阵才放她走。

唐景玉心情愉快地回了鹤竹堂。

按理说今日她休假不用干活,不过大夏天的,她也不想跑到街上受罪去,就跟钱进三人约好黄昏时出门,在外面用完饭再回来。

灯房里,宋殊正在给朱寿杨昌二人授课,清朗的声音飘到院中,真是好听。

唐景玉悄悄走到墙根下的花丛后,躲在阴凉里偷听,但她并没有隐藏身形,光明正大坐在靠门口的位置,有人从外面走进院中一眼就能看到她。

今日宋殊讲的是灯笼的种类,按材料分有纸灯纱灯等等,讲到纸灯时还会把各种纸做灯笼的优势劣势讲清楚,所以那些在外行看来大概只需要一两句话就能讲完的事,宋殊能讲一个时辰。这十来天他就是一直讲啊讲,根本没有教二人做灯笼,下午还会教二人诗词歌赋,留的课业则是描字帖。唐景玉看过,宋殊发给杨昌的字帖豪迈洒脱,朱寿的就清隽飘逸,显然也是因材施教。

或许是她闲着没事干,也可能是宋殊声音好听,讲的也不呆板,虽然觉得这些对做灯笼没有太大用处,唐景玉依然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她也在练字,纸用的是朱寿杨昌字帖的背面,墨从朱寿那里分,至于临摹的字,她用的是宋殊扔在竹篓里的废纸。

唐景玉喜欢宋殊的字,飘逸淡然,有君子之风,看着能让人心都跟着平静下来。

“好了,你们回去吧。”讲完今日该讲的,宋殊示意两个徒弟离去。

唐景玉听到了,依然坐在花坛边上。

杨昌对她这样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唐景玉给自己找的理由是随时准备听候使唤,宋殊知道后也没有赶人。

只有朱寿信了唐景玉的借口,每次出来都会告诉唐景玉里面不需要收拾。

这次也不例外。

唐景玉顺势站了起来,对着门口道:“这样啊,那我走了。”声音不高不低。

“进来。”

出乎意料的,里面的人开口喊了她。

唐景玉顿觉不妙,可她必须进去啊。

朝朱寿摆摆手,唐景玉三两步跨上台阶走了进去,一边关门一边干笑:“掌柜叫我何事?”

宋殊背对她站在桌子前,等唐景玉走到身前才问她:“为何偷听?你应该知道,听了这些也做不出来灯笼。”

唐景玉看着桌上的一堆纸张,识趣地没有辩解,而是老实回答:“可不听这些肯定做不出来好灯笼啊。以前想着跟掌柜学灯笼卖钱,掌柜不肯收我为徒,我死心归死心,就是忍不住想听听掌柜给朱寿他们讲什么,没想一听就真的感了兴趣。掌柜不教我,我可以跟前面的师傅们学,也不用他们特意指点,我自己琢磨,万一无师自通做出能卖的灯笼,好歹也能赚两个钱不是?”

“你这是偷师。”宋殊将手中的纸一一铺在桌子上,“你就不怕我撵你走?”

唐景玉自信摇头:“掌柜不怕我偷师,自然就不会赶我走。我看过了,那些复杂的灯笼,老师傅们都是在灯房里做,我能学的只是一些基本功。而且外面做灯笼的有的是,宋家灯笼名气高主要还是归功于灯笼上的书法字画水平远高于其他制灯师傅。我呢,既没有做好灯笼的手艺,也没有精湛的书法字画,最多做几盏最普通的灯笼过过瘾,掌柜怎么看都不像是连这个都容不下的小气之人。”

宋殊没有否认,只是提醒她:“你这样做出来的灯笼,最多十几文钱,完全不用浪费时间听我讲课。”

“我知道啊,我也说了,我是因为喜欢听才听的,以后做灯笼能用上最好,用不上我也不会生闷气。”唐景玉随口解释,一副无所谓的语气。

宋殊看了她一眼,敲敲桌面上的几张纸:“这些都是什么纸,你能否分辨出来?有些东西光听没用,不过是浪费时间。”

唐景玉撇撇嘴,走过去低头看那些纸张,宣纸最好认了,小时候用的全是宣纸,她不用摸就拿了出来。剩下的几种,澄心堂纸平滑紧密,玉水纸次之,藏经纸纸厚理粗,精细莹滑,这些都是不易吸墨的,宣纸和剩下的几种则容易吸墨,而不同纸张对下笔速度都有要求,做灯笼选纸也要考虑这些。

她边摸纸分辨边讲解,宋殊所说她记得几乎一字不差。

宋殊投给她讶异的一瞥:“看来你比我想的还要聪明。”

唐景玉忍不住得意地笑了,父母均是才貌双全,她没有继承父母出众的外貌,幸好还算聪慧。

但宋殊并没有让她得意太久,他利落地把几张纸收了起来,整理好后神色淡漠地告诫她:“之前允许你偷听是因为觉得你听了也学不到什么,现在……下次再让我发现你来偷听,我会给你换一份没那么闲的差事。”

唐景玉气结:“你……”

“出去。”宋殊及时堵住了她尚未出口的话。

唐景玉咬咬唇,气呼呼地走了。

亏她还以为宋殊为人大方,其实就是个自大的小气鬼,先是看低她,如今恼羞成怒便断了她的机会。

唐景玉气得够呛,回到屋里把门一关,倒在床上睡闷觉,吃午饭时把自己那份端到屋里便没管堂屋师徒三人的,反正今天本来就该她休假,她不出去也不代表就要伺候宋殊。若是宋殊没有气人,她倒是不介意讨好他一回的。

下午也是在睡觉中过去的,醒来打盆水洗个脸,浑身清爽。

唐景玉去拍朱寿的门:“走了,咱们去逛街了!”

朱寿很快就走了出来,穿的跟唐景玉一样,一身灰色的细布衣裳,虽然还是那个俊朗少年,却少了一股富家公子的风流劲儿。

“你去换身自己的穿吧,那套竹青色的袍子就挺好看的。”唐景玉好心劝他,人都这么傻了,打扮得富贵些,旁人看他有钱态度多少会好一些。

“不换,跟你们穿一样的。”朱寿反身把门锁上,难得不肯听唐景玉的。

唐景玉拿他的倔劲儿没办法,领着他去找杨昌,总不能请钱进朱寿吃饭单单落下杨昌一人啊。

三人聚齐,就差钱进了,正猜测钱进人在何处时,钱进从宋殊灯房里出来了。

只是他身后还跟着一人。

唐景玉看了一眼就别开眼,现在看宋殊就憋气。

宋殊却跟钱进一起走了过来。

钱进美滋滋跟三人解释:“掌柜今个儿也想出去散心,得知咱们要出去逛,掌柜便跟咱们一块儿走了。”说完还拍了唐景玉肩膀一下,故意打趣道:“唐五你运气好啊,咱们掌柜这么大方,一会儿吃饭肯定掌柜请啊,你又省了一顿。”

唐景玉听到一半本来挺郁闷的,听完后面就笑了。

自己省钱的同时又能宰宋殊一顿,简直是一举两得啊。

作者有话要说:

半年后,

钱伙计:掌柜,唐五的工钱是不是该涨涨了?

宋掌柜:就他这态度,不扣已经是我仁慈了。

☆、第11章

虽是黄昏,外面还是挺闷的,偶尔吹来阵风才稍微好点。

宋殊是掌柜,身份最高走前面,钱进跟在一旁陪掌柜说话,顺便给唐景玉三人领路。唐景玉是外地来的,朱寿杨昌也不是嘉定城里的,对这里都不熟悉。

这算是唐景玉来嘉定后第一次真正的出来逛,对于这处小时候常常听母亲提起的江南小城,唐景玉心里还是很向往的,对街上的一切都很好奇,因此听得特别认真。

从灯铺出来拐一条街,中间便是一条四丈来宽的河流,岸边清风徐徐,明显比别处凉快了许多。

钱进侧身跟他们介绍:“这是横沥河,往南流入汇龙潭,每逢花灯会,城中百姓都会聚集到河边放河灯,届时两岸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对了,中元节也放河灯,过几天再领你们来看热闹。”

朱寿呆呆的,钱进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很少提问题或表示惊叹。杨昌对这些景色也不是很感兴趣,点点头算是回应,唐景玉就不一样了,兴奋地走到岸边朝北眺望,“汇龙潭里面是不是还有座应奎山啊?听说嘉定的花灯比试就是在应奎山上举办的,夜里山上全是灯笼,在岸上看特别漂亮。”

宋殊看了她一眼。

钱进诧异地问她:“你怎么知道?铺子里有人跟你提了?”应奎山在嘉定还算有名气,苏州那边听说过的人就不多了,更不用说山东那种远地方。

唐景玉撒谎都成了一种本能,闻言眼睛都不眨的,笑着回道:“是啊,我跟顺子一起做活时他跟我讲的。”说着看向宋殊,一脸讨好:“掌柜今年参加花灯比试,也带我去山上开开眼界成不成?”

“看你表现。”宋殊面无表情。

“师父我也想去。”朱寿走到唐景玉身边,也期待地问道。

唐景玉拍了他肩膀一下:“你笨啊,掌柜就你们两个徒弟,那么重要的场合会不带你们去?专心学灯笼好了,有什么热闹掌柜不会忘了你的。”大傻子,果然傻人有傻福,她太聪明了,就只能当伙计讨好宋殊。

朱寿好像也意识到自己又说了傻话,立即闭上了嘴巴。

唐景玉看了一下前面,正好钱进看过来,她悄悄指指那边最显眼的一家酒楼,再朝目视前方的宋殊扬扬下巴。钱进心领神会,转身讨好自家掌柜:“掌柜,你说请我们吃饭,那咱们去东盛楼?”

上次赴席还是半个月前跟掌柜在苏州吃的,今日终于可以喝点小酒解馋啦。

宋殊顿住脚步,回头扫了一眼,目光落在唐景玉身上:“不是说唐五发工钱请客吗?找家便宜点的吧。”

钱进愣住,唐景玉更是差点跳脚,急着辩解:“掌柜你别糊弄人啊,说好了你请客的!”

宋殊问钱进:“我何时说过这话?”

“你,你……”

钱进支支吾吾半天,最终还是慑于掌柜积威,咬牙认栽:“是我没有解释清楚,掌柜只说跟咱们出来逛逛,唐五,这顿饭我请了,下次你再请。”唐五才哪么点工钱啊,她记得叫上杨昌已经够大方的了,如今因为他多了掌柜一张嘴,他可不想为难唐五。

唐景玉实在没想到宋殊会小气成这样,不过看他给顺子喜钱给的那么大方,多半还是针对她的,因为她偷师不满便故意给她不痛快。

没门,她才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害钱进掏腰包,不就是一张嘴吗,上次宋殊给她的五十文钱她还没花完呢!

“钱大哥你别这样,说好了是我请的,走吧,这里我不熟,钱大哥找家馆子咱们马上吃东西去,我肚子都快饿扁了!”唐景玉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大大方方地道。

钱进还是过意不去,非要自己请,被唐景玉笑话啰啰嗦嗦像娘们他才不再坚持,然后挑了家馄饨铺子。铺子里面有桌子,河边也摆了几张,宋殊领先在靠近河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唐景玉几人只好跟着他坐。

桌子不大,是给四人准备的,钱进当然要坐宋殊身边,这里面也就他敢挨着掌柜坐。朱寿已经坐在钱进对面了,唐景玉不想对着宋殊那张脸吃饭,准备让杨昌坐过去,谁料杨昌料到朱寿肯定希望她坐那里,先从隔壁搬了一把板凳过来,在钱进朱寿中间坐了,面朝河流:“吃饭人多才热闹,唐五你坐吧,我就在这儿了。”

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妻,让女儿给他们打下手,老板娘早就瞧见宋殊了,连忙催女儿去招待客人:“如意,快去问问宋掌柜他们点些什么!”

如意十三岁,穿了一条半旧的红裙子,比唐景玉还要矮半头,但是身段已经显出来了,红着脸跑过来:“宋掌柜钱大哥,你们出来逛了啊?”

宋殊并不认识他们,但嘉定城里几乎没有不认识宋殊的,因此也都知道钱进,况且钱进以前也来过这里。

听到问话,宋殊依然侧目欣赏河景,钱进笑着点头,替如意跟唐景玉三人介绍,除了馄饨,这家铺子还有小菜卖。唐景玉做东,吃什么当然由她开口:“馄饨来五碗,大碗的,其他小菜都来一样吧。”

钱进飞快在心里算了一笔,五大碗馄饨五十文,小菜都是家常菜,花生米拌豆腐酱鸭爪什么的,不算贵,但是加起来也有五六十文,这样一下子就花掉了唐景玉三成工钱。算了,这时候再推来推去的不好看,一会儿吃完饭他抢着去结账好了。

“就这样吧,快点做,我们都饿了。”

“知道了,我让我娘先紧着你们这边的。”如意目光就没从宋殊脸上移开过,得了嘱咐,她恋恋不舍地最后看宋殊一眼,转身跑了。

唐景玉有心打趣宋殊两句,转念一想,宋殊毕竟是掌柜,万一把他惹怒了人家直接把她撵走,她往哪哭去啊?

不敢得罪衣食父母,只能忍气吞声了。

她扭头跟钱进说话,五人里面就他们俩话多……

小菜都是早就备好的,馄饨下水一煮很快就熟,如意娘很快就端着案板过来了,上面五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杨昌让开地方方便如意娘分碗,如意娘笑呵呵道谢,先把宋殊那碗端了过去。

唐景玉飞快扫了一眼,怎么看都觉得宋殊那碗的馄饨似乎要多一些。

长得好又有钱,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如意娘已经开始特殊对待宋殊了,不知道一会儿结账时能不能便宜些……想到可以借宋殊的光占点便宜,唐景玉心里那些羡慕嫉妒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馄饨摆好,如意又把几碟小菜送了过来,岸边清风徐徐,感觉确实不错。

唐景玉吃得满头大汗,被黄昏晚风一吹,浑身通畅。

她端起碗,把汤水也都喝了,放下碗正想打嗝儿呢,忽然发现钱进几人都在看她。

唐景玉试探着抹了抹嘴角。

钱进扑哧笑了,“你嘴角没东西,就是看你瘦瘦矮矮的,没想到还挺能吃。”

杨昌附和点头:“看着比刚来那会儿胖了些。”气色也好看了。

朱寿最实诚,把自己的碗推给唐景玉:“我这儿还有,你吃不?”他已经吃饱了。

唐景玉不由看向宋殊,就他没说话了。

宋殊早就放下勺子了,扫一眼唐景玉面前只剩几片芫荽的大碗,好心提醒道:“胃不和,卧不安,晚饭吃七分饱便可。”也是说给钱进他们听的。

唐景玉撇撇嘴,也看向宋殊的碗:“我娘从小就教我吃饭不许剩下。”

宋殊无动于衷,倒是朱寿听进去了,见钱进杨昌果然都吃完了,确定唐景玉不吃后,连忙把自己剩下的都吃了。

唐景玉刚想悄悄告诉他不用吃,余光里见钱进起身朝馄饨铺子走去,她连忙追了上去,好说歹说把钱进劝回去了,自己去结账。她没说是自己请客,只说宋殊挺满意的,以后可能常来,如意娘听了高兴啊,主动少收八文钱,一百文凑整。

工钱一下子去了三成多,唐景玉心疼死了,回去路上都没怎么说话。

到了鹤竹堂,天已经暗了下去。

唐景玉准备跟朱寿杨昌一起去水房那边拎水擦身。灯铺里面除了宋殊有人服侍,其他人几乎都是自食其力过日子,衣裳自己洗,杨昌朱寿沾了宋殊的光直接去堂屋吃饭就行,不然也得跟唐景玉一样跑去前面吃大锅饭。

只是她还没走远,宋殊随口提醒了一句:“今晚我要沐浴,你把水备好。”

唐景玉就跟遭雷劈一样僵住了,回头,只看见宋殊走向正房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