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只拨浪鼓不错!

出阁前的一日,父王突然指着放在幼弟小床上的拨浪鼓,告诉了她朱雀卫的事。

父王说每一代镇南王拥有的半枚朱雀令外观都不一样,当掩藏朱雀令之物有变化时,便会秘密告之现任朱雀卫统领。

而在宝儿出生后,他就把朱雀令放入了拨浪鼓中。

那时的她不明白父王为何告诉她朱雀令的事。父王说,她便听着。

现在想来,父王把朱雀令给了宝儿,把金镶七宝镯给了她,又因宝儿过于年幼对她透露了朱雀令的秘密,或许已经存了万一的打算。

“珍珠当作鼓槌吗?还挺有意思,回头让我瞧一瞧。”

骆辰看着她,抿唇不语。

察觉少年神色有异,骆笙笑问:“怎么了?”

“我把拨浪鼓带来了。”

骆辰说罢,从怀中取出手帕包裹之物,淡淡道:“姐姐打开看看吧。”

骆笙越发觉得骆辰反应不对,伸出手默默把帕子打开。

里面是一只鼓面破开的拨浪鼓。

骆笙神色微变,抬眸去看骆辰。

骆辰见她神情终于有了变化,沉着脸道:“姐姐要哄我到什么时候?”

无论从哪听来的拨浪鼓的事,就不能对他直接说吗,总把他当孩子哄。

少年越想越恼,暗下决心等会儿骆笙若找他讨要令牌,他就不给。

骆笙垂眸盯了毁掉的拨浪鼓片刻,问道:“里面的东西你看到了?”

骆辰冷冷嗯了一声。

骆笙弯唇一笑,伸出手来:“给我瞧瞧。”

骆辰气得挑眉。

还要得这么理直气壮!

见少年没动静,骆笙抬手揉了揉他的头:“给姐姐看看,等会儿给你做红烧肉吃。”

骆辰:“……”

少年默念起“富贵不能淫”。

骆笙微笑:“今日买了七层的五花肉。”

骆辰眼皮颤了颤,从袖中取出令牌,沉着脸塞到骆笙手中。

骆笙细细打量手中之物,把这半枚价值非凡的朱雀令用力握紧。

号令朱雀卫的朱雀令,终于找到了。

“姐姐。”骆辰开口。

骆笙压下万千思绪,看向少年。

骆辰指指她手中令牌:“可以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吗?”

骆笙犹豫了一下,道:“这是一枚令牌。”

骆辰紧盯她的双眸,再问:“姐姐如何知道我有一只藏着令牌的拨浪鼓?”

------------

第459章 万寿节

骆辰望着她,眼神执着,有着少年的锋锐与敏感。

骆笙沉默了一瞬。

这瞬间她想了很多,甚至升起告诉他真实身份的冲动,可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这时候把弟弟拖入痛苦的深渊并不明智。

她将要面对的是大周天子,一国之君,一旦失败就是粉身碎骨的惨烈下场。在没有万全之策时,先不说幼弟安危,至少不能让大都督府跟着陪葬。

“姐姐?”骆辰又喊了一声。

骆笙若无其事笑笑:“你真的想知道?”

骆辰点头。

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很糟,他不喜欢。

“开阳王告诉我的。”骆笙麻利甩锅。

骆辰大为意外,望着骆笙的眼神满是狐疑:“他怎么知道?”

骆笙眼都不眨:“去年他奉命调查镇南王府旧案,一直在查有关镇南王府的事,后来查到当年镇南王府被抄家后有部分财物在大都督府中……”

骆辰默默听着,抽了抽嘴角。

抄家有油水是公认的,只是想到那个抄家的人是自家老父亲,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开阳王查到有这么一块令牌存在就对我提了。我心生好奇,所以想看看有没有。”

骆辰扯了扯嘴角:“开阳王对姐姐倒是坦诚。”

骆笙脸不红心不跳:“我们交情好。”

骆辰只想呵呵笑。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色令智昏,没想到开阳王是这种人……

少年在心里鄙夷了一下。

好在眼光还凑合。

“这枚令牌有什么用?”骆辰顿了一下,改口,“半枚。”

“或许是用以号令府兵吧。”骆笙给出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把朱雀令放入骆辰手里,“你好好留着吧,东西在你这里,说明此物与你有缘。”

“你什么时候信这些了。”饶是如此说,骆辰还是把朱雀令收了起来。

既然开阳王特意对姐姐提起,此物或许不简单。

骆笙见骆辰如此,心下微松。

骆辰虽年少,却十分聪慧,她相信他会把令牌保存好。

而她今日对骆辰透露出令牌一两分来历,算是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有朝一日突然知晓身份难以接受。

“行了,没事就回去吧。”

骆辰没有动。

骆笙看他一眼。

少年绷着脸问:“红烧肉是在酒肆做,还是家里?”

说好做红烧肉,却只字不提,完全看不出诚意。

骆笙失笑:“就在家里,我亲自下厨,行了吧?”

骆辰努力压下上扬的嘴角,嗯了一声转身离去。

回到住处,骆辰把小厮打发出去,拿出令牌打量着。

一只藏有令牌的拨浪鼓,显然不会是父母给他的玩物。他相信骆笙所言,这是镇南王府旧物。

可父亲查抄镇南王府,为何连人家的拨浪鼓都查抄了?

这个拨浪鼓是新任镇南王的幼时玩具吗?又为何在他收藏幼时玩具的箱笼中?

骆辰冒出无数个疑问,有心想去找骆笙再问问,最后还是打消了念头。

他看出来了,姐姐就是个大忽悠,不想对他说的问也问不出来。

他以后用心留意,或许能解惑。

时间一晃就到了月底,天更冷了,街上的车马却多了起来。

万寿节快到了,封疆大吏、王侯公爵,乃至邻邦异族,都会亲自或派出使臣汇聚京城,为皇上贺寿。

这一年的万寿节,百姓浑然不觉,百官勋贵却嗅出一丝不寻常。

往年万寿节那些分封各地的王府只需派属臣送来贺礼,今年皇上却开了口,要诸王世子领队前来贺寿。

亲王不入京是规矩,礼到人不到才是常理。虽说世子还不是亲王,由世子领队进京贺寿也算罕见了。

是日,皇城御苑张灯结彩,金碧交辉,王公大臣皆换上隆重朝服,前往御殿为天子祝寿。

鸟鸣声起,百乐齐奏,一队舞姬步入殿中,翩翩起舞。

这些舞姬选自坊间,皆是姿容美艳的绝世佳人,执花而舞恍若仙子。

永安帝高坐殿上,手持金盏漫不经心赏着歌舞,眼角余光则扫过诸王世子,以及年少貌美的镇南王。

少年似是不习惯这种场面,局促笔挺而坐,对摆在面前的珍馐佳肴碰也不碰。

诸王世子赏着歌舞,或是面带微笑,或是目露痴迷,亦有不以为然者。

永安帝把诸王世子反应尽收眼底,眼神波澜不惊。

乐声暂停,舞姬退下,百戏入场。

相比歌舞,百戏又多了些趣味,上竿、踢瓶、筋斗……被这些技艺不凡的艺人表演出来,总能引起阵阵喝彩声。

这是难得在御殿能放声欢笑的一日。

表演上竿者是一名男子与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男子以头顶着长竿微微蹲身,少年爬竿而上,一直爬到竿顶,翻转腾挪作出各种动作。

一只蟠桃从天而落,少年灵巧接住,顺手献给离之最近的贵人。

殿中众人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去,那踢瓶的、翻筋斗的、倒立折腰的一时无人多看。

踢瓶的是个秀美少女,眼下虽被上竿的艺人抢了风头,却格外专注。

一只只瓶罐在她脚上飞起落下,在空中形成一个圆。

就在这时,少女脚尖突然一抖,正落下的瓶罐一下子摔到了地上。节奏一乱,那些飞在空中的瓶罐全都掉了下去。

砰砰声响起,登时拉回了所有人视线。

爬竿的少年已经到了竿顶,在众人视线被引开的这瞬间,双脚用力一蹬,借着长竿的弹力犹如离弦的箭,向着永安帝飞去。

“护驾——”

殿中顿时人仰马翻,一片混乱。

刺杀永安帝的少年最终失败,被一柄长刀刺穿身体拖了下去。

寿宴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永安帝铁青着脸由近卫护着匆匆离去,骆大都督作为锦麟卫指挥使,留下收拾烂摊子。

百官勋贵心惊胆战,诸王世子更是瑟瑟发抖。

万寿节居然出现了刺客,随之而来的定然是一阵血雨腥风。

指挥属下把一连串艺人押往诏狱,走出皇城的骆大都督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叹了口气。

山雨欲来风满楼,太平日子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

------------

第460章 反

萧贵妃得到消息,匆匆赶来。

“皇上,您没事吧?”

永安帝看起来平静许多,扫一眼萧贵妃微隆的腹部,皱眉道:“爱妃不要担心,朕没事。”

萧贵妃惊魂甫定,仍然心跳急促:“怎么会出这种事呢,妾听了险些吓坏了。”

她的一切都是皇上所赐,更何况如今还有了孩子,完全不敢想象皇上出事的后果……

永安帝伸手把萧贵妃拉到身边坐下,宽慰道:“朕真的没有事。爱妃有孕在身,莫要忧心这些。”

萧贵妃忧色不减:“竟敢殿前行刺,那些艺人究竟哪来的胆量——”

永安帝拍拍萧贵妃手背:“朕会命人好好彻查,爱妃把身子养好就是给朕最大的宽慰了。”

“妾明白。”萧贵妃抚了抚腹部,露出了笑容,“皇上,今日孩子踢我了。”

“是么?”永安帝面露欣喜,把手放在萧贵妃腹部,心思却一下子飘远了。

自从贵妃传出喜讯,他在后宫的时间就多了起来,可其他嫔妃至今毫无动静。

或许该充盈后宫了……

“皇上?”

永安帝收回思绪,笑了笑:“爱妃怎么了?”

“皇上没事妾就安心了。妾有些乏,想回寝宫。”

“爱妃回去歇着吧。”

等萧贵妃离开,永安帝面上恢复了平静:“周山,那些王世子如何?”

周山忙说起诸王世子的表现:“回禀皇上,定东王世子钻到了桌子底下,靖北王世子举起食案防御,平西王世子起身逃离……”

永安帝静静听着,冷不丁问道:“镇南王呢?”

周山一愣,忙道:“镇南王似乎吓哭了。”

“吓哭了?”永安帝眼神闪了闪,嘴角有了笑意。

周山低着头道:“镇南王年纪小,又在民间长大,见过的场面少……”

永安帝微微点头:“小孩子确实禁不得吓,回头送些礼品过去给镇南王压压惊。”

那个孩子如此表现,看来是他多虑了,只不过“镇南王”这个封号本身就是令他忌惮的存在。

还好只是个在民间养大的孩子,除了一个护卫一无所有,掀不起风浪来。

永安帝笑了笑,吩咐起周山其他事情。

皇上遇刺后还顾着镇南王,让百官勋贵人心惶惶之余默默调整了对镇南王的态度。

无论实际如何,既然皇上给少年镇南王脸面,他们面上也要过得去。

皇上遇刺非同小可,这下可苦了诸王世子,这些在各地养尊处优的小王爷回不去了。

虽说京城繁华,乱花迷眼,有几位世子很有几分乐不思蜀的样子,消息传回各王府却如晴天霹雳。

封世子者皆是各王嫡长子,王府将来的继承人,如今滞留京城就如扼住诸王咽喉,怎能不令人忌惮。

定东王府。

与得到消息后气急败坏的兄弟们不同,定东王一捶桌子,眼神阴鸷:“我就知道这次万寿节让诸王世子领队进京贺寿会出事。”

事出反常必有妖,就老二那个阴险歹毒的性子,什么御殿遇刺,恐怕是他自编自演,为的就是名正言顺留下诸王世子。

到底多久能查出遇刺主谋还不是看老二的意思,老二想把诸王世子留多久就留多久。

这个容不得人的东西,分明是想让诸王府投鼠忌器,从此夹着尾巴做人。

想一想当年镇南王府的惨烈,再想一想如今平南王府的凄惨,加之被留在京城的诸王世子,定东王那颗摇摆的心在这一刻反而坚定下来。

萧贵妃有孕,若是生下皇子定会被立为太子。太子年幼,老二为了儿子护航早晚会对他们这些盘踞各地的亲王开刀。

若是萧贵妃生女,有平南王府的例子在前,老二更不甘心再从诸王府挑选子嗣,定会等着某个嫔妃诞下皇子。这个时间拖太久的话,总会有臣子为了社稷安稳重提过继之事。

为了解决这个隐患,老二还是会对诸王府开刀。

想来想去,早晚要挨刀,镇南王府与平南王府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还能怎么办,反了吧!

下定决心之后,定东王考虑着连同其他王府的可能,想了数日还是打消了念头。

折损嫡长子不是每个王府都能接受的,一旦有不愿合作甚至准备告密的,反而不妙。

定东王起身走到院中,望着京城的方向。

他自然也舍不得折损嫡长子,所以一开始派去的便是次子。

次子乃侍妾所出,只比嫡长子小了一岁。兄弟二人本就有相似之处,加之天高地远从没去过京城,李代桃僵并不难。

一个不成器的庶子,为了帝王大业有所牺牲在所难免。

定东王反了。

因为太过突然,人数并不算多的定东军犹如一把尖刀,以摧枯拉朽之势占据了数座城池,截断江河要道,很快壮大了队伍。

急报传回京城,永安帝大怒。

定东王世子还在手中,定东王竟敢造反!

“把定东王世子带来!”

很快那位在永安帝遇刺时钻到桌案底下的定东王世子就被带到了永安帝面前。

看着跪在金砖上瑟瑟发抖的定东王世子,永安帝冷冷问:“你可知朕传你来的目的?”

定东王世子不敢抬头,带着哭腔道:“侄,侄儿不知……”

莫非是追查御殿遇刺的事情查到了他头上?

他什么都不知道啊,如果真查到他头上一定是有人陷害他!

永安帝盯着青年,一字字道:“你父王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