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晗压下万千思绪,淡淡道:“继续赶路。”

京城,公主府门前不但围满了锦麟卫,还聚集了大量百姓。

眼见这些日子被视为噩梦的那些锦麟卫站在了他们这一方,人们再也忍不住对着公主府放声咒骂。

“让一让,让一让。”

一队金吾卫开道,走出数名内侍,为首的正是周山。

周山手托圣旨走至带头闹事的锦麟卫面前,问道:“是你杀的锦麟卫指挥使李竞?”

那名锦麟卫不由握紧刀鞘,浑身紧绷反问:“是又如何?”

他真的受不了了。

先是杀十七岁七夕出生的女子,后来只要是年十七的女子都要杀,他因此失去了妹妹,有家不能回。

再后来开始抓走十六岁的、十八岁的……终于连十四岁的都要带走杀掉。

他另一个妹妹正好十四岁。

偏偏开了这个头的是他,也是他熟悉的那些同伴。

这让他更自责,更后悔,每时每刻都被这些情绪啃噬着内心。

一个妹妹让他升为了小队长,难道再用一个妹妹升为中队长吗?

他还是人,不是恶鬼!

死吧,干脆一起死好了!

当他红着眼挥刀砍下新任锦麟卫指挥使的脑袋,任由对方的热血喷到身上,感觉到的只有痛快。再后来如何包围了公主府,甚至都有些记不清楚了。

“干得好。”

“什么?”锦麟卫一愣。

周山扬声道:“皇上从没下过残杀城中年轻女子的旨意,是李竞歪曲圣意,仗着身份为了一己私欲滥杀无辜。你除了奸臣是大功,皇上已下旨封你为新任锦麟卫指挥使。”

锦麟卫彻底愣了。

“接旨吧。”周山笑眯眯提醒。

锦麟卫如梦初醒,跪地接旨。

围观的百姓看着这一切,又怒又怕。

天家这是把他们当傻子吗?就算皇上没有说杀尽城中年轻女子,是李竞那个狗官扩大了范围,可一开始抓走戊辰年七月初七出生的女子肯定不是假的!

许是兵临城下的靖北军让城中百姓的心态有了变化,终于有人喊了出来。

这时周山又拿出一道圣旨,心中一叹。

皇上没有料错,若想平息民愤彻底化解这场暴乱,赐死长乐公主是最好的选择。

(本章完)

第525章 如她所愿

长乐公主听周山宣读完旨意,完全不敢置信。

“狗奴才,你一定是假传圣旨!”

公主府被围,她一心等着父皇派兵来解困,却没想到等来的不是救兵,而是赐死的圣旨。

这不可能,父皇那么疼她,怎么可能赐死她!

“让开,本宫要进宫见父皇!”长乐公主一把推开周山。

周山叹气:“殿下,外面围着的锦麟卫和百姓还没散呢。”

刚刚他在公主府外宣读了赐死长乐公主的旨意后,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想必在府中的长乐公主也听到了。

那些百姓是真的把长乐公主当成了祸水,恨不得除之后快。

长乐公主脚步一顿,怒目瞪着周山。

周山微躬着身道:“殿下,您心中清楚,奴婢不可能假传圣旨,奴婢哪有这个胆子呢。”

“本宫不信!”长乐公主眸光闪烁,语气坚决,“总之本宫要见父皇!”

周山腰弯得更深:“殿下不要为难奴婢了,皇上若是会见您,又怎么会下这样的旨意呢?”

长乐公主怔住。

周山抬眼,看着面色如冰的长乐公主轻叹口气:“殿下是高贵无比的帝姬,一直以来最受皇上宠爱。奴婢斗胆说一句,殿下还是体面去吧,不要闹到最后徒惹人笑。”

“你——”长乐公主没有骂下去,闭了闭眼,嘴角露出讥诮。

最受皇上宠爱?

她若真的是父皇最疼爱的人,父皇怎么舍得赐死她?

到现在,她隐隐明白了。不知是什么原因,父皇需要戊辰年七月初七卯时出生的女子性命,却把她推到前边背黑锅。

难怪流言越演越烈,难怪朝廷无人管束……

踩上凳子,头探入白绫结成的圆环的那一刻,长乐公主耳畔突然响起骆笙的话:最疼爱,难道不是因为别无选择么?

怨恨与悲凉涌上心头。

骆笙说得不错,最疼爱,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现在父皇有了萧贵妃为他生的女儿,将来或许还会有很多子女,她又算什么呢?

说到底,她与早逝的姐姐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公主中的一个罢了。

怨父皇吗?当然怨。

可这就是帝王家,天家无父子才是正常。她更怨的是自己,被那浮萍般的宠爱迷瞎了眼,落到今日这般结局。

骆笙可真聪明啊,早早就替她看透了这一点。

可她的阿笙没有这么聪明,她的阿笙早就死了吧?

凳子倒地的声音传来,长乐公主闭上了眼睛。

人间太寂寞,太残酷了,她要去找阿笙啦。

许久后,周山命人把长乐公主的尸身放下来,亲自试探过鼻息,这才回宫复命。

“已经办好了?”养心殿中,永安帝神态疲惫,语气淡淡问。

周山没敢抬头:“办好了。”

半晌,传来永安帝的声音:“那就好。”

周山躬着身,默默无言。

“你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周山悄悄退了下去。

永安帝坐在宽大的龙椅上,越发显得近来消瘦的身躯有些单薄。

那些该杀的蠢材!

他只是命李竞把戊辰年七月初七出生的女子解决掉,谁想到李竞为了不漏一人竟要把所有年十七的女子抓起来,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居然变成杀尽城中年轻女子。这样一来,岂能不生民怨。

若没有这些蠢材乱来,他又何须牺牲长乐。

永安帝恼怒不已,可这个时候却不能随心发泄。

局势越发恶化,他若再沉不住气就更糟了。好在开阳王快赶回来了,应该能化解靖北王兵临城下的这场危机。

至于之后如何控制开阳王,只能放到以后再说。好在这些年来冷眼旁观,开阳王心思纯粹,不像是有什么想法的。

靖北王开始攻城。

城内,以锦麟卫、金吾卫为主的各卫率领禁卫军与之对抗。

城内人心惶惶,愁云惨雾,就连整日沉迷享乐的皇亲勋贵都变得老老实实,没了玩乐的心情。

号角声吹响,又一场战斗开始了。

初夏的护城河被染成了红色,乌云笼罩着城里城外。

突然马蹄声如雷,大地都仿佛在震动。

攻城的人下意识扭头张望,就见远方尘土飞扬,数不清的兵马如潮水涌来,招展的旌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阳”字。

领头攻城的将军一愣,随后脸色大变:“开阳王,是开阳王的朝阳军!”

朝阳军的大名在北地可谓无人不知,说是令敌人闻风丧胆也不夸张。只是以前的敌人是异族,如今换成了靖北王大军。

乌压压的兵马眨眼就到了近前,旌旗蔽天,戈甲耀日。

守城的人一下子成了局外人,望着城下激烈的厮杀发愣。

不知过了多久,将士们如梦初醒,发出阵阵欢呼:“开阳王到了,开阳王到了!”

很快就有人把喜讯报到了宫中。

永安帝喜出望外:“太好了!继续去打探,有情况随时来报!”

城外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之后,靖北王一方匆匆退回营地。

己方把胜利的消息报到永安帝那里,永安帝微一沉吟,吩咐道:“传朕旨意,请开阳王扎营京郊,待彻底击溃靖北王大军之后再入宫来。”

已经安排手下开始安营扎寨的卫晗听了周山来传的口谕丝毫不觉意外,平静道:“劳烦公公传话,请皇上安心,臣弟何时平乱,何时入宫。”

周山回宫把这话说了,永安帝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七日后,卫晗斩杀靖北王于城外,靖北王大军彻底溃败。

城内一片欢腾。

永安帝率文武百官等在宫门外,亲自迎接凯旋的开阳王。

朝阳军则依旧在京郊扎营,旨意中丝毫没提让大军入城的事。

巍峨的宫门外,永安帝站在最前方,身后站着国师与首辅,再然后是按官阶而站的文武百官。

无数双眼睛注视下,身穿银甲肩披腥红披风的年轻男子大步走到永安帝面前。

“臣弟见过皇兄。”

“免礼,十一弟辛苦了。”永安帝亲自把单膝跪地的卫晗扶起。

卫晗直起身来,视线落在一头白发的太光真人面上。

“皇兄,这就是国师吧?”

永安帝笑着点头:“正是——”

话音未落,眼前刀光闪过,国师的头颅高高飞了起来。

第526章 惊

俊美的头颅从永安帝面前飞过,腔子中的热血喷了他满身。

鼻端满是浓浓的血腥味,身上湿漉漉似是淋了血雨,眼前的青年看起来熟悉又陌生,手中长刀寒光闪闪。

“你——”永安帝张嘴,却仿佛有什么堵在了胸腔里,激得他瞬间无法呼吸,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皇上!”周山大惊失色,把永安帝扶住,大声疾呼,“护驾,快护驾!”

两侧的锦麟卫与金吾卫涌了上来,警惕对着卫晗。

文武百官则吓傻了眼,个个呆若木鸡。

卫晗提着刀,向前一步。

刀尖上的血滴落下来,明明只是零星点点,却令所有侍卫下意识齐齐后退。

当着皇上与满朝文武的面一刀斩杀了国师,这样的冲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击溃了许多人的心弦。

那可是国师啊,能呼风唤雨、断人生死的神仙中人,就连在皇上面前都能坐着。

开阳王一刀就把神仙砍了?

这样的卫晗给众人带来何等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妖道已除,周公公还喊护驾干什么,这时候不该喊太医吗?”卫晗淡淡开口,边说边取出雪白的手帕轻轻擦拭刀尖。

周山嘴角不停抖动,大恐惧之下竭力喊了一嗓子:“传太医!”

很快一群太医提着药箱跑来,把仍在昏迷的永安帝带走了。

宫门前一时只剩下大眼瞪小眼的满朝文武。

首辅陶朔鼓足勇气上前一步,沉声道:“王爷怎能御前带刀,惊了圣驾!”

卫晗抬了抬眼帘,看向前方。

众臣不由扭头看,却不知道他看的什么。

迎着无数不解、警惕的目光,卫晗平静道:“杨大人可能忘了,这是在宫外。本王没想到皇兄会带着诸位在此迎接,没来得及解下佩刀。”

陶朔一滞,想斥一句强词夺理,却不敢真骂出口。可眼下国师被杀,皇上昏迷,身为百官之首若是一声不敢吭就太难堪了。

“王爷为何一来就对国师举刀?”

卫晗微微皱眉:“不是要清君侧?”

陶朔忍不住反驳:“这只是那些乱臣贼子造反打出的幌子而已!”

卫晗扬眉,语气更淡:“若是这样,国师一死那些乱臣贼子不就没了名正言顺造反的理由。杨大人到底在气恼什么?”

陶朔一怔。

咦,开阳王说得好像有道理。

京城因为锦麟卫滥杀年轻女子而起的乱子与国师脱不开关系,可偏偏皇上只听国师的。如今国师一死,那些藩王没了清君侧的名号,皇上也不会再被国师影响,可谓两全其美。

这么一想,陶朔突然不愤怒了。

等等,皇上还昏迷着呢!

陶朔脸色一正:“虽是如此,王爷此举还是莽撞了,皇上——”

卫晗淡淡打断他的话:“杨大人,如果本王有做得不妥之处,也该是皇兄来教训我。你说是么?”

还没等陶朔找到反驳的说辞,卫晗接着道:“杨大人若是担心国师之死会引起乱子,大可不必,数万朝阳军正在城外扎营,完全可以稳住任何局面。”

这话一出,众臣齐齐心中一凛。

开阳王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数万朝阳军——只要一想这个数目,文武百官就一点火气没有了,只剩下了心肝颤。

别说数万大军了,如今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几千朝阳军也能把京城踏平了。

陶朔还想再说什么,站在他身后的赵尚书悄悄拽了拽他衣袖。

老尚书暗暗摇头。

这个陶朔,刺激手握数万大军的开阳王干什么,不就是杀个国师嘛,让他杀啊。

赵尚书虽然没有开口,陶朔却因为这一拽体会到了老朋友的意思,当即把准备说的话咽了下去。

老赵虽然没啥能耐,躲麻烦的本事无人能及。

“现在最重要的是皇兄的安危。杨大人,你说呢?”卫晗平静问。

陶朔不得不点头:“王爷说得是。”

“那本王就与几位大人一起进宫等消息吧。”

陶朔眼神一缩,瞄向卫晗手中那把长刀。

长刀锋锐,刀尖厚重的色泽令人头皮发麻。

“王爷,进宫不得携带兵器。”陶朔硬着头皮提醒。

卫晗扬手,长刀飞出,稳稳扎在一名锦麟卫面前。

那名锦麟卫骇得脸色发白,猛然后退。

卫晗望着他,淡淡道:“你替本王把刀保管好,本王出宫来取。”

“是!”锦麟卫脱口应下,才觉不妥。

开阳王又不是他上峰,他应这么快干什么?

这般想着,再去看那银甲青年,却见那人已随着几位重臣走进了宫门。

几名锦麟卫立刻围上来,怀着好奇与畏惧打量着卫晗留下的长刀。

“这刀一定很锋利吧?”

“那肯定,你们看这刀身的颜色,都是被血浸出来的……”

见有人大着胆子去摸,那名锦麟卫帮把刀护好,警告道:“别乱动,这是开阳王的刀。”

这瞬间,竟莫名升起几分自豪。

此时卫晗与赵尚书等人都进了殿中,等着永安帝的消息。

不知过了多久,周山沉着脸走过来,扫视众人后视线在卫晗面上落了落。

“皇上如何了?”陶朔迫不及待问。

周山犹豫了一下。

其他人也急了:“周公公怎么不说话,皇上到底怎么样了?”

这时众人心里都有些凉:皇上该不会——要是这样,世道就更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