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抿着嘴,脸沉如水。

他想到下午去肃顺家,他们相对无言,看看窗外的雪花,他们的心就跟着一块冻成了块。

下午是肃顺找的他,肃顺对庶子去东北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他的儿子怎么说也比端华多一点,所以他不着急。但是他找端华来是谈皇上的想法。

他让自己福晋进宫找皇后,让皇上别去京营并不是真的觉得兵士们不能只练枪,而是他有了深深的危机感。之前咸丰去玩,他也没在意,但是后来突然发现咸丰与这些真正管营的军官们之间有了默契之后,他就觉得不好了。

每一个人的名字他都叫得出来,还有些神枪手他也是极熟,他们之间还能开起玩笑,这代表了什么肃顺非常清楚,他不相信咸丰是不自觉的,他觉得咸丰这是在培养自己的亲军。那么是不是说咸丰并不像自己想像中那么信任自己。

这种想法,把肃顺给惊着了,皇上如果没那么信任他,那么是不是说他也并不信任娘娘。或者说,他信任娘娘,而娘娘也根本不信他们这些所谓的‘娘家人’?

这些日子,其实他一直在观察,京营生生的被咸丰给打造出来了,现在每一次咸丰去京营,他都会跟着。但一切其实都晚了,那里就算归他节制,而他却已经插不上手。他就只能呆呆的看着那队形的变幻,他看都看不懂那是什么。

第122章 无用之人

第二更

咸丰刀向八旗时,肃顺心里竟然是有一丝窃喜的,毕竟京营就一万多人,八旗可是数十万,还有那些宗室、包衣们。到时真的引来反抗,京营真的能对京中这些老少爷们开枪?他赌咸丰不敢。到时,咸丰就还得跟之前一样软弱可欺。

但是这回他没看到咸丰的软弱,而是看到了八旗的懦弱。他们早就血性尽失,他们早就看出咸丰与道光的不同,他们虚张声势的叫两声,咸丰不理,他们就不敢向前。因为出头鸟已经有两拨了,他们死的都很难看。

然后七王派人送了些炮来,他们都去看过了,十分先进的机械炮,他当时还想跟咸丰说说,这些炮放到京营去。肃顺不得不说是聪明人,发现谁也指不上时,他决定开辟一个新的炮营,并把这些人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结果咸丰只是给他们看了看,还带他们去试了京营的炮和新炮。让他们看看之间巨大的差异之后,把所有的炮都送到制炮的作坊,让他们研究,怎么做出能为之抗衡的,哪怕是能缩小差距的炮来。

肃顺沉寂了,他现在连京营都不想去了。他脑子里全是咸丰怎么想的问题。当然还有他们家那位娘娘的问题。

看到端华来找自己,竟然只是为了他家那不成器的小儿子。肃顺给他一个跟青妤一样的答案,不过他不是青妤,青妤不喜欢跟人商量,总是自己默默地的想,说是跟咸丰想,但是不得不说,那都是她想好之后,慢慢的引导着咸丰,让他以为这是他们商议出来的结果。但事实是,她早就想好的。

肃顺是喜欢跟人商量的,不过这回,他跟端华不是商量,而是在问端华,“娘娘真的信任我们吗?”

端华原本想说这还用问吗?不过呢话还没出口,再想想,又没那么肯定,内务府的事,大势方针其实都是她想好了,写了条陈,让他执行罢了。真有比较难的,她才会招他进宫,细细的跟他讲解。

虽说他现在每年还是能赚点钱,不过呢想想又觉得没什么意思,这钱,看得出是娘娘让他赚的。

“她现在也没人可用,奕仁现在几乎不上朝了。而她也不许穆扬阿出门;皇上那边,奇瑞在东北,一时半会回不来,所以她只能依靠我们。”

“我不信,皇上没事就去京营。现在没训练时,他还跟那些军官们去骑马。现在除了皇上,谁也不能掌握京营。而东北,是奇瑞看着醇亲王在管。醇亲王的性子你知道,他才没那个心气自立呢!江南大营是僧格林沁,他是蒙古王爷,跟咱们可不是一条心。再说了,曾国藩和李鸿章可是皇上一手不提拔,曾国藩丁忧的人都破格成了两江总督,僧格林沁在江南练兵,前前后后,皇上给他们拿了四百万两了!那几十万人的队伍可是皇上拿自己的银子喂出来的。现在您看出什么来了没?”肃顺看着自己的哥哥。

“老六,你在想什么?”端华当然知道自己弟弟在说什么,这些账,满朝文武都会算。不然,这回皇上黑了八旗,八旗和宗室却完全一点办法都没有。想当初,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也没能做到的事,竟然被自己上头这位看上去病弱的皇上做到了,他其实这些日子也在想这个。但是,他必须正视弟弟的问题。

“我没想什么,我只是在想,我们对皇上,娘娘来说算什么。”肃顺冷笑了一下。

“是奴才。”端华冷冷的看着这个自视极高的弟弟,他刚刚就觉得弟弟的想法非常危险了。

“大哥!”肃顺脸青了。

“就是奴才,我们这支奕仁那家伙还真不一样,庄亲王那支在雍正朝可没死绝,结果,雍正爷怎么做的,把自己的弟弟封到那个位置上了。八大王,一下子只有七只了!这也让大家知道,帽子是铁的,咱们的脑袋可不是。”郑亲王冷冷的看着弟弟,说得非常冷酷。

“…”肃顺想说点什么,可是张了一下嘴,却找不到话来说。

“刚你也说了,皇上现在的布局,你想说啥,这些布局里没有咱们对不?你想怎么样?他不用你,你换主子。你想换谁?现在他的局都布好了,你在这个局里都没用,你换到别人那儿能有什么用?人家有那心的,会要你这没用之人!”端华一下子刻薄起来,虽说他也知道,自己在才智上比不上弟弟,但在审时度势上,他比肃顺强多了。

肃顺这回彻底没力了,端华一句话把他打进了尘埃,就是那句话,咸丰给了他权利之后,他都无法掌握,那么换个人上位,别人凭什么用他,人家还不如找一个咸丰训好的人,花大钱给买通了,更有用些。而自己现在在咸丰在位时,他能去买通咸丰训练好的人吗?非常难,他没有咸丰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咸丰跟这些人是放下架子打成一片的,这用了大量的时间的,就算是自己也学咸丰一般,想成功也非常不容易。

不过端华回家的路上也真的是一脑门的官司,打断儿子的腿,保他一条命,他个决心他是下得了的,不过呢想到肃顺的想法,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他们这些人在娘娘的心里又算什么?

不过听到妻子说娘娘给她的建议,他的心终于安定了些。能这么给他们出主意,表示娘娘这回是出手想保他们了。他非常清楚,想要个特许说儿子不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敢说不去,他现有的说不定都会失去。

宫里知道郑亲王府次子残了是郑福晋再一次亲自进宫,请娘娘把儿子送到善医堂请洋大夫看看。青妤忙让香芹亲自带郑福晋去办,这样,全京城都知道,郑亲王的次子跟人争锋吃醋,被郑王爷知道一气之下亲自打断了腿筋。去了善医堂,由洋大夫做了手术都没用。已经注定一条腿废了。

青妤得了信轻轻的摇摇头,为了不当兵,废了儿子一条腿,这就是大清的贵族!

第123章 血统问题

第一更

都不是傻子,郑亲王儿子这时被打断腿,大家都会想了。一下子,京中满是找借口打儿子的。不过端华两口子是太了解青妤的,于是对亲儿子是下了狠手的,老二的一根脚筋是真的被挑断了,经过了洋大夫的手术,也没用。这不是说接起就能接起的。人家直接出了证明,这位真的将来不良于行的。

端华和肃顺就看着城里那些人各种的借口,他们就冷笑,他们也没进宫告密,一齐等着宫里的青妤让咸丰怎么应对。

而这回,青妤第一次使用了自己的中宫笺表。她站在**的高度上,先表明,自己不是干涉政事。只是作为皇后,她能体会每一位母亲的心境。她不反对招兵,但建议每一个去参军的人都要进行体检。总不能让有病的孩子去军营吧?

一是让家人担心,是为不慈;二是在营里也不能做什么,影响营里的训练。只要有善医堂的证明,这些孩子都可以永远不去了。

大家一听举手赞同,都觉得皇后娘娘真是太善解人意了。那些跟着打断儿子腿的人家得意了,一个个喜形于色。

咸丰当然知道青妤为什么写这个,她就是听说了满人都开始教子了,于是不乐意了。我是不许有病的孩子去参军,但是我也不会许装病的孩子不去。没见吗,有医生证明的,才可以不去。于是想不去的,就得先老实的去开医生证明。还是她指定医院的医生证明!

一时间,善医堂的大夫都不够用了,好在有京营的官兵,跟选秀一样,直接按旗来。一旗几日,这时就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的益处来了。真跟现代一样,一个个排着队的照X光,查血,然后还得等几天才能出结果,在大清用不着。

中医号脉一般都不会差很远,内脏没问题的直接去查外科;那种被打伤的抬着去的,内科大夫都不查,让洋大夫亲自查,看看断了筋没。没断的,清好疮,留院观察。这些人就扣上了。

而没伤的,最后还有一关,智力!总不能招傻子去军队吧?有些人家生了傻儿子,这会儿就知道用来凑数了,善医堂告诉他们,这个是绝对不行的。当然装傻子的也不成,人家查得出来。

如此这般,被打的儿子们全在医院里,治了几天,各种结果也就出来了,十分欣喜的告诉各位老爹,你们儿子不会残疾了,惊不惊喜。过几天再治一下,就能跟着大部队去盛京了,高不高兴?

然后那些老爹们郁闷了,儿子们痛苦了,打白挨了!然后一群娘们在家哭得死去活来。

而肃顺和端华则对着喝起茶来,这回两人都不说话了。青妤的手段他们都是知道的,但是他们没想到,她真的会以这种方式来结束京城的纷争。

“她不怕吗?”端华是自己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是发了狠的。当然,他若不是听到妻子说娘娘也这么说时,他最后也下不了决心去叫人挑断了儿子的腿筋。他很明白,青妤这么跟妻子说了,就表明她已经有了应对之法,你们要保儿子,她会成全,当然,前提也是,你们得真下狠手。

但是这么一来,会引来朝中满人的愤怒。

“你忘了,这回维持次序的京营。有些人想买通几个,被送到了宗人府。最轻的是丢官去职。”肃顺慢慢的啜饮了一口茶,他面上不显,而其实他的心里是最愤怒的,因为这些人最恨的是自己,因为名义上,自己是京营总统领。

维持次序的命令也是他下发的,不过咸丰正好之前去练枪,跟那些人聊了一下,谈起了盛京招兵的事,咸丰就顺便说了几句,那天他也在场,他那天听着,也不觉得咸丰说得有什么问题,当时就是觉得那是闲聊。可是随后的几天,那些人一点情面都不讲,盯得死死的。

为什么,我们能来当兵,皇上能来练习枪法,学习摆阵,难不成这些人真的比他们贵重?这种强烈的荣誉感之后就是对这些文弱满人的鄙视,觉得想逃避当兵,就是懦夫,就是欠操练。

这回肃顺真的无力了,京营就算调走了一批中层军官到各地去,但是升上来的人,也都是咸丰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跟咸丰说得上话的,技术过硬的。而肃顺非常明白,这些人成熟了,也会调走,撒到各各部队去。以后天下兵马,都是咸丰意志,没有人能反对,包括所谓的那些铁杆庄稼。

现在那些满人们跳出来说什么他们倒了,还是满人天下吗?

然后咸丰就扔出了一个世系表,看着一个个的都是满人,可是再细查,就算有满汉不通婚一说,但八旗中,还有汉军旗、还有包衣,满人和汉八旗,蒙八旗,包衣旗两百多年来,通婚的可不在少数。还有家里有汉人侍妾的,生的儿子,女儿难不成就掐死他,而这些人也会再婚嫁…

谁敢保证自己的血统纯正?反正咸丰自己都说,自己身上就流着满汉蒙之血液,他对满汉蒙将会一视同仁。

恭亲王在咸丰说完,觉得有点不妥,毕竟这会儿以父为尊,父亲是什么血统,就是什么血统,哪有把母亲的血统拿出来算的。

咸丰低头瞪着自己的弟弟,呵呵了半天。

“皇兄这是不同意臣弟的说法?”恭亲王已经沉寂了很久,之前让八旗子弟去盛京这事,他也收了人家不少礼,但是他从来没跟咸丰说过这事。他这些日子其实在等待着。他知道,他的机会不多,此时他不是为了把咸丰拉下马,而是看不惯咸丰的作为。

“没事,朕是觉得六弟要不要回去看看贵太妃,六弟如此,会让贵太妃伤心的。”咸丰说得很慢,但大家听得出他口吻之中带着些许的揶揄。

大家再想了一下,一下子就想起,恭亲王之母贵太妃博尔济特氏,是蒙古人。咸丰的生母可是钮祜禄氏。

蒙古人和汉人想的是,咸丰的血统比恭亲王要纯正得多,但是他还在说自己身上流着满蒙汉三族之血,所以他会对满蒙汉三族一视同仁,这是不忘本啊!对咸丰一下子认同度高了很多,当然蒙古官员心里就不舒服了,你是蒙古妃生的,怎么就这么狼心狗肺呢?

就算是满人看恭亲王的眼神也不怎么对了,这会儿,这些满官们就阴谋论了,是因为他血统不纯,所以他才会淡化血统论吗?

第124章 教育问题

第二更

青妤在内宫里听咸丰回来说,大笑了起来。细想想,恭亲王说错了什么吗?没有!因为古代就是男尊女卑的,血统跟姓氏一样,不会尊重生母的。不然,容易乱。现在他们其实是巴结汉臣罢了。

此时就跟康熙初年一样,就算满人再怎么能生,掺沙子是掺不过汉人的。这些人反是被人家掺了。康熙就把六部设一满尚书,一个汉尚书。然后上书房也是,一半满人,一半汉人,一直努力强调着满汉一家。当然了,康熙内心深处,还是对汉人不以为然的,他对汉人禁固其实更多。

而此时咸丰朝,满人文弱,就像青妤姐夫那家,几辈子传下来,说起来每一辈都能出几个艺术家。还有上代庄亲王府里的那个自号‘天下第一废物东西’此时说是就在盛京,人家日子过的是不富裕,可是人家还能写了一本《佳梦轩从书著》。

青妤看了,真的觉得非常好,叫人送了些钱给他。还号召那些满人,你们若是真的学文到这一步,我就免你们的兵役。表明了她对知识份子的尊重、保护。但由此,也能看得出,满人入关这些年在做什么了。

于是现在能打仗的,一个满人都没有。一个个的还敢把祖宗家法拿出来说?你们还好意思说?她还不好意思听。但也正是这样,才让咸丰在朝上有了血统一说。不说怎么办?这朝堂由着那群蠢得死的满人来掌握?

“你那个姑父有点意思。”咸丰笑了,想想外头发生的事儿,轻轻的摇摇头。

“是啊,是啊,这些打儿子里,只有他是真把儿子弄瘸了。我让郑福晋去打断她儿子的腿,她是怒气冲冲的出宫的。可是端华就生生的把儿子打断了腿,狠!”青妤笑着接过了茶碗,喝了一口又递回给咸丰,让他喝了。

“你真的想给端华点面子?”咸丰不爱喝水,不过在这里,只有水喝,青妤说他们都身体不好,都要用药,喝茶就是白吃药,所以要珍惜他们的身体。别着头说道,不过青妤是那会放弃的吗?当然不是,还是递给他,他无奈的一口干了,跟喝药一样。

“不是,我在试他们。对于这种又蠢又狠的人,我会害怕,我会防犯。”青妤看他喝了,这才放下碗,摇了一下头。

“‘狠’你说了,为什么说‘蠢’?不是该说很聪明吗?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意图,这些兵是真的要去打仗的,所以自己的亲儿子,宁可像赛翁失马一样,保得儿子的一生平安。”咸丰笑了,他喜欢看青妤这样六亲不认,此时他真的觉得青妤除了姜氏,她谁也不认。她只是专心的帮助自己罢了。

“不是这话,皇上,您想想看,若是你的亲儿子,你是觉得让他在京城里被一群坏小子带着无恶不作,还拖着一条坏腿好,还是把他扔出去,要么死,要么活出人样好?”青妤侧头看着咸丰,这是重点,这也是她特别瞧不起端华夫妇的地方。

之前就没好好教养,事到临头了,觉得儿子不成,于是两口子一齐下狠心,打断他的腿,以期保命。这是聪明吗?当然不是,青妤只觉得端华是又狠又蠢!

看着做得十分的果绝,其实就是蠢!他根本不信自己的小儿子是可以有一翻作为的,于是为了保住他的命,他宁可让他残废的过一生。但这个问过小儿子的意思没?问问那小子,要命还是要腿?要命,就自己弄残自己,然后把他扔到乡下的庄子里由他自生自灭,反正这种儿子要了也没有用。

要腿,就打起精神来,在军中好好干,他可是亲王的儿子,略有表现,他的日子就会比别人好过。也许那位将来会跟奇祥一样,把自己玩死。但是也有一半机会活着,并且成才。

“这是你的抉择,不是他们的。”咸丰想了一下,把老七派出去时,他还是个大孩子,可是他无人可派了,但老七出去这一年多,真的就成长了。他也相信,过不了多久,老七比老六要更加让朝臣们信服。把人关着,就会养蠢。但这也是帝王心术,别人不蠢,皇帝就显得蠢了。

“所以从我们家老太太那儿开始算,就没有会教孩子的。我那姑母是,我阿玛也是。”青妤愤愤的说道。若是她,她就宁可赌一把!她也听过端华两个儿子在外的风评,能把儿子教成这样,端华两口子也配称为人父母?

“你阿玛不是挺好的吗,让你读那么多书,把你教得这么聪慧。你姐也不错,脑子多机灵!”咸丰大笑起来。

“得了吧,我估计他是觉得我活不长,也嫁不了人,于是让我就那么随便混,根本懒得教。所以端华他们夫妇打断那坏小子的腿也好,把那种儿子扔进了军中,弄不好还把人家带坏了。”

咸丰再一次大笑起来,觉得青妤难得有这么孩子气的时候。

“你别笑,我说的真的。我算是老太太和我娘一起教的,不过我记老太太的不多,现在想想,她应该跟我阿玛一样,觉得我反正活着也没什么用,不过当个玩艺在养。但是我娘不知道,她管我可时间不少。你看青嫒也是,她是太太教的,脑子也不差。看看上回,还没事呢!就赶紧跟我划清界线。”青妤看到咸丰这笑就来气,想想自己穿的这人,还有嫁的这老公,真是哪哪都不如意啊。瞪着他,好像一切都是他的错一样。

“好了,好了,我错了,他们就是该骂!”咸丰还在笑,虽说投降了,但是笑容却是止不住的。

“不过青媛式的小聪明比端华强一点。青媛不管国家大势,她只想护住自己的小家小户。但青媛是可以被原谅,甚至于是可以被欣赏的。因为她站在庄亲王府的立场上,她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了最适合的决定。在庄亲王府还没有自保能力时,他们也没有子嗣来继承爵位时,他们冲在前头做什么?而端华不是,端华所做的并不是为了维护郑亲王府的荣耀和传承,他只是单纯的自私,舍不得让小儿子出来受苦。就算是怜子未必真丈夫,但是他真的算是怜子吗?”青妤也知道自己有点无理取闹了,还是坐下,给自己又倒了一杯水,一口灌下。

第125章 至少别卖国

第一更

“是,奇瑞他爹觉罗大人,他那么疼爱自己与“真爱”生的儿子奇祥,可是奇祥京营受了苦,要求回家时他做了什么?他没同意,他坚持让儿子在京营里待着。他期望自己心爱的儿子能在得到机会之后,真的有一翻作为。所以高底立见,虽说觉罗大人也不是什么好爹,但是在好爹的路上,他是比端华的主意要正得多。奇祥要是自己性子再略正一点,说不定真能真的被京营训出来。这是有一丝机会的。但是像端华这样,他的小儿子注定了,就是一个废物。”咸丰同意,他了解青妤的想法,其实他也同意只不过夫妻之间,有什么事儿。把外头的事说说,逗个闷子罢了。

“皇上,你觉得他们不蠢吗?”青妤瞪着咸丰,这早就不是什么爱子,怜子的问题了。若是他看不出来,她也就懒得再管了,对着这上上下下的蠢人,她真的费不起这神了。

“是挺蠢的,养个残废的废物好,还是推出去,说不定能被教养成人好?”咸丰认真的听了青妤的说法后,也点点头,但还是摇摇头,“你上回跟我说,光棍会管妻,绝户会教子!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你我还没孩子呢,管人家怎么教子?”

“等丽嫔生了,皇上就能教子了,所以皇上的三观要正,可不能光‘怜’,还要‘教’才是。”青妤对他一笑。

咸丰现在不想谈这个,太医院三天一平安脉,已经说了,丽嫔怀的是女儿。青妤其实也知道丽嫔怀女儿的事了,心里也是一阵的腻味。她也替咸丰难受,知道是女儿了,他就又得定时招那些女人,只是为了播种而播种,怎么不恶心。

不过她还是不禁会想,所以火烧圆明园里的大公主是咸丰亲生的,那么总还得有个女人给咸丰再生一个儿子,这个女人也许不姓叶赫那拉了,但将来也许还叫慈禧。

“谁知道我们能不能有儿子!也许没儿子更好,至少我们少操不少心。那些人,他们永远不知道覆巢之下,他们还能保住什么。今天保他们儿子的命,明天就有人来要他们全家的命。”咸丰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他们觉得洋人是来抢钱的,只要把钱给了,他们就还能做自己的太爷,过好日子。”青妤轻叹了一声,这她跟那些满夫人聊天时,得到的信息。然后想想,印度那些土王在英国殖民之后有什么改变?没有,他们还是醉生梦死。所以指着这批人这么想,真没错,反正受奴役的不会是他们。

“洋人不是吗?”咸丰想了一下,他也这么认为啊。而且这些日子,青妤和各家洋夫人们常来常往,她‘学会’了洋文,还在让她开的那个学校扩大,招孩子,然后不断的引进洋文书籍。他现在也不再是那种,两耳不闻天下事的闭塞皇上了。

“皇上,想想印度,他们用军舰打开了他们的大门,然后发现这些人完全的不设防,于是他们驻军了,再然后,那里成了他们英联邦的一部分。知道英国的英文名字的意思吗?叫日不落帝国。就是说他们帝国的轮船,从白天走到晚上,都还是他们国家的领土。其实英伦小岛小得可怜,其它的都是他们联邦,其实就是殖民地。皇上,我们俩正在努力的是,不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他们的殖民地。”

青妤不想正面回答咸丰,她得让他知道,现在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国家的事。

“其实成了殖民地,这些贵族也能得到他们的尊荣对不对?”咸丰看着青妤,他们已经很了解对方了,他知道她的不回答,就是承认。

“是!只要出卖了国家,于是他们就能保住他们现在的一切,还是可以奴役百姓。包括满人的百姓。其实现在,这些旗主老爷们,又何曾在意过那些贫困的旗人死活?”青妤因为看了上支庄亲王家的那位废物的书之后,就派人准备找他出来。这样的,编书也是能为朝廷做些事的。结果一打听,那位穷得过不下去了,只能回盛京祖田过活。这位可还是王爷的儿子,好歹有个贝子的称号。可见,说是铁杆的庄稼,该穷苦的也还是穷苦着。

“反正他们出卖的是国家,到时我们这些倒霉的帝王家,只要有一分骨气,就得变成渣?反而这些所谓的贵族们,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才不会管我们的死活。”咸丰想想,若是他抢了人家的土地,他也不会留下他们的抵抗的王室,只会找个听话的出来,扶着做傀儡。只怕还有批人,争着去做这个傀儡!

“所以,皇上,现在我们…”青妤想说不能只有我们俩个人努力,得找很多人来改变这个现状。可是话刚出口,她又停下了。她又想到杏贞,历史让她死了,因为她想干涉未来的一切。于是这个可能性被历史所抛弃。那么,她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她相信,历史会换一个新的慈禧上来,让轨迹回归原位。

所以想想看,历史的惯性不是慈禧一个人的错误。只是她孤儿寡母,她必须学会妥协罢了。就算是自己,若没有咸丰的支持,在朝外,她又能指望谁?到时,面对群臣的逼迫,她能做的其实并不一定比历史上那位慈禧更好。

“怎么不说了?放心,当年打成那样,我们也未亡国。朕总算比父皇努力些,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会亡吧?”咸丰轻轻的拍拍青妤的背。

当然此时他其实还是不信,他们会成为殖民地。至少父亲时,丢了国土,但没让人吞了。到了自己这时,他虽不敢说比父亲做的更好,但是他比父亲更有担当。他会坚持下去!哪怕真的到了那一天,他宁可一个个的把那些准备卖国的家伙千刀万剐了,也不会给他们机会丢国家的脸。

“对,我们活着时,不能出卖国家,也不会让他们来出卖。只是我们死了…”青妤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咸丰并不是末代皇帝,他身后还有五六十年呢!卖国的也不是他的儿子,孙子。他们又有什么可内疚的,她现在做的,并不是为这个王朝续命,而是给这个国家一点新的选择。

“行了,若我们死了,哪管洪水滔天!”咸丰苦笑了一下,轻轻的拍拍青妤。

第126章 引鸠止渴

第二更

青妤笑了,打开砚台,磨上朱砂,让咸丰批阅奏折。咸丰看到奏折就心烦,不过青妤都努力红袖添香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混时间。只能把奏折拿起看了起来,现在他习惯每天把折子拿到永寿宫来批改,边看边能跟青妤议一下,比自己批改强多了。

青妤磨好了朱砂,就坐一边抽了本书看。此时永寿宫里,最多的就是书了。之前她还想学着缝下花儿、朵儿,现在全都没时间,她管宫务,替咸丰想朝政,还得关注一下其它的事,哪有什么时间去玩针线。

“混账!”咸丰又拍了桌子。

青妤早就习惯了,放了书,伸手拿过那折子,云南巡抚发现他们那儿有人种植鸦片,他觉得可以征收鸦片税,可大大缓解…

青妤看看那名字,想了一下,“皇上,这官还不错。”

“他这么说,你说他还不错?”咸丰怒了。

“应该说,云南种植鸦片一定不是这会儿的事。他报上来了,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算是能吏了。不过他的想法不能接受,让江南大营分出一万人来,把云南种植的人家全部腰斩,种的东西全部烧毁。并不公告天下,以后谁种都九族腰斩。”青妤放回折子,也黑着脸。

咸丰看着青妤,曾经她因为遣出宫女都会难受半天的,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迅速的把自己变冷静了。咸丰没有觉得害怕,而是觉得抱歉。若不是她跟自己,她应该可以过幸福平安的日子。

“皇上,觉得臣妾太狠?”青妤看咸丰在看自己,想想问道。

“不是,想你刚进宫时,拿着大刀给朕做切面,然后说,可好吃了。想想那时真好。”咸丰轻轻的拉着她的手。

“是啊,那时真好,咱们每天只用想着吃就好了,而现在,我们退一步,这些人就得把咱们都吃了。鸦片绝不能种,更不能征税。因为一但如此,就是说明鸦片的合法化。皇上以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青妤苦笑了一下,但不让他歪楼,这个很重要。

“你看到了,他们有数字,若是课重税,朝廷就能一解燃眉之急。”咸丰重看折子,现在他明白青妤为何说这官不错了,他写来折子之前,是做了调查的。

“这是饮鸠止渴!现在一斤鸦片六七两银子才能买到,那些穷人还吃不起。万一让这些人种了,价钱下来了,您还有可用之兵吗?更可怕的是,也许您连种粮之人都没有了。”青妤都要尖叫起来,“对了,臣妾有没跟您说过,有些满人家里,怕孩子出去惹祸,生下来就对着孩子吹鸦片涸,长大一点就给一杆烟枪,把孩子养废为止。现在是不是说,祸害完满人,他们想继续祸害汉人?”

“好了,我跟你玩笑的,违背父皇的意志,回头,老六他们得吃了我。”咸丰笑了,他当然知道这不可以,不过看到妻子的样子,他又觉得很可爱。

这回招兵,特别是贵族子弟,有烟瘾的竟然占了六成。气得咸丰把这些人家都抄了。还好道光的禁烟令还在,咸丰就按最严厉的来执行。

而那些人并没有被放回家去,而是关进了营里,由京营和太医院有大夫守着,不戒烟,就打死。但这回倒是没人敢说啥了。因为这不是咸丰的旨意,而是咸丰奉的先皇之旨意。他若不执行才是不孝。

顺便,还抄了不少烟馆,还有走私烟土的人。京城风气为之一振。所以此时,云南巡抚上了这么一个折子,咸丰政治的脑袋不得不想,这个是不是有人想试探什么。

“这个拿到朝会上,你说他们会同意吗?”青妤觉得自己的脾气真的是越来越爆了。看咸丰的脸,也想到了朝上的那些人,眉头一皱。

“嗯,我先朱批,回头敢说好的,我就去抄他的家。”咸丰的脸跟刀刻一样。

青妤笑了,看他奋笔疾书的样子,突然想到自己在网上看雍正的朱批,除了说他字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家勤奋。

现在每天陪着他批折子,看咸丰的字,其实也写的不错,这些皇子凤孙,从小都受的严格的教育,不过此时他的字跟之前刚继位时的字又有不同,此时他的字就刚劲有力多了,而不似最早时,那柔弱无骨。

而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在正史上的咸丰五年因为太平军、捻军等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复,对于这个年总收入才一千万两的朝廷国库来说,巨大的军费开支让朝廷不堪重负。

坚持到咸丰五年,最终还是开征了鸦片税。后果是,鸦片立刻就遍地开花,没两年的工夫就实现了“国产化”!进口鸦片全线挤出了中国的境内。

但是这个并不值得骄傲,原本因为进口鸦片价格昂贵,在道光禁烟时,全国约有三百万人吸食鸦片;等咸丰五年后,因为全面的国产化,结果到了民国时期,中国有七成的成年男子吸食鸦片。弄得快成后世的香烟的普及率了!

咸丰反对,是因为他还没被逼到那份上。刚说了,历史上的太平军闹了十多年,而在太平军闹腾时,江南的捻军,上海的小刀会…反正这边没完,那边又起来了。一边打仗,地里都没的收成。一边要剿灭这些人,又得不断的招兵,买武器,弹药。还有大军的补给,那处处都是钱。

此时,太平军迅速的被自我消亡了,捻军还没起头,就被扑灭在连萌芽都还没有时刻,无聊的大军帮灾民修房子,抢种地。朝廷先给了安家的粮食,能过得下去,谁还有空去造反啊;上海的小刀会前身是天地会,然后看到太平军不错,于是马上起义,还奉了太平军为主。但这会,太平军都没有了,各地都忙着恢复生产,天地会最早是反清复明,现在过了两百多年了,说这个就算汉人百姓都懒得搭理他们。

没人造反,朝廷就能有序的去做一些事,就算缺钱,也没有缺到要造种鸦片来让自己早点死。

第127章 缺人

第一更

“这回抄家,没抄到什么钱吧?”青妤看他快写完了,才轻轻的问道。

“一大家子男女老少都抽大烟,有钱才怪。总算还有点产业罢了。”咸丰写完了,看了一眼,吹了一下,递给了青妤。自己去拿下一份。

青妤边看边点头,意思都到了,说了鸦片税收之危害,还写了处置之法。没有像自己说的,派军去剿杀。而是让人出公告,三日之内自行铲除的,可以当作自我悔改,朝廷既往不咎,但是知法犯法的,九族腰斩。当然,最后,咸丰还写到,可叫些童子出街唱出种植之害,还有朝廷之决心。万不可不教而诛,让人诟病。

青妤都汗颜了,看看咸丰这素质,能当皇帝,比自己强多了。云南可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少数民族众多,也不知道那会儿各族相处如何,真的种烟土的是少数民族怎么办?那也是会激起民变的。真跟自己一般,上来就杀,他们这朝廷也坐不稳了。

“皇上,让人把这些家的账本公开,让人知道,明明那么有钱的人家,因为抽大烟变成啥样了。让官学,还有各大学堂的先生,学生们去看看强制戒烟的那些人。还有上回我说的报纸,一定得办。得让天下人知道,先皇的苦心孤诣。还有先林大人,他的一片丹心。”

“我们没人,青妤,现在我们没人。”咸丰长长的叹息了一声,他们在努力,可是只有他们两个人有什么用?他们还是势单力薄。就算现在京营支持咸丰,让他们稳坐朝堂,但是办事的人不是这些京营的人能做的。到时也会出事。所以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能帮他们办事的人。

端华和肃顺都不是,他们就是摆在那儿,让人知道,咸丰此时是最依重的还是皇族而已。不然,之前就算是道光朝,皇族是不许进军机处的。

青妤也长叹了一声,她不敢自己培训新人,她只能再一次作罢。虽说她不知道历史,但是她是商人。她反对,就是单纯的用商人的想法来的。用商人的思维来想,鸦片的合法化会造成什么样严重后果。

而更重要的是,她能想起那些年代戏里,不论男女,只要有点钱的人家,全都会有个烟枪的道具。而且不管是港、台还是内地的戏,全这样。这也就代表了当时的年代背景。她绝不能容忍在自己当政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曾国藩问收缴的太平军财宝,该如何处理?”咸丰再说第二件事。

“多久了,现在才说这事儿?这个人怎么想的!”青妤瞪着咸丰。

“现在才九月,哪里有很久。李鸿章也写了密折来,他是希望这笔钱留在江南。”咸丰想了一下抽了密折出来,厚厚的一本折子,青妤接过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