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的事,好说。”若生悠然开口。

郑氏大喜:“多谢姑娘!”

“慢着。”若生笑了下,“我只说好说,可没说答应。”

郑氏微僵,“姑娘,实不成,您这银子就去找老妇那死鬼男人要吧,到底是他借的,不干我跟儿子们的事啊…”

若生咯咯笑了两声,忽然吩咐扈秋娘跟绿蕉道:“你们先下去候着吧。”

“姑娘,这怎么能行?”扈秋娘跟绿蕉异口同声说道。

若生却只摇了摇头:“下去候着吧。”

二人无法,只得先行下了马车就站在窗子边候着。

郑氏则见身形高大的扈秋娘下去了,心中愈喜,觉得只一个小丫头怎么也能搞定了,正要出声却不妨耳边传来一句,“那雀奴呢?”

她当即瞪大了眼睛。

若生嗤笑:“怎么,你卖了她,竟也会于心不安?”

郑氏多年不曾听到过雀奴这个名字,这会骤然听闻,只觉心神不宁得厉害,又看看跟前的人,若雀奴活着,应当也差不多是这个年岁,不觉无措起来,“你…你难道就是…就是雀奴?”

若生怔了下,索性将错就错,“你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见着我吧?”

“竟真是你?”郑氏一屁股摔了下去。

若生冷笑连连:“你将我卖给了谁,你可还记得?”

郑氏误以为她真是雀奴,见马车内布置华贵,坐在那的少女身上衣着更是不菲,愈发慌乱,当即哭道:“怎是母亲卖的你?母亲若有法子,又怎舍得那般做?不过是你父亲逼的不得不做,母亲这心里,日日如刀绞一般啊!”

“我问你,记不记得将我卖给了谁!”若生咬牙问,“你怎么能将我卖给他?”

郑氏瘫在地上哭,“母亲只知刘大人是个好人,想着你去了也能过好日子,这才狠下了心肠舍了你…”说着,她忽然看向若生,“你看看你如今这穿的用的,还能呼奴唤婢的,若没有母亲当年那狠心一舍,你何来的这等好日子?”

第064章选择

言罢,见若生不说话,她就又哭哭啼啼道:“母亲只得二子,膝下无女,当年一见着你就觉得是从自个儿肚皮里爬出来的一般无二,若非你父亲不堪,母亲那就是卖了自己也不能将你换了银子呀…”

哭着说着,她将昔年卖了雀奴的事尽数推给丈夫吴亮,只把自己往那心底纯善的好人说。

若生隔着轻纱冷眼看她,只觉耳边声音聒噪不已。

郑氏只怕是心存侥幸想蒙混过关,可一个连结发多年的丈夫都能被她弃之如敝屐,对一个本不是她十月怀胎所生的孩子,她又怎么可能会真心相待?

即便此刻坐在马车里的人就是雀奴,也断不会相信郑氏说的一个字,更不必说此刻呆在这的是连家的三姑娘若生,而非雀奴。

若生尤其不喜这般敢做不敢当的人。

人有好坏善恶,可有些人就是坏那也坏得坦坦荡荡,这样的人,你能恨,却不会像面对郑氏这样的人时厌恶到骨子里。

又听两句,若生不愿意听她胡说八道了。

她抬脚在地上重重一顿,扬声冷笑:“刘大人是个好人?”

郑氏的哭声一滞,而后再起,双手拍打地面,一副委屈不已的模样:“人人都道那刘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是个秉性刚正不阿的人,母亲不过是深宅妇人,自然就也这般以为了。”

吴家富贵的时候,她身为吴亮的正房太太,那日子也是过得风风光光的。

面上涂脂抹粉,用的都是百年老店里最好的胭脂水粉,那赤金的头面更是一打一副,金楼的师傅见了她个个点头哈腰。身上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拣了贵的买?日常也不过就是同那些个富太太一道凑桌马吊玩耍,她一扬手。袖子微微往下一滑,就露出腕上滴水似的翠玉镯子来。羡煞一桌人。

可那样的好日子,早就如同过眼云烟一般散去了。

而今的郑氏,也不知是不是在市井陋巷里呆得久了,动不动便摆出一副泼妇模样来。

她明明在哭诉,但这哭得也叫人听着不痛快。

若生兀自扭头朝着格窗看去,心道郑氏跟吴亮夫妻二人当年正是好银子的时候,身边只一个雀奴,定然不会胡乱换个几十、百来两的就将人卖了。瞧郑氏如今这嘴皮子还能这么利索。当年这价钱,她定然也谈得高高的。

那刘大人若只是一方小县令之流的芝麻官,想必是拿不出银子来的。

所以,郑氏口中的刘大人,只怕官职不低。

想到这,若生不免有些齿冷。

大胤的天下难道就叫这些个东西来保来兴?

从马车上的小窗子望出去,外头天色蔚蓝,日光和煦,一派安然景象,可这平静底下藏着的。却是肉眼看不见的污垢,像冰冷湿滑的苔藓一般,一点点将大胤王朝吞噬殆尽。

她悚然一惊。不由得闭上了双眼。

良久,她问郑氏:“你可知道,刘大人如今当的什么官?”

郑氏闻言,抹着眼泪透过手指缝偷偷看了她一眼,只当她是想同自己显摆那刘大人如今高升了,连带着鸡犬升天,连她也说话响亮。郑氏心中不屑,低垂着的眼睛里闪过鄙夷之色,等到抬起头来时。她又成了原先那委委屈屈的老妇模样。

她揉着红肿的双眼,带着格外浓重的鼻音道:“刘大人如今是咱们平州的刺史。自然不同往昔…”声音渐微,郑氏突然将手一移。似想起了什么要紧的大事一般盯着若生说,“你今次来,是大人的意思还是?”

若生恍若未闻,只咬牙道:“平州刺史?”

“你不知?”郑氏诧异地脱口而出。

不等她多想,若生霍然站起身来,扬手指着她的鼻子问:“我娘的墓在哪?我要带她走!”

郑氏的身子猛地僵住,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话来。

若生心生不安,“说!”

郑氏这才小声答:“没有墓…”

“没有?”若生面色惊变。

“兰姨娘是火化的…”她声音愈低,也不知是惶恐,还是不愿意提起雀奴的生母生怕自己不经意间流露出厌憎之情来。

若生低头看着她,几乎是将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明明知道她是东夷人!”

在东夷人的习俗中,人死后若不能入土为安,当永世不得超生。东夷人信奉人有轮回之说,一个人即便是死了,灵魂仍存,如以烈火焚烧尸体,其内心必痛楚万分。

所以当年她跟雀奴偶然谈起父亲时,在纸上写了火化二字后,雀奴的面色登时就变了。

若生不敢想,她若知道生母死后是被郑氏一把火烧成灰烬的,心中该有多少难过。

她死死盯住郑氏,仿佛要从她身上看出一个洞来。

那目光太过炽热,即便隔着一层纱,郑氏也依旧像是被烫着一般瑟缩了下,可她那张嘴里仍在狡辩:“母亲我当年见过的东夷人,也就只你兰姨娘一个,怎知东夷人是如何办那身后事的…”

“骨灰呢?”若生没搭理她。

郑氏讪讪地笑:“全洒在兰姨娘最喜欢的那片花下了。”

“洒在花下了?”若生的声调平静如水,“是根本就不曾命人拾过吧。”

郑氏立即反驳:“自然是收了的!”可面上眼神虚浮,底气不足,再假不过。

若生别过脸,再不看她一眼,只扬声唤了扈秋娘上马车,而后指了郑氏道:“两千两银子,还不上就把你的命还了!”

“雀奴!”郑氏先是微微一怔,然后便大叫起来,“我是你母亲!你怎么敢!”

事到临头,她倒是连装也不愿意装了。

若生就笑,抬手将轻纱撩去:“你是我哪门子的母亲?”

纱幕后,少女面上的一双眼。烟波潋滟,黑白分明,隐隐含霜。

郑氏“啊”了声。忽而跪倒,也顾不得她是如何知道雀奴的事了。只讨饶道:“求姑娘饶了我一命——”

“吵。”若生伸出手将自己的两只耳朵一把捂住,只转头看扈秋娘,笑着道,“欠债还钱,是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扈秋娘看着她,眼前就浮现出昨晚上她在灯下摹写吴亮笔迹的事来,不觉憋笑,点头道:“自然是的。”

若生就去看郑氏:“左右这银子不是你借的。你不还倒也无事。”

郑氏眼睛一亮。

“父债子偿,让你两个儿子来还吧!”若生笑吟吟地说完,问郑氏,“如何?这主意听着不错吧?”

两个儿子可是郑氏的心头肉,再不成器,那也是她吃了许多苦头,忍了许多痛楚,从身上掉下来的肉。吴亮舍就舍了,可儿子,万万不成!郑氏哭天抢地:“姑娘。老妇的两个儿子那都是极好的孩子…”

若生嗤之以鼻,年纪尚小时就能以欺凌庶妹为乐,长大后更是不学无术。五毒俱全,这样的人也配叫好孩子?

全天下的好孩子,都咬着被角哭得一脸鼻涕一脸泪了!

她敛了面上笑意,落座靠在软枕上,饶有兴趣地看向郑氏,漫然问:“要么你来还,要么就是你的两个儿子还,你自个儿选吧。”

两千两,郑氏是绝还不上的。

若生说罢。便悠然坐在那等着,也不催她。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马车里寂静得落针可闻。

郑氏额上落下豆大的汗珠来,搁在腿上的双手都逐渐颤抖起来。

要么她死。要么儿子死…

怎么选?

郑氏顶着满头大汗,慢慢地从地上坐了起来,没有一丝犹豫地道:“您说的对,父债子偿,就应该是这样。”

若生撇她一眼,摇了摇头,让绿蕉拿了纸笔来递给郑氏。郑氏是识字的,写的不好,但到底是会写的。于是她就依言在纸上写下了让儿子还债的话,而后签字画押,没有半分踟蹰。

等到扈秋娘将纸递给若生过目时,她更是迫不及待地问道:“可妥了?”

“你走吧。”若生挥了挥手。

郑氏就踉踉跄跄冲下马车,慌不迭朝巷子深处去,妇人发福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他们视线里。

若生就吩咐老吴几个去找吴亮的儿子。

“要不到银子就真的…”吴亮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扈秋娘瞪他一眼,又去看若生,却见若生皱着眉头反问道,“杀人是这么容易的事?”

吴亮不答,嘿嘿笑了两声。

“把郑氏写的字条给他们看,让他们还银子,还不出也罢,一人废他一条腿。”若生眉头微舒,细细道。

吴亮面露失望,转瞬又换上了笑模样,“是,照姑娘说的办。”

若生看他一眼,没有再言语。

既是郑氏自己做的选择,那后果自然由她自己来承担,她那样的人教出来的好儿子,想必也不会叫她“失望”才是。至于吴亮跟那两个儿子,赌鬼一众,收拾起来,根本毫无困难。

她吩咐妥当,马车就离了巷口往外头驶去。

天色尚还不晚,街道上仍是人群熙熙攘攘,各色小摊子摆得满满当当。

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沿着弄堂穿梭,手里拿着个五彩的拨浪鼓,两侧缀着的弹丸敲打在鼓面上,咚咚作响。

若生一行的马车缓缓穿过街市,逐渐远去。

回到府里后,好容易能歇下了,若生却因为刘刺史的事几乎一夜未眠。

睡得少,起身后太阳穴便突突直跳。

她用指按着揉了一会,才舒坦了些,谁知她刚要命人摆了早饭,底下的人就来报说,郑氏昨儿个夜里,死了…

第065章行凶

若生便问,怎么死的。

她料想郑氏的两个儿子不成器,也不会孝顺,先是父亲豪赌欠债被人追讨,转眼母亲就写了字据说要父债子偿,让他们二人帮着还钱。那可是两千两,不是二两银子!两人还不上钱,各自被打折了一条腿,痛得厉害,又惊又怒之下家去后少不得要对郑氏发作一番。

可这二人,当真胆敢行凶杀母?

若生略有些吃惊,无心再用早饭,遂让人不必再送上来,只让绿蕉沏了热茶来喝下润过嗓子。

底下微微弯腰站着回话的人,也都尚未来得及用饭。

“回三姑娘的话,昨儿个咱们几个照您的吩咐守在吴亮家那巷子口一直等着,可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家的两个小子回来,直到这天边都泛白了,这两人才你扶着我,我扶着你,一瘸一拐满身酒气地往巷子里走。”护卫顿了顿,“可这人才进去没一会,巷子里就传来了几声尖叫,小的几个就赶紧悄悄跟了过去看,结果便发现那声音就是打吴亮家院子里传出来的。”

若生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

吴亮一家所在的那地方,只两个入口,巷子又窄小,她就只让人在两处入口候着免得吴家人溜走。巷子里一传来尖叫声,他们自然也是立刻就听见了。

见她点头,护卫继续道:“可这人,不是吴亮的两个儿子杀的…”

若生捧着茶碗的手一僵,“如何得知?”

当时吴亮的两个儿子已然进了屋子,郑氏也已经死了,他们是听见尖叫声后才悄悄跟过去看的,怎么就能肯定不是吴亮的儿子杀害了母亲?

“小的装作邻人凑过去看时,只瞧见吴亮的两个儿子一个瘫在门边。一个摔在桌子旁,连桌上的油灯都给打翻了。方才那几声尖叫,就是出自他们的口。”

若生轻轻摩挲着茶碗。问:“会不会是他二人行凶杀了人后,才装作那般惊慌的样子?”

“只怕是不可能…小的、小的无意间瞥见了那郑氏的模样…”护卫的说话声。忽然低了下去,变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小的不知当说不当说…”

站在若生边上的扈秋娘就立时明白过来,只怕是尸体的模样极为骇然,恐说出来吓着若生,所以不便言明。于是她就对若生道:“姑娘,不管是不是吴亮的那两个儿子动的手,这郑氏都已经死了。若官府要查,自然会查明真凶的。”

言下之意,这剩下的事,就不必听了。

可若生又怎会害怕这些,她摇了摇头,将手中茶碗顿在了桌上。

桌子另一侧摆着只傅山炉,里头正焚着香,烟气袅袅,渐渐成了一团辨不明的雾。

一如她此刻内心纷杂的思绪,理不清了。

若生看看底下站着的护卫。穿一身极不打眼的布衣,低着头,微微弯腰。忽问:“老吴呢?”

这些个护卫穿得差不离,身量也都差不多,眉眼许是不同的,可没有生得格外突出的人,面上也无甚能叫人记住的地方,若生看来看去,只知老吴不在。

护卫道:“老吴几个都还未回来,只小的一个先来报信。”

若生淡淡“嗯”了声,再问:“你看见的郑氏。当时是什么模样?”

此刻窗外的天色也不过才刚刚亮透,他们先前在吴亮那时。天只蒙蒙亮,屋子里的油灯又被打翻了。光线想必是昏暗的。

然而护卫却像是看得再清楚不过一般,若生一问,他便想也不想地将话倒了出来:“郑氏就躺在地上,双脚冲着门,脑袋歪着…地上有两大滩的血,已经干了,应是断了手留下的。”

“断手?”若生讶然,“郑氏的手被砍了?”

护卫似心有余悸:“那两只手,被搁在了桌子上…”

若生霎时明白过来,怪不得说只怕不可能是郑氏跟吴亮的两个儿子动的手,血都已经干了,郑氏自然是早就已经倒在那,吴亮的二子不过才进巷子没片刻,自然没有机会行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