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道:“今天可是多亏你了,要不我一个可弄不了这么一大摊子事,娘那边也玩的不开心。”

  李氏扶着她进去:“大嫂何必跟我客气?说起来,刚才娘躺下前一个劲的问我后悔了吧?后悔了吧?我顺着她应了,可不知道娘这是说什么呢,大嫂知道不知道?”宋家老太太喝得半晕,李氏侍候她躺下,老太太就一直抓着她的手得意的问她后悔不后悔。

  “你要是知道错了,娘以后也疼你。”老太太一边打着酒嗝,一边红着脸说。

  李氏随口道:“我早就后悔了!早知道跟着老太太有这等好日子过,我早就过来侍候娘了!娘就是拿扫帚撵我也不走!”她只盼着老太太早点躺好睡觉,她也能回屋歇歇。

  老太太睡着的脸上还带着笑,迷糊着说:“知道就好,以后乖乖的,娘疼你。”

  李氏安顿好老太太出来,送走客人后又想起来这个,总觉得老太太这话里有话。

  王氏听李氏学了,不解道:“不知道啊,娘没提过。”想一想没有头绪,随便说道:“我看娘就是想让你们早点搬过来,别看老太太现在不说,心里还是记着儿子们的。”说完一叹,“咱们这些小辈还是应该孝顺点,老人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啊。”

  李氏也跟着叹气:“大嫂说的对,我看老三家的和老四家的也该搬过来了。”不能只让她一个人在这里顶着老太太啊,那两个也别想逃!这些天老太太总用‘不孝子孙’的眼神盯她,李氏觉得这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赶紧找人跟她一起分担。

  两个妯娌一商量,决定回去就捎信让剩下两家人赶紧搬过来,老太太这睡着了还念着呢。

  宋家老太太第二天早上醒过来,王氏笑眯眯的跟她请示,说已经找好人去老三家和老四家了,赶着过年前让他们都搬过来吧。

  宋家老太太不知道怎么一觉起来,儿媳妇变得这么贴心了,当下看王氏顺眼极了,眉目眼睛都透着一股亲热劲,拉着王氏的手慈爱的说:“好孩子,我就知道这个家里你最好!”

  王氏得了婆婆这一夸,心花怒放!不忘给自己男人表表功,道:“孩子的爹走之前就托人去看房子,前天人来了说房子看好了,我还没来得及跟您提。您放心,等三弟和四弟来了,那房子也都收拾好了!”

  这事确实是宋大海临走前交待的,但王氏原本打算是能拖一日是一日,可被老太太夸得飘飘然,一时头脑发热就把这个事给说了,等她从老太太屋里出来,小风一吹,悔得捶胸顿足。

  只是话已经说出口了,这事少不得就要办起来。王氏一忙起来,唐家那边就没多少精力管着了。

  但宋佳期过得还不错。

  满月酒之后她就搬回西屋住了,唐老太喝得半醉送进了正屋,孙婆婆趁机给宋佳期和六六都送到了西屋,一应东西都是早就准备好的,被褥早就晒过,换的也是新的。

  宋佳期带着儿子在西屋睡了一夜,觉得还是自己的地盘的空气清新。第二天,唐老太起来发现生米已成熟饭,反对已经来不及了。有心要把孩子抱回来,倒让孙婆婆一句话挡了回来。

  “孩子夜里要吃奶,可离不了当娘的。”

  这个当娘的就是宋佳期。唐老太倒是想让儿媳妇一块搬回来,但宋佳期毛病太多,自从孩子生下来之后,她就找着机会把唐老太的指甲都给剪了。一开始唐老太还觉得让儿媳妇侍候挺舒服的,看儿媳妇,每回给她剪指甲都先用热手巾捂软了再剪,多有心的人啊。

  除了这孩子把指甲给她剪得太秃,让她不太习惯。

  然后隔个三五天的,只要看见她的指甲冒出一点来,儿媳妇跟上瘾似的举着剪刀就上来了!

  剪指甲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洗手。儿媳妇爱自己洗手,还爱给她洗手,这家里包括还吃奶的六子都让她一天洗好几回。孙婆婆和招弟倒好说,她一句话就洗了,轮到她自己,香儿媳妇笑眯眯的端着一盆热水:“娘,咱洗手吧。”

  她生气也没用,借着机会还小小的发了一次火,可人家不在乎啊。她不肯洗,人家就拧了手巾给她擦,只要看到她进屋,香儿媳妇那双眼睛就瞄过来了,先是侍候她换下外套,非说衣裳分内外的,在外头穿的跟在家里穿的不是一回事,然后就是洗手,等折腾完了她才得空去抱孙子。

  那还是唐老太自己的屋子,可她住得一点都不舒心。其实听到说儿媳妇搬回去了,她还是挺开心的。可她离不开小孙子,可小孙子还要吃奶……

  唐老太一早起来盘腿坐在炕上发了半天呆,最后还是孙子占了上风。她下炕穿鞋喊招弟:“把早饭摆到你奶奶那个屋,我跟她一起吃!”

  招弟响亮的答应了一声,捧着唐老太的稀饭馒头加咸菜就过去了。

  唐老太跟在后头。

  她前脚刚进屋,宋佳期已经看见她了,她笑着迎上来:“娘来了?娘我给你换盆水啊。”她把盆里用过的热水倒了,重新换了一盆,亲自捧到唐老太面前。

  唐老太气哼哼的瞪了她一眼,挽起袖子,把双手浸在盆中。宋佳期在一旁拿来皂角。

  盯着唐老太洗完了手,给她擦手时看过指甲还不长,宋佳期才回里屋把六六抱出来递给她。除了一点小问题之外,她对唐老太看孙子的本事非常放心。

  宋佳期趁着唐老太抱着孙子亲的功夫,紧赶慢赶把早饭吃了,然后接过手来抱孩子,让唐老太吃。吃完了就抱着孩子去院子里晒太阳。

  多晒太阳补钙。

  宋佳期抱着六六坐在院子里,这会儿也不嫌这太阳晒着皮肤会变黑了,笑眯眯的由着小家伙在太阳下笑咯咯的。

  唐老太跟着坐在旁边,瞧见天上云彩遮了太阳,就说:“进屋吧,别让风吹坏了。”

  宋佳期抬头四顾,不见一丝风。进屋不到一刻,太阳出来了,她喜颠颠的抱着孩子又出来晒太阳了。六六落地的时候是六斤多,到满月时长了一倍,现在看着跟外头一岁的孩子差不多大小,吃得又胖。

  唐老太总笑着说这是随了娘,宋佳期却觉得是自己的奶好。

  别的不说,抱六六挺锻炼身体的,宋佳期觉得胳膊是越来越有劲了,要是等他长到五、六岁时,说不定她能变成一个大力士,主要是当娘的抱孩子是怎么都不会嫌累嫌沉的。

  一个上午,宋佳期就这么抱着六六进来出去折腾好几趟,唐老太看她几乎是一回就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转一圈,奇道:“你以前也不是这么爱闹啊?”生孩子还能改了性子?以前香儿这媳妇可是能一整天窝在屋里不动一下的,让她出屋子比让老天下雨还难。她还想这有钱人家的姑娘就是养得乖巧,自己屋的门都不出,跟那满村乱跑的丫头们可真是不一样。

  中午吃完饭,六六想睡觉了。还吃着奶呢就迷糊上了,唐老太见宋佳期要抱着孩子回西屋睡,赶紧说道:“别来回折腾了,就让他在我这里睡吧。”

  宋佳期一听,立刻把孩子抱回来了,唐老太接过孩子还没来得及对她来一句‘你就不用担心了’,就见香儿媳妇打着哈欠往她的炕上爬,自来熟的扯过被子盖着说:“娘说的是,那我就在这里躺一躺啊。”

  唐老太眼睁睁的瞧着香儿这个小媳妇香甜的闭上双眼,再看怀里的六子,已经打起了小呼噜,再抬头,孙婆婆收拾了碗盘让招弟拿下去刷洗,正对她笑着说:“太太,那我就在外头守着?”

  唐老太没力气的说:“让招弟守着就行,你也去歇着吧,反正我也不睡。”

  孙婆婆也没多客气,又逗了一回六六,怀念的说:“跟他娘小时候一个样,吃了就睡,是个享福的命。”

  等孙婆婆出去,唐老太看看睡在炕里的宋佳期,再看看怀里的大孙子,发愁道:“……你可不能像你娘啊。”

  第34章

  六六是个好养活的孩子。能吃能睡能长个头,过了满月就一天一个样了。只除了一样,他哭起来能把天给嚎出个窟窿,街上的人都能听见屋里有个娃娃在哭。

  唐老太抱着大孙子在地上转圈,一边哄一边叹道:“这孩子哭起来真有劲!”

  宋佳期恨不得捂着耳朵躲出去,这小东西能一口气哭上半个多时辰,声音洪亮,气息绵长,调门高不说,还带拐弯,哭得花样翻新。

  唐老太抱着这么个肉疙瘩在地上走了没一刻就没力气了,气喘吁吁的叫宋佳期:“过来,让你娘抱一会儿。”

  宋佳期接过来,小东西脸上还带着泪就瞪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盯着她瞧,好像认识人似的。

  他这一不哭了,唐老太坐在炕上捶着腿骂道:“小没良心的!你奶奶我抱着你腿都快走断了,也没见你停一会儿的,你娘刚接过去,你就不哭了?”

  宋佳期安慰唐老太:“娘,你还不知道他?他这会儿是哭累了,你再等会儿,他准接着哭。”话音未落,六六哇的一声继续哭开。

  宋佳期除了怕他哭坏嗓子以外,别的倒不担心。小孩子哭的有劲是好事,再不济也能练练肺活量。

  唐老太看着宋佳期抱着六子在屋里转,指着桌子、凳子、杯子、茶壶教他认。当娘的教得挺认真,当儿子的哭得挺捧场。

  老太太叹气,觉得娘和儿子一样不着调,说:“你先别忙着教他认这些个,等他会说话了再教也不晚。”

  宋佳期是觉得老说那一句‘六子不哭’没意思,反正哄孩子不就是要不停说话嘛。

  六子哭一阵,停下来歇一会儿,左右望望玩一会儿,然后再接着哭。

  于是唐老太和宋佳期不能离手,非得有一个人抱着他,吃饭也是两人轮着吃,干什么都是两人轮着来,一直到他该睡觉了,那屋里人可以歇一会儿干点别的了。

  宋佳期看着睡得极为香甜的六六,奇怪的问唐老太:“娘,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吗?”老这么爱哭,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啊。

  唐老太让这个金孙闹得现在耳朵里都是哭声,听了当娘的话,没力气的说:“村里的孩子没这么爱哭的。”一边说一边怀疑的看宋佳期,眼神很有‘你们宋家的孩子是不是这样’的意思。

  宋佳期赶紧表白:“娘,孙婆婆说我小时候可是个乖孩子!”

  唐老太撇撇嘴没吭声,心道你是个乖孩子,我知道你乖,就是乖得不是地方。再想想唐宣小时候,好像那会儿他们兄弟几个也爱哭,不过那是饿的。

  她过来看看白胖结实的六子,香儿媳妇的奶好,像六子这么能吃的孩子都吃不完,每回还能再挤出半碗来。也不知道这香儿媳妇是哪来的毛病,每回孩子吃饱不肯吃了,她都非要把奶挤干净,那些没人吃最后都倒了,可惜得唐老太都恨不得自己喝了。

  “这也不是饿的啊……”唐老太道,她养过五个孩子,也不知道六子为什么哭。

  “他饿了?”宋佳期奇怪唐老太是怎么从睡着的六六身上看出他饿了的,果然是养了那么多孩子的老人,知道的就是多。

  “我没说他。”唐老太没好气道,香儿媳妇就这点不好,接话快不说,还老往偏处带。

  宋佳期很孝顺的闭了嘴,人老了脾气是怪点,她自己说孩子饿了,又说不是他。她想了想,自己是不饿的,难不成是唐老太饿了?

  考虑到家里就这么几个人,唐老太又不会关心招弟和孙婆婆饿不饿。体贴的儿媳妇当天晚上就让提前开饭了。

  六六头一回翻身的时候,宋佳期没反应过来。她只是出去了一小会儿,回来就看见这小家伙像乌龟那样趴在炕上,手脚都在动,好像翻不过来似的。

  她把儿子又给摆回来,让他好好的躺着。然后就把这个事的给忘了。

  过了两天,难得这小东西没哭,乖乖的躺在那里看着他娘给他缝尿布。然后宋佳期缝到一半一抬眼,见那胖孩子正呼哧呼哧的使劲往左边翻。

  脑袋缺弦的当娘的伸手把正努力的儿子重新摆好躺着,继续缝尿布。

  六六停了一会儿,重新努力翻身,正翻到一半,又让当娘的看见了,当娘的再次让他躺好。

  六六是个爱坚持不放弃的好孩子,从下午一直努力到吃晚饭时,虽然有当娘的看着,他一次也没好好的翻过来。唐老太一下午都在跟孙婆婆和招弟准备过年的东西,没回屋里来,吃晚饭时看到炕里头的六六正在一圈棉被中间努力的翻身。

  宋佳期顺着唐老太的目光瞧见六六又在玩他一个下午也玩不烦的游戏,这孩子真是越来越能折腾了。她怕唐老太看了生气,就想伸手过去再让他躺好,一边笑:“这孩子,呵呵,真爱玩。”

  唐老太惊喜的说:“六子会翻身了!”

  宋佳期稀奇的看着唐老太,翻身有什么稀罕的,谁还不会翻身?

  这次没当娘的阻挠,六六成功的翻过来了!唐老太抱起这小东西狠狠亲了一口!

  “我家六子真聪明!!”

  宋佳期在一边跟着拍手:“真聪明!真聪明!”

  等没人了悄悄问孙婆婆。

  “人不是刚生下来就会翻身吗?”她一直觉得这就是本能啊,没想过这还要学。

  孙婆婆白她一眼:“又不是牛马,谁一生下来就会翻身的?”

  宋佳期很想说‘我’,但咽回去了,更加虚心求教。

  “有你这样当娘的没!”孙婆婆拿这句话当开场白,很是教育了她一番,然后她恍然大悟,除了学翻身,六六接下来还要学坐起来,学爬,然后才是学站,学走。

  “哦。”宋佳期姿态摆得更低,一阵阵心虚,原来今天她居然妨碍孩子自我进步了。又缠着孙婆婆问了一大串问题,生怕再出现这样的事,那她这个当娘的还不如一头碰死去。

  孙婆婆非常高兴自己的大姑娘终于有当娘的意识了,立刻倾囊相授!最后要不是六六要吃奶需要当娘的过去,宋佳期怕她会说到天亮。

  日子一天天过去,秋天过去就是冬天,接着就要过年。比起上回她和唐宣两人的瞎胡闹,唐老太做得更多。头一样就是要敬告唐家祖宗,唐家有后了!

  宋佳期就坐在那里听唐老太细说家谱。

  其实唐家现在真没人,上头的爷爷那一辈的在唐老太没进唐家门前就没人了。往下查,唐宣的爹叫唐牛蛋,听唐老太的意思,那是他们村里数得着的!

  “什么数得着啊?”宋佳期抱着六六欢乐的听唐家的八卦。

  “模样呗!”唐老太挺得意。

  听说唐家前头的有一个,从村外的小河沟里捡了个漂亮姑娘,就领回家当媳妇了。那时候兵荒马乱,别说娶老婆,吃都吃不饱,地都没人种。

  漂亮媳妇在村里过上几年,漂亮也不漂亮了,但生的孩子却都长得齐整。唐牛蛋是里头数得着的长得好的。

  唐老太没名没姓,家里只叫大妞。到了要嫁人的时候却有不少人来求,为的就是唐老太能干活,唐家也来了,还说几个儿子随便她挑。她挑的就是唐牛蛋。

  进门前公公就没了,那时候也不多讲究,活都活不下去了,谁还在乎那些讲究?没等半年,她就嫁过去了。头一年就生了个儿子,起名时当爹的唐牛蛋说起个好名字,在村里转了两天后,看见道士竖起的半旧的幡,回来就让大儿子叫这个了。

  “幡?”宋佳期皱着鼻子说,这是个什么名啊?

  唐老太没好气道:“你不懂!那是个好东西!听说上面有大功德呢!”

  宋佳期立刻表示果然是好东西,确实是好东西,这名字好!心里发誓唐宣要是也给儿子起这么个‘好名字’,她可不答应!

  唐牛蛋的几个兄弟都分出去各自过活,虽说唐老太和他也曾多次救济,但无奈都没活过二十岁。还别说,最后唐家还就娶了唐老太的唐牛蛋活下来了,不但活下来了,还养了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生下来就给人了,反正家里也养不起,送出去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

  二儿子叫唐河,恰好那年村口的河干了,唐牛蛋给儿子起这个名也是想让家里人都有水吃。

  最小的就是唐宣了。宋佳期现在才弄清楚唐家都有几个人。

  唐老太道:“香儿最小,他爹当年说生下来是男是女都不给人了,这个名字都能用。谁知孩子还没出来,村里要抓兵,他就跑了,又过几年,两个大的让人抓了,最后他们一个也没给我留。”说着她就掉了泪。

  宋佳期看着唐老太这个样,要是有人要抓六六去当兵,估计她早活不下去了。

  “娘,别难过了。”她把六六抱给唐老太,“你瞧,六六看你呢。”

  抱着孙子,唐老太才笑起来。她长出一口气说:“我也算是熬到头了。”

  唐老太说,毕竟没听说唐牛蛋和两个儿子真死了,人都要留个念想,就当他们还活着。过年的时候桌上也摆着他们的碗,不管在哪里,让他们也跟着吃顿年夜饭。

  宋佳期自然无有不从。虽然今年唐宣不在家,她还是给他缝了一套衣裳,外头的罩衣,里头的棉袄、棉裤和鞋。

  宋家的人也各有一套,唐老太和六六她也每人做了一身。

  这么一盘算,过年前她是不用想歇着了。

  就是不知道是死是活的公爹和两个叔叔,按说她是应该避嫌,可又怕家里人都做了,不给这三个人做,唐老太多心,以为她是把他们当死人了。

  但这贴身的衣裳什么的,她可真不好动手。

  左思右想,她跑去问唐老太。

  唐老太本来见她这些天都在屋里不停的做衣裳,心里高兴的很,觉得香儿媳妇虽然不聪明又没眼色,可还是过得去的。听她提起这个,才想起来,就说:“他们的衣裳交给我了,你就不用动手了。”

  宋佳期这才松了口气。

  等唐家过年的东西准备了差不多了,王氏又过来了一趟,原来宋家老太太想起来亲家家里就两个女人带个孩子过年,未免过于冷清,就让他们到宋家来过。

  唐老太傻眼了。宋家老太太论辈分也是她的长辈,这话不能不听啊,可让她去,她自己家也是一摊子,怎么能这么随便的跑别人家去过年?

  王氏说了宋家老太太的意思后就低头装傻,这事宋家老太太说过不止一回了,她每回都想着先拖着,然后再慢慢劝,拖一阵子说不定老太太自己就把这事给忘了呢?

  可越是快到过年,老太太越记得清楚,而且谁的话都不肯听。见王氏一个劲的推脱,生气的说:“不过多几双筷子的事!你也太小气了!佳佳可是你的姑娘!就是出了门,你也不能把她扔到一边不管啊?”

  王氏只能来了。她见唐老太自从她说了之后就没什么反应,怕她生气,可就这么回去老太太更不会饶她了。半天只能强撑着开口道:“都是一家人,过年嘛,就是图个热闹……”

  唐老太见王氏也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知道还是宋家老太太的意思,她也是没办法,再说老人家也是好意。

  想了半天,唐老太叹气:“亲家说的对,过年嘛。我只怕给你们添麻烦……”

  王氏得她松口,连忙说:“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房子都收拾好了!你们看什么时候方便,我过来接你们?”

  唐老太一怔:“还要住上几天?”

  王氏一是想女儿和外孙,二是也怕这天寒地冻的,让这一老一小跑上几趟再生病不好,倒是早早的把房子给收拾出来了,反正家里没男人,就说:“我是想让亲家太太和我一块住,我那屋子大,也暖和。”

  唐老太见这事说到这里,已经算是定下来了,也不再啰嗦,道:“要说还是你那里的事多,我这边什么时候都能过去。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