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再去开,这回是另外一个人了,也是气喘吁吁的,上来就问:“是唐家不是?”

  宋佳期转了个心眼,笑眯眯的说:“这附近有两家姓唐的,你说的是哪一家啊?”

  那人被她笑得一愣,伸头左右看看,肯定道:“说的就是你家。是韩大夫叫我来的,你家人被马车撞了,在他那看呢,让赶紧带着银子过去。”

  宋佳期装作不当回事的说:“你说这个啊,那我们家人已经去了。”

  那人盯着她,有点摸不着头脑:“已经去了?”

  “已经去了。”宋佳期笑得更灿烂了,“谢谢您跑了这一趟啊。”说完人缩回来,门咣得一声关上了。

  招弟在旁边一直看着,心里奇怪啊。怎么听着兵老爷让马车撞了,奶奶这么高兴啊?

  宋佳期猜这人还会来第三回,看来他们要是不把家里的人都引开,想必不算完。她把六六关到屋里,进厨房拿了把菜刀,让招弟拿着木棍,两人盯着大门。

  招弟不明白她这是干什么,也一直举着棍子等着。

  果然,很快有人第三次敲门了。

  宋佳期示意招弟躲好,把刀藏在背后才去开门。

  一开门,是唐宣回来了。

  “怎么是你?”他是出去给六六买吃的玩的,回来见开门的不是招弟,再看,招弟在宋佳期后头举着棍子瞪着他,见他看过来又讪讪的赶紧把棍子扔了。

  唐宣再看宋佳期一手菜刀一手接过他手里的纸包:“出什么事了?”

  宋佳期见他好好的回来就松了口气,又急着说:“你去找找娘,刚才来了个人说你让马车撞了,娘带着孙婆婆去找一个韩大夫看你了。”

  唐宣赶紧往外跑,跑出没半条街就看到街那头唐老太和孙婆婆正小跑着往回走。他迎过去扶着唐老太说:“娘,那个骗咱们的人呢?”

  “跑了!”唐老太也是一肚子火。她跟孙婆婆被那个人领着去找那个韩大夫,唐老太来了没三个月就把这附近几条街都走过来了,她就直奔着韩大夫那边去。那个大夫是专治跌打骨伤,医馆开在挑夫脚夫扎堆的地方。

  那人想领着她们绕到别处去,还说是走近路。唐老太听他前言不搭后语的就烦了,路也不让他领了,直接跟孙婆婆往韩大夫那边去。那人见势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影了。

  唐老太和孙婆婆两人跑到韩大夫的医馆里,不大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到底,问有没有人被马车撞了送过来,学徒说没有,还说:“让马车撞了还有活路?”

  唐老太被他这话吓得不轻,再找大夫问,大夫正给一个让货给压折了腿的人看,头都顾不上抬的说:“没有,没有,你们往别处找找。”

  孙婆婆机灵点,想起留在家里的宋佳期,白着脸对唐老太说:“不会是骗子吧?佳佳和六六可都在家呢!”

  一句话把两个老太太吓得又赶紧往回跑,气都快跑断了看到找过来的唐宣。

  回了唐家,唐老太气得拍着腿骂了半天娘,骂那个骗子生儿子没□,骂那个骗子一家子不得好死,骂那个骗子死了没人烧香。骂完了,对唐宣道:“幸亏你没事啊,要是有事可怎么办。”

  唐宣也是黑着脸,他想起当时的事,娘和孙婆婆让人骗出去了,家里就宋佳期和六六在,要是当时让人进了院子,这娘俩还不够人家切一盘的呢。

  这个事想起来就后怕。

  宋佳期抱着六六不敢撒手,那会儿她也只是多了个心眼,想想看要是不多想一步,她很可能让招弟去送银子,那招弟有危险不说,她和六六两个人在家里,再进来几个人把他们都杀了也不是多难的事。

  一家人坐着愣了半天,还是孙婆婆带着招弟做了饭。

  最后唐老太说:“这个事都怨我。不该跟人家说那么多。”老太太得了儿子送的金耳环和金戒指高兴,邻居谁问她都乐意跟别人说一遍。有人问唐宣是不是赚了钱回来,她想起儿子让大将军看中的事,也半真半假的跟人家显摆。

  谁能想到这一显摆就出事了呢?

  宋佳期的金镯子倒是只戴了两天,后来见唐老太脸色不好就不戴了,只在屋里戴。这会儿她抱着六六缩在炕头装死。

  唐老太认完错,多少也觉得有点丢人。赌气说以后都不戴了,家里有钱也不用让外人知道。

  唐宣在一边劝:“娘,咱们有,为什么不戴?要是再有人来,看我不宰了他们!!”

  有儿子这句话,唐老太气顺不了少。反过来劝他说:“你不常在家,家里就我们娘几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说完,老太太挺珍惜的把耳环和戒指都摘了,用手帕包了放在褥子下面。从那天起就真不戴了,不管唐宣怎么说都不肯戴了。

  结果唐宣的脸越来越黑,他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了。以前是没钱养家,让媳妇花嫁妆钱,让娘和儿子吃苦,现在他回来了,也有钱了,可又差点让家里进了贼。

  他一连几天杀气腾腾的,六六都不敢往他跟前去了。宋佳期私底下悄悄劝他,让他别往心里去。

  “你再能干,还能让小偷不掂记咱们?”她这么跟他说了不止一遍,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唐老太见儿子这么生气,也跟着劝他,把错都往自己身上栽,说:“这事该怪我。一听人家说你被马车撞了就急了,要是能停下来想想,我儿子这么能干的人,能让马车撞了不能?”

  一家人都给唐宣反省自己的错误,连招弟都找个空跟唐宣说要是再有一回,她就先跑到大夫那里看是真是假再让家里人去。

  “这事都赖我。”她哆哆嗦嗦的站到唐宣跟前说完后就跑了。

  唐宣看着一家人都变着法的劝他,心里的气慢慢消了,也下定决心再也不走了。

  从这次回来后,他就在想这个事。以前不管在外头打仗打多久,他都没感觉。可现在不一样,他在外头打三年仗,回来儿子都满地跑了,他要是再出去几年,回来儿子都该娶媳妇了。

  再过几年,他也快三十了。到了这个年纪,再往上升也难了。要是他运气好,这辈子顶多能当个千总就差不多了,可那至少要到五十岁以后才有指望。要是跟这次打仗似的,一场仗都没捞着,连立功都没办法的话,他就是再打二十年也还是个兵。

  想想关大哥,他就觉得日子不能这样过。

  另外,有了媳妇和儿子,他一是怕死,自己死了,这一家老小的可就没靠山了。他们怎么活?他就是能搬座金山回来,也不能放心啊。

  二是怕自己残了。断胳膊断腿都是轻的,当兵的谁身上不带伤?要是真到了那一天,让老娘和媳妇带着个小的,再养他这个残废?那他宁愿死在外头算了。

  这次家里进了贼,他才发现这一家都是老弱妇孺,能有一个有歹意的趁夜摸进门来,把他们都杀了,等他回来,人都死完了,他能怎么办?

  想想看,他就一身冷汗。

  以前他刚跟佳期成亲的时候,想着不能让她一个人在家才买了招弟,又赶着把娘给接来。想着她们这么多人该不会有事了吧?可真要有个掂刀闯进门的,她们又能干什么?跑又跑不快,打又打不过。就是喊两声,等邻居听见过来了,只怕她们也早让人给害了。

  这几天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不敢走了。

  不走,怎么办?一家老小都靠他这份银子过日子。唐宣左思右想,决定还是靠吴小将军。当兵也不用一定要去打仗,也不用一定要离开家。

  吴小将军一份赏银就够他一家吃好几年的,他要是能攀到吴小将军这根高枝上,那还有什么愁的?

  唐宣心里打定主意,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吴小将军重用他。

  他在家里想了又想,决定等宋大海回来去问问。他想,岳父在京城里住了二十多年了,比他知道的清楚。吴小将军那边怎么敲开门,怎么攀上关系,找什么人引见,还是要找对这些熟门熟路的人。

  于是,这天晚上,他跟宋佳期说:“咱们明天回你娘家看看吧,不知道爹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他苦大仇深的翻了大半夜的烙饼,这几天还阴着脸不说话,突然开口就是这个?

  宋佳期实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到底是怎么从家里进小偷拐到宋大海什么时候回来这上头的,半天才道:“……你回来还不到半个月,咱们都去我娘家看三趟了。要不,等你下回放假了咱们再去?”

  这一趟趟的去,唐老太可不会相信是她儿子想去啊,这笔账只怕还是要算在她头上。

  唐宣等不了,说:“不用再等了,咱们明天就去。”

  宋佳期瞪着他,这人根本就是在害她!可她还没办法。

  唐宣见她瞪他,先是不明白,再一想,哦,必定是这几天他不理她,所以生气了。赶紧摸摸她的手,哄道:“别生气,这几天我不痛快。明天陪你回去看看啊。”

  他一边说,一边把她拉到怀里抱着,伸头吹了灯,手上还不停的拍着她的背。

  “乖乖的,不生气啊……”

  黑灯瞎火的,屋里只剩下他的声音了。

  第46章

  宋大海和宋天保是赶在过年前回家的。

  这一年过去,六六满四岁了,还得了自己的大名。唐宣这个当爹的给儿子起名时顺口就道:“他小名叫六六,大名就叫唐顺吧。日后盼他什么事都顺顺当当的。”

  不过唐家人还是习惯叫他六六。

  宋家在宋大海和宋天保回来后也能开开心心的过个团圆年了,虽然宋大海剩下的几个兄弟都还没来得及回来,但听宋大海说,最晚端午前都能回来了。

  宋大海的爹是他去接回来的,老爷子这也应该是最后一次上战场了,这回不留神让一枝箭射到了腰上,还是在仗都打完以后,一小股反贼在被伏之前胡乱射出来的,原来人家也不指望真能射中谁,哪知宋大海的爹就正好在那个地方站着,还是背对着敌人。

  这箭射来,他就不得不被抬走了。宋家也是得过皇家的赏的,皇帝都说他们一门忠烈,上头的也是立刻为他找医找药。

  那箭本来就扎的不深,不过堪堪在他后腰上待了一会儿,军医一点劲都没费就把那箭给拔下来了。不过看老爷子年纪大了,上面的人又叮嘱说要好好给他看,军医就多嘴问了句:“宋大人,您感觉如何啊?这腿还能动吗?”

  宋老爷子当时是灵光一闪,立刻抓着自己的两条腿哆嗦着嚎起来。

  “我不能动了!”

  真不能动还是假不能动的,军医也不是华佗在世,何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知道这位宋大人想干什么呢?

  军医听他说腿不能动了,自然就给他按腿不能动治。先用木板再用绷带,这么上下一缠,宋老爷子被枷了双腿,当然就真的不能动了。等上头的人忙中过来看一看这忠心的宋千总时,顿时吓了一跳。

  “宋千总!你竟然受了这么重的伤!怎么都没人告诉我!”那位大人抓着宋老爷子的手大呼忠臣啊不愧是陛下的一员猛将!然后声泪俱下的说一定要上表圣上,让圣上知道宋千总是如此的一心为公。

  宋老爷子是赶紧推辞,真心的推辞,说自己没有那么能干,一切都是大人的功劳,然后叹气,自己这样只怕是不能再为圣上效劳了。

  宋老爷子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我如今成了废物,实在是辜负圣恩……”

  宋老爷子四个儿子都在军中,最小的一个孙子三年前也参军了,又有皇帝说他一门忠烈,所以虽然他不过一个小小的千总,他的上官守备也要对他和颜悦色的。

  不过他这么大年纪了,老占着个千总的位置也挺讨人厌的。

  宋老爷子跟自己的上官促膝长谈之后,上官也认为他这么大年纪,又受了重伤,完全可以回家歇着了。至于其他的都由爱惜下属的守备大人替他操心了。宋老爷子也很上道的表示自己对下一任接替他的千总人选问题跟守备大人的看法完全一致,很乐意推荐贤能。

  于是守备大人借花献佛,给宋老爷子头上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功劳让他光荣的退伍了,日后再打仗就不用他这把老骨头上了,反正宋家的男丁都在军中,在这上面倒是没人对宋老爷子早点下去享儿孙福有意见。

  宋老爷子留在一座小城里养了半年的伤才把大儿子盼来,宋大海听说老父受伤颇重,吓得魂飞魄散的去见亲爹最后一面,哪知宋老爷子养伤养得面色红润,气色非常好,人还胖了一点。

  宋大海带着老爹带着儿子辗转回了家,一家人抱头痛哭不说,然后各自回屋述一述别后的衷肠。

  王氏把宋天保和程氏这对刚成亲就分开的小夫妻赶回了屋,不忘交待儿媳妇赶紧抓住机会生个孩子。

  她跟宋大海回屋后,先把家里的事说一下。比如几个弟妹都带着孩子搬过来了,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就住在他们准备的那个新院子里,老四家的带着儿媳妇和孙子住到了老太太的院子里。

  说完这些没意思的,王氏笑眯眯的说起来家里的喜事。“佳佳生了个儿子,那小子淘气得很!今年过了年就四岁了,你一见保准喜欢!长得又胖又壮!”

  宋大海听着也高兴,脱了衣服叹气说:“她这边我算是不用再操心了。”

  王氏又说:“唐小子也回来了,比你早半年。这几个月他每回放假都过来,好像是有事找你。”

  宋大海笑:“我听说了,他们那一队被张将军撵去护着吴将军那个儿子了。”这事其实挺可笑的。

  张将军今年也有四十多岁了,一身军功都是凭着血肉杀出来的。可偏偏上头一直压着个吴将军,他这二十多年立的功劳倒有大半都被吴将军给占去了。吴将军又对他有‘提携’之恩,他也不能对着‘提携’自己的吴将军忘恩负义,只好一直忍气吞声的。

  好不容易吴将军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了,又摊上朝廷要对平凉用兵,张将军振作精神打算一战成名,好好的给自己挣一回军功。

  可吴将军虽然死了,虎威尤在。他辖下的兵马多数还是听吴将军的大名打仗,估计皇帝也是担心这个?硬是把吴将军的小儿子给送过来按上了个大将军的名,让他代父出征。

  当然仗还是要靠张将军这一伙有真本事的人来打。

  张将军气得吐血,可吴小将军一有圣旨,二他是吴将军的儿子,有先人的恩情压在张将军头顶上,他要是敢说上一句不敬的话,后人只怕就要戳着他的脊梁骨骂他先人尸骨未寒,他就把恩义全忘到脑后了,连先人的子孙都不顾了。

  像宋大海这样几乎是跟着吴将军、张将军这一堆将军一起打了二十多年仗的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都明白张将军心里有多憋屈。

  张将军几乎是根本不想看见这个恩师的儿子,早早的把他给撵到远处去,在他身旁放上一堆兵马免得他出了闪失,他自己则是玩命的带军向前冲,非要把功劳实打实的递到皇帝眼前不可。

  现在吴将军已经死了,这下总没人再跟他抢功劳了吧?吴小将军再天纵英才,他也只是个未及弱冠的小孩子,他又没给他机会让他上场领兵,就是真把功劳都送给他了,皇帝心里也能清楚到底谁能干。

  宋大海听说唐宣那一队去了吴小将军麾下,就知道这回他应该不会出什么事。也免了他的女儿守寡,心底倒是松了口气。他倒不在乎唐宣是不是能飞黄腾达,只要他平平安安的跟佳期过一辈子就行。

  王氏不停的说六六有多可爱,佳期的婆婆有多麻烦,佳期又吃了多少苦。宋大海看她嘴里说的都是孩子,闭口不谈她自己,再看她身上的衣裳都是旧的,裤子上还摞了几块补丁。自从他当上千总后,可就再没让她吃这种苦了。

  他心里清楚,这都是因为老太太让几个弟弟都搬了回来,家里的钱自然就不够用了,她这边肯定也受了不少委屈。

  宋大海想了又想,把自己的包袱给她了。

  王氏怀里一沉,砸得她腿痛,见是他的那破包袱,一边拆开一边说:“你的这些烂东西我看都扔了就好,又不能再穿了,谁知道这上头都是什么……”她捂着嘴吓成哑巴了。

  宋大海赶紧帮她兜着,免得东西掉到地上去,这响动让人听见可不得了。

  “天老爷啊……这都是哪儿来的啊……”王氏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不然怎么看到这包袱里都是金子和银子呢?

  宋大海推她:“收起来啊。”

  “哦,哦。”王氏这才赶紧把东西都抱到怀里,腿发软的在屋里乱转,这往哪里放啊?

  宋大海手把手的教她把这金银都藏到她的箱子里,等这耀得人眼花的东西都盖起来了,王氏才找回舌头。

  她抓着宋大海结巴着说:“你、你这是、这是哪儿……”说到这里,她不敢说了,指手划脚的往下比划。

  宋大海盯着她的手势看。

  王氏的意思是:你从哪里偷来的?

  宋大海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脸突然一沉,严肃认真的小声告诉王氏:“我带兵路过一个农庄,里头的人都跑完了。我们就在那里休息了一晚上。夜里我睡在那个地主的屋子里,在他的床底下发现的。”

  王氏捂着心口:“阿弥陀佛,原来是捡的。”不是偷的就好,就真是他偷回来的,她也只能跟着他一块做贼了。

  宋大海看着王氏的样子只觉得好笑,她还真信了。他越说越真了,“可不是?这都是我捡回来的,你好好收着,是咱们家的私房钱。”

  “好!我听你的!”王氏一听,这钱全归她了,一下子眼睛就发亮了!连声说好。

  第47章

  得知宋大海回来了,唐宣一放假就带着宋佳期和六六来宋家了。

  这几个月每回放假唐宣都要来宋家看望,王氏觉得这个女婿跟自己家是越来越贴心了,也越来越像一家人了。

  她带着女儿和外孙去自己屋里说话,交待小梅去厨房做几道好菜,再温上几壶酒,让这翁婿二人好好的喝一杯。

  唐宣一肚子的雄心壮志没办法跟老娘媳妇说,也不敢在军营里露出一星半点来。见着岳父后,三杯酒没下肚就把他的盘算全倒出来了。

  只是宋大海听了以后,筷子都来不及放下就哈哈大笑起来。

  “你啊,你啊。”宋大海摇着手指点着他,“你这孩子,心怎么这么大?”

  唐宣被笑蒙了,一怔之后倒是没生气宋大海笑话他,赶紧问:“爹,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想的不周到?”

  宋大海喝了一口酒,想着怎么把这个话和缓点给唐宣这孩子说。

  唐宣的意思很简单,他不想去打仗了,一是家里孩子还小,他要是死了,一家老小都要去喝西北风。二是他现在得了吴小将军的青眼,日后只要借着吴小将军的势,青云之路那是轻松又简单,比他上战场拼命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