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太也不急着吃饭了,就坐在屋门口盯着大门,像是打算等唐宣回来。宋佳期先把儿子喂饱了,再端着饭菜哄婆婆吃一点,然后才是自己。

  她跟孙婆婆躲在西屋吃饭的时候,没忍住抱怨了一句:“这家人都想当官想疯了!”

  孙婆婆哄六六睡觉,给这个当娘的使个眼色要她小点声,慢悠悠道:“男人都这样。我还记得你爹他们刚在这里安家的时候,你爹他还想着当将军,日后带兵打回老家,把当初把他们撵走的人都杀了呢。”

  她长叹一口气道:“都一样啊。谁不想当大官呢?”

  宋佳期能明白孙婆婆的话,但还是没想通。她死过一次,再活过来后就想着天天吃饱穿暖不受罪,没病没灾的过到一百岁,她这辈子就算知足了。上辈子她就像棵刚抽芽的苗,没开花没结果,没长大就死了。

  所以她一直觉得,人什么时候死真是说不准的事,要是把人生给排个时间表,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再死才能放心闭眼。

  上辈子她只顾着浪费时间玩了,其他一事无成。要是她早知道自己只能活二十几年,她一定不会虚度任何一天。

  她现在就觉得唐宣和唐老太都是让眼前的东西迷住了。

  孙婆婆见她仍是没想开的样,劝道:“你也想想看,他这么费力到底是为了谁?他一回来就把那什么都偷偷给你,他要当官,还不是为了给你和六六好日子过?”

  宋佳期听了就像当头一棒,这才转过弯来。

  “……那就由他去闯吧,反正我已经嫁给他了。”说是这么说,孙婆婆却见她扭过脸去就笑盈盈的轻轻拍着六六哄他睡觉了。

  唐宣到了忠勇伯府,先在门房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才进去,吴显也只是见了他,说声多谢费心,那礼物很好,我娘很喜欢,还说要多谢你。

  其他一句没多说,也没留唐宣多坐一会儿就让人领他去给卫氏磕头。

  唐宣本来想见了吴小将军也要好好表一表忠心,或者问候吴小将军一声,或者说两句去世的吴将军的威名。打了一肚子腹稿,一句没用上就又出来了。

  忠勇伯府的下人领他到了后院的二门外,没让他进去,只是在门外磕了个头就又领出来了。

  卫氏身旁的一个老嬷嬷出来,笑眯眯的说:“这就是唐壮士吧?夫人说谢谢你的孝心,家里最近事多,简慢了些,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谢你,只略表表心意,望壮士千万不要介意,平日里不妨多来走动,少爷年轻,还是跟你们才说得上话。”

  唐宣口才再好,这时也结巴了,辞不达意的只能跪下多磕了几个头。吴小将军都是他眼里跟皇帝一寻常不得见的人了,何况将军夫人?

  老嬷嬷又让人抬出一担东西让给他带着走,不等他推辞就给人送出大门了。

  唐宣身后跟着将军府的人,浑浑噩噩的回了唐家,进去唐老太也吓住了,怎么又带了东西回来?

  那人把东西放下就走了,什么也不肯接,只说不敢。

  等人走了,宋佳期才敢出来。唐老太和唐宣都在屋里盯着这次带回来的东西发呆。

  宋佳期小心翼翼的进屋去,东西倒没什么,家里这两个人可别高兴傻了。她坐在炕沿上,问唐宣:“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都说了什么?”

  她一开口,唐老太才跟刚回过神来一样抢着问:“对啊,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将军都跟你说了什么?”

  唐宣走这一趟,到现在都觉得跟做梦似的。他把经过说了一遍,最后叹道:“将军夫人真是个好心肠的人……”他是抱着巴结的心去的,可人家倒是真心真意的对他了。那珍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人家却郑重其事的送了回礼,他去道谢,这本来是应该的,将军府也没舀架子,不但吴小将军是这样,连将军夫人也是这样。

  唐宣良心不安了。他刚刚想起来,吴小将军是刚死了父亲,他们现在是孤儿寡母艰苦度日,可人家再艰难也没看不起他。

  他在这边一会儿一句的感叹将军府都是好人,吴小将军和将军夫人都是大善人,一会儿又感叹吴将军死得太早,他没来得及去拜见,可听说吴将军用兵如神,一定也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好人,真是天妒英才。

  唐老太在旁边附和:“可不是吗?好人不长命啊。”

  宋佳期在旁边咬紧牙关一言不发,上次宋大海可没少跟她讲吴将军抢下面人的军功的事,这样的人要是好人才奇怪了呢。

  唐宣叹了口气,决定要好好报答吴小将军和将军夫人对他们唐家的恩情。唐老太也说:“明天我就去给将军夫人和吴小将军好好的烧几柱香,让老天爷也保佑他们平平安安的!”

  宋佳期听了唐宣的话心惊胆战,他想怎么报答?她怕他一头撞进去,让人当枪使也不知道,就想是不是一会儿好好劝劝他。虽然宋大海让她不要管这件事,让唐宣自己去撞南墙,撞疼了他就知道厉害了。可她不敢真眼睁睁的看着他往上撞啊,怎么也要提醒一两句。

  唐老太见她进来了就坐着不吭声,叫她:“明天你跟我一起去烧香吧,好好谢谢人家,让老天爷也保佑这样的好人长命百岁。”

  第50章

  唐老太带着儿媳妇和孙子去烧香了,求菩萨保佑唐家的贵人吴小将军和将军夫人福如东海笀比南山。

  在老太太大手笔的掏了十个大子的香油钱后,又扯着儿媳妇求签,看唐家什么时候能再得一个胖孙子。

  宋佳期被唐老太拉着在庙里耗了一天,别的没干,倒是真心诚意的求菩萨保佑宋大海和王氏没病没灾,弟弟宋天保全家平安。六六对庙门口的豆腐脑最喜欢,进去前吃了一碗,出来又闹着吃了一碗。

  唐宣回军营了,宋佳期在他放假的这几天每天晚上都想要扭转他的想法,但收效甚微。她有时挺喜欢他这种一根筋的脑袋,比如娶了她就把她当老婆看,一心一意的对她好。可是在对别人的事情上她就不喜欢他这种一根筋了。

  但不管她怎么说,唐宣都觉得吴小将军是好人,将军夫人也是好人。他跟她说,小将军刚上战场时还那么小,就跟个小孩子似的,天天穿着铠甲坐在军帐里,外头都是数不尽的死人。

  “你说这么一个小孩子,这样多可怜啊……”唐宣感叹,宋佳期发愁。她刚才用为富不仁,当官的都是坏人给唐宣洗脑,但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她又不知道吴小将军和将军夫人都做过哪些坏事,就是杜撰也没办法瞎编。

  迫不得已,她挑着宋大海告诉她的过世的吴将军抢下属军功的事给唐宣说了,然后以此例证吴将军家上梁不正下梁歪,吴小将军肯定也不是什么大善人,将军夫人也不会像观音菩萨一样普度众生。

  可唐宣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他居然恍然大悟的点头:“怪不得呢,我就说为什么张将军和李将军他们就不念一点旧情,也不照拂一下吴小将军和将军夫人。”

  完了。宋佳期发现了,大坏人吴将军已经死了,剩下的是孤儿寡母,唐宣不会把吴将军犯的错栽到吴小将军和将军夫人的头上。

  她都快急哭了,他要是真的不管不顾跑去追随吴小将军,肝脑涂地再所不惜怎么办?

  这个死脑筋的笨男人!半夜她愁得睡不着时就翻过来打他踢他,恨不能把他给打醒。结果唐宣长手长脚一伸把她给压住了,他还睡得打呼噜。

  左思右想之下,宋佳期回了趟宋家,一是把将军府给的两匹布偷偷给王氏带一匹,二是想跟宋家老爷子聊聊。宋大海回军营了,但跟宋家爷爷聊也行啊,他也是当久了兵的。

  宋佳期把六六和布一块交给王氏,然后就跑到宋家老太太和老爷子住的那个屋了,以前她还在家的时候,每天都在这里吃午饭。

  她进去的时候,宋家老太太正在逗她的重孙子平安,这小乖乖因为总是长不胖,所以家里人总是哄着他吃东西,他还就爱吃点心什么的。宋佳期看到过一回,跟王氏说小孩子只吃点心不吃饭就是长不胖,王氏转过头又跟老太太说,现在家里人就不会老舀点心喂他了。

  “奶奶,我来了。”宋佳期上去抱抱平安,觉得他比六六还轻,皱眉道:“乖乖,你怎么比你六六弟弟还轻啊?中午你们两个比吃饭,看谁能吃得多!”

  平安胆子小,见了宋佳期也不会打招呼,只是低头玩自己的手指,老太太在旁边说:“对,跟你六六弟弟比比,看谁吃得多!”

  宋佳期把平安放下,问老太太:“奶奶,我爷爷呢?”

  老太太一呶嘴:“在里屋呢,你爷爷正养病,你去陪他说说话。”

  宋佳期转头进了里屋,见老爷子正半躺在炕上,腿上盖着被子,炕桌上摆着花生,花生衣和花生壳掉得桌子上、被子上全都是。看到她进来了,老爷子笑眯了眼招手:“佳佳,过来,陪爷爷坐一会儿。”

  她过去坐下,先把老爷子被子上的花生壳都拍到地上,再把桌子上的也扫了,然后舀着扫帚都扫到墙角去。

  老爷子就一直笑着看她干活,等她干完了才竖起大拇指夸她:“好!看来这一嫁人是不一样啊,以前我家的姑娘可不会这么有眼色!”

  宋佳期不好意思的白了他一眼,以前她确实挺懒的,也不是懒,用王氏的话说叫眼里没有活。

  她坐到老爷子跟前,小声说:“爷爷,我有事找你。”

  老爷子点点头,也小声说:“跟爷爷说,是不是没钱了?你等着,爷爷给你舀。”老爷子说着就扭头去舀他放在炕头的匣子,宋佳期赶紧拉着他,她知道炕头的两个匣子是老爷子和老太太放钱的地方。

  “爷爷,我有钱。你听我说。”她迅速的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老爷子听着听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爷爷,你别笑啊!”宋佳期急得都快冒汗了。

  老爷子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小子行!有本事!有志气!”

  “爷爷!我这正着急呢!”宋佳期被这老爷子弄得没脾气了。老爷子就是这个样,家里不管发生什么大事,他都不当一回事。当年她摔断腿的时候,老爷子在家的时候天天到她的屋里陪她逗乐。

  老爷子抿了眼角笑出来的泪花,一见她苦着脸,又乐开了。“乖乖啊,你跟你娘一个样,操心都操惯了!”说着老爷子小声给她出主意,“要不,你也把他的腿弄断一回!人家小将军跟前也不会要一个瘸子当差!”话没说完他就自己先笑起来了。

  宋佳期明知道他是开玩笑,心里却觉得这主意其实挺管用的,恨恨道:“要是实在不行,这也是个办法!”

  她这么一说,老爷子更是拍着大腿笑翻了,搞得老太太在隔壁都隔着帘子喊道:“笑什么呢?留神笑岔气了!一会儿又喊肚子疼!我可不给你揉!”

  老爷子边笑边喊回去:“我让我孙女给我揉!”

  宋佳期没办法,起来给他拍胸顺气,又倒了杯茶给他。

  老爷子喝了两口,长舒一口气开始正经给她出主意了:“佳佳,这有什么啊?你想想看,你家男人现在就是个光头兵,人家小将军要用人,一个光头兵能干什么?至少也要是个三品靠上的才能顶用。”

  老爷子放下茶杯,先舀眼神瞟了一眼门帘,宋佳期机灵的靠过去,他压低声音跟她说:“你是个聪明孩子,我打小就知道。吴将军没了,他那儿子还不到十五,什么都干不成。现在他爹留下来的兵都让人分完了,那小将军想再爬起来,除非老天拉他一把,不然这辈子都不用想了。”

  这话不难理解,所以宋佳期只是点点头。

  老爷子满意的笑着摸摸她的头发,继续说:“这个时候,小将军要找人帮忙,怎么着也要是个能说得上话的,一般的人家也看不上。你说就唐小子那样的,就是一百个他又能顶什么事?管什么用?”

  没错。宋佳期拐过弯来了。

  老爷子还在笑:“退一万步说,人家小将军真看上唐小子了,可那也要先让唐小子升了去才能有用啊,至少也要能……”他扳着手指数一遍,点头道:“至少要升到五品守备,大概到这一步,小将军要偷偷出城打个猎什么的能帮人家开开门。”说着老爷子自己都笑了。

  宋佳期也笑了,提了七八天的心落下去了。宋大海做到现在也才是个八品,老爷子倒是六品的,可惜刚刚退下来,这官一级级升上去有多难不必说,唐宣现在只是个大头兵,他至少要熬十年,还要能办事会钻营才有可能从兵当到官,别说五品,就是九品,他也要一步步向上升,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何况吴小将军的门,又怎么是一个五品官就能扣得开的?

  现在吴小将军自己手里没兵,不客气的说出了忠勇伯府的门,大概也不会有人买他的账。他这样一个光杆司令又能干什么?

  “明白了吧?傻孩子。”老爷子笑眯眯的,“其实要我说,唐小子能攀上将军府的大腿也不是坏事,反正人家要用他也要先帮他升上去。都说朝里有人好做官,有人帮他,这升起来就快了!”他拍着大腿,挺可惜的咂了一下嘴道:“唉,你说我当年怎么就没遇上这种好事?”

  老爷子拧了下宋佳期的圆脸蛋,他最喜欢孙女这张脸了,圆嘟嘟的一看就喜欢。“乖孙女,先让人家帮你男人升上去,大不了等当了官咱不理他不就行了?到时你在旁边吹吹风,我跟你说,这女人跟男人吹风,十有**都管用!像你奶奶,她每回跟我说的,回头我都答应她了!就说上回吧……”

  老爷子振作精神打算好好的跟孙女说一说她奶奶上回骗他的事,老太太掀帘子进来了,阴着脸瞪他:“你跟孩子瞎说什么?我在外头都听见了!”老太太先把孙女赶走,“佳佳你出去看看你娘,午饭好了没?”

  宋佳期看看二老,很没义气的把老爷子扔下了,等她前脚出去,后脚就听到老太太冲着老爷子吼:“你跟孙女瞎说什么?什么男人女人的?有点当长辈的样没有?”一边吼一边听到巴掌拍到被子上的闷响。

  爷爷挨吵了。宋佳期缩着脖子一溜烟的去厨房了,后面老爷子求饶道:“哎,你也是当奶奶的了……快把扫帚疙瘩放下!哎!哎!”

  她觉得午饭可以再等一会儿了。

  第51章

  从宋家出来的宋佳期觉得宋老爷子说的挺对的。回家看到唐老太在给吴小将军和将军夫人弄长生牌位,她也过去搭了把手。

  弄完了,老太太挺虔诚的上了三柱香。

  唐宣回军营后自认为日后就跟着吴小将军,自己也会成个将军,军营里的这些兄弟以后可能都是他的兵,不免生出一股豪情来,对着营中兄弟不管老的少的大的小的,更加体贴照顾人家,一时之间弄得人人都说唐宣好,有几个兄弟直拍着唐宣的肩膀说好兄弟,你就是我亲兄弟!兄弟这辈子都忘不了你。

  过去个把月,唐宣热过头的脑袋冷静点了。

  他想高升,除了指着吴小将军,他自己也要努努力。于是四处求告想借些兵书来看。兵书这种东西高深的好的一般都是人家的传家宝,外面寻常人见不着,也不是谁借都给,唐宣认识的都跟他一样是兵,哪家也不会有这种宝贝。而街上的地摊货也不值得稀罕。他费了半天劲,只在书摊上寻个山羊胡秀才买了一本《周易八卦》,听那卖书的秀才说这个书读好了,那就是天下最好的兵书。

  回家让宋佳期看见了,虽然封皮上那四个古篆的字她认不懂,但翻开里头一看那个八卦太极图她就知道这书是干什么的了。

  她问唐宣:“你买这个干什么?娘买了本《玉匣记》,你要嫌最近晦气,我去舀来你烧一页定定神?”唐老太是个迷信的,以前六六还小的时候半夜哭,她就去撕一页那什么《玉匣记》烧了,然后满屋乱转,嘴里神神叨叨的,宋佳期一直怕她让孩子喝符水,幸好老太太还不至于到这一步。

  她以为唐宣也有这毛病,反正只要不往她的肚子里灌,她不介意家里其他人自己喝什么。

  唐宣好笑的舀过那本《周易八卦》,小心翼翼的放起来,说:“你不懂,这是兵书。”

  宋佳期一句‘胡扯’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听说这个时候领兵讲摆阵,那孔明先生不就擅长八卦阵吗?听说他还能撒豆成兵呢。虽然她觉得这都是神鬼胡说,但这里的人都信。

  她翻了翻那本八卦书,觉得里头的字虽然都认识,但摆一块她就不懂是什么意思了。她对唐宣点头:“说的是呢,听说三国时候的诸葛军师就是这么干的。”她本来是随便附和一句,唐宣一脸惊奇的看着她:“你也知道诸葛孔明先生?”

  宋佳期谦虚了两句:“听说书的讲过。”她还知道他娶的老婆貌丑但极聪明。

  唐宣大觉知音,拉着宋佳期说了一遍他有多么崇拜诸葛先生。然后从吃完饭就捧着那本八卦书苦读,半夜时她都睡醒一觉了,一抬头见他还在看,伸头瞄一眼见还是第一页,问他读到哪里了?

  唐宣眉毛皱得能夹死蚊子:“真不愧是诸葛先生的书……那个大圈圈图他真看不懂。

  宋佳期不管他了,背过身继续睡自己的。

  放假这几天,唐宣手里就没放下过那本八卦书。

  唐老太见儿子在用功,也不敢打扰。问宋佳期,听说他在看兵书,更觉得难得。

  一家人盯着唐宣到哪里都捧着书,直到他该回军营了,宋佳期看他还在看第一页的那个图,忍不住又问了句:“看懂到了吗?”

  唐宣不好说看了几天越来越糊涂,只好说:“半懂。”

  宋佳期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死撑,嘴上却不敢打击他,安慰道:“懂了一半就好,几天就懂了一半了,过不久就能全懂了。”

  唐宣带着书回了军营,睡一个军帐的兄弟都知道他识字,看他捧着书回来了,有人打趣他:“唐哥儿!你这是打算考秀才呢?”

  后边有人接话:“人家唐哥儿都是考状元的!秀才算什么啊!”一帐人哄的笑起来。

  关大哥凑过来,他不识字,一直觉得唐宣有本事又有学问。他很羡慕的问他:“唐哥儿,你这是看的什么书?”

  唐宣把封皮给他看:“《周易八卦》”

  关大哥看那封皮上鬼画符一样的字,觉得这是大学问,啧啧道:“还是唐哥儿厉害。唐哥儿,我听说这东西看了能算命,要不你给我算算,看我什么时候能娶上媳妇?”

  唐宣哪里会这个?

  可守大哥一说,一个帐的兄弟都围上来了,这个说让他算算,那个说让他算算,有问前程的,有问家乡爹娘还在不在的,有问什么时候能挣够钱回家的,还有个姓李的大汉,拍着肚子过来让唐宣帮他算算他媳妇这一次肚子里的是儿子还是女儿。

  唐宣让他们吵得焦头烂额,舌灿莲花的把人都哄好了,他挟着书溜出去了,以后都不敢在军帐里看了。

  唐宣颇有点钻研的劲头,花死力气读了半个月,不说看懂多少,但里面的内容倒是背下来一小半。军营里什么人都有,有个听说以前也是在街上摆摊看卦的人知道他在看八卦书,好笑之余让他背了一小段,然后就拍着他的肩说:“兄弟,你回家扯个幡,上面找人写几个字,就写‘八卦算命,不准不要钱’。凭你的本事,靠这个吃饭绝对没问题!”

  等唐宣把这本薄薄的《周易八卦》都背下来时,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人家吴小将军还是一点消息没有。

  唐老太还是那句话,你不能等人家来巴结你,你要上赶着去巴结人家。

  可珍珠就那么几颗,上回全送完了,这次还送什么啊?

  唐宣回家后看着炕头枕边的那本《周易八卦》发愁,他觉得这领兵打仗的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比如这本兵书吧,他都背下来了,可还是不知道里头都是什么意思,什么阴啊阳啊的,怎么跟排兵布阵联系在一起呢?

  唐老太见儿子发愁,拿出她做的两双鞋,给唐宣说:“这是娘给那个小将军做的,你给他送去。”那鞋看着是小,大概就是十五六岁的孩子穿的,老太太不知道小将军的脚有多大,特意放大了点。

  唐宣觉得这礼寒酸,老太太骂他不开窍。“人家将军府什么好东西没有?单指皇帝赏的就够人家吃喝一辈子了。你就是搬个金山去人家也不稀罕!这东西是你娘亲手做的,别的不说,心意咱有了。你就拿去送,不丢人!”

  唐老太赶着唐宣换了好衣服,拿上她做的鞋,让他去忠勇伯府了。

  吴显听到唐宣来的时候挺惊讶,一想又笑了。这人可不就是这样吗?厚着脸皮粘上来。他在家里也闲得无聊,记得唐宣的武艺虽然不入流,但那是战场上拼出来的,他跟他对打也未必能赢他。“让他进来吧。”吴显说。

  唐宣这是第三次进来了,一来二去也不怯场了,还能跟领路的小厮说两句闲话。

  那小厮十五六,虽然看不起他,可唐宣一贯会说话,人缘也好,营里多少年的兵痞都跟他称兄道弟,那

  小厮也让他几句话哄得觉得他这人不错。

  见了吴显,唐宣单膝跪下,嘴里还是称呼他为吴小将军。

  不得不说,这个称呼虽然让吴显有些心酸,但还是挺喜欢的。立刻也觉得唐宣顺眼了不少,不但亲手把他扶起来,还让他入座。

  唐宣一是觉得吴小将军死了爹挺可怜,二是觉得他还是个小孩子,所以态度上不觉就像个长辈大哥般,他自己连儿子都有了,看吴小将军更觉得年幼。

  他这边温言软语的,吴显不知不觉就跟他抱怨起来,一腔郁气吐出大半,唐宣把唐老太做的鞋拿出来了。

  鞋做得粗糙,吴显是看不上的,但他立刻就笑着把鞋穿上了,可巧唐老太估得尺码正好,鞋里又衬了好几层细棉布,吴显穿着走几步,觉得这鞋看着不好看,但挺舒服的。他夸了句:“多谢老太太掂记着,这鞋穿着真是舒服啊。”